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孟姜女、白蛇傳

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孟姜女、白蛇傳【選編】

2008-01-07 16:42:58|  分類: 神話傳說與故事 閱讀229 評論6   字型大小: 訂閱

 

 

《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與織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

 

1,孟姜女,民間流傳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民間故事: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

    原來蘇州有個書生叫范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萬喜良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萬喜良,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製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萬喜良。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萬喜良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裡。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

    孟姜女的故事起源:該故事出於《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前549年)》中的記載:齊將杞梁戰死在莒國。齊侯返回,於郊外碰見杞梁之妻,便向她弔唁。她以為郊外不是弔唁之所,齊侯只得上她家裡去行弔唁之禮。《禮記·檀弓》下說:齊莊公為奪地襲擊莒國,杞梁戰死,其妻在郊外迎接靈柩時,哭得很哀傷。《孟子》上則借用淳于髡的話,更進一步說:因為杞梁妻善哭其夫,所以一種善哭的風俗習慣逐漸在齊國形成。由善哭發展為哭崩城牆,則是西漢後期的事。劉向在《說苑》及《列女傳》中都說她丈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但是,這裡的城還不是長城,大多數人認為是杞城,也有人認為是莒城。直到唐代,孟姜女的故事才日趨完備。《同賢記》上說:燕人杞良為避秦始皇修築長城之役,逃入孟超後園,藏在樹上。孟超女仲姿在池中洗澡,仰頭看見了他,便要做他的妻子。杞良不肯,她便說:「女人之體不得再見丈夫。」遂取得父親的同意,嫁給了他。婚後,杞良回到築城之所,主典怒其逃走,打死了他,還把屍體埋進了城牆。仲姿知道後,前往燕地,對著長城號哭。長城一時崩倒,死人白骨交橫,不知哪具是杞良屍骨。仲姿乃滴血認出,帶回安葬。孟姜女的名字還出現在敦煌曲子中的《搗練子》:「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煙(燕)山更不歸。造得寒衣無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長城路,實難行,乳酪山下雪紛紛。吃酒則為隔飯病,願身強健早還歸。」這一名字最早見諸於經典的,要算南宋時成書的《孟子疏》了:「或雲,齊莊公襲莒,戰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為之崩。」明代是孟姜女的故事空前流傳的時期,相應地,各地也修建了不少孟姜女廟。清代以後,又給原故事的後面加上了孟姜女哭倒長城後,秦始皇想娶她,她要求為其夫造墳、建廟和舉行御祭,祭畢自殺,秦始皇失意而歸等情節,使孟姜女這一藝術形象更加完美,更具有典型性。

 

2,白蛇傳講述的白蛇精白素貞和人類許仙的愛情故事。內容大概是白蛇精白素貞和丫環青蛇精小青在杭州游西湖時愛上人類男子許仙並結婚,金山寺和尚法海見不得人家感情好,便把許仙騙到金山寺軟禁,白娘子救夫心切,引錢塘江水水漫金山。但是水勢過大,兩人失散。後來在西湖斷橋上找到對方。當然脾氣不好的小青生氣揮劍相向,後來白娘子說情,許仙賠禮道歉才罷休。後來法海不知從哪裡找來一個金缽,將白娘子收伏並壓在雷鋒塔下。直到二十年後,白娘子的兒子救出母親,夫妻得以團圓。相傳法海後來在雷鋒塔倒後,怕被追殺,躲到貝殼裡了。白素貞是有千年道行的蛇妖,一心修鍊只為成仙。前往寶芝堂學徒的書生許仙,遇到大鬍子刀客八兩。兩人誤入人妖仙三界之間的「半步多」,與急於積累功德成仙的白素貞、小青姐妹和捉妖和尚法海不期而遇。

    民間故事:白素貞,蛇仙,神話傳說人物。俗稱白蛇,又稱白娘子。秦腔中稱白雲仙。原是一個由嗜血成性的蛇妖,逐漸演化為心地善良、羨慕人間,又熱切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婚姻,並敢於同儒、釋、道作鬥爭的光輝女仙形象。白蛇原是四川峨眉山修鍊千年的白蛇仙,思凡下山,與青蛇仙青兒同赴杭州,西湖畔遇一青年,借傘相識,後彼此相愛,遂成眷屬。後遷居鎮江。金山寺僧法海知白蛇青蛇俱為妖孽,從中破壞,先使其還真身,嚇死許宣。但她不畏艱險,不怕強暴,親赴高山盜仙草解救,使之復活。後法海又騙囚許宣於金山寺,她動員水族,水漫金山,救出許宣。當她最後被收入缽盂,仍寧死不願自行現出本相,表現出堅持不渝的反抗精神。在愛情婚姻上,她敢於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在夫妻生活中,她細緻溫柔、機智聰明,既多情又敏慧。當法海不擇手段地企圖拆散他們的婚姻時,她也敢於挺身而出,同以法海為代表的一切惡勢力鬥爭到底,絕不屈服、退讓。在圍繞著與法海爭奪許仙的幾次鬥爭中,表現出她既富有頑強的反抗鬥爭精神,又具有鬥爭的膽識和藝術。

故事起源:白蛇這一人物形象是中國勞動人民在兩千多年的藝術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完成的。唐人穀神子(鄭還古)的《李黃》,又名《白蛇記》(《博異志》)當為最早把這一故事寫成傳奇的著作。主人公白蛇,是一個嗜血成性,經常幻化作美女吃人的蛇妖。宋代所傳,分為兩路。一是承《白蛇記》而下,言其本性未改,話本《西湖三塔記》稱白蛇能化作「白衣婦人」,到處殘害青少年男子。後有法師降妖,「缽貯白蛇,覆於雷峰塔下。」(《清波小志》卷下引《小窗日記》)故陳芝光《詠雷峰》詩:「聞道雷壇覆蛇怪。」一是民間將其衍變為「無傷人意」的蛇仙。「其顏色艷絕,性好梅妝,不以寒暑,著素衣衫,紅直系,容儀意態,全如圖畫中人」(《夷堅志·孫知縣妻》),對丈夫也十分體貼、心疼。元人有鄒經《西湖三塔記》雜劇,民間說唱有《雙魚扇墜》,情節更為豐富,有斷橋相遇,贈雙魚扇墜等細節,白蛇的人性日趨豐滿,獸性大大消弱,(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熙朝樂事》,又見《小說叢考》)晚明馮夢龍《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擬話本(《警世通言》卷28),始稱白娘子為東溟蛇仙。她與許宣自由戀愛到結合,具有更鮮明的近代性愛的特點。游湖借傘、訂盟贈銀、庭訊發配、遠訪成親、贈符逐道、佛會改配、重圓驚奸、化香謁禪、遇救捉蛇、傳缽合缽等情節,使這一人物性格更為鮮明、突出。白娘子已不再是一個「迷人後便結果了他,再換新人」的蛇妖,而是一個大膽追求以互愛為基礎的愛情幸福,並忠於愛情,矢志不改初衷的蛇仙,只是還未完全脫掉妖氣。至此,白娘子形象基本定型。在明末陳六龍傳奇《雷峰記》、看山閣刻本《雷峰塔》、清初梨園舊抄本、陳嘉言父女演出本《雷峰塔》等劇作中,白娘子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更為突出。黃本不惜筆墨地多方面描寫了白素貞的溫柔多情和她作為女性特有的複雜細緻心理。陳嘉言父女的演出本,又增補《端陽》、《盜草》、《水斗》、《斷橋》、《指腹》、《祭塔》等重要場次,再次洗滌了她身上妖氣,使之更具有戰鬥性、反抗性和人情味。到了方培成的《雷峰塔》,白娘子已完全解脫了妖氣,成為一個多情、勇敢,又堅貞不屈的悲劇婦女形象,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又具有不妥協反抗精神的女仙典型。此後,各種不同本子的白蛇故事,基本一仍此例。

推薦閱讀:

30位思想大師的趣聞和傳說(中)
什麼是犯太歲?太歲有哪些傳說?
神話傳說幻想故事《來自海上的李鉞》(14)歸鄉
地藏菩薩的前世今生 ,他的故事不是傳說

TAG:傳說 | 民間 | 民間傳說 | 孟姜女 | 白蛇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