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搏擊練法系列

太極拳搏擊練法系列

牆式聽勁訓練是一種實用的聽勁訓練方法。雖然聽勁的訓練方法有很多,但是抹牆式聽勁訓練是專門訓練聽對方頂勁與丟勁的訓練方法。太極拳搏擊推崇"四兩撥千斤",高度嫻熟的運用技巧,其中"不頂"與"不丟"是進行沾粘連隨、捨己從人、"四兩撥千斤",運用技巧的基礎。 

在訓練中,牆是一個參照物,是一個"尺子",它是訓練者為訓練"不頂不丟"而制定的一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訓練者以牆為尺度,手不離牆,在牆面上做各種動作,主要是做劃圓和四正手的單操練習。經過訓練後,再與人搭手時,出手就不會伸的太遠,如同輕輕貼在牆上,也不會太彎屈而無膨力。抹牆訓練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手臂伸出後,既有向外的膨力,又有適度的彎曲而利於變化。下面是幾種抹牆聽勁練習的方法: 

1、單手臂橫抹牆: 

預備式:面向一面光滑潔凈的牆壁,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略屈,右腳尖輕觸於牆。右手屈臂,手心向里,手指高與眼平,以前臂外側輕輕貼於牆壁,左手輕按於左胯旁。目視右手臂。 

動作:腰向右輕柔地轉,同時帶動右前臂內旋,水平向右側平抹,手臂與牆面似挨非挨,輕輕抹動,當轉至手心對牆時,變成腰向左轉,同時帶動右前臂外旋,邊旋轉邊水平向左平抹。目視右手。 

要領:身體要保持中正、放鬆,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右前臂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手臂左右抹動的範圍在一尺左右。 

說明:左右手練習方法相同,可以互換練習。 

2.單手臂圓抹牆: 

預備式:同單手臂橫抹牆的預備式。 

動作:手背與手臂外側與牆面似挨非挨,輕輕地順時針圓形抹動,腰協調自然地與手臂左右轉動,目視右手。 

要領:身體中正、放鬆,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右前臂外側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手臂圓形抹動的直徑在一尺左右。 

說明:也可以逆時針抹動,左右手練習方法相同,可以互換練習。還可以邊圓形抹動邊旋轉手臂。 

3.雙手臂橫抹牆: 

預備式:面向牆壁,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略屈,右腳尖輕觸於牆。兩手臂屈臂,左手心向外,右手心向里,手指高與眼平,以兩手和兩前臂輕輕貼於牆壁,目視兩手臂中間。 

動作:腰向右輕柔地轉動,同時帶動左手臂外旋,右手臂內旋,兩臂邊旋轉邊水平向右側平抹,兩手臂與牆面似挨非挨,輕輕抹動,當轉至左手心對心口時,變成腰向左轉,同時帶動左手臂內旋,右手臂外旋,邊旋轉邊水平向左平抹。目視兩手臂中間。 

要領:身體要保持中正、放鬆,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兩手臂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兩手臂左右抹動的範圍在一尺左右,手臂動作要松沉,保持弧型。 

說明:這個動作要反覆多次地練習,左右腳前後站立可以互換。 

4.雙手圓形抹牆 

預備式:面向牆壁,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略屈,右腳尖輕觸於牆。兩手臂屈臂,兩手心均向外輕輕扶於牆上,手指高與眼平,目視兩手臂中間。 

動作:腰向右輕柔地轉動,同時帶動兩手輕輕地順時針圓形抹動,腰協調自然地與手臂左右轉動,目視兩手臂中間。 

要領:身體要保持中正、放鬆,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兩手掌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兩手掌左右抹動的範圍在一尺左右,兩手抹動的軌跡為兩環相套,手臂動作要松沉,保持弧型。 

說明:這個動作可以反覆多次地練習,左右腳前後站立可以互換。 

以上練習方法是最初步的、基礎的,練習純熟後動作有多種變化。重要的練習還有四正手單操抹牆訓練和一些太極拳基本拳勢的抹牆訓練。 

抹牆聽勁法在推手和搏擊中的運用: 

1.在推手中的運用:在推手中,以抹牆聽勁法練就的不即不離,不頂不丟的中正手法,可以即刻聽出對方之勁是"越牆頂",還是"離牆丟"。如果是"越牆頂"的狀態,我則即刻引化或後捋或一化即發;如果是"離牆丟"的狀態,我則借勢進發,或粘逼使其被動。當然,在推手中兩人之間是沒有實在的牆的,但是在訓練有素者的意識中面前有一個"秤彼之來勁"的牆,以牆為中,來判斷對方的丟頂虛實,太極拳要"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所以這個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根據情況任意設定的,牆在意中,對方當然不知,而用牆這個尺子去秤量對方的虛實,就可以知對方。 

2.在搏擊中的運用:在搏擊中,我們經常見到這種情況:雙方你攻我打,互不相讓,往往是對方打來拳掌或踢擊時,也不退化,而是"頂著上"。太極拳搏擊是不提倡這種打法的,太極拳講究的是順人之勢,借人之力,最好是以最小的力獲得最大最好的效果,這就是"四兩撥千斤"的技法。如何才能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呢?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對方的勢,在什麼時候才能借對方的勢。"牆"就是判斷對方勢的尺度之一,一般對方的前進、後退、左右轉移之勢是好判斷的,但是什麼情況下的勢可以借,借的恰到好處是比較難的。通過抹牆聽勁訓練和推手訓練,我們在意識中有了"牆"的形象和意念,就可以用它來確定對方的勢在什麼時候可以借。一般來說,對方的拳腳一旦過了"牆"我就可以順其來勢而引化,在引化的同時施用踢打摔拿諸法;而當對方離"牆"而去的時候我則隨其去勢而進、而發。其實這種方法是化複雜為簡單的方法,在搏擊中越是簡捷的方法越是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將意識用於關注進退虛實的變化上,而不是特別注意使人眼花繚亂的拳法招數上,這樣獲得的是拳腳和身法的解放與自由,可以充分發揮人體的本能動作和經過訓練所形成的有效的搏擊技術,真正地實現捨己從人,隨機應變,我順人背,獲得搏擊致勝的目的。

「掤」,是太極拳十三勢之一,是太極拳最重要的功夫也是最重要的技擊招法之一。應該說明的是,太極拳的招法是以太極拳之功夫為基礎的,功夫越好招法運用就越容易,不能走入離開功夫單純追求招法或只重功夫不重招法的誤區。功夫是太極拳技擊的根本,招法的巧妙運用,可以表現出太極拳的功夫。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掤」字的含義。在中國的字典上找不到「掤」這個字,字型相近的有「棚」字,其意是遮蔽太陽或風雨的設備、簡陋的房屋、頂棚;字意相近的有「膨」字,其意有膨大和膨脹;還有一個字是「捧」,其意是用雙手托,有些文章中用的是這個字,本人認為意思不完全對,還有人用「綳」這個字,字典中意思是:屏住呼吸用力,看來也不符合太極拳的要求。太極拳的「掤」是太極拳家自己發明的,雖然目前字典上還沒有,但是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實踐應用,已經約定成俗,不論在民間還是官方都已經認可了。太極拳拳譜中說:「勁意何解?如水負舟行,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全身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有千斤重,漂浮亦不難」(太極拳八法秘訣)。這一秘訣雖然只有8句話40個字,但卻包含了多種含義:第一句「如水負舟行」說明了勁的性質和特點,就是說「掤」勁如水一樣柔和,不但柔和還要有力,這種力可以「負舟」,而且在「負舟」的情況下還要運行;第三句「先實丹田氣」和第四句「次要頂頭懸」是講「掤」勁的練習方法程序:先要練實丹田氣,再練好頂頭懸。我們知道練丹田氣和頂頭懸屬於太極拳之內功,可以顯見太極拳是由內而外,注重內功的。從方法上講「沉」則實,「領」則懸,所以「氣沉丹田」就是實丹田氣的方法,「虛領頂勁」就是頂頭懸的方法。第五句「全身彈簧力」是講經過「氣沉丹田」和「虛領頂勁」的訓練後,出現的一種整勁。這種整勁的特性如彈簧一般,貫穿於全身。第六句「開合一定間」是講彈簧力的運動形式是開合,而且開合運動有一定的度。第七句「任有千斤重」和第八句「漂浮亦不難」是講一旦有了「掤」勁功夫和技巧,就是對方有千斤之力加於我身,也如水負舟一樣,可以輕易地將其漂浮和運行。 

綜上所述,「掤」是一種柔軟無形的,具有張力又有彈性的一種全身性的力。這種力是太極拳的基礎功夫之一。它的獲得需要系統、科學合理地訓練。 

在太極拳中大多數功夫都要靠「形於手」來表現,「掤」也同樣要表現在手上,所以太極拳中有「掤」之一式。所以對「掤」來說又分「掤」勁(功夫)的訓練和「掤」式(技法)的訓練兩類方法。 

一、「掤」勁的訓練 

依照前面所述「掤」勁要「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那麼「氣沉丹田」和「虛領頂勁」就是「掤」勁訓練的核心方法。 

1、「氣沉丹田」:丹田位於臍下三寸,腹部中心位置,也相當於人體站立時重心所在位置。歷來醫家和養生家對這個部位極為重視,將其視為養生、祛病、長壽的玄密機關。太極拳與中國的醫學、養生和道教都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自然對丹田特別重視,將其視為修習內功提高技藝的重要法門之一。從練習方式上看,氣沉丹田並不複雜,主要是在保持身體放鬆的狀態下,進行腹式呼吸和意守。從生理方面分析,氣沉丹田增大了膈肌運動的幅度,增加了肺活量;由於氣沉丹田是「實腹暢胸」狀態,腹壓增大而胸壓相對減少,腹壓的適宜增大有利於靜脈血的迴流,胸壓的減少使心臟的搏動輕鬆有力,這樣心搏的輸出量增大,身體放鬆時還能使四肢的毛細血管大量開放,外周阻力減少,促進了血液循環,更好地發揮血液營養周身的作用。氣沉丹田時的腹式呼吸,促進了腹部臟器的活動,產生了一種漲落式的有節奏的「按摩」式運動,可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使內臟變得堅強。最簡便的「氣沉丹田」的訓練方法是,在有時間的情況下站無極樁、三園樁,在站樁中進行腹式呼吸練習,如果沒有專門的時間練習,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練習;方法是經常暗示自己進行腹式呼吸和意守丹田。經過長時間的暗示後,就會形成「自動化」,即隨時隨地可以氣沉丹田了。 

2、「虛領頂勁」:按照太極拳的要求,「虛領頂勁」是意想頭頂百會穴上如有物將百會穴向上輕輕領起,外形表現是頭向上輕輕有頂勁。「虛領頂勁」與「氣沉丹田」,兩者是一上一下的相對運動,可以使脊柱伸展,脊柱的適度伸展可以興奮脊神經,促進脊柱內外的氣血運行。「虛領頂勁」脊柱挺拔中正,形成太極拳運動的中梁與中軸,而且使外形大氣端莊。「氣沉丹田」和「虛領頂勁」應該是同時並存的,同時進行訓練。這不僅是太極拳內功的要求,而且從整體上看兩者是互相影響和協同的。太極拳的整體「掤」勁是:「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有前即有後,有內即有外」,從而形成周身處處的「掤」勁。而上下的中正和平衡是最重要的「子午」線。 

二、「掤」式的訓練 

從本質上講太極拳的所有動作和式子都可以作為「掤」式的訓練,但是為了明顯表達出「掤」的技法,太極拳選定了一個式子作為「掤」式的訓練,就是攬雀尾的第一式。它的做法如下:以右式為例:從左抱球式開始:面南身體重心下沉,右腳向西略偏北方向邁出一步,腳跟先著地,隨即腳尖向正西方向踩落,重心移於右腿,左腿蹬伸成右弓步,腰向右轉,同時右臂轉體先向南再向西弧形棚起,高與肩平,肘關節屈約90度,手心向里;左手臂隨轉體下按於左胯旁,手指向西,臂成弧形。目視前方。 

要領:弓步、轉腰、臂三者協調一致,力的運轉由右腰間傳於右臂外側至右手,身體左相對來說是左虛右實。兩手臂相抱要圓滿。還原為左抱球式,反覆練習,左右互換。「勁」與「掤」式應該配合訓練,最後要將「掤」勁貫穿到每一個姿勢和動作中去。 

「掤」,有諸多之作用,不論技擊還是養生在太極拳中都佔有重要位置,因此「掤」要加深理解,合理訓練,關於的「掤」技擊作用,容後再述。

「掤」的技擊作用 

前文已述掤勁和掤式的練法和意義。現在討論一下掤勁和掤式的技擊作用。 

掤勁的技擊作用:前文曾總結到:「掤」是一種柔軟無形的,具有一定的張力又有彈性的一種全身性的力。這種力對於太極拳的技擊是至關重要的,掤勁既是太極拳技擊的基礎又是太極拳技擊的方法。武術技擊包含有踢、打、摔、拿四大方面,太極拳在進行這四大方面的技擊時,掤勁總是貫串其中的。為了論述簡要,僅舉幾個例子說明。 

一、掤勁在接勁和防守時的作用: 

太極拳技擊主張沾粘連隨,在快速、多變、複雜的技擊中要作到沾粘連隨,但是如何接勁是首要解決的問題。由於掤勁是一種柔軟並富有彈性的勁力,所以它具備了類似海綿和彈簧的作用。俗話說:「大鎚砸彈簧,有力使不上」,由於海綿和彈簧的柔軟和彈性,它可以化解加在它上面的力。太極拳在技擊時,首先要保持周身的適度的掤勁,處處如海綿和彈簧一般,並用這種力與對手相接。掤勁表現最好的地方應該是兩手臂的前外側和手部,因為力量從腳底部到手臂部所經過的關節和肌肉最多。在眾多關節和肌肉的協同作用下,最易於形成完美的柔化勁和彈性勁,這也是為什麼太極拳的掤式是掤在兩臂。 

接勁是在技擊過程中,當對手施技進攻時自己能夠調整身體位置恰到好處,身法靈便,出手不遲不速,迎而不頂其勁,化而不丟其勁,中正舒適,周身得力,使功、勁、技、法、巧妙的發揮出來。如對方以拳向我面部快速擊來,我則松腰沉肩提臂上掤,不軟不硬,彼快則我快,彼慢則我慢,以意在先而迎之,在接觸對方前臂的一剎那要周身突然下沉,腰臂纏絲走轉,將其力轉移到腰之一側或引導於足下,此為接勁。隨即沾粘連隨,隨機應變。接勁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懂勁功夫,有懂勁功夫者,可以做到與來力不頂不丟,自然隨意地引進落空,處處佔得先機。懂勁功夫需要通過長期科學的推手磨練才能掌握。 

又如對方擒拿我手臂時,如果我的手臂過於軟,則無力走化,極易被擒拿;如果我的手臂過於僵硬,則運轉不靈,極易被折。一般如果具有一定掤勁功夫者是不怕擒拿的,掤勁是剛柔兩種勁力的綜合體,外顯柔和而內涵剛針。當對方擒拿我手臂時由於掤勁的柔而靈活圓轉,使對方拿不實,無從使力;又由於掤勁的剛而內力充實,可以循著對方的力而借力使力,使其被動。 

又如對方從後面抱住我之胸與臂,如果此時兩臂無力或僵硬,勢必被對方抱起而摔倒,但如果此時身體中正下沉,兩大臂處同時外撐而形成一定的圓掤勁,則對方的勁力已離開我之軀幹,被化於兩臂之外,此時如果加以旋轉軀幹和上臂,則可以使對方失去重心而處於被動地位。 

又如對方以右腿向我身體上部左側以橫掃腿踢擊,我欲接腿進身,其方法之一是:在對方起腿的同時,迅速貼近對方,左手臂成弧形,以前臂外側迎著對方的右腿過去,在與對方右腿接觸的瞬間,迅速回收左臂,使回收的方向與對方踢擊的方向一致,這樣在接觸點上產生一種化勁和彈性力而化解對方腿的踢擊。 

二、掤式的技擊作用 

1由掤式發出松彈抖擻勁進擊對方面部 

設對方用左拳或掌擊我面部,我則以右手臂內側快速回捋其腕部或前臂,使其拳掌改變方向,同時我身體突然下沉,周身一震,以腰部主導發出松彈勁,帶動手臂外旋彈出,以掌背面擊向對方面部,整個動作從捋到掤應在瞬間完成,所謂「拳打人不知」「出手如閃電」。在捋對方的手臂時要盡量的輕快,不用硬力去磕碰,要順其力而引導,視其動靜以意為先,才可以得機得勢。用同樣的方法可以進擊對方心窩部、襠部、腰部等。 

2掤式的拿法 

掤式的拿法有許多種,在此介紹兩種最為簡便的方法。 

懷中抱月拿手臂:當對方用左拳或掌向我面部或胸部擊來或欲抓我胸部時,我則左手順其來勁接粘其左腕,順勢拿其左腕,右手臂迅速掤起,以右前臂拇指側橫托其左肘部,使其手心向上,同時我左手下壓,兩臂上下形成合力控制住對方的左臂。在作這個動作的過程中兩手臂要有纏絲勁,即要有旋轉纏緊對方手臂的意思與勁力,盡量使對方的手臂伸直。 

抱球式拿手臂:當對方用右拳或掌向我胸部擊來或欲抓我胸部時,我右手接粘其右腕,順勢而扣其右腕,隨即腰向右轉,左手臂成弧形,以左臂肘窩處接其左肘部,右臂隨轉腰向右牽,左手臂隨轉腰向右掤,兩臂協調合力控制住對方的左臂。在作這個動作的過程中兩手臂的動作要與轉腰動作和諧一致,盡量使對方的手臂沿著自己的身體轉大圈並伸直。 

3掤式的摔法 

進步捋擠摔 

當對方用左拳或掌進擊我面部時,我則以右手臂內側快速回捋其腕部或前臂,使其拳掌改變方向向左,隨即柔身進步,使前腳插於對方襠部或前腿之後,右臂成弧形向前掤於對方胸部以上,向前發擠勁,使對方身體重心升高後仰,此時突發短而快的松彈勁,使其向後仰跌。在做此動作時左手可以粘住對方左手腕,以助控制其手臂。整個動作要連貫、協調、快速、有力。 

防腿進步摔 

當對方用左腳向我右腿踢來時,我右腿迅速屈膝提起,當對方左腳將落地而未落時,我右腿隨其落地而快速粘上,最好是以我右腿之膝內側,粘其左腿之膝外側,在落地同時挺膝向前擠,以使對方身體重心升高後仰,同時右臂掤於對方胸部以上,突發短而快的松彈勁,使其向後仰跌。整個動作中我之右腿要隨對方之左腿起落而起落,動作不頂不丟,時間與空間的掌握都要恰到好處。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能做到「腳到手到,腳到人飛」。

推手是太極拳學以致用的原則和方法。推手,也被稱之為「搭手」、「打手」等。本文介紹的推手法,源於靜功纏絲太極拳推手,這套推手的著眼點在上肢的三節,是「周身變手」的初步推手功夫訓練,重在使上肢各處均能達到聽勁、懂勁,不丟不頂,沾連粘隨,能化能發。這套練習,也是一種很好的相互按摩的強身祛病法。 

一、拓腕 

預備式: 

雙方同出右腿或同出左腿,或一方出右腿另一方出左腿,現以甲乙雙方以右腳在前為例(以下均同)。兩腿前後開立,兩膝屈重心在中間,甲方(深色服裝)以兩手掌心拓按在乙方手腕上,乙方(淺色服裝)手指放鬆,手心向下,以手腕上部接住甲方雙掌,目視雙掌(圖1)。 

要領:頭正,腰直,肩平;甲拓腕時兩膀放鬆,勁沉注於掌心,乙方兩腕放鬆承接甲方的松按掌;兩腳掌均受力。 

動作: 

甲方拓進,乙方引化:甲方重心前移成弓步,同時兩手心拓住乙方雙手腕向前拓按。與此同時,乙方向後移重心,身體後坐以雙手腕接引甲方的按勁,先將甲方勁力向下引導,然後左右兩腕分別向身體左右兩側引化,目視前方(圖2、3)。 

乙方拓進,甲方引化:乙方化掉甲方的按勁之後,隨即兩手由外向內纏轉,手心仍向下,至頭平時翻按於甲方的手腕上(圖4)。乙方動作不停,重心前移成弓步,同時兩手心拓住甲方雙手腕向其胸前推按,目視前方(圖5)。與此同時,甲方重心後移身體後坐,以雙手腕接引乙方按勁,左右兩手分別向下向兩側引化,隨即由外纏按在乙方的手腕上,目視前方(圖6、7、8)。 

上述動作為拓腕向內纏法,還可以練習向外纏法,即由內向外翻手;向左纏法,即雙手同時由右向左纏;向右纏法,即雙手由左向右纏。另外還可以由被拓腕者進,而拓腕者吸化變化出一系列練法來。這些動作簡明易學,效果顯著,要多次重複練習。 

要領:弓步時重心不可出前腳,後坐時重心不可以出後腳。拓進時,要保持手心向下,手指指向對方軀幹,勁指向對方中線部位。引化時,手心也向下,將對方勁引開自己中線部位。兩臂要松活,含胸直腰。 

要義:腕部在推手中表現最為靈活,一般勁力最後都要現於手。手腕敏感、靈活,是發揮技術的重要因素。 

二、拓肘 

預備式:與拓腕預備式步法相同,唯甲方以兩掌拓按在乙方手三里穴位部位。乙方以雙臂承接之,目視對方(圖9)。 

要領:重心在兩腿中間,兩臂松沉,兩肩松垂,直腰空腋。 

動作: 

甲方拓進,乙方引化:甲方身體重心前移成弓步,同時兩手拓住乙方兩手三里穴向前推按。與此同時,乙方重心後移,身體後坐,以兩臂接引甲方的按勁,向身體兩側引化,兩臂邊向後引邊內旋,含胸拔背,目視前方(圖10)。 

乙方拓進,甲方引化;乙方化掉甲方的按勁之後,隨即兩手由外向里合,纏繞到甲方的兩臂上,兩掌拓住甲方的兩手三里穴(圖11)。乙方動作不停,重心前移成弓步,同時兩手向前推按。與此同時,甲方重心後移,身體後坐,以雙臂接引乙方按勁,向身體兩側引化,目視前方(圖12)。 

甲方化掉乙方的按勁之後,隨即兩手由外向里合,纏繞到乙方的兩臂上,兩掌拓住乙方的兩手三里穴,繼續下一輪拓按(圖13)。 

上述動作為拓肘向內纏法,還可以練習向外纏法、向左纏法、向右纏法、交叉纏等。 

要領:前弓、後坐身體重心均不可出前後腳。拓按時,指向對方中線;引化時,將對方勁力引向自己的身側,順勢而泄。 

要義:肘部是上肢的中節,肘部對進攻與防守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若能控制對方的肘部就可以爭取主動。而肘部不被人制也是取勝的重要條件之一。 

三、拓肩 

預備式:與拓腕步法相同,唯甲方兩掌拓按在乙方兩肩上,乙方兩手臂松垂下展,手心向後,目視前方。(圖14)。 

要點:重心在兩腳中間,甲方兩臂不可伸直,但要松沉,乙方兩手沉勁。 

動作: 

甲方拓按,乙方引化:甲方重心前移成弓步,同時兩掌拓住乙方兩肩向前推按。與此同時,乙方重心後移,身體後坐,以肩接引甲方按勁,向後引化。同時兩臂輕輕向內向上纏繞於對方臂上,目視前方。(圖15)。 

乙方拓按,甲方引化:乙方在後化的同時,兩手纏繞至甲方肩部,隨即體重心前移成弓步,兩掌拓住甲方兩肩向前推按,與此同時,甲方兩手鬆開乙方肩部,兩小臂向前下方松展(圖16)。 

乙方化掉甲方的按勁之後,隨即兩手由外向里合,纏繞到乙方的兩肩上,兩掌拓住甲方的兩肩,繼續下一輪拓按(圖17、18)。 

上述動作為拓肩向內纏法,還可以練向外纏法、向右平揉法、以及拓肩揉球法和交叉纏法等。 

要領:重心不可出越後腳。按進時身體不能過於前傾,兩臂不要伸得過直,肘部要微屈而沉,引化時要注意局部不要與來力相頂,但要有吸粘之意,兩臂要配合身體後坐而向內向上纏。 

要義:肩部是上肢的根節,肩部的松沉,靈活關係到手,肘技術的發揮,拓肩主要訓練肩部的聽力與化力。

108436-2.jpg (35.56 KB)

2007-6-1 11:46

太極球功夫是太極拳搏擊訓練的專項素質訓練和技能的訓練,一向被太極拳家所重視,由於太極拳主張將運動的軌跡和勁力訓練成為圓弧形,而太極球是圓形的,所以通過太極球的訓練,自然將周身勁力和動作軌跡訓練成為圓弧形,太極球功夫的訓練內容較為多變、複雜,這裡簡要介紹一些基礎的練習,以供參考。 

器材:木球一個,大小如足球(也可以用籃球、足球或排球代替),木桌一個,方圓均可,高度70-80厘米(圖1)。 

單掌桌面揉球 

1、平圓揉球 

預備式:兩腳左右分開,兩膝屈蹲成高馬步,上體正直,右手心向下,按於球上,左手按於左胯旁。目視右手(圖2)。 

動作:重心向左移,腰向左略轉,帶動右手臂轉動,以右手掌部按揉木球向左弧形滾動,隨即重心向右移,腰向右略轉,帶動右手臂轉動,以右手掌部按揉木球向右弧形滾動。目視木球(圖3、4)。 

要領:重心左右移動要自然、適度,與右手揉球協調一致。揉球時球與桌面的接觸要粘實滾動,不可滑動。球在桌面滾動的軌跡應該是一個小圓形。揉球時手部與球面的接觸也要粘實,不可滑動,手對球面的接觸軌跡也是一個小圓形,手對球要有一定的按力,手臂成弧形。 

說明:這個揉球法可以採用馬步、三體式步、活步等步法配合練習。也可以作順時針方向的揉球和左右互換。每一種揉法的練習每次應在100圈左右。 

2、五指揉球 

預備式:同1平圓揉球的預備式。 

動作:重心向左移,腰向左略轉,帶動右手臂轉動,由小指開始—無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大魚際—小魚際—小指依次粘按於木球,使向左弧形滾動,隨即重心向右移,腰向右略轉,帶動右手臂轉動,仍以右手五個手指和大、小魚際依次粘按於木球,使木球向右弧形滾動,目視木球(圖5、6)。 

要領:五指揉球時五指在接觸球後均有一個攆動的過程,不能作成捅球,球與桌面的接觸要粘實滾動,不可滑動。球在桌面滾動的軌跡應該是一個小圓形。五指揉球時手腕部要柔和圓活的轉動,五指與球面的接觸也要粘實,不可滑動,手對球面的接觸軌跡也是一個小圓形,手對球要有一定的按力,手臂成弧形。 

說明:這個練習可以增強手指的力量、靈活和聽勁功夫。可以採用馬步、三體式步、活步等步法配合練習。也可以作順時針方向的揉球和左右互換。每一種揉法的練習每次應在60圈左右。 

3、前後纏滾 

預備式:兩腳前後分開,兩膝屈蹲成三體式步,上體中正,右手心向下,按於球上,左手按於左胯旁。目視右手。 

動作:重心向前移,腰向左略轉,帶動右手臂外旋轉動,右手臂邊轉動邊前穿,使右前臂部按揉木球向前滾動,隨即重心向後移,腰向右略轉,帶動右手臂內旋轉動,右手臂邊內旋邊回撤,使右前臂按揉木球向後滾動。目視木球(圖7、8)。 

要領:重心前後移動要自然、適度,與揉球協調一致。揉球時球與桌面的接觸要粘實滾動,不可滑動,球的前後滾動不可直來直去,在轉回處均有一個小圓弧。球在桌面滾動的軌跡應該是一個前後長左右窄的圓形。揉球時手臂與球面的接觸也要粘實,不可滑動,臂手對球要有一定的按力,手臂成弧形。 

說明:前穿時產生螺旋鑽勁、和掤勁,後撤時產生捋勁和采、拓勁。這個揉球法也可以採用馬步、活步等步型、步法配合練習。左右互換,練習每次應在100圈左右。 

4、提牛式揉球 

預備式:兩腳前後分開,兩膝屈蹲成三體式步,上體中正,右手心向上,以右手背按於球上,左手按於左胯旁。目視右手。 

動作:重心略有前後移,腰先左後右轉,帶動右手臂轉動,右手臂轉動的方法是:以右手背、手腕和前臂接觸木球旋轉滾動,向左纏揉時手心向上(外旋),隨即向右纏揉時手心向下(內旋),手指逆時針轉動一周,目視木球(圖9、10)。 

要領:重心移動要自然、適度,與揉球協調一致。揉球時球與桌面的接觸要粘實滾動,不可滑動,球在桌面滾動的軌跡是一小圓。揉球時手腕的一周與球面的接觸要粘實,不可滑動,手腕對球要有一定的壓力,手臂成弧形。 

說明:這個動作訓練手腕部的靈活性、聽勁、粘勁和控制能力。這個揉球法也可以採用馬步、活步等步型、步法配合練習。左右互換,練習每次應在50圈左右。 

5、捉牛式揉球 

與上式相同,只是手指成順時針方向轉動。 

6、肘部揉球 

預備式:兩腳前後分開,兩膝屈蹲成三體式步,右臂屈肘將肘部壓在球上,左手按於左胯旁。目視木球。 

動作:重心略有前後移,腰先左後右轉,帶動右肘部逆時針方向轉動,右手臂轉動的方法是:以右肘部一周依次接觸木球旋轉滾動,目視木球(圖 11、12) 

要領:重心移動要自然、適度,與揉球協調一致。揉球時球與桌面的接觸要粘實滾動,不可滑動,球在桌面滾動的軌跡是一小圓。揉球時肘部的一周與球面的接觸要粘實,不可滑動,肘部對球要有一定的壓力,肘部疊屈。 

說明:這個動作訓練肘部和肩部的靈活性、聽勁、粘勁和控制能力。這個揉球法也可以採用馬步、活步等步型、步法配合練習。左右互換,練習每次應在50圈左右。 

至此,關於太極拳搏擊訓練法將要告一段落,這一部分介紹的主要是太極拳搏擊訓練的部分功法,太極拳的搏擊訓練還應包括技擊、戰術和各種招法的訓練,但是功夫或是功力應是太極拳搏擊訓練的核心,所以關於太極拳功夫方面的探討以後可能還有,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共同研討進步。

附件

96515-1.jpg (23.4 KB)

2007-6-1 11:47

96515-2.jpg (28.46 KB)

2007-6-1 11:47

推手單操的作用是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獨自練習,它是專門練習推手的基本動作和迅速提高太極拳功力的方法之一。合理的單操練習可以使推手基本動作做到規範、穩定、熟練到自動化程度,為進一步提高兩人推手的水平作好準備。 

一、原地弓步——坐步雙拓掌: 

預備式:與右攬雀尾按式的定式後姿勢要求相同(圖1)。 

1、重心後移成左坐步,同時兩手臂下落於體側,手心向後,含胸拔背,目視前方(圖2、3)。 

2、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兩手弧形提起高與頭平,向前按出,高與胸平。目視前方(圖4)。 

要領:坐步時上體略前傾,以保持身體總重心的平衡,弓步時,上體正直兩臂不可過度伸直,應成弧形,兩臂環繞以肩關節為軸。可左右勢練習,每組數十次。每次練習,可根據自己身體情況,安排練習組數。 

二、原地弓步——坐步左右推掌: 

預備式:與左摟膝拗步定型後姿勢要求相同(圖5)。 

1、重心後移成右坐步,同時左手提起經左耳側向前推出,高與肩平,右手下落收於右腰側手心向上,目視前方(圖6、7)。 

2、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提起經右耳側向前推出,高與肩平,左手下落收於左腰側手心向上,目視前方(圖8、9)。 

要領:坐步與弓步均要與推掌協調一致,腰要松活,兩臂弧形運動,兩手的運行路線如倒卷肱。可左右勢練習,每組數十次。每次練習,可根據自己身體情況,安排練習組數。 

三、攬雀尾(掤、捋、擠、按): 

太極拳推手的動作以攬雀尾為主,有四個主要動作:掤、捋、擠、按,單操練習的目的是要將這四個動作練成連貫的、完整的、圓活的動作。這四個動作的順序是掤扌朋——捋——擠——按——掤……循環往複。 

1 、預備式: 

兩腳前後開立約一肩寬,左右距離約10厘米,右腳在前,身體重心稍偏於左腿,左腳尖外撇45°,右腳尖正向前,兩腳均全腳掌著地,右臂外旋伸出,手心向里,手指高與眼平,手臂成弧形;左臂內旋伸出,舒指坐腕,手心向前,高與心口平,在右肘關節內側,臂成弧形。兩肩平,右肩前順,身體中正,神態機敏,目視前方(圖10)。 

要領:周身放鬆,兩手臂保持有扌朋勁,含胸拔背。 

2、雙掤 

(1)右掤:重心移於右腿,左腿蹬伸,腰略向右轉,同時右臂隨轉體緩緩橫於胸前成右扌朋式,高與肩平,肘關節屈約90度,手心向里;左手臂外旋向右肘關節處略伸,臂成弧形。目視前方(圖11)。 

要領:右移重心、轉腰、掤臂三者要協調一致,力的運轉由右腰間傳於右小臂外側,身體左右相對來說是左虛而右實。兩手臂相抱要圓滿。 

(2)左扌朋:腰繼續向右轉,左臂隨轉體向前緩緩掤起橫於胸前成左掤式,高與肩平,肘關節屈約90度,手心向里;兩手臂成相互重疊狀,左手臂在里。目視前方(圖12)。 

要領:右掤與左掤之間要連貫不斷,兩臂掤要圓滿,留心體察腰部勁力是由右腰側向左腰側轉移。 

3、捋: 

(1)身體重心略後移,兩膝彎曲,同時腰略向左轉,左手向前上方穿起,高與眼平,手心向里,臂成弧形,右手向下弧形纏繞,高與腰平,手心向里,臂成弧形。目視前方(圖13)。 

(2)上動不停,右手臂向右前方弧形提起,手心向右,左手臂略提起,目視右手(圖14)。 

要領:右手臂上抬時有纏繞之意,左手有上穿之意,上體要保持中正。 

4、擠: 

(1)上動不停,身體左轉帶動右手臂向左捋隨即身體重心略前移,右臂略向前成擠式,肘部成弧形,手心向里;左手臂保持不變,手心向下,目視右肘部(圖15)。 

要領: 此處捋和擠兩動連貫緊密,右手臂向後纏滾時為捋,隨即向前為擠,兩手臂要圓活,留心用意於兩腰側的換勁。 

5、按: 

(1)身體右轉,右腳尖蹺起成右虛步,同時腰背略向後靠,兩手指相對,臂成圓形。高與胸平,手心向下,目視前方(圖16)。 

要領:鼻尖、腳尖、兩手指尖和腹部列在向前的矢狀面內,頭正、身直、目視前方。腰部略向後撐靠。 

(2)重心前移,兩手弧形前按,右手向上推攆,手心向外,高與鼻平,左手向前推手心向前,高與心口平,兩手臂均是弧形,目視前方(圖17)。 

要領:重心前移,左腿蹬伸不可過直,兩肩要平,兩肘下垂。蹬腿、移重心、按手三者協調連貫,手之力要來源於腰,腰之力要來源於腿,從腳至手要一氣貫通。用意在於腰力通達於手。 

按式完成後,右手臂順勢外旋,回歸為預備式,進行下一輪的動作練習。可以原地左右勢互換練習,每組10次左右,也可根據自己身體情況。安排練習的組數和次數。

附件

89119-1.jpg (20.93 KB)

2007-6-1 11:50

89119-2.jpg (35.29 KB)

2007-6-1 11:50

平圓雙推手 

預備勢 

甲乙相對站立,相對距離以雙方兩臂握拳前平舉,拳面相接觸為準。 

搭手 

甲乙雙方身體微向左轉,將右腿向前邊出一步,兩腳內側相對,腳尖向前,甲乙右腳相距約10-20厘米;同時雙方右手向前伸出,手臂稍屈,雙方手腕背側相貼,手腕交叉,左手掌扶於對方右肘部;重心均落於兩腳之間,稍偏於左腿,左腿屈膝半蹲;目視對方。 

要領:雙方搭手時,注意手腕與肩平,要沉肩、垂肘,各含 「掤 勁」,既不可過於用力相頂抗,亦不可軟而無力。 

1甲方擠進乙方掤 化 

甲方身體重心略向前移,腰向右轉,向下沉右肘,右手腕背側粘住乙方腕部、左手粘住乙方肘部,右腿前弓,右手臂向前擠進(手心向上),目標向乙左胸部。 

乙方承接甲方之擠進,重心稍後移,左腿稍屈,上體右轉,以右臂手腕外側和右肘部向右引化(含有掤 勁)甲右手臂,使其不能觸及自己左胸部。 

2甲方按進,乙方捋化 

甲方在對方化掉擠進的同時,上體略左轉,手臂內旋向乙方心口處按下,左手仍扶按於乙方肘部;乙方上體繼續右轉,同時右手臂內旋繼續向右捋化甲方之按進,左手扶按甲方右肘部,使其落空於身體右側。 

3乙方擠進,甲方掤 化 

接前式乙方動作不停,身體重心向前移,右腿前弓,右手臂向前擠進(手心向上),目標向甲方左胸部。 

甲方承接乙方之擠進,重心後移,左腿稍屈,上體右轉,以右臂手腕外側向右引化(含有掤 勁)乙方右手臂,使其不能觸及自己左胸部。 

4乙方按進,甲方捋化 

乙方化掉甲方按勁之後,隨即重心前移,向前推按,高於胸平,目視前方。與此同時,甲方重心後移,身體後坐,腰向右轉,右肘下沉;手腕內旋,右手粘住乙方右手腕,左手半握拳外旋,用小臂粘住乙方右肘上部,向右側後方捋化。 

如此循環練習,雙方雙手臂的按進與捋化形成一個平圓運動。運勁要均、柔、輕、穩、沉、靈。幅度要盡量大些,但重心不可出腳,不可後仰。平圓雙推手可左足在前換左手練習,方法相同。雙手平圓推手是四正推手的基礎,其中有轉腰、旋臂、按進、引化等基本技法,練習控制對方肘部的能力,練習手臂的圓轉與靈活。 

四正推手(掤 、捋、擠、按) 

搭手 

甲乙雙方身體微向左轉,將右腿向前邊出一步,兩腳內側相對,腳尖向前,甲乙右腳相距約10- 20厘米;同時雙方右手向前伸出,手臂稍屈,雙方手腕背側相貼,手腕交叉,左手掌扶於對方右肘部;重心均落於兩腳之間,稍偏於左腿,左腿屈膝半蹲;目視對方(圖1、2)。 

要領:雙方搭手時,注意手腕與肩平,要沉肩、垂肘,各含「掤 勁」,既不可過於用力相頂抗,亦不可軟而無力。 

(一)甲方按,乙方雙掤 

1甲方按,乙方右掤 

甲方身體重心前移,腰略向右轉,左腿蹬伸,右膝前挺,同時右前臂內旋,使右手心粘在乙方右手腕處,左手粘在乙方右肘關節處,向前按出,高與胸平;與此同時,乙方腰向右略轉,重心略後移,右前臂由立變橫,橫於胸前抱圓以承接甲方的按進。 

2甲方按,乙方左掤 

甲方動作不停,繼續前按,乙方此時左手脫開甲方的右肘部,向自己右肘關節處穿起,隨即以左手腕背部粘住甲方的左手掌,以前臂向前掤 起,以肘關節處粘住甲方的右手掌,此時乙方的雙臂均為圓弧形,成雙掤 之勢。甲方此時以雙手粘按乙方的左手腕和左肘(圖3)。 

要領:甲方雙手臂的掤 要連貫緊密,先右後左,動作完成時兩臂成圓形,兩手不可伸的過長,兩肩、兩胯要平,不可聳肩、前俯或後仰。 

(二)乙方由掤 變捋、甲方由按變左掤 

1當乙方用雙掤 承接住甲方的按進後,隨即左手臂由橫變豎,邊變邊外旋向上攆動,手心向里,高與眼平,用手腕粘住甲方的左手腕,肘關節粘住甲方的右手,在攆動中含有掤 勁,同時右手臂也由橫變豎,邊變邊內旋向下攆動,手心旋向外,粘著甲方的左臂下纏轉;與此同時甲方腰略右轉,左手臂外旋,以手腕粘住乙方的左手腕,以肘部粘住甲方的右手腕,右手仍按甲方的左肘部。 

2上動不停,乙方腰向左略轉,左手腕部粘著甲方左手腕部向左後方內旋引帶,手心轉向外,臂成弧形;同時右手臂外旋,用腕部粘住甲方的肘關節上部向左側引帶,手心轉向內,臂成弧形。與此同時甲方腰向左轉正,左手臂先橫於胸前成左掤,隨即右手脫開乙方左肘,從自己左肘關節內側穿出,手腕粘乙方的右手(圖4)。 

(三)乙方由捋變擠,甲方變雙掤 

乙方動作不停,重心略前移,同時右腕部粘住甲方的左肘關節上部向前擠,左手不變;甲方腰略左轉成正向前方,兩小臂相疊,橫於胸前,成雙掤,同時用右手腕掤 住乙方的右手,用右肘部掤住乙方的左手,以便為左手脫開做準備(圖5、6)。 

(四)乙方由擠變按,甲方由掤 變捋 

乙方動作不停,腰略向右轉,同時右手臂內旋,使右手按於甲方右手腕處,左手按於甲方右肘部,隨即重心略前移,兩手向前按;甲方身體略後移,用右手腕部粘住乙方的右手,用右肘部粘住乙方的左手,提腕沉肘,使左手臂騰出纏於甲方右肘關節下方,手心向外(圖7)。 

此時雙方的搭手式類似開始時的搭手式,只是乙方的右手心向外,在繼續打輪時即刻旋臂轉向內,進入下一輪的掤 、捋、擠、按推手(圖8、9)。 

如此循環反覆練習。以上推手基本動作練習,甲乙可互換運轉方向,左右勢可以交替進行。練習時要做到圓活連貫,上下相隨,左右呼應,順勢走化,悉心體會掤、捋、擠、按四種枝法、勁路變化和運用的規律。 

要領:前弓時重心不可出前腳,後坐時是重心不可出後腳。左右轉腰不可過度,適當為止。要保持直腰,不可挺胸,在做掤、捋、擠、按四個動作過程中,兩肘始終要保持下垂,不可高抬,兩臂要放鬆,有彈性,始終在旋轉、纏裹。 

四正推手是傳統太極推手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深受太極拳家的重視,太極拳也被稱為十三勢即:掤、捋、擠、按、采、扌列、肘、靠、進、退、顧、盼、定。在四正推手中就佔了前四個字。可見它是非常重要的。在四正推手中包含了平圓、立圓、斜圓等纏法,還有吞吐收放等身法。它是太極拳學以致用的重要練習方法,習者應深究之。注:順步、拗步手法相同。

附件

68553-1.jpg (15.13 KB)

2007-6-1 11:52

68553-2.jpg (34.4 KB)

2007-6-1 11:52

麻辮功是著名武術家、山西形意拳名師李桂昌所傳,系南少林拳五功之一。麻辮應該用處理過的麻編成辮子,長1.5米左右,前端粗約一把,往後逐漸變細,由於麻辮前粗後細,前重後輕,所以麻辮的後部特別輕靈、游滑,為練習輕靈、活潑、準確的手法創造了條件。可以將麻辮視為敵方的手臂,運用麻辮可以練習各種手法、身法、步法、勁法。主要手法有:掤、捋、刁、纏、鎖、扣、拿、挑、穿、雲、轉、擰等。配合各種步法、身法可謂變化無窮,妙趣也無窮。通過這種練習對於推手、散手有不可思議的妙用。下面我們簡要地探討一下麻辮功的訓練方法: 

一、場地和器材: 

室內練習,一般有5平方左右的地方即可,將麻辮固定於牆壁之上,高約與胸齊。麻辮製作不易,可以用布帶代替(本文配圖中用的是布帶),但效果不如麻辮。 

二、練習方法: 

(一)纏刁法 

預備式:兩腳前後開立,左腳在前成三體式狀,左肩前順,左手與肩平,左手腕處輕輕掤住麻辮,右手輕拿麻辮尾部,高與心口平,目視左手(圖1)。 

左手纏刁:腰略向左轉,同時左手腕向外纏刁,輕拿麻辮的尾部於胸前,同時,右肩前順,右手經左手下向前伸出,以手腕處輕輕掤住麻辮,目視右手(圖2)。 

右手纏刁:腰略向右轉,同時右手腕向外纏刁,輕拿麻辮的尾部於胸前,同時,左肩前順,左手經右手下向前伸出,以手腕處輕輕掤住麻辮,目視左手(圖1)。 

要領:左右纏刁,兩手動作要輕靈,活潑,轉腰適度,手腕轉動靈活,兩腳趾抓地。由於有麻辮在身前,所以兩手纏刁不離中線,其中動作可以分解為四個:掤、纏、刁、拿。四個動作一氣連貫,無斷續。 

此動作簡單易學,重在多練,練習中猶須注意手臂上的聽勁(細聽麻辮的輕重遊滑等),練習10分鐘左右,還可以起到站樁的功效。 

(二)拿腕、肘法 

預備式:兩腳前後開立,左腳在前成三體式狀,右肩前順,右手臂屈肘手心向上拿在麻辮中段,相當於對方的肘部,高與肩平,左手輕輕拿住麻辮尾部,手心向下,相當於對方手腕部,高與胸平,目視右手(圖3)。 

動作:右手順麻辮向尾部輕快下捋,將近左手時,左手鬆開快速由右手下向前再纏拿麻辮,並向尾部輕捋,右手鬆開麻辮快速再向前拿麻辮中部。目視前方。 

要領:兩手倒換,要輕快靈活,腰有略轉與手配合,重心可以前後移動。練習中要有拿手腕和拿肘的意識。 

此動作簡易,重在多練,可以順步,也可以拗步練習,左右互換,拗步式(圖4)。 

(三)穿掌 

預備式: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成三體式狀,右肩前順,右手臂屈肘手心向上貼在麻辮中段上,相當於對方的肘部,高與肩平,左手輕輕拿住麻辮尾部,手心向下,相當於對方手腕部,高與胸平,目視右手(圖5)。 

左穿掌:腰向右轉,同時右手內旋順時針方向從裡向外纏刁麻辮,輕拿麻辮的尾部於胸前,同時,左肩前順,左手心向上,經右手上向前穿出,高與肩平。目視左手(圖6)。 

右穿掌:腰向左轉,同時左手內旋逆時針方向從裡向外纏刁麻辮,輕拿麻辮的尾部於胸前,同時,右肩前順,右手心向上,經左手上向前穿出,高與肩平。目視右手(圖5)。 

要領:穿掌前先有纏刁麻辮,兩手動作要貼麻辮而行,動作輕靈,活潑,轉腰、轉腕纏刁,與穿掌動作協調一致。其中動作可以分解為四個:纏、刁、拿、穿。四個動作連貫一氣。 

穿掌動作在技擊中有獨到的妙用,在太極拳如野馬分鬃、雲手、穿梭等,在八卦掌有著名的三穿掌,形意拳中的五形拳基本上每一形都有穿掌的運用。因此學者應該注重穿掌的練習。此動作簡易,可以順步,也可以拗步練習,左右互換,也可以活步練習。 

(四)挑掌 

預備式: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成三體式狀,右肩前順,右手臂屈肘手心向左,高與口平,麻辮中段在右肘上,左手輕輕拿住麻辮尾部,手心向下,相當於對方手腕部,高與胸平,目視右手(圖7)。 

左挑掌:腰向右轉,同時右手微外纏下劈隨即刁拿麻辮,輕拿麻辮的尾部於體前,同時,左肩前順,左手心向右,經右手下向前上方挑出,高與肩平。目視左手。(圖7) 

右挑掌:腰向左轉,同時左手微外纏下劈隨即刁拿麻辮,輕拿麻辮的尾部於體前,同時,右肩前順,右手心向左,經左手下向前上方挑出,高與肩平。目視右手(圖8)。 

要領:挑掌前先有纏、劈、刁、拿麻辮,兩手動作要圓活連貫、輕靈、活潑。 

(五)大臂纏壓 

預備式: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成三體式狀,右肩前順,右手臂屈肘手心向左,高與口平,麻辮中段在右大臂下,左手輕輕拿住麻辮尾部,手心向下,相當於對方手腕部,高與胸平,目視右肘(圖9)。 

左大臂纏壓:腰向右轉,同時右手臂屈肘外纏,右手小指側先貼麻辮,刁拿後輕輕捋至麻辮尾部於體前,同時,左肩前順,左手臂屈肘,肘關節由麻辮上繞過,用左大臂纏壓麻辮,左手心向右,高與肩平。目視左肘(圖10)。 

右大臂纏壓:腰向左轉,同時左手臂屈肘外纏,左手小指側先貼麻辮,刁拿後輕輕捋至麻辮尾部於體前,同時,右肩前順,右手臂屈肘,肘關節由麻辮上繞過,用右大臂纏壓麻辮,右手心向左,高與肩平。目視右肘(圖9)。 

要領:大臂纏壓前先有纏、刁、捋、拿麻辮,大臂纏壓以腰帶臂,兩肘動作要圓活連貫、輕靈、活潑,纏壓時要貼麻辮而行。 

以上只是麻辮練習法中的一小部分,練習者精熟自明,它可以演化出許多練習法,甚至可以在麻辮上練習拳法、勁法,別有一番感覺。

附件

66097-1.jpg (31.22 KB)

2007-6-1 11:54

66097-2.jpg (23.05 KB)

2007-6-1 11:54

板功是著名武術家山西形意拳名師李桂昌所傳。據李桂昌講此功系南少林拳中五功之一。南少林拳是少林拳系的一個分支。其來源是清朝妙丹禪師至河北通州,授李恩元。李氏傳至第三代李志英授黎元和尚、劉松橋、王四、董俊等。董秀升將南少林拳傳入山西太原一帶。 

董秀升生(1882—1939)山西太谷縣董村人,少時習弓力拳、羅漢拳、少林拳和形意拳等,1901年拜李志英為師,習南少林拳,後投師形意拳門耿繼善,1914年學於李存義。曾向劉奇蘭、張占魁、錢硯堂等討教。1918年師從宋虎臣,並受宋世榮前輩的喜愛和指點,1926年孫祿堂赴晉,下榻董秀升寓所,逗留月余,董秀升又向孫先生學藝討技,劉文華赴並任教,董秀升執弟子禮,虛心求教,終成武學大家。董秀升主要傳人有李錦文、李桂昌、申秉廉、劉義、祁艾、苗玉林、王乃一等。 

在董秀升武學中南少林拳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據李桂昌師傅講董秀升終日行功不斷,皆以少林五功為主,在傳授弟子武功的過程中也極為重視少林五功的訓練。並強調五功是本門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的基礎,它既是功力的訓練又是技法的大成,與推手、散手有不可思議的妙用。下面我們簡要的探討一下五功之一的木板功的訓練方法: 

一、場地和器材: 

最好在室內練習,一般有4平方左右的地方即可,選一長2米,寬30公分,厚1—1.5公分的木板,木板應有彈性。將木板表面處理平整光滑,斜立於牆壁,木板著地處與牆底邊距離30—40公分。(圖1) 

二、練習方法: 

(一)單手拓板 

預備式: 

面向木板,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略屈,右腳尖輕觸於木板。右手臂屈,手掌輕按在板上,高與心口平,左手輕按於腹前,此式如三體式。目視右手。(圖2) 

動作:腰向後下方沉勁,同時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右前臂以掌根吃勁,緩緩按出,隨即鬆開,但手不離木板,左手配合右手,在右手按勁時,左手下拓,目視右手。(圖3) 

要領:身體要保持中正,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全身腰弓、腿弓與臂弓的開合、鬆緊,初練時木板應軟,彈性大些,以按下時木板成弓型,能觸及到牆為度。 

說明:左右手練習方法相同,可以順步也可以拗步練習(圖4、5)。根據體力每次練習每掌30—50次。這個動作也可以用爆發力練習,先粘後吐,動作脆快,吐勁時丹田突然振發,沉肩,墜肘,坐腕,力點在掌根小天星處,發勁使木板振顫。 

(二)掤 

預備式:如太極拳動作攬雀尾之掤,右腳右手在前,以右小臂橫粘在木板上。 

動作:腰向下沉勁,同時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右前臂保持圓弓型以小臂外側吃勁,緩緩掤出,隨即鬆開,但右小臂不離木板,左手配合右手,在右手臂掤勁時,左手下撐。目視右手。(圖6) 

要領:身體中正、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右前臂外側與木板間勁力的鬆緊變化。 說明:左右手練習方法相同,可以互換練習(圖7)。 

這個動作也可以用爆發力練習,先以前臂粘之隨即吐勁,吐勁時丹田突然振發,腰向下沉,固肩,撐肘,緊腕,力點在前臂外側,發勁使木板振顫。 

(三)擠 

預備式:如太極拳動作攬雀尾之擠,右腳右手在前,以右小臂橫粘在木板上,左手按在右手腕內側。 

動作:腰向下沉勁,同時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右前臂保持圓弓型以小臂外側吃勁,緩緩擠出,左手按在右腕內側助右臂之力,隨即兩手臂鬆開,但右小臂不離木板,在右手臂擠勁時,兩手臂撐圓,左右平衡。目視前方。(圖8) 

要領:身體保持中正,動作柔緩,用意體會全身勁力的協調、兩手臂的配合,臂外側與木板間勁力的鬆緊變化。 

說明:左右手練習方法相同,可以互換練習(圖9)。這個動作也可以用爆發力練習,先以右前臂粘之隨即左手按之即吐勁,吐勁時丹田突然振發,腰向下沉,兩肩沉固,兩肘開撐,左腕坐右腕緊,力點在前臂外側,發勁使木板振顫。每次練習20—40次。 

(四)肘 

預備式:如形意拳動作之鑽拳,右腳右手在前,以右小臂豎粘在木板上,左手按在腹前。 

動作:腰向下沉勁,同時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右前臂保持圓弓型以小臂外側接近肘關節處吃勁,緩緩擠出,左手按在腹前助力,隨即手臂鬆開,但右臂不離木板,目視右手。(圖10) 

要領:身體保持中正,右肩前順,動作柔緩,用意體會全身勁力的協調、兩手臂的配合、臂外側與木板間勁力的鬆緊變化。 

說明:左右手練習方法相同,可以互換練習(圖11)。這個動作也可以用爆發力練習,先以右前臂粘之隨即吐勁,吐勁時丹田突然振發,腰向下沉,右肩沉固,裹肘前彈,力點在臂外側近肘部,發勁使木板振顫。每次練習20—40次。 

(五)按 

預備式:如太極拳動作攬雀尾之按,右腳右手在前,以兩手掌按在木板上,高與胸齊,兩掌接近,目視前方。 

動作:腰向下沉勁,同時左腿蹬地,右腿略前弓,兩臂保持似直非直以兩掌掌根吃勁,緩緩按出,隨即兩手臂鬆開,但兩手不離木板,目視前方。(圖12) 

要領:身體保持中正,動作柔緩,用意體會腰、腿、手臂三者之間勁力的協調、兩手與木板間勁力的鬆緊變化。 

說明:左右腳前後互換練習(圖13)。這個動作也可以用爆發力練習,先以手指粘之隨即坐腕吐勁,吐勁時丹田突然振發,腰向下沉,右肩沉固,兩肘下沉,力點在兩手掌根的小天星部,發勁使木板振顫。每次練習20—40次。

附件

65751-1.jpg (54.14 KB)

2007-6-1 11:56

65751-2.jpg (23.79 KB)

2007-6-1 11:56

要想使太極拳應用於實戰搏擊,不僅需要有太極拳的搏擊理論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備全面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體能是發揮太極拳技術的基礎。本文所探討的木杠功屬於太極拳的專項素質和技法訓練,它將身體素質、體能和太極拳的特種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可以發展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還可以發展手臂部的沾粘勁,周身的聽勁,以及兩手臂的接勁、發勁等等。 

一、器材:木杠一根,木杠的大頭直徑約20厘米,小頭直徑約15厘米,木杠長140--160厘米(根據身高和力量可以調整木杠的長短),木杠需拋光上漆,不能有毛刺。另需海綿墊一塊。 

二、方法 

(一)仆步兜杠: 

1、預備式木杠的大頭朝上,垂直立於地面,身體面木杠而立,右手扶於木杠的上段,左手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圖1)。 

2、左仆步兜杠 

身體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全蹲,左腿伸直,兩腳掌全部接觸地面,成左仆步式,同時木杠隨身體的下式向右倒,右手接著木杠使木杠大頭在身體右側,左手扶在木杠的中段。目視木杠大頭(圖2)。 

3、右仆步兜杠 

身體略起,兩腿蹬直,隨即身體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兩腳掌全部接觸地面,成右仆步式,同時右手向左側兜木杠,使木杠向身體左側倒去,左手接木杠的上段,使木杠大頭在身體左側,右手扶在木杠的中段。目視木杠大頭(圖3、4)。 

如上動作,重心左右移動成左右仆步交換,木杠隨重心的移動在兩手中左右兜動。初練時可以根據體力做5-8組,每組10次(左右各為一次)。 

要領:仆步盡量做倒一腿全蹲,一腿仆直,兩腳不離地面,兜杠要柔和有力,另一手接杠時要有緩衝,不可硬碰,兜杠、接杠要與下式、移重心協調一致。 

作用:發展下肢的力量和柔韌,同時發展上肢的力量和聽勁以及全身配合用力的協調。 

(二)馬步兜杠 

預備式: 

木杠的大頭朝上,垂直立於地面,身體面木杠而立成高馬步,右手扶於木杠的上段,左手自然在腰間,手心向上。目視前方(圖5)。 

馬步兜杠分為三個訓練步驟:初練習者首先練習木杠不離地的兜杠方法,第二步是有一定基礎後練習大頭向上的離地兜杠方法,第三步是小頭朝上的離地兜杠方法。 

1、大頭朝上馬步兜杠(木杠不離地) 

由預備式開始,右手向左兜木杠,隨即左手以手掌緩衝相接,緊接著左手向右側兜木杠,右手以手掌緩衝相接。反覆兜練(圖6、7)。 

要領:兩手臂保持屈肘,高與胸平,兜木杠時,如右手兜則與右腰側、右腿側協調用力,左側亦然。兜木杠時要細心體會木杠在手中的緩衝和隨即的彈發,不能出現硬碰、硬拍、用僵力的現象。木杠在兩手中運動的範圍左右約一尺的距離。 

2、大頭朝上馬步兜杠(木杠離地) 

在木杠不離地兜杠練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就可以進一步練習兜木杠離地。兜木杠離地有一定的難度,開始可以將手兜木杠的位置放低一點,就是手的位置接近木杠的中心重心,兜起來相對容易,兜的時候使木杠的翻轉度也大些,這樣有一定的托力,可以先體會木杠離地時兜勁的時機與用力的節奏。逐漸使手的位置移向木杠的大頭一段(圖8、9、10、11、12)。 

要領:木杠在兩手中間呈豎立左右搖擺狀態,木杠盡量不落地,全身協調一致,左右兩手「迎送相當」,即右手兜送時,左手迎接,左手兜送時,右手迎接。還要注意重要的一點是左右手之間的虛實變化,兜木杠之手為實,另一手為虛,虛實交替變化要快而靈,即兜完後即刻放鬆,如果不能即刻放鬆,就容易出現僵力、硬力的現象,使兜杠變得既費力又不美觀,也失去了練習聽力接勁的意義。 

3、小頭朝上馬步兜杠(木杠離地) 

變木杠為小頭朝上,增加了離地兜木杠的難度,由於下面加重,木杠極易脫手落地,這就要求兜杠時要更加細心地體會木杠在手中的變化,手中之力總與木杠下墜之力有一定的角度,並有一定的纏勁,如能兜木杠如粘在手中,即可以發展太極拳沾粘連隨的功夫。 

(三)推木杠 

1、馬步推木杠 

預備式: 

木杠的大頭朝上,木杠的小頭靠在牆根,牆上有海綿墊,身體面對木杠成馬步站立,右手托住木杠的上段,左手在左腰側,手心向上,目視前方(圖13)。 

右手前推使木杠快速貼牆,隨即木杠自然彈回,左手緩衝接住木杠,隨即前推。如此反覆(圖14、15、16)。 

要領:馬步站樁要兩腳五趾抓地,屈膝下蹲,上體正直。推杠時轉腰順肩,手臂不可全部伸直,肘部微屈保持彈性,手指要張開,指尖有力。 

作用:可以快速發展推按之力,可以發展上肢的力量耐力,同時發展下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發展腰腿手臂三者之間用力的協調配合。 

每次做5-8組,每組30次。 

2、弓步推木杠 

預備式: 

木杠的大頭朝上,木杠的小頭靠在牆根,牆上有海綿墊,身體面對木杠成弓步站立,右手托住木杠的上段,左手在胸前。目視前方(圖17)。 

右手前推使木杠快速貼牆,隨即木杠自然彈回,仍以右手緩衝接住木杠,隨即前推。如此反覆。也可以左右手交替接推木杠,兩腿前後互換練習(圖18、19、20)。 

要領:弓步站樁要兩腳五趾抓地,前腿屈膝下蹲,膝蓋不可超過腳尖,後腿微屈有彈性,上體正直。推杠時轉腰順肩,手臂不可全部伸直,肘部微屈保持彈性,接杠時身體松沉同時要轉腰蓄力,推時手指要張開,力貫指尖。 

作用:同馬步推杠。 

每次做5-8組,每組30次。

附件

57805-1.jpg (16.59 KB)

2007-6-1 12:01

57805-2.jpg (53.49 KB)

2007-6-1 12:01

文討論了木杠功的推與兜的方法,重點訓練和發展手臂的聽、化、發的功夫和力量。本文重點討論運用木杠訓練手指、手腕力量和方法。器材要求同前。 

手腕和手指的柔韌性和力量對於太極拳來說極為重要,尤其是在擒拿格鬥中的擒拿與反擒拿、抓筋拿脈等,均需要很強的手腕和手指力量,在化勁、拿勁、發勁等技法中腕指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方法 

(一)單手抓木杠 

1、預備式 

木杠的大頭朝上,垂直立於地面,身體面向木杠(面向南),成三體式站立,左手五指張開抓在木杠上端,右手五指分開,屈肘下按於體右側。目視前方(圖1)。 

要領:兩腳要平踩於地面,五趾抓地,兩腿屈膝下蹲,重心略偏於腿後;左右兩胯要落平,切不可一高一低,在保持胯平的同時,還要收臀,即骨盆略向前翻,使脊柱中正;兩肩要平,同時松沉略內含,保持胸部的舒暢;兩手臂均要成弧型,不可伸直,也不可過屈;頭頂部略有向上頂起之意,下頦回收,使頭容端正。 

此式可以作為站樁同時練習指力的練習,方法是姿勢保持不變,但手指抓住木杠的上端,手指有松——緊(用力)的交替練習,練習時可以配合呼吸,吸氣時慢慢放鬆手指,呼氣時緩緩手指用力。經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很快增強手指的力量。 

2、換手 

步型不變,左手鬆開,右手抓在木杠上端,左手下按於身體左側,目視右手(圖2)。 

要領:兩手交換應輕巧準確。可以專門進行一些換手練習。 

3、抓杠右轉身 

左腳尖里扣,右腳尖外擺,使身體向右後轉體180度面向北,同時右手五指用力抓住木杠的上端,使木杠離地10-30公分,隨轉體由南向北擺動,落於體前。目視右手(圖3)。 

要領:以上左腳扣步,右腳擺步和身體右後轉,要連貫協調,此時右手五指緊扣木杠的上端,並具有一定的抓握之力才能將木杠抓離地和擺動。做這個動作時要注意身體協調用力,尤其是右手用力與步法、身法要協調。易出現的問題是,在右手用力時出現聳肩和努氣現象。因此要注意保持周身的沉穩與中正,轉身應圓活自然。 

4、抓杠右轉身 

右腳向後撤一步,隨即左腳尖里扣,使身體向右後轉體180度回到面向南,同時右手五指用力抓住木杠的上端,使木杠離地10-30公分,隨轉體由北向南擺動,落於體前。目視右手(圖4)。 

要領:這個動作應先後撤右腳,再扣左腳兩個動作要連貫,腳下可做適當的調整,以站立舒適得力為度,其它要領同3的要領。 

5、換手 

步型調整成為三體式步,同時右手鬆開木杠,左手迅速抓在木杠上端,右手下按於身體左側,目視左手(圖5)。 

6、抓杠左轉身 

右腳尖里扣,左腳尖外擺,使身體向左後轉體180度面向北,同時左手五指用力抓住木杠的上端,使木杠離地10-30公分,隨轉體由南向北擺動,落於體前。目視左手(圖6)。 

要領同3的要領,左右互換。 

7、抓杠左轉身 

左腳向後撤一步,隨即右腳尖里扣,使身體向左後轉體180度面向北,同時左手五指用力抓住木杠的上端,使木杠離地10-30公分,隨轉體由南向北擺動,落於體前。目視左手(圖7)。 

要領同4的要領。 

練至此時,再換手,即右手抓木杠,重複上述練習。左右換手一輪為一次,十次一組,初練者,練習2-4組。隨著功夫的增長,可以增加到8-10組。一周練習2-3次為宜。練習完後,應自我按摩手掌、手指,促進氣血的循環。 

(二)雙手抓木杠 

1、預備式 

木杠的大頭朝上,垂直立於地面,身體面向木杠(面向南),成開立式站立,兩膝略屈,兩手心相對,手指張開抓在木杠上段,目視前方。 

要領:此式與太極拳的起式大致相同,要求兩胯要平,兩肩落平,兩腳踩平,兩臂彎曲,頭正、身直、兩眼正視前方。 

2、上拋抓杠 

兩腿蹬伸,同時兩手向上垂直拋起木杠,隨即兩手心相對抓於木杠的下段,目視前方(圖8)。 

要領:兩腿蹬伸不要過直,與兩手向上的拋杠協調用力,兩手用力應協調均衡,否則木杠可能偏離一側,兩手臂保持一定的彎曲,木杠離身體約40公分,木杠拋起應有一定的高度,應該是兩手抓杠的高度與胸平,抓在木杠的下斷為宜。 

3、下落抓杠 

兩手鬆開木杠,使木杠垂直下落,同時身體下蹲成馬步,兩手接抓在木杠中段,目視前方(圖9)。 

要領:身體應與木杠同時下落,馬步的成型、抓杠用力同時完成,馬步不要蹲的太低,也不能太高,以大腿接近水平為宜。 

重複上述2、3動作練習。一上一下為一次,十次一組,初練者,練習2-4組。隨著功夫的增長,可以增加到8-10組。一周練習2-3次為宜。練習完後,應自我按摩手掌、手指和腿部肌肉,促進氣血的循環,儘快恢復疲勞。

附件

51780-1.jpg (17.61 KB)

2007-6-1 12:04

51780-2.jpg (15.15 KB)

2007-6-1 12:04

穿木杠是兩手托、抱木杠進行穿、托、抱等練習,同時有弓步、仆步、歇步等步法的變換,由於木杠的重量一般在15-20公斤,有相當的重量,所以這一練習可以訓練和發展腿、腰、臂三者的力量和協調性。 

一、預備式:左弓步持杠 

兩腳前後開立,左腳在前,兩腳間前後距離大於一肩寬,左右橫開10公分,左腿小腿垂直於地面,右腿自然蹬直;上體正直,左手臂屈肘,左手心向上托於木杠的中段,右手心向里抱於木杠的近身段。目視前方。(圖1) 

要領:兩腳平均踩地,兩腳有五趾抓地的感覺,兩胯落平,保持尾閭中正,兩肩保持水平並下沉,左肩前順,頭頂上領,腰腹松沉。 

作用:左弓步持杠式可以作為站樁式訓練,通過站樁訓練可以迅速提高腿部的力量,同時提高手臂的力量和穩定性。 

二、左弓步前穿 

1身體重心後移於右腿,左腳尖翹起成左虛步,同時兩手持杠向後撤,目視前方。(圖2) 

要領:重心後移與木杠後撤要協調一致,身體向後時不可向後凸臀,動作要柔和緩慢,不可急燥,忽快忽慢。 

2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向前移於左腿,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持杠向前穿送,杠前端高與口平,目視前方。(圖3) 

要領:重心前移與向前穿伸木杠要協調一致,成弓步時左腿不可過於前弓,應保持膝蓋不超過腳尖,右腿蹬直有力,左臂伸展,上體正直,動作要協調、柔和、勻速。 

三、左仆步穿杠 

1身體重心向後移於右腿,腰向右轉,右腳尖向外擺,左腳尖翹起成右坐步,同時兩手持杠弧形向上舉起,高過頭頂,杠與地面平行,目視前方。(圖4) 

要領:移重心、轉腰、舉杠三者要協調一致,坐步時臀部不可向後凸出,要立腰收臀,兩臂成圓弧形,運勁柔緩。 

2上動不停,右腿屈蹲,左腿伸直成左仆步,同時兩手持杠弧形下落,於體前下方,木杠與地面成水平,目視前下方。(圖5) 

要領:仆步要緩緩下坐,兩腳要全貼於地面,上體略前傾,持杠的兩手臂保持圓弧形。 

3上動不停,左腳尖外擺,右腳尖內扣,上體左轉,身體上起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持杠向前穿送,杠前端高與心口平。目視前方。(圖6) 

要領:轉體、重心前移與向前穿伸木杠要協調一致,成弓步時左腿不可過於前弓,應保持膝蓋不超過腳尖,右腿蹬直有力,左臂伸展,上體正直,動作要協調、柔和、勻速。 

四、歇步抱杠 

左腳尖外擺,右腳略前移,前腳掌著地,身體左轉,兩腿屈蹲成歇步,同時木杠近身端由身體右腰側轉到身體左腰側,左手在前,右手在後成歇步抱杠式,木杠與地面平行,目視前方。(圖7) 

要領:歇步可高可低,但不論高低上體要正直,在轉杠(由身體右側向左側)的過程中,有一個含胸收腹同時向前送杠的動作,以使杠圓活地轉動,同時也訓練了身體與手臂前後開合的勁力,這一點應當注意,轉體與轉杠均要自然、柔和、流暢。 

五、右弓步持杠 

1身體略起,同時右手移於木杠的中部托杠,左手移於杠的後部抱杠,兩手臂均成弧形,目視前方。(圖8) 

要領:兩手在移動的過程中,是先移動右手後隨之移動左手,在移動時要保持木杠與地面的平行。 

2右腳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兩手持杠略向前送,杠前端高與口平,目視前方。(圖9) 

要領:向前上右腳與向前送木杠要協調一致,兩腳平均踩地,兩腳有五趾抓地的感覺,兩胯落平,保持尾閭中正,兩肩保持水平並下沉,右肩前順,兩臂成弧形,頭頂上領,腰腹松沉。 

六、右弓步前穿 

1身體重心後移於左腿,右腳尖翹起成右虛步,同時兩手持杠向後撤,目視前方。(圖10) 

要領:重心後移與木杠後撤要協調一致,身體向後時不可向後凸臀,動作要柔和緩慢。 

2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向前移於右腿,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時兩手持杠向前穿送,杠前端高與口平,目視前方。(圖11) 

要領:重心前移與向前穿伸木杠要協調一致,成弓步時右腿不可過於前弓,應保持膝蓋不超過腳尖,左腿蹬直有力,右臂伸展,上體正直,動作要協調、柔和、勻速。 

七、右仆步穿杠 

1身體重心向後移於左腿,腰向左轉,左腳尖向外擺,右腳尖翹起成左坐步,同時兩手持杠弧形向上舉起,高過頭頂,杠與地面平行,目視前方。(圖12) 

要領:移重心、轉腰、舉杠三者要協調一致,坐步時臀部不可向後凸出,要立腰收臀,兩臂成圓弧形,運勁柔緩。 

2上動不停,左腿屈蹲,右腿伸直成右仆步,同時兩手持杠弧形下落。於體前下方,木杠與地面成水平,目視前下方。(圖13) 

要領:仆步要緩緩下坐,兩腳要全貼於地面,上體略前傾,持杠的兩手臂保持圓弧形。 

3上動不停,右腳尖外擺,左腳尖內扣,上體右轉,身體上起成右弓步,同時兩手持杠向前穿送,杠前端高與心口平。目視前方。(圖同圖11) 

要領:轉體、重心前移與向前穿伸木杠要協調一致,成弓步時右腿不可過於前弓,應保持膝蓋不超過腳尖,左腿蹬直有力,右臂伸展,上體正直,動作要協調、柔和、勻速。 

八、歇步抱杠 

右腳尖外擺,左腳略前移,前腳掌著地,身體右轉,兩腿屈蹲成歇步,同時木杠近身端由身體左腰側轉到身體右腰側,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成歇步抱杠式,木杠與地面平行,目視前方。(圖14) 

要領:歇步可高可低,但不論高低上體要正直,在轉杠(由身體左側向右側)的過程中,有一個含胸收腹同時向前送杠的動作,以使杠圓活地轉動,同時也訓練了身體與手臂前後開合的勁力,轉體與轉杠均要自然、柔和、流暢。 

九、左弓步持杠 

1身體略起,同時左手移於木杠的中部托杠,右手移於杠的後部抱杠,兩手臂均成弧形,目視前方。(圖同圖8,左右互換) 

要領:兩手在移動的過程中,先移動左手後隨之移動右手,在移動時要保持木杠與地面的平行。 

2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持杠略向前送,杠前端高與口平,目視前方。(圖同圖1) 

要領:同一的要領。 

說明:這個穿杠功是一個簡短的小組合練習,重點是在負重的情況下做步型、身法和手法的訓練,初練時可以根據體力練習2-3趟(左右練習一次為一趟),隨著體力的增強,練習6-10趟,可以2趟為一組,分成5組,這一練習可以增強體能和力量,在練太極拳套路時會倍感輕鬆,尤其在推手時會感到輕鬆有力圓活。

附件

45437-1.jpg (15.85 KB)

2007-6-1 12:06

45437-2.jpg (17.23 KB)

2007-6-1 12:06

45437-3.jpg (31.72 KB)

2007-6-1 12:06

前文討論了木杠功的穿木杠訓練方法,本文重點討論運用木杠來訓練兩手臂的力量和纏絲勁相結合的訓練方法。器材要求同前。 

手臂、手腕和手指的柔性、力量和纏絲勁對於太極拳搏擊來說極為重要,尤其是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特色「絕招」。可以說無纏絲勁就不為太極拳,不會使用纏絲勁的搏擊也不是太極拳的搏擊。纏木杠就是用來訓練太極拳搏擊功夫中纏絲勁的方法之一。 

練習方法 

預備式 

兩腳左右開立成馬步,將木杠水平端與兩前臂上,高與胸平,兩手手指分開,手心向上。目視前方。(圖1) 

要領:兩腳平踩於地面,五趾抓地,兩腿屈膝下蹲,左右兩胯要落平,同時,還要收臀,即骨盆略向前翻,使脊柱中正;兩肩要平,同時松沉略內含,保持胸部的舒暢;兩手臂成弧型,不可伸直,頭頂部略有向上頂起之意,下頦回收,使頭容端正。 

一、左右提牛大纏手 

1、身體重心移向右腿,右腿屈蹲左腿蹬伸,成側弓步。同時右手臂屈抱木杠的右段貼於右胸前,左手臂內旋下伸,手心朝下,以左前臂外側承木杠左段下側。目視木杠左端。(圖2) 

要領:兩腳要踩平,兩胯平,兩肩要落平,木杠也要保持水平。左手在纏轉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與木杠的粘貼,左手臂是向外用力,右手臂是向里用力,注意兩力的平衡。 

2、上動不停,腰繼續向右旋轉,同時右手臂抱杠繼續向右、向後裹帶;左手臂繼續用前臂向前、向右纏,目視木杠左端。(圖3) 

要領:同前。 

3、腰略向左轉,同時,左手臂外旋屈臂抱木杠左段於左胸前,右手臂內旋下伸,手心朝下,以右前臂外側承木杠右段下側。目視木杠右端。(圖4) 

要領:木杠仍要保持水平。左手的纏抱與右手在纏轉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與木杠的粘貼,右手臂是向外用力,左手臂是向里用力,注意兩力的平衡。 

4、上動不停,身體重心移向左腿,左腿屈蹲右腿蹬伸,成側弓步。同時腰繼續向左旋轉,左手臂纏抱杠繼續向左、向後裹帶;右手臂繼續用前臂向前、向左纏,目視木杠右端。(圖5) 

要領:移重心時身體要平穩,不可忽高忽低,木杠仍要保持水平。 

5、動作同4,唯左右互換。(圖6)二、左右捉牛大纏手 

1接上式,左手外旋屈抱木杠左段於左胸前,右手臂先內旋下伸,隨即外旋由內纏於木杠內側,目視木杠右端。(圖7) 

要領:右手臂有兩個纏法,先內旋用手臂承於木杠下方,再外旋纏於木杠內側,在纏轉的過程中右手臂始終在木杠上粘貼不離,腰部可以配合手臂的纏轉而自然轉動,左手是支點,並向里回抱,右手臂向外用勁,左大臂外側也是著力點。 

2、身體重心移向左腿,腰向左轉,同時右手臂向前、向左纏攆木杠右段,左手臂向、左向後回抱,目視木杠右端。(圖8) 

要領:兩手用力要協調,右手臂要沉肩、垂肘,兩手臂之力要合在木杠之上,控制木杠並移重心和纏轉。 

3、身體重心移向右腿,腰向右轉,同時右手外旋屈抱木杠右段於右胸前,左手臂先內旋下伸,隨即外旋由內纏於木杠內側,目視木杠左端。(圖9) 

要領:同1的要領,唯左右互換。 

4 、 腰繼續向左轉,同時左手臂向前、向右纏攆木杠左段,右手臂向右、向後回抱,目視木杠左端。(圖10) 

要領:兩手用力要協調,左手臂要沉肩、垂肘,兩手臂之力要合在木杠之上,控制木杠並移重心和纏轉。 

以上動作並不複雜,但要練好、練精也不容易,這個練習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練習兩手之間的配合及整勁,一手纏時另一手自然配合,練習時猶如懷中抱球,獲得勁力的中正圓滿。 

每次纏木杠5-10分鐘即可。要經常練習。

附件

19307-1.jpg (17.45 KB)

2007-6-1 12:08

19307-2.jpg (21.07 KB)

2007-6-1 12:08

抖大槍,也稱為抖杆子功,是許多武術門派用來訓練爆發力的一種方法。抖的大槍一般在槍桿的細端有槍頭,有紅櫻;而杆子不帶槍頭,也沒有紅櫻。但是兩者的練習方法大致相同。槍的長度一般在2—2 5米間,抖杆子的杆子比槍桿賂長些。槍桿一般用白蠟桿製成,要求有彈性和一定的重量。太極拳是一種外柔內剛的拳術,盤拳時手臂不用力,如同自然玩耍一般,但拳無力一定是不行的,所以太極拳有許多特殊的練習力量的方法。抖大槍就是訓練力量與技法有機結合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們探討幾種訓練方法 

一、劈槍 

預備式:兩腳前後站立,約一肩寬,左腳在前朝正前方,右腳在後腳尖外擺45度,重心在兩腳中間,兩腳平均用力,兩腿屈膝。右手握槍把,使槍把頂在手心處,槍把緊貼在右胯側;左手正握槍桿,槍尖高與心口平。左肩略前順,兩肩要平,軀幹正直,頭頂上領,目視前方。(圖1) 

1、虛步提裹:身體重心後移於右腿,左腳略收回,前腳掌著地,腳跟提起,成虛步,同時左手握緊槍桿向上提,左小臂外旋屈肘擰槍,使槍旋轉回裹,左手心向里,右手仍握槍把端,槍尖略高與頭,目視前方(圖2) 

要領 虛步與提裹要協調一致,配合含胸拔背,槍尖要與鼻尖,左腳尖,在同一個矢狀面內,這叫「三尖相照」。坐步提裹用的旱柔勁、橫勁,要訣是「起橫不見橫」,既橫勁呈在旋轉中產生,而不是明顯的橫擋。左手提裹時右手略松,使槍把在手心內旋轉。 

2、落腳劈槍;左腳略向前踩落,重心前移,右腿蹬伸,同時,左手緊握槍桿,前臂內旋伸展,使槍快速下劈,左手心向下,右手仍握槍把端,槍尖高與腰平,目視前方(圖3) 

要領:右腿蹬伸與劈槍要協調一致,配合舒胸展背,動作完成的過程中要注意「三尖相照」。落步劈槍用的是剛勁、豎勁,豎勁爆發的同時也產生螺旋勁,在劈槍的過程中右手略松,使槍把在手心內旋轉,在最後完成劈槍的瞬間兩手要同時快速的握緊槍桿。 

以上動作是以訓練手臂的擰、裹、劈為主要內容,需要全身松與緊、開與合、含與放的配合,一般擰、裹時為合、為吸氣,劈時為開,呼氣;一般練習10次為一組,練習5組。左右互換,方法要領相同。 

二、崩槍 

預備式同一預備式。 (圖4同圖1) 

1、弓步崩槍 重心前移,左膝屈,右腿蹬伸成左弓步,同時,身體略左轉,右手緊握槍把端向前推送,左手臂也略前伸,當右手前送接近左手時,兩手突然同時握緊槍桿,合力向前刺,槍身水平,槍尖高與心口平。目視前方。(圖5) 

要領:崩槍的最後發力與右蹬腿要協調一致,崩槍是先柔後剛,柔是送槍的過程,剛是最後雙手發出「寸勁」,發「寸勁」時雙手突然用力,使槍桿振顫。 

2、坐步壓槍:身體重心後移干右腿,坐成半馬步,同時,右手向後抽槍,抽至右胯外側時兩手突然同時緊握槍桿,使槍桿振顫,同時有下壓之意。槍身水平,高與腰平,目視前方。(圖6) 

要領:坐步壓槍也是先柔後剛,柔是抽槍的過程,剛是最後雙手發出,寸勁」握槍,坐步要與抽槍協調一致。 

以上動作是以訓練手臂的握力、崩力、推力為主要內容,需要全身松與緊、開與合、含與放的配合,呼吸自然配合,一般練習10次為一組,練習5組。左右互換,方法要領相同。 

三、圈槍橫彈 

逆旋橫彈: 

預備式:馬步端槍:兩腳開立約與肩同寬,兩膝略屈成高馬步,槍成水平置於身前高與胸平,右手握把端,手心向下,左手握槍桿,手心向上,兩手臂屈,肘關節接近身體,目視前方。(圖7) 

兩手協調攪動,使槍尖逆時針劃一大圓,直徑約1—2米,當劃回接近起點位置時左手突然發力向前推槍桿,右手協同用力向後拉槍把端,使槍尖突然向前彈出。目視槍尖。(圖8) 

要領:兩手攪動轉槍時用柔勁,發勁時要用突發的寸勁,發寸勁時兩腳趾抓地,腿、腰、臂、手協調用力,使槍身振顫。 

順旋橫彈: 

預備式同逆旋橫彈 

兩手協調攪動,使槍尖順時針劃一大圓,直徑約1—2米,當劃回接近起點位置時左手突然發力向後拉槍桿,右手協同用力向前推槍把端,使槍尖突然向後彈出。目視槍尖。(圖9) 

要領:同上要領。 

以上動作是以訓練兩手臂的協調力、腰部的力量和腿部力量為主要內容,需要全身松與緊的配合,呼吸自然配合,一般練習10次為一組,練習5組。左右互換,方法要領相同。 

四、炮槍 

預備式:拗步持槍 兩腳前後站立,大於肩寬,左腳在前朝正前方,右腳在後腳尖外擺45度,重心在前腳成弓步,兩腳踩平。左手握槍把,貼在左胯側;右手正握槍桿,槍尖高與心口平。右肩略前順,兩肩要平,軀幹正直,頭頂上領,目視前方。(圖10) 

1重心後移,腰向右轉,同時兩手協調攪動,槍尖順時針走立圓使槍尖朝後下方,目視槍尖。(圖11) 

2上動不停,重心前移,腰向左轉,同時,左手向後拉槍把,高與頭平;右手快速向前推槍桿,手部與心口平,使槍尖經身體右下方向前彈出,槍尖與膝平。目視槍尖。(圖12) 

要領:兩手攪動轉槍時用柔勁,向前推槍發勁時要先推然後突發寸勁,發寸勁時兩腳趾抓地,腿、腰、臂、手協調用力,使槍身振顫。 

以上動作槍和腰的旋轉幅度較大,以訓練腰與兩手臂的協調力,手臂、腰部的力量和腿部力量為主要內容,需要全身上下協調配合,發力時呼吸,一般練習10次為一組,練習5組。左右互換,方法要領相同。 

摘自:《搏擊》2005年01期 作者:毛明春

纏絲勁與化勁

    纏絲就是在一動全動的要求下掌心由內往外翻或由外往內翻,由於掌心內外翻轉,表現在上肢是旋腕轉膀,表現在下肢則是旋踝轉腿,表現在身軀則是旋腰轉脊。三者結合起來,形成—條根在腳、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的空間旋轉曲線.這是太極拳必須做到的要求。太極拳各個拳式雖花樣繁多,轉換各別。但從它基本纏絲來分析,就極其簡單了,所有的拳式不外乎「雙順纏絲」、「雙逆纏絲」及「一順一逆纏絲」三種組合。其實就是周身處處皆纏絲。 

  化勁的方法基本上是兩種:一是順對方勁力的方向移動使其落空;二是滾動和轉動,使其著力點改變。一般地說,上下臂的旋轉多稱為滾動,或卷;身體的左旋右轉,稱為轉動。提手上勢、閃通背、玉女穿梭等拳式中手臂的滾卷,都能起到借力的作用,正如勁力作用於沿軸上,滑釉稍作滾動,此勁力即已落空。所以,無論是移動或滾轉,都是要使對方的勁力落空,而落空的結果是對方身體自然騰虛,腳跟離地,對我來說,則獲得擎起的效果。這種情況即所謂靈字。四正推手中轉腰作循,四隅推手小卷肘化靠,都表現這種靈動。

  上面說的第二種情況就是利用纏絲勁化勁,它的實質就是利用滾卷延長我的化勁距離,使得我能更好地控制對方的來勁,同時對方的直線勁受到我的翻卷不僅勁力落空而且暈頭轉向。所以只要順敵勁而滾動(纏絲),就能做到「擎起彼身借彼力」。設對方以大力作用於我手臂時,我即用相應的肩、肘、腕等關節為軸,順應敵力微作滾卷,仗依著力點的位置改變。此時,對方的著力點落空,其身體則依慣性定律繼續前行,重心移動。因此,我只要有節奏地作反向逆轉的滾卷,就能使對方受到打擊,或發放出去。順滾為合,逆滾為開。太極拳術中所謂的靈活,指的是人體的轉動和滾動,以及凹凸的虛實變化,其實也就是纏絲勁的體現。

  上面說到纏絲勁的化勁是延長我的化力距離,同樣纏絲勁的發勁也是延長我的發力距離。比如掩手肱拳一式就要求勁由右腳蹬地里纏,腰迅速左轉,勁螺旋通過肩肘,催於右拳頂,左肘順纏向後發勁,右拳逆纏螺旋前沖,不光是手臂螺旋前沖,待到將要打到目標時還應將右肩一扣將纏絲勁發揮到極至。 


推薦閱讀:

大陸法系與普通法系的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中國大陸會實行普通法系制度么?
演算法系列之十七:日曆生成演算法
盤路分析法系列(5):盤型與盤口對比分析(下)
(飛星)斗數解牛刀法系列---------1

TAG:太極拳 | 太極 | 搏擊 | 法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