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裂頭蚴學名為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

裂頭蚴編輯

裂頭蚴學名為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其成蟲寄生在貓、狗的腸道中,偶寄生於人的腸道。蟲卵隨糞便排出,並在水中孵出幼蟲,幼蟲被劍水蚤吃後,便繼續發育成原尾蚴,原尾蚴寄生在青蛙、蛇等野生動物體內。中文名 裂頭蚴學    名 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感染方式 食用生或未熟的蛙肉、蛇肉絕病例分布 中國、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

目錄

1病因

2生活習性

總述
生活史
分布
軟組織感染
腦中寄生蟲

3危害預防

感染方式
臨床表現

4安全食蛙

1病因編輯

用青蛙皮局部貼敷傷口,生吞蛇膽、生飲蛇血,食

裂頭蚴(5張)用生或未熟的蛙肉、蛇肉是感染裂頭蚴的主要方式。當人進食了未煮開含蟲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後,蟲卵先是在人的腸壁上吸附,然後孵化成幼蟲,幼蟲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腦,並在人腦中遊走,吸取腦細胞營養發育長大。隨著醫療檢測手段的不斷發展,被確診的裂頭蚴病例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據醫學文獻記載,僅我國目前就已經發現上千例,此病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布,絕大多數病例分布在中國、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病人多以年輕人居多,男女比例為3∶1,多有食蛙或蛇的經歷。南方農村歷來有用青蛙肉槌爛生敷貼在皮膚傷口患處,以治療局部潰瘍等疾病的習俗

裂頭蚴。還有的人捕捉小青蛙,生吞,謂之能醫治腰腿酸痛、筋骨疼痛,藉以壯筋活絡、強健肌體,往往惹致曼氏裂頭蚴感染。春夏季節,正是農田青蛙繁殖活動時機,特提醒農村群眾治病應講科學。生吞蛇膽、生飲蛇血是導致人感染裂頭蚴的重要途徑。蛇類是寄生蟲最多的動物之一,由於喜食青蛙和老鼠,蛇成為裂頭蚴最多的宿主。因此,不食生蛇血、蛇膽,不食半生的蛇肉是預防感染的關鍵。

2生活習性編輯

總述

曼氏迭宮絛蟲病和曼氏裂頭蚴病是由曼氏迭宮絛蟲引起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前者由寄生於小腸的成蟲引起,產生的癥狀輕微;後者則由其幼蟲—裂頭蚴引起,裂頭蚴可在體內移行,並侵犯多種組織器官,產生的癥狀遠較成蟲嚴重。

生活史

曼氏迭宮絛蟲成蟲長60~100cm,鏈體節片1 000個左右。

裂頭蚴曼氏迭宮絛蟲經由3 個宿主完成其生活史:人,犬、貓以及虎、豹、狐等食肉動物是其終宿主;劍水蚤是其第一中間宿主,蛙、蛇、鳥類和豬等是其第二中間宿主;人可作為其第二中間宿主、轉續宿主或終宿主。成蟲寄生在終宿主的小腸內,蟲卵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在溫度適宜的水中經3~5周發育孵出鉤球蚴(鉤毛蚴)。鉤球蚴在水中遊動,若被第一中間宿主—劍水蚤吞入,在其血腔中發育為原尾蚴。含有原尾蚴的劍水蚤被第二中間宿主蝌蚪吞食後,隨蝌蚪發育成蛙,原尾蚴也發育成裂頭蚴,寄生於蛙腿的肌肉內。當感染有裂頭蚴的蛙被蛇、鳥、豬等第二中間宿主吞食後,裂頭蚴不能在這些動物的腸道內發育為成蟲,而是穿出腸壁,移居至腹腔、肌肉或皮下等處繼續生存,蛇、鳥、豬等就成為轉續宿主。第二中間宿主或轉續宿主被犬、貓等終宿主吞食後,裂頭蚴在宿主腸道內發育為成蟲。裂頭蚴壽命較長,在人體內一般可存活12年。

分布

曼氏迭宮絛蟲的分布雖廣,但鮮有曼氏迭宮絛蟲病患者的報道,僅見於日本、前蘇聯等少數國家,我國上海、廣州、台灣、四川、福建等曾報道過10餘例;而曼氏裂頭蚴病的報道則廣泛見於東亞和東南亞、非洲、歐洲及美洲等地區,我國就報道過860餘例,依次分布於廣東、吉林、福建、四川、廣西、湖南、浙江、海南、江西、江蘇、貴州、雲南、安徽、遼寧、湖北、新疆、河南、河北、台灣、上海和北京等21個省市自治區。

軟組織感染

孟氏裂頭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軟組織,使之局部呈現炎症、肉芽腫、伴有蟲爬瘙癢感、紅腫熱痛,尤其是陰唇、乳房、眼瞼、胸腹等處為易發部位,可見到有如雀蛋、鴿蛋大小的移動腫塊,手術切除的小腫塊中可找到孟氏裂頭蚴蟲體。因此,凡生吞過小青蛙或者用青蛙肉生敷過傷口的人,一旦發現有上述癥狀,應及早到醫院檢查診斷,以便及時治療。

腦中寄生蟲

人大腦中會長寄生蟲,裂頭蚴和豬肉絛蟲等寄生蟲會以囊蟲或卵的形態進入血管,從而有可能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內生存,而這些寄生蟲病,大多是由喝了不幹凈的水或吃了不熟的肉所致。每年有5000萬人會感染寄生蟲,並引發相關的腦病,這種腦病有可能是致命的,這種致命的腦病有可能使每年5萬人因此而死亡!

3危害預防編輯

感染方式

⑴用生蛙肉或蛇肉局部貼敷傷口或患處而獲感染。民間傳說用青蛙肉和蛇肉貼敷眼、頜面、會陰等處的傷口或膿腫,有清涼解毒的作用。若蛙肉或蛇肉中染有裂頭蚴,裂頭蚴就會從貼敷處的皮膚、粘膜、傷口侵入人體。⑵食入含有裂頭蚴的生或未熟的蛙肉、蛇肉、雞肉、豬肉等而獲感染。民間有用生吞活蛙或生蝌蚪治療疥腫、疼痛、皮膚過敏的,感染機會更大。食入人體的裂頭蚴或在腸道內發育為成蟲,或穿過腸壁進入腹腔,移行至全身其他部位寄生。⑶誤食含有原尾蚴的劍水蚤而獲感染。飲用生水或湖塘水,使含有原尾蚴的劍水蚤有機會進入人體。原尾蚴也可直接從皮膚或眼結膜侵入人體。

臨床表現

1.曼氏迭宮絛蟲病:本病並不多見,主要有中上腹部不適、輕微疼痛、噁心、嘔吐等輕微癥狀。2.曼氏裂頭蚴病:本病潛伏期與感染方式有關:局部侵入者潛伏期短,一般6~12天,個別可達2~3年;經消化道感染者潛伏期長,多為1至數年。根據臨床癥狀和寄生部位不同,可分為下列5類:⑴ 眼裂頭蚴病:是最常見的類型,系用蛙肉或蛇肉貼敷眼部所致,可累及患者的眼瞼和眼球。患者表現為眼瞼紅腫、眼瞼下垂、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微痛奇癢、有異物感和蟲爬感,可伴有噁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多為單眼感染,可反覆發作,多年不愈。在紅腫的眼瞼和充血的結膜下,可觸及遊走性的、硬度不等的腫塊或條索狀物。患者的眼部紅腫脹痛,若腫物破潰,裂頭蚴自行逸出可漸自愈。若裂頭蚴侵入眼球內,可出現眼球突出,眼球運動障礙,角膜潰瘍穿孔,虹膜睫狀體炎,葡萄體炎,玻璃體渾濁,虹膜粘連,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最終導致視力嚴重減退甚至失明。⑵ 皮下裂頭蚴病:常見,可累及患者的四肢、胸腹壁、乳房和外生殖器,形成遊走性皮下結節;結節呈圓形、柱狀或條索狀,大小不一;有局部瘙癢和蟲爬感;出現炎症時,則可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或觸痛;有時出現蕁麻疹。⑶ 口腔頜面裂頭蚴病:患者用蛙肉或蛇肉貼敷患處治療腮腺炎或牙痛所致,患處有紅腫熱痛和蟲爬感,皮下或粘膜

裂頭蚴下有直徑0.5~3cm的硬結或索狀物,有時可見裂頭蚴逸出。⑷中樞神經系統裂頭蚴病:腦裂頭蚴病較少見,裂頭蚴可侵犯頂額葉或枕葉,也可侵犯外囊、內囊和基神經節、小腦等處。依寄生部位不同,可有陣發性頭痛、癲癇發作、抽搐、偏癱、肢體麻木、昏迷、噴射性嘔吐、視物不清等癥狀。脊髓和椎管內裂頭蚴病更為少見,可表現為肢體麻木、下肢輕癱等癥狀。⑸ 內臟裂頭蚴病:罕見。裂頭蚴可寄生於腹腔、膀胱、尿道、卵巢、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其臨床表現各異。寄生於深部組織而無明顯臨床表現者則很少被發現。診斷及鑒別診斷:有不明原因的眼部及皮膚遊走性硬結或慢性感染和流行病史的患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從糞便中查到本蟲蟲卵為診斷曼氏迭宮絛蟲病的依據,從病灶處查到裂頭蚴為診斷曼氏裂頭蚴病的依據。腦裂頭蚴病的診斷較為困難,其所致的肉芽腫難以和各種腦瘤如腦膜瘤、膠質瘤的癥狀相區別,CT、MRI及免疫學檢查有助於鑒別。治療:成蟲感染可用南瓜子50g和檳榔30g(水煎服)治療,也可用氯硝柳胺(滅絛靈),成人2g/d,兒童體重為11~34kg者1g/d,>34kg者1.5g/d,)、硫雙二氯酚(3g 頓服)、吡喹酮(15~25mg/kg,頓服)等治療。裂頭蚴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摘除。手術時應摘除完整的蟲體,以防因蟲體頭節斷裂遺留而繼續生長造成的複發。對不能手術摘除的蟲體,可向硬結內注射40%乙醇普魯卡因以殺死裂頭蚴。用α-糜蛋白酶溶液進行結節內注射可有效治療頜面部和眼部裂頭蚴病,用法為每次5~10ml,隔5~10天注射1次,共2~3次。對於不能手術或內臟裂頭蚴病,可用藥物臨時加以控制,口服吡喹酮,但臨床實驗已經證明,吡喹酮不能殺死裂頭蚴,60~70mg /(kg·d)頓服或2/d,連服2~4d。一般病例手術後可給予吡喹酮鞏固,同時用激素類藥物以減輕因蟲體破壞所致的過敏反應。預防應加強宣傳教育,改變不良習慣,不用蛙肉、蛇肉、蛇皮貼敷皮膚、傷口,不生食或半生食蛙、蛇、禽、豬等動物的肉類,不生吞蛇膽,不飲用生水等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4安全食蛙編輯

裂頭蚴病的病症危害巨大且不易治癒,如何預防就成了關鍵。對於大部分飲食習慣較為正常並且使用安全的自來水系統的城市人而言,既不太可能出現生吞蝌蚪和貼敷生蛙肉這樣的高風險行為,也不太可能因為污染的水源而感染,因此預防的重點就在於飲食。管住自己的嘴,放棄對野生蛙類和蛇類的「愛好」因為這兩類野生動物攜帶裂頭蚴的幾率非常之高。以杭州市以及周邊地區的調查結果為例,高達60%的野生蛙類和蛇類的體內攜帶有裂頭蚴。在上海地區,研究人員曾經從一條野生大王蛇體內找出了將近150條裂頭蚴。如此高的寄生率和寄生數量,自然會導致患病的風險激增。此外,野生蛙類和蛇類還是自然界生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放棄食用它們,既降低了自己患病的可能性,又保護了自然環境,何樂而不為?不過,現在市面上所供應的青蛙、美蛙以及牛蛙都是人工養殖,蛙體內裂頭蚴幾乎絕跡。科學的處理食材裂頭蚴在自然環境中可以耐受從零下10℃到56℃的溫度變化。在零度,也就是所謂的冰鮮保存條件下,裂頭蚴可以在宿主的肌肉組織內存活幾十天之久。裂頭蚴對高溫相對較為敏感,在體外培養的條件下,裂頭蚴在56℃的溫度下基本堅持不過5分鐘。不過也有研究結果表明,寄生在食材中的裂頭蚴對高溫並沒有這麼脆弱。有人將含有裂頭蚴的小塊蛙肉(約1厘米見方)放置在56℃的環境中。3小時後,蛙肉中仍然殘留著具有感染能力的裂頭蚴。由此可見,用更高的溫度將食材徹底煮熟才是真正安全的處理方法。爆炒、涮火鍋等方法,往往無法將食材的某些部分徹底煮熟,很有可能因為無法徹底殺滅裂頭蚴而成為安全隱患。因此,只要在沸水中烹煮2分鐘時間,便可徹底消除裂頭蚴的隱患。除了加熱,冷凍也是殺死裂頭蚴的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20℃冷凍2小時可以殺死蛙肉中的所有裂頭蚴。當然,冷凍法的效果除了和溫度以及時間有關外,材料的大小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對於大包裝的蛙肉或者蛇肉,-20℃條件下冷凍24小時更為穩妥。不要寄希望於任何調料在處理食物時,人們也常常使用醬油、食醋和生薑汁這些調料。應當說,這幾樣調料對於裂頭蚴確實有殺傷力,也確實可以降低裂頭蚴感染。只是,根據研究數據,生薑汁不具備完全殺滅裂頭蚴的能力。醬油和醋雖然可以徹底殺滅裂頭蚴,但是操作的條件是將尺寸很小的食材浸泡在醋中至少24小時或者醬油中至少6小時。在現實的操作中,我們不太可能將食材切割得太小,也不太可能將食材放置在調料中如此長的時間。所以,光靠調料腌漬來殺蟲並不是可靠的方法。不少人喜歡邊品嘗食物邊飲酒,也有人索性就把食材泡在酒裡面來食用(比如,蛇膽)。雖然酒類中所含的乙醇有殺死裂頭蚴的作用,但是與調料的作用相似,用酒中所含的乙醇徹底殺滅裂頭蚴需要諸多的條件。例如研究結果顯示,只有60%的乙醇才能徹底殺滅食材中的裂頭蚴,而且浸泡時間至少2個小時,同時食材的尺寸也必須很小。實際情況下,這些條件很難同時滿足,因此喝酒殺蟲也不太可靠。結論:食用蛙肉感染可能危及腦部的裂頭蚴病確有可能。但牛蛙不是野生蛙類,並不需要因為裂頭蚴病而徹底放棄。選購經過合格冷凍處理的牛蛙加上高溫徹底烹煮,完全可以保證我們在享受蛙腿美味的同時不用為裂頭蚴病而擔心。
推薦閱讀:

世界文學名著妙語大全

TAG: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