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特點
05-30
劉邦高明至少有四條,即決策對頭、用人得當、豁達大度、從諫如流。一是決策對頭。 項羽總是孤軍奮戰,憑藉武力攻城略地,所到之處不是燒就是殺降,使人怕也使人怨。劉邦總是注意團結不同方面的力量,把武力與政治攻勢結合起來,首選不戰而屈人之兵,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進發關中之前,劉邦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手段拿下戰略要地宛城,擴大了自己的政治影響,並為進軍關中消除了後顧之憂。入關後,劉邦採納軍師張良和猛將樊噲的建議,「封秦重寶財物府庫」,並把部隊撤到咸陽外的霸上,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楚漢相爭時,劉邦自己率一部分兵力牽制項羽大軍;派韓信轉戰外圍,收復西魏,征伐燕、趙、齊,佔領中原以東大片地方;又使盧綰、劉賈將卒兩萬,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與彭越一起襲擾、打擊楚軍後方,「彭越將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楚由強轉弱,漢由弱轉強,正是貫徹以上戰略決策而實現的。二是用人得當。 項羽剛愎自用,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劉邦則知人善任,不僅有容人之量,而且能用人之長。在劉邦帳下,不僅有精於政務、會搞後勤的蕭何,有滿腹經綸、善出計謀的張良,有善於用兵作戰的韓信,還有陳平、周勃、酈食其、陸賈等各種人才。酈食其敢於當面批評劉邦,而他奪取陳留的建議為劉邦採納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可惜的是,他在為漢王使往說齊王田廣時,遇到韓信攻齊,被田廣烹了。
陳平在魏王咎手下幹得不順心跑到項羽那裡,在項羽手下又幹得不順心就跑到劉邦這裡。有人向劉邦揭發陳平:「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劉邦搞清情況後,照樣重用陳平。 秦統一六國後,未能實現從得天下向治天下的轉變。漢興才實現了這個轉變。這與劉邦採納陸賈的建議有關。陸賈對劉邦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這使劉邦改變了態度,實行了安民、順權、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劉邦病危時,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劉邦身後的高層人事變化,都被他言中。三是豁達大度。劉邦為人,在壯年之前就顯示了「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等特點。到了壯年,劉邦當了沛縣泗水亭長。一次,押送役徒去驪山服徭役,因途中跑掉了一些,劉邦就將其餘的都釋放了,並決定自己也亡匿芒碭山中。這一豁達大度的做法,使刑徒中十幾個壯士立願追隨劉邦。後來,劉邦被尊稱為沛公,則更加豁達大度。楚懷王「令沛公西略地入關」,是看到「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入關時秦王子嬰投降,有人提出殺秦王,劉邦說:「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楚漢相爭中,劉邦力排眾議重用有一些缺點的陳平,體現了不拘一格用人之長的度量。劉邦處逆境時沒有灰心喪氣,處順境時也沒趾高氣揚。他稱帝後曾回沛縣與故鄉父老同飲,做《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四是從諫如流。 入關中之前,劉邦採納酈食其的建議奪取陳留,「得秦積粟」。在漢由弱轉強的轉折之際,劉邦聽從張良之勸,封韓信為齊王。《史記·高祖本紀》載:「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楚漢劃界鴻溝後,劉邦聽張良、陳平之勸,乘勝追擊引兵東向的項羽。推薦閱讀:
※此五位是漢高祖劉邦的救命恩人,他們結局如何?
※讀《史記》解劉邦及漢初人物之謎
※劉邦沒有殺掉張良,因他和韓信等人這方面不同
※戈軍珍:劉邦的老闆氣度
※漢惠帝劉盈的虐心至孝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