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嘎瑪仁波切:真正的末法時代尚未來到

嘎瑪仁波切開示——十圓滿——五他圓滿 對修行而言,還有五項要件必須要依靠外在的因緣來圓滿:「值如來住世、宣說正法、佛教住世、又入法門、遇善知識攝受。」第一,要遇到佛陀出世的光明劫時期;第二,佛陀降臨之後,要在世間傳法,大轉法輪;第三,佛陀所傳的正法,仍繼續住世流傳,讓世人有佛法可以聞思修;第四,要有學法的機緣進入佛門,如法地學習;第五,要有善知識引導,才能進入正法。這五項要件都齊備了,就是具足「五他圓滿」。  一、值如來出世——聖師的圓滿 ◎明劫與暗劫 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中,以三界「成、住、壞、空」四期循環為一劫。在無數劫中,如果有圓滿正等正覺的如來出世的那一劫就稱為「明劫」,如果沒有任何佛出世的劫,就稱為「暗劫」。生在暗劫時期,連三寶的名稱都無法聽到。 從過去的現喜大劫,一直到具喜劫中,有許多的明劫和暗劫交錯著,這中間有許多的佛出現。在具喜劫之後,則出現了賢劫。 ◎賢劫 在賢劫出現之前,整個三千大千世界變成很大的海洋,大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蓮花。凈居天的天人用神通看到,認為這個劫將有一千尊佛出世,是個賢妙之劫,所以稱之為「賢劫」。 ◎聖教空世 賢劫千佛中,到現在只過了第四個佛,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未來還有彌勒佛,接下來還有九百多位佛。我們不要以為還有很多佛會輪流來度我們,其實不是的。在明劫時期,先後會出現有佛降臨世間的時期,也有佛不降臨世間的階段。前面的正法已沒,後面的聖教還沒來臨,佛與佛降臨的中間,有時相隔千萬年,乃至上億年,這段期間稱為「聖教空世」。假如我們投胎在沒有佛出世的暗劫和聖教空世的話,根本就不知道有三寶,何況是聽聞佛法,當然也就沒有任何機緣修行了! 在賢劫期,最早拘留遜佛出世的時候,人壽是八萬歲,之後,人的壽命隨著時間遞減。到了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期,人的平均壽命是一百歲,而現在人的平均壽命是六、七十歲,距離佛陀降臨世間二千五百多年,人的壽命已經相差許多了。我們在這短暫的生命中,還有機緣能夠聽聞到釋迦牟尼佛所傳下來的法,是非常難得的。 因為千百萬劫來,很多很多的佛降臨了,又涅盤了。在這中間,我們沒有任何因緣,追隨他們修行而成佛,所以還一直輪迴到現在。在佛陀涅盤二千多年以後,我們好不容易在這個階段接觸到正法,學到一點密法,不是很幸運嗎? 所以,如果沒有佛降臨世間傳法,世上沒有佛法的話,很多人根本不明白因果的舍取,也無法用凡夫的智慧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所以佛法對我們來講,就好像是黑暗中光明的火炬一樣。我們遇到佛陀來臨的這一劫,就是具足了「聖師的圓滿」。 ◎弘密三期 在成住壞空的過程中,不是只有賢劫千佛出世。從古到今,有數不清的佛降臨過世間,賢劫千佛只是這一連串過程中的一環而已。在這期間,不是每一位佛都傳同樣的佛法。有的時候,有的佛只傳小乘佛法,不傳大乘的法;有時,除了傳小乘法之外,還傳大乘顯宗的教法,偶而,才會出現金剛乘的教法。 蓮花生大師曾說,金剛乘的弘揚只會出現在三個劫期,在其它階段,只適合弘揚小乘和大乘顯宗的教法,不傳授密法,因為那些時期的眾生,不是修行密法的根器。 蓮師說,在早期普莊嚴劫的時候,有一位佛名為先生王佛,在他的教法中,曾經弘揚過密法。在先生王佛的時候,我們或許曾投胎來世間,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生物,不管怎樣,那個時候,我們沒有修行成就。現在在賢劫中,在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代,蓮花生大師降臨了,傳揚密法,我們有很好的機會學習殊勝的密法,當然是很難得的!未來再經過千萬劫以後,在蓮花層迭的華嚴劫時代,還會有一位和蓮師一樣的文殊師利佛,廣傳密法。傳揚密法的時期,只有這三次。  二、佛宣說正法——正法的圓滿 雖然如來降臨世間非常稀有,但是,有時降臨世間的佛,會入定而不說法。如果佛不傳法的話,也就和沒有佛出世一樣!本師釋迦牟尼佛事實上早已成佛了,他為什麼還要來世間苦修呢?因為他要活生生的示範,雖然身為世間凡人,只要精進修行,也有可能即生成佛的,所以說,佛陀的一生都是示現。 佛陀降臨世間,在印度一帶傳揚正法,一生中轉了三次大法輪,還有無數小型的傳法。佛陀宣說生命究竟解脫之道,種種不可思議的示現,讓我們依據他所說的法來修行。如果佛陀出世,但是沒有說法,我們也得不到法益,所以,佛陀在世間宣說正法,是修行上「正法的圓滿」。 ◎佛陀初轉法輪 佛陀當初為了追尋生命的真諦,證悟諸法實相,放棄人間最奢華、最舒適的生活,舍下太子的寶座,離開皇宮,在尼羅禪河畔苦修六年,沒有得到什麼證悟,身體瘦得像骷髏一樣枯槁。後來他覺得苦修不能證悟,才起身前往菩提迦耶。他在路上接受牧羊女供養羊奶以後,體力都恢復了。最後在菩提迦耶,一棵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入定,到第二天凌晨時,睹明星而悟道。 之前跟隨他出宮的五個隨從,早已離開他,所以他旁邊沒有侍者,也沒有人向他求法,所以佛陀在菩提迦耶悟道成佛以後,他說:「深奧寂靜離戲光明無為法,有如甘露已證得,告之何者皆難解,故當無言安住於林間。」他的意思是說,我得到了一個非常深奧寂靜,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光明的無為妙法,有如甘露一樣,我講給誰聽,沒有人會理解,我還是默默安住在森林中就好了。 這個妙法指的是般若空性,是可以救度一切眾生的解脫之法。因為世俗人已經習慣執著於現世,如果講因果關係,或是空性的道理,都不會接受。所以佛陀就決定不講法,直接進入森林中靜坐,自己修行。他在森林中七七四十九天里,只是安安靜靜坐在鋪了吉祥草的坐墊上,沒有任何人向他求法,他也沒有講過一句法。 就在這個時候,天上的梵天和帝釋天,看到釋迦牟尼佛不傳法,知道世間沒有人會去求,於是,他們兩位從天而降,一個拿著右旋法螺,一個捧著法輪供養佛,請佛轉法輪,講授佛法。這時佛陀才從靜坐的地方起身,去到瓦那拉西。 到了瓦那拉西,看到了他以前的五個侍從。那五個隨從不知道佛陀已經成道了,遠遠看到佛陀時,大家就先商量好,如果釋迦牟尼佛向他們走過來時,不要向他頂禮,也不要顯露出對他恭敬的態度。可是,當佛陀慢慢向他們走近時,佛陀無比慈悲和智慧的加持,讓他們不由自主地起身向佛陀頂禮,並接受佛陀的教法。在他們聽法之前,原先都是凡夫,聽完法之後,一個個都自然地開悟,其中一位還得到了羅漢果位,其它四位得到預流果的果位。 ◎為何要請轉法輪? 佛陀證道以後,為什麼不說法呢?為什麼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里,普賢菩薩要在發願文里,加上「請轉法輪」的大願呢?難道佛陀不知道要講佛法嗎?不是的。因為沒有眾生向他求法,所以不傳法,這是代表佛法的珍貴與殊勝。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別的佛也是一樣。不求法而說法,這就違背了佛法的殊勝,眾生不會珍惜。 其實,不只是請佛轉法輪,需要求法,就像我們出家人傳法或修法一樣,如果沒有人請,我們自己對信眾說:「我到你家裡幫你修個法好嗎?」那人一定覺得很奇怪,是不是?可是,當別人有需求,來請我們修法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已經對佛法生出恭敬心和虔誠心,這時,說法對他們才會產生真實的受用!所以,在西藏地區,有一個很傳統的規矩,就是先要有人來求法,我們才會去傳法,眾生求什麼法,我們就傳什麼法,從來沒有自己主動要傳什麼法給誰。可是現在的時代似乎有所變化了!同樣的道理,一般來說,原本出家人不能坐高廣大床,為了彰顯佛法的殊勝,講法時,法師們就會坐在高高的法座上。這並不是我們藏地法師喜歡坐高大的法座,而是基於對佛法的尊重,為了讓人對佛法起恭敬心,而不是要信眾對法師作個人的膜拜。 ◎弘法與專修 有的修行者,一生不傳法,只是自己實修,這種修行方式會不會有成就?當然會有成就,但最後只是成就自己而已。雖然他有修行的功德力,但是在未登地之前,能真實利益到的眾生,是很有限的。如果想要利益眾生,就要透過講解佛法來傳達真實的義理。 弘法與專修,是否可以並重呢?歷代有很多高僧和大成就者,為了要弘揚佛法,把佛法的真實義傳授給眾生,而在傳法利眾的過程中,自己一樣可以修行。但是,這和完全專一從事實修,還是有一些差別。如果自己修行的能力,完全不受任何世俗力量的約束和影響,已經達到菩薩境界的話,用什麼方式修行都沒有分別。可是,如果還沒有修到這個程度,當然還會受影響。 寧瑪巴噶陀傳承祖師旦巴德協的上師獎頓巴大師,曾對旦巴德協說:「你可以去尋找噶陀,將來你的弟子會有十萬個虹光化身,法脈可流傳千年以上;可是你自己沒有很多時間實修,所以沒有辦法虹光化身。」接著,又告訴他:「你要選擇虹光化身的話,現在就要開始實修,若是要選擇傳揚法脈而四處奔波,你的弟子們會比你先成就。」當時,他就決定讓他的弟子先自己而成就。於是,選擇了去尋找噶陀的這條路,而建立了噶陀寺,創立寧瑪巴噶陀傳承的法脈。 ◎先譯舊教與後譯新教之分野 統治西藏最後一代的吐蕃國王朗達瑪,他曾經禁止西藏的佛教信仰,在他滅佛之後的七十多年間,佛法在康區或安多這些地區,還保留相當完整,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害。但是在西藏中部地區,佛法則受到非常嚴重的摧毀,差不多經過八十多年左右才逐漸恢復。著名的仁千桑波大師(958~1055)就是在那個時期,第一位從西藏到印度,重新開始翻譯佛經的人。 以他譯經為分界點,西藏佛教就有新教和舊教之分。現在所稱的寧瑪巴,之所以稱為舊教,就是仁千桑波重新到印度去翻譯佛經之前,在西藏所保留下來的教義,也稱為「先譯」、「先譯舊教」。從他到印度開始翻譯佛經之後,傳下的教義稱為「後譯新教」。 ◎彌帝嘉那尊者的故事 阿底峽尊者(982~1054)是一位大成就者。在阿底峽尊者到西藏之前,正值西藏佛教後弘時期,當時的佛法非常興旺。當仁千桑波七十歲的時候,阿底峽尊者才從印度過來。阿底峽尊者從印度來到西藏時,他聽到有人提起印度大修行人彌帝嘉那尊者的故事。 彌帝嘉那尊者是印度當時最有名的大學者,也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母親往生後,他知道他的母親投生到西康一個游牧民族的石墩裡面,石墩就是放置鍋子用的石頭,投生到石墩是屬於孤獨地獄的一種。因為游牧民族常常將三個石頭往地上一擺,就把鍋子放在上面燃火煮食。他在印度用神通看到,游牧民族每天燒水泡茶、做飯的時候,他的媽媽在石墩里被燒得很痛苦,他非常痛心。 當時他知道西藏中部地帶,佛法還沒有恢復,非常沒落,他一方面為了救他母親,一方面為了把印度的佛法,弘揚到西藏,於是帶了一個藏文的翻譯,從印度翻山越嶺到了西藏。因為印度的天氣很熱,而西藏氣候很冷,他的翻譯隨從在路上因水土不服,生病去逝了。這位印度有名的大師,卻因語言不通,沒有人認識他,他就在西藏流浪,從西藏中部一直流浪到西康,一個人孤伶伶地走了差不多一個多月,最後找到了他母親投胎的那個游牧民族的家,當了他們的牧羊人。 他作牧羊人,整整作了三年之久。當他想要離開的時候,他們問他:「你在我們這裡幫忙了三年,我們要怎樣回報你呢?」這時,他才指著那塊石頭說:「如果可以的話,請你們把這塊石頭送給我。」在西藏游牧民族的家庭,石頭雖然不是什麼財產,卻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東西,搬家的時候,一定會搬動三餐要用的三塊石頭。雖然他們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塊石頭,但還是給了他。 彌帝嘉那尊者拿到那塊裡面有他母親心識投生的石頭以後,把石頭全部敲得粉碎,然後用印模作小佛塔,做成小嚓嚓。因為這個小佛塔,是彌帝嘉那尊者當時親手將這石頭磨成粉,當作是母親的骨灰,做成的小嚓嚓,所以就叫做「彌帝嚓嚓」。這在西藏是很有名的大寶物啊!後來,雖然他慢慢學了一些藏語,可是學會的藏語無法用來弘揚佛法,最後只教了幾個弟子,就這樣往生了。 當阿底峽尊者從印度到了西藏,聽說彌帝嘉那尊者已經到西藏弘法了,可是到處打聽這個人,都沒有人聽過他的名字。後來他才知道彌帝嘉那尊者因言語不通,在西藏流浪,還為人作傭人牧羊,最後默默無名地在西藏往生。當時他一聽到這個消息,雙手合掌蓋住了臉,嚎啕大哭說:「西藏人的福德實在太薄了!在印度東部和西部,佛法最盛行的地方,沒有一個大學者、大修行人可以勝過彌帝嘉那尊者,他竟然淪落在西藏,幫人牧羊!」所以,有時高僧沒有弘法的因緣,也沒有辦法廣傳佛法。 我們現在有機會接受到釋迦牟尼佛傳下九乘次第的佛法,能遇到上師們親自傳授,所有這一切因緣,不知是幾千萬億劫,累積了多少資糧才得到的福報啊!我們卻常常因為粗重的業習,消掉自己的福報,耗損自己的功德,實在是太可惜了!  三、教住——正法住世的圓滿 釋迦牟尼佛降臨後,所弘揚的教法,存在世上只有五千年的因緣。五千年過後,教法會消失,那時的人就沒有機會接觸到佛法,我們現在正好是在這五千年之內,佛法還在人世間流傳,就是具足「正法住世的圓滿」。 ◎1.果位期一千五百年 在佛陀教法五千年中,早期為一千五百年的果位期,也稱為普賢密意的聖教期。在果位期中,有很多的成就者開悟,得到羅漢和菩薩的果位,得到其它方面成就的人也不少。 ◎2.修行期一千五百年 一千五百年果位期的時代結束以後,接著是修行期的一千五百年。所謂修行期的一千五百年,成就者不如果位期那麼多,但都以修行為主,修習止觀,修「戒、定、慧」。這時期的修行人,很少人破戒,都恪守戒律,修習真正的禪定,觀修空性,也就是般若。 ◎3.言教(阿笈摩時期)的一千五百年 前面時代的人,除了講解經律論以外,還會從聞、思中,做完整的實修,並且從實修中得到果位。接下來的言教時期,是以講解經律論為主的時代,實修的人越來越少,得到果位的人更是稀有。 我們現在正處修行期一千五百年的晚期。在這濁世中很多人不持守戒律,有些出家眾對於二百五十三條的比丘戒律,沙彌戒的三十三條戒律,都只是會背誦而已,已經很不容易守住了,能不破主要的誓條,就已經很難得了,其它細微的破戒,就只能靠每隔十五天作一次的懺悔來清凈。以前只要是出家眾,超過四位以上的話,必須每隔十五天懺悔一次,只要懺悔就會清凈,但是現在連懺悔的次數和時間也漸漸減少了。但是在西藏和印度的僧團中,這個傳統還保留著。  ◎4.執著外相五百年的末法時代 一千五百年的言教過去以後,還有五百年執著外相,象徵性修行的末法時代。在這五百年中的出家眾或在家眾,就像現在很多的佛教徒一樣,只是在表面上學法和修法,自稱是佛教徒,卻不知道佛法的教理,我們現在已經很接近這段末法時代了。 經過這些階段以後,因為沒有因緣再傳揚佛法,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會隨著無常消失。雖然我們現在身處五濁惡世中,遭受戰亂、瘟疫、饑荒等等痛苦,但是佛陀的言教和證教還存在,所以算是非常幸運的。 ◎五濁惡世 什麼是五濁惡世呢?五濁惡世包括了劫濁(時間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壽命濁等五濁。 (一)、 劫濁 劫濁(時間濁)來臨時,站在時間上的觀點來講,我們的財富會慢慢減少,所用的物質,品質會慢慢變質,不管是食物也好,衣物也好,所住的環境也好,一切會隨著時間逐漸退化。比如,我們這個時代很多東西已經失去了大自然原本的精華,所以現在很多人要去找所謂的健康食品、有機食物。過去古人所吃的天然食物,裡面包含人體所需要的一切,只要吃一些,營養就足夠了,不需要太多的種類,現在我們需要吃很多很複雜的東西。 隨著人類的聰明才智,許多本來一個月之內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用比一天更少的時間去達成,表面上科技文明帶來了進步,但是最後導致時間的運轉規律都改變了,以至於人類本身和大自然也連帶在退化中。時間本有的規律被破壞,往相反的方向逆轉,造成一切現象都在變質,這就形成了劫濁,也就是時間濁。 (二)、見濁 見濁是見地方面的混濁。當人們特別執著種種身見、邊見,遠離了正見和真理,邪見外道充斥時,就是見濁的出現。為什麼會有見濁呢?因為過去出家的法師,會在寺廟受佛法的熏陶,精進實修,用功探討真實的義理,將佛法教義傳授給信眾,延續佛法法脈,保持了清凈的傳承。依照古時候的傳統,出家眾肩負維繫正法法脈,荷擔如來家業的角色和責任;在家信眾則負責提供經濟上的護持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眾生,包括辦學校,蓋醫院等等社會慈善項目,現在則是反過來了。現在有些出家眾,和很多在家眾,著重於如何用世俗推廣佛法,卻很少深入經律論深奧的義理,也極少人引領眾生趨向究竟解脫之道,導致於對佛法的認知退步,缺乏正知與正見,心性無法提升凈化,而產生見解上的質變。 (三)、煩惱濁 煩惱濁中,眾生的貪、瞋、痴、慢、疑等等煩惱,越來越粗重。因為人在見地上,缺乏智慧修身養性,無法解決心中的問題,不管生活是富有或貧困,多半不知滿足,煩惱與日俱增,沒有止息,心永遠不得平靜,永遠覺得痛苦。人類的貪瞋痴越來越猖狂的時候,就是煩惱濁的現象。 (四)、眾生濁 眾生被時間濁和見濁的變化支配,被煩惱所控制時,福報就會慢慢消失減少,世道人心逐漸沉淪,體質和體力也不如以前的人強壯,所感受的痛苦會越來越深,這是眾生濁的現象。 (五)、壽命濁 當眾生濁產生的時候,眾生的壽命會減短。在佛陀降臨世間的時代,人的平均壽命是一百歲,現在人的平均壽命是六、七十歲,雖然有些人可以超乎尋常的長壽,但那是屬於個人的福報,一般人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壽命。人類用自以為是的聰明,不斷破壞大自然,讓自己存在的星球產生不正常的生態變化,帶來很多以前沒有的天災人禍,對人類和動植物,都造成很大的殺傷力,對眾生的壽命也構成極大的威脅,這是壽命濁的現象。 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壽命濁等五濁現象,同時出現並存的時代,就是五濁惡世。身為佛教徒的我們,身處五濁惡世,應積極恢復傳統本有的佛法倫理,出家眾應續佛慧命,教化眾生善惡因果,出離輪迴之法;在家眾應護持佛法,協助佛法的延續,凈化人心。如果人人知福惜福,回歸簡樸的身心,恢復人類與大自然本有的和諧,才有辦法改變這一切現象,這是佛教徒們應有的共識。 從前面所說的果位期一千五百年、修行時期一千五百年,到現在已經接近第三個一千五百年的言教時期,所以才會有五濁惡世的情形出現。這些現象在佛陀時代就已經預言過了,但是現在卻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啊!這麼想來,我們還有機緣接觸到如此殊勝的妙法,對我們來講,還是很幸運啊! 四、法隨轉——因緣的圓滿 雖然佛法的言教和證教還存在世間,但是如果自己沒有因緣進入佛門,佛法的存在對我們也是毫無意義的。就好像太陽出來了,對於兩眼看不見的盲人,一點幫助都沒有;又好像你帶著一位口渴的人到河邊喝水,他只是站在河邊看著河,不去喝水一樣。我們要有機緣接受佛法的熏陶和教化,佛法才會利益到我們。如果為了追求世間人天福報而學習佛法,雖然已經進入佛門,但這隻算是修習善法而已。我們要明白,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為出離輪迴而學佛,這才算是真正進入佛法之門,具備修行上「因緣的圓滿」。 ◎學佛動機 雖然很多人具足了暇滿人身,有機會接觸佛法,但是因為學習佛法動機的不同,對學佛的真實意義不清楚,所以沒有辦法得到正法的妙用和生命最終究竟的解脫。 (一)、 為求助庇護、恐怖害怕而學佛 有的時候,我們因為遭遇到苦難、病痛和障礙等等,才開始發出離心,尋找佛法來寄託。但是,這種為了想脫離病魔苦難,或是深怕未來墮入地獄而學佛的動機,是一種「求助庇護、恐怖害怕」的恐懼心理。這種動機不是不好,在學佛過程中屬於初期的階段。這種人將學佛的定義局限得太小,受益有限,如果練習將心量放大,就會更加受用。 (二)、為祈求人天福報而學佛 有些人學佛,是為了追求現世衣食住行的滿足和快樂,或是事業和工作上的順利,甚至是為了來世的人天福報而學。這種祈求好報的心態,不是不好,只是不究竟。 (三)、為自他出離輪迴究竟解脫而學佛 我們知道,人世上沒有一個永恆存在的人事物,世上的生老病死和榮華富貴,本是無常。無常來得很快,所有一切都會變化,我們不要只是為了暫時的人天福報而學佛,也不要只為了脫離苦難和病痛來修行。當然,沒有痛苦的話,大多數人也不會來學佛,就是因為有痛苦才會學佛,祈求脫離痛苦是很自然的。我們有時反而要感謝病魔和苦難這個大因主,讓我們有機會進入殊勝的佛門。但是我們要知道,人生還有生老病死種種的束縛。只要這約束存在一天,一定還會繼續在輪迴六道中受苦。我們希望自己能根本脫離這一切的痛苦,也希望所有受苦的眾生得到解脫,這樣為了自他究竟解脫而學佛的人,才算是真正進入大乘佛法之門,才是真真實實的大乘佛教徒。  (五)、遇善士攝受——增上大悲的圓滿 佛法浩瀚無邊,通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初學者無從修起,必須要依靠善知識將所有修行法門的精華訣竅,歸納起來講解,傳授實修的經驗。如果我們很幸運有因緣進入佛門,但卻缺少善知識引領的話,就算具備了以上各項暇滿條件,也無法抓住修行的竅門,甚至會因為無知而偏離正道,這是很危險的事。有些人從小就隨著父母信佛,有些人從年輕時代就接觸佛法,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遇到真正的善知識,體悟佛法的真實義呢? 在《彙集經》中,佛陀說:「所有一切法,必須依賴善知識,一切殊勝之主為善知識。」要了解佛法深奧的道理,必須靠善知識來引導。凡是告訴我們善惡取捨,修行正法的良師、益友,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善知識是帶領我們進入正法,脫離輪迴最重要的要件。如果有福報能遇到善知識攝受,就是修行上的「增上大悲圓滿」。 ◎阿底峽尊者對上師訣竅的箴言 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弘法的時候,他的三個大弟子枯、哦、種請示他說:「如果修行想要獲得解脫,得到遍知一切的佛果,是修習經律論三藏比較重要呢?還是接受上師善巧的妙法比較重要?」阿底峽尊者當下就回答:「當然是接受上師善巧的妙法比較重要。」 他們接下來問:「為什麼呢?」他回答說:「縱使你能念誦佛經,講解佛理,對所有佛法的義理都很擅長,對外在事物也處理得很恰當,可是在修持上,沒有依靠善知識的訣竅來實修,那麼你所行的一切會和正法背道而馳,所以,依靠上師的教授非常重要。」 現在很多學佛的人非常聰明,可以講出很有深度的大道理,有的還會講經說法,可是講出來的道理,自己都做不到,甚至言行都偏離正法,就是因為沒有依善知識的訣竅來修持的緣故。這是修行者必須自我檢視的。 接著,他們又請問阿底峽尊者:「如果將善知識所傳的訣竅歸納起來實修,包括了三種律儀,以小乘的別解脫戒、內在的大乘菩提心戒,和密法的三昧耶戒,約束自己身口意三門,精進修持善法,這樣就可以了嗎?」阿底峽尊者回答說:「這樣還不夠!」 弟子們覺得不太能理解,尊者就回答說:「雖然身口意很清凈地持守律儀,如果對生死輪迴沒有厭離,沒有真正發出出離心的話,所修的一切,都還是進入輪迴之因;縱使每天日夜精進修行,學習經律論三藏,如果最後沒有迴向正等正覺的話,所作的功德將會被顛倒的分別妄想所銷毀;雖然很努力修學慈悲和智慧,可是如果心沒有捨棄世間八法,那麼,所修的一切功德,只會對今生的安樂有所幫助,最後仍不能究竟解脫。」 依靠善知識的訣竅教授是如此重要,而出離心更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當我們守了戒律,身口意都很精進修持,如果沒有具備出離心,所得到的果報都成熟在人世的享樂上;因為你沒有為圓滿菩提作迴向,一切功德會顛倒成熟在世間法上,比如名利、財物等等,所修的功德,會被分別妄想所污染。因為真正學佛的人,是為了脫離輪迴,究竟解脫的,所以學佛一定要具備出離心。 ◎祈求上師 雖然我們好不容易具足了以上的十八暇滿,但它還是隨時隨地會在無常中變化消失,現在都只是短暫的擁有而已。這個時代,有那麼多變化莫測的天災人禍,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會死亡;死亡後,又不知道下一世會輪迴流轉到哪裡,很難確定再有暇滿具足的人身,讓我們學法修行。死亡時,會因為生前所作的善惡因果,決定我們投生的地方。如果行善多,死亡以後,比較容易轉生到天道或人道,更殊勝的是往生西方凈土。可是,作惡多端,或是一生修行不如法的話,有可能墮入到地獄、餓鬼或是旁生道。到那時,想再找尋善知識來聽聞一次的佛法,都很難啰!我們現在不珍惜暇滿人身的福報,不好好修行,真是個大過失喔!所以說,「八暇十滿我雖已圓具,然而災多無定舍壽已,將又投生前往他世間,願轉心念向法蓮師知,不置卑劣謬道,遍智主,二無分別具恩上師知。」 因此,我們祈禱,不論何時,當壽命因種種因緣消失時,遍知一切的上師,您是我們唯一的依靠;臨命終時,心系蓮師,希望不要投生到惡劣的三惡趣中!懇請龍欽巴大師,消除我道上種種的錯亂障礙,讓我的心和上師的密意,合而為一,無二無別,證悟無分別的勝義;我們祈請,遍知一切的蓮花生大師、龍欽巴大師和具德根本上師,引導我們走上修行的正道。 附註:本文摘選自《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集》(上)(嘎瑪仁波切  著述)第四章《思維暇滿難得》之第一節《十八暇滿》 (轉自寧瑪昌列寺網站http://www.ningma-changlie.com/news/SSDirect/2010/117/11BD1021.html)
推薦閱讀:

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 必須加強政德建設
我們這一代人如何學習
新媒體時代五大重要特點
芳華:個人和時代
男嫁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TAG:未來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