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入門手冊之八【五蘊 十二因緣】

十八、五蘊淺說

 

 

㈠五蘊

即色、受、想、行、識五個蘊叫做五蘊,蘊是「積聚」義。又名「五陰」,「陰」是「障蔽」義,能陰覆真如法性,起諸煩惱。現把五個蘊的意義說明如下:

⒈色:即物質,變礙為義,是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

⒉受:領納為義,包括苦、樂、舍三受。

⒊想:取像構想為義,於善惡憎愛等境界,取種種相,作種種想。

⒋行:意念中遷流不息,起諸造作為義。即由行動去造作善惡業。

⒌識:了別為義,由心識了別所緣所對的境界。

 

㈡四大作用性與色法

四大的地性堅硬,水性潮濕,火性溫暖,風性流動。色法中的根身與器界構成都具有此四大和合的作用性。如我們身體的骨節爪齒是屬地大;汗液唾涕,膿血便利,是屬水大;熱度溫暖是屬火大;呼吸氣息,是屬風大。器界中的山河大地以及一切器用物品,也都有此四大的作用性。

 

㈢四大與根身

四大是地、水、火、風。根身是我們的身體。佛說四大是構成根身的元素,即是我們的身體是由四大和合而有的假相,如果一個人因四大不調,生起大病而死亡,則根身已壞,四大和合的因緣就消散,故佛說「四大本空」。

 

㈣五蘊與根身

根身的總和不出色、受、想、行、識的五蘊,由這五蘊相互關係的結合,才聚成了我們具有精神作用的身體假相,到了這些關係的助緣散滅,身體也就壞了,故佛經說:「五蘊非有」。

 

佛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緣聚則合,緣散則離。」,這就是說:「五蘊根身」是緣起性空,不可對這「五蘊根身」起諸執著,煩惱自縛,就有業報,因為造業的是這「五蘊根身」。

 

 

【備註】

 

1、五蘊中的色蘊是屬於物質的,叫做色法。受、想、行、識四蘊屬於精神的叫做心法。

2、器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一切器用物質的總稱。

 

 

 

十九、十二因緣簡表

 

 

㈠過去二支因

⒈無明 ;⒉行。

 

㈡現在五支果

⒊識;⒋名色;⒌六入;⒍觸;⒎受。

 

㈢現在三支因

⒏愛;⒐取;⒑有。

 

㈣未來二支果

⒒生;⒓老死。

 

 

 

二十、略述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起。這十二緣起說明人生的經過,換句話說,是有情生死流轉的說明。一切眾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緣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經》說:「有此故有彼,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故個人與社會,精神與物質,都是形成相依的狀態。

 

十二緣起,是由十二項互緣的支數,來說明現實人生的成立。

 

⒈無明:為過去煩惱的總稱,是無知,或愚痴,或迷暗的意思。由此無明妄動,眾生輪轉世間,是生死的根本。

 

⒉行:是「行為」或「造作」義,即依過去無明煩惱,發動身口意三業,有時作善的行業,有時作惡的行業,有時作不善不惡的事。這「行」和上面的「無明」,即是過去所做的惑和業,也便是四諦所說的集諦內容。

 

⒊識:初入胎心識,由過去惑業動力,使阿賴耶識受果報,遇緣托胎,完成現在生命體。

 

⒋名色:名是心識,屬於精神,色是父母精血,屬於物質,故名色,為成立有情生命體的要素,亦即胎相之初成,未具六根。

 

⒌六入:為六根完具位,謂於胎中名色漸次增大,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亦漸次具足。但這時的胎兒在母腹只有幾個月,雖成六根的模型,對外界的感覺,只有稍微些感入,作用沒有完備,故稱「六入」,正是人生的胚胎時期。

 

⒍觸:即出胎後與境界接觸,生起感覺,亦即對境界認識之開始。如自初生至一歲內的嬰兒時期,及進入二歲幼兒時期,其接觸外界,只起簡單的知覺,不能分別孰是孰非,孰苦孰樂,也沒有憎愛的分別,一切舉動很天真,這時可說是觸的混沌時期。到三歲至五歲的幼童,接觸外境的知覺力就漸漸增強。

 

⒎受:即對外境接觸的感受---指苦、樂、舍三受。如人生自幼兒四五歲時期到兒童時期(6-12歲),乃至年青時期(13-23歲)的時候,心識逐漸發達,領受環境的範圍漸漸擴大,起居飲食、讀書遊戲及其他希求亦隨歲月而增進,遇順境而感到快樂,遇逆境而感到痛苦,尤其是青年時期,對愛憎的感受,特為明顯,這就叫做「受」的階段。

 

⒏愛:以染著貪愛為義,由受而來,對於所受之境界賓士追求。如青年時期,對貪戀財物和男女色慾,已生出種種強烈的慾望,執著在心,追逐不已,不肯放鬆;有的越出軌則,未婚先有孕,故在這「愛」的階段,尤其青年男女,宜謹慎調伏自己行動的情慾。

 

⒐取:是執取為義,即對所愛之境界執取追求,也即對物慾境界起貪戀,強烈執取,據為已有,方滿自己的慾望。於是三業不凈,造諸惡業,經業系身,而集成未來身心的苦因,都是有「愛」「取」而來。

 

⒑有:即是現有業力存在的意義。謂由愛著馳取不已,現在又多造惡業,而構成潛在業力,感後有之報。

 

⒒生:即未來受生,由於自身潛在業力,再去投胎受生,完成未來的新生命。

 

⒓老死:這是說明來世既然要再投生,必然又要老死,因果循環,生生不已的流轉道理。因未來既有老死,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苦,而與之俱來。而「生」與「老死」是未來世的二種因果,即將苦諦的內容加以詳細分別。

 

十二因緣說明人生的生死循環,是通於過現末的三世,由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不斷流轉,叫做流轉門,而這流轉門的因果:從過去「無明」和「行」的二支因,緣起現在世的「識」、「名色」、「六入」、「觸」、「受」的五支果。又從現在世的「愛」、「取」、「有」的三支因,緣起未來世的「生」、「老死」二支果。所謂人生,就是這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環不已,叫做輪迴,根本不外「惑」和「業」為因,造成生死的苦果。釋迦牟尼佛的悟道,就是覺悟這十二緣起的人生觀道理。並推究十二因緣的緣起,以「無明」為生死流轉根本,如修道斷無明,除愛取,就可以解脫生死,故從十二因緣的「還滅門」來說: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乃至來世的生老病死亦滅。

 

十二因緣是緣覺所修的法門。緣覺乘聖人比聲聞乘利根,聲聞乘聞佛說四諦法,從苦諦上悟入,而緣覺是從集諦上悟入,故較聲聞乘為深。緣覺由集諦之無明,觀十二因緣之起緣,無須聽法,即依自力得覺悟,又稱為獨覺,即辟支佛。因此緣覺乘也叫做獨覺乘,或辟支佛乘,又因較聲聞乘為高深,稱為中乘,而下於佛乘及菩薩乘。

 

 

【備註】

 

⒈依教育心理學將人生的分期如下:

⑴嬰兒期:生後滿一年之間;

⑵幼兒期:一歲至五歲之間;

⑶兒童期:六歲至十二歲之間;

⑷青年期:十三歲至廿三歲之間;

⑸壯年期:廿四歲至四十七歲之間;

⑹老年期:四十八歲以後為老年期。

 

⒉阿賴耶識:即是心的主體,人死後,阿賴耶識脫離身體,叫做中陰身,等待有合適父母之緣,再去投胎的心識就是阿賴耶識。

 

⒊十二因緣與四諦法

四諦法中的苦集二諦為十二因緣之流轉門,滅道為十二因緣之還滅門。

 

⒋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之「有」,即指三界五趣器世間一切所有。支即支分,謂一切所有生死流轉,十二支分循環不息,亦即生死流轉之因緣。

 

 

 

二十一、緣起的人生宇宙

 

 

萬有都是從因緣所生起的,沒有一件事物能夠例外,所以「因緣所生起」,就成為一條永久不變的定律,佛就叫這定律為「緣起」。

 

緣起的人生宇宙,是一個處處關連的關係之網。如像花園裡的一棵樹,要靠種子水分土壤種種因緣,才能夠生起存在,這叫「緣起」。其實生長這棵樹的種子水土等「因緣」,本身還是要靠別的因緣;因緣又要靠因緣,這樣推廣開去,可以牽涉到一切萬有。反過來說,這棵樹可以培植風景,長大後木材可以砍來做家器,而家器又可以供人應用;由因緣所生的樹,又可以做別的東西的因緣,推廣開來說,物物相助,又可以關涉一切萬有。萬物助長於一物,一物又可以關連到萬物,宇宙萬有,就是這麼樣一個互相關連的關係之網。

 

又如一個人的生存,小時要靠父母的養育,長大了要受學校的教育,還要靠朋友的壽縣衣食住一切生活物資,要靠農人、工人、商人的借給;生存的保障,要靠國家組織,軍警的衛護。必須要有這種種的「因緣」,一個人才能夠生存。同時,一個人也必然的要盡他的智識能力,去替社會做事,給別人作「因緣」。「我種田,我織布,他蓋房屋給人住」;人類是社會的動物,社會是群眾分工合作的組合,它的相依共存緣起關係,是更明白的。所以,人生社會也是這麼樣的一個互相關連的緣起之網。

 

萬有都是緣起相關的,宇宙間沒有一個件事物,可以離開別的事物而單獨在在;社會上也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其他的人則單獨存在,必然就也應該貢獻自己的能力給社會群眾,去幫助別人的生存。「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一切來自群眾,一切還歸貢獻給群眾。不要把私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記了我所依存的社會群眾。而應該將個人融化在社會群眾中,去為社會群眾服務謀福利。

 

明白緣起的道理,才能真正的「無我為人」,互助合作。

 

 

 

【習題六】

 

1、何謂五蘊?「蘊」字是何義?

2、「色」是何義?

3、「受」、「想」是何義?

4、「行」、「識」是何義?

5、四大的作用性如何?試舉例說明?

6、構成根身的元素是什麼?根身的總和是什麼?

 

7、何謂四大本空?五蘊非有?

8、寫出十二因緣的名稱?

9、十二因緣中的生死根本是哪一支?如果滅掉它,還有生死輪迴嗎?

10、識與「名色」有何不同?

11、何謂受?受與愛是否有關係?

12、愛與取的越軌追求,能造成什麼結果?

 

13、十二因緣中之「有」是何義?

14、十二因緣中之過去二支與未來二支果是什麼?

15、十二因緣中之現在五支果是什麼?

16、十二因緣中之現在三支因是什麼?

17、何謂三障?

18、何謂十二因緣的流轉門?又何謂還滅門?

 

19、聲聞乘與緣覺乘所修的法門是什麼?其所悟入的觀點有何不同?緣覺乘又有什麼名稱?

20、你相信輪迴的學說嗎?你能舉出轉世奇蹟的實事嗎?

21、萬有從緣起,你能舉例說明嗎?

22、緣起的人生社會,我們應該怎樣做個社會的人?

 

 

 

 

清一:列印、校對、整理於《佛學入門手冊》[南普陀寺慈善會印  准印證號:(閩)新出(2005)內書第111號(宗)]。如覺列印錯謬之處,懇請指出為感,以方便更正。


推薦閱讀:

鋼琴入門教程(第八課-2)
入門教材連載3——算命
蔡昔瓊《四柱入門輔導》第一課
六爻初級知識入門(二)
相術辭典,相學名詞術語(看相入門基礎)

TAG:佛學 | 佛學入門 | 十二因緣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