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變異解釋人類對香菜的愛恨情仇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3日報道,美國化學會官網的Reactions欄目發布了新視頻,描述餐桌上所謂的「香菜之爭」,揭示了人們對香菜的喜惡其實與DNA有關。

香菜葉是各種菜肴中常見的配菜,包括炸玉米捲兒和麵條;香菜籽是調料中的主要成分。雖然香菜的食用很普遍,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種菜品都有其喜歡或厭惡的人群,其中,香菜是人們喜惡最不統一的蔬菜——要麼很喜歡,要麼很討厭。數據顯示,估計約4%-14%的人討厭香菜的味道。「香菜之爭」如此獨特,從而贏得了科學家們的青睞,使其致力於研究香菜和DNA之間的關係,揭示人們討厭香菜的確切原因。

研究人員指出,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會導致11號染色體的某些與嗅覺直接相關的區域與未發生SNP變異的人有所不同,所以11號染色體的遺傳變異可能是人們討厭香菜的原因。

科學家們發現,若與嗅覺有關的染色體發生細微變化,就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香菜的味道像極了「肥皂」或「污垢」,且往往會聯想到原脂、臭蟲和化妝品散發的氣味,讓人無法忍受。

研究人員以嚙齒動物為研究對象,將一種臭味檢測基因OR682與「香菜豐富」的分子組進行結合。結果顯示,這香菜的分子組中有兩種化合物會產生泥土的芬芳、甜甜的味道和植物的香氣,但有一種化合物會產生「肥皂味」。SNP變異可能會使發生變異的人嘗出這種「肥皂味」,而沒有發生SNP變異的人就嘗不出來。但是,香菜呈肥皂味背後的確切機制目前還未被發現。

(實習編譯:蔡萬爽 審稿:劉洋)

推薦閱讀:

相學古籍:麻衣神相之金鎖賦及解釋
《千里命稿》之女命篇(取用解釋
傷子不喪夫的命理作何解釋?
六壬名稱來歷,最的滿意解釋
語言背後的代數學(九):笛卡爾閉範疇

TAG:人類 | 解釋 | 香菜 | 變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