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納甲法講座
05-30
第二單元 河洛納甲法講座
第一節 河圖洛書與易卦
易經源於三古,成於三聖:上古伏羲畫太極,中古周王演八卦,下古孔子作十翼。「十翼」則分別為《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文言傳》、《序卦傳》以及《雜卦傳》等解釋經文的著述。「經文」主要指的是周王六十四卦和所系屬的卦爻之辭。也就是說,「十翼」和「經文」是易經兩個主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易成於天象,繫辭說: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後漢大學者鄭玄在其著作《易贊》中說,「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日月為易,剛柔相當」,意喻「陰陽動靜」是對的。劉大均老師說:「大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體精神」,是很有道理的。
上古時期,河南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為伏羲大帝所得,伏羲大帝依葫蘆畫瓢而成太極八卦為周易之始。大禹帝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裡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為大禹所得,大禹依次治水成功,遂劃分天下為九州,約法九章,治理國家社會。所以,《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