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事物形象鑒賞學案
古代詩詞事物形象鑒賞學案
學習目標:
1、積累事物形象的基礎知識。
2、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題思路。
3、規範答題步驟。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題思路。
2、規範答題步驟。
考前預習
一、知識點指津
(一)事物形象及分類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是人通過這種象徵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物象主要出現在詠物詩里,通過描寫客觀的「物」,細緻刻畫其外在形態或表現其內在精神品質,藉以抒懷興盛,托物言志。
1、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詠物詩運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徵)的手法,通過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義的形象:古詩詞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義,比如:柳,諧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別之俗,所以有惜別懷遠之意。
(二)認知理解事物形象
例一: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
畫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鄭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後不仕。
本詩中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況,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解析:
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陸遊在《枯菊》中有「空餘殘蕊抱枝幹」的詩句,朱淑真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形象審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遊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
當然,陸遊、朱淑真的詩都是好詩,但三詩並立,鄭思肖這兩句詩的憂憤,則更為深廣。
這首詩句只有用在"民族氣節、忠貞愛國"時才貼切。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後,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於「穴」中,隱寓「大宋」二字。他善畫墨蘭,宋亡後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鷓鴣天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極易勾起遊子的思鄉之情。這首詞的主題是寫遊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形象生動,委婉含蓄。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1、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2、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燦爛。
3、動物類:
子規:悲慘、凄惻。
4、風霜雨雪水雲類:
海:遼闊、力量、深邃、氣勢。
學習過程
一 探究解題思路和方法
(一)典型例題
例一: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1)在這首詩中,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麼?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徵?
(2)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
【參考答案】(1)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徵。
(2)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詩人藉此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總結物象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1、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徵即外在特徵(形態、色澤、特徵)和環境特點(借鑒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分析物象的社會屬性,挖掘物象的內在品格,抓物與志的「契合點」
(從物人一體角度抓物與志的相似點、契合點,分析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
3、詩人的理想情操(作者藉此抒發的感情、表現的寓意等),塑造此形象的意義(體現作者的某種操或情感,表達作者的某種嚮往或追求(象徵或托物言志))
(三)、刻畫事物形象方法題型答題思路
古詩刻畫事物形象,展示特徵的方法,主要有:
(1)從整體構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
(2)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這類題目,可按照如下思路進行:
①閱讀詩歌,找出詩人描繪形象的相關詩句,仔細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
②結合詩句分析運用的表現技巧及其所表現的具體內容。
③指出這種手法的運用表現了詩人(人物)怎樣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
④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二、如何規範答題
(一)典型例題
例一: 早 梅 張 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參考答案】
步驟1: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
步驟2:「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
步驟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二)探究答題步驟
1、指出形象(物象)並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徵;
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結合表現手法);
3、點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07重慶)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海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①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注】
⑴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後兩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麼手法?
答案
解析
⑵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裡賞花,兩者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解析
此題是以比較閱讀的方式考查對古詩的鑒賞。要比較蘇詩與白詩所抒發感情的不同,首先找到他們的抒情對象的不同,前者是尚為「紅妝」的海棠,即盛開著的海棠,後者是「衰紅」的牡丹,即即將凋零的牡丹。在這兩種不同狀貌的「紅」前,兩人的感情雖然同為愛花,但後者肯定比前者更多了一些傷感。
《海棠》寫的是蘇軾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略顯幽寂,與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作者要燒紅燭陪伴、呵護海棠,另一方面創造了一種氣氛,讓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後兩句極賦浪漫色彩。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鬱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儘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
《惜牡丹花》:在群芳鬥豔的花季里,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比較下面兩首詩,分析菊的形象.
畫菊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背景: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
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白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注釋]:
異:詩1:事物特徵:傲骨凌霜,自甘寂寞,錚錚鐵骨,堅守節操。
所言之志:詠菊寫人,讚美菊花傲然不屈,表達自己凌然的民族氣節和忠貞愛國的情懷。
詩2:事物特徵:百花先謝而菊花後調,歷盡風霜而後凋。
所言之志:對堅貞品格的追求,對崇高理想的追求。
(總結事物形象比較題答題思路:比較事物形象的題目,一般從事物特徵、描繪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
(1)分析每首詩各自描繪的事物形象的特點,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2)求同析異,分析事物形象特點,描繪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達的感情的異同。
(3)整理思路,組織答案。)
三、課堂訓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閱讀此詩,簡析這首詩塑造了駿馬什麼樣的形象?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步驟1:這首詩描繪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馳騁疆場、大顯身手的駿馬形象。
步驟2:邊境戰場,一片肅殺悲涼景色;那駿馬卻企盼著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戰場上迅捷地賓士。「何當」表現心理,「踏」顯出輕捷矯健的風姿。
步驟3:抒寫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
四、課後鞏固
1、(10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注]①商風:秋風。
(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了「鳳凰」怎樣的品性?
(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麼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2)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2]
註:漏斷: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即指深夜。[3]
詞中所描寫的孤鴻的形象是怎樣的?請作簡要賞析。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1)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2)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麼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5.(09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月
杜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滿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頻頻。
⑴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6、(09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製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注】
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並簡析作者的情感。
答:
踏莎行
賀鑄
返照④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⑤: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1)此詞詠荷,詞上片刻畫的荷花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上片最後兩句使用的藝術手法。(5分)
(2)全詞詠寫荷花目的在於寄情於物,結合下片內容,請簡要談談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3分)
8、閱讀下列詩歌,完成所列問題。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9、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畫
杜甫
素練風霜起①,
聳身思狡兔,
絛鏇光可摘③,
註:①素練:白色的生絹。②胡:這裡指猢猻。—說指胡人。愁胡:典出孫楚的《鷹賦》:「深口蛾眉,狀如愁胡。」
詩人主要以哪些手法來表現出鷹的什麼形象?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手法來表達詩人的什麼品質?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詩中的「早雁」是怎樣的一個物象?
12、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 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蘭竹詩
鄭板橋
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
唯有山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
上面兩首詩歌所表現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處?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1)品行高潔,志向遠大,才能出眾。
(2)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徵)。以鳳凰自喻,抒發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傷。
2.(1)【參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參考答案】①《木芙蓉》:一種傲然獨立、挑戰困難而不受他人擺布的充滿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
3.答:全詞刻畫了一個飄飛不定、驚恐不安、心懷幽恨、孤獨寂寞的孤鴻形象。本詞用「缺月」「疏桐」「漏斷」
4.(1)答:「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妙處:詩人從廣闊的立體空間著筆,生動地摹繪出山泉的澄澈與靈動:它流淌在平地之時,恰似一面新亮的鏡子將蔚藍的天宇盡映水底;它飛瀉于山下之際,又如瀟瀟春雨般潑灑半空,煞是壯觀。此聯取景清晰,摹象精緻,對仗謹嚴,通過大膽的想像,細膩的刻畫,把飄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繪得生動可感。
(2)答: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自潔自清、一塵不染、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品格。詩人借詠山泉來喻自己,山泉即詩人自己,山泉的特點即詩人要追求的個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高潔境界了了可觀,耐人回味。
5.答案
解析:
月亮照在離家萬里之遙的瞿唐峽的上空,是春天初六的上弦月。月光皎潔,時時照亮幽暗的居室,像往常一樣灑滿清幽幽的天空。這四句是寫月的,表現的是環境的清幽。
天氣涼爽,衣襟下垂不動,月亮高懸,對著流滿淚的臉。這裡的「淚臉」很直接的表明了詩人的漂泊之苦,憂國之愁。最後一句的意思是:有烏鵲向南飛,在這深深的夜裡,它棲落在江邊。
6.答案
解析:
梅花與飛雪往往同時出現。正因為梅與雪相同的時令特點,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的性徵,詩人詞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繫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自古以來,文人詠梅往往不離雪,以雪作背景;詠雪往往不離梅,以梅作襯托。王旭這首詞在眾多的梅雪詩詞中雖不算出類拔萃,也自有其獨到之處。詞開頭「兩種風流,一家製作」指梅與雪同處於冬天,而氣質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對雪花形象的比喻。「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這兩句說,仔細一看,不是雪花,因為雪花沒有香氣,原來是梅花被風吹得飄零散落,香味也零落殆盡。詞的下闋,「雖是一般,惟高一著。」是說雖然看起來相似,而實質上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語雙關,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最後兩句生動地表現了梅花的孤高脆弱與雪花的隨和厚實,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形象地說明了「惟高一著」之意。此詞筆調生動活潑,語言平易自然,不事雕飾,意趣橫生。
7. 答案:(1)(5分)上片中荷花具有孤寂、悲苦的特點。(2分)後兩句使用了擬人手法(1分),將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白賞的美人(1分),表現了它處境寂寞和芳華零落的悲苦(1分)
8. 這首詩以蟬的飲露難飽指自己的清貧;蟬的徒勞鳴叫和樹的無情寄託孤獨凄涼的身世遭遇;借詠蟬以喻自身品質的高潔。
9.【參考答案】首聯「風霜起」是作者在看畫時的想像,渲染了畫鷹的氣勢;頷聯以「聳身」、「側目」兩個細節描寫了鷹的動作神情;頸聯描寫畫鷹身邊的物件,側面烘托畫中的鷹形態逼真;尾聯想像畫面上的鷹正在搏擊凡鳥,毛血灑落原野,突出了鷹的颯爽英豪之氣。
10.【參考答案】末句「縱被」與「絕勝」照應,「吹作雪」與「碾成塵」對比,表達詩人要保持高潔的品德,不願「碾作塵」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作者身處污濁官場,始終堅持改革的政治理想。)
11.答案:詩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離失所,欲歸不得的徵人形象。
12.答案 兩首詩都通過對不畏春殘的幽竹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其「不改清陰」的謳歌,不為俗變的高尚節操的讚美。在寫法上兩首詩都運用了反襯手法,用眾芳的凋零來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推薦閱讀:
※《有話好好說》中劉德龍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何更好的在文學作品裡塑造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
※你覺得哪些影視劇形象已經過時了?
※生命形象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