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現當代女性作家(現代卷)

以前,我對文學史上的分期一直不明確,後來上了中文系,經過了較為系統的培訓之後,漸漸有了一點了解,知道應該將哪些作家歸在哪一類中。其實,我一直不喜歡將作家進行歸類比較,但由於我在這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女性作家人數較多,論述起來較為繁雜,所以也只好借鑒一下「文學分期」這一古板的套路。以便能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視角和儘可能準確的敘述和表達。

  

  現代卷:

  最近一直在給學生上現代的小說,閑來無事之時,我簡單地瀏覽了一下課本,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選入高中語文教材里的現代小說均為男性作家所著,女性作家的作品幾乎為零。這個奇怪的現象讓我產生了疑惑,難道是那個時代的女性作家太少?抑或是水平太低不值一提?我相信,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感悟那個年代女性作家的經典手筆,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冰心的詩意抒情、廬隱的悲愁哀怨、蘇雪林的清爽遒勁、凌淑華的疏朗飄逸、以及石評梅的豪情壯懷、蕭紅的凄切憂婉、丁玲的敏銳犀利、及至才情艷艷的張愛玲,更是將女性寫作引致了一個意象豐富、情韻精微、充滿了光華神致的境界,製造出「張迷」無數,成為了許多後繼才女們的大聖先師。

  隨著時代的流轉,她們從沒被後代的女作家們所淹沒。相反,她們的作品依舊如那陳年的佳釀,芳香四溢,滋味醇厚,彰顯出種種當下女性作家們所不具有的感人魅力。

  誠然,每一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文學。時代的特殊性決定了文學的走向。

  遙望那個時代,我們不難看出,國難當頭的中國新文藝思潮之下,那些所謂的經典大家們在實質上就是「思想感情上的社會改造者」。他們用筆將那個時代的文學陷入「苦難蝕刻」里,來尋覓和挖掘歷史的舊影與記憶。再加上,那個時候,「五四」運動剛剛爆發不久,人們的思想與意識還沒有從根本上那個擺脫幾千年封建殘餘的束縛,「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國民中依然很嚴重。

  所以,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里,「文學拯救社會」的重擔很自然地落在了男性作家的肩頭。他們是中國現代新文學的拾荒者和開拓者。可以這麼說,中國現代文學的主導權是掌握在男性作家手中的。而女性作家們也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哀婉的柔情,在情感濃度和抒寫張力上,都與男性作家形成了完美的映襯。

  對於那個時代的女性作家,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由於時間隔得較遠,了解的不是很深,僅看過她們的一兩篇代表名作而已。其中較為喜歡的,也只有蕭紅和張愛玲兩人。

  

  一、蕭紅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她童年孤寂痛苦,後離家出走,開始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她的感情之路也頗為坎坷,先後經歷了與四個男人的分分合合。生活的磨難養成了她無以復加的才情與孤高冷清的精神氣質。

  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之下,蕭紅與後來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的魯迅相識。魯迅非常欣賞她的才華,並將她稱作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在魯迅的親自提攜與栽培下,蕭紅開始走上了文學的道路。1935年月12月,蕭紅的中篇小說《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在上海出版,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也因此一舉成名,從而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然而,九年的文學創作,並沒有給她帶來生活上的多大改觀,反而給她的敏感心靈加重了些許的負擔。有人說,痴迷文字的女人都不會有好下場。1942年,年僅31歲的蕭紅在病痛的折磨下,一個人在戰火紛飛中,寂寞地離開了人間。一代「文學奇女子」就這樣香消玉損了。

  蕭紅臨終前的最後一篇作品《小城三月》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我記得,當時我是在被窩裡看的,看完之後,突然覺得自己無法呼吸,失魂落魄地跑到陽台上,像一條被窒息了很久的魚,突然跳出水面,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如果說,瓊瑤的小說能讓你感動落淚的話,那麼,蕭紅的小說卻讓你哭不出來,心裡只是瑟瑟地疼。

  《生死場》是蕭紅一部傳世的經典名著。它對人性、人的生存這一古老的話題進行了透徹而深邃的詮釋,這種對人的生存死亡的思考,超越了同時代的絕大部分作家。不過,它在藝術表現上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有人稱之為文本的斷裂。換言之,小說的後半部分,是由人的生存死亡問題轉向了革命前途問題。當然,在那樣的戰爭時代里,出現這樣的狀況實屬正常,我們遠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要求和衡量那個時代的作家。

  在這裡,我想公正地說一句,蕭紅小說的發光點是現代小說界里一顆閃亮的磚石。它關乎人性的光輝可以一直折射到現今。

  

  二、張愛玲

  張愛玲在中國文學史上,毋庸置疑是一部「傳奇」。她的作品大多以言情來構架,在那樣的時代里,算得上是一個另類。

  文學界向來對張愛玲的評價不高,認為她的作品缺乏一定的文學性,但張愛玲的作品卻以極高的市場效應證明了其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據說,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張愛玲可謂是紅透半邊天,出盡了風頭,各大報紙爭相連載她的作品,地鐵公交上人手一本《傳奇》,她與胡蘭成的愛情也被時人所漸漸樂道。此後的幾十年,由於時局的混亂,張愛玲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如今,張愛玲又被喧囂地重新翻起,一版再版,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張熱」。在魯迅等為代表的戰爭文學已經漸漸跟不上時代潮流之後,張愛玲的作品卻以其深刻的人性關懷,再一次得到了後人的認可與追捧。

  如現在的大多數愛好文學的女性一樣,我也是「張迷」之一。她的作品我全部看過,有些名句甚至能熟練地背誦下來。所以在這裡,我想較為詳細地談一談自己對張愛玲作品的看法。

  在張愛玲的眾多優秀作品中,《金鎖記》向來被公認為是張最經典的代表作,主人公七巧的人物性格也一直被後來的學者不斷地進行著解剖。有人說,文人和醫生差不多,都是在用一把手術刀將人支離破碎。

  我覺得這樣很沒有意思,說到底張愛玲不過是在用一枚放大鏡無限地放大了女性人性中的惡,將那些醜陋的東西冰冷地撕裂給眾人看。正如她的那句名言一樣:「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這些惡其實在每個女人的性格中都有,只是由於環境的不同,有些人被壓抑住了,而有些人卻被激發出來了。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七巧異乎常人的悲慘命運是其人性扭曲的源泉。但,在那樣的時代中,像七巧一樣的悲劇女人多得數不清,難道這些女人到最後都如七巧一樣人性變態了嗎?很顯然,張愛玲在這裡只是用了一下誇張的手法。故事終究只是故事,看過了,感受過了,思考過了就行了。何必非要像一個刨根究底的醫生,拿著一把手術刀進行著無休止的解剖呢?

  再來說一說《傾城之戀》,在沒看過這篇作品之前,就覺得這個名字很美。其實,張愛玲作品的名字和主人公的名字一直都很漂亮,這與張愛玲對美的品位和追求有很大的關係。有人說,一個文學家必定是一個藝術家。因為藝術是相通的,一個出色的文學家必定在音樂、美術、攝影、服飾等藝術領域都有著很高的造詣。我一直很贊同這個觀點,例子就不想多舉了,大家想一想應該就能很容易的找出來。

  說到《傾城之戀》,我個人覺得這是張愛玲作品中比較失敗的一個,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記得,張愛玲曾經在她的《半生緣》中這樣寫道:「一個故事如果有一個完滿的結局,那就不成為故事了。」

  我不知道張愛玲當時是用何種心態去創作《傾城之戀》的,但有一點不能忽略的事實就是,這篇作品無疑是張愛玲創作生涯中少有的用喜劇來收場的小說,而且顯得極不真實,小資情調很嚴重,與張愛玲一貫的愛情觀也是背道相馳,看起來讓人迷惑。

  所以說,女性作家的心理,有時候還是很難把握的。

  《色戒》在張愛玲眾多作品中並不是十分突出,但被華人大導演李安搬上熒屏之後,就又火了起來。這篇作品內容很短,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加入了很多情節,使得它更加豐滿起來。但我個人覺得,電影的結局和書本還是有一點差距的,如果沒有好好研究過張愛玲的小說版本的話,是很難理解易先生最後為什麼一定要處死王佳芝的。

  對於《色戒》文藝界向來是褒貶不一,甚至有人懷疑張愛玲創作《色戒》的動機不純,其理由是,張愛玲出身前清沒落世家,已屬破落戶的飄零子弟,不僅如此,他還跟當時的主管文化口的省部級幹部胡蘭成領了結婚證比翼雙飛。張愛玲要給自己漢奸家屬兼漢奸文人的身份尋解脫,找合理性,所以她才會抓來抗日烈士鄭萍的真實故事,編了一段烈士愛上漢奸的小說。

  而我,對於這樣的說法並不否認但也並不贊同。只想說的是,我們何嘗不可以將這部小說僅當作是一篇言情小說來閱讀呢?我想,張愛玲創作《色戒》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女人可以為了愛情犧牲一切,甚至自己,而男人不可以,在男人的世界裡生命和事業同等重要,愛情不過是一種消遣,即使付出了真心,也是不能夠與他的事業相抗衡的。

  說到底就是,女人的愛是博大的,而男人的愛是自私的。

  《半生緣》無疑是張愛玲的又一代表力作。女主人公曼禎的最後一句話:「我們回不去了,我們再也回不去了。」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代讀者。經典終究是經典,經典的東西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那種靈魂上的浸染可以一直貫穿人類的始終。

  其實,在張愛玲的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當屬《紅玫瑰與白玫瑰》。小說一開頭,張愛玲就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子,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筆鋒犀利大膽,直指人性深處,淋漓盡致地再現了男人的博愛心理。看得是女人拍手叫絕,男人冷汗直下。

  後來,我將這句話用在了我的小說《玫瑰向左,愛情往右》中。我認為,男人心裡想要的其實遠不止兩朵玫瑰,如果條件允許,他們更想要的是奼紫嫣紅,滿園春色,嘗盡人間美味。有句話說的非常好:「男人所謂忠誠,是他背叛的籌碼太低」。那些看似忠誠的男人,不過是一些平庸的無能之輩,因為家庭狀況已經是捉襟見肘,他們根本沒有經濟和能力去背叛。古人云:「田舍翁多收三斗米也想易妻」,就是說,一個農民多收了三斗米都想換妻子,何況是現今社會中,那些衣冠楚楚的男人們呢?

  大凡女性作家,大都有這樣的共識:愛情是有的,天長地久是沒有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在張愛玲的筆下被推上了一個光華神韻的極致。

  當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余華先生曾經對中國的女性作家有過這樣一個概括:他說,中國的女性小說有三個頂峰,第一個是張愛玲,第二個是王安憶,第三個是安妮寶貝。

  張愛玲當之無愧是中國女性文學的開山鼻祖。

  在這裡,我也想用兩句話來形容張愛玲:一雙冷眼看透世間綺麗風景,一支妙筆寫盡人間滄桑愛情。

  

  好了,關於感悟現當代女性作家的現代卷部分,到此就結束了。前面我已經說過,由於時代隔得較遠,我對這一時期的女性作家了解的並不深刻,只能通過蕭紅和張愛玲兩人做一些泛泛之談。

  下面,我還準備對當代的一些女性作家,如現在掌握中國文壇的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上海作協主席王安憶,好萊塢著名編劇旅美作家嚴歌苓,以及70後、80後的一些當紅女作家,做一些感悟性質的評述。

  僅是些個人意見,大家閑來無事之時,可以消遣一下。
推薦閱讀:

現代光棍的六大類型
現代飲酒禮儀與禮節
舊房子前衛變身 2套現代簡約風格翻新
對現代命學的思考
【秋霜詩詞】現代詩第六十三期

TAG:感悟 | 女性 | 作家 | 現代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