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向一鄰國四次借兵乞資,此國祖先中國人,差點亡了中國

作者:月小妝

當明朝最後一根支柱轟然倒塌後,清朝開始了對中國的統治。當時明朝的遺民積極籌備著反清復明的活動,為此明朝遺臣擁立福王,作為政權的合法性。

南京失陷後,福王落入敵手,他們又先後擁立了很多王,後來被迫流亡到緬甸地區,力挺了一段時間後,永明王政權覆滅,明朝正式滅亡。這是順治十八年的事情,也就是說明朝政府在清軍入關後挺了好長一段時間。

直到康熙皇帝即位,明朝政權被康熙追擊的無路可逃,才不得已的從形式上宣告滅亡。

同一時期,日本在幹什麼呢?日本,正經歷由豐臣氏到德川氏的政權更迭的陣痛,關原之戰成為政權交替的重要事件,從那以後,德川幕府分批次的滅亡豐臣氏在全國的勢力範圍,最終像康熙一樣將全國的權力都牢牢把握在手心。接著,由於政權新建立,德川幕府對殘餘勢力不放心,就實行徹底的鎖國令,由此幕府勢力達到鼎盛。此時中國處於明清交替時期。

當時有一個特別厲害的人物叫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說起這鄭芝龍在當時是一個明朝竭力爭取的人物,他不過是個海盜,但因為能打仗、會打仗,海盜事業做的很大,漸漸的可以當做大明水師的一支力量抗擊侵略。當時有人給崇禎皇帝寫信說,有這麼一個海盜,特別能打,聚眾萬人殺富濟貧,民間都不怕官船就怕海盜船。

崇禎帝一聽,這人如果不能為大明所用,那必為大明禍端。

所以大明招降了他,封他個福建總兵噹噹,把噹噹做一柄鋒利的寶劍刺向侵略大明的敵人。鄭芝龍不僅能打,而且由商業頭腦,他設關卡收保護費,日本鎖國後不許其他國家做日本的生意,只許荷蘭和中國同日本貿易,鄭芝龍利用自己的日本身份發了一筆大財,很快就富的流油。

那麼,鄭芝龍為何能得到日本人的特許呢?他的日本身份是怎麼回事?

鄭芝龍是福建泉州人,十八歲時曾東渡日本,到達日本的平戶,一直居住在那裡,他憑藉聰明的頭腦獲取日本人的信任,為以後的海盜事業打下經濟基礎,如果沒有這一層關係,鄭芝龍不可能輕易打開日本的國門,尤其是「鎖國令」下達以後。

如果沒有鄭芝龍的日本身份,鄭成功不可能再走投無路之際,四次向日本借兵乞資,還拿到了錢,用日本物質來光復明朝。

鄭成功也有日本身份,他不僅有日本身份,還有一半日本血統。鄭芝龍與武士田川氏的女兒結婚生下鄭成功,但是命運是詭譎的,他的父親青年時代東渡日本,而鄭成功卻在七歲去了中國,年少的經歷讓他非常愛國,他認為自己是中國的鄭成功,他更是大明的鄭成功。

跟他父親不同的是,鄭成功對大明非常忠誠,當清朝用計策招降了鄭芝龍時,鄭成功不為所動,孤身召集舊部,積極抵抗清朝,光復明朝。

鄭芝龍的歸降,並沒讓清朝像明朝一樣器重他,也不像他想的那樣,不就是換個主子嗎?清朝的狡猾而缺乏信譽的游牧民族隊伍,怎比得上大明骨氣錚錚?清朝隨便扣了個謀反的帽子就處死了鄭芝龍和他的家人,整條鎮子都被清朝屠殺了,而一直在外作戰的鄭成功卻倖免。

清世祖十八年,鄭成功在福建一帶長期作戰,一度渡過長江進入南京,差點貢獻南京,後來在清軍的干擾下撤出大陸,佔據台灣。

鄭成功死的那年才三十九歲,他的兒子鄭經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繼續抗清,康熙二十二年,鄭克爽(鄭經的兒子)抵抗不住,降了清朝。

綜上所述,鄭氏家族幾代反抗清朝統治,他們怎樣徵兵?又靠什麼養兵?他們龐大的物質資源從哪裡來的?

日本。鄭成功家族多次向日本借兵,徵集戰略物資,借錢。他們不斷向日本派出使者要求日本增援,與日本進行貿易。

真沒想到,日本竟然無意間幫過明朝復國,令人嘖嘖稱奇,不得不說鄭家父子雖不一定是忠臣,但一定是個能臣。

日本正保三年,鄭芝龍第一次派使者從福州到日本,當時清軍圍剿使者,黃征明從小在海上長大,經過重重周折,順利抵達長崎。

八封書信帶到日本天皇的案頭,其中天皇兩封,將軍三封,長崎王三封。林春齋的《華夷變態》對內容有記載,比較詳細。鄭芝龍客客氣氣的說,打算借兵不止五千,還要更多,跟敵軍作戰。

其實這封信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視,他們開會討論好幾次,到底要不要借兵,所有的土豪貴族都發表了意見,最終他們決定借兵。贊同的有三個家族,反對的只有一個人,他就是井伊直孝,他認為援軍對日本沒有什麼利益。但後來這一個人說服了一群人,大家決定這事應該慎重對待,還是不要出兵了。

後來史學家考證,反對的不是井伊直孝,而是御三家中的一家--紀伊的德川賴宣,理由是國家出兵,如果無功而返那是日本的恥辱,丟不起這個人,還與外國結仇,對幕府統治大為不利,如果有功國家田地荒廢,經濟下滑,對國家也沒好吃。

雖然鄭芝龍借兵不成,但從日本慎重討論的態度,也能看出這個人在日本心中的影響力。其實當時有很多力量是支持借兵,而且內心一直沒完全放棄出兵的想法。

日本派去了使者很慎重的對待鄭芝龍,傳達了幕府的意見,當時鄭芝龍正在福州對抗清兵保護唐王(南明勢力),力戰而敗,鄭芝龍降清。

鄭芝龍降清後,其子鄭成功孤軍奮戰,對明朝依然忠心,為了南明政權的安穩,為了對抗清朝,他向日本四次請求援軍和乞資。

第一次是日本的慶安元年,《華夷變態》中有詳細記載,大約是打親情牌,說:「餘生於日本,思慕日本之心尤深……」日本幕府再次進行討論,後來沒回信,不予以理會。

第二次是慶安四年,鄭成功遇到物資短缺的情況,兵器也短缺,所以向日本借貸物資,順便賣給菲律賓、越南,賺點錢花。日本幕府不知道有沒有借出,但是民間力量借給鄭成功了,他在文中寫道:「已獲日本鉛銅之助。」也許是幕府借的,也許的民間力量借的,總之鄭成功依靠日本的幫助,打贏了一場戰役。

鄭成功雕像在日本長崎落成儀式

第三次是順治十五年,鄭成功派遣一百五十多名船員給日本長崎送了書信和很多禮物,但是沒收到回信,幕府不予理睬。

第四次是日本萬治三年,他命部下張光啟去日本借兵,《海上見聞錄》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日本依然沒發兵,但是給了他們不少大炮、先進的火統和倭刀,而且還給了一大筆錢。

日本成了鄭成功的娘家,沒錢了就去要,管他給不給,不給再要,而且小日本無論如何沒想到,在光復大明的道路上,他們無意間出了一把力。但這也不能掩蓋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只是讓我們對當時的歷史多了一些了解罷了。

鄭成功最後一次乞資後死於南海,帶著不能光復大明的深深的遺憾。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繼承了他的遺志,繼續與清朝作對。

康熙二年,鄭經也向日本乞資一次,但所得的銀錢大都被清朝的正太的孫子鄭奎舍領走,鄭經的意圖也沒有實現,帶著遺憾離開他眷戀的中國。


推薦閱讀:

李向平:當代中國宗教格局的關係建構——以佛教基督教的交往關係為例
這些中國運動員已加入日籍
中國境內各種各樣的毒蛇
奇妙的中國古代女子內衣
庄圓|中國命理學的千年往複

TAG:中國 | 中國人 | 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