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溯源·柯橋日報
婁國忠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名片的國家。不過,古代的名片與現在的有些不同。清人趙翼在《陔余叢考》里考證說:「古人通名,本用削木書寫,漢時謂之謁,漢末謂之刺。」這種謂之「謁」和「刺」的東西就是名片,不過是木頭做的罷了。劉熙《釋名》中解釋說,名刺「即刺書其官爵及郡縣鄉里也」。漢代以後,造紙術得到改進,製作名片的原料易木為紙,用軟紙做的稱「名帖」或「名紙」,用硬紙片做的稱「名片」。所以,名片又稱「名刺」、「名紙」、「名帖」。
至遲在秦代,名刺已經很流行了。當時,人們謁見上級或尊長,如果同時送禮,那就還要在名刺上加書所贈錢物的數量。《史記·高祖本紀》里有漢高祖劉邦年輕時使用名刺的故事:有名望的呂公初遷到沛縣,縣令為之請客,並規定送禮不足一千塊錢者,只能坐在堂下。劉邦當時只是一個小亭長,哪裡拿得出這麼多錢?他故意在名刺上寫「賀萬錢」,實際一個銅板也沒送。這一名刺送進門後,「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劉邦原為詐食,不料反受呂公賞識,並因此得了一個老婆,即後來的呂后。
清朝末年的老式名片,長約六、七寸,是請名人或書法家寫了字,刻成木戳,然後印在大紅紙上的。名片的作用在於「通名」,但那時並不用於兩人見面時交換,而是通常用在介紹他人去辦事或拜訪某人沒有碰上等情況下,或由他人帶去,或留下名片而返。至於拿著名片欺世盜名,招搖撞騙,那是名片不好的一面,古今都有的。
在西方,名片最早出現在法國,據傳是在法國路易十四的宮廷里最初流行起來的。至十九世紀中葉,名片在歐美各國已廣泛流行,並且逐漸講究式樣精緻。尤其是女性用的名片,除字體盡量採用花式體外,還在名片上畫畫。後來則連本人住處的風景都畫上去了。
在歷史上,不少著名人物曾以其幽默,使名片也帶上了趣味。一八三二年,貝多芬的弟弟約翰·貝多芬在紐約發了大財,買進一大塊地皮,於是立刻自負地將「約翰·貝多芬,土地的所有者」一行字印在自己的名片上。不久,這張名片遞到了貝多芬手裡,他看後立刻抓起筆,在名片背面寫了「路德維希·貝多芬,智力的所有者」一行字,然後命人將它送還原主。當約翰·貝多芬接到哥哥退回的名片,看著那行清秀的字,不禁陷入沉思。一八四四年,大仲馬的名著《基度山伯爵》問世後,在法國引起巨大的轟動。由於大仲馬在小說中虛構了主人公鄧蒂斯被關押在法國伊夫堡的情節,所以許多讀者都紛紛前往該處,想目睹一下當年的魔窟。看守人趁機向人們胡編了自己昔日幫助鄧蒂斯的故事,騙取錢財。大仲馬聞訊啞然失笑,便親自趕到那裡,聽完看守人的吹噓後,不動聲色地遞上一枚金幣和一張名片。當名片上「亞歷山大·大仲馬」的名字赫然映入看守人的眼帘時,他望著離去的大作家,感到十分尷尬,從此再也不敢吹牛了。
現代社會,名片在交際場合更受青睞。如今除了各種精美的紙質名片外,還出現了塑料、金屬等材料制的名片。
推薦閱讀:
※書畫溯源:中 國 畫
※農產品溯源這把鑰匙,開不了食品安全這把鎖!
※為什麼十進位成為人類活動最「流行」的進位值制?
※金剛經裡面,「夢幻泡影」一詞,是說的四個東西還是一個?梵文原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