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西呂梁山區下葬習俗
05-30
晉西呂梁山區下葬習俗 |
來源:北京市殯葬管理處 作者: 發佈於:2010-1-25 本文被閱讀:2022次
|
喪葬習俗是民間禮俗中較為繁複的一種傳統文化現象,其中蘊含著千百年來下層民眾深層的文化積澱,表達了他們在面對死亡時的集體情感與意識,在普通老百姓傳統知識中佔有較為重要的地位。但是,以現代文明人的眼光來看,偏僻山區保存尚好的喪葬習俗充斥著迷信的東西,他們會對文明社會中仍還存在這樣的「迷信」舉動感到費解,當有的人以獵奇的心態獲悉山區喪葬習俗後,又不免要鄙視這些習俗的奉行者了。在這裡,我不想為民間喪葬習俗的實踐者作太多的辯解,只是以一種客觀求實的態度,把仍然留存於晉西呂梁山區的喪葬習俗當作一種得到較好傳承的傳統文化,介紹給讀者。 喪葬習俗所包括的內容極其豐富,在短短的篇幅內遠不能解說清楚。這裡,我只就呂梁山區喪葬習俗中最後的部分,即下葬時的習俗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一、「封口」儀式:死者(須是正常死亡,暴亡者的喪儀另當別論)去世後的第五天或者第七天(停屍的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死者家屬的方便)清晨,他(她)的孝子賢孫們要早早起床,到死者的棺木前哭喪。喪葬儀式的總管(總負責人)早已從鄉鄰中找出與死者屬相不相剋的青壯年男子十二至十六名,負責扶靈。在送葬的隊伍出發前,每人都必須「喝湯」(小米粥),死者的直系親屬還要在懷裡揣上饅頭,當地人認為,孝子們不能空腹送葬,否則他們將會永遠挨餓,永遠缺衣少食。吃完飯,孝子們要進行「封口」儀式,眾人幫著移開尚未上釘的棺材蓋,死者的兒女們拿著醮了酒精的棉花球為死者象徵性地擦拭臉與手,並由死者的女兒或兒媳婦在棺材裡放置死者身前使用過的洗漱用具、「魚兒三牲(油炸過和豬、牛、羊麵食)」、打狗棒和死者的生辰八字。出嫁了的女兒準備好的被子面一幅要蓋在死者身上。兒女們尤其要注意看死者的老虎枕頭(枕頭做成老虎形狀)是否放好,死者的頭部不能比他的腳部高,當地人說,如果死者的眼睛能夠看到他自己的腳的話,會常給孝子們託夢的。一切就緒後,死者的兒媳婦們會操起剪刀,掀開死者的左衣襟,剪下一小塊衣襟來,永遠保存,當地人說這叫做得「底財」,死者的後人的日子因此會好過一些。隨後,在死者安卧的地方與棺材的空隙處,塞滿柏葉松枝,一來防止地下動物對屍體的侵食,二來防止出靈時山路上的顛簸。屍體被固定住以後,要在屍體上撒紙錢(圓形方孔的紙幣),然後「合棺」,合棺時不用鐵釘子,而是用木楔子,每一個木楔子下面壓一塊紅布條,當地人說這是為了討個吉利,當眾人釘木楔時,孝子們一齊大叫道:「××呀,別害怕,這裡正給你立樓蓋廈」。合棺後,扶靈的人七手八腳把炮桿捆在棺材上,兒女們開始大哭。二、「送行」儀式:扶靈的年青人們準備停當後,死者的子女們就要進行「遠送」儀式了。棺材的旁邊早已備好了一個香爐,孝子們每人捻一柱香,哭著向大路走去,走大約三百米遠,一齊跪倒在路旁,把手裡捻著的香插在路邊的地頭上,再靜靜地回到棺材旁邊。這樣「遠送」三次,一次比一次走得更遠些,當地人說,這樣做表示活著的親人們捨不得死者離去。「遠送」結束後,死者的長女要跪在棺材的大頭邊(棺材一頭寬,一頭窄,寬的那頭叫「大頭」),由扶靈的人抬著走向墓地。棺材蓋上還要綁一隻「引魂雞」(必須是紅色的公雞),以引領死者的靈魂,以免走失或迷路。另外,還要用一匹約十米長的白色靈布,它的一頭系在棺材上,另一頭由所有的孝子們展開來,頂在頭上,牽了走在棺材的前面。送行時的順序是這樣的:長子長孫手執柳枝走在最前面,後面緊跟死者的兒子、兒媳婦、女兒、孫子們,他們一手執著「哭喪棒」,一手扯著白色的靈布。「送行」儀式一開始,「同樂會」和「八音會」(當地民間樂班)就要吹打起來,送葬隊伍經過村子時,村裡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院子里掛出一塊紅布,打起一個小火堆,以免死者的鬼魂誤入人家。送行隊伍在村子裡走走停停,抬一會,放下來歇一會,「八音會」和「同樂會」的藝人會儘力地表演,村民們還會圍觀,他們似乎忘記了死者的存在,他們解釋說,這是死者在人世間最後一遭了,一定要使勁鬧一鬧才好。三、「下葬」儀式:送行完畢,「八音會」的藝人們和女眷們就半路折回來,不去墓地了。至於她們回家後的活動下面還要說到。死者的男性親屬們也要在半路里停下來,把別在孝服後面的孝單(一塊一尺見方的麻紙,上面寫著十六個字:哀我父親,養我夠勞,壽終正寢,伏維尚饗)撕下來,把孝服反著穿上,據說是為了不讓死者的靈魂認出他們來,從而避免他附著到他們身上。一到墓地,扶靈的人們就地歇息,死者的兒子跳進墓穴里,象徵性地打掃一番,為自已的父親安家。然後,眾人先把棺材順進去,把「引魂雞」放出來。風水先生拿著羅盤坐字,確定棺材的方向。認準方向後,要在墓穴的後壁上掛上一面鏡子,當地人叫「照妖鏡」,棺材上放上一本書,這是為了讓後代人聰明所做的努力。棺材的兩邊,有紙紮的金童玉女引路。棺材前面放著長明燈。一切妥當後,由孝子們砌墓門,砌墓門時,一定要留出一個氣眼出來,以便讓風水先生「進氣」。所謂「進氣」,就是由風水先生生一堆火,拿一把鐵鍬在火上烤熱了以後,湊到墓門的氣眼上,再在熱鍬上倒一些醋,大叫一聲「土工上來」,負責修墳的土工們回答一聲,「上來了」,之所以這樣做,據說是為了防止把修墳的土工們的靈魂壓在墓穴里。「進氣」儀式完成後,眾人開始在墓穴上培土,孝子們一定要把墳堆修得圓圓的,取得是圓圓活活,圓圓滿滿的意思。風水先生在墳堆附近「謝土」,當地人叫作「安頓土家」,希望土地爺不要降災給死者的子孫。眾人隨風水先生叩頭罷,回家。回家時,孝子們不能走送葬時走過的路,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大家要盡量多拾一些柴禾,回來放在自己家裡,取的是「發財」的美意。四、「安家」儀式:上面說過,女眷們是先行回到家裡的。死者的兒媳婦們要迅速地清掃死者留存下來的遺物,只是棺材安放過的地方周圍不清掃。她們還要趕在男性親屬們回來之前,在大門外生起一堆火,在旁邊放置一口大盆,裡邊放入一把菜刀。男人們回來後,首先要從火上跨過,然後再拿起水裡的刀,刮一刮自己的手,免得把穢氣帶回家裡。同時,兒媳婦們還要給風水先生準備香燭、筷子、五穀雜糧、麥麩、笤帚、黃表紙、祭品等物。等他回到家裡後,由兩位孝子陪著,分別在死者家裡的灶君、張仙、門神、天地、土地等神位前貼上他所畫好的符錄,他會吩咐一個人灑五穀,一個人提著從墓地帶回來的「引魂雞」,拍打它的身體,讓它發出叫聲來,當地人說,這是防止死者的靈魂會呆在家裡侵擾活著的人。風水先生的符錄貼畢,下葬儀式也就告一段落了。上面關於呂梁山區喪葬儀式的簡單介紹難免掛一漏萬,而且在每一個具體的村落或小社區,也一定還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但是,從整體上講,呂梁山區的喪葬習俗至今仍舊遵從上文所述的基本模式。我們先且不要急於對這一鄉村風俗的存在下一個肯定與否的價值判斷,因為,就我個人對民眾生活的知識來看,這遠不是一個那些不了解、不理解普通老百姓的夸夸其談的人們所能做出的判斷。如果讀者們能從了解一種文化現象的心態出發來閱讀本文,也許上面的介紹還是有一點所謂資料學的意義吧。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
|
前一條: 您目前所瀏覽的新聞已經是最後一條了! 後一條: 您目前所瀏覽的新聞已經是第一條了!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