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痤瘡濕疹

   痤瘡,中醫曰面瘡。面瘡者,面上有風熱氣生瘡。頭如米大或如谷大白色者是。俗稱粉刺,是常見皮膚病,由一種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皮脂溢出,在背胸部發生粉剌、丘疹、膿皰結節、囊腫與瘢痕等損害,主要發生於青年男女發病期後大部分病人逐漸自愈。病因;座瘡認為是一種多基因性遺傳性皮膚病,家族中常有相同疾病。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雄激素分泌亢進是使毛囊口角化與皮脂分泌增加的主要原因。皮脂淤積於毛囊內,受到厭氧細菌的棒狀桿菌丶白色葡萄球與卵圓糠孢子菌等微生物的作用,特別是棒狀桿菌的作用,使皮脂中甘油三酯類物質由於脂肪酶的水解作用而產生遊離脂肪酸。另外痤瘡病人皮膚也可產生脂肪酶,使皮脂中遊離脂肪酸增加。這些遊離脂肪酸可刺激毛囊產生炎症,甚至可使毛囊壁破裂,使皮脂,角質物質、遊離脂肪酸,棒狀桿菌等進入毛囊周圍而發生深部毛囊?炎症。

中醫認為該病主要因內熱熾盛,外受風邪所致。由於毎個病人的皮損種類不同又可分成許多類型。

一、丘疹性痤瘡,二、膿皰性痤瘡,三人工性皮炎型,四、結節性痤瘡,五、囊腫性痒痒痤瘡,六、惡液質性痤瘡,七、瘢痕疙瘩性痤瘡,八,聚合性痤瘡。

    中醫治療,一般痤瘡表現為紫紅色素沉著性皮損多為肝膽有熱,氣滯血瘀之證,屬於肝鬱血瘀型,採用疏肝活血湯、化瘀丸等治療。特別是人工皮炎型痤瘡,效果顯著。 丘疹膿皰性皮損多為肺熱受風,可採用痤愈湯,荊芥,防風,白芷,川芎,薄荷,桔梗,當歸,枳殼,黃芩,黃連,梔子,連翹,甘草,煎湯內服每日一劑,或採用枇杷清肺飲(枇杷葉,人蔘,甘草,黃連,桑白皮) 結節性或硬斑性片塊,炎症反應明顯時,採用仙方活命飲(銀花,天花粉,貝母,歸尾,赤芍,乳香,沒藥,穿山甲,陳皮,防風,甘草)亦可加黃芪,桂枝,党參等補氣葯以托邪外出。 囊腫性痤瘡,結節性痤瘡,膿腫或聚合性痤瘡,或惡液質性痤瘡等均是炎症癥狀不明顯病程慢長,虛證或虛中加實證辯證可採用陽和湯,十全大補湯,扶正消毒飲,仙方活命飲+黃芪,桂枝等治療。

 

濕疹—中醫的認識—濕癬、濕瘡、四彎風旋耳風、浸淫瘡等

由風、濕熱引起

癥狀:紅斑丶丘疹、腫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鱗屑、浸潤、肥厚、皸裂等。

分為急性、慢性、亞急性

急性有發病較快,患部有瘙癢性潮紅、輕度腫脹、片塊、繼以發生丘疹、約粟粒至米粒大小不一的皮疹,丘疹可變成丘皰疹或小水皰丶水皰很快破裂成滲出、糜爛結痂性損害。(根據皮疹形態有紅斑性濕疹、丘疹性濕疹、水皰性濕疹)、亞急性濕疹,一般由急性濕疹皮膚潮紅、腫脹明顯減輕,滲出減少或停止,出現鱗屑、結痂性損害的過程。皮疹往往對稱分布,有劇烈的瘙癢的慢性病程。

慢性濕疹

可由以上兩型演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即是慢性炎症過程,潮紅、腫脹與炎性癥狀減輕而是乾燥暗紫紅色的鱗屑的浸潤肥厚片塊或苔蘚樣片塊,或呈過度角化性皸裂炎症片塊,有劇烈瘙癢,慢性過程甚至反覆發作或數月數年不愈。

 

    各型濕疹的臨床特點,可對稱分布,或掌跖部位同時發病。由於慢性病程,有劇烈的瘙癢,可有失眠、神經易激動等癥狀。

中醫藥在皮膚科的十大治法

(一)祛風解表法,用於急性皮膚病。紅斑,丘疹或風團皮疹,瘙癢等。

(二)活血化斑法,常用於泛發性紅斑或紅斑皮炎類疾病。

(三)清熱利濕法,用於皮膚濕熱證,皮膚可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縻爛或大皰性皮疹等。

(四)清熱解密法,用於皮膚有膿皰,滲出糜爛,癤癰與紅腫疼痛等化膿性皮膚病。

(五)養血潤燥法,用於皿虛陰虧的病人。皮膚乾燥,肥厚,角化,皸裂,鱗屑,血痂性丘疹,劇烈瘙癢,慢性難愈或毛髮脫落枯槁等皮膚病。

(六)健脾袪濕法,用於脾虛濕困,水濕泛發性皮膚病,水皰滲出糜爛,腫脹,肥厚,病程遷延的病人。

(七)活血化瘀法。用於氣滯血瘀的皮膚病,皮膚紅紫斑疹,色素沉著或白斑,紅腫結節,慢性潰瘍,皮膚硬化或苔蘚樣變,浸潤斑片,腫瘤,固定性或盤型皮損,,疼痛與任何皮膚功能障礙與—切頑固疑難之皮膚病。

(八)補益氣血法,用於氣血兩虧的病人,有慢性或嚴重的皮膚病如結節性紅斑,皮膚結核病,結締組織病等。

(九)溫陽袪寒法用於脾腎陽虛的皮膚病病人,皮膚有手足發涼或手足青紫,凍瘡,雷諾氏症,怕冷寒冷性蕁麻疹等。

(十)補益肝腎法,肝腎不足,可表現為四肢萎軟,行走困難,腰痛,頭暈,虛煩不得眠。口舌生瘡,老年瘙癢,長期低熱,脈細數少力或浮弦無力。舌嫩膩苔。在白塞氏病,紅斑狼瘡,皮肘肌炎慢性瘙癢症等。

本文章轉載自http://user.qzone.qq.com/871562791


推薦閱讀:

從全身到小局部,從出水結痂到皮膚長出,從抑鬱到放下的痊癒
濕疹臨床路徑
孕婦缺乏維生素D,嬰兒濕疹發病率升高
白糠疹,兒童臉上的圓形白斑逐步擴散
從寶寶濕疹反覆中發現的商機

TAG:痤瘡 | 濕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