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的生死觀:珍惜生命,尊重死亡

2017-03-13 被火烤的青椒 逆旅拾遺

生與死的迷思往往被各種觀念、情緒所牽絆,最終成了一樁糊塗公案。

就在昨日,79歲的瓊瑤用公開信的方式闡述了自己對於生死的理解,讀來令人茅塞頓開。

01

瓊瑤說,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我們沒必要為了誕生而喜悅,為了死亡而悲傷。只要我們在應該喜悅的時候保持喜悅,在需要悲傷的時候放肆悲傷,就可以了。

這樣的自由才是生者最大的快樂。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和死人並沒有什麼分別。

瓊瑤之所以會公開發布這篇文章,大概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來是年歲漸長,身體器官有所衰老,該是思考身後事的時候了;

二來是她真正理解傳統文化中「生不由己」的那一部分,不想淪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失能人;

三來希望傳遞自己對於生死的理解,可以幫助別人看透這個迷思。

瓊瑤嚮往的生死觀是,「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簡單理解,就是活著要痛快,死了也要痛快,總之不要因為親情牽絆、道德壓力而人為製造出來的痛苦。

「不要聯合醫生來凌辱我」,瓊瑤引用此番言語,表達了自己的決絕之心。她反對一切為了維持軀體的生命癥狀而做出的任何人為救助,比如做手術、插各種管子、電擊、氣切等等。

假如一個人沒有了喜怒哀樂的能力,不能思考不能說笑,不懂愛別人,沒有情感和情緒,只靠各種醫療設備來維持呼吸,來顯示「活著」的跡象,這樣的活著比死了更悲慘。

02

我見過這樣的場景。一個骨瘦如柴的老人,身上插滿各種管子,靜靜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只有床頭的心電圖顯示器告訴你,他還活著。

或者,只有當極度痛苦穿透麻木的神經系統,讓病人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呻吟聲音時,你才意識到,那個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人還活著。

這樣的活著,真是比死更加悲慘。

中國人常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對於那些到了正常死亡年齡的人,或者因為極端事件難以救治的人而言,讓他們安然離世,才是真正的關愛。

我問過,對於那些無法稱之為真正意義上活著的人,為什麼還要持續救治?

被問的人苦澀的笑了笑,沒有說話。

瓊瑤告訴我們,這裡面有法律的障礙,有道德壓力,或許還有病人自己的意志,這些因素糅雜在一起,讓活著的人難以做出「正確」的決斷。

所以,瓊瑤首先告訴子女,遵照她的叮囑,在那一刻到來時,讓她像雪花一樣自然飄落,歸於塵土,這是對她最大的孝順,反之則是最大的不孝。

有多少中國人囿於傳統禮教和世俗觀念,無法讓將死之人按照自己心愿離開這塵世,又有多少人因為沒能傾家蕩產去救治將死的老人,遭受著鄰里親朋長期的謾罵與指責。

這一切,都在於我們還秉持著陳舊的生死觀,未能跟上時代的進步所致。

03

瓊瑤說,不論她生了什麼重病,讓她死得快最重要。為了不讓自己在失去行動能力之後,受到子女和醫生的「聯合凌辱」,瓊瑤將叮囑寫的十分細緻,幾乎想到了所有可能遭受的情況。她的核心意思還是,如果我要死了,那就讓我安然快樂地死去。

在瓊瑤看來,她將來的死亡是必然的一件事,是她的時候到了,她已經走完了人生艱辛的旅程,擺脫了臨終前可能遭受的所有可能有的病痛。

瓊瑤認為,死亡是一件值得子女為她歡喜的事情。所以,她的子女需要用正能量的思維觀點來看待死亡這件事情,不要拘泥於世俗的眼光去做違背自己的心愿的事情。

不但如此,瓊瑤還對身後事提出了嚴格詳細的要求,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不搞公祭。瓊瑤認為,死後哀榮都是做給活人看的,是生者的虛榮,對於死者毫無意義。

雖然看透生死,敢於直面死亡,但瓊瑤依然會在剩餘的時光里,盡最大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她列舉了近期的寫作計劃,包括寫書、寫劇本,和孫子一起合作寫一部關於喵星人的小說,一切都那麼淡然。

04

瓊瑤用一封信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死亡。儘管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死亡有著不同的理解,但瓊瑤關於「珍愛生命,尊重死亡」的認識,卻是我所知道的對生死迷思這個問題的最好回答。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生如火花,盡情燃燒自己的生命,這是活著的真諦。

每個人也可以選擇死如雪花,自然而然地飄落大地,回歸塵土,這是死亡的本來意義。



推薦閱讀:

如果人在純氧下生活是怎麼樣的?
最後一堂死亡課
生命最後十分鐘!(震驚所有人)
【西部世界】一場盛大的嘲笑

TAG:死亡 | 生命 | 生死觀 | 珍惜 | 生死 | 尊重 | 瓊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