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引發的刑法學思考
校園霸凌引發的刑法學思考
劉一梅 張進科 劉南南 史夢怡
(071000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研究生教育部 河北 保定)
摘 要:校園霸凌已然成為現如今社會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其產生、發展及應對措施都值得我們思考。本文通過對校園霸凌進行界定,並總結了其產生的原因,結合中國的現狀從刑法學的角度進行思考,進而從立法、刑法教育入家庭、入學校等方面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校園霸凌;刑事立法;刑法教育
近幾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在全世界範圍內不斷發生。不僅對校園安全造成了威脅,同時也給當今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留美中國學生於2015年3月霸凌女同學的案件將校園霸凌帶到了廣大社會群眾的視野內。對於整個社會、事件當事人以及學校來說,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現階段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從法律層面來有效的應對該類事件。
一、對校園霸凌的界定
通常發生在雙方主體之間的攻擊性行為我們稱之為霸凌,而且雙方的力量存在不對等的狀況。校園霸凌是指青少年間一種不平等的欺負與排擠,它長期存在於校園中。既包含肢體上的對抗和欺壓行為,也包括語言上的衝撞,例如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嘲諷等行為。在任何有關人際互動的場所中都可能出現霸凌現象,例如學校、社區、教會等等。霸凌者可以通過言語、肢體行為、網路、文字等對於被霸凌者進行傷害,使其軀體,心靈受到損傷。
二、校園霸凌產生的原因
校園霸凌的產生是個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不僅是某一方面的問題。對於人的生長發育,社會大環境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人都是群居性動物,周圍的環境會對其成長、性格、行為、心理等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家庭生活對於青少年性格的養成也有密切關係。青少年的第一個重要他人通常都是父母,如果父母對青少年的照料不負責任、帶有消極情緒,那麼將會加大其將來成為加害人的可能性。其次,學校對其身心健康發展也扮演著和家庭一樣重要的角色。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政策對於學生性格、習慣的養成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關懷和監督並重的教育策略就可以很好的防止霸凌事件的發生。教師與學生的聯繫在學校中最為密切,其教育方法不同,培養出來的學生性格、價值觀也不同。若是發生了霸凌行為則要及時妥當的處理好,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三、中國校園霸凌的現狀
校園暴力的發生在我國存在已久,最高法的一個調研報告結果說明了這一現狀。但我國的現實情況比較複雜,違法事件多而雜亂,並且大多數事件並沒有走司法程序,沒有追究相關人的法律責任。另外現如今我國並沒有建立完整的霸凌事件的報告、統計制度,這些都造成了難以掌握我國校園暴力事件的真實情況的現狀。在2013-2015年各級法院審結生效的校園暴力刑事案件中,最高法抽取了100多件典型案件樣本並且進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校園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罪名相對集中,針對人身的暴力傷害比例最高的特點。此外,佔10%的尋釁滋事罪;各佔12%的性侵、侵財犯罪,還有較小比例的聚眾鬥毆罪與綁架罪也在校園暴力涉及的罪名裡邊。根據結果發現,在涉及的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有35%已滿十四不滿十六周歲的,65%已滿十六不滿十八周歲的。
四、從刑法學角度思考的解決對策
(一)健全相關刑事立法
當前,專門調整校園霸凌的法律我國還沒有制定,處理校園霸凌事件只能參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儘管我國刑法規定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為十四周歲,但對於已滿十四不滿十六周歲的被告人仍存在例外規定,即其只對刑法規定的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承擔刑事責任。所以未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的輕微暴力行為,並沒有包括在刑事訴訟的程序中,但這類霸凌事件所佔的比例卻不容忽視。因此,我們應該出台專門的調整校園霸凌的法律,讓社會正視這個問題,讓未成年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二)刑法教育入家庭
我國一直以「教育、感化、挽救」作為對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政策,並且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為原則。所以就需要父母把好教育的第一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需要家長對於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指導。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要向他們介紹一些刑法知識,可以適當的舉一些案例進行教育。要讓他們對法律懷著一顆敬畏之心,真正的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而不是僅僅因為年齡問題就可以逃避懲罰,從而在根源上切斷髮生校園霸凌的可能性。
(三)學校要肩負起對青少年的教育責任
首先要加強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可以通過向青少年教授心理學知識,進行心理健康測試等各種途徑加強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使其在社會交往中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其次可以加大對於學生的道德宣傳教育的力度。採用靈活創新的方式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讓他們通過活動的方式去真實的感受校園霸凌給他人帶來的傷害,從而降低其進行霸凌的可能性;最後,還要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要告訴學生們校園霸凌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已經構成了侵犯行為,嚴重的還需要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校園霸凌的防治並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部門,而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而是需要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的防治體系。學校在校園霸凌的治理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應該提高對於校園霸凌的重要性的認識,高度重視其治理的方法及成果,可以建立防止校園霸凌的專門機制。在校園霸凌防控的基礎上,可以建立家校銜接機制,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對於扼制霸凌事件發生的作用。學校與家庭聯合起來,一起對欺凌者進行教育、矯正。只有充分調動包括學生、家長在內的各相關部門與主體的積極性,發動大家共同參與,通力協作,標本兼治,才能有效防治校園霸凌和暴力這一世界各國共同體面對的難題。
參考文獻:
[1]翁福元.校園霸凌:學理與實務[M].台北: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
[2]孫曉冰,柳海民.理性認知校園霸凌:從校園暴力到校園霸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
[3]吳明隆,陳明珠.霸凌議題與校園霸凌策略[M].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12―13.145.
[4]南琦.向霸凌Say No!認識—對付—走出霸凌的校園暴力防治三部曲[M].遠達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劉一梅(1992.10~),女,籍貫:河南省南陽市,單位: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研究生教育部。
推薦閱讀:
※婦女買賣,媒體對買方的處罰忽略不報道,對大眾造成誤導,而這種誤導在眾多報道中普遍存在?
※如何看待我國在18個城市進行試點的刑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如何區分幫助犯的正犯化和幫助犯的量刑規則?
※法律是如此之複雜,即使是法律行業內的人也經常有不同的觀點,那它憑什麼還可以成為一種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