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利益眾生的標準是自己決定有把握往生!(極為重要)【精】
【然破惑顯性,功由六識。】
這個跟《楞嚴經》講的是一個意思。你修行能夠得力,能夠斷煩惱,能夠恢復到明心見性,誰的功勞?第六意識。換句話說,第六意識你會不會用?我們今天把第六意識用錯了,邪用了,去造業。第六意識是什麼?一天到晚打妄想。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我們分別,沒有去分別法性、沒有去分別宇宙人生真相,要在這上分別,你正用了。我們分別是非人我、利害得失、貪瞋痴慢,我們分別這些東西,這錯用了,這是邪用,不是正用。你要正用的話,十乘觀法是教你怎麼正用,所謂是你會用心,正用是你會用心。 【四明指為近而復要,為事理解行之本。】 他說得沒錯。六識跟我們多近,一天到晚打妄想。『要』是重要,你要用得正,你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去作佛、作菩薩。八正道裡面第一個叫正見、正思惟,就是用得正。『為事理解行之本』,對於事、對於理,你真正能夠理解,第六意識是根本。我們業障很重,會受外面環境影響,所以境緣不能不選擇,連聖人都不敢疏忽。諸位曉得中國的大聖人,歷史上孔子稱「至聖」,孟子稱「亞聖」。他母親培養他的時候,歷史上記載得很清楚,「孟母三遷」。孟母搬三次家,為什麼?為小孩,小孩會受環境影響。這地方環境不好,對小孩有不好的影響,趕快搬家;搬到那裡,以後住一個時期,覺得還是不好,再搬。這就是我們現在人講的氣氛、磁場,他會受影響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會影響我們的思惟,影響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精神,所以一個人在好的環境、好的磁場,頭腦特別清晰。諸位你只留意一點就體會到了,你走進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自然空曠,頭腦特別清楚;你走在一個都市裡頭,菜市場裡面人亂鬨哄的,馬上情緒就不一樣了。所以從前修行人,為什麼選擇在最好磁場的地方,在那裡建道場、建茅篷,我們不能不留意。為什麼?你不是上上根人,你不是在一切境界里如如不動。上乘根性的人,外面境界不太容易影響他,他能轉境;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自己不懂得選擇一個好環境來修學,你這一生想成就太難太難!我們今天在都市裡講經教學,對自己修學是很大的障礙,為什麼?都市的磁場不如鄉村。
自古以來,哪個真正修行人住都市的?沒有。佛在經上常常教導學生住「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意思是清凈之處,沒有干擾,所以中國這些寺院庵堂都建立在深山裡面。現在交通便捷,去寺院很方便,從前非常不方便。我小時候,我的家鄉離九華山很近,走路要走三天,現在三個小時就到了,但那地方已不能修行了,因為人去得多,道場鬧哄哄亂成一團。從前走三天,你沒有這個誠心就不會去,所以那個道場清凈,沒有人去,從山底下爬山,一階一階往上爬,累死人。所以住在山上環境非常清凈,他能夠養道,能成就道業。現在修行,真正想成就,要找一個人跡罕到之處,還是交通不便之處。 前幾個月,我們在澳洲柏斯,看到有十幾位小乘的法師,我們去參觀他的道場,那個道場在山上,相當偏僻,一般人也不願意到那邊去。他們生活非常簡單,住在寮房裡面,沒有水電,晚上點蠟燭,每個人發了這麼短短的蠟燭。我去看了是真好,我很羨慕,沒有人去找你,也沒有電話,連電燈都沒有,你想在那個地方心多麼清凈。寮房裡面,除了幾件換洗衣服、鋪蓋之外,一無所有,真的看到人家那個地方一塵不染。他們需要讀書,需要研經,他們有佛堂、圖書室,都在裡面。自己居住修行的環境,是一本書都找不到,心清凈。我們看了之後有什麼樣的感想?這個很重要,我們要如何學習。 最近,中國非常希望我回去,這是我多少年來,希望年歲大的時候能落葉歸根。我要有機緣回到中國建道場,我要建茅篷,我的茅篷裡面也一無所有。對自己的修學,對自己念佛往生有大利益,這是真的,其他是假的。教學有教室、有圖書室、有念佛堂、有講堂,這裡面陳設也是簡單、整齊、清潔、一塵不染,這種環境,這種氣氛、磁場,對修行人有大利益。我們今天不明了這個道理,一生往往空過,都不能成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叫迷惑顛倒。我們今天有許許多多東西,結緣品堆了一大堆,這是不得已,這是為利益眾生。這就是智者大師所講的「捨己為人」,我們自己修學的磁場被破壞一部分,但這可以利益眾生。 可是利益眾生要有限度,什麼限度?自己決定有把握往生,這是最低限度,下下品往生都行。如果連這個把握都沒有,要顧自己,你不顧自己就變成修福報,來生享福去了,不能脫離輪迴,不能往生凈土,這就大錯特錯了!你要曉得你往生凈土是作佛去了,你作佛就度了多少眾生,你沒有作佛今天能度幾個眾生?實在講,只能跟眾生結緣,沒有辦法真度,做了佛才能真度眾生。所以自己往生作佛、作菩薩第一重要,幫助別人是第二,你自己真正有把握了,幫助別人可以排在第一。像智者大師捨棄自己的品位,犧牲自己的品位,行!這是菩薩精神,值得人讚歎,要自己決定得生才行。你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那就沒法子了。下面再舉個比喻說:【如伐樹得根,灸病得穴。】
這是兩個比喻。我們砍樹,你找到根,你從根上砍,那就輕而易舉,這樹就砍掉了。你從枝枝葉葉上去砍,那就麻煩了。你治病,治病用針灸,針剛好插到穴道里,那就非常有效。這就是說你能夠正用第六意識,就像伐樹找到根、針灸扎到穴道一樣。翻成中文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經裡頭所說的字字句句,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裡頭無量無邊的義趣,一句話包括了。他這每一句都包括一切法、一切義,一句話裡頭含無量義,這叫善。 古大德這個迴向偈,兩首偈八句,不可思議,做得是真好,做絕了。言語這麼簡單,法義這麼圓滿,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一堂功課做完之後,念這個迴向偈,這一堂功課認真去做,那就是功德。誦經、學教,古大德說,怎樣有功德?隨文入觀;換句話說,你念了之後,真的把你自己的思想、見解、觀念轉過來了,這就是功德。我這一部經念下來之後,我就學到如來知見,《法華經》上講「佛知佛見」,把我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換成佛知佛見,這是功德。為什麼天天要念,天天要學?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習氣太重、太深了,伏不住。念一遍,好像剛剛伏住,兩天不念的話,妄想雜念又起來了,天天要干。一遍不夠,兩遍,兩遍不夠,三遍。所以,真正有毅力的人要改造自己,改造自己是超凡入聖。自己劣根性太重,那怎麼辦?勇猛精進。 一天,讀《無量壽經》,一天讀十遍,一天讀二十遍,這就是密集的熏修。一遍一遍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壓了,這樣干法。一天十遍、二十遍,幹上個三年、五年,真的把它壓平了。煩惱習氣有沒有?有,不起作用了,這個時候叫功夫成片,不起作用。功夫不能間斷,還要依舊加強,再有個三年五載,煩惱真的沒有了。它產生變化了,變成什麼?完全變成佛菩薩教誨。你要聽懂這一句話的意思,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變成了佛菩薩的教誨。我這句話多重複幾遍,你多聽聽,看你懂不懂這個意思?這就是個轉變!煩惱轉變成菩提,轉煩惱成菩提,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轉變成跟佛陀教誨一樣。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諸佛菩薩的教誨,不是他的經教,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無量壽經》,也不是阿彌陀佛講的,是自性裡面本有《無量壽經》顯現出來。顯現出來跟諸佛菩薩所講的一模一樣,這叫大開圓解,這就是宗門所講的明心見性,你的性德圓滿流露出來。這一部經現前了,再給你說,部部經都現前,不就是講嗎?一經通一切經通。那試問問,我們凡夫一生能不能做到?能,肯定能!能為什麼做不到?是你沒做!你能勇猛精進嗎?你能一天把《無量壽經》念二十遍、三十遍嗎?古人講的,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你不肯用這功夫,這個境界當然不能現前。誰肯干,誰就能得到。
當然這裡頭有客觀環境,客觀環境就是業障!我想做沒有緣分,畢竟這個身體是個肉身,業報身,業報身他要吃飯,他要生活。我要是干這個,專心干這一門,我的生活從哪裡來?誰能照顧?這就是外緣,外緣是要有護法!誰肯發心照顧你?我希望我能幹三年,我能幹五年,五年的生活要有人照顧;沒有人照顧,你想干,難!你還要為生活奔波,還要為這個操心;換句話說,你的功夫有夾雜,夾雜就很難成片,不是不能成片,難!三年、五年不容易做到,總得個十年、八年,甚至於二十年、三十年,夾雜。不夾雜,三、五年就成就了。 這個緣可不是容易遇到的,今天縱然在寺院裡面都不行。寺院裡頭也不能白住白吃,寺院里還要分一份工作給你做。古時候行,古時候寺院是成就人修道的,你真正發這個大願心,常住供養你。你每天誦經,你每天拜佛,一天拜三千拜,一天念三十部經,常住供養,所有一切執事你不要做。從前有這個環境,現在沒有了!為什麼?現在人不相信你,你說我每天拜三千拜,沒有人看到你就休息,沒有信心。你說我每天念三十部《無量壽經》,你是真的念,還是假的念?因此,你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沒有這種真心誠意,不起感應,沒有人護持你。所以,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要求真實的感應,你真做,自然有感應。沒有人?沒有人,佛菩薩來照顧你。 你們看看虛雲老和尚的年譜,他誠心誠意去朝五台山,三步一拜,拜兩、三年才走到。這兩、三年當中,保不住身體不生病。路上生病,曠野裡頭連個村莊都沒有,那真可憐,生死關頭。遇到一個叫化,叫化來照顧他,來幫助他,等他身體病好了,恢復健康了,那叫化走了。到五台山之後,才知道這叫化是文殊菩薩。所以,你誠心誠意,不怕死、不怕難,到真正有困難的時候,佛菩薩現身來照顧你。<摘自老法師:地藏經玄義(第二十四集)> ,文字來自中國佛教網,時間是從36分46秒到54分58秒。
推薦閱讀:
※這3個生肖,自己受苦一輩子,夫妻子女卻享福
※愛三分,留七分給自己。
※莫要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有沒有一瞬間,你覺得自己沒辦法融入集體?
※寵自己的女人,最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