從另一個角度看明清交替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知自己落到李自成手裡沒有好下場,於是選擇了自殺。
崇禎死了,中原大地陷入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闖王李自成在北方建立大順王朝,登基稱帝,盤踞四川的張獻忠聽說李自成也當皇帝了,於是不甘示弱,也在四川登基稱帝,建立大西朝。
而南方其他地區,在明朝的殘餘勢力支持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帝,延續明朝統治,開啟了南明時期。
而隨後不久,關外東北的滿清在吳三桂的引領下進入中原,相繼滅掉了大順朝、大西朝,並經過二十年左右的征戰,滅掉了南明。
這一幕讓後世許多人驚訝:起初兵力並不佔優勢的清朝,是如何有實力消滅三個敵對的政權的呢?
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會發現,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場清朝和李自成、張獻忠、南明三家的較量,本質上仍舊是明末農民戰爭的延續。
眾所周知,滿清的軍隊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即滿族士兵、蒙古士兵和歸順清朝的漢族士兵。滿清入關之前,不過是一個貧窮的蕞爾小國,雖然有這三種兵源,但軍隊數量加在一起,還沒有李自成一方軍隊多。
而隨著滿清的入關,李自成成了滿清的首要打擊目標。而此時,南明也趁機發兵北伐,和滿清一起夾擊李自成,大順朝很快潰敗,但是,大順農民軍仍舊有著一定的實力。(之後不久,大西朝也被清朝滅掉)。
而當清軍和南明交鋒以後,不少明朝軍閥紛紛投降清朝,成為了新的清軍,而且比例逐漸增大,最終甚至於成為了清軍的主力部隊。而隨著局勢的發展,原本的大順軍、大西軍,則歸順了南明朝廷,成為了新明軍。
之後的滿清和南明的戰爭,便成了新清軍和新明軍的較量,也就是原本的明軍和原本的農民軍之間的較量。
最後,還是在原大西農民軍的鼎力支持下,南明永曆朝廷才得以苟延殘喘十餘年,而在大陸上,最後一支被清軍消滅的南明軍,則是夔東十三家軍,而這支軍隊的主體,則是由大順軍演變而來的。
也就是說,原本的農民起義軍,最終還是被原本的明軍消滅掉了……
推薦閱讀:
※明清:集前代之大成
※明清那點事:祖大壽的兩次降清是被逼無奈嗎?
※《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
※敗落了的官二代怎樣在乞討時維持B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