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那些80後博導

編輯:學妹

近日,學妹的微信朋友圈被浙江大學90後美女教授楊樹的故事刷屏了。90年出生的楊樹,20歲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24歲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看到這些,學妹只想獻上膝蓋。這才是真正的女神啊,美女學神。如今,當90後都已開始佔領社會各個領域的前沿陣地,那麼80後們都在哪裡發光發熱呢?

學妹盤點了80後博導名單,囿於時間、精力、學科背景等因素,學妹只整理了部分,細節之處如有錯誤歡迎指正!也歡迎各位讀者補充、指正!

宮勇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

1989年出生,中組部第十三批「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宮勇吉以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總分全國第9名的優異成績獲得金牌,保送北京大學化學系201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得本科學士學位。

2011.08-2015.12在美國萊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Ajayan教授;

2016.03-2017.05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師從Yi Cui教授。

最近5年,在材料學相關領域以第一作者、並列一作或通訊作者發表頂級期刊20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 nature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

以共同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60篇左右,包括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等。

引用次數超過4000次,H因子28,成果多次被Natur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Nanotechnology等著名雜誌專題報道。

申請美國專利2項,並多次受邀為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Advanced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雜誌審稿。

董雷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

1988年生,中組部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董雷霆17歲考入廈門大學,本科畢業後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碩博連讀,2013年3月博士畢業留校,做助理研究員。後受聘於河海大學力學與材料學院,暫定為副教授職級。2015年10月起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教授、博導。

河海大學引進董雷霆的人事處處長尹虔頎這樣評價他:「他有幾個方面很牛:首先是學習經歷很連貫;第二,他在美國三年就拿到了博士學位;此外,他從碩士到博士,先後經歷兩任導師都是美國工程院院士。」

天賦、刻苦加上引路人,讓他比同齡人成果表現更為突出。「藉助導師團隊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他參加了很多國際學術會議、接觸了不少學術大師,這是我們看重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董雷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裝備結構與材料模擬設計方法,近5年內發表第一作者/通訊作者SCI索引論文30餘篇,5篇曾入選ESI高被引論文,SCI他引300餘次。目前擔任國際計算與實驗科學工程大會Theme Leader, 20餘個SCI期刊審稿專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千人計劃專家評審庫成員,並曾擔任美國陸軍研究室項目評審人。2015年獲得CMES Outstanding Young Author Award,2017年獲得ICCE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鄭鵬

南京大學教授、博導

1987年出生,經由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計劃引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鄭鵬可以說是「南大製造」。

2004年,鄭鵬考入南大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2005年至2008年,他進入南大匡亞明學院繼續攻讀化學,200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化學系,獲博士學位(金屬蛋白的單分子研究,with Professor Hongbin Li);2013-201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生物化學和分子醫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生物力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研究, with professor Timothy Springer);2015年入選國家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現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高水平期刊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其中Nature Commun. (1篇)J. Am. Chem. Soc.(4篇) Angew. Chem.Int. Ed.(1篇)。

2015年剛由青千引進成為南大的教授的時候,網路上很多人戲稱鄭鵬為「最年輕的學霸教授」,但生性謙虛內斂的他對此讚譽卻表示「壓力很大」。

在他看來,自己之所以成為入選「青千」的人中「最年輕的」只是巧合,「國家青年千人計劃的對象就是海外年青的學者,所以其實大家年齡都不大,有很許多30歲左右的入選者,恰巧我比他們還小個兩三歲,就成了最年輕的。」鄭鵬繼續解釋說,他個人認為做科研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也不是做什麼就一定會成功,自己大二時就進了實驗室開始做與科研相關的事,為後來的碩士博士起到了很好的鋪墊,所以自己實際上用的時間並不比別人短。或者說只是因為自己比較幸運,「遇上了很好的導師指導,才少走了很多彎路,比較順利」。

在實驗室里待了十年,鄭鵬始終認為做科研、做學術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做學術就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探索未知的領域,別人都不知道的,你是世界上第一個知道的;如果做的實驗結果證實了我的設想,會欣喜於自己當初的想法和判斷是正確的;即使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也能認識到自然界的奇妙,有很多東西是未知的……

方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博導

1986年生,浙江衢州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12年9月開始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供職於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信息處研究多媒體信號處理。

2003年9月~2007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學士學位。

2007年9月~2011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博士學位。

2010年4月~2010年9月,美國西北大學,訪問學者。

2011年8月~2012年4月,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後。

2012年5月~2012年10月,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博士後。

2012年11月~至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副教授、博導。

不少微博網友感嘆,方璐不僅貌美,美女副教授的學歷更是「艷煞旁人」,稱方璐「真是美貌與智慧並重」。「雙科博士後」,讓許多自稱是科大畢業的學長們感慨其讀書經歷令人「嘆為觀止」,紛紛表示「自愧不如」。

鍾波

武漢大學教授、博導

1983年生,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教授、博導 。

2001年考入中國地質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2003年考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專業。2005年考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師從舒紅兵院士。

主要從事抗病毒天然免疫信號轉導以及IL-17細胞因子家族介導的炎症反應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機制的研究。我們主要以表達克隆-報告基因、酵母雙雜交以及蛋白質組學等多種手段,篩選參與調控抗病毒天然免疫以及炎症反應過程的蛋白,並通過基因敲除、轉基因小鼠以及動物疾病模型研究這些蛋白在調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炎症反應-腫瘤發生等過程中的功能與機制。

許駿

「卓越百人」教授、博導

1983年生,「卓越百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現任廣東省高校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能信息網路專委會副主任。

研究領域:先進載運工具的衝擊防護;高性能吸能材料;汽車碰撞安全及輕量化設計;交通事故再現

學習經歷:

2006年7月畢業於吉林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

2011年與2014年獲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專業:車輛工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工程力學博士學位

曾獲獎勵:

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務院(排名第10)

2013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年會旅行獎(Travel Grant)

2009-201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Distinguished Presidential Fellowship

2011年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優秀博士畢業生

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獲清華大學「孟少農」獎學金(綜合一等獎)

2009年NSK優秀論文獎,日本精工株式會社

2007年清華大學—三星獎學金(綜合一等獎)

2006年美國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一等獎

2005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二等獎

陸朝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導 

1982年生,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英國劍橋大學。

陸朝陽長期致力於實用化量子信息技術的研究。量子信息技術通過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精確操縱,以全新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傳輸和運算,在確保信息安全和提高運算速度等方面能夠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對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和發展下一代信息產業有著深遠的影響。

研究方向:

1、多光子糾纏

2、線性光學量子計算

3、基於半導體量子點電子自旋的光學操縱

研究成果:

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篇),Nature (2篇),Nature Physics (3篇),Nature Photonics (2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1篇),PNAS (3篇),Physics Reports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6篇)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了26篇論文,被SCI引用800多次,其中第一作者論文單篇引用最高300次。

研究成果被Nature雜誌、英國BBC、英國物理學會(IOP)、美國物理學會(APS)、新科學家、科學美國人等國際科學媒體廣泛報道。第一作者成果兩次入選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和Nature Physics雜誌創刊5周年紀念亮點。獲得中科院院長獎,香港求是獎,劍橋海外獎(ORS,COT),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Fellowship,安徽省傑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等榮譽。

張紅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導

1982年生,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法學博士(2010),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碩士(2006)、法學學士(2004)。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2010),教授、博導(2013),湖北省楚天學者(2011),青年長江學者。擔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法典研究所所長、《私法研究》副主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信訪與社會穩定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期刊研究會理事。

研究領域:民商法、憲法、信訪與維穩法制,學術貢獻主要在憲法與民法的關係、人格權立法、信訪法制建設等方面。

研究成果:

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和《中國法學》等權威刊物發表文章40多篇,出版《人格權總論》、《基本權利與私法》和《涉農信訪與社會穩定研究》等著作、教材十餘部,主持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參與撰寫多份有關從法治角度創新社會管理與綜治維穩的報告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批複。

曾獲獎勵:

湖北省武漢市第九屆十大傑出青年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第二屆「十大科研新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第二屆「南湖傑出青年法學學者」

首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一等獎得主。

張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博導

1982年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入選者

研究領域: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企業間關係管理、運營管理等

研究成果:

所撰寫的文章發表及在投在運營管理領域重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國際B+類期刊, SSCI收錄,2010年影響因子1.812),Decision Science(國際A類期刊, SSCI收錄,2010年影響因子1.36),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SSCI收錄,2010年影響因子:2.484) ,多篇論文被SSCI,EI檢索。研究成果在研究領域內多個國際權威會議上主題發言並獲得專家好評(16th and 17thInternational Annual EurOMA Conference, 4th World Conference P&OM)。擔任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國際B+類期刊,SSCI收錄)審稿人。主持並參加多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及軟科學項目。

肖雲峰

北京大學「百人計劃」特聘研究員,博導

1981年生,北京大學「百人計劃」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8年-2007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行本科階段學習和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先後訪問了美國俄勒岡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

2007年-2008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電子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年加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近五年來,與合作者在國際期刊(比如Nature Photonics, 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Appl. Phys. Lett., Opt. Lett.,Opt. Express,IEEE PTL和JQE等)共發表學術論文近70篇,共被引用900餘次。

先後獲得過量子光學年會的優秀研究生獎、中國科學院院長獎、第八屆《饒毓泰基礎光學獎》一等獎等獎項。並且獲得了2012首批"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簡稱"優青")。邀請為以下期刊的審稿人:Physical Review Letters, 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Physical Review A,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pplied Op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

研究興趣:

高靈敏生物/化學/運動微型感測器、非對稱光學微腔物理和應用、低閾值微型激光器、低功率下的非線性光學、量子調控(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處理)、表面等離子體物理和器件等。

夏帆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1980年生,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2年-今 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8-2012,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導師:Alan J. Heeger 教授(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Kevin W. Plaxco 教授

2003-2008,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導師:江雷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2003,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理學學士

華中科技大學,獲得科技英語,文學學士(通過專業英語八級考試)。

研究方向:

(1)生物感測器;

(2)基於響應性核酸序列設計的生物計算器件研製;

(3)癌症早期檢測;

(4)響應性納米孔道製備與研究;

(5)響應性浸潤性研究。

主要榮譽:

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2012)

湖北省特聘專家

施鵬鵬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碩導、博導

1980年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博士,法國埃克斯·馬賽三大訴訟法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訴訟法、比較法。現已出版個人專著一部、譯著三部,發表文章五十餘篇,部分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在法學界產生較大影響。

研究成果:

自2004年起在海內外出版專著2部,即出2部,在《中國法學》、《現代法學》、《比較法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等發表論文和譯文近百篇,主持及主研多個國家社科及省部級項目。

專著

1.《法國刑事訴訟與證據制度》(第一卷,走向新的程序平衡),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即出。

2.《LE JURY CRIMINE:LéTUDE COMPAREE EN ANGLETERRE, FRANCE ET CHINE》, Les éditions universitaires européennes,2010。

3.《陪審制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法律科學文庫。

4.《十字架上的正義》(隨筆集)。

曾獲獎勵:

2004年獲法國政府最高獎學金「艾菲爾獎學金」;

2007年獲西南政法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7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2008年獲重慶市優秀博士論文;

2009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2009年中國法學會信息部「百名法學新秀」;

2011年BTV「80後完美工作派」;

2011年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學效果先進個人;

2012年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科研成果先進個人;

2012年重慶市「五四青年獎章」;

2013年重慶市第二屆「巴渝學者」;

陳柏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導

1980年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法理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學士(2002.6)、法學碩士(2005.6),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博士(2008.6),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後(2012.6-2016.12),香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11.6-7),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12.9-2013.9)。

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16)、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湖北省青年英才開發計劃(2014);獲第八屆全國十大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2017)、第四屆湖北省十大中青年法學家(2014)等稱號;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12)、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董必武青年法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7)、三等獎(2011)。

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律社會學、農村社會學。主講法理學、法律社會學、法律與鄉村治理、電影中的法律等課程。

研究成果:

在《法學研究》、《社會學研究》、《政治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開放時代》等雜誌發表論文、書評、調研報告70多篇,其中CSSCI雜誌收錄50多篇,SSCI雜誌收錄1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2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鄉村江湖:兩湖平原「混混」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鄉村司法》(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暴力與秩序——鄂南陳村的法律民族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農民生活及其價值世界》(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蔡鵬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導

1980年生,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與植物營養系教授,土壤學學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成員。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3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研究領域:土壤生物地球資源與環境學院化學與環境。

2012年來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基金、霍英東基金、教育部新教師基金、武漢市晨光計劃各1項。

2009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0年獲第二屆中國土壤學會優秀青年學者獎,2013年獲國際環境生物地球化學委員會Wolf Vishniac獎。迄今已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論文42篇,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等環境科學與土壤學領域頂級SCI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23篇,影響因子累計82。

獲獎及專利:

2007 校優秀共產黨員

2008 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9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9 《土壤學》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土壤肥料學》湖北省精品課程骨幹成員

2009 校教學質量優秀三等獎

2009 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

2010 校教學質量優秀三等獎

2010 土壤學國家級教學團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重金屬污染化學與生物修復」骨幹成員

2010 校第七屆「十大青年崗位能手」

2011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2 院考核優秀

2013 入選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2013 美國化學學會(ACS)授予Certificate of Appreciation證書(For your Valuable Contribution)

2013 國際環境生物地球化學組委會授予Wolf Vishniac Memorial Award

入選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和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

張躍軍

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0年生,200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進入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加盟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5年獲得湖南省首屆「我最喜愛的青年教師」。

研究領域:能源經濟複雜系統建模、石油金融、碳金融

曾獲榮譽:

1.2013年,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項目

2.2012年,入選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3.2011年,入選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計劃

4.2010年,入選北京理工大學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

5.2009年,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畢業生

6.2008年,中國科學院劉永齡特等獎學金年,寶鋼優秀學生獎學金


推薦閱讀:

婆媳關係成80後離婚率高的因素
80後90後學會賺錢的九大秘訣
80後漂在職場的顧慮:性騷擾和能否遇見貴人
「80後」婚姻的四大「殺手」

TAG:中國 | 8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