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精彩筆記(21)---緩解腰痛、膝痛要從髖開始,詳細解讀髖的功能解剖學

靠譜專業的解剖學、融入生活常態的解剖學、體態矯正的功能康復解剖學、臨床應用的解剖學、基於人體功能的評估分析、世界前沿的解剖學進展,盡在李哲教你學解剖

真正的系統學習,從開始讀懂一本書開始

相關文章:

  • 學員精彩筆記(20)---肩部結構和功能的細節闡述有時候恰恰是康復肩部問題的關鍵所在

即將開始:

  • 這是一門可以糾正您體態的課程,可以讓您改善慢痛的課程,一門可以讓更多人非專業人士聽懂的課程

本篇筆記由《解剖列車》《運動解剖書》學員四月天整理

四月天微信號:APRIL-PILATES

髖與膝

髖為下肢的近端關節,它連接了股骨與骨盆。

下肢來講,靠近足者為遠端,靠近髖者為近端。

上肢來講,靠近手者為遠端,靠近肩者為近端。

通常我們不能確切地將其定位,因為它處於許多肌群中。

其實髖關節是可以定位的,從以下位置進行觸碰

從前方:在腹股溝的中點位置(見下圖亮藍色圈)

從側面:把手放在身體兩側股骨大轉子處(下圖綠色箭頭)

從後面:從臀間溝的最上端找到尾骨尖

順著尾骨尖向側面水平移動(下圖紅色箭頭)

實例:

1、緩解伸膝疼痛的小方法:坐在椅子上,伸直膝關節,記住這時的伸膝感覺。然後用手頂在上圖紅色箭頭所指的位置,再去伸直膝關節,你手下會有髖關節運動的感覺,這時伸膝會比較輕鬆。這是因為手頂著髖關節伸膝,力量會由髖先發出。根據生物力學原理,哪個關節先啟動,力量就會先配部在這個關節上。

2、下蹲變得輕鬆的小方法:用手的食指頂在下圖藍色圈圈處,然後下蹲,感覺髖關節在動作時最先啟動,這時的下蹲也會變得非常輕鬆。

髖部肌肉的穩定性與力量是人體保持直立行走的必備條件。

髖部肌肉如果出現問題是導致下肢很多部位疼痛的根源。

髖部肌肉的穩定性與力量出現問題,會引發在膝、踝、足的肌肉出現問題。

很多人體技巧需要髖關節做較大幅度的運動。

技巧部分將在運動解剖書2---身體柔韌性訓練的課程中進行詳細的講解。(5月份將開課)

然而,這一部位往往是僵硬的,這就影響了髖以上部位(腰部)或下部位(膝、足部)的運動。

要達成這樣的共識:一定要在建立髖的靈活性之後再建立其穩定性的訓練。

髖的靈活性指標:

前屈:0-140度

後伸:0-20度

外展、內收:0-50度

內旋:0-40度

外旋:0-30度

當給顧客做骨盆穩定前,要先讓髖實現這樣一個基本的活動角度。

你可下載一個系統的測量軟體,完成對髖靈活性指標的測量。

認識這個關節的目的在於使其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工作。

髖的獨立工作直接影響下半身。

髖的穩定性訓練,從熟悉它周邊的肌肉,掌握調整它們的順序開始。

膝為下肢中部關節,具備很強的屈、伸能力,它能大幅度改變足與軀幹之間的距離。

下圖:人在步態中的周期

膝蓋骨骼的穩定性是比較弱的,它主要由韌帶與肌肉系統對其進行加固。

膝關節的穩定是受髖和踝雙重影響的,這裡要了解髖對膝影響的意義。

如果一個人膝蓋有問題,在排除骨關節炎、半月板病變、韌帶損傷後,

對膝關節問題的處理,重點就應放在骨盆上,

骨盆的穩定尤其重要,當骨盆各種問題(前、後、側傾,前、後移,左、右旋)穩定後,膝的問題也會得到改善。

P192-193

髖關節與膝關節的形態學

認識與定位重要結構:

髂嵴:手放在腰上,向下壓到的大骨頭邊緣

腹股溝:大腿和小腹部的分界線

髕韌帶:是股四頭肌肌腱的延續

大轉子:手放腿側,向內向外旋轉髖關節,在你手下轉動的大骨頭

骶窩:腰上的酒窩不是每個人都有,它的深面就是髂前上棘

臀溝:觸摸坐骨結節特別重要的結構

臀間溝:它的上端是尾骨所在的地方

腘窩:處理腓腸肌時的重要觸診點

P194

髖關節的整體運動

一、髂骨固定,股骨相對髂骨的運動

我們假設髂骨是固定的,股骨相對髂骨移位

第一張圖:正常的骨盆與腰椎位置

第二張圖,屈髖時,骨盆不動,腰椎是穩定的

第三張圖,屈髖時,骨盆一動,腰椎也會動,

腰和骨盆是個聯合體,腰動髖動,髖動腰動。

1、前屈:大腿前面向軀幹靠攏的運動

被動屈比主動屈運動幅度更大,因為屈肌是被迫放鬆或壓緊。

高抬腿是主動的屈,下蹲時是被動的屈

髖關節的屈在膝關節屈時幅度更大,

當膝關節伸直時會受到限制,因為大腿後的腘繩肌腱被拉緊的緣故。

髖關節屈通常會引起骨盆後傾

這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除非經過專業訓練,腳才放得到頭頂。

2、後伸:大腿後面與軀幹後面相靠近的運動

通常伸髖是非常受限的,往往伴隨脊柱腰段大幅度前凸。

髂腰肌、腰大肌,關節囊和韌帶都對它有限制

髖關節的伸在膝關節伸直時幅度更大,

伸在屈膝時幅度較小,是因為股直肌緊繃的緣故。

舞蹈姿勢中髖外旋+骨盆前傾的大幅度伸髖運動,其實是由骨盆和腰椎來完成的。

3、外展:大腿外側面與軀幹的外側面相靠近的運動

中軸旋內的情況下的外展運動角度不超過40度。

這是由於股骨頸上部支撐在髖臼窩頂部。

大腿旋外時外展幅度可以更大,因此時股骨頸前端正對著髖臼窩

4、內收:大腿向內側的運動

該運動伴隨著輕微的前屈或後伸運動才可以實現

5、外旋:足部向外側轉

腳外八字時,大腿呈現外旋的狀態。

屈髖基礎上的旋外運動幅度更大,此時髂股韌帶比較放鬆。

人在自然仰卧的情況下,腳會呈現一個30度的外旋角度(如下圖所示)

如超過30度,髖的外旋肌肉太強了,可能是梨狀肌、臀大肌過緊,造成髖的不平衡。

如小於30度,說明大腿內收肌群過緊,內收肌過緊影響整個髖的形態,如美人髖

6、內旋:足部向內側轉

腳內八字時,大腿呈現的狀態

瑜伽中「坐英雄」的動作,是讓髖內旋實現的,而不是膝。

髖關節的旋內、旋外使股骨繞其縱軸轉動,就像擰螺絲刀。

在瑜伽中,良好的旋外動作是完成蓮花座動作且不傷害膝部、踝部的必要條件。

如一個人盤蓮花時盤不上去,就應強化髖的內旋訓練。

盤蓮花是髖旋外,但卻訓練它的內旋能力呢?

因為盤不上去是髖關節在外旋位卡住了,內旋訓練是先把髖旋進去,

從關節內鬆開,再去做外旋就容易。

就是打回原形,從頭再來的意思。

上述各基本面內單獨列出的髖關節運動通常是聯合進行的,且運動方向也是混合的。

例如:外展+外旋    屈+外展   內旋+內收  

二、股骨固定,髂骨繞股骨進行的運動

髖關節也可以股骨為定點,髂骨繞股骨進行運動。

1、前傾:髂骨繞股骨向前(在脊柱腰段有前凸趨勢);

2、後傾:髂骨繞股骨向後(在腰部有糾正脊柱前傾的傾向)。

先要明白,髂骨繞股骨運動的模式:(如下圖站立前屈)

以髖關節為軸向前屈,髂骨是一個向前旋轉運動趨勢(右圖)

以腰椎為軸前屈,髂骨是一個向後旋轉運動趨勢(左圖)

所以辦公族的人做骨盆校正時要特別注意:

因為辦公族的人骨盆往往後傾、腰椎變直(如上右圖所示),

他們做站立前屈時,

如錯誤地以腰為軸去做,那就是火上澆油,

要指導他們以髖關節為軸去做前屈,才是雪中送炭。

運動模式會產生完全不同的運動效果,

要根據不同顧客的體態採取不同的方法。

3、外側屈:髂骨向股骨的外側轉

4、內側屈:髂骨向股骨的內側轉

我們走路時,隨著雙腳交替,兩側骨盆會有一高一低的運動,

哪側骨盆低,就叫向哪側外側屈。見下圖

左圖:右腿支撐,右側骨盆是低的,叫外側屈。臂中肌是有力的。

右圖:右腿支撐,右側骨盆升高,成內側屈,表明右側臂中肌就是無力的,它沒有一個有力的向下的力量去牽拉住這一側的骨盆。

直立時,外側屈、內側屈運動,有引起腰部向相反方向側屈的傾向。

5、旋內(髂骨)

6、旋外(髂骨)

骨盆在所倚靠的髖關節上的運動,不是只觀察脫離支撐的髖關節運動。

旋內可以是髖固定,大腿作內旋;也可以一側大腿中立位固定,軀幹轉向這一側的大腿。

下圖:把整個骨盆的旋轉想像成一個方向盤

長、短腿的調整方法:

不用考慮骨盆的前、後傾等因素,其實是骨盆旋轉造成的。

讓顧客雙腿伸直仰卧,雙手抓著顧客的踝關節處,兩個大拇指放在內踝上,大拇指相碰,

讓對方慢慢起來,如你發現兩個大拇指不再是水平的,而是開始有錯位時,

馬上評側對方的骨盆有沒有旋轉。

如果有旋轉問題,就把他低的那側墊高,墊高後再做剛才的動作,雙腿就等長了。

具體步驟:

1、評側:左側骨盆在後、右側骨盆在前,即向左旋

2、狀態:在仰卧時會呈現右髖高,左髖低的現象

3、辦法:採取墊高左髖的辦法。

歸納:向左旋——仰卧時右髖高——墊高左髖

骨盆穩定技術的基礎是評估,評估就是找到問題的根源。

P201-203

髂骨外側面上有一個髖臼窩,為半球形深窩,位於髂骨、恥骨、坐骨連接處。

髖臼窩是全身最深的窩。臼就是深的意思,盂就是淺的意思。

髖關節面僅占髖臼窩的一部分,呈月牙形。

髖臼窩的底部不是關節面,內部附著圓韌帶。

關節面止於髖臼窩的前下部(位於月牙「角」處)。

P204

了解髖從了解它的外觀開始:

從人的後面觀:股骨頭是被遮住了的

從人體前面觀,股骨頭是露出來的

股骨在髖臼里並不是處在正位的,在自然狀態下有點外旋(從上往下看),所以從前面可以看到更多的股骨頭。

髖關節面為「嵌套式」的關節聯結

深即為嵌套

當人體處於站姿時,雙足平行,股骨頭並沒有完全被髖臼窩「蓋」住,它的前部暴露在外。

前屈90時,股骨頭的大部分才會被遮蓋住(如下圖四肢著地的姿勢)

如果一個人髖外旋很厲害,做這個四肢著地這個動作就可很好的把股骨頭塞進髖臼窩裡。

使髖關節的關節面能夠最大程度互相接觸的姿勢是當前屈、外展與旋外運動相結合時(如下圖看報紙的姿勢)

在坐姿時保持前屈+外展+外旋,這時你的髖整個都在髖臼窩裡,

保持腿自然放鬆,收腹,挺直脊椎,去做屈髖、股骨畫圈等的動作,會有好的效果。

P205

髖關節的差異

從正面看,股骨的頸軸與股骨體構成135度角,這個角為頸干角。

綠色:髖內翻(小於125度),中間:頸干角,紅色:髖外翻(大於125度)

(如何確定?拍一個X光片)

上圖:左側的髖外翻,右側的正常。

上圖:左側的髖內翻

髖外翻的人劈叉會卡住,有困難

髖內翻的人劈叉就會很容易。

事實上,骨質結構導致運動受限的人在完成動作時,有強制上部關節(脊柱腰段)或下部關節(膝關節)協同運動的傾向。

頸干角是先天造成的,有些動作不可強求。

運動不是展示技巧,而是讓人更好的生活。

從上往下觀察,股骨頸向內前方傾斜,形成前傾角(介於10-30度)

微微前傾的股骨頸使髖臼窩在直立的姿勢下能很好地包裹住股骨頭。

股骨頸和股骨下端不是平行的,股骨頭是向前方傾斜

如果一個人膝不在正位,我們很多時候是調整髖的。


推薦閱讀:

紫 微 格 局----解讀4
解讀妻財獨發
女命訣解讀
全方位解讀:滬港通正式起航
客廳風水宜忌 10招解讀客廳風水(全文)

TAG:解剖學 | 筆記 | 腰痛 | 解讀 | 功能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