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詞創作的幾個新理論


一、場域論


數年前蔡世平等人提出要強化當代詩詞的文學性,曾少立等人則進一步提出,要樹立當代詩詞的文學本位,這一觀點在2016年進一步演變為場域論。曾少立認為,任何一種文學,都必須對各生活場域具備全覆蓋至少是主覆蓋的寫作能力,否則其文學地位便不成立。古代詩詞對田園、山林、市井、宮廷、官衙、邊塞、行役等所有場域是全覆蓋的,都有大量的作品。現代出現了許多新場域,最主要的如城市(與古代市井有質的區別)、工礦、校園、職事等。而當代詩詞的題材目前卻固步自封,極少進入這些新場域。詩詞界許多人認為這些場域是白話文學的擅場,應該由白話文學去寫作,詩詞沒有必要進入。這種迴避行為,實質上等於在內心承認詩詞只是一種古典藝術,而非當代文學。因此曾少立認為,首先要在觀念上樹立詩詞的文學本位,當代詩詞是當代文學之一種,而不是什麼古典藝術。在題材上「百無禁忌」,進入所有的場域,正是當代詩詞的文學屬性的體現,也是詩詞這一文體力保自己文學地位的一場抗爭。


二、精英寫作與平民寫作


傳統派一直將自己定位為精英寫作。劉夢芙在「丙申冬日瘦西湖消寒詩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詩詞本質上是一種精英文化、小眾文化」,同行的另一位詩人鍾錦則表示「我同意夢芙先生的精英論調」。徐晉如也在多次講座和訪談中表達過基本相同的觀點。在2016年廣州「『雅韻山河』詩詞研討會」上,西南科技大學青年學者周于飛的論文《網路舊體詩詞創作的三體並峙格局初探》中也提到:「『守正體』體現出來的是一種精英寫作的態度,是對中國主流詩詞創作的回歸。」從文章來看,她所說的「守正體」正是當下的傳統派。毫無疑問,古代的詩詞作者幾乎都是士大夫,是絕對的精英寫作。而到了現代,尤其是進入網路時代以後,詩詞作者散佈於各行業,早已平民化了。於是出現了平民寫作的聲音。曾崢(獨孤食肉獸)在《我的創作道路》(見2016年6月華中師大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新銳吟家詩詞編年》)中說「我以城市平民自甘……在詩旨上去精英化」。曾少立也在一些文章中表達了平民寫作的觀點。2016年的一篇網文曾這樣分類:「徐晉如、留社是精英寫作中的保守派,實驗體是精英寫作中的創新派。趙缺是平民寫作中的保守派,李子、食肉獸是平民寫作中的創新派。」不論這種分類是否合理,至少說明平民寫作與精英寫作這兩種觀念在2016年已經在詩詞界公之於眾了。在兩種寫作觀念的背後,意味著價值取向、題材選擇、語言風格的一系列重大差異。在1999年這個前網路時代的最後一年,新詩界曾發生知識分子寫作與民間寫作之間著名的盤峰論戰,從那以後民間寫作才大規模流行起來。隨著詩詞寫作者的進一步平民化,寫作群體的平民身份與詩詞自古以來的精英傳統之間,必然產生越來越尖銳的矛盾,其最後的走向尚未可知。


三、詩詞的小說化


許多年以前,湖南詩人伍錫學就提出了「微型小說詞」的概念。2016年第4期曾發表姚泉名文章《將敘事進行到底——伍錫學「微型小說詞」的敘事性之芻議》。曾少立在談到自己的創作體會時也提出「把詩詞寫得像小說和電影」,後來基於其「詩詞的文學本位論」,進一步提出了詩詞可以像小說一樣在生活基礎之上虛構人物和情節的觀點,以及「我詩」、「非我詩」和「大詩」等概念。所謂「我詩」,即作者的見聞思想所成之詩,這正是傳統的詩詞作法。所謂「非我詩」即如小說一般的虛構之詩。所謂「大詩」,即由許多首詩詞構成的中、長篇的詩體小說,各首詩詞相當於一個小說片斷,它們之間互相關聯、互相照應,共同推進情節的發展。這當中人物可以有年齡、身份、性格、品行的變化,也可以有各種矛盾衝突和各種人物關係。顯然,這種「大詩」與目前通行的「組詩」是有很大不同的。遺憾的是在2016年尚未出現基於這一理論的引人矚目的作品。目前看到的2016年最接近的作品,是遼寧詩人彭莫(金魚)的《重玩PC版心跳回憶之永遠屬於你》,這組詩寫了一部愛情遊戲動漫中14個角色的14種人生。

推薦閱讀:

淺談詩歌中的顯隱
詩品,其實就是人品
文檔導入
戊戌二月、三月兩月藁
想家了怎麼辦

TAG:詩詞 | 創作 | 理論 | 詩詞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