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全盛時代的幕後暗戰(二)

人才決定市場

為李小龍量身定製的《唐山大兄》決定開拍,核心是一名隱忍的中國高手,在洋人的一再胡作非為下,出手扭曲了局面,弘揚正義,激勵華人自尊心。聽起來有點五毛的味道。

唐山,特指中國。展開來說就是大唐江山。台灣有道歌叫《唐山過台灣》就是指從大陸漂泊到台灣謀生的景象。而不是 唐山市。

《唐山大兄》在1971年7月開拍。預計三個月拍完,10月份上映,國慶檔哦。

 

拍攝地選在了泰國。當他們拍得熱火朝天時,有一個人開始後悔了,他就是邵逸夫,李小龍沒簽成,問題不大。問題是他被嘉禾弄去了,雖然邵氏旗下明星如雲,但能擋得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嗎?

 

三個月後,上映,票房創下香港開埠有屎以來的最高紀錄320萬,並引發香港及東南亞,台灣的功夫浪潮,觀眾們如痴如醉的迷上了李小龍,大家都在期待下一部。

 

邵逸夫這才緊張起來,一個明星的號召力,讓他開始反思他的人才政策。但商人畢竟是商人,邵老六對公司並沒有多少實質性改革。1972年滿滿民族義義情緒的《精武門》上映再次給了他沉重打擊。

《唐山大兄》是李小龍頭回港一部功夫片。立意好,劇本好,功夫好,口碑好,票房好。而且構思精巧的劇本劇情簡單,大家一看能懂,善惡美醜分明,一個在泰國做工的中國人處處忍讓,卻最終爆發,收拾了壞人,令觀眾也暗暗出了一口長氣。

 

他的破紀錄票房是有時代背景,殖民地的香港,華人心裡是有一種民族歸屬感,自尊心難以安放。嘉禾把握了絕大多數觀眾的心理,也就贏得了最大值。但這不夠,李小龍的招牌已經起來了,下一部也是這種指導精神,更純粹的民族精神,這次打的不是惡勢力了,是日本人。

 錢賺到了,馬上投入下一部 《精武門》的製作中,極度渲染的港人民族情緒+真功夫,讓精武門收到了近500萬的票房,嘉禾現在是樂得嘴也合不攏了。李小龍是尊守承諾的人,兩部戲也拍完了,使得嘉禾已經成了港片市場的另一霸主,甚至有了亞洲市場,邵老六悔恨之餘也開始準備反擊。

 

 功夫片如此吃香,邵氏也走功夫片路線,當然得不走尋常路,他們選擇了床上功夫。猛拍三級片,風月片。如果民族精神是香港觀眾最大的共識,那麼還有一個人類的共識就是 「性」。

 

邵氏的思路是對的,邵逸夫請回了當年的叛將,台灣導演李翰祥,一出手就是 《大軍閥》艷情風月+搞笑,李的才華使該片保住了邵氏臉面。有點色情,有點搞笑,卻又不是大特色啪啪啪個不停,相當受歡迎,這路子走對了,接下來的三級片就一部接一部的上上上。

 

關於三級片本人堅決不看,就不好細說了。什麼金瓶雙艷,《風月奇譚》《 風流韻事 》《北地胭脂》,《狂抽猛送三千下》,一概不看。我才不會告訴你,楊冪的公公劉丹也演過三級片。

 

嘉禾則乘勝追擊,再與李小龍拍《猛龍過江》。「截拳道」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搞笑片有人緣,這戲開始也走了點搞笑路線,與時俱進。這是李小龍相當成熟的影片,票房轟的一聲到了530萬,又是一個紀錄。嘉禾這幫孫子又是笑到捶地,天天開叭踢。

 

可最終到了73年底一合算,嘉禾出了一身冷汗,李小龍三部共1300萬多一些。而邵氏的五部三級片有1500萬左右,這要不是李小龍撐著,嘖嘖,好恐怖哦。

 

三級片好猛呀,李小龍要加油。你這裡拳拳到肉,人家那邊嬌喘噓噓。萬一李小龍不再簽約拍戲呢,這嘉禾就麻煩大了。

 

怕什麼來什麼,簽不簽約還兩說呢,晴天霹靂來了。李小龍死了。

從當時票房看,嘉禾要擊敗邵氏,沒有李小龍是無法想像的。1973年前嘉禾做了大量工作想與李小龍簽個長約,條件也極為優厚,甚至李小龍可以有自已的公司參於分帳。

 港片離不開李小龍. 其實李小龍也離不開香港,好來塢是無法為他提供這樣的創作空間和製作班底的,美國華納拍攝的《龍爭虎鬥》最終慘淡票房也證明了這一點。

 

李小龍在為嘉禾拍攝的《死亡遊戲》完成幾個前期鏡頭後,73年7月猝死.影迷們無法接受.嘉禾高層幾近崩潰,香港影壇籠罩在一片悲涼之中。悲涼麵具下大家的心態卻各不相同,嘉禾是真痛心,家人是真痛苦,邵氏是真痛快了。

 

明星死得離奇而至今無解,全世界除了夢露,就是李小龍了。鄧麗君的死陰謀論比較少,前兩位卻非常複雜,影星本人無意傷害誰,威脅誰,但李小龍的死,至少有人因此得益,鬆了口氣。夢露死後也如此,有人放心了。

 

 邵氏裝悲痛.心中的暗爽是無法掩飾的,年底大戲,楚原執導的《七十二家房客》票房輕輕鬆鬆擊敗嘉禾的片子,拿下冠軍。看吧,沒李小龍,你嘉禾還敢跟我叫板.叫呀!

 

邵氏的狂妄,也註定了嘉禾有機會翻身,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笑神許冠文最終叛離邵氏,投奔嘉禾開創喜劇時代,也正是因為邵逸夫的純商業算計。

當嘉禾還蒙在李小龍去世的陰影下時,邵氏可謂強將如雲,佳片不斷。邵老六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已不把嘉禾放在眼裡,嘉禾的倒閉只是時間問題,李小龍是很厲害,但嘉禾除了他還有什麼人能拉動票房?沒有。

 

再造一個李小龍?不大可能,洪金寶當時出了點小名,但不被觀眾認可,成龍,元彪也看不出有什麼本事可以挑大樑。

 

當鄒文懷陷於困境中時,有個年青人來找到他,就是他的旗下藝人許冠傑(後來的歌神).但他這次來找老闆不是毛遂自薦,而且向老闆引薦一個鬼才,他的親哥哥許冠文。鄒一聽就覺得不靠譜,挖人他是想過,但挖一個失敗一個,邵氏對合約是很嚴格的,而且有的明星挖來未必對公司有幫助。

沒有周星星之前,他是喜劇之王。

 

許冠文當時卻和老闆邵逸夫冷戰,他原是邵氏電視的一娛樂節目主持人,是大導演李翰祥一手把他提拔起來,並主演了《大軍閥》,一舉成名。嘉禾對他的才華並不了解,畢竟是個演員,雖然已經是頂級笑星。

 

許冠傑當時知道哥哥的才華,而哥哥現在正跟邵老六不大對付。什麼原因呢?還是錢。

許冠文集編,導,演於一身,是個純粹電影人,他就是為香港市井喜劇而生的。當1973年上半年李小龍還如日中天時,他為了邵氏費盡心血寫了個劇本《鬼馬雙星》信心滿滿的交到了老闆邵逸夫手中,期待能開拍,並提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很正常的條件:

他參於出資一半(全部身家+借款),上映後利潤與公司平分,票房目標300萬起步。

 

邵逸夫是如何對他呢?

首先,你許胖子是借李小龍來壓公司,並開出如此離譜條件,分帳辦不到。

第二,你好好的把《聲色犬馬》這戲演完,別作非份之相。

第三,你的劇本很爛 ,300萬,哈哈,得了吧。

 

那就白白了,走人。老弟已經把線搭好,錢也談好,老子投嘉禾去鳥。

許冠文的劇本在邵逸夫眼裡也許跟電話簿沒區別,邵先生也沒多少雅興跟你研究藝術。但這劇本到了嘉禾何冠昌一看就讚嘆不已,叫來鄒老闆共賞析共探討,再打磨一番。決定開拍,速拍,速映。

 

嘉禾有了方向,努力走出李小龍過世的陰影。在許冠文沒來前,嘉禾已經打算拍三級片為生了,畢竟公司的生存是最要緊的。但三級片也不好弄,演員呢?肯脫肯叫又漂亮的女演員基本邵氏都簽走了,你要是找個鳳姐那樣的拍三級片,這是報復社會嗎?

 

許冠文已經把市井大眾心理摸透了,笑料足,最重要的是影片還有一種諷刺當下港人心態的意義在裡頭 。1974年10月上映,許家三兄弟全部上陣加上喬宏,但觀眾反映如何,口碑如何,一切還是未知數。

 

最緊張的不是許冠文,而是鄒文懷,這是一條路線問題,如果走不通,不受市場肯睞,嘉禾基本無路可走了,因為資金快沒了。

 

《鬼馬雙星》票房最終達到630萬以上,超過李小龍,超過七十二家房客,再次刷新紀錄。所有人都在歡呼這個奇蹟般的時刻,邵逸夫呆坐在公司的總部。

他已經失手兩次了,而這次,許冠文卻是他放走的。錢和藝術的衝突,死板的公司運行模式,讓邵老六不得不承認一個真正的對手出現了。李小龍死了才一年,嘉禾沒倒下,反而成了他的勁敵。

 

接下來,邵逸夫只要港片票房冠軍一出來,他就跑別的地方避記者,到1981年止,《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全是許家兄弟的作品,全是年度冠軍,全是喜劇片,這是一個電影從業人員無法企及的紀錄,當然那時周星星還在打工。

 

沒有周星馳,許冠文絕對是港片的最傳奇。現在我們看那些早年片,覺得許氏三傑不是很好笑,也許我們都犯了經常犯的錯,就是用現在的眼光來苛求當年,不顧當時條件,不顧社會當時環境。

 

在許冠文如日中天時,嘉禾並沒有得意忘形,鄒文懷有他的長遠眼光,孤注一擲李小龍身上,卻因意外差點沒讓嘉禾掛掉。後怕,後怕。

嘉禾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公司里的新人,李小龍是功夫吃香,許冠文是喜劇受捧。那麼如果打造出一位能溶這兩特點於一身的明星,嘉禾必定能斗贏SB。不是嗎?而且避免了一棵樹上弔死的局面。

 

我們現在記得住的那些年代片子,基本是經典,不是票房冠軍就是十大賣座。而香港大量的爛片才是最煅煉演員的,他的成才過程不像大陸有專業院校培養。不管是成龍,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等等明星基本是這種模式,在極為殘酷的淘汰賽中熬出頭。

 

 一年365天,佳片檔期一般就是一周左右,其它日子,基本靠爛片來渡過,成本低,拍攝快,能賺回就OK了。市場來決定一切,香港又是一個意識形態最為複雜的地方,不管嘉禾還是SB,都避開了說教式的影片,不是沒市場而是惹不起,他們其實很弱小。

 

好萊烏有價值觀輸出,意識形態就是藏在行銷全球的大片中,大陸比較直接,如果以藝術質量比較,大陸就算文革影片也是能勝港片好幾條街,但他有框框。各位懂的。

 

港片在成龍出現後,不但真正意義上的開拓了國際市場,也決定了這場爭鬥的勝負

 


推薦閱讀:

向華勝離世 揭秘香港電影涉黑事件
由一部被埋沒的香港影史經典說開去(二)
遺忘之前(根據香港電影《半支煙》改寫)
洪金寶追殺向華強是真的嗎?
熊傲君:分析香港男演員演技排名

TAG:電影 | 香港 | 香港電影 | 時代 | 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