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吳氏簡化太極拳十式動作名稱、規範、圖示
本套路為傳統吳氏太極拳式子最少動作簡單的套路,共為10式。主要是為既沒有寬鬆的時間(如短暫來華的外賓、日理萬機的領導、工作繁忙高管、重任在肩的科研人員、記者等)也沒有曾經學練過某種太極拳(陳、楊、武、吳、孫等各式太極拳)基礎的這部分人群設定的。此套路易學、易練、易效,可使習者快速入門,生趣,融入傳統吳氏太極拳的行列。
本套路雖然簡單易學,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筆者以對傳承傳統吳氏太極拳的高度使命感,打破保守思想,以盡量祥盡通俗的筆墨,結合珍貴的師承傳授和自己數十年練功心得、研究成果,對每式名稱的含義、運動規範、定勢時的感覺、每式的健身功效、防身作用等,都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全面介紹。學者只要用心把這10個式子的規範和內涵掌握了,就等於推開了傳統吳氏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大門,看到其無限迷人的風光,感受到傳統太極拳和太極文化沁人心脾的魅力。
其學練方法,筆者建議初學者先著重摩練「動作圖解」這一部分內容;動作熟練規範之後,再細心體會「身心感覺」這一部分的介紹。至於「命名釋義」、「健身功效」、「防身作用」這三部分只是先了解一下,隨著練拳過程的深入,這三部分內容自然會對你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你不想研究它都不可能,它會很自然地成為你的嚮導,把你一步步帶入充滿神奇奧妙,令你流連忘返的太極仙境。所以古人的「窮畢生之精力,難盡其奧妙」之慨嘆,絕非虛言妄語,而是世代承襲的親身實感,望習者堅毅前行,毋庸置疑。
預備式(1動):
(一)命名釋義:運動開始之前,必須按拳理拳法要求,由內到外做好準備工作,進入規範的太極拳佳境,方可練拳。
(二)動作規範:面向正南方,兩足自然站立(兩足之間不超過10公分),兩掌自然下垂,端莊平穩,氣度開闊,舌抵上齶,喉頭找大椎穴,目平視前遠方,面帶微笑,同時想像周身骨節斷開,肌肉放鬆,骨骼、肌肉、皮膚之間都像打了氣一樣相互間開距離,周身毛髮也都要想像豎了起來,有頭融天、腳融地、胸融空、神充天地、勢滿寰宇、天人合一之感時,隨即將意念收回丹田。(圖1)
(三)身心感覺:先有神充天地、勢滿寰宇之感;著意丹田後會有,腹心松靜,神清氣爽,氣血蕩漾,好像站立在停泊於水中的船上,有輕微搖晃之感,說明已進入可以練拳的太極佳境。
(四)健身功效:活血化瘀,安神益智,潤燥除脹。
(五)防身作用:經久鍛煉此式,可遇敵不慌,體松、神寧、氣壯、應對從容,令敵膽怯。
一、起式(5動):
(一)命名釋義:拳術套路的開始、頭一個動作,叫起式。共有五個動作,即左腳橫移;兩足平立;兩腕前掤;兩掌下采;蹲身下按。
(二)動作規範:
1、左足橫移:由上式,左膝松力、微屈,重心隨之右移,鼻子尖與右足大趾尖上下垂直,尾骶骨與右足跟上下垂直,重心完全垂直於右腿後,意想右側沉肩墜肘,松腰松胯,目向前遠方巡視,左足有虛起之感,隨即想一下右膝後面的委中穴,右手小指向右踝骨外側10公分處以意指地,左足會自動向左橫移,在右掌小指控制下,左足大趾輕輕著地。(圖2)
2、兩足平立:上動不停,意想右掌無名指指地,左足二趾著地;意想右手中指指地,左足中趾著地;意想右手食指指地,左足四趾著地;意想右手大指指地,左足小趾著地;想右手掌落地,左足掌著地;意念想右手心落地,左足心著地;意想右掌跟落地,左足跟著地;左足從大趾開始在右手的控制下按要求依次落地後,會自動出一口很痛快的氣,橫膈膜感到非常松舒。(圖3)
3、兩腕前掤:由上式,意想兩腎間的命門穴,兩掌自會向前移動;隨即再想兩腳下的湧泉穴,兩腳十趾會有抓地之感,兩手十指也會有回收之意,順勢再想一下兩掌腕橫紋中間的大陵穴,十指自會撮攏回夠;隨即意想兩腋下之極泉穴,兩大臂自會有上抬;隨想兩肘內側的少海穴,兩小臂自會上抬;待兩腕上抬至高於肩低於耳時,胸中會有空暢感和飢餓感。(圖4)
4、兩掌下采:由上式,先想一下兩掌心的內勞宮穴,十指自然舒展,兩掌會有如在水中按球之感;(圖5)
隨即再意想兩手背上之外勞宮穴,兩掌似有重物下墜,自然向下降落;(圖6)
待兩掌降至與肚臍相平,身體有前傾之感時,意想兩肘前上方的曲池穴,兩掌自會平收於腹前兩膝上方,有如同浮在水面上或扶在沙發扶手上,感覺小腹沉實。(圖7)
5、蹲身下按:由上式,待兩掌降至兩膝上方時,上體有欲向後仰之感時,想兩肩上方的肩井穴,兩腿自會屈膝坐胯,待兩掌隨屈膝坐胯降至兩大腿外側,兩掌大指對準風市穴(即直立時兩臂自然下垂,兩手中指所對的位置)時,起式完成。(圖8)
(三)身心感覺:左腳橫移時,感覺身體右半部緊張,左半部鬆弛;兩足平立時,感覺痛快出氣,橫膈膜舒暢;兩腕前掤時,有心胸空暢感和飢餓感;兩掌下采時有如手扶物,小腹沉實之感;蹲身下按時有兩腿發脹發熱,沉實有力,上輕下實之感
(四)健身功效:此五個動作堅持練習有通暢氣血,升清降濁,健脾養胃,健利腰腿等功效,對心腦血管疾病,脾胃不和,腰腿不利等疾患均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五)防身作用:
1、「左腳橫移」的防身作用是,當對方向我右側推擊時,我目視遠前方,同時右手小指指地,左腳橫移,身體微微右轉,即可使對方落空、失中或旋轉跌倒。
2、「兩足平立」的防身作用是,周身放鬆可防各方進攻之力,如對方用右手向右推拔我之左肩時,我周身放鬆只把意念放在右肩或身之右側的某一部位,對方就推拔不動了。
3、「兩腕前掤」的防身作用是,當對方雙手抓住我之雙腕時,我同時松腕,手指先想指一下地隨即回夠手腕內側橫紋中點兩筋間的大陵穴,以腕部向前突出意想貼對方掌心之勞宮穴,對方自會向後仰跌。
4、「兩掌下采」的防身作用是,當上述兩腕前掤未能發揮作用,對方抓住我之兩腕向後拽時,我速將五指舒伸意想兩手背之外勞宮穴向下離開對方之手心之內勞宮穴,造成對方前傾之勢時,我速想兩肘上方橫紋盡頭之屈池穴,兩肘自會沉肘後移,對方自會向前撲跌。
5、「蹲身下按」的防身作用是,當上述「兩掌下采」未能發揮作用,對方仍死死抓住我之兩腕時,我速意想兩肩上方凹陷處之肩井穴自會沉肩坐胯,同時意想兩掌向下按地,或同時向左右微微轉胯,對方即可跌倒。
二、左摟膝拗步(2動):
(一)命名釋義:此式是以一掌摟膝,一掌前按,只要是左腳在前而推右掌或右腳在前而推左掌,則形成左右交叉式,視為「拗步」。拳法中講:以手橫過膝蓋或下按膝蓋等動作成為樓膝,是破敵下路的方法,故取是名。
(二)動作規範:
1、右提左按:由上式,重心右移,上體左轉,同時右腕上提,目視右掌之虎口間的合谷穴,虎口一找耳門則上體左轉,左掌內旋下按至左膝外側,左胯左膝回收,目視左掌中指。(圖9)
2、右掌前按:由上式,重心不變,左足向左掌心下方橫移,足跟著地,足尖上翹,豎腰立頂,目視前遠方;(圖10)
隨即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以無名指引導,由右肩上方,經過口,向右足前上方平穿。(圖11)
隨即左掌沉肩墜肘以意扒地,右手在左掌的催動下,螺旋向左足前上方橫按,虎口朝上,目平視遠前方。(圖12)
(三)身心感覺:每一式負重腿都會不同程度的感到發熱、發酸、發脹,兩掌掌心和兩腳腳心也會同時感到輕微的蠕動或發熱。
(四)健身功效:此式內能充分刺激手足之三陰三陽經絡,外可全面鍛煉周身關節韌帶,若方法規範合度,其動作對兩髖關節和兩膝關節的骨四頭肌鍛煉效果極佳,久練腰腿強健、有力、靈活、無滯。
(五)防身作用:設對方以右足向我踢來,我無須躲避,只要抽腰坐胯,重心右移收左足;同時右掌松腕上提,左掌向下輕輕扶按對方右膝,對方即可失勢不穩;我隨即快速進左足,右掌同時向對方面部穿按,對方或受重創,或向後仰跌。若對方以左足向我踢來,我同樣以上述方法對之,惟方向相反。
三、手揮琵琶(4動):
(一)命名釋義:兩手一前一後,前後擺動滾轉好似揮彈琵琶的樣子,故取此為名。
(二)動作規範:
1、右掌回捋:由上式,前腳蹬力,重心後移,右腿屈膝下坐,右手沉肩墜肘,自動順勢沿左腿方向螺旋向胸腹前移動,掌根下沉,掌心向內,左足尖翹起,左掌置於左胯左後方,目平視前方。(圖13)
2、左掌前掤:由上式,重心不變,身體微向右轉,右掌臂內旋掌心向下,左掌同時外旋手心斜向上,於右肘、掌下方,向前上方穿伸,右掌同時與之相搓,後撤至左肘內側。(圖14)
3、左掌平按:由上式,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內旋平橫於胸前,掌心向下,右掌同時外旋掌心向上扶托於左肘下方,目平視遠前方。(圖15)
4、左掌上掤:由上式,重心不變,左掌向左前方伸展;(圖16)
隨即外旋,使掌心向上,沉肩、墜肘、松胯,有上托之意,重心不變,左掌繼續上托,帶動右足向左足靠攏,左腿直立,右掌向後沉肩墜肘,移於右肋下,重心仍在左腿,目視左掌方向。(圖17)
(三)身心感覺:「右掌回捋」時會有心胸舒暢,右腳平穩有勁,兩掌掌心有輕微蠕動感;「左掌前掤」時右掌心和左足心會有輕微蠕動感;「左掌平按」時會有全身舒暢,左掌心輕微蠕動感;「左掌上掤」 時會有左足如植地生根,左掌心右足心有發熱和輕微蠕動感。
(四)健身功效:久練此式可有效疏通手三陰、三陽之經絡可有效增強心肺功能。
(五)防身作用:設對方以右掌向我胸部擊來,我隨即重心右移以右掌內旋翻手抓住對方右腕,順勢往自己腹前捋帶,左掌同時外旋上托對方右肘,對方右肘關節即可受傷;如未奏效,即順勢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內旋平按對方右臂,右掌抓握對方右腕外旋擰轉,兩掌合力會使對方肘臂受傷;如仍未奏效,則左掌俯掌前伸先削其左頸動脈,對方必然扭頭躲避,我隨即腕外旋上托,同時右足向左足靠攏,身體直立對方必被仰面跌出。
四、左野馬分鬃(3動):
(一)命名釋義:此式為象形動作,以自身之頭部和軀幹比喻為馬的頭;以四肢比喻為馬之鬃毛,兩手左右、上下、前後之擺動,兩腿重心之前後變換,要如野馬奔騰時鬃毛隨之慫動、分張、瀟洒、飄逸之優美姿態,故取此名。
(二)動作規範:
1、左掌回捋:由上式,重心回到右腿,右腿屈膝下蹲,左掌隨降至右膝前;(圖18)
隨即右掌上托外推於左耳旁,左手隨右手上托降至左膝前下方,目視左前方。(圖19)
2、左足前邁:由上式,重心和姿勢均不變,左足向左前方邁進一步,足跟著地,足尖翹起,目視左足方向。(圖20)
3、左肩左靠:由上式,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前上方外旋伸舉至左手大指與左側太陽穴平行時,右手同時前移與左手脈門相貼;(圖21)
隨即回頭向右足外側遠方看,右手隨之向眼神一致的斜下方向移動,兩掌前後分展但要相互牽拉助力,意在左肩,左胯向左腿上松坐,擰頸回頭目視右掌方向,右掌心與右踝骨上下相合。(圖22)
(三)身心感覺:此式每一個動作完成時,負重腿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發脹、發酸的感覺,兩臂感到輕鬆舒展,心舒氣朗,氣勢磅礴,前肩有力。
(四)健身功效:重在鍛煉腰胯,上下旋擰,可有效提高臟腑、韌帶之彈性,振奮精神,防老抗衰。
(五)防身作用:設對方以左手擊我右面部,我速重心右移,屈膝坐胯,右手外旋上托,掌心向上,輕扶於對方左肘臂下方;同時左足向對方右足後側邁步,足跟著地,鎖住對方右腿;同時右手向左推其右臂至左耳側,左手向右膝前下方插伸;隨即蹬右足左膝前弓,兩臂向左上、右下分展,目視右掌方向,以左肩靠打對方左脅肋處,即可將對方發出倒地;如對方以右手擊我左面部,我仍按上述要求應對,唯方向相反,效果依然。
五、左右金雞獨立(12動)
(一)命名釋義:此式系以一腿支持體重。而另一條腿屈膝提起垂懸不落,形如雞之單腿獨立狀態,故取此為名。
(二)動作規範:
1、左獨立式(6動)
(1)右掌回捋:由上式,重心和姿勢均不變,上體左轉,右掌隨轉腰之勢降落,經右膝外側,向左膝內側垂伸;左掌亦隨之移至右肩前,成左弓步,目視右掌。(圖23)
(2)右掌前指:由上式,上身直立,目視遠前方,右掌亦同時直臂前伸,追眼神。(圖24)
(3)右掌指天:左腿直立,目視天空,同時右掌向上直臂指天追眼神。(圖25)
(4)左掌前指:由上式,重心、姿勢均不變,隨即目視遠前方,左掌亦同時直臂前伸,追眼神。(圖26)
(5)左掌下指:由上式,重心、姿勢均不變,左掌順勢下指,目視前遠方。(圖27)
(6)右提遠眺:由上式,左掌與眼神剛一相接,隨即分開,眼看地面,左掌追眼神,降落指地;隨即右腿屈膝上提,右足心找左掌指,右臂姿勢不變,目視遠前方。(圖28)
2、右獨立式(6動)
(1)左屈右落:由上式,兩掌姿勢不變,左腿屈膝下坐,右足跟輕輕落地,足尖上翹。(圖29)
(2)右弓回看:由上式,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上體右轉,回頭看左足,右掌外旋,掌心向上,置於左肩前,左掌內旋,虎口張開,掌心向下,欲要抓左足腕。(圖30)
(3)左掌指天:由上式,因抓不著,上體左轉,面向正前方,重心前移,右腿直立,目視天空,同時左掌向上直臂指天追眼神。(圖31)
(4)右掌前指:由上式,隨即目視遠前方,右掌亦同時直臂前伸,追眼神。(圖32)
(5)右掌下指:由上式,重心、姿勢均不變,右掌順勢下指,目視前遠方。(圖33)
(6)左提遠眺:由上式,右掌與眼神剛一相接,隨即分開,眼看地面,右掌追眼神,降落指地;隨即左腿屈膝上提,左足心找右掌指,兩掌姿勢不變,目平視遠前方。(圖34)
(三)身心感覺:此式左右負重之腿均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發脹之感覺,提膝之腿的腳心和兩掌心均會有不同程度的蠕動或發熱的感覺,周身會有神充天地、勢滿寰宇之氣勢。
(四)健身功效:可提高身體的穩定性,提神健腦。
(五)防身作用:設對方以左拳向我胸部打來,我速左轉身左膝前弓,右手內旋抓捋對方左腕向左腿外側按壓,同時左臂外旋,掌心朝上,虎口撐開,掐捏對方咽喉;隨即左手內旋向下按壓其左腕,右手外旋握拳上提擊其下頜,同時右膝上提撞其襠腹。如對方以右手擊我胸部,我仍按上述要求應對,唯方向相反,效果依然。
六、倒攆猴(8動)
(一)命名釋義:拳中術語,將退步過程中腰胯向後的移動,稱為倒攆勁,把敵人稱呼為猴,此式動作是以退為進,將對方所來之直力化為傾斜或使打漩而敗退,則我之勢形成追趕之式,故取此名。
(二)動作規範:
1、獨立反按:由上式,下肢重心、姿勢均不變,右手上托至左膝前隨即向前反按,掌心斜向下,左掌亦同時松腕、撮指回收至左肩前,虎口靠近左耳,目視右掌掌根,意在脊背。(圖35)
2、左撤左按:由上式,右掌內旋掌心向下,意想摟左膝,左膝躲避外擺,意想按左足;(圖36)
左足後撤,隨即右手向右膝外側扒地下按,左掌同時向前推按,成右弓步,目平視左掌前方。(圖37)
3、右提左按:由上式,重心左移,右手鬆腕上提至右耳前,眼看虎口;(圖38)
左腿屈膝坐胯,成左坐步式,右足尖上翹,足跟著地,隨即眼看右膝,左掌隨之下按;(圖39)
左掌剛要摸到右膝,立身抬頭向前看,左手隨即離開右膝。(圖40)
4、左展右收:由上式,左手隨眼神依次摸右胯內側、左胯內側、左膝內側,隨即上體左轉;(圖41)
左手向左後方擺動,眼看左掌方向,右足借勢向後收至左足內側,足尖著地,足跟提起;(圖42)
隨即上體右轉目視遠前方,左掌由左後前移追眼神。(圖43)
5、左弓右按:由上式,右足後撤左手扒地,右掌前按,成左弓步,目視遠前方。(圖44)
6、左提右按:由上式,重心右移,左手鬆腕上提至左耳前,眼看虎口;(圖45)
右腿屈膝坐胯,成右坐步式,左足尖上翹,足跟著地,隨即眼看左膝,右掌隨之下按;(圖46)
右掌剛要摸到左膝,立身抬頭向前看,右手即離開左膝。(圖47)
7、右展左收:由上式,右手隨眼神摸左胯內側、右胯內側、右膝內側,隨即上體右轉,右手向右後方擺動,眼看右掌方向,左足借勢向後收至右足內側,足尖著地,足跟提起;(圖48)
隨即上體左轉目視遠前方,右掌由右後前移追眼神。(圖49)
8、左撤左按:由上式,右腿屈膝坐胯,左足後撤,成右弓步,同時右掌向右膝外側扒地下按,左掌向前推按。(圖50)
(三)身心感覺:「獨立反按」會有腰部發熱;右掌掌心蠕動之感;「左撤左按」會有右腿發、脹發熱,兩掌掌心蠕動之感;「右提左按」會有左腿發脹發熱;兩掌掌心蠕動之感;「左展右收」會有左腿發熱發脹;兩掌輕微蠕動之感;「左弓右按」 會有左腳發脹、發熱,右腳和兩掌掌心有輕微蠕動之感;「左提右按」 感覺左腳發熱發脹,右腳和兩掌心有輕微蠕動之感;「右展左收」會有右腿發熱發脹;兩掌輕微蠕動之感;「左撤左按」 會有右腿發脹發熱;兩掌掌心蠕動之感。
(四)健身功效:可有效提高身體左右、上下、前後的協調性,提高腰腿的靈活性和重心的穩定性;有效鍛煉周身關節、韌帶,特別是腰胯關節,防治周身關節疾患。
(五)防身作用:設對方以右拳向我胸部擊來,我速左轉身,右手外旋,掌心向上,復向前下反按擊打對方腹部,同時左掌松腕上提,左膝亦同時上提,以助其力;若對方以右手抄我之左腿,我速左轉身以右手抓其右腕內側,復臂內旋向右胯外側捋帶,同時撤左步,左掌向前擊打對方面部;如對方以左手接拿我之左腕,我速重心左移屈膝坐胯,左手抓其左腕向下按壓,右手鬆腕上提,對方必向前傾倒,我速再撤右足,左手握住敵腕向左膝外側移動,右手向前擊打對方頭面,余式以此類推
七、斜飛勢(4動)
(一)命名釋義:此式的兩臂分合閉張等動作,好像大鵬展翅,斜形飛翔於上空,故取此名。
(二)動作規範:
1、左掌斜掤:由上式,下肢重心、姿勢均不變,上體左轉,使右下腹部落於右大腿根部,同時右掌和左掌分別向右斜下方、左斜上方推拔,掌心均反向外,大指朝下,意念在右掌,眼神看左掌食指。(圖51)
2、左掌下捋:由上式,下肢重心、姿勢均不變,左掌從上向下外旋下捋至右膝內側稍前處,右掌同時由右後方外旋向左推至左肩前,目視左肩方向。(圖52)
3、左足前邁:由上式,重心不變,沉右肩,墜右肘,左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足跟著地,足尖翹起,目視左前上方。(圖53)
4、左肩左靠:由上式,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前伸掌心向上,沉肩墜肘,兩腎間的命門穴找左胯的環跳穴,右掌亦同時向後移至右胯上方,意在左肩,目視左掌方向。(圖54)
(三)身心感覺:「左掌斜掤」「左掌下捋」均會有右腿發脹、發熱、發酸,兩掌掌心輕微蠕動之感;「左足前邁」會有右腿加重、發熱、發脹之感;「左肩左靠」會有左腿發脹發熱,兩掌掌心輕微蠕動之感。
(四)健身功效:此式對腰胯關節有很好的鍛煉效果,久練此式可使腰腿靈活強健,腹心松靜,神舒氣爽。
(五)防身作用:此式可破對方擊打我之兩側面部。設對方以右掌擊打我之左側面部,我速右腳前邁,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左臂內旋,虎口朝下,向外推撥對方右大臂內側;對方又以左手擊打我之右面部,我速重心下移,右手外旋向上推託對方右肘臂於我左耳外側,同時左手下壓使對方右臂至於我右膝前,隨即上左足,足跟著地鎖住對方右腿,右腿蹬地左膝前弓,兩掌左上右下前後分展,可使對方受制仰跌。
八、提手上式(5動)
(一)命名釋義:此式為象形動作。右掌變勾和身形向上伸長升起如提物狀,故取此名。
(二)動作規範:
1、半面右轉:由上式,身體右轉同時右足跟內收,兩掌姿勢不變順勢移動;隨即左足尖內扣,左掌前伸,右膝前弓,左掌與右足上下相對。(圖55)
2、左捋右掤:由上式,前腳蹬地,左腿屈膝下坐,左足尖翹起,同時左掌回捋,右掌上掤,成右抱七星式,目視正前方。(圖56)
3、左掌打擠:由上式,重心移至右足,右掌內旋屈臂橫平於胸前,左掌心扶於右腕內脈門處,意在脊背,目視前方。(圖57)
4、右掌變勾:由上式,右掌五指撮攏變勾向上提起,身隨之向前,收左足與右足並齊,左腳掌虛著地面,左掌下按,視線與意均在右腕。(圖58)
5、右勾變掌:由上式,右勾上提,至身直時變掌,掌心轉向前上方,意在右掌心,仰視遠上方。(圖59)
(三)身心感覺:」半面右轉」時左腿會感覺發脹、發熱。兩掌掌心輕微蠕動;「左捋右掤」時左腿會感覺加重發熱、發脹,右腳心和兩掌心輕微蠕動;「左掌打擠」時會感覺全身力量由腳而腿而腰,達於脊背,形於手指,並覺氣勢完整一體;「右掌變勾」當五指聚攏時,右小腿會感覺很緊張,猶如汽車踩剎車踏板之感,右掌掌心蠕動;「右勾變掌」時會感覺胸部舒暢,兩掌掌心發熱,有蠕動感。
(四)健身功效:此式扭轉、俯坐、勾提,運動全面,特別是對腰胯、膝腕等關節之鍛煉效果尤佳,可充分活躍手足三陰三陽之經絡,內外兼修。
(五)防身作用:設對方以左掌向我胸部擊來,我速以左手粘其腕部,同時重心左移屈膝下坐,右足前邁並以右肘粘其左肘,將對方左臂拿住,隨即右膝前弓,右臂屈肘橫平於胸前,左手扶於右脈門處,意想背後之夾脊處(身柱穴)向前與右腳之湧泉穴上下相合,將對方擠出;對方如未傾倒,我隨即右手鬆腕聚攏上提,以腕關節擊打對方下頜;對方必躲閃,我則立身前俯繼續托按對方之下頜,使對方仰倒。
九、白鶴亮翅(4動)
(一)命名釋義:此式亦是象形動作,兩掌一上一下,兩臂不對稱,身體扭轉單手上舉為展翅,雙手上伸為亮翅,故取此名。
(二)動作規範:
1、俯身按掌:由上式,視線注視右掌食指尖,漸漸向下俯身,俯至右掌與肩平(掌心向外)時,視線改為注視左掌食指尖,左掌向下按至極度為止;俯身時兩腿直立,膝部不要彎曲,意在左掌掌心。(圖60)
2、向左扭轉:由上式,右膝松力,左臂外旋指尖下垂,掌心轉向外,視線先看拇指、食指指肚,最後目視中指指肚。(圖61)
3、左掌上掤:由上式,眼神離開左掌中指指肚,仰視上空,左掌緊追視線自然抬起,至高與頭平;(圖62)
隨即上體自動轉向正前方,兩掌高舉過頭頂,掌心朝外,眼神仰視上空。(圖63)
4、兩肘下垂:由上式,松膝、松胯、沉肘、下蹲,兩掌心轉向內,重心在左足,目視前方,意在兩掌指尖。(圖64)
(三)身心感覺:「俯身按掌」時會感覺兩腿腘窩肌腱伸得發酸發疼,兩掌掌心發熱;「向左扭轉」時會感覺兩肋舒張,掌心蠕動,左腿腘窩發脹、發酸;「左掌上掤」時會感覺兩肋部特別舒暢,兩掌食指指尖發脹發熱。「兩肘下垂」時會感覺全身輕鬆舒適,兩掌掌心發熱,指尖發脹。
(四)健身功效:此式俯身轉腰,可滋陰補腎,健利腰腿,防治腰腿疼。
(五)防身作用:接上動,當我以右掌上托對方下頜沒有托著,落了空,隨之上體微向前俯身,同時以右掌心從上向前、向下撲按對方之面部,如對方從我身之左側以右掌擊我面部或摟我脖頸時,我則向左扭轉身軀;同時以右掌由對方之右臂下面抄起使右腕粘其腕部,不可脫離為要。接上動,我之左肘與對方之右肘上下相貼時,隨即左臂內旋使掌心轉向後方,同時右手粘住對方右手腕,手掌隨轉隨向上伸,右肘同時下沉,使掌心轉向後方,與此同時,屈膝略蹲,這時對方右肘被我滾肘下壓而匍匐在地。
十、收式:(4動)
(一)命名釋義:此式動作是兩指兩臂分開轉身攜抱,而後兩掌合成十字於胸前,作為拳套終了之式,即恢復還原為起式狀態,故取此名。
(二)動作規範:
1、三指環接:由上式,兩掌內旋,掌心斜向下,食指相接看食指,中指相接看中指,大指相接看大指,隨即兩肘上抬兩掌心轉向下。(圖65)
2、環指平移:由上式,兩掌向後平移至指環中心對準鼻子尖;然後慢慢抬起頭來。(圖66)
3、三環套月:由上式,兩掌指形不變,同時外旋使掌心轉向內套在肚臍上,形成三環套月式。(圖67)
4、太極還原:由上式,兩掌貼著腹部緩慢下滑,至中指達到兩小腹下角之氣沖穴處稍停;(圖68)
再繼續下滑至兩大腿外側,中指垂直時,即為收式。(圖69)
(三)身心感覺:「三指環接」「環指平移」時會感覺腹心松靜;「三環套月」時會感到內氣蕩漾;「太極還原」時會感到全身舒暢。
(四)健身功效:此式可收納天、地、人三才的清精之+++.氣,通達全身,收于丹田,對養生長壽、防病治病極有益處。
(五)防身作用:設對方雙掌向我撲來,我則雙手俯掌向前以指尖穿擊對方雙目,使對方後仰,隨即雙腿屈膝下坐,兩掌同時沿對方大臂上側向腹前捋按其雙腕向腹前移動,目視兩腳前下方,即可使對方前傾,有效化解對方之來力。
推薦閱讀:
※陳家溝太極拳的武學生態
※【王娟聊太極】終生求索,六十學藝,我所敬重的陳立州老師
※太極梅花螳螂摘要拳詳解(第一段)
※太極拳體悟精選(2)
※太極雜說61-61-62-63-64-65-66-67-6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