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
05-30
麥冬常被看做一味降肺金的藥物,如麥味地黃丸可以協助肺金的收藏以生腎水,補中益氣湯加上麥味可以轉升為降。我們認為它雖然有一定潤肺下氣的作用,但並不專業,不是它的特長。它的特長應該是滋胃陰以上潤心肺及通絡。
麥門冬湯可以止逆下氣,而且以麥冬作為方名,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下氣是麥冬起到的作用,但在方子里還有一味重要的藥物半夏。半夏是一味可以引陽入陰的藥物,雖然辛溫而燥,《本經》卻明確記載它有「下氣」的作用;麥冬雖然甘涼而潤,一般的文獻卻沒有找到它能「下氣」的字眼。我們知道,麥冬有個特點,即凌冬不凋,這就和半夏的五月而枯正好形成了對比。麥冬是在其它植物都收藏休息的時候,它卻在外面挺立著;半夏是在其它植物都茂盛的生長時,它卻提前收藏歸根。它們正好是一發一收,而且二者一味性潤,一味性燥,可以互相協調,在經方里這兩味葯常配伍使用,是很巧妙的。一般四季常青的植物,或是稟受的陽氣較足,如松樹;或是稟受的陰氣比較足,如天冬,麥冬。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天冬莖葉細小,根莖比較肥大,上小下大,有一定的收藏之象,其果實紅色也是成熟之象,所以天冬可補腎陰;麥冬的葉子鬱鬱蔥蔥,青翠亮澤,根莖較天冬小,果實也是青色,這種種都是木象,古人說它能轉春為夏,所以它基本不入腎,也就是斂藏的能力不強,而是先補足胃陰,再啟胃陰上升以滋心肺,劉潛江論麥冬說:「其所稟至陰,然采根用之者必在夏至之前,不類諸味之取諸秋成也,是必至陰而效用於至陽……先哲精察物理,有如斯矣。」所以對麥冬沒有下氣的記載。我們在感覺中認為它能降下,是因為它補充了肺胃的津液,水液本身屬陰,是要下行的。可以說麥冬的下是一種被動的下(類似於順著重力作用),半夏的下是一種主動的下。我們考察一下,麥冬能表現斂下作用時,一般是和半夏或五味子配伍的,如麥門冬湯,生脈散,麥味地黃丸等,沒有這種配伍的方子如沙參麥冬湯主要用於滋陰,炙甘草湯用於益血通脈,都沒有明顯的降下作用。但也不是說半夏的主動降下一定比麥冬的被動降下效果好。畢竟半夏是燥性,麥冬是潤性。如肺陰虛時,肺的肅降功能失常,用半夏來降,會加重肺陰虛,反而達不到目的。用麥冬滋陰,肺金恢復了其涼性,下焦蒸騰上來的水氣就會在華蓋上冷凝成水,然後自然的順流而下。所以要止逆下氣,須要半夏麥冬配合,效果才會好。這二者一個具有木性,一個具有金性,我們說木性一般都有升的趨勢,麥冬的木性雖然也有一定的升的作用,這可從它的枝葉茂盛看出,但它是滋胃陰以生肺陰,有培土生金的意思,徐大椿說:「麥門冬甘平滋潤,為純補胃陰之葯。後人以為肺葯者,蓋土能生金,肺氣全持胃陰以生。胃氣潤,肺自資其益也。」可見麥冬雖能輸陰上行,和一般的木氣生髮是明顯不同的,因為柴胡等屬木的藥物升的都是陽氣。我們可以把柴胡稱為陽木,麥冬稱為陰木。半夏當然是屬金的,在方劑中半夏有時配伍陽木,如小柴胡湯;有時配伍陰木,如麥門冬湯。這種配伍能組成一種金木的升降循環。半夏是這兩個方子中共有的藥物,所以不在方名中顯示,方子以兩味木性的藥物來命名。以陽木命名的方子有升性,以陰木命名的方子不但不升,還可以止逆下氣。就是因為陰木升的不是陽氣,是津液,津液自身就有下降的趨勢。可見麥冬和金木的關係最密切,而天冬基本上和木沒有什麼聯繫,《本草便讀》:「天門冬甘苦而寒,色白潤降,壯腎水,是其本功……天冬較麥冬苦多寒盛,沉降之性過之,故能兼入腎經。」因此它是一味和金水相關的藥物,李時珍說:「天門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腎氣。」所以古人認為天門冬能潤腎燥而化痰,有「半夏能治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天冬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標」的說法。《本經》中麥冬首主「心腹結氣」,顯然不是用它滋陰的作用,後面的「贏瘦短氣」才可以用它的滋補來解釋。可見麥冬不僅僅能滋陰,通結氣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張志聰說:「人但知去熱,而不知用陽,得其陽而後能通陰中之氣。」張錫純也認為:「而升降濡潤之中,兼具開通之力。」它為什麼能通呢,前面說了,它有種種「木」象,能夠「轉春為夏」,這些都能說明他「動」而不「靜」。它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即有「芯」,麥冬外面柔軟,裡面有一根比較堅韌的芯,可以說是外柔內剛,外陰內陽,明顯是兩陰夾一陽的坎象,周易說坎為通,這個芯穿透而過就是一種「通」象。古人對麥冬的修治方法是「通脈,不去芯」。所以在炙甘草湯中,生地是純補的,桂枝是純通的,麥冬是既補又通。雖然我們現在用麥冬主要是用它滋陰的作用,但文獻的這種記載反映了一個問題,即古人發現藥物的作用並不是漫無目的的篩選,他要先有推理,然後再驗諸實踐。比如我們常用的具有「通」性的藥物,它們的特點或中空,或有芯,或是藤類,或是善鑽的動物。中空的藥物能夠通氣,有芯的藥物在中間穿有一根象針的芯,藤類植物柔軟,生長迅速,善於鑽入縫隙,善鑽的動物更不用說了。所以古人發現藥物作用既不是大範圍的篩查,又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偶然發現。他們要先用中國人特有的「察象」的思維,進行初選。然後帶有目的地在臨床進行驗證。總之,麥冬枝葉茂密,四季常青,具有木象,能夠疏通上行,但它上行是輸送津液,而不是生髮陽氣,所以它往往表現出潤降的作用,不是以升為主。和柴胡的疏散昇陽相比,它屬於陰木。陽偏於無形,陰偏於有形。因此柴胡主要疏通無形之氣,麥冬善於疏通有形的血脈。
【中藥概述】麥門冬為百合科草本植物麥冬的塊根。甘、微苦,微寒。歸肺、心、胃經。1.滋陰潤肺:用於陰虛內熱,燒灼肺津,肺陰不足的燥咳痰粘、勞熱咳嗽等,常配桑葉,杏仁,沙參,阿膠珠,枇杷葉,天冬等,用治肺結核、支氣管炎、百日咳等。如(<張氏醫通>二冬
膏)。 2.清熱養陰:用於熱傷胃陰,口渴咽干、大便燥結等,如(增液湯)、(<溫病條辨>益胃湯)。 3.清心除煩:用於溫病熱邪擾及心營,心陰不足,心煩不眠、心悸、心慌等,常配黃連,阿膠,貝母,生地,元參,丹參,珍珠母,遠志等。 4.潤肺利咽:用於肺熱陰傷,咽喉干痛,聲啞失音、舌燥口渴等,可配元參,生地,桔梗,甘草,山豆根,金果欖,知母等。【藥效鑒別】
麥門冬與天門冬養陰潤燥之功相似,配伍能增強作用。麥冬偏於養心陰肺陰,天冬長於滋肺陰腎陰。推薦閱讀:
TAG:麥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