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法治修養 培養法治思維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集中闡述,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法治思維是當代領導幹部應該具有的基本思維方式

    法治作為一種理念,追求公平、公正、公開。法治思維不同於行政命令思維、經濟思維、人情關係思維等,它一般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規範、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和法律邏輯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進而形成結論、決定的思想認識活動與過程。其目的在於使其行為、決策更具合法性,問題的解決更趨於公平、公正。當今法治時代,過去那種唯長官意志、考慮經濟利益得失、從人情面子出發的思維方式已不能適應瞬息萬變、利益訴求複雜多元的社會發展需求,法治思維恰恰能糾正上述思維之偏頗,其道理就在於「法治意味著理性的統治,而人治則難以避免非理性的誤區」。因此法治思維應成為人們想問題辦事情的一種自覺的思維方式,即要成為一種必須、一種習慣、一種價值和理念。作為黨的各項事業的引領者與踐行者,領導幹部尤其需要具備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思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當下中國已進入發展的關鍵期和改革的攻堅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要求我們必須將科學發展觀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和行動指南。科學發展觀所蘊涵的以人為本、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五個統籌、和諧社會等目標與原則,對法治有著內在的要求。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又為促進科學發展提供製度基礎和法律保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今天,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於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顯得尤為重要。

    運用法治思維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新境界。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的本領。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而作出的重大歷史決定。從要求黨的領導幹部依法辦事到要求黨的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體現了黨的依法執政能力建設達到新的境界。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這既表明了黨要求自身堅決摒棄人治思維,又表明了黨提高自身依法執政能力的堅定決心。

    運用法治思維是推進依法治國的具體舉措。黨的十五大確立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來,黨一直帶領廣大人民致力於這一基本方略的實施。十六大將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大進一步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同時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領導幹部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提出,從思想認識和工作操作兩個層面為依法治國指明了具體實施路徑,同時意味著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政治運行的一個基本準則。領導者要懂得運用法律規範、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矛盾或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思考,處理矛盾和問題要堅持法律至上,堅守法律規則,恪守公開、公平、公正等法治原則。

    培養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路徑選擇

    加強法律知識與法治理念的宣傳,通過教育培訓來培養領導幹部法律思維。擁有必要的法律知識儲備、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是人們擁有法律思維的前提。從世界法治發展史看,法治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通過宣傳教育來提高公民法律意識,確立公民法治觀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內生法律思維。經過二十多年的普法,我國已經普及了以憲法為主,包括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等方面基本法律,公民的法律意識已經大為增強。但不可否認,仍有極少數官員一邊學法一邊犯法,一邊講依法辦事一邊損害人民利益,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學法律還是浮在表面、流於形式,沒有真正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律思維,習慣於依靠權力發號施令,甚至把個人權威凌駕於法律之上。對此,普法教育不僅僅是現行頒布法律具體法條的闡釋,更應普及法學基礎理論知識,灌輸法治理念;宣傳教育方式不能僅限於一兩次的課堂教育或集中式短期活動,更應建立常態化、整體性法治培訓機制,以讓法律知識、法治理念在人們腦中化為法治思維,進而在全社會尤其是領導幹部中養成按照法律辦事的習慣。遇到問題與矛盾時,社會成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應當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去分析、研判與解決。

    加強制度控權,通過完善外部環境來影響與促進領導幹部自覺養成法律思維。權力為人民所授,完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有助於正確行使權力。因此,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營造良好的外部法治環境,促使掌控權力者正確看待權力,無法濫用權力,合理合法用好權力,從而影響和促進其法治思維養成。加強制度控權,改善外部環境,需要從四個「更加註重」做起。第一,更加註重製度建設。「制度建設」既包括進一步完善推進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的各項立法,特別是行政程序立法,也包括健全保障法律執行、運作、實施的各種具體制度,如保障行政公開、公正、公平的各種制度。第二,更加註重行政執法和推進政府管理方式創新。其中,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第三,更加註重行政監督和問責。監督和問責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必須進一步強化政務公開,保障人民群眾批評政府、監督政府權利的落實。第四,更加註重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建立解決社會矛盾、爭議、糾紛的多元化機制。包括健全和完善調解、信訪、行政裁決、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各項相關制度。

    專業帶動和典型引導是促進領導幹部法律思維形成的重要途徑。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 「要重視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識強,善於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選拔和任用幹部,不僅要考察其政治素養和政策執行力,還要注重其法律素養甚或法律專業背景、法律的執行力。與此同時,在平常的領導幹部績效考核標準中,應該注重其法治意識、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考量。法治思維運用方面的突出表現,一方面可以作為提拔任用的優先條件,一方面可以樹為典型,推廣先進經驗,發揮典型引導作用。與此相反,對於那些慣於人治思維,在決策、執法和其他行使公權力過程中有法不依、濫用職權,給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害、損失的,要依法問責追責。通過這種專業帶動和典型引導,在組織、人事管理領域向人治亮「紅燈」、給法治開「綠燈」手段,帶動和促進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自覺培養法治思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能力,進而推動全社會的法治建設。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黨校 安群)

[責任編輯:劉琳]
推薦閱讀:

隨和是一種素質 低調是一種修養
六種習慣體現男人好修養
作為備胎的認知與修養——戒言
我師父說丨聽到了要去做,努力提高自我修養
你對待朋友的樣子里,藏著你的修養

TAG:思維 | 法治 | 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