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刺蝟法則
人際交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唐華山

2010-07-05     天津網-數字報刊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親密的人際關係經常發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很多家庭、情侶常常相互埋怨,正是這種情況的表現。按理說應該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處,人際關係也越好,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原因何在?這其實可用心理學上的刺蝟法則,也叫心理距離效應來解釋。

  什麼是刺蝟法則呢?刺蝟法則說的是這樣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在一個寒冷的冬季,兩隻睏倦的刺蝟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睡不舒服,由於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緊挨在一塊就會刺痛對方,反倒睡不安寧。因此,兩隻刺蝟就離開了一段距離,可是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折騰了好幾次,最後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這也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舉不勝舉,一個你非常敬佩的人,因為相處甚密,對方的缺點就日益顯露出來,你就會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原有的感情,甚至變得失望與討厭。夫妻、戀人、朋友以及師生之間都不例外。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開門的大閱覽室中,當裡面僅有一位讀者的時候,心理學家便進去坐在他(她)身旁,來測試他們的反應。因為被測試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所以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遠離到別的地方坐下,還有人非常乾脆明確地說:「你想幹什麼?」這個實驗一共進行了整整80個人,結果都相同:在一個僅有兩位讀者的空曠閱覽室中,任何一個被測試者都無法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著自己坐下。

  由此可見,人和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人人都需要在自己身邊有一個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它猶如一個無形的「氣泡」般為自己劃分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領域」被他人觸犯時,人便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開始惱怒。

  距離的力量是神奇的。有時,距離是一種期待,它能在你遠離至愛時,讓你歸心似箭,一日三秋;有時,距離又是一種隔膜,當你和親朋長相聚時,它讓你厭倦,讓你拒絕,讓你呼吸短促。

  聰明的人都會把握距離,讓它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使愛和友誼充滿情致;有些人從不知道距離為何物,時而把它演繹成天堂,時而又把它搞成人間地獄。   

  就男人而言,距離如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就女人而言,距離如火,它可以帶給你溫暖,也可以把你化為灰燼;就愛而言,距離不再是空間意義的長度,而是交往的層次和質量。

  交際中,如果我們能像刺蝟一樣尋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不僅是愛的藝術,推而廣之,它也是生存的藝術。它可以把愛的歡樂放在和理性等距離的位置上,讓愛升華成崇高的品格,升華成一種完美的人性。 

  心理學堂

  大家都知道,在藝術創作中有「距離產生美」的規律,而在人際關係中,也同樣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距離不僅是一種美,更是一種自我保護。

  大致說來,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我們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首先,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把握分寸,堅持適度的原則,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以為與人交往越親密越好,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如果不注意保持彼此間的距離,把握好恰當的分寸,就隨時可能會在交往中受到傷害。

  其次,要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論多麼親密的人際關係,也應彼此保留一塊心理空間。人們總以為親密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似乎不應當有什麼隱私可言。其實,越是親密的人際關係,越要尊重隱私。這種尊重表現為不隨便打聽、追問他人的內心秘密,也不隨便向別人吐露自己的隱私。過度的自我暴露,雖不存在打聽別人隱私的問題,卻存在向對方靠得太近的問題,容易失去應有的人際距離。

  最後,要有容納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差異,容納個性,容納對方的缺點,諒解對方的一般過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清澈見底的水裡面不會有魚,過分挑剔的人也不會有朋友。沒有容納意識,遲早會將人際關係推向崩潰的邊緣。


推薦閱讀:

不對他人抱有過高預期
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
譚晶宣布退出《歌手》,你怎麼看?
有哪些天氣冷關心朋友的句子?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TAG:人際交往 | 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