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秘離奇的殭屍傳說為何多出自湘西? - 獵豹新聞

湘西,即湖南省的西部地區,俠義的湘西只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廣義的湘西還應包括從原自治州新分出、成立的張家界市的全部,懷化市的全部,常德市的大部分,邵陽市的大部分,永州市的大部分等。湘西是漢、土家、苗、侗、瑤、回等民族的聚居地,湖南四大河流湘、資、沅、澧都流過這裡,它是中部與西部、第三階梯與第二階梯的過渡帶,湘、鄂、黔、渝、桂五省市區交界處,五六萬平方公裡面積,一兩千萬人口。

湘西是一片美麗而神奇、特色鮮明的土地,這裡不但有山水風景天下奇絕的張家界(包括武陵源、索溪峪、天子山、天門山、楊家界、袁家界、寶峰湖、黃龍洞、茅岩河、金鞭溪等景區),有鳳凰、洪江、黔陽、王村、里耶、德夯、乾州、高椅、茶峒、浦市、崇木凼、上甘棠等眾多古鎮,誕生了唐代草聖懷素、湖湘文化宗師周敦頤、大清總督楊岳斌、大思想家魏源、著名書法家何紹基、辛亥元勛蔡鍔、近代民主先行者宋教仁、民國總理熊希齡、湘軍將領唐生智、革命先驅李達、婦女運動領袖向警予、開國元帥賀龍、開國大將粟裕、首任鐵道部長滕代遠、武術大師杜心五、一代文豪沈從文、農村題材作家周立波、著名書畫家黃永玉、著名歌唱家何紀光、民歌天后宋祖英、當代官場題材作家王躍文等等歷代名人;但是,湘西也有曾經的土匪黑幫橫行、苗族等地的放蠱巫術、所謂的「落花洞女」——以及著名的冥婚、殭屍、趕屍之類傳說。

由於大湘西這片區域地形崎嶇,山河縱橫,洞穴密布,交通艱難,歷朝皆屬統治薄弱地帶;多個民族雜聚於此,大都以蚩尤為先祖,歷史悠久、文明傳承、風俗獨特神奇、種類內容形式豐富,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過去經濟文化落後,自然災害頻繁,巫術迷信盛行,多道士、法師、巫婆,其中科學無法解釋的奇門遁甲之技也不少,所以像冥婚、靈異、殭屍、趕屍這樣詭秘、魔幻、離奇的故事多出現在這裡就不奇怪了。後來加之香港眾多湘西殭屍題材電影的播映,這些年又有「植物大戰殭屍」的動漫遊戲,更使得殭屍傳說甚囂塵上、臭名昭著。

殭屍,又叫趕屍、跳屍、移屍、走屍、走影,英稱Jiang-Shi、Zombie,在國外被戲稱為「跳躍的吸血鬼」(Hopping Vampire),屬東方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妖物,嗜血,吸取陽氣,但並無證據表明其存在。與殭屍相似存在的外國鬼怪,有吸血鬼、喪屍等。

殭屍是源於明清南方民間傳說的一種會復活的屍體,受日月精華影響而變成的妖怪,即屍體在某種作用下重新起立行走,但面目猙獰,全身僵硬,指甲發黑尖銳,有銳利犬齒,懼怕陽光。日間躲於棺木、洞穴之類潮濕陰暗的地方,入夜後出沒,以人血或家畜血液為食,撕咬活人,對活物攻擊性強且力大無窮,跳躍前進時雙手向前伸。

有人這麼定義殭屍:「殭屍,天地怨氣,晦氣而生。不老、不死、不滅,被天、地、人三界摒棄在眾生六道之外,浪蕩無依,流離失所。在人世間以怨為力、以血為食,用眾生鮮血宣洩無盡的孤寂。」

殭屍首次正式出現,是在清朝袁枚的《子不語》以及同時期的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里。在此之前,中國古籍中並沒有明確的殭屍記載;所以在大部分有關殭屍的影視作品中,殭屍都是以清朝服飾出現。而旱魃的早期傳說及其定義,其實與殭屍有非常大的差距,但後世仍有附會的嫌疑。此外,殭屍與喪屍也大不相同。

《子不語》把殭屍分成8個品種: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屍、伏屍、不化骨,且「鬼聞雞鳴即縮」,「 棗核七枚,釘入屍脊背穴」,「 放火燒之,嘖嘖之聲,血涌骨鳴。」《閱微草堂筆記》對殭屍外貌如此描述:「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齒露唇外如利刃接吻噓氣,血腥貫鼻。」

清朝野史《述異記》(東軒主人著)里講了一個湘西殭屍的故事:滿清初年,湘南西邊有一個靠山的小村落,村中一個無賴因盜墓而中屍毒,後雖被一老人救回,但因再度做不當的事,被全村的人打了一頓,再丟在後山草叢中,讓他自生自滅。過了幾天他再來求救,但這次沒人願意幫他。村民們將他打他一頓,然後綁在樹上,雖有人出言勸阻,但無人理會。最後他死在了樹上,晚上村民想將之安葬,但發現屍首已不見了。最後他回來殺了全村人,村民因被其咬而一個一個變成了殭屍。一些及時離開的村民在早上回村探望時,也都慘成殭屍。

在香港電影中,殭屍大都是身著清朝官服,因死不瞑目而怨氣聚喉,能吸收月亮陰氣。殭屍會因染上屍毒或墓地風水屬性而產生屍變。最初它並不吃人肉、不吸血,往後的版本里混雜了西方吸血鬼元素,以咬頸來吸血,月圓時力量會特彆強,被吸血或抓傷會傳染死亡而最終成為另一殭屍。

殭屍電影的始祖,是1980年洪金寶自導自演《鬼打鬼》。之後1985年林正英主演《殭屍先生》引起殭屍電影的熱潮,如《趕屍先生》、《千年殭屍王》、《湘西屍王》、《湘西殭屍王》、《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等。遇到殭屍時要停止呼吸,把頭(含鼻、嘴)移開,還有殭屍的跳躍、殭屍的模樣、殭屍符、殭屍衣服等等經典情節,影響了後人對殭屍的認知。

中國說的最多的是湘西趕屍匠,他們所趕的屬於行屍,又稱移靈,屬茅山術祝由科,發源於湘西沅陵、瀘溪、辰溪、敘浦4縣。一般是在屍體尚未腐化時,於天亮之前,將其趕往義莊,或者固定的小店。屍體一般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頭上戴著一個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天光前投店入屋後則揭起符紙,讓屍靠牆而立。

在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之前,有一個手執銅鑼的活人,他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他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有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據說誰家裡死了人,可以吃糯米以驅除邪氣,防止殭屍。

因為某種原因,某人外出謀業,長年不歸,後客死他鄉。但湘西的習俗是,哪兒的人死了,屍體必須帶回家鄉安葬於祖墳。但回家的路途險峻狹窄,行車抬擔皆不便。趕屍者的職責,就是將屍體分割成很多塊,背在自己身上;徒步走到死者家鄉後,再行拼接成整屍以安葬。為了不引人耳目,他們大都選擇在夜裡趕路,而且常常是數人組團同行。不過殭屍是很討厭陽光的,這一點又可以從它們總是晚上出來得出結論。這種極陰的東西,當然不能在大白天出沒了。

在眾多香港電影殭屍片中,殭屍的行動為跳躍前行。這是因為,在湘西還存在另一種趕屍行為,人們將屍體經過簡單防腐處理後,等待趕屍人前來。趕屍人來後,用兩個杆子架住屍體的腋下,並綁住手以防脫落,像轎子一樣;然後這樣架著前行,遠看就像屍體手臂向前伸著一跳一跳的。因趕屍向來比較晦氣,人們只是遠遠地看著,所以看不清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殭屍自己跳躍前行的說法。

總之,湘西的趕屍其實不是趕屍,而是背屍;背的也不是殭屍,而是死屍。不過被後人添油加醋、以訛傳訛,尤其是文人的誇張、影視作品的塑造,就成了我們今天對它的印象。


推薦閱讀:

驚!五指的長短原來暗示了5種命運吉凶 - 獵豹新聞
生男生女計算公式,據說很准! - 獵豹新聞

TAG:新聞 | 傳說 | 殭屍 | 湘西 | 獵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