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學法語

法語點滴  同修共勉  勇猛精進

(廣博是為更加專一,目的是受到啟迪和開示,更加深入地修持好自己的法門,不斷精進。「南無阿彌陀佛」一句聖號凈念相繼不斷,似陽光無時有,無處不照,永恆不息!功夫到時,無明與迷惑自然消失,萬象自然開解,心意自然通達,萬法於心而無一法可得。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7年11月20日自學後收集整理與諸同修共勉)

一、精粹五則:

1、「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喻義深刻)

2、凡所有相,皆含有性,佛相雖然如是,有情無情莫不如是。凡夫拜相不拜性,聖者禮性不禮相。凡夫身拜心不拜,聖者心拜身不拜,惟大智者,拜而無拜,無拜而拜,身心不二,性相一如。故以外在佛相,依之禮拜,而引內里佛性,我內里佛性成就,則我外在佛相必然具足,一切外相為內性之表彰,一切內性皆外相之含蘊,此凡夫依佛相禮拜,正是依此法修行;若修行人禮拜到佛相與自性打成一片,豁然相我一體,無二無別之時,自會妙處。那「山河大地無非法身,翠竹黃花皆是般若」;於此中立,拜與不拜,皆成戲論啦!

3、禪悟的境界是怎麼樣?這實在是無法說明的,歷代祖師用打用罵,硬是不肯說話,佛陀甚至講,我所說法,皆非佛法,這不是笑話,因為不用言說的佛法,才是佛法。佛法、禪心,是自證的境界,是從無分別的平等性智而了知的,這不是黃蓮,應該是甜蜜;這不是鸚鵡,應該是菩薩。 (「啞巴吃蜜,是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鸚鵡學話,是不知,如小兒學話,不解其義。」 而大德禪師們,就如慈受法師所說:「我是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也如鸚鵡學講話,講得非常像。你說我是知呢?還是不知呢?」

4、吃飯睡覺是多麼簡單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舒舒服服的吃飯,安安逸逸的睡覺?可見最平常的事到達平常心的境界,是須經過無數不平常的修持。

5、時間上有過去、未來、現在之說,但無住真心沒有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分別,只那一念,吾人的本來面目,「自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長新」,有何過去現在未來呢?

二、智慧三則:

1、佛法修行的根本及究競,還是空性的智慧。

佛教各宗各派的差別即是對空性智慧的養成過程、空性智慧的「量」的多寡,時機,根機,能力而有所區別。甚至可以直講,悟道的深淺是在空性智慧的證量多寡,或換句話,是以空性智慧的能力,對待萬相的結果。解決煩惱,須有空性智慧,如果能具足空性智慧,當下清凈無煩腦,但空性智慧能力如太薄弱,或須藉助他力或時間才能得到啟迪而顯露,待水落而石出才能解決煩惱。開悟的臨門一腳,在阿賴耶識無明、無思、無差別的相續中,亦是靠具足的空性智慧所顯發的覺明。這也就是大圓滿的大智慧開展出來的。相同的,禪宗的修學,「不思善、不思惡」,「不思前、不思後」,在無思、泯諸對待中,以空性智慧再直觀此「無思無別之自然本性」,此一路去,探明「這時,尊者你在何方」的「本源」,就在眼前了。凈土的「專心一意」稱念佛號,於念無可念處,再「反聞」,聞此自性,亦即見實相念佛、見道越脫輪迴、生死。--此「反聞」,即指空性智慧的開展。由此可見,密宗與顯教任何宗派證悟過程有漸有頓,但道路完全一致,不知者其知見會有偏差甚至貶低批判,是對此二者,甚或各宗無緣深入的所造成知見不足、偏見,或者實際體會不足而已。故可見空性智慧是佛法中的根本,應修到「所見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見量(即---本性自現、體露金風,自起自解,不假修持);這才是大成就者、大阿羅漢、大菩薩的見量(果位)。

2、密宗開示:

在釋迦牟尼佛講法的時候,他首先講授的是四諦法,而四諦法當中佛最初講的是苦諦,現在我們就是圍繞著苦諦給大家做介紹,我們所依靠的論著是持明晉美朗巴所寫的九個頌詞。

首先,持明晉美朗巴是這樣說的。

一切都是如此的稀奇,

我們的生命就像山邊的雲霧一樣,

一切親友和敵怨的關係就像天邊的雲一樣,

而且一切所集之眾就像客人一樣,

一切都是無常的自性。

我們現在這樣地思維的時候,心中一定要生起一個確信。就像我們以前講的《深道六法教言》所說的,任何人都要修行四種修心,四種修心之中最主要的是修行無常,而對無常的修行有三種決定,大家要經常修行。哪三個決定呢?首先,人是必定要死的,是肯定要死的;那麼如何的死呢?死法無定,這是肯定的。然後什麼時候死呢?這是不由自己把握的,這也是肯定的。當這樣地思維的時候,我們心中的確對無常會有所認識,當自已的心中產生認識的時候,自己的心一定能夠趨於正法。的確是這樣的,一切的所集都是無常,就像我們在這裡集會,差不多有七、八十人,但大家都是無常的,沒有一個人有把握不無常。就像上師自己一樣,去年的時候和空行仁波切一起為大家廣轉法輪,但是現在除了上師自己之外,佛母已經於法界當中趨於涅槃。周圍的人也是這樣的,在我們這些人當中誰能夠在今晚不死,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遠見,有這樣的把握,除了自己的義氣之心之外,的確是沒有任何的把握可言的。再想一想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接受佛法,那麼明年我們當中誰會趨向死亡的大道呢?!在下個月的時候,還是明天的時候,誰會繼續在這個地方呆著,這些都已經是無常的事了,讓你們這樣思維的時候很容易對無常產生很深刻的認識。無常是死亡的大道,在這個死亡的大道上,任何一個人都必須要走上去,不論是多麼大年紀的人,也不論是多麼年幼的人,不管你自己知道還是不知道,死亡都會降臨在你的身邊,任何人都是無可避免的。就比如說在印度的時候,除了我們無比能仁釋迦牟尼佛,還有所有大羅漢、菩提薩垛,他們也都趨於涅槃,而且像印度的84大成就者,王臣25,乃至於歷代的傳承上師,包括上師自己或者我們大家,沒有一個人會不無常,所有的人都必須走上這個死亡的大道。所以說,想到無常的時候,我們心中應該對無常產生一個確切的認識,精進地修行。而且在自己想起無常的這個時候,時時刻刻要憶及:正是因為無常的緣故,所以我們才要修習佛法;因為無常,我們修習佛法才能生起精進;面對無常,才能有非常廣大的意義。如果你能夠真正的修無常,那麼不管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禪定、精進等等法行,你都能夠做得到。因為想到了無常,沒有一件事情能有任何的掛礙的。我們永遠就是要這樣地思維:一切的親友和敵怨都是這樣無常的,現在看上去是敵人的,最終也許會成為像是親友一樣,也許有的時候自己非常親近的人,但是忽然之間刀劍相見,轉成一種惡劣的關係。一切也都是無常的,真的就像秋天的雲彩一樣,忽然聚集,忽然離散,而且我們所聚集善緣的弟子們,大家也都像集市上的客人一樣,滿足了自己願望的時候,離別降臨的時候,各奔東西。我們大夥也是如此,現在聚在一起聽受佛法,分別之後,或者到了明天,或者到了後來,都各奔東西了,任何一種事情都是無常,大家要這樣地來思維,並且把握住它。

過去有許多的大德在修習無常的時候,甚至於每天都要把握無常,就比如持明晉美朗巴,他曾經在桑耶清普的大密花窟里修行了12年。他在山洞裡修習,每次出來總會有荊棘掛他脖子,每當他想把這個荊棘砍掉的時候,他總會想:算了吧,也許我出去後再不會回來,或者是我回來後就永遠出不去了!因為他不斷憶念無常的緣故,所以在洞里閉關修行了12年之久,荊棘也沒被砍掉。真正地修行無常的人是如此的。所以我們從自己的心裡也要真正地無常,把握確切地認識無常,當你對無常產生了非常深刻地信任的時候,你也才能夠真正地來區分真實的佛法,有些人從自己的心中沒有能夠真切地認可無常這個事實,想「無常」沒有什麼甚深的,「大圓滿的口訣」這才是最甚深的,但是事實上沒有一個比無常更甚深的法,只有認識到無常是我們現在當務之急。希望你們從內心深處體會無常,並且認識無常。

現在是第二個頌詞,意思是這樣的:

對一切的收穫、所得、名稱,

還有美譽等等所有的一切,

就像是路邊的屍體一樣當即放棄。

一切本自無常的緣故,

為了不給自己的修行產生障道,

把它當即捨棄!

的確如此,我們仔細想一想,如果獲得一些什麼,或者是擁有一些什麼,並且為了自己爭取得到它,會產生很多的貪執之心,因為貪執之心反而造成輪迴之苦。斷棄貪執的這個方面,真的就好像是晉美朗巴大師所說的那個樣子,周圍的一切——它就像我們在路邊發現一具死屍,這個死屍是我們不需要的,拿回去也不會有什麼用處。的確是,這個死屍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不必要的東西。事實上,世間上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無常幻化不真實的,如夢如幻的,那麼這些虛幻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本身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可是如果你貪執它的時候,顯得它就好像有什麼意義一樣。比如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電視裡面雖然顯現各種各樣苦樂的境相,但是除了這種顯現之外,它的本質是沒有任何可成立的,可是如果你貪執的時候,這就彷彿產生了苦樂。如果在看電視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電視節目里一切的顯現都是空幻,那麼電視對你不成障礙。對於我們的夢幻也是如此,比如在夢中也顯現出各種各樣的苦樂,可是當你醒過來的時候,一切的苦樂,它全部都消失在法界之中,因為這一切本身是不真實的,全是幻像而已,如果這樣,我們很容易就明白,世間所顯現的一切,它全部都是無常的、幻化的,沒有一個可以稱之為真實的,如果大家當時能夠認識到這一切都是虛幻,那麼我們布施也好,持戒也好,作任何一種修行都能夠是發自於內心深處的。

所以要知道一切輪迴的根源是我們的貪執,不管是多麼好聽的美音還有美色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展現的都是虛幻的,我們現在就要當即放棄對它的貪執之心,如果不能放棄貪執之心,輪迴中的惡業因此會漸漸漸漸地涌聚。比如你的名聲越來越大的時候,反而成為你修行中的障道,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福德非常廣大的時候,你修行善業的機會反而就越來越渺小。你的名聲就好像是雷鳴一樣遍及三千大千世界,那你的違緣就會像霹靂閃電一樣突然降臨。所以如果要真正地修行,要知道一切所顯現的事物都是不堅實的,而且它都是無常的、空幻的,它隨時都在一剎那一剎那地消滅,知道了這些,對顯現出來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名聲也好,或者是利益也好,或者是福德也好,順緣也好,全部都能夠從內心深處對它斷棄貪執之心。

斷棄貪執之心是修行中的要點。就像剛才舉例所說的,就像對路邊的死屍一樣。比如對於不愛吃蛋的人給予雞蛋,除了讓他倒胃之外,絕對不會產生任何的喜悅之心。對於修行的人來講,世間八風所涉及一切美妙、善巧的事物,對你來講是不需要的,能夠放棄、當即放下,這是這個法之中最重要的核心。所以希望大家好好思維一下,我們不論碰到順緣還是違緣,尤其是碰到順緣的時候,周圍所顯現的一切美妙的事物和福德的順緣,在這當下它就是無常和空幻,對它如死屍一般拋棄,這是晉美朗巴大師第二個要點。

現在晉美朗巴大師第三個忠言。他的第三個忠言所說是這樣的:

一切的業力都是由自己善惡聚集的,

我們現在所受的一切善,

都是過去的善因得到的善果,

一切的惡是因為自己造成的惡果。

一切的因果,就是自己的心來造成的。

因此,我們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心,

是不是真正地能夠尋求善法。

現在有很多的人在修行的時候都這樣想,我是修行善法的人,再觀察一下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真正地修行善法呢?如果是真正修行善法,就比如比丘有253條戒律,沙彌有16條戒律,居士有5個根本戒律。大家是不是真正地從內心深處如理受持了呢?只有自己觀察自己的時候才知道。現在有很多的人嘴上說自己修行善法,但事實上自己的心裡卻在想著另外的事情。對於年龍的弟子來講,上師需要大家心口一如——外表上來看是一個修行佛法的人,而內在也是修行佛法的人,如果是這樣,也是上師對大家最衷心的希望。

但是事實上並不樂觀,因為現在有很多人心中帶著各種各樣的妄想來到年龍,在修行的時候,以各種假象來蒙蔽自己、蒙蔽他人。如果真正觀察自己心的時候,你嘴上所說的善是否正如你自己心中的善一樣呢?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因為很多人,比如我們拿「妄說上人法」這個戒律來講,是大妄語罪,拿這個來說,有很多人自己不是比丘的時候妄言比丘的事,不是沙彌妄言沙彌,不是居士妄言居士。這都是小事,還有有些人妄言沒有見到本尊的身像,他說他見到了本尊,得到了什麼授記,到處跟人宣說著。沒有獲得什麼成就,他到處跟人說他獲得了什麼樣的成就,有什麼樣的力量。還有的人,上師沒有跟他說的話他到處跟人說上師是怎麼對他講的;有些人以自己的貪慾心不能調伏來到年龍,他卻是到處跟人說年龍這個地方是傳雙修法的地方,年龍寺是專門傳阿努瑜伽的地方,年龍寺是專門告訴人們怎麼樣行淫慾的地方,像這些全部都是大妄語。在上師的面前,上師從來沒有給大家講過什麼雙修的法,也從未講過阿努瑜伽的法,上師一再跟大家強調,講的是大圓滿的見宗,如果大家自心中真正明白,應該是安住在大圓滿的信心上才對,可是有些人自己的貪心不能制止,卻是加在上師的身上說這種話,有些純粹是妄語,不僅是妄語而且是大妄語。因為這樣的妄語造成很大的過失,所以自己要好好觀察一下,上師根本不可能向大夥講雙修的法,也不可能向大家講什麼增長貪慾的法。因為貪慾是輪迴的根本,這你們自己都清楚的,如果要是從內心深處認識到這一些,能夠好好修行,這是大家所需要做的。如果貪心不能夠遮止,一味地在說這種妄語,假借著上師的名義來做一些違背戒律的事情,這是非常非常大的一種罪業。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讓自己心中產生一個定解才行。拿大妄語罪來講,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就假託上師,假託本尊,或者假託某種境相,到處跟人說這種假話,比如本身是自己的妻子,但是到處跟人說上師跟我說這個妻子她是一個什麼什麼樣的人,然後我可以和她修什麼什麼樣的法;也有一些人自己心中抱著一種不清凈的念頭,帶著一些人到這個地方,也是做這樣那樣的事情,這些全部都是妄說上人法的這種大妄語罪,這是真正的一種欺騙,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所以,這些從戒律上來講,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是不是真正地來修行善業,所以說,嘴上的善業並不是真實的善業,我們要求的是真正的心口一如的善業。

且如果真正地修行,就像蓮華生大士所說的,我們要經常地從內心深處斷棄一切的戲樂心,讓自己的言語寡少,如果這樣,在佛法之中或在社會中都是非常相順的。這樣會與佛法相順,如果你少說,這樣會少很多很多的過失,你心中生起多少的善念,你能做好它就對了。你心中沒有能夠生起善念,不會因為你的語言造成過失。因此少說這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大家對這件事情要從內心深處真的好好地認識它。

對於說自己是否真正能修行佛法,是不是心與法合這個問題,真正的觀察的時候,就像比喻里說,一個母親的孩子死去了,母親會永遠記念著他,從她的內心深處不忘記他,隨時隨刻都會想起他。我們對於這種竅訣,對於法的認識也是如此,因為自己真正的能夠隨時隨刻地意識到自己在做的是什麼事情,這樣一來會斷棄很多很多造惡業的因緣,要經常記著點兒,我們是不是真正地用自己的內心在奉行著善法,還是用自己的嘴在奉行善法。這樣時時刻刻地觀察,認認真真地修行,就一定能夠產生很好的結果,並且真正使自己心能夠與法相合,這是晉美朗巴大師的第三個教言。

這個教言是非常重要的,正像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那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大家時時刻刻要用自己的真心來觀察一下,你自己是不是真正地在奉行善法,真心地在斷棄惡業,如果能夠這樣,這就是真實趣入正法。除此之外,還有人想,像這樣的一個法沒什麼了不起,大圓滿是最甚深的、最重要的!事實上不是如此,這個法和大圓滿相比之間,這個法比大圓滿更加重要,因為大圓滿是能夠用覺性的智慧證悟的一種口授,而這種口訣,完全仰賴於自己修行這個法的基礎,並且通過上師的加持就可以現證,而這個法是如何能夠明了大圓滿自性智慧的一個根本方便,如果沒有這種方便和助道,你將不能證悟大圓滿的甚深智慧,因此這個法是非常非常甚深的。

希望大家真的能夠從內心深處好好地修行它,希望大家好好地觀察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內心來奉行善業,這是上師對大家衷心的期望。

第四個教言是這樣的。

向非常殊勝的,一切諸佛的總體蓮華生大士,

還有觀世音菩薩至誠地頂禮,

並且自己從內心深處生起堅定的信心,

修行他們的心咒!

剛才我已經說過了的,真正的具足了信心,在這個發心之中來修行自己比較有信心的本尊,或者你來成辦對於本尊的承事,把你自己的心和本尊相合,這兩種修行都可以,不管是任何一種修行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對於我們年龍來講,這裡的人全部都是為了修行才來到這兒的,大家到了這裡之後,就應該不浪費時間,專註地放在修行上,或者是上午的時候作承事,下午的時候作修行,或者任何時候都不忘記承事和修行,關鍵是自己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以前面為基礎,好好地對自己所信任的本尊來念誦和祈禱。

就比如念誦鄔金蓮華生大士,要知道他是一切諸佛的總集之體,對他產生堅定的信心,把上師和本尊無二無別地觀想,並且好好地承事他,念誦蓮華生大士的金剛七句、心咒。有很多人在修行的時候,心中會產生很多很多的疑問,比如說自己的上師是非常非常有加持力的,本尊是不是和上師一樣呢?或者有的人認為本尊的確是具有加持,是佛菩薩,那麼上師是否有這樣的功德呢?……可是在真正修行的時候要斷除一切的疑茫,因為從上師和本尊的角度上來說,大家都是平等的,自性本沒有絲毫差別,你要在這樣堅定的信心之中好好修行。不論你自己有信心的本尊是哪一位,或者以蓮華生大士為本尊念誦他的心咒或者金剛七句,或者有些人是以文殊菩薩為本尊,或者是綠度母、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等等等,只要你有信心,專註地修行就可以了。在念誦和承侍本尊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與心意相合,以本尊和上師無別的信心承事、念誦,這是非常重要的。這第四個教言,就是讓大家時時刻刻地以自心與上師和本尊無別而專註地修誦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記心間。就像剛才所說的那樣,自己專註修行本尊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信心和身口意全部傾注在這個修行上面,不商於父,不議於母,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寄望上師,專註在修行當中。只要修行,就一定能夠獲得殊勝的成就,這是一切要點當中非常重要的要點,要謹記。

現在說的是第五個言教。第五個言教是這樣的:

在我們修行當中,

把一切的顯現當作成本尊之身,

把一切音聲都當作成密咒之音,

把一切的念想分別都轉為本來的智慧,

在這樣的專註當中修行,

就一定能獲得殊勝的成就。

這樣修行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定的誓言安住修行,這樣才能真實地獲得成就。

如何安住修行呢?這個時候,就好像是我們在尋找上師,首先要觀察上師,作為弟子不觀察上師會產生很大的過失,上師如果不觀察弟子依然會產生很大的過失。在續經中說:如果上師和弟子不作觀察,都有越法之罪,最少要觀察三年。可是對於上師自己來講,大家不遠萬里、千里迢迢來到這個地方求法,因為從渴望和誠敬上來看,他一定是具足信心的,所以姑且把大家都排列在有信心的行列當中,所以為大家傳法。大家是不是有信心呢?這個取決於你們自己,自己要好好地觀察。

這在這個時代,有很多人首先不觀察上師,碰到一個上師馬上就認為自己很有信心,說這個上師是佛,於是在上師面前求很多很多的法。可是修法的時候,又沒有信心,修修這個法沒有成就放棄了,修修那個法又沒有成就又放棄了,然後覺得這個上師沒有加持,他不是什麼成就者,於是對上師產生邪見,這樣一來,不僅造成很大的過失,並且有墮落的罪業。如果不經過觀察一定有這種過失,如果經過觀察他就不會有這種過失了。那麼怎麼樣地觀察呢?在沒有求法之前,你怎麼樣地觀察上師都是可以的,這沒有任何的過失,是正確的;可是如果你求法之後觀察上師,這樣只能造成你墮落的因緣。所以對上師具足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碰到一個上師就說這是伏藏大師,這是成就者,這是瑜伽士,這是活佛或者這是什麼,抱著這種心盲目地前來求法。如果是這樣,你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危險。

過去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西藏是因為本尊太多,所以造成了傷害。實際上,在印度非常好:每個人只有自己一個上師,有一部法,而且專註地修持一個本尊,因為這樣的緣故,成就者如雲。但是在藏地不同於此,藏地就是因為本尊法太多了,有的人就是因為修修這個法沒有成就放棄,修修另外一個法然後再放棄。現在這句話恰恰正適應在漢地人的身上,就是說,漢人的上師太多了,漢地人的法太多了,因為這個緣故,漢地人就很難成就。因為在修行的時候不斷地產生分別,今天對這個法有信心,然後修習三兩天,試一試看這個法能不能成就,一試,發現不行,然後再修另外一個法,這樣的周而復始,除了浪費時間之外,真正的沒有絲豪的成就,所以這樣是非常惱火的事情。因此,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一定要專註下來,踏踏實實地修行。

對本尊對上師應該有如何的信心,你們自己應該好好地觀察,如果真正是具足信心,要專註下來踏踏實實地修行,他們沒有絲毫的差別,並不是說這樣的一個上師、這樣的一個法有什麼超勝之處,而是說與自己真實有緣的上師的確是有這樣的超勝之處,要這樣地修行才行。

就像蓮華生大士所說的那樣:真正的修行人,他的身體就好像是殘廢一樣,不走動,專註在一處;他的語言,就應該像琵琶斷了弦一樣,沒有任何的音聲,不做任何的宣說;他的心就好像是無雲的虛空一樣,沒有任何的障礙。如果能夠這樣,這是修行大圓滿的瑜伽士,而真正的修行應該是如此的。可是在我們現在如果不能這樣做到,就很難把心和法完全相合。

就像過去的祖師所說的,如果你真正多聞——調伏你自己的煩惱,這是多聞的標誌;真正地能夠修行,自己的貪、嗔、痴、慢、吝嗇等等會越來越少,是非越來越少,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越來越增上——這就是修行的標誌。如果你自己真的能夠好好地修行,你自己能如量地現起我們稱為成就的標誌,也稱為是真正的神變,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神變。可是也有一些人迷於一種外相,認為自己好像是修行得非常好,見到神或者見到鬼,但是究竟是不是你見到了神或本尊呢?因為真正修行密法的人,為什麼叫密法呢?密,就是保密的意思,有任何的功德都不與人說,自己在自心中能夠生起把握,這才叫真實的密,可是還沒等怎麼樣到處跟人去說,這樣就不稱為密了。更可笑的是,有很多人自己根本在修行當中沒有什麼把握,說了很多很多所謂本尊授記一類的話,作為上師尚且沒有對你們說任何的授記,作弟子的哪來這麼多的授記呢?有很多人,說自己在某種境界當中見到了空行母,空行仁波切向他說了很多的話,讓他把這些話轉告給上師,像這樣的事哪兒有呢?上師從無始無量劫以來許多生世之間和佛母都從來沒有分離過,彼此有什麼話完全可以意密溝通,而且佛母如果想向上師說話可以親自告訴他,有什麼必要假借一個凡人的嘴呢?這根本沒有必要的。還有些人說,上師在馬爾康,他們得到本尊的授記,說上師在建什麼什麼寺,或者上師要怎麼怎麼樣,哪來這麼多餘的事呢?如果上師沒有說的話,作為弟子也更不應該去說。對於上師自己來說,是不是能夠見到本尊,是不是能夠見到那些鬼,是不是能見到空行等等這些不好明說,也沒有辦法向你們說清楚,可是你們能不能見到,是不是真的那麼清楚呢?自已好好地觀察一下自己。如果是真正的修行者,哪怕是你真的見到了什麼,既便是賢劫千佛你都見到了,這只是一場幻相而已,作為一個修行人不貪執幻相你不知道嗎?如果真的是見到了什麼,你應該當下放棄對他的執著,安住在自己的修行當中就可以了,沒有什麼必要向別人說。還有些人說看到了這個看到了那個,有這麼多的看到么?像我們在場的有七、八十個人,那你能看到七、八十人之外,還能看到什麼,事實上,這是因為你們目光短淺的緣故,因為自己的修行沒有真正如量,從信心上、從精進上、從境界上,從任何一個角度上來說都沒有達到如量,所以才有這麼多的妄想。事實上就像你們看不到的那樣,我們在坐的七、八十人之外,還有十方無量剎土,一粒微塵之中有微塵的佛,還微塵那麼多的天龍護法,還有很多的非人類全部雲集,大家來這兒聽法,你看得到嗎?你所看到的只是這些而已。但我們假設,你能夠看到又能怎麼樣呢?你看到這麼多的鬼,這個房子太小,是不是呆不下了呢?所以你如果抱著這樣的心來修行,或者是來說這些話,那是非常不合適的。

因此真正的修行密法的人應該斷棄一切的妄想和執著,當即捨棄,這樣才可以。希望你們以後不要說,也不準說任何人見到什麼本尊了,見到什麼人,我不知道,見沒見到鬼,也不知道,總而言之,這些不需要再說。

這些你們一定要記住,在修行的時候,只要讓自己有堅定的信心,只有像蓮華生大士所說的,對於身體就像屍陀林的死屍一樣,屍陀林的死屍被扔在這個地方,沒有任何的變動,它也不會滾來滾去,它就停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真正的修行人是這樣子;嘴巴就像斷了弦的琵琶,發不出任何的聲音一樣;不做任何的分別,只是需要把自己的心安住在修行法義上,如果能夠這樣,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現在不是對你們進行謾罵,不是在呵斥你們。不會呵斥你們,也不會罵你們,你要知道,對於上師來講,他的弟子就好像是自己的子女一樣,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怎麼會罵呢?他都是為了你好,所以才教誡。如果對你有好處,有幫助,為大家避免一切過失,所說的教言就是像蜜蜂的蜜一樣。最主要的是用功,不讓任何的人產生閑言和邪見,隱蔽自己的功德,這樣才稱為密。

現在對大家說這些,只是希望你們大家好好祈禱,說也是為讓大家感受自己的錯誤,讓自己的心和法完全相合,這是真正的修行,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是重要事當中最極重要的事情。大家牢牢實實地記在心裡,自己精進地修行。

就像晉美朗巴大師所說的,真正地要把自己的心和上師無二無別地觀照起來,在這種堅定的信心之中認真地修持,真正地把上師和佛劃成平等,要從功德門中觀察。從功德上,上師與佛無異,但是從恩德門中,上師勝於諸佛。你要抱著這樣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心至心地祈禱上師,並且在法行當中也不要有見神見鬼等等這樣的言說,而且以後千萬不要再說,大家只要把自己的心和法完全的相合,這是對大家的希望。應該好好地護持各種各樣的戒律,修行中應該注意到的都注意到,這是對大家衷心的期待。正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在修行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這種方便的善巧。

在一切的修行之中分為兩點——真正從內心深處對三寶具足清凈的信心,為了一切眾生而具有廣大的悲心。如果具有了這些,一切修行都能夠轉成正確的修行,並且產生功德。如果具足,一切修行都將成為產生自性的智慧。如果你不了解原委,那你的修行會非常盲目。如何了解原委呢?比如說,你對佛寶產生信心的時候,他有什麼樣的功德呢?從佛的功德之門中,對佛產生信心,這樣才稱為是信心。對於法寶也是,法為什麼稱之為法?法有什麼樣的功德,有什麼樣的意義?你真正的思維之後產生信心。對於僧寶亦復如是,總而言之,對於三寶經過觀察之後,了解之後,對他產生了真實信任的時候,才有真實的信心,並不是憑空而來的一種信心,這一點大家一定要知道。

對於一切眾生的悲心也是如此的,悲心並不是僅僅可憐而已,應該了解到六道輪迴之苦,一切都如實地了知之後,才能對眾生真正的生起慈悲之心。

對於上師的信心應該具足,比如憶念起三寶的時候應該是兩眼含淚,或者是兩眼流淚。真實地從內心深處生起一種現證和空性之心,並且修學,稱之為是真實的信心。對於上師也是如此的,首先了解我們對上師應該是如何的信心,如何的對上師,不經過你自己仔細地觀察,你產生的信心將會是非常渺茫的,觀察上師並且對上師產生信心,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了解上師呢?就要從恩德門中來了解,就比如說是有一個論著里,專門地講述如何觀察上師,並且對上師產生信心的。比如像根本上師仁波切,為什麼稱為是真正的根本上師呢?根本上師是使你明了現見自性是佛的人,也就是指示你自心為佛的這個人。並不是所有為你灌頂傳法的上師都叫根本上師,是真正對使自己產生究竟功德的善知識才稱為根本上師。佛在經書上說:「現在我不在這個世間住,但是未來我會以善知識的相狀出現在你們面前,未來弟子們應該對善知識生起與我無異的信心。」正是如此,善知識與一切諸佛沒有絲毫差別,是應該非常明了的。尤其是在密法中修行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知道,功德之門中一切上師和諸佛都是平等的,但是從恩德之門中,根本上師恩德較諸佛更加殊勝。現量指示自性為法身的人稱為根本上師,為你做灌頂、傳承的上師稱為「加持的上師」,和你結有一些法緣的上師稱為是「具足大悲心的上師」,對於自己的根本上師稱為是大恩根本上師,因為他使你超出輪迴。像過去阿底峽尊者所說的,他有上百位的上師,在上百位的上師當中,當他聽到金洲大師的時候,他會雙手合掌頂間兩眼含淚。為什麼這樣呢?有人問阿底峽尊者是不是因為金洲大師的功德最殊勝呢?阿底峽尊者回答說:「不是這樣的,所有上師的功德是沒有差別的,但是讓我的心中能夠真實的產生功德的善知識唯有金洲大師而已,所以金洲大師是我的根本上師。」對於我們現在也是如此,要經常這樣觀察,對於上師和三寶生起信心,對眾生生起悲心,這是兩個不可少的支分,這一點大家要牢記在心。

除此之外,修行也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叫懺悔業障,另一方面叫修集資糧。懺悔業障就是我們把自己和眾生無始無量以來所積造的罪業發自內心地發露和懺悔;修集資糧就是以各種修行各種方便來修集,使自己一切順緣具足。修集資糧的時候,就像我們現在所要求的,除了認真地修法之外,上弦和下弦的初十、二十五儘力呈獻會供,因為不斷地呈獻會供,並且如理地修行正法,使自己的業力迅速清除,並且迅速地成就解脫之體。這兩點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心,並且精進地修行。現在,心愛的金剛弟子們,剛才說了那麼多的話,講的內容之中有些口氣嚴重了一些,讓你們傷感傷心了,希望你們不要放到心裡去,這純粹是為了讓大家心中真正地生起對法的確切認識而已。

在修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密法中最重要的修行就是「凈相「,如果能夠升起凈相,一切的功德和善聚都能夠如意地得到,如何地升起凈相,這就看自己如何修行了。一切顯現是平等的,不可採取任何分別心和伺察之念,安住於凈相當中。

一切成就源泉是三昧耶戒,如果沒有三昧耶戒,一切的成就全部會落空。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護持戒律。三昧耶戒有很多很多支分,可是最主要的是大家能夠真實認真地修習,這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修行的根源。這一點大家從內心深處好好地認可,知道它並且修行。在修行的時候,就像晉美朗巴大師所說的,大家都要到寂靜的地方去如理修行,讓自己的心與法合。寺院這本身和寂靜處是同義詞,寺院並不意味著有很多人聚集的地方,寺院就是寂靜處的意思,大家如果在寂靜處能夠把心和法相合,這樣必然能夠得到利益。如果不能夠這樣做,哪怕能夠在一年當中有一個月的時間來修行,或者是哪怕在一年當中只有一天的時間來修行,那都是非常非常的稀奇的,哪怕只有一日的修行,真正的是非常稀有的。

修行中最主要的是與世間相合。不管如何修行,絕對不要惱害世間,尤其對於政治這方面一定要注意,我們作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應該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尊重和遵守各種政治規定。就像上師父母一樣,對於國家方面非常地尊重,國家如何,他都會按國家所說的去完成,我們不應該作為一個修行的人嘴裡還說國家的事,這是修行的違緣。對於上師來講,向來非常敬重國家和法規,所以現在我們這樣安寧,國家也這樣信任上師。你們是真正的修法者,也希望你們也都能夠好好地遵守國家的法律,並且認真地修行。

修行最主要是把世間的一切妄想全部拋棄,自己的心和法能完全相合,這是修行人需要的。自己的心寂靜而調柔,少欲而知足,如果能這樣那就非常好。這樣說並不意味著你們可以放棄工作或者放棄自己所做的事業,工作這件事情是我們衣食的順緣,是修行當中不可或缺的順緣,但如果我要修法,並且工作也不做了什麼也不幹了,這是沒有善解法義的緣故。該乾的工作一定要好好乾,該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全部都作好。主要的時間寂靜地修行這是非常好的,除此之外,並不是說有些人在經商不要再經商,作為生活的順緣你們可以做各種經營的,把自己的心放在法上,時時刻刻憶念著因果、憶念著三昧耶戒,並且升起凈相,能夠真正地把心和法相合,這樣是上師對大家的希望,所以希望都能夠如理如法的完成好。

以上這九種是晉美朗巴大師所講的最殊勝的法義和衷言,相對於大圓滿,這是非常重要的大圓滿的助道。藉此可以趣入大圓滿中能夠用自己的覺性智慧現量現起的口訣和教言,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以講這種法的力量,希望你們真正地自心與法相合,能夠生起這種功德。所以現在,依照緣起的方式為大家宣說。以上就是所講的總攝的含義,也就是晉美朗巴大師的九種衷言。

3、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

從前,有位幻術師非常精通幻術,他有一位朋友是出家師父,倆人非常要好。有一天倆人像平時一樣坐在幻術師家裡邊喝茶邊聊天。閑聊中,出家師父對幻術師說:「我想看看你的幻術,能給我表演一下嗎?」幻術師笑了一下,走到門口,叫朋友過來看。出家師父走過去,看見門邊有一匹高頭駿馬,那駿馬威武健壯,比畫的還要好看。幻術師說:「你想要這匹馬嗎?我可以賣給你。」出家師父問:「這麼好的馬你是從哪裡得到的?要賣多少錢?」幻術師說:「馬的價值應該由它的力量和速度來決定,你先騎一下看看馬的好壞,然後再談價格,我們朋友之間沒什麼不好談的。」出家師父未加思索就騎上了馬,幻術師把韁繩遞給他,然後在馬的屁股上使勁地拍了一下。駿馬像箭一樣沖了出去,帶著出家師父躍過高山谷地、草原河堤,走了幾天幾夜,穿越了千山萬水。最後,駿馬把他摔在了一個陌生的曠野上,頭也不回地消失在前方。出家師父跋山涉水,終於艱難地走出了曠野,來到了一個牧區。那裡的牧民以放牛放羊來維持生活。他在那兒乞討,可是得到的食物非常少,只夠勉強吃幾天。因為人生地不熟,而且語言不通,他像狗一樣流浪了許多日子。後來和牧民慢慢接觸多了,他開始聽懂了他們的方言。幸運的是,那地方的牧民都是信佛的,他們問他是否會念經,他說,念得很熟練。於是有一些牧民請他念經做法事,起初他就以這樣的方式生活著。後來,他因為很多年離開了善知識,又結交了壞朋友,跟隨他們一起做了不好的事情,因此,破了出家戒。再後來,他和當地的一位姑娘相愛並還俗成家了。為了照顧家庭,他整天忙著放牧和打獵,全然不顧痛苦和罪過。他們生了三個兒女,在把兒女一個個養大的過程中,他怕他們著涼、生病、飢餓,怕他們夭折。兒女生病了他寧願用自己的死來代替,在飽嘗諸如此類的無數擔心和折磨的過程中,兒女們被漸漸養育長大。未曾想,兒女們稍大之後,卻不聽父母的話,互相吵鬧打架,摔壞貴重的東西,看到好的東西就要,父母看不到時就偷。在感受如此種種痛苦的同時,夫妻兩個之間還經常吵架,互相責罵,甚至有幾次還打得頭破血流,成了離也離不了、分也分不開的冤家夫妻。他們缺衣少食,日子過得十分艱苦。好不容易熬過了艱難歲月,孩子們長大,變得比較懂事,知道孝敬父母了,可他已經老了。想當年,他也曾經是父母的寶貝,後來成為出家師父,之後變成還俗成家的年輕丈夫,可現在變成了像累鳥一樣的老頭。因為年紀大了,又因為養活家人吃了很多苦,而且家人總是吵吵鬧鬧,加上他的身體裡面還有各種疾病逼迫,外面又是惡劣的環境逼迫,他變得像個餓鬼一樣,誰都不想見。可是為了生活,他仍然不得不出去打獵。年輕時為了能獵獲岩石山上的岩羊、草坡山上的羚羊、森林裡的鹿、草原上的野騾,他手拿獵槍,腰掛火藥,上午爬上岩石山,下午奔走野牛道,晚上在山腳等候鹿吃夜草……喝水的狐狸,尋窩的獾,吃草的雪豬,甚至兔子和鳥,他看到什麼就殺什麼,殺死什麼就吃什麼,他以這樣的生活方式度過了人生的一半時光。那時,在響亮的槍聲和白色的硝煙中他可以把肉堆得像岩石山。可現在他身體衰老,手腳關節疏鬆,腰酸背痛,坐下站不起來,站起來又坐不下去。好不容易坐下時就像馬背上的貨捆猛然掉落在地;走路時沒有氣力就像抓鳥人般輕手輕腳。曾經俊美銳利的眼睛現在看不清遠方,上眼皮耷拉下來幾乎要蓋到下眼皮,嘴癟癟的像皺巴巴的羊皮口袋。想說話但是口齒不清,想交談卻聽不清對方說話。就這樣他還得去上山打獵,儘管空手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多,但他還是拚命去做。踏著晨霜,披著夜星,度過晚年的一天又一天。有一次他照例上山去打獵,走了很久之後,在一個山坳里發現了一頭剛剛產下幼崽的母羚羊,母羚羊身體十分虛弱、動彈不得。他非常無情地殺害了它們,然後以槍作為拐杖,一瘸一拐地背著羚羊的屍體往家走。 走到家的河對岸時,小兒子看見爸爸帶著獵物回來,非常高興,一邊喊著爸爸,一邊興沖沖地跑過來,不慎一個失足從橋上掉了下去,立刻就被洶湧的河水沖走了;哥哥姐姐看見弟弟掉到河裡,趕緊跳下去救,結果也被河水沖走;妻子目睹這一切,大哭大叫,不顧一切地跳進了河裡。眼看一家人轉眼間都被河水沖走,他傷心欲絕、昏倒在地,不知過了多久才清醒過來。他倚著槍想站起來,卻又倒了下去。就在這時,突然間他感覺像天亮般清醒過來,一看自己正在朋友家裡,拿著一根棍子,倒伏在地。幻術師笑著對他說:「起來喝茶吧。」他爬起來,發現剛才倒的那杯茶還是熱的。他感到十分驚訝,在短短几分鐘的時間裡,他竟然經歷了一生的坎坷和痛苦!他無法相信這一切,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回想這些幻覺帶來的痛苦,他深深感到輪迴世間的作業毫無意義,升起了強烈的出離心,毅然拋開眼前的一切,專心一意隱入山中精進修行,最後獲得自利利他的大成就,並以轉世化生來利益一切眾生,直至輪迴空盡。

在一個人短短几分鐘喝茶的時間裡,另一個人卻在幻覺中有漫長的時間經歷一生的坎坷和痛苦,我們實在很難說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在一個房間里有兩個人,一個有神通,另一個沒有神通。沒有神通的人正在睡覺並做起了夢。有神通的人是醒著的,知道另一個人正在夢幻中感受喜怒哀樂,他會覺得很可笑。就像這樣,如果超越我們根識的聖賢或其他眾生看到我們現在所感受的喜怒哀樂,也會覺得像幻術師表演的幻術一樣很可笑。

三、禪語數則:

1、無心之茶包羅萬象;柳綠花紅,別有一番世界。喝無心茶,悟真滋味。

2、:「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四十二章經》中,佛說:「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作無修無證之者。」何謂「無念無作無修無證之者」?即是無所染著的清凈心,因此,一無所求的虔誠供養,方為最無上的供養功德。諸佛菩薩倒駕慈航,入此堪忍之娑婆世界,乃至為上求下化自降其身而行乞的清凈僧寶,皆為作眾生福田,令眾生植福培福,舍除慳貪、增長智慧,唯願眾生皆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究竟圓滿了脫生死之大事,故供養三寶得福甚大。若又能以一念至誠恭敬、無所求之心供養,則所得功德,更非人天生滅福報可以比擬。

  原來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如果我們能回歸觀世音菩薩的返聞聞自性,才是無盡的寶藏。故事中,如果四位兄長如願生到天界享天福,不能聞法得解脫,福報享盡仍要受輪迴之苦,也是不究竟。還好他們過去生中種的出世因緣已成熟,所以得遇佛陀親臨點醒而開悟。

  而我們自己也要在「諸行無常」中,了悟自性本具的性德,才是真正的寶藏。這則故事中的黃金稻子,與其說是佛陀的恩德,不如說是弟弟在清凈無分別執著的供養中,本性自然流露出來的果報,值得我們讚歎學習。

3、一粒米能生千萬粒,那一粒從哪裡里生的?當然從千萬粒生的。「一生萬法」、「萬法歸一」,溈山禪師當然知道這麼簡單的道理,但他要到黃昏後才說「米里有蟲」。這又更深一層的接觸到「生而無生」的真理,從萬物欣欣向榮里,再能回到不生不滅的真相中。

4、此處說有,彼處說無,是真的不同嗎?實在沒有不同的,道只有一個,有無只是道的兩面,道是因人而有所不同的。禪師的問話與答話,有時說有,有時說無,只是從我們不同的程度或層次來體會不同的問題而已。

5、一次放生後的感悟

一個偶然的機會,和朋友的閑聊中,聊到了放生和海嘯的災難,也想到自己經歷放生後的一些改變,內心異常的感動,於是心中萌生記錄一點心跡的打算。心靈的律動,很難用筆墨來描述。總的來說,大喜悅甘露般的體驗,來源於三世諸佛的悲心,得於善知識的啟發與開導。這裡,我要先敬禮三世佛陀悲心總集所化現的大悲怙主——聖觀自在。敬禮曾為我顯現一切行持給予我最大啟發的大善知識們!

從無始以來,我們曾經無數次的生死輪轉,和一切眾生,都結下過無量種種的善惡因緣,這一切我們可以迷昧,但不管怎麼迷昧,卻不能阻止這些善惡因緣的主人終究會找上門來的一天。在我所接觸到的好幾位緣深的朋友兼同學,他們堅持放生,吃常素,耳聞目染之下,才漸漸開始改變了以前自己對於「素食放生」的迷昧和邪見。漸漸產生意樂和嚮往。回望來時的迷昧和邪見,想起來是多麼的讓人慚愧和懺悔。

我的父親是個正直而勤勞的人,他的人品也曾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但就在一年多前,父親的咽部莫名的生長出一塊尖形的息肉來,好在平日並不十分覺得妨礙。透過佛法的認知,直到前幾個月,我才發現箇中原因:那是在我小的時候,我們家裡面吃的雞鴨什麼的,全都是我的父親親手宰殺的。而且被宰殺的雞鴨,都是被割斷喉嚨而斷氣死去的。這是父親咽部長出息肉的真正原因。我不由得害怕起來!除了念佛迴向外。迫不及待的開始想到放生了。

其實我早都萌生了放生的念頭,不過一直還未曾實行。經過了一番思慮後,我就打算第一次先放生市場裡面的魚和泥鰍,因為我發現市場上所有被宰殺的蟮魚和泥鰍都是先被小刀捅破咽喉的。我的第一次放生,給我內心的感受,那是我永遠難忘的。一路上,當我吃力的提著這兩個口袋時,我的心悲動不已。也許,不久以前,我還看他們不過是一道餐桌上的菜肴,現在,我卻發現他們也同樣是世上最寶貴的生命。而在此時,心中不由得自然的響起那大悲的真言。此刻身邊的萬物似乎都閃耀著生命的光輝。而身上的沉重也彷彿成了世間最神聖的擔護……

步行來到郊外的小溪,在一段適合魚和泥鰍生活的水域,打開口袋後,我就大聲念誦了三皈依和五戒。再念誦寶髻,寶勝,釋迦,三位如來的名號。最後就念誦六字大明咒。看到他們被放到水中而獲得自由時,我覺得他們已經被六字真言的力量轉化成了光而融入到蓮花中了。

回來的路上,我似乎有了放下一切的輕鬆和喜悅,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由於佛力的不可思議,被放生的有情聽到三皈依和五戒,就會得到護法的護衛,此生已經不會在遭受災厄。聽到寶髻,寶勝,釋迦三位如來的名號,下世將不會再轉生到惡道,聽聞六字真言,舍此報身終將往生凈土……難道還有比這更讓人開心喜悅的事情嗎?

更不可思議的是,經過一次如此簡單的放生過後,發生了自己也不曾想到的改變。家裡也現出一種溫暖而祥和的生機,我的父母親也變得健康快樂起來。我也開始發心,除一些特別需要放生的日子外,每月至少也要放生兩次。我不是一個素食者,但經過一次放生後,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改變,因為放生可以讓我們時時珍惜生命的寶貴,以及刻刻想到生命的無常和痛苦。經歷過放生後,每當在砧板上切肉,在滾熱的油鍋里烹煎時,都會自然的融入到那被切割烹煎眾生的生命中體會到那種難忍的苦楚。也似乎聽到眾生的神識在痛苦的號叫。反觀自己就好象是那地獄中手執利刃的夜叉。吃肉的時候,也彷彿看到自己成了地獄中的鐵狗,在貪圖口腹之慾的驅使下吞啖受苦的眾生,而這些苦眾生,正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親人啊!曾經不止一次的想過無間地獄裡那些殘忍的獄卒,夜叉,鐵狗……這到底是誰變化的。原來就是愚痴殘忍的我們啊!想到這裡還能不痛哭懺悔嗎?

放生之行,對於心靈的改造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如果沒有親身的經歷和實行,沒有人會有真實的體驗!就象我這樣的業重凡夫,在善友的再三誘導下,才生起一點會心的體悟。過去,儘管每天念誦很多慈悲的真言,但自己的心地依然是那樣的殘忍和愚昧。過去,儘管每天提醒自己觀照世間的無常和痛苦,卻充耳不聞自己餐桌上血淚的呻吟!然而一次簡單易行的放生,卻才開始恢復自己迷昧已久的良知啊!

能聽聞佛法,走向覺悟。是整個宇宙中最大的福報,也是我們人生真正的目的。而慈悲正是覺悟的根源。如果說有一種最快生起慈悲心的方法,我認為那就是放生之行。也許戒殺遠遠還不夠,或許只有不斷堅持解救即將被殺的生命,才能補償往昔所造作的殺業,正如歷代的大師們總結的:放生就是還債,放生就是消業,放生就是救親……也誠如佛陀所說:一切眾生曾經是我們過去的父母,也是未來的佛陀。而我們現在,並不需要花費多大的代價和努力就能解救這麼多的父母怨親,乃至未來的佛陀。還有什麼理由可以阻止我們積極的放生呢?

我要至誠的感恩佛陀,您以無盡的智慧和力量為一切眾生點亮了明燈乃至最終能離苦得樂的引導。也感謝一切善知識啟發我的放生之行,讓我不再繼續做一具行屍走肉。

6、佛法的人生真實意義----超越自我,實相涅磐;凈土念佛的生命真實意義----帶業往生,不借它方,橫超三世。

7、佛法修行的根本及究競,還是空性的智慧。

佛教各宗各派的差別即是對空性智慧的養成過程、空性智慧的「量」的多寡,時機,根機,能力而有所區別。甚至可以直講,悟道的深淺是在空性智慧的證量多寡,或換句話說,是以空性智慧的能力,對待萬相的結果。

解決煩惱,須有空性智慧,如果能具足空性智慧,當下清凈無煩腦,但空性智慧能力如太薄弱,或須藉助他力或時間才能得到啟迪而顯露,待水落而石出才能解決煩惱。

開悟的臨門一腳,在阿賴耶識無明、無思、無差別的相續中,亦是靠具足的空性智慧所顯發的覺明。這也就是大圓滿的大智慧開展出來的。

相同的,禪宗的修學,「不思善、不思惡」,「不思前、不思後」,在無思、泯諸對待中,以空性智慧再直觀此「無思無別之自然本性」,此一路去,探明「這時,尊者你在何方」的「本源」,就在眼前了。

凈土的「專心一意」稱念佛號,於念無可念處,再「反聞」,聞此自性,亦即見實相念佛、見道越脫輪迴、生死。---此「反聞」,即指空性智慧的開展。

由此可見,密宗與顯教任何宗派證悟過程有漸有頓,但道路完全一致,不知者其知見會有偏差甚至貶低批判,是對此二者,甚或各宗無緣深入的所造成知見不足、偏見,或者實際體會不足而已。故可見空性智慧是佛法中的根本,應修到「所見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見量(即---本性自現、體露金風,自起自解,不假修持)。這才是大成就者、大阿羅漢、大菩薩的見量-果位。

8、修行的真諦

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每個當下,你做的持咒,觀想,念誦,禪修,乃至談吐高超的見地,顯現高超的行為,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

修行的本質並沒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實質就是反覆地深入我們的心相續,並且改變它,否則,這個寶貴的人身會被浪費,你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著它所創造的輪迴。實際上,就是在夢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覺。

每天從細微的小處著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輝煌,看穿這些虛榮的把戲,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無法徹底轉化你的心,你無法在證悟上取得多大的進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護自己的三業(身、口、意),照顧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雖然你無法達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還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個念頭,努力而虔誠的對待自己徹底的內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樣子,那麼,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圓滿三要釋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樣:"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內心安詳真愉快。"為什麼呢?從內在的層次,你已經轉化了你的心,從而轉化了你的生命,安詳、慈悲、放下,已經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為外在的,內在的,秘密的,極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層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雖然掌握了偉大的知識,了解了高深的見地,但是很不幸,它們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補丁,終究會要脫落。例如,我們在健康的時候會感到很自在,而且我們擁有佛法的知識,這一切以一種良好的自我感來暗示:似乎我們是不凡的聖哲,但是,當你遇到重病的時候,你渾身火燒而陷入昏迷,仔細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種種接近死亡的業相在夢中顯示,即使你厭惡他們而不敢墮入昏睡,但昏迷會迅速將你擊垮,哪個時候,你的任何才智,學問,都幫助不了你。於是,修行人應該知道,在重病中出現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續夢境,這是修行的恥辱,甚至,這是聞思的恥辱,沒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這是鏡子上的霧氣,維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驗修的成就,當喜悅和光明產生,巨大的寧靜伴隨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異的景象,並且能預先知道事情的發生,這些體驗就好象對山谷大聲叫喊一樣,你努力的叫喊,它給你很大的迴音,但是隨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種奇特的經驗發生了,但是記住,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無常,假如你想擁有這些體驗,永恆的佔有它們。那麼,你就會經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樣的痛苦,它們根本就是無常,所以從驗修的種種幻想中解脫吧,不企圖佔有它們,平等的看待它們,而不擾亂內在的心相續,哪怕是在廣大的平等定見中,一切顯現為不實際的五色煙霧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牆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將這些視為開悟的標誌併產生我慢,這是著魔的開始,並因為我執而流浪輪迴。

最後是廣大的明智成就,這預示著我們平等的對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廣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為莊嚴的自然解脫,於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執著和煩惱,慈悲並心胸寬廣,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無法攪亂這內在的明智,超越喜悅和悲哀,安然的任運於當下。

經由心的修持,我們經歷各個不同的階段,最終,我們的心成為空與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懼或是希冀,都無法佔據我們的心靈,這就是佛陀之道。(不可或不能言說的境界)

9、凈土需不需要廣聞?

 這幾日多與凈土法門接觸,感其艱難,不易修起,雖然憶念阿彌陀佛但因往昔業力故,不能完全觀想清楚彌陀恩德及重要的各方面往生因素,苦苦找其原因。

在許多凈土往生公案中,不乏造惡愚痴之人,他們的見解看似也不多,但是他們有一個基本的特點,那就是從聽來的一點教言,抓住深信有上師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同時已從世事滄桑中,深切感受了娑婆世界的痛苦,切願離苦往生求安樂,靠著老實修行,臨終時瀟洒往生,本人極其羨慕,但也看出了自己的不足,缺乏太多的與實際相結合修法。因為說起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很是歡喜,但法中要求雖簡,做起實難,想起來本人連出離心都成問題。

我經常想,如果我們也能象這些事例中的主人公一樣,本身也有較強的出離心,同時在聽聞了凈土法門後,能生起較為堅固的信願,老實念佛,那我也會象這些先輩一樣,臨終安然往生西方。

但是我們需不需要在平時守護好所受的戒律呢?需不需要力所能及地輔助善知識弘法呢?需不需要推動正信的佛學書刊的傳播,為佛法的弘揚作出貢獻呢?需不需要積累起更深厚的往生資糧呢?我想作為現時代的我們一樣也少不下吧!因為與前輩相比,我們的確可嘆啊!

為什麼呢?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在這個末法時代,尤其是我們年輕人的疑惑心本來就猛厲,分別心也習慣了外逸散動,我們若未能在聽聞凈土法門後,生起不變的信願,同時自身的人生經歷又未能使我們產生出較強的出離心,則我們念佛便不會真切,這樣泛泛悠悠地念過一段時間後,因未感受到佛法的清涼甘露,許多人就漸漸失去了耐心,於是「老實念佛」這一要求也大打折扣。

據了解,近幾年出現的許多念佛多年的人,轉而去學歪門邪道,已暴露出了這一方面的問題。平時信願不堅固,念佛也不確實,能有多少把握在臨終這一緊要關頭不隨業力漂流,而提起念佛的正念呢?

因此我感覺,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如果在不明理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持名念佛這一方法,排拒其餘佛法對凈土法門的輔助,實際上已加大了往生極樂世界的難度,失去了他力提攜的這一優勢,使本是易行道的凈土法門變成了難行道。正確的方法,是老老實實遵循佛陀所垂示的從聞思修這一修學法則,聽聞、參閱各種經論,認真思維經論的意義,然後將思維所得的聖教意義用之於修持的實踐中,能從方方面面增強我們的信願,不可偏廢。無力閱讀的人,則應多聽聞他人關於凈土殊勝與娑婆苦難的開示。這時已能生起真信切願的人,應開始老實念佛,如果這時念佛仍不得力,則應及時反省自己在信、願、行三方面中哪一方面有欠缺,進行彌補。

象我們信願不堅的人,則應拓寬視野,廣泛聞思、參閱各種經論。佛法是佛菩薩們智慧的結晶,學習後只能增上我們的信願、慧根,而不可能對往生西方產生障礙,比如學了因明,便具體知道佛法的殊勝之處,而不會再受各種邪說的蠱惑,也能從理論上確立極樂世界的超勝,而自然發起真誠的往生信願。學了戒律,一方面了知了具體的開遮持犯,減少了因破戒而導致的往生障礙,另一方面切實認識到了娑婆世界持戒、修行的難度,而自然發起真誠的往生信願;學了中觀,了知了萬法的虛妄不實,更增強了往生的勇氣和信心;學了《現觀莊嚴論》,詳細了知了佛菩薩的無盡悲願、功德,而生出無限嚮往之心,自然發起真誠的往生信願。

同時在學習這些佛陀稱之為甘露的微妙法時,也學到了在念佛中有效地對治煩惱、使凈念相繼的方法,如中觀中的夢幻觀、空觀等等。我們很多時候念佛不得力,感覺枯躁乏味之時,使用這些佛陀特別開出的對治妙方,使心念頓時清凈,凈念得以維繫,從而真正達到「老實念佛」的目的。故本人感覺應該廣泛的學習和聞思,以此作為我們往生的基礎,不然自己不觀察自己的心念,只是自欺欺人說自己有絕對的信心,有絕對的出離心和菩提心,實屬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說法。

假如說有志於弘揚佛法,續佛慧命的佛弟子,就更應廣學經教,這樣不但避免了因所知不多而在講法中有意、無意所造下的謗法過失,而且因佛法的熏陶而容易生起真實信願,又因作法布施、法供養而積累了無上的福報,這樣不但能往生而且品位更高,如此更值得我們學習和讚歎,成為我們的楷模。所以說在我們未生起真正的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廣泛的需要其它佛法的輔助。這個問題就要我們自己不欺騙自己,道理就是這樣。

10、把握今生今世

有一天老禪師帶著兩個徒弟,提著燈籠在黑夜行走。一陣風,燈滅了。

「怎麼辦?」徒弟問。

「看腳下!」師父答。

當一切變成黑暗,後面的來路,與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見,如同前世與來生,都摸不著。我們要做的是什麼?

當然是:「看腳下,看今生!」

許多人都相信來生與前世。因為那讓我們能對今生的不幸,用前世做借口,說那是前世欠下的。也又對今生的不滿,用來生做憧憬,說可以等待來生去實現。

問題是,哪個「今生」不是「前世」的「來生」?

哪個「來生」不是「來生」的「今生」?

來生的緣,可以是今生結下的;來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種下的。前世的債,今生正在還。還不清,來生還得繼續。前世的緣,今生正在實現,好不容易盼到了,還不好好把握?

看腳下!看腳下!

有什麼比腳下踩的地更實在?有什麼比今生更直接?

今生都不積極地把握,憑什麼瞻望來生?今生都不耕耘,憑什麼盼望來生豐收?

難道我們還要像不負責任的父母,欠下債,死了,等兒女還?打算今生欠債,來生還嗎?

還是勇敢地面對今生。今生債,今生了!連前世未還的債,也在今生了斷。

何況,這有限的今生,也許是我們的靈魂漂泊了多麼久之後,才盼到的。今生之後,也許又可能有多麼漫漫的長夜啊!


推薦閱讀:

Kindle、法亞、各網站,獲取法語原版電子書的方法,都在這兒了
法語課報名!甜美外教,讓你的孩子,未來多一個選擇!
10部法國動畫短片,看完才知道什麼叫人性
Day57 | 走遍法語—指示形容詞 #365#
詩歌翻譯——《夏日憂愁》

TAG:法語 | 學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