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VS「編劇團」,這次誰將被KO

「現在沒有IP是沒法拍電影,這是肯定的,它是信息傳播有效到達的方式。」來自阿里影業的副總裁徐遠翔一席公開談話,道出了中國電影市場真正的蒼白與無力。

如果一個市場,都是靠幾年以前囤積的土地搞建設,那麼編劇團存在與否的意義還真是不大。集體的抵制與封殺,再加上徐的打圓場,最終又成為一場,你情我願式的默契炒作。塵歸塵,土歸土,願意搞原創的,還是堅守著一份良心底線;願意搞「有效到達」的,還是會「請IP的貼吧吧主和無數的同人小說作者」。

當放下成見去品味徐總的「十人一組」,到讓人聯想到凱文凱利《失控》一書的開篇:

實際上我們高估了學習,把它當成一件難事,這與我們的沙文主義情節——把學習當成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不無關係。在本書中,我想要表述一種強烈的看法,即進化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因此,凡有進化(哪怕是人工進化)的地方就會有學習。將學習行為拉下神壇,是我們正在跨越的最激動人心的知識前沿之一。在一個虛擬的回旋加速器里,學習正被撞裂成為基本粒子。科學家們正在為適應、歸納、智能、進化、共同進化等事物的基本成分編目造冊,使之成為一個生命的元素周期表。學習所需的各種粒子藏身於所有遲鈍的介質當中,等待著被組裝(並往往自行組裝)成奔涌靈動的事物。

「編劇」這件工作,也並不比「學習」奧妙許多,相比於小說創作,編劇工作則更接近於一門手藝而非創作。雖然阿里影業並不一定能夠找到很好的手段「為適應、歸納、智能、進化、共同進化等事物的基本成分編目造冊,使之成為一個生命的元素周期表」,但如今激起編劇團的公憤,至少可以讓有見識的編劇們知道劇本組成也可以有另外一種形式。

中國人愛寫、愛讀武俠小說,自己也生活其中。快意恩仇成了創業領域以及大部分行業的主旋律,當然包括編劇團。在一個封殺聲四起的年尾,自覺站隊成了必然,一起守護的無非是自己的一片不太豐產的薄田。

中國市場紛繁複雜,亂花漸欲迷人眼,當好萊塢都在戲虐自己的電影都在靠中國市場賺錢的時候,我們的「第五代」導演都在給外國人拍片,越是繁榮的一個市場,就越是沒有真相。圖書銷售排行榜可以買來,電商成交記錄可以刷單,如火如荼的票房成為了新的作假聖地。

冷冬里最美的就是煮一壺熱茶,看兩部票房慘敗的免費電影。「太平輪」中有一段非常經典的橋段,國軍將領雷義方,在戰場上山重水複,老部下劉志清前來勸降,「今天我來,是想讓你們站在人民這一邊,早日結束這場苦難。」

如今的苦難,一方面來源於對橫衝直撞的資本的恐懼,另一方面也來源於慾望都市下文化蒼白無力帶來的虛空的心靈體驗。

有碰撞不見得是壞事,就像有資本寒冬,對好項目不見得是壞事一樣。電影產業在迎來賀歲檔收官大戲的時候,人民手中的一張電影票,終將決定誰去誰留。

分享到

  • 微信朋友圈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 QQ空間
  • 更多

推薦閱讀:

馬雲親自站台,趙薇卻「割肉」套現,這是阿里影業的什麼信號?

TAG:編劇 | 阿里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