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功過之謎
05-30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27日 09:37)主講人簡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近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品人錄》。內容簡介:韓信出身貧窮,但是胸懷大志。他等到了一個時機,就是秦末的亂世。他也等到了一個伯樂,就是蕭何,在蕭何的推薦下,他被劉邦重用,他和劉邦有一次談話,對時勢有出色的分析,這確實表現了韓信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但是,戰爭是一種需要實際操作的事情,是要實踐來檢驗來證明的。那麼韓信到底能不能打仗?能不能夠幫助劉邦奪取天下?這還需要考驗。因此我們也需要弄清楚,韓信究竟有沒有軍事天才?他指揮了一些什麼樣的戰鬥?這些戰爭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以後,很快就表現出自己的軍事天才,可以說是一路凱歌。最精彩的一仗是漢、趙之戰,就是和趙國的一場戰爭。我們知道,漢當時是在西邊,趙就是河北邯鄲這一帶地方,劉邦平定三秦、魏這樣一些地方以後,就命令韓信出兵去攻打趙國,走什麼地方呢?走太行山,從太行山的一個關隘出兵,這個關口叫做井陘口,非常險要,路很窄,韓信帶著兵從這個關口出去攻打趙國,趙國當時的國王叫趙歇,他的統帥叫做陳餘,陳餘手下有一位非常優秀的軍事家,叫做李左車,這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軍事家,所以韓信打這一仗風險是非常之大的,第一:趙國是主場,韓信是客隊,就像咱們打球一樣,你在哪個地方賽球,當地的球隊總是要佔點兒便宜的。第二:趙國當時的軍隊號稱20萬,韓信的軍隊號稱1萬多,這是敵眾我寡,第三:趙國是在自己的國家迎戰,韓信是千里奔襲。所以這個情況對於韓信來說非常地不妙,但是儘管如此,他還是大獲全勝。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又犯了哪些錯誤?有哪些過失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將為您講述《韓信功過之謎》。(全文)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以後,很快就表現出自己的軍事天才,可以說是一路凱歌。最精彩的一仗是漢、趙之戰,就是和趙國的一場戰爭。我們知道,漢當時是在西邊,趙就是河北邯鄲這一帶地方,劉邦平定三秦、魏這樣一些地方以後,就命令韓信出兵去攻打趙國,走什麼地方呢?走太行山,從太行山的一個關隘出兵,這個關口叫做井陘口,非常險要,路很窄,韓信帶著兵從這個關口出去攻打趙國,趙國當時的國王叫趙歇,他的統帥叫做陳餘,陳餘手下有一位非常優秀的軍事家,叫做李左車,這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軍事家,所以韓信打這一仗風險是非常之大的,第一:趙國是主場,韓信是客隊,就像咱們打球一樣,你在哪個地方賽球,當地的球隊總是要佔點兒便宜的。第二:趙國當時的軍隊號稱20萬,韓信的軍隊號稱1萬多,這是敵眾我寡,第三:趙國是在自己的國家迎戰,韓信是千里奔襲。所以這個情況對於韓信來說非常地不妙,但是儘管如此,李左車還是很謹慎,李左車就跟陳餘說,說這種戰爭是明擺著對韓信不利的,他居然敢來打,千里奔襲,必有準備,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請元帥給我兩萬人馬,兩萬精兵,抄小路,繞到韓信軍隊的後方,斷其糧草,然後漢軍來我趙地以後,請元帥堅壁勿戰,就是不跟他打,然後我那邊把糧草斷掉,你這邊不跟他打,他不戰而敗,可是趙國這個元帥陳餘他是個書獃子,書生氣十足,他怎麼說呢?哎呀!我已經弄清楚了,韓信的軍隊號稱1萬,不過數千。那現在我們就是數十倍於漢軍,它有什麼了不起?何況我們堂堂正義之師,怎麼可以用你那種陰謀詭計?什麼斷其糧草,抄其後路,哎呀!這個不光明正大了,我們要打就是擺開陣勢堂堂正正跟這個小子打它一仗,讓天下人不敢小看我趙國,不聽。韓信有情報啊,一聽說陳餘沒有採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就喜出望外,這就太好了。發令,出兵,過井陘口,只管走。走到趙國邊境,安營紮寨,到了半夜,韓信傳令,說各部隊給將士們發點小點心,墊一墊,等明天早上我們滅了趙國,大家來會餐。大家一想,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我們千里奔襲,人家人多勢眾,能不能打這一仗都是個問題,你還說我們明天早上把它滅了以後來吃早飯,大會餐,這不是吹牛嗎?但是韓信是大將軍,是元帥,大家也不敢頂嘴,都說「諾」,回去準備。到了天亮的時候韓信下令,出發,然後就向前進,開始布陣。當時戰場上有一條河,這邊是趙軍的軍營,韓信把這個軍隊調過河來布陣,布在這兒。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陣法,所以他這個陣一布過去以後趙軍大笑,哎呀!來了一個傻子,背水布陣,等著看他熱鬧吧。這邊漢軍也是提心弔膽,說這個事情是怎麼弄的,韓信說傳令,舉大將軍旗,擂鼓,進軍,什麼意思?就是把他漢、大將軍、韓,旗幟打出來,然後敲著鼓,大吹大擂,進軍了。這一進軍,趙軍一看,這個不是送死的來了嗎?趙軍就拿著武器從軍營衝出來了,就打。兩軍交戰,打了好長一陣子,韓信下令,撤,把大將軍的旗子,次將軍的旗子,小將軍的旗子,中將軍的旗子都給我扔地上,把那個鼓啊,鑼啊都給我扔地上,把武器甚至也都扔地上,咱們跑吧,調頭跑,走水上軍,就是水上面還有一個軍營。往後撤,全部撤到水上的軍營裡面去,水上的軍營馬上把門打開,把漢軍放進來,然後準備戰鬥,趙軍一過來一看,漢軍敗得一塌糊塗,大家都去撿那些旗子,為什麼撿啊?因為你撿到將軍的旗子拿回去可以領賞的,古代打仗這個旗子是很重要的,你把這個將旗拿到手上,重賞。都不打仗了,趙軍都不打仗,都去撿這個旗子,這個時候,韓信早就派了兩千精兵,輕騎兵早就已經繞道埋伏在趙營的旁邊了,一看趙兵全部傾巢出來搶這個旗子的時候,這兩千輕騎兵一擁而進,衝進趙國的軍營裡面,把趙國的旗子都拔掉,把隨身帶的漢軍的紅旗子都插上,然後就喊,這個地方是漢朝的了,漢國的了,趙軍在那邊打,衝過去,這邊韓信的軍隊,在水上的軍隊,它已經沒有退路了,不是已經退到水上去了嗎?沒有退路了,殊死作戰,拚死戰,趙軍打不過,然後回頭一看自己的大本營丟了,軍心大亂,趙軍說這仗不能打了,咱逃命吧,作鳥獸散,一鬨而散,趙將拿起刀殺了一些逃兵,都殺不過來,這個時候,佔領了趙營的兩千輕騎兵和水上的漢軍夾擊趙軍,結果把趙軍的元帥陳餘斬于軍中,活捉了趙王趙歇,大獲全勝。這一仗是打得是非常之精彩。打完仗以後,所有的部下都到韓信的軍帳中來對元帥表示祝賀,元帥領導我們打的這一仗,確實打得很漂亮,但是我們到現在還沒想通這個事兒,兵法上是這麼教我們的,「右倍山陵,左前水澤」,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安營紮寨,布陣,我們的後面應該是山,因為後面是山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敵人要從後面的山上翻過來偷襲我們是很困難,前面應該是水,因為敵人要過水來打我們也是很困難的,這樣的營寨才是安全的,可是元帥您完全相反,哎呀,臣等左思右想還是不得其解,韓信就笑了一笑,說這個道理兵書也說了,可惜各位平時沒有留意,兵書上怎麼說的呢?「置於死地而後生,置於亡地而後存」,像我們這種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鬥,一定要把我方放在死地,才有戰鬥力。何況諸位想想,我們這支軍隊是支什麼樣的軍隊,散兵游勇,烏合之眾,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軍隊,臨時糾集起來的,這叫做「驅市人以戰」,趕著街上的人去打仗,等於街上臨時吆喝一幫人,也沒有經過軍訓就讓他們去打仗了,他能打仗嗎,惟一的辦法就是讓他置於死地,讓他每個人都感到生命的危險然後殊死作戰。為自己的生命而作戰。大家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麼個道理,我們是不如你,服了,他服了韓信了。韓信同時又下了一道命令,說誰要是看到了李左車,誰都不準傷害他,一定要活著把他給我帶來,一定要把一個活著的李左車給本將軍帶來,後來果然就找到了李左車了,把李左車送到了韓信的軍營,韓信一見李左車馬上說鬆綁,趕快鬆綁,然後說,幸會幸會,請。然後請李左車到自己的帳下坐下,然後非常客氣地說,說韓信非常榮幸能在今天見到李將軍,現在韓信有一件事情向將軍請教,韓信想再接再厲去打燕國和齊國,請將軍告訴我,怎樣才能成功呢?李左車這個時候才說,那好吧,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十六個字詞可就是史記這段的原文,就是李左車說的話,原話。那我也就貢獻一點意見吧。出兵作戰,攻必克,戰必勝,所向披靡這是將軍您的長處,但是您的士兵已經很疲勞了,國力也消耗了很多,這是將軍您的短處。如果將軍您現在再接再厲在平定了趙國以後又要去攻打齊國和燕國,請問您是打齊呢?還是打燕呢?齊國強大,燕國弱小,您可能去攻打燕國,可是您的軍隊已經疲勞到這個程度了,攻打燕國有把握嗎?如果燕國攻打不下來,齊國將來還會臣服於你嗎?不可能的。今天我李左車為韓將軍您設計,我覺得您最好的辦法,休兵。不要打了。您可以寫一封信給燕國,炫耀你的軍威和武力,嚇唬嚇唬他們,燕國很弱小啊,看見您在趙國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和勝利,不戰而降,那麼燕國投降以後,您可以再寫一封信給齊國,告訴他們,燕國他們已經投降了,那麼齊國會怎麼樣呢?齊國跟著投降。兵不血刃,不戰而勝,這是上上策,韓信說好,我韓信就按將軍您的意思做。韓信果然就這樣做了,可是劉邦不願意。劉邦說你這個韓信怎麼能夠按兵不動呢?得讓他動起來,那麼劉邦是怎麼做的呢?劉邦先是開始調動了一下韓信的軍隊,因為當時和韓信一起打仗的還有一個人叫張耳,劉邦自己就來到張耳的軍中,跟張耳的軍隊行動,而且劉邦輕車簡從,只帶了一個隨從,這個隨從就是他的太僕,夏侯嬰,是劉邦的御用車夫。在某一天的清晨,兩個人駕著車馬,自稱是漢國的使臣,就是漢王派來送信的人,在天不亮的時候衝進了韓信的軍營,進入了韓信的軍營,這時韓信還在睡覺,劉邦和夏侯嬰兩個人悄悄地走進韓信的大帳,把韓信的官印和兵符拿到了手上,史書上說「奪其印符」,印就是官印,符就是兵符。在那個時代,像韓信這樣帶兵的將軍,他一定要有兩樣東西,一個就是他的大將軍印,還有一個就是兵符,兵符是一個雕刻成老虎或者其他野獸形狀的東西,一隻老虎,然後當中一剖兩半,然後帶兵的人拿一半,做決策、做指揮的人拿另一半,要調兵的時候就拿著這一半去到軍中,把那一半拿過來對一下,這個東西就叫做符,這兩片符如果對上了,就叫什麼呢?就叫做符合,所以我們現在符合這個詞就是這個來的。劉邦悄悄的到韓信軍營里就把官印和兵符都拿到手上,然後出來調兵,把兵全部重新調動一遍,等劉邦把兵都調完了,韓信才醒來,張耳也才醒來,出去一看說漢王來了,而且把兵都調完了,大驚失色,也沒有辦法,這時劉邦說,韓信,出兵打齊國去吧,於是韓信也就只好出兵打齊國去了。韓信攻打齊國又大獲全勝,也就是說在整個劉邦和項羽進行戰鬥奪取天下的過程當中,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韓信和劉邦的君臣際遇也歷來被視為一段佳話,那麼他們後來怎麼會翻臉呢?韓信在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又犯了什麼錯誤呢?韓信犯錯誤就從攻打齊國開始。在這個過程中,韓信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個錯誤,是不聽指揮。當時劉邦把韓信的印符拿過來以後重新調兵以後就命令韓信率兵去攻打齊國,韓信當然也就去了,他走到齊國邊境的時候傳來一個消息,說齊國已經降漢,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劉邦同時還派了一個人到齊國去,這個人的名字叫酈食其,這個「食其」兩個字它的文字是寫成「食其」,「食」是飲食的「食」,其他的「其」,但是要念做「異基」,這個酈食其也是個說客,一個辯士,靠出謀劃策,耍嘴皮子過日子的人。這個傢伙三寸不爛之舌,他跑到齊國以後做齊王的思想工作,做通了,齊王同意降漢,歸順漢王劉邦,於是就談好了投降的條件了,酈食其也派人送信送給了劉邦,說齊國這塊地方已經搞掂了,用不著打仗了,齊王也留著酈食其在那兒喝酒了,這個時候韓信的軍隊還在往前開,路上得到了這個消息,韓信想,不能打了,投降了怎麼還打呢?這個時候范陽辯士蒯通,就給韓信出主意了,蒯通說,將軍,漢王命令您去攻打齊國,對吧,韓信說是,有這個命令,那他命令您停步了嗎?韓信說這個命令倒是還沒有接到,他說對了,你沒有接到讓你停止進軍的命令你幹嘛要停,請將軍想一想,將軍作戰幾十年,浴血奮戰,打下了多少座城池呢?五十多座,這個酈食其一根舌頭說下了多少座城池呢?七十二座,請將軍想想,我們前方將士奮不顧身英勇作戰,打了幾年還不如酈食其一句話了?這個功勞可怎麼算啊?韓信說對,這話可怎麼說,不管他,打。繼續去打。繼續一進軍的話,齊王就惱火了,不是說得好好的嘛,我都歸順了嘛,條件都談好了嗎,怎麼搞的又派兵打呢,你這是詐我啊,齊王馬上反應過來說,你酈食其是一個騙子,是使的陰謀詭計,讓我解除武裝,因為現在整個齊國七十二座城池,他已經不設防了,他想著和漢王是一家人他設什麼防啊?突然韓信的軍隊就來了。「烹之」,就是把酈食其扔到油鍋里去了,這個韓信實在是破壞了劉邦的整個戰略部署,而且本來是,如果是和和平平的就能把齊國問題解決,為什麼要打這場仗呢?這個韓信應該說是不顧全大局,為了自己個人的功勞,不服氣那個和平使節,就讓這麼多人流血犧牲,而這個時候劉邦和項羽的戰爭正處於膠著狀態,是不希望旁邊有什麼事情,不希望節外生枝的,最好齊國沒事了,韓信的軍隊回來,回到滎陽。但是韓信這樣做肯定是打亂了他的整個戰略部署,這是第一個錯誤。第二個錯誤,在韓信打下齊國之後,他就派人送了一封信給劉邦,說齊國這個地方很麻煩,反覆無常,你看它一會兒是站在我們漢這邊,一會兒它又站在楚一邊,一會兒它又站在漢一邊,一會兒站在楚一邊,是反覆之國,齊國是反覆之國,靠不住,不能再讓齊國人在這裡做國王了,因此我韓信想請大王封我韓信做一個假齊王,代理齊王。讓我代理一下齊王把這個地方鎮住,這封信送到劉邦那裡,劉邦當時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劉邦當時被項羽的軍隊團團圍住在滎陽,就是河南滎陽,圍在那個地方,急等著韓信派兵來救他。可是收到的信卻是韓信說我要當一個假齊王,要當一個代理齊王,所以劉邦看到這封信以後渾身氣都不打一處來,桌子一拍說混蛋,這時他旁邊有兩個人,一個張良,一個陳平,就用腳去踢他,踢完劉邦以後兩個人說,大王,這個時候不能得罪韓信啊,你想想看,我們現在被圍在這個地方,他要在那個地方稱王我們管得著嗎?對呀,這個時候不能罵他,不能得罪他,可是我已經罵過了,繼續罵,混蛋,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當大王要當真的,你幹嘛要當假的呢?沒出息,是不是?混蛋。於是派張良,趕快拿著齊王的王印送到齊國去,讓他當真齊王。這個說明什麼?說明劉邦這個人的應變能力是極強的,馬上就反應過來,而且他變得很自然,混蛋,很自然。而且他能忍,雖然這個時候是一肚子氣,他把這個氣吞下去,很自然就轉變過態度了,這是劉邦的過人之處。這個和當年韓信忍胯下之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有一點我們肯定,雖然書上沒寫,我們猜也猜得出,劉邦心裏面對韓信此刻是恨之入骨,你小子敲我竹杠,你勒索我。你想想,一個帝王,一個做皇帝的人,哪個願意被敲詐被勒索啊?有嗎?哪個不記這個仇啊,哪個能不記這個恨,現在他是沒有辦法,不但答應他當齊王,還從假的升成真的了,給他加碼,但心裏面肯定恨得咬牙切齒,一旦我有了機會,我是絕不會放過你,你等著我翻身以後再來收拾你,秋後咱們再算賬。所以韓信雖然用這種辦法弄到了一個齊王的頭銜,但也在他和劉邦兩個人關係的之中種下了禍根,這個禍根有朝一日會變成惡果的。當然現在還不是時候,劉邦封韓信做了真齊王,封完了以後,韓信還是不動,這個時候劉邦被項羽圍得簡直是焦頭爛額,發出去很多的命令,要各路諸侯前來救駕,是誰都不來,坐山觀虎鬥,作壁上觀,劉邦沒辦法,又去問張良,怎麼辦啊?劉邦沒辦法只好問張良,說事怎麼辦?張良說這些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打仗的,他們都想做諸侯王,都想多得到一些土地,多得到一些封賞,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你不給他們吃點胡蘿蔔,這些馬都不往前走,你現在的辦法是給他們許願,說打下項羽以後,平定天下以後,分什麼地方給他們。劉邦說好好好。馬上就給這些人封官許願了,說只要我們滅了項羽,這塊地方給韓信,這塊地方給你張耳,還有那一塊地方給誰誰誰,這塊地方給誰誰誰,我們都這樣約定了,請你們趕快派兵來,這樣說了以後,各路諸侯才糾集起部隊,開將過來。與項羽會戰於垓下,這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仗。在這一仗當中,劉邦又用了張良的一個計,讓軍隊在四面八方唱起楚國的歌來,四面楚歌,終於瓦解了項羽的軍心,打敗了項羽,項羽自己也自刎於烏江之岸。楚漢戰爭結束了。這個時候天下基本上都歸於漢王劉邦了。但是有一個國家不肯投降,這個國家就是魯國,魯國繼續忠於項羽,還要為項羽而戰鬥,於是劉邦最後只好又自己帶著軍隊,拿著項羽的頭,去平定魯國,最後是把這個項羽的人頭給魯國人看了以後,讓大家確信項羽已經死了,這才放下武器,投降漢王。在這個過程當中,劉邦又做了一件事情,劉邦故伎重演,帶著幾個隨從,飛快地打馬衝進齊王韓信的軍營,又把韓信的官印和兵符又把它拿走了,又拿到手上,奪取了齊王韓信的軍權,所以現在這個齊王韓信就成了一個光棍國王了,光棍司令了,沒有兵權了,還有一個齊王頭銜,就這個頭銜劉邦也不打算給他了,漢五年二月,劉邦正式登基繼皇帝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高祖。劉邦繼位以後,分封群臣,重新論功行賞,一路封下來,封韓信什麼呢?楚王,劉邦還是給韓信封了一個王爵,但不是齊王,是楚王,劉邦跟韓信說,你本來就是楚人,你熟悉楚國的風土人清,做楚王比較合適,做楚王吧,於是韓信就成了一個沒有兵權的楚王。應該說,劉邦這個舉措還是蠻厚道的,他並沒有報當年韓信勒索他要當齊王的那一箭之仇,不是把韓信抓起來殺掉,還是怎麼樣,他沒有這樣做,第一還讓他當了王,應該說待遇等級還是一樣的。第二他也沒有像項羽當年對待他那樣對待韓信,項羽當年對劉邦是很不好的,劉邦是滅秦的第一功臣,項羽要他當什麼?當漢中王,漢王劉邦是楚人,南方人,你把他弄到陝西漢中那個地方,他整個軍隊的軍心都不穩,人人思歸故鄉,鬱郁不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很鬱悶,而劉邦就厚道多了,韓信你不是楚人嗎?讓你衣錦還鄉。你是從那個地方走出來的,現在讓你風風光光、體體面面、堂堂皇皇回到你的故鄉去,享受你的榮華富貴,很厚道。韓信在楚國過的日子也很滋潤,君臣二人本該相安無事,如果就此發展下去,就不會有我們講座開頭說到的那一幕悲劇了,於是我們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這樣的好日子為什麼沒有過下去?劉邦和韓信最後為什麼會鬧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請看下一集,漢代風雲人物韓信之成敗之謎。謝謝!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韓信大起大落
※劉邦部下的兩位韓信結局都很慘
※將帥記 | 易中天說韓信(二):韓信身世之謎
※夯客韓信
※大將大忍話韓信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