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人與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

關於「運氣」的問題

    說到易經預測,有的人會認為是講迷信,人的命運怎麼可能預測呢?豈不是成了宿命論?有的人會覺得很神秘,也許有少數的朋友也曾接觸過,略知一二。

  那究竟易經預測是否真的可以預測人的命運呢?未來發生的事情是否真的可以提前預知呢?

  要解開這個疑問,首先就要搞明白人的命運是否存在?

  我在這裡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人的命運是存在的。而且很大程度上一出生就註定了未來的大趨勢。這個趨勢我們人力往往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是「命運」。

  肯定會有人覺得我是在胡說八道、宣傳宿命論、搞迷信。

  呵呵,之所以有人這樣認為那是因為不了解易經預測的原理。

  現代醫學近些年通過研究「基因」才發現,人之所以得很多疾病其實是與「遺傳基因」有關,也就是說,人一出生就註定會得某些疾病,這也從某個方面證明了命運的存在。說明是「註定」的。但其實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早就可以用易經預測來,推斷人的生死禍福。當然這只是從人的身體方面來看。

  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提到「運氣」這個詞,比如,某某最近運氣不錯,賺了錢或是升了官,某某運氣真背,屋漏又逢連陰雨,等等。

  人的「運氣」存在嗎?如果存在,又是什麼在影響我們的運氣呢?

  說到這裡就要先說說我們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哲學理論--陰陽五行理論,可不要小看這個理論,其中包含的大智慧是我們一輩子都取之不盡的寶藏。

  前些時候不是有人提出要廢除中醫嗎?因為中醫源自周易,用的就是陰陽五行原理。很多人不理解中醫的治病原理所以才會覺得中醫是迷信的,其實什麼是「迷信」啊?我覺得盲目的相信與盲目的不信才叫「迷信」。

  那些要廢除中醫的人,我相信沒有一個是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的。沒有一個是認真研究過國學經典的。西醫出現才多少年,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如果不合理早就被淘汰了。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提議,中醫才會被更多的人引起重視,才會湧現出象中理巴人,吳清忠、曲黎敏等一批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養生專家。

  從陰陽辯證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某種意義上,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提議要廢除中醫的人。因為他們,大家才會越來越重視中醫的養生保健。

  扯的有點遠了,今天困了,明天繼續說陰陽五行原理。

  陰陽五行與「運氣」的關係    接著說說陰陽五行,我覺得陰陽五行理論應該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最精華也是最值得後人好好研究的理論。因為不論是中醫還是易經預測都是以陰陽五行理論為依據。

   我們的古代賢人們用金、木、水、火、土,這五類屬性概括了世間所有的事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可以說是發現。因為,本身也應該是這樣的存在。

  說易經預測,我要重點說說這個陰陽五行原理,中國的古人通過長期對自然界的觀察,把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高度歸納為五種屬性,那就是我們熟悉的金、木、水、火、土,簡稱「五行」。並指出,這五種屬性之間存在有相生相剋的關係,那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而同時,金又克木,木又克土,土又克水,水又克火,火又克金。

  不熟悉的人聽起來會比較暈,但如果要研究易經預測或是中醫的話,那就一定要熟記這個關係。但,具體這個關係是怎麼來的?其中又代表什麼含義?我會在以後重點詳細的來解釋,請大家不要著急。

  這個關係其實就像大自然中的生物鏈一樣,一物生一物但又一物降一物。自然界沒有一種生物是可以脫離別的生物獨立生存的,在將別的生物作為食物的同時往往又成為了其他生物的狩獵目標。植物為食草動物提供食物,食草動物又被食肉動物當作午餐,但哪怕是獸中之王也會被細菌或病毒這麼微小的生物擊敗,最後被分解消化而被植物再次吸收。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這個循環中沒有無敵的生物,之所以有這樣的循環,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的繁衍。

  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就是在說明自然界的這種規律,正因為有這樣的規律存在,易經預測才有理論根據。

  我們的古人將五行的這五種屬性對應在了時間、空間、及一切世間的事物上。對應在人體的臟器上就產生出了中醫的治病理論,對應在時空與人的關係上就產生了易經預測的理論依據。我們的古人認為,不同的時間都代表不同的五行屬性。

  了解一點中國文化的人一定會知道我們是用天干與地支的組合來紀年的,比如今年是2008年也就是戊(讀WU)子年,這裡戊與子的組合其實代表的是五行屬性,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有其所代表的五行屬性,干支兩兩組合,會產生六十組變化,這就是「六十甲子」,可以代表一個循環。

  其實近代西方的一些科學家發現一些大的自然災害是存在規律性的,這個規律與中國古代的「六十甲子」有著緊密的聯繫,也就是說,出現某些自然災害的時間往往以六十年為一個循環。我相信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研究,一定可以發現更多的東西。可以這麼說,中國古代干支文化中所蘊含的智慧應該是深不可測的。

  正是因為時間帶有不同的五行屬性,所以人一出生往往也就具有了一種屬於自己的五行屬性,對應在現代醫學講就是「遺傳基因」,這個五行屬性是相對穩定不會變化的,會跟隨人一生。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一種屬於自己的五行屬性,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的人我們會一見如故,而有的人怎麼看都不順眼。有的人總是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我們的「貴人」,而有的人總是會與我們作對,成為我們的「小人」。

  但是時空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對人本身的五行屬性就會產生不同的作用,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能預測未來。這也正是人存在「命運」的原因。比如,在五行屬性為火的年月里,本身屬性為土的人,因為火可生土,所以往往「運氣」比較好,做事容易成功,也就是常說的「佔了天時」。而本身屬性為金的人,因為火克金的原因,往往會「運氣」比較差,做事多阻難成。 「天時、地利、人和」與「運氣」的關係

    古人提出,要成事需具備三個條件,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這裡的「天時」指的就是時間,因為不同的時間具有不同的五行信息,當對人有利時「運氣」才會好,做事才容易成功。這裡把「天時」放在第一位,可見其重要性超過了「地利」與「人和」。所以「君子要待時而動」。

  「地利」指的是空間,東西南北中在五行中也各有所屬,東為木,西為金,南為火,北為水,中央為土。也就是說不同的方位對人產生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我想,做生意的人應該最有感觸,也許有的人在南方作生意不賺錢,換到北方就完全不同了。明白這個原理的人,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那應該會是如虎添翼的。

  「人和」指的是人自身的努力,相比前兩個條件,好像感覺個人努力成了最不重要的條件,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不是「有人定勝天」「有志者事竟成」這樣的觀點嗎?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有點生活閱歷的人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判斷,試著想想,在「運氣」不好的時候,即使再努力有些事也總是不如意,而且同一時間裡往往是諸事不順。什麼原因?是我們不夠努力嗎?其實不然,也許就是因為「天時」未到。

  但是這裡不是讓大家放棄努力,因為「人和」也是三個必要條件中的一個,缺之不可。要明白的是,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開始的不順,不成功,不代表將來也不成功。用「命運」的角度來看的話,前期作的努力是為將來打基礎,作鋪墊。

  即使在「運氣」比較好的時間裡,如果不去努力,每天睡大覺的話,無非也就是多作幾個美夢而已。

  而宇宙時空對人的這種影響也就是易經預測人命運的基本依據。

  其實,宇宙時空的這種五行信息,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我們,而我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多人不會相信有命運的存在。因為目前沒有什麼儀器可以測試的出來。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其不存在,就像我們身邊其實充滿了各種手機、電子信號,或是電磁輻射,我們不藉助儀器也無法感知,但是它們卻是真實存在,並對我們產生影響的。

  因為宇宙時空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比如,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晝夜,前面講的「六十甲子」的紀年方式也是說明時間是有其規律性的,正因為存在這樣的規律性,而人自身的五行信息又存在一定的穩定性,所以我們才可以推測「運氣」。這就是易經預測的基本依據。 人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總論  

  自古以來,人們若想辦成一件事情,必定符合或者具備三個條件,那就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同一個人在不同條件下,或在同一條件下不同的人,將會有千差萬別的結果。因此,認知一個人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具體內容,是古今聖賢哲人苦苦尋求與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對此我通過<人體先天生命盤>理論與方法,找到了系統性,具體可操作性的答案,現寫出供天下有緣者運用時參考.

人與天時:

  (一),人先天被分成為"五形之人",即: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與水形人。

  (二),周天360度被一年廿四節氣分割,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人與天時、地利、人和之間關係。  

  一,人與天合

  [1]人與每年季節之間:

   1)木形之人;

  a)養---立春日至穀雨日前第三天前;

  b)起---立夏日至小暑日前;

  c)旺---小暑日至立秋日前;穀雨日前第三天至立夏日前;霜降日前第三天至立冬日前;大寒日前第三天至立春日前;

  d)衰---立秋日至霜降日前第三天前;

  e)生---立冬日至大寒日前第三天前。

   2)火形之人:

  a)養---立夏日至小暑日前;

  b)起---小暑日至立秋日前;穀雨日前第三天至立夏日前;霜降日前第三天至立冬日前;大寒日前第三天至立春日前;

  c)旺---立秋日至霜降日前第三天前;

  d)衰---立冬日至大寒日前第三天前;

  e)生---立春日至穀雨日前第三天前。

   3)土形之人:

  a)養---小暑日至立秋日前;穀雨日前第三天至立夏日前;霜降日前第三天至立冬日前;大寒日前第三天至立春日前;

  b)起---立秋日至霜降日前第三天前;

  c)旺---立冬日至大寒日前第三天前;

  d)衰---立春日至穀雨日前第三天前;

  e)生---立夏日至小暑日前。

   4)金形之人:

  a)養---立秋日至霜降日前第三天前;

  b)起---立冬日至大寒日前第三天前;

  c)旺---立春日至穀雨日前第三天前;

  d)衰---立夏日至小暑日前;

  e)生---小暑日至立秋日前;穀雨日前第三天至立夏日前;霜降日前第三天至立冬日前;大寒日前第三天至立春日前。

  5)水形之人:

  a)養---立冬日至大寒日前第三天前;

  b)起---立春日至穀雨日前第三天前;

  c)旺---立夏日至小暑日前;

  d)衰---小暑日至立秋日前;穀雨日前第三天至立夏日前;霜降日前第三天至立冬日前;大寒日前第三天至立春日前;

  e)生---立秋日至霜降日前第三天前。

  [2]人與每天時辰之間:

   1)木形之人(先天五臟肝、膽系統為主弱型):

  a)養---寅時、卯時,辰時上半時;

  b)起---巳時、午時;

  c)旺---未時,戍時、丑時、辰時的下半時;

  d)衰---申時、酉時,戌時上半時;

  ...e)生---亥時、子時,丑時上半時。

   2)火形之人(先天五髒心、腦及血液循環系統為主弱型):

  a)養---巳時、午時;

  b)起---未時,戌時、丑時、辰時的下半時;

  c)旺---申時、酉時,戌時上半時;

  d)衰---亥時、子時,丑時上半時;

  e)生---寅時、卯時,辰時上半時。

   3)土形之人(先天五臟脾、胃及消化、免疫系統為主弱型):

  a)養---未時,戌時、丑時、辰時的下半時;

  b)起---申時、酉時,戌時上半時;

  c)旺---亥時、子時,丑時上半時;

  d)衰---寅時、卯時,辰時上半時;

  e)生---巳時、午時。 4)金形之人(先天五臟肺及呼吸系統為主弱型):

  a)養---申時、酉時,戌時上半時;

  b)起---亥時、子時,丑時上半時;

  c)旺---寅時、卯時,辰時上半時;

  d)衰---巳時、午時;

  e)生---未時,戌時、丑時、辰時的下半時。

   5)水形之人(先天五臟腎及生殖泌尿系統為主弱型):

  a)養---亥時、子時,丑時上半時;

  b)起---寅時、卯時辰時上半時;

  c)旺---巳時、午時;

  d)衰---未時,戌時、丑時、辰時的下半時。e)生---申吋、酉時,戌時的上半時。

  [注]1.

  生、養、起、旺、衰的意義內容:

   1)養---宜於身心休養體育鍛練,心情易煩燥,易發病,不宜過度勞累,不宜負擔重任遠離家門期,宜於養精蓄銳,積蓄實力;

   2)旺---先天五臟運轉平衡,精力充沛,思維敏銳,宜作重大決策,辦事易成功,升遷、發財到位,眾多喜事臨門;

   3)衰---先天五臟運轉失衡期,身心疲勞,發病易住院,....決策易失誤,易發生事故期;

   4)生---得天時之佑,得外力、貴人相扶助與舉薦,辦事吉順期;

   5)起---精神狀態良好,有利信息不斷傳來,學習、工作取得進步和一定成績。

  [注]2.

   生、養、起、旺、衰,在生理學方面的意義。

  人出生後先天五臟強弱有別,"先天生命盤"有一定的傾斜度。主弱臟、次弱臟分布在"盤"的低邊,次強臟、主強臟分布在"盤"的高邊。"天時"即天體日月星辰的運動,當運行到一定的時間段對主弱臟、次弱臟、中臟生長有利時,"盤"的低邊抬高,"盤"的傾斜度滅小,五臟運行趨於平衡狀態,身體整體素質提高,精力充沛,大腦思考、判斷問題處於較好或極佳狀態。若"天時"運行處在有利於次強臟生長時間段,"盤"的高邊抬高,傾斜度加大,五臟運行失衡,大腦思考、判斷力下降或失常。人的後天吉凶禍福,順利成功,挫折失敗等等,看似命運中的一個個偶然性事件,其實質是上述"天人合一"客觀存在的規律與主觀結合的必然。這種必然性帶來的現實,就用上述的生養起旺衰狀態來表示。同理,下邊的"人與地利"的關係亦是基於此理。  

  二,人與地利

  應以自身的出生地(市、縣)方園百餘里範圍,為生命活動坐標中心點。有利、或不利於日常生活、學習、工作與發展的方位與地域。

   1,木形之人

  1)有利:東北、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北;

  2)不利:正西、西北。

   2,火形之人

  1)有利:東南、正南、西南、正西、東北、正東;

  2)不利:西北、正北。

   3,土形之人

  1)有利:西南、正西、西北、正北、東南、正南;

  2)不利:東北、正東。

   4,金形之人

  1)有利:正西、西北、正北、東北、正東、西南;

  2)不利:東南、正南。

   5,水形之人

  1)有利:西北、正北、東北、正東、東南、正南、正西;

  2)不利:西南。

  [注]凡"不利"者,是有助於"次強臟"生長的方位和地域。

  

  三,人與人合

  [原則]人與人脾氣、性格、先天素質特徵相同、相近者為不合;相互補充者為相合。相合者為易團結、共事業、配班子、共患難、擇婚配適合的人選;不合者多為競爭對手,若與之共事,應主動團結、尊重他們,化而解之。

  

  (一)常人的相合與不合

   1,子月出生的人

  1)相合:辰月、申月;

  2)不合:子月。

   2,丑月出生的人

  1)相合:巳月、酉月;

  2)不合:子月、丑月。

   3,寅月出生的人

  1)相合:午月、戌月;

  2)不合:卯月、寅月。

   4,卯月出生的人

  1)相合:亥月、未月;

  2)不合:卯月。

   5,辰月出生的人

  1)相合:子月、申月;

  2)不合:卯月、辰月。

   6,巳月出生的人

  1)相合:丑月、酉月;

  2)不合:午月、巳月。

   7,午月出生的人

  1)相合:寅月、戌月:

  2)不合:午月。

   8,未月出生的人

  1)相合:亥月、卯月;

  2)不合:午月、未月。

   9,申月出生的人

  1)相合:子月、辰月;

  2)不合:酉月、申月。

   10,酉月出生的人

  1)相合:巳月、丑月;

  2)不合:酉月。

   11,戌月出生的人

  1)相合:寅月、午月;

  2)不合:酉月、戌月。

   12,亥月出生的人

  1)相合:卯月、未月;

  2)不合:子月、亥月。

  

  * (二)"得天獨厚"的人相合與不合

   例:假定一個人出生於1936年農曆九月(戌月)26日, 因在立冬日後第三天出生,亦為農曆十月(亥月)人。按照<人體先天生命盤>理論,應劃歸為先天腎臟及生殖泌尿系統主弱的水形之人。這種具有農曆九月、十月雙重先天特質的人,被稱為"得天獨厚"之人。若為九月(戌月)人,相合者有寅月、午月人;若為十月(亥月)人,相合者有卯月、未月人。又因確定為水形之人,不相合者僅有子月、亥月人。有比常人多一倍的相合者,一生處處有貴人相扶助。在當今選票競選為潮流的社會中,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社會精英里這樣的人必定會越來越多。"得天獨厚"人與人和的關係更為繁雜,可依上述的理論與方法加以類推。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在這個"總和"里,用<人體先天生命盤>理論,揭示出了人與人之間冥冥之中存在著的先天自然屬性構建的規律。

  [附錄]先天固定"天時"與後天變動"天時"之間的關係。

  人的先天固定"天時"是由母體"十月懷胎"給人造就的終生不變的規律。但人出生後又生活在每年每月每日每時變動著的天體運行的影響下。這種變動的影響力加在人的先天固定"天時"之上,才是人真正的更高層次的"人與天合"。我國古代醫典<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之說,早在千年以前,就對上述"變動天時"影響力進行了詳細地論述。令人萬分遺憾地是,由於<黃帝內經>有關<五形之人>劃分方法的糢糊性,致使<五運六氣>之說在醫學實踐中的不準確性十分突出。故數百年來幾乎被人棄之不用,更被稱為"無稽之談",甚至少數人認為"迷信"之說。

   1990年筆者有幸發現了<人體先天生命盤>理論與方法,找到了以一個人的出生時間,來精確劃定其五形之人的歸屬。於是結合<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之論,得出了人的先天固定"天時"與後天變動"天時"之間關係及運用方法。使得沉埋數百年的<五運六氣>之論金光重現,運用於救死扶傷,並顯奇效。因涉及內容龐大,附於專題論述,僅舉一例,以試述其方法梗概。

  

  例如:已知某人出生於1936年農曆九月二十六日酉時。問:2009年此人在雨水日的精確"天時"如何?

  1,查<萬年曆>得出,此人為當年立冬日後第三天出生的人。按<人體先天生命盤>的"五形之人"劃分法,應歸屬"水形之人",五行屬水。

  2,從本文查出"水形之人"所對應的先天固定"天時"。雨水日為"起"。

  3,2009年為己丑年五運應為"土運之年"。

  ***已知五運等分一年365天,初運為土運,依次為金、水,木、火運,初運起於大寒止於清明*,時間涵蓋雨水日。初運五行之土克水形之人的水,故此人雨水日運為"衰"。

  4,2009年六氣之初氣為厥陰風木,依次為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初氣起於太寒,止於春分,時間涵蓋雨水日。初氣五行之木遇水形之人,為水生木,此人雨水日氣為"起"。

  5,綜上所述,此人在雨水日先後天的精確"天時"為:先天固定天時為"起,佔50%;運為"衰",佔30%;氣為"起",佔20%。綜合評定此人在雨水日身心整體素質好,大腦判斷力處在"起"的狀態,應主動積極充份加以利用此有利"天時",定可做出一定的功效。"

  掌握上述規律的人,就是知人"天命"的人,也是把馬克思的"統治偶然性的時代"光輝預見,變為現實科學操作方法之一的人。這種方法通過十多年成百上千人的親身實踐,業已證明是完全具冇系統性、預見性、指導性和有效性。

  

  [結束語]<易傳>有:"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神*鬼'合其吉凶。" 今天只有當人們掌握了"人與天合,人與地合,人與人合"的客觀規律並可具體進行實際操作時,才算是讀懂了」天人合一」上述<易>之大道!      論天時地利人和     一天地人和,禮之用,和為貴,王之道,斯之美」是在中華民族獨有的處世觀念,其核心文化思想,為一「和」字,經過5000多年的心心相傳,已演變為一精神,升華為一種境界。

  

  天地人和,禮之用,和為貴,王之道,斯之美」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源於《論語·學而》。原句是「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就是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

    

  三國演義中為了揚劉抑曹,產生了一句名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天,包括天氣,氣候變化等。人們常說靠天吃飯,比如適度下雨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時,選擇就是做事的時間。比如農業的春播秋收,就是順應了天時。《說文》:「時,四時也。」即春夏秋冬的季節變遷。又說:「旹,古文時,從之日。」查甲骨文「時」作「」,正是從之從日,意指「日之行」,即太陽的運行。這表明人們很早就直觀地感覺到太陽運行引起季節的變遷,而稱之為「時」。

  

  天時,有天下大勢和機會,也有自然環境的影響,這裡面包括疾病的流行。唐末梁晉之爭,開始梁軍佔盡優勢,幾次包圍太原,都因為大疫,士卒損失過半而罷兵,最後輸給了晉軍。天時,可為我們所運用,正所謂順天而行道。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巧用了天時草船借箭,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國演義中,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回為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麼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於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麼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準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命令二十隻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

  

  當天夜裡,大霧漫天,諸葛亮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聽到擂鼓吶喊聲,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支箭。吳國的元帥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智慧了。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裡弄來了十萬支箭。

    

  可以說,草船借箭是諸葛亮成功的利用了天時的經典之作。

  

  地利,古人把「地」看成是「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管子·水地》),「利」字後人多從「鋒利」、「利益」等意義上使用它。「地利」完全是從農業生產中得出的概念。「利」雖用「以刀割禾」會意,但「禾」只是作代表,「利」可泛指土地之所出。與「地利」密切相關的還有「地宜」或「土宜」的概念。《左傳》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視也)土之宜而布其利。」講「土宜」正是為了盡「地利」,因為只有用其宜,才能得其利。地,選擇做事的地方,在軍事上常講佔有有利地形,說明地利也很重要。

  

  《地道戰》曾經是一部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影片。影片中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地道戰,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地道成為擁有地利的表現形式,成功的利用有利地形取得了勝利。當然,這裡也離不開人和。

  

  人和的主體是「人」,中心思想則為「和」。這裡的「和」取意「中和」、「平和」、「和諧」之意。

  

  人,是做人,為人處事。人為萬物之本,亦為萬世之主。做人,是一種態度,也是一門學問.學會如何做人,則人生無憂也.我欲做人,應先學會立足於「天地」之「中」。

  

  人,生長於天地之間。下立足於」地」,上敬奉於」天」。在」天地」之間休養生息本意應該是取其」中」。

  

  「天地人和」---將人處於」和諧」與」平和」的世界之中,處於天地之中。它所闡述的是一種思想,更應該是一種境界」天地人和」,傳承於古而宣揚於今,順應社會發展,共建」和諧」與」和平」.更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意境,如果真如此,則事業昌盛,人生吉祥也!

  

  闡述人和的重要,或許下面的故事更能說明問題。

  

  獵人在湖邊布下羅網,許多鳥兒落網了,然而這些鳥很大,帶著網飛走了。獵人跟在鳥兒後邊跑,農夫看到說:「你要跑到那裡去呀,你能用一雙腿追上鳥兒嗎?」獵人回答說:「如果只有一隻鳥,我是沒有辦法把它捉住的,但像現在這樣,我是十拿九穩的。」

  

  後來證明果然如此,那些鳥兒各自朝自己的方向飛回去,一隻要去森林,一隻要去沼澤,一隻要去田野,到頭來就一起連網掉到了地上,獵人把它們捉住了。

  

  故事的啟示:一群鳥兒的目的都是為了逃跑,但由於群鳥沒有共同的方向最終失敗。說到底就是不和造成的。一隻鳥就能成功逃脫的原因就是一個字「和」。可見,人和的重要。其實,古人也十分重視人和:

  比如說三國演義中魏吳蜀三國,會講魏得天時,吳佔地利,蜀有人和。三國能在群雄混戰中割據一方,各有立國之本。其實,得天下的戰略表面看來有天地人各種因素,說穿了只有一條:人和。曹魏集團能統一北方,勢力最大,不過是人才最多而已。劉備重視人和,三顧茅廬傳下美名,桃園三結義是人和的具體體現。但也只能是文用孔明,武用關張,心胸有限,人才也有限。蜀國伐魏不成,先主攻吳喪師,均是人才戰略上出了問題。而曹操一生敗袁術、破陶謙、...... 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下》,講的是戰爭規律:有利於作戰的天氣和時令不如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不如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接下來孟子進一步解釋了這句話,強調了三者之間的遞進關係,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最後,孟子總結道:「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在這段總結中,孟子突出強調了人和的關鍵是「得道」,得道才能人和,人和才能戰必勝。

  古往今來,因違背天時、地利、人和而招致失敗者比比皆是。

  蒙古大軍東征日本,持所向披靡之銳氣,攜無數戰船之利器,黑雲壓城,彈丸小國危如累卵,頃刻間將要覆國。然而海上神風聚起,蒙古大軍不戰而亡。此戰蒙古是謂不知天時。

  明朝土木堡之戰,50萬大軍誤上高地,身陷絕境,斷水絕糧三日,兵馬饑渴難耐,戰力全無,被2萬瓦剌軍圍殺,全軍覆滅,皇上被俘。此戰明軍是謂不知地利。

  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商紂遣以奴隸大軍擺陣迎戰。奴隸憎恨紂王暴虐,傾心於武王文明之師,陣前倒戈,兩股勢力合力攻城,不費吹灰之力進入朝歌,逼紂王自焚於鹿台,終結了商朝500年的歷史。此戰商紂是謂不知人和。

  不知天時、地利、人和,輕者戰敗,重者滅國。所以千百年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不知被宣講了多少遍,以致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但是,儘管如此,因天時、地利、人和所產生的典故仍然俯拾皆是,衍生出多少人生悲喜劇。

  商場如戰場。企業的決策者就像決戰沙場的統兵者,決定著勝負天平。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關乎企業的生死成敗,企業的決策者必須慎重思量。

  那麼什麼是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呢?

  對企業來說,天時就是取勢,地利就是產品,人和就是文化。

  善謀者謀其勢,勢成則事成。取勢分三種境界:識勢、造勢、借勢。三種境界影響力由大到小,實施難度由高到低。

  識勢就是對潮流的認識,對趨勢的研判,對方向的把握。識勢要求企業家思想深邃、視野開闊,要求企業家高屋建瓴、大處著眼,要求企業家膽略過人,信念堅定。

  識勢要求企業家為企業謀劃未來,預先研判「氣候」可能出現的變化,提前布局佔據先機,等待條件成熟使企業發展順風順水、勢不可擋;識勢要求企業家為企業指明航向,在複雜的情況下不致迷失,集中資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識勢要求企業家勇敢擔當,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縱有千難萬險也決不回頭。

  俞敏洪敏銳地預感到九十年代留學潮的到來,適應市場要求,率先創建新東方。憑著超前的意識提前布局佔據了先機,領先於隨後的眾多培訓學校,成為了培訓業的霸主。

  八十年代的萬科是一個多元化的企業,各項事業都做得風生水起,但企業不知向哪聚焦。王石看到了中國未來房地產業未來的廣闊前景,為萬科選擇了地產之路,成就了萬科日後成為中國房地產業界的領袖,顯現出當時王石當初獨到的眼光。

  馬雲堅信互聯網的未來無限美好,儘管在互聯網經歷冬天的時候仍堅持投入。當互聯網冬去春來的時候,他自然成為了互聯網的豪強。

  識勢在取勢中對人的要求最高,要求決策者有足夠的敏感和遠見,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對「大氣候」的準確預見。「大氣候」的形成受眾多條件制約,變數很大,風險較高,但是預測準確的話收益也相對最大。識勢要求企業家具有做期貨的眼光和膽識,以小博大,預測未來。

  識勢因為要求較高,難度較大,使得能做到識勢的企業家鳳毛麟角,因此,選擇造勢的企業並不少見。

  造勢就是營造企業發展的「小氣候」。要求企業家提取企業的精華給予放大,使企業在短暫的局部氣候中獲益。股票市場、廣告業和營銷業使用造勢手段是十分常見的。

    市盈率為60的股票意味著靠分紅需要60年方可收回成本。沒有哪家投資公司會投資於需要60年才能回收成本的項目。那麼這樣的股票為什麼還能在市場上流通並交易火熱呢?靠的就是造勢。上市公司往往不停地創造出新熱點和新概念,莊家和機構心照不宣、密切配合、推波助瀾,推動股價不斷上升。上市機構和莊家通過這樣的方式維護股票的流通,創造了高市盈率的奇蹟。中國股市中幾乎每一隻股票都經歷過這樣的造勢,那些背後推手們全都深諳造勢的奧妙,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

  廣告對於一家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很多企業單靠廣告造勢就一舉成名,創下了行業奇蹟。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央視廣告標王曾經創造的知名企業,如孔府和秦池。這兩家酒廠無論從規模還是名氣上當初都不佔任何優勢,靠著廣告的大量造勢,這兩家酒廠迅速走紅,一度成為了消費市場的寵兒,酒廠也一度賺的盆滿缽滿、令人眼熱。如此造勢真是登峰造極,顯示了造勢的強大力量。

  營銷靠造勢更是眾人皆知。銷售現場往往是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一會是歌星表演,一會是抽獎酬賓,一邊是宣傳材料滿天飛,一邊是導購小姐團團轉,好不熱鬧,這些都是營銷造勢的具體形式。

  造勢與識勢不同,是需要花費大量成本的,而識勢需要的只是眼光。識勢造成的大氣候持續時間長,收益期也長;造勢形成的小氣候持續時間短,收益期也短。識勢要求的高能力和造勢要求的高成本,使眾多的企業望而卻步,轉而實施借勢戰略。

  借勢就是當「大氣候」來臨之後,讓企業借力發揮,迅速行動,借取東風揚帆起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借勢要求企業反映迅速、轉變靈活,緊跟風向而動,一般適用於中小企業。

  海爾總裁張瑞敏曾經戲謔的說過:颱風來了豬都會飛。就是對借勢的最好闡釋。不過,正是因為借勢的低成本性和易操作性,使借勢的隊伍眾多,競爭激烈,利潤空間不大。而識勢者憑藉著領先優勢最大限度的利用「氣候」,早已佔據最有利位置,形成了先發優勢。

  上述取勢的三種境界,無論哪種都還處於對勢的佔用,都沒有涉及企業開展的具體業務。企業最終是靠為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來求得生存發展的,勢佔得再好,沒有好的產品(或服務,以下略),企業同樣難以成功。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的道理。

  產品就是企業的地利。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我只是精耕細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得好產品不愁沒市場。建高城牆,挖深護城河,打造銳利兵器,囤積足夠糧草,不管敵方何時來襲,我都以不變應萬變,任你怎樣也無法攻破我的城池。市場環境也好,競爭對手也罷,我都可以蔑視,我只求我的產品物美價廉,我相信好產品一定會有好市場,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這種企業家往往眼睛向內,埋頭苦幹,靠產品優勢一點點佔據市場,讓相關各方得到真正的實惠。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以產品為地利的企業很多。沿海出口密集型的企業大多如此,產品質量好,價格便宜,儘管僅僅佔據加工一個環節,但企業照樣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在市場上佔用一席之地,有些企業甚至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成功轉型,擺脫了單純來料加工的附屬地位,開始了向外擴張的步伐。

  以產品為地利的企業儘管操作起來相對簡單,但也存在一些隱患。單個的微觀企業不論自身做的多麼好,總是受到宏觀「大氣候」的影響。諸如產品技術革命,經濟危機等等都會對企業產生致命衝擊。好在這些事件並不總是經常發生,「地利」照樣具有優勢。

  以產品為地利的企業具有共同的特點:以產品為核心,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是制度、流程、設備等管理硬體,另一方面是企業文化這類管理員工精神層面的軟體。再好的器物也是要由人來操作,唯有管好人企業才能出好的產品,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所在。

  企業的人和就是文化。萬里長城今尤在,只是不見秦始皇。縱有萬里長城,沒有上下一心也是沒用。產品再好終歸是人造的,人正則物端,管好人心是出產好產品的根本和前提。如果能在企業內部創造出和諧向上的氣氛,那麼好的產品自然相應而生,無需更多的力氣。因此,樹立企業文化就成為重中之重,成為企業成功之「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管理員工不僅僅靠規章制度;「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佔領市場不光靠地方保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生產好產品並不全靠機器設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句話再明白不過告訴我們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企業文化是管理人心的銳利武器,是企業優秀品質的高度提煉,是企業精神的傳承載體,是企業真正的核心靈魂。好的企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而是企業長期積澱慢慢形成的;好的企業文化也不是生拉硬拽出來的,而是自然內生的。因此,好的企業文化需要挖掘和培養。

  企業家往往對樹立企業文化起到根本性的決定作用。企業家創立企業的時候,把他個人的優秀品質注入企業,形成企業文化的種子。這些種子五彩斑斕、形式多樣,又都可以在日後大放異彩。企業家所具有的鮮明個性,為企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使每個企業都獨一無二,眾多的企業家造就了千差萬別的企業文化,形成了奼紫嫣紅、百花齊放的局面。例如微軟提倡技術領先,豐田追求成本優勢,海爾提出真誠永遠,萬科體現以人為本等等,企業創始人都對企業文化的確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企業文化往往由企業內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表現出來,普通人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成為這樣的代表人物。企業由千千萬萬的個體員工組成,每天要發生許許多多的大小事情。我們提倡什麼,鼓勵什麼,我們就能夠得到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好的員工行為如果我們不予理會,那麼就會淹沒在紛繁的事物當中,不會有人去效仿和學習,它所產生的向好的方向發展的積極作用就會和壞的員工行為相互抵消,使企業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而實際上處於一潭死水之中,久而久之消減了企業前進的動力。相反,如果我們對好的員工行為予以激勵和放大,那麼它將超過企業內部的消極力量,形成推動企業前進的進步力量,再經過不停地重複就可逐漸演變成波濤洶湧之勢,推動企業「大船」向既定目標前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管好這水,用好這水,就要靠企業文化建設,對那些突然冒出的好的員工行為給予鼓勵,讓他們成為企業英雄,讓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融入到企業的價值中去,最終體現在企業為社會提供的產品之中。

  日本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做得是非常成功的,為我們中國企業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日本企業文化是建立在日本文化基礎之上的。我們知道日本師從中國長達千年之久,日本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衣缽傳人。學生能做到的,老師自然不在話下。日本的成功之路,我們同樣完全可以複製。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這裡孟子並沒有把這三者完全對立起來,而是說這三者都很重要,重要性有所不同罷了。領兵打仗,既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更要善於把握人心激勵士氣,唯有如此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企業管理也是一樣,企業家必須知道什麼是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知道這三者的相互關係。既要知道如何取勢,又要知道如何為市場提供好的產品,更要知道如何建設企業文化,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繁榮昌盛。

  企業的天時、地利、人和樣樣事關生死,企業家必須對它們高度重視。如果你判斷目前的條件有限,還做不到事事關心,那麼你就退而求其次,抓住重點吧。


推薦閱讀:

地支關係中的六合三合與六衝
沈騰和馬麗是什麼關係?
耕耘關係網練就精彩人生(七)
阻斷腐敗「量變」需處理好幾個關係
張愛玲筆下的母親形象與童年體驗的關係

TAG: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