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巴克事件」看久治難愈的美國種族矛盾
【視點】
日前,美國費城兩名非洲裔美國男子借用星巴克咖啡廳廁所被拒,隨後被警察帶走。此事在全美國引發了連鎖反應,不僅導致星巴克關閉大批門店進行「反種族偏見」培訓,還招致大量抗議示威。實際上,星巴克惹下的這場大麻煩只是美國長期種族矛盾的一個小小縮影。
「黑白對抗」愈演愈烈
近年來,美國各類種族主義事件頻發,「黑白對抗」愈演愈烈。這不僅是美國種族問題痼疾難愈的常態,也折射出當今美國社會不同族裔間的日漸撕裂。雖然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但黑人在美國經濟社會領域的處境始終無法與白人相比。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美國白人擁有的財富約為美國黑人的12倍,黑人的失業率、貧困率、輟學率均為白人的兩倍以上。黑人男性犯罪入獄率是1/15,白人則為1/106。
同時,美國少數族裔在選舉投票方面受到更多限制,參政比例也遠低於其在美國總人口中的佔比。更加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亞利桑那、阿肯色、得克薩斯和佛羅里達等州至今仍存在具有種族區分和歧視性質的地方法律。長期周而復始的衝突對立,也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猜疑和隔膜。比如,在2014年的弗格森事件民調中,62%的黑人認為白人警察威爾遜有錯,但只有22%的白人認為錯在威爾遜。而近期的一項民調還顯示,68%的黑人認為美國司法體系存在種族歧視,但只有37%的白人對此認可。
此外更重要的是,由於移民不斷湧入以及少數族裔較高的生育率,美國長期以白人為主體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預計到2042年,白人在美國總人口中的比例將首次低於50%,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少數。這些數據變化反映在社會心理上,就是美國白人焦慮感明顯上升。文化上,少數族裔人口的增加對美國白人主流的福音派基督教文化和保守主義價值觀造成衝擊;社會治安方面,極端主義事件頻發,讓美國普通白人民眾的不安全感增加;經濟上,美國製造業的外流造成大量白人藍領工人失業或收入下降。多方面因素導致美國中低收入白人的焦慮發生率遠高於其他族裔。這種焦慮感持續發酵,讓越來越多宗教觀念保守的中下層白人開始將這種不安、不滿訴諸政治行動,引發不同族群在價值理念上新一輪的衝突。
只問族裔,不問立場
特朗普當選後,白人至上主義的氣焰開始上升。他們對於美國主流精英推崇的「政治正確」,例如多元文化觀與保障少數族群權益等越發不能容忍。
2017年,一些反對種族主義的社會團體開始在美國各地清除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標識,如南方軍軍旗、南軍英雄銅像、南軍紀念建築等邦聯象徵均遭到拆除。這些舉動引發全美國「另類右翼」及各類白人至上主義團體的極度不滿,他們趕赴相關市鎮疾呼「『政治正確』正在消滅我們的歷史」,與反對他們的示威團體爆發激烈衝突。2017年8月,發生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的種族衝突導致多人死傷。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罕見地針對該事件發表聲明表示譴責。同年,《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發布的聯合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受訪者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整體很差,6成認為狀況還在持續變糟。
值得反思和警惕的還在於,種族對立還導致族裔政治在美國政治生活中扮演起越來越突出的角色。以近幾屆大選為例,奧巴馬在2008年和2012年中分別贏得95%和93%的黑人選票、67%和71%的拉美裔選票。而在2016年大選中,共和黨的特朗普贏得58%的白人選票和8%的黑人選票,民主黨的希拉里·柯林頓則贏得37%的白人選票和88%的黑人選票。不少學者擔憂,這種「只問族裔,不問立場」的族裔政治,勢必將成為未來出現美利堅「分眾國」的導火索。
回顧美國種族問題的歷史經緯,雖然每次大衝突之後都會引發全美上下的討論反思,但由於缺乏實質性的改革措施和全民性普遍共識,反思之後的結果往往差強人意,顯性和隱性的歧視始終存在,種族對立的情緒依然在發酵。如果沒有動真格的改革和族群間的真誠和解,「星巴克事件」也只不過是美國種族矛盾衝突洪流中的又一滴水花而已。
(作者:姚億博)
推薦閱讀:
※佛法對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決
※放學回家,姐姐把腳放在我的床上,我不讓,她和媽媽一起說我,我該怎麼辦?
※中英之間的矛盾在很早就發生了
※用steam找遊戲,然後去三大網站找破解,怎樣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