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認識漢族傳統的飲食禮儀
毋摶飯。吃飯時不可摶飯成大團,大口大口地吃,這樣有爭飽之嫌。毋放飯。要入口的飯,不能再放回飯器中,別人會感到不衛生。毋流歠。不要長飲大嚼,讓人覺得是想快吃多吃、、、、、、 「毋摶飯。」吃飯時不可摶飯成大團,大口大口地吃,這樣有爭飽之嫌。 「毋放飯。」要入口的飯,不能再放回飯器中,別人會感到不衛生。 「毋流歠。」不要長飲大嚼,讓人覺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沒夠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時不要讓舌在口中作出響聲,主人會覺得你是對他的飯食表現不滿意。 「毋嚙骨。」不要專意去啃骨頭,這樣容易發出不中聽的聲響,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覺。 「毋反魚肉。」自己吃過的魚肉,不要再放回去,應當接著吃完。 「毋投與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頭,也不能把骨頭扔給狗去啃。 「毋固獲。」不要喜歡吃某一味肴饌便獨取那一味,或者爭著去吃,有貪吃之嫌。 「毋揚飯。」不要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揚起飯粒以散去熱氣。 「飯黍毋以箸。」吃黍飯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飯必得用匙。筷子是專用於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無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無菜筷子派不上用場,直飲即可。 「毋嚺羹。」飲用肉羹,不可過快,不能出大聲。有菜必須用筷子夾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動手重新調和羹味,否則會給人留下自我表現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於烹調。 「毋刺齒。」進食時不要隨意不加掩飾地大剔牙齒,如齒塞,一定要等到飯後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調味醬便喝。醢是比較鹹的,用於調味,不是直接飲用的。 「濡肉齒決,干肉不齒決。」濕軟的燒肉燉肉,可直接用牙齒咬斷,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則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斷,須用刀匕幫忙。 「毋嘬炙。」大塊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滿口腔,不及細嚼,狼吞虎咽,儀態不佳。 「當食不嘆。」吃飯時不要唉聲嘆氣,「唯食忘憂」,不可哀嘆。 類似的儀禮也曾作為許多家庭的家訓,代代相傳。讓我們還是以張伯行《養正類編》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禮》為例,以下的這些話自然還是由《禮記》上演繹出來的: 凡飲食,須要斂身離案,毋令太迫。從容舉筯,以次著於盤中,毋致急遽,將餚蔬撥亂。咀嚼毋使有聲,亦不得恣所嗜好,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當加意照顧,毋使失誤墮地。…… 當代的老少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都多多少少承繼了古代食禮的傳統。我們現代的不少餐桌禮儀習慣,都可以說是植根於《禮記》的,是植根於我們古老飲食傳統的。 |
推薦閱讀:
※六爻入門(二)--傳統六爻 - 六爻
※傳統命理:出生年份生肖看終身命運
※傳統歲運看流月
※臘月二十三小年,山西那些不能忘的傳統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