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23菩薩法語

一二三於此虔誠禮敬大陸諸大眾菩薩,願此文能夠確立菩薩行門,令諸菩薩多生累劫誓願毫不動搖,以此佛道無上誓願成就!菩薩於十信位圓滿,得以入初住,名為發心住菩薩。如果對佛法僧三寶無有強烈的信心,絕對不可能信位圓滿,所以進進退退,在十信位的各各位次裡面浮沉上下;因此對於菩提心的發起,一直頗為猶豫;也因為無法跨入住位修學,所以對於善知識的話都不太能夠信受。我們學佛,當然是要作菩薩,菩薩五十二階位,大部分的人在於初信到這十信位之間,以娑婆世界如此濁惡難當,應當發心讓一切眾生得聞阿彌陀佛的名號,讓佛陀的度生誓願可以方便成就,令一切信位菩薩可以在此無窮止盡的輪迴歲月裡面得到歇息!而我們又既然有緣接觸到佛陀殊勝的大乘法義,就要確立行門階位,應當以信位圓滿為首要,當對三寶有絕對的信受以後,善知識的話就會聽進去,這輩子就有非常多的因緣可以開悟,這明心功德究竟非可等閑,然而如果和菩薩初發心相比,當然以初發心為勝,以菩薩於此惡世發如是不可思議的菩提心,難能可貴,如來窮一劫神通之力,猶且不能盡讚歎如是發心功德!《華嚴經》上賢首菩薩說偈頌:「菩薩於生死,最初發心時,一向求菩提,堅固不可動;彼一念功德,深廣無邊際,如來分別說,窮劫猶不盡。」《優婆塞戒經》上佛陀親自說:「善男子,若有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即得名為無上福田。如是菩惱,五者常贊三寶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時,常當修集如是五事,增長熾然菩提種子。復有六事:所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是六種事,因一事增:謂不放逸。菩薩放逸,不能增長如是六事;若不放逸,則能增長。」《優婆塞戒經》上佛陀親自說:「菩薩求於菩提之時,復有四事:一者親近善友,二者心堅難壞,三者能行難行,四者憐愍眾生。復有四事:一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二者常樂稱讚他人功德,三者常樂修集六念處法,四者勤說生死所有過咎。善男子,若有說言,離是八法,得菩提者,無有是處。」諸經說法雖有文辭用語異同,然驗證發心,讚歎發心,諸經同說,實為大事,學佛第一件重要大事,不應輕忽漠視,以為發不發菩提心,作不作菩薩,受不受菩薩戒,都是可以緩一緩,都是可讓佛菩薩自動來攝受我,佛菩薩應該明了我的心志,因此可以不必發起菩薩心,畏懼成為菩薩!我初學佛的時候,就是因為不清楚如是行門的重要性,也每每看見大家,眾多學佛人不敢以菩薩相稱,真是末法!入地者,為大菩薩!於地位之前,都是小行菩薩,於十信位,乃至三賢位安住: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汝學佛,尚且不是菩薩,那是誰才算是菩薩!「我」破參的時候,因為對於阿羅漢近乎斷滅地「進入」「無餘涅槃」,實在是不能茍同,所以忍不住問導師,自己又覺得不忍阿羅漢如是永遠無法成佛,所以當時心情很複雜,說了這樣不是很不好嗎?導師在禪三的小參室直說:那是因為你是菩薩,所以才會覺得不好。「我」聽到導師當時稱呼「我」為菩薩,「我」實在是嚇了一跳:雖然受完菩薩戒後,便也當自己是一位小小的菩薩了,但蒙導師親說,「我」當時實在是與有榮焉,即使今生為佛法赴湯蹈火,這也是菩薩的本分事!想來,今生忽忽過去,都是因為不敢以菩薩行,菩薩名為己任!枉費導師每次周二周六上課時候,稱呼大眾菩薩!固然菩薩不是人當的,尤其大菩薩的入地聖位,實在是可望似乎不可及,然而今天既然有殊勝法義宣說於世,加以阿彌陀佛的無上大願,初地果位再也不是遙不可及!佛法如是不可思議,佛法如是殊勝難道,佛法如是尊貴,畢竟要讓我們生如來家,勇猛跨他三賢次位,成就不可思議無生法忍!所以佛陀稱呼我們是實義菩薩,大眾菩薩應當相信自己就是菩薩,即使今生沒有受菩薩戒,多生多劫也必定受過,否則怎麼有可能熏習如是殊勝大乘法義?如果沒有多生累劫的福慧,連經題都不可能聞到,何況是可以閱覽經文,更何況可以聞說見睹殊勝法義的宣說呢?菩薩不是這輩子才當的!不應當破壞一切學人的信心,要信自己真的是菩薩,是多生多劫就已經立下宏願,願意成就無上道,菩薩發心非始今日,當如是信!不必因為菩薩戒行難持,而今生想可以逃避不受,乃至想我不要作菩薩了,不應當如是思惟!要相信這今生再受菩薩戒,是增上戒,應當相信:菩薩戒是早已受持,菩薩戒既然受之,就是有犯無舍,這是了義的說法啊!更當信受自己未來必定成就無上佛道,這樣戒品已經俱足,不應當生疑啊!《梵網經》,佛陀親口說:「誦我本師戒:十重四十八。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是盧舍那誦,我亦如是誦。汝新學菩薩,頂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生。諦聽我正誦,佛法中戒藏,波羅提木叉。大眾心諦信: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大眾皆恭敬至心聽我誦。」如是成佛殊勝利益,哪裡可以不受呢?《菩薩瓔珞本業經》上,佛陀親口宣說:「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是故應受。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薩,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菩薩十重八萬威儀戒,十重有犯無悔,得使重受戒;八萬威儀戒盡名輕,有犯得使悔過對首悔滅。一切菩薩凡聖戒盡心為體,是故心亦盡,戒亦盡;心無盡故,戒亦無盡!六道眾生受得戒,但解語,得戒不失。佛子,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說,我今在此樹下為十四億人說,住前信想菩薩初受戒法。佛子!是信想菩薩,於十千劫行十戒法,當入十住心。佛子!當先為諸大眾受菩薩戒,然後為說瓔珞經,同見同行。爾時眾中有百億人,即從坐起,受持佛戒,其名梵陀首王,共無數天子修十戒滿足,入初住位。」外道根本不受持佛戒,所以不會觸犯菩薩戒;所以我們小行菩薩,即使是犯了戒律,還是勝過不持菩薩戒的佛法邊緣人!而且大眾菩薩是否已經信位滿足,尚且不可知,所以為了成佛,為了滿足菩提大願,應當受戒!為了修學佛法,了生脫死,救護眾生,應當受戒!《菩薩瓔珞本業經》,佛陀親口宣說:「佛子!是三攝受、三種受戒,過去佛已說,未來佛當說,現在佛今說;過去諸菩薩已學,未來諸菩薩當學,現在諸菩薩今學,是諸佛正法戒。若一切佛、一切菩薩,不入此法戒門,得無上道果、虛空平等地者,無有是處。」所以此菩薩戒,是一切佛子應當盡身受,乃至未來無有窮盡,皆應當受!如是不可思議,可以圓滿信位功德,步入十住位次,於初住位安住修學,又因為今生時當正法重起,法義宣說殊勝,一切信心滿足的住位菩薩皆當獲此不可思議功德,以此累世所熏修的大乘法義,於此今生,再無懷疑,入第六住位,安住般若熏習,斷除我見,發心決定:誓證此菩提,決定明心成就,如是參究,必證此真實實相!《菩薩瓔珞本業經》,佛陀親口宣說:「佛子!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眾生,不受是菩薩戒者,不名有情識者;畜生無異,不名為人;常離三寶海,非菩薩、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為畜生,名為邪見,名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薩戒有受法,而無舍法;有犯不失,盡未來際。」所以既然多生多劫修學佛法,必當受持過菩薩戒,此戒無有舍時,即令犯了過失,仍然無有舍時!所以此生應當增上受戒,令此受戒增上!知道受戒有三品,即使有人心中輕視居士傳授戒法,要知道此戒是三品受戒,由佛菩薩當前傳授,由有先受菩薩戒者傳授,最後佛菩薩聖像前自誓受戒,如是三品。所以此大乘戒哪裡是聲聞戒可以比擬,這是法界如實戒法,於一切大乘佛菩薩所安住。《菩薩瓔珞本業經》,佛陀親口宣說:「佛子!受戒有三種受:一者、諸佛菩薩現在前受,得真實上品戒。二者、諸佛菩薩滅度後,千里內有先受戒菩薩者,請為法師,教授我戒;我先禮足,應如是語:『請大尊者,為師授與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滅度後,千里內無法師之時,應在諸佛菩薩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應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薩等,我學一切菩薩戒』者,是下品戒。」《菩薩瓔珞本業經》,佛陀親口宣說:「其師者:夫婦、六親,得互為師授。」《菩薩瓔珞本業經》,佛陀親口宣說:「佛告敬首菩薩:佛子!吾今略說名門中一賢名門,所謂初發心住,未上住前,有十順名字,菩薩常行十心,所謂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經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菩薩瓔珞本業經》,佛陀親口宣說:「佛子!若退若進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發三菩提心,有恆河沙眾生,學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菩薩瓔珞本業經》,佛陀親口宣說:「佛子!發心住者,是人從始具縛凡夫,未識三寶聖人,未識好惡因之以果,一切不識不解不知。佛子!從不識始凡夫地,值佛菩薩,教法中起一念信,便發菩提心。是人爾時住前,名信想菩薩,亦名假名菩薩,亦名名字菩薩。其人略行十心,所謂:信心、進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迴向心、護法心、舍心、願心。復行十心,所謂: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羅蜜戒。是人復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報。上善有三品,上品鐵輪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煩惱,集無量善業,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識,學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爾者,常沒不出,住退分善根,如上說。」《菩薩瓔珞本業經》,佛陀親口宣說:「佛子!發心住者,是上進分善根人。若一劫、二劫、一恆、二恆、三恆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寶,常住八萬四千般若波羅蜜,一切行、一切法門,皆習受行。常起信心,不作邪見、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難處,常值佛法;廣多聞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為住。」所以應當滿足信位,入初住位修學,如是快速增益自己的道業!1.應當相信三寶不可思議威德,相信佛陀不可思議功德:佛法僧所傳,唯一大乘法教,唯一真實!要相信佛陀是三界之中最尊貴的覺悟者,出過一切眾生有情,智慧功德,如來果地功德,無法思議,即使是一切菩薩眾多俱集,共同千劫測度,無法測知佛陀一切智,神力,應當如是信,應當如是信佛!

  2.應當相信大乘聖義僧:相信善知識威德,相信如是宣說大乘了義殊勝法義,不當以自己狹小知見自以為過人,應當樂於聽說大乘甚深甚深法義,即使法義甚深難以一時了會,不應當畏懼深法,受到一些信位菩薩不滿足的學佛人,出家法師,乃至一般居士所說,不願修學大乘般若。而真正信位菩薩滿足,無論多麼艱深般若義理,還是樂意修學!如是秉尊佛旨,依佛所說,依法不依人!信是如是善知識,信是如是菩薩僧,信是如是菩薩所說如來正法!

  3.應當不遠千里諮詢大善知識:今日諸佛菩薩不得親見,然聖平實菩薩摩訶薩仍然說法,書籍問世,即使是千里之遙,仍然有方便可以請到書籍,乃至閱讀,所以不應當懈怠,惰於求法。即使心中謹慎,不敢確定,也應當請書恭敬修閱讀,既然字字如理如義,又引經據典,如是妙法無可評駁之處,皆是彰顯如來真意,如何可以不信如是聖位菩薩宣說!應當如是信僧!信如是大乘聖義菩薩僧!

  1.若是因為心中障礙,不能忍受居士白衣說法,不相信居士白衣之中,於佛法真實見地實證,就是大乘聖義僧,超過一切小乘聲聞緣覺僧;不能如是信,便是不學大乘的凡夫,如此信位無有滿足,又何能起修而證入般若,已經無緣無份!如是當是為不虔信三寶的人,不名為真學佛人!是於身相名聞之中去覓取如來的邪見人!是依於表相佛法而修學佛法的凡夫,信位無法滿足,一生多生都無法得證菩提!以如是因緣故,應發心求生凈土,因為只相信佛語故,屆時再由教導!

  2.上述之人,由於邪見充滿,已無有緣可於穢土證悟明心,如果又不信受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佛力攝受,不求生佛土,此生命盡,自當隨業流轉。如果又極力毀謗善知識,焚燒善知識的法義書籍,乃至行諸文字於網路上、書籍上,公然詆毀善知識,後又不思懺悔,力圖補救,佛陀則直接說此輩是無間果報眾生,佛語如實語;更不服氣者,名為謗佛,無間不得出!乃至自稱開悟,乃至旁設支派,以為正法,屆時皆是有殃在,無間果報轉眼即至!然不畏懼無間果報的人,天下一籮筐,難可盡數,此處不過提醒其餘大眾菩薩,不要輕易犯下此過,於自己不知之處,當默然!

  3.信位菩薩,應當受菩薩戒:以如是戒是一切菩薩應當修學持守,未有菩薩不受此戒,而可以成就佛道;是以應當秉尊佛旨,受菩薩戒,不當以為居士白衣不可授戒,喪失了得到上品戒的機會!

  4.即使因為不服氣居士白衣授菩薩戒,又今天雖知佛陀說如此仍為如法,但還是心生障礙,仍可方便求取中下品戒,不當不受戒!以戒可離生死苦海,出生一切諸佛,是以當受!初發心菩薩,想要紹繼菩薩位者,應當先受菩薩戒,此為正法戒,此為經典所說,不應當以戒為小事!戒是一切菩薩行功德寶藏的根本,正向佛大菩提果的道路一切菩薩諸行的根本!

  5.又於受戒之後,不當以有戒已經犯下,便心生掛礙,便以為盡舍一切戒,不必再持;不應當如是思惟,當思惟佛陀說此戒無有舍法,盡未來際,乃至於有學位,固然當盡心持守,然犯戒仍是菩薩,需要佛菩薩面前懺悔,對當事者求告懺悔,於重戒處,依照佛陀所說如理懺除。這戒行的功德,絕對是我們應該清楚信受,應當信受這是諸佛所說的真實佛法,應當奉持,要如是相信法!

  6.菩薩既然信受三寶,又受菩薩戒,應該如法供養三寶:應當常於心中繫念、尊重、讚歎,應當禮佛、拜佛、繞佛、念佛,以諸勝方便,恭敬佛陀。乃至以合掌、香花、燒香、燃燈、食物,至心供養。不應當以為此事僅僅是表相,要當信心充滿,更至心讚歎如來一切功德:十力、四無所畏、四智圓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俱足一切智,如是名為供養佛!

  7.應當供養法:至心信樂、受持、讀誦、解說,佛陀十二部經,如是熏習大乘佛法法義,名為供養法!

  8.應當供養僧:供養真正發菩提心,受持戒而出家人,名為供養僧!知真出家者,能證如來實義,證取實相,名為之出三界家,不在表相搭衣,持守聲聞戒相;然而五濁惡世之中,眾生凡夫未離異生性,不能明白此真正義理,是以無敬重於有德居士,不知居士身者,亦未嘗非大菩薩所示現,乃至觀世音菩薩於《法華經》之普門品,作各種化身,利樂有情,哪裡不方便以居士身而示現說法呢!

  9.菩薩應當不慳吝於財物,於世間財物能作三寶布施,這點就是要由平時做起,慢慢地成為習慣,像是維持這樣的網路運作,也是需要錢,乃至幫忙正法流傳,出錢出力,讓正法書籍能夠流通,乃至大陸未來道場的設立,都需要大眾菩薩們的發心。甚至有些菩薩,乃至可以無畏懼生死,不怕有人來抄家搜查,這大陸佛子的精神一點都不比他方遜色,後學實在是感佩不已!將來必定都有開悟之緣!

  10.菩薩應當悲憫一切眾生,因為大部分的眾生真的不清楚什麼是輪迴,不清楚什麼是真理,等到相信一點佛法,又因為多生多劫毀謗三寶,所以每每惡知識當前說法,便自信受;乃至自己慢心高漲,自以為是第一人,字以為是開悟,自以為是說法無有出過其上,每每否定諸賢聖,不然就是輕視古來聖賢,以為開悟者所開示的不過爾爾,如是慢心之輩,滿坑滿谷,這些都是網路上的常見之客,無所忌憚。菩薩觀察此類眾生,知道其緣未成熟,便不勉強更為說法,然而為了避免其它眾生受到他的影響,所以還是要方便破斥,不應當以為放過,可以作得人情;佛法只有法身慧命,沒有鄉愿的人情!如果這類眾生不能夠受到感昭,然而因為諸法甚深妙義,已經進入八識田中,以後如果成就,當然可以就道果,所以為菩薩者,還是應當慈悲,讓其諸所有邪見不得張揚!是以法布施,於一期生死之中,為布施之最上事,如佛陀為了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所以來到人間示現成佛,因此應當慈憫一切眾生,方便有緣說法!

  11.菩薩應當知道這生死的一切過患,時常警醒自己,這生死是無常,常觀這生死無常,今生叫作某某某,來生還要繼續如此嗎?即使生到天上享樂,也無有究竟,三界無安,唯有到這佛土,親近佛陀,跟隨學習,早日成就道果。畢竟人生還是要甘願,這意根執持如來藏以為是我之我,恆審不斷,這執藏性就能夠生起一切三界中的所有異生性種子,法界也不缺這地獄道,所以學佛人自無始以來就蘊藏如是地獄界種子,何曾少缺,自是因為緣未成熟,所以現下不得報,如果要緣熟,有何困難,不必他事,只要毀辱賢聖,將來必定受報,這是佛陀所說的十大重戒,持與不持,還是要到地獄受報,是以到了地獄,又不能作其它事業,何苦呢?還是早日甘願一點,修學增上,就算是將來到了初地菩薩,如果想要暫歇息一下,也好入色界天主,也過於一切凡夫二乘三賢位菩薩,其果德也不可思議,而此初地果位菩薩,只要今生好好修學,不必棄捨一切世事,還是可以因為阿彌陀佛的殊勝願力而成辦。所以應當好好修學,凡事如果離開佛法修學太遠,便不太需要掛意,總是世間苦短。

  12.菩薩應當常常稱讚他人善,乃至歡喜他人將來可以成就,對於世間人,應當以法親近,因為以法決定出離生死,同為道友,所以像是網路上許多師兄,不知多生多劫已經修學正法多久,我們應該多加稱讚,尤其如果其法義殊勝,我們應該讚歎,應當能夠宣揚正法的,就是善知識,我們應當樂以為友,一二三素來不知如何與人親近,每多有怠慢,希望大眾菩薩諒解;更蒙不棄,將所開布集為一處,每每思及,總覺慚愧不已,絕非過謙,而是心性從來不喜,他日於此緣盡,一二三當消失,不復假名所累。而願此破斥一般邪見的因緣,能夠繼續有諸多菩薩們相續拈提諸方,令此正法昌明!而網站上一切對一二三的恭敬,「我」悉不受,一二三是假名有,自不與「我」同會;而「我」畢竟是小行菩薩,只是在七住位安住,不堪諸位大眾菩薩禮敬,乃至竟然有師兄菩薩以南無相稱,「我」再愚痴也不敢受,真是折煞一個小行菩薩!今日於此說明正理,入地菩薩為大菩薩,為生如來家,為真佛子,因此受諸大眾頂禮,則無一切過失;「我」既不為師,又未現出家僧相,無著染衣;於賢位中,不堪受敬,於此化名,是為此法運而來,為破諸邪見外道而來,亦非為受禮敬而來;即使非關乎禮敬而有一分微細自得心,便覺「護法諸神即以警告」,所以甚是惶恐從事!大眾菩薩應禮敬佛陀世尊,一切大菩薩摩訶薩,聖平實菩薩摩訶薩,如此才是禮敬善知識!一二三所有所知,儘是來自佛陀經教,儘是來自善知識所教,實無有一字一語,不含內於其中,所以大眾菩薩於善知識處,應如是知。願諸大眾菩薩,「我」們合掌相稱,莫為難小菩薩!

  13.菩薩應當不輕視自己的善根,不應想自己很難成就佛道,不應當如是想,不應當想自己還是在煩惱中不斷地過日子,這樣怎麼可能會學得好?不應當如是思惟,尤其在網站上的菩薩們,更不要忽視自己,這個網站的重要性,絕對不是這個時候的我們可以知道的,要將網站當作是道場,這個就是要安住身心,尤其正覺講堂已經方便連網,為了大陸佛子作了方便,所以即使是台灣一地也有親教師們連網上去觀察,也會有更多的覺悟的人,會到這大陸網站上來,所以善緣處處而生,不應該輕忽自己無量世所修學的善根,要作此大陸的中流砥柱,正法中心,糾集同道,準備振興法運;如果有道友發生什麼事,大家應該互相幫忙,不要輕易讓難得的道心退失,咱們師兄弟有緣於此相會,總是無始善根成就,絕對不要輕視自己,因而懈怠啊!

  最後,菩薩應當知道:菩提容易得;要相信,如同經典所記載,佛陀也是如此說,所以也應該教導一切未來的菩薩:菩提容易得!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這輩子開悟是絕對可能的,這證悟菩提不難啊!古人如果是根性好,我們看這禪宗語錄,好像是許多人一下子就開悟了,事實上,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許多人是不知道踏破了多少草鞋,這樣耗盡了多少時光,如此才有個頭路的,所以知見是一切的根本,佛陀所開、示的知見,應當修學,如此才能夠悟、入,這真諦就是如此平實,如此不可思議,所以無有盡心修學者,也是不能到,因為知與不知,只有在那一線之間,如何能說這是很困難的呢?當然證悟是很容易的!要相信即使不能拜佛的人,也能夠開悟;不能夠聽懂口音的人,也能夠開悟;七、八十歲的人也能夠開悟;「我」待在講堂里,除了驕慢的人,看不見他的未來開悟之路以外,其它的人都應該有開悟之緣,所以即使是遠地眾生,也應當相信,雖然親近正法的因緣沒有台灣的菩薩們那麼殊勝,但是菩薩大論還是一樣可以傳來,這正法威神之力仍然可以普遍無礙,所以應當信受菩提易得。古來一宿覺,永嘉禪師更是尚未往參六祖之前,就已經開悟了,詳細閱讀《維摩詰經》,就開明心地;聖玄奘大師菩薩更是深明唯識意旨,這樣的人自然就會開悟了,因為他是真的如理思惟這個八識心運作的道理,所以才能夠如理宣說,所以當然就一定是開悟,這一點,未開悟的人,沒有辦法體會,但是開悟的人,都會覺得聖玄奘大師真是大菩薩,哪裡有一個真正開悟的人膽敢輕視呢?這唯識的妙理,絕非二轉法輪的般若經典可以比擬,聖玄奘大師如是通達,所有初開悟的人,只知道祂應該沒有說錯,因為義理太深了,至於撿擇的能力,真的是沒有啊!至於一般講唯識的人,一講出來,開悟的人馬上就知道這是不通義理,可是一看到聖玄奘大師的書籍大論,一看就知道,這哪裡是一般的行家而已,這是入地以上的大菩薩!所以特別說這般若唯識的比較,要令大眾菩薩曉得,佛法非輕,佛法因緣無有偏失,要當相信,佛法絕不辜負人,所以應當修學,今日菩薩大論,直剖心地之緣,已經勝過永嘉禪師去直接閱覽經典多多,其中義理多有闡明;而今日依照諸緣,大眾菩薩的慢心又不熾盛,如是又超過許多古代的大禪師,像是雪峰禪師、德山禪師;雖然即使將來悟後境界不如他們,但是現下對佛法的恭敬,乃至對善知識的恭敬,以悟前相較,猶較些子,更是好些,開悟的因緣怎可能會遜於祖師呢?所以要當相信,此生必定悟,不要懷疑!即使不悟,開解第一義諦,也至少是上品中生。如果又十分信受陀佛方便慈悲之力,精進勇猛於參究,如是體究念佛,平時又是無相念佛,乃至有空閑之十,就是行坐住卧,真的是行走之中,也是把這個參究用上七分,其餘三分用於不至於發生事故,如是精進,怎麼可能沒有開悟的因緣,「我」真的不相信!聖平實菩薩的書籍大論一定要修學,要熏習,「我」的文章只不過是一點小慧,大眾菩薩應當樂於閱讀聖平實菩薩的書籍大論,如是才是供養法!乃至公案拈提的書籍,這個千古不傳之密,都被菩薩說得這麼清楚,說盡九十九分,只剩下一分參究時光,但能理路清楚,不在於參究,不在於話頭,生緣處處,隨時破參,眾菩薩們,猶豫什麼呢?這個真心如此容易得,因為祂是家裡事,你自己不知道,難道還有別人會清楚嗎?讓自己信位滿足,然後更加熏習,開始無相念佛,培養定力,然後記得等到要參究的時候,就不要再去管功夫不功夫了,要去想清楚,到底這公案,到底這個真心,到底是個什麼,要如是用功,走到個開悟之路,也是輕而易舉的事,無有其它理由,因為我們所捱的苦夠多了,這個佛法又當振衰起蔽的時候,緣殊勝啊!現在網路上,「我」所觀察,許多師兄們,所行的菩薩道甚至比許多在正覺講堂的師兄還要堅定,所以一定可以破參。當自己有個入處的時候,不要去和他人相詢,因為其它的人只會誤了你,但可以方便觀察,祂是不是現下這個心的心所有法,是不是感覺的境界,是不是修行以後才會有;如果是其中一個,那就不是。如果是本來就是如此,原來這個是,恍然大悟,知道這個真心從來沒有離開自己,接下來知道原來其它未開悟的人為何每次一說公案的時候,那個一二三馬上就是大澆冷水,原來如此。當然啊!這時便會心裏面想,換作是我,連熱水也澆,哈哈,怎麼會有這樣清楚的事情,接下來,許多公案都看得懂了,但是「我不會」、「胡餅」、「雲門一滴水」,這些公案還是看不太懂;沒有關係,記住,沒有關係,那是因為搞錯了一個小小的方向,而這不影響您了解許多的公案了,因為您已經開悟了。但最後還是要再叮嚀一下,讓善知識勘驗您,才是謹慎的態度啊!至於勘驗因緣如何,自然佛陀不會辜負大眾的修學,要心中有信心,想菩提就是這麼容易可以達到,這個菩提心,這個實相心,就是在我們現在所感覺的心之外,不同於妄心。至於參學的方向,還是應當以聖平實菩薩摩訶薩的說明為是。至於「我」的建議,已經盡量在不泄漏宗旨的方式下,多已點出,雖然散落各文章之中,然因緣如此,實在是不能多說。如果大眾菩薩不能夠開悟,那是因緣未到,也不用泄氣,想古來多少僧眾,當今多少僧眾,如是專業求取解脫的出家眾,都未必能夠證取菩提,我們今天還知道這菩提大義,豈不是因緣比他們都來得殊勝的呢?願一切大眾菩薩,如是信,菩提易得!

  最後以《華嚴經》賢首菩薩所說,節錄大菩薩所說,直至入地作為結尾:「

  深心凈信不可壞恭敬供養一切佛

  尊重正法及聖僧信敬三寶故發心

  深信諸佛及正法亦信菩薩所行道

  正心信向佛菩提菩薩因是初發心

  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

  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

  凈信離垢心堅固滅除憍慢恭敬本

  信是寶藏第一法為清凈手受眾行

  信能舍離諸染著信解微妙甚深法

  信能轉勝成眾善究竟必至如來處

  清凈明利諸善根信力堅固不可壞

  信永除滅一切惡信能逮得無師寶

  信於法門無障礙舍離八難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境示現無上解脫道

  一切功德不壞種出生無上菩提樹

  長養最勝智慧門信能示現一切佛

  是故演說次第行信樂最勝甚難得

  譬如靈瑞優曇華亦如隨意妙寶珠

  若信恭敬一切佛則持凈戒順正教

  若持凈戒順正教諸佛賢聖所讚歎

  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凈戒

  若能具足持凈戒一切如來所讚歎

  若信恭敬一切佛則能奇特供最勝

  若能奇特供最勝彼信佛心難思議

  若信如來正真法則常樂聞無厭足

  若樂聞法無厭足欣悟不可思議法

  若信恭敬清凈僧則信堅固不可壞

  若信堅固不可壞彼人信力不可動

  若信堅固不可動諸根明利悉清凈

  若根明利悉清凈則離一切惡知識

  若能遠離惡知識則能親近善知識

  若能親近善知識則修無量諸功德

  若能廣修諸功德則能善解諸因果

  若能善解諸因果則成殊勝妙解脫

  若成殊勝妙解脫則為一切佛所護

  若為一切佛所護則生無上菩提心

  若生無上菩提心則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則能得生諸佛家」

  佛法無難,惟嫌撿擇;應當信三寶可貴,中土難生,佛法難聞,去除慢心,憫念一切而發菩提心,願為成佛道而受菩薩戒;熏習善知識書籍,閱覽佛典,領受智慧之門;於三寶處常行供養護持,如是修集一切福德;信自己當成佛道,現下參究,決定入七住菩薩位,後於舍報時,安住阿彌陀佛誓願大海之中,往生上品上生,得入諸如來家,為真佛子,成就無生法忍,入初地,蒙佛授記。如是修學大道,應嚮往之,應實踐之!於此徵驗諸方:於開悟後,六祖惠能大師說:「終生而不退者,定入聖位。」聖平實菩薩說:「將來彌勒菩薩成佛時,我們發願再來時候,都已經入地。」可喜可賀!
推薦閱讀:

菩薩藏修道眾經抄卷第十二(大正藏2820部)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28
文殊菩薩十大願
菩薩與眾生的關係
南懷瑾:躲開的羅漢,起來的菩薩

TAG:法語 | 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