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被捕後拒不認罪,小獄卒說了一番話,他立刻簽字畫押|淘宋朝

紹興十年(1140年)年末,岳飛奉詔回到臨安,主動請求辭去一切軍職,交出全部軍權,宋高宗以戰爭還沒有平息為由婉拒。高宗雖然已經決定議和,但並不想背負屠戮功臣的罪名。杯酒釋兵權才是高宗的本意。

岳飛回京之後,「所得州縣,旋復失之」。中原那些州縣的軍民並不依賴南宋,而依賴岳飛。岳飛一旦離開,各地州縣又會回到金國統治之下。高宗聽說後,不能不忌憚岳飛了。

紹興十一年,金兀朮調集十幾萬兵馬,又一次發動對兩淮的進攻,粉碎了高宗和談的美夢,也讓主和的秦檜處境尷尬。高宗派張俊等將領迎戰金軍,不料死傷慘重,不得不起用在廬山養病的岳飛。岳飛以染病為由拒絕出山。高宗連續發了17道手詔,岳飛才勉強上陣。雖然高宗的手詔一道比一道客氣,但高宗難免會有埋怨,甚至感到屈辱。

臨行前,岳飛上書,提出一個另類進攻方案:此次金國傾國南來,汴京腹地必然空虛,宋軍若繞道攻打汴京必然大勝。只要汴京拿下,形勢就會逆轉。

當時岳飛感冒咳嗽非常嚴重,這次是為國勉強出戰。高宗親筆草詔,「卿苦寒疾,乃為朕行」,天下諸將有誰能夠像你一樣憂國忘身呢?岳飛的好,高宗不會忘。可高宗並沒有採納岳飛的行軍方案,因為他並不打算恢復中原。

岳飛的表現果然不俗。他奉旨援救廬州,金兵聽聞岳飛到來,望風而逃;協助張俊等將軍時,岳家軍的旗幟一出場,金兵再度逃竄。

高宗早年曾遭遇禁衛軍兵變,因此他根本不相信統兵大將。這樣驍勇而有威望的岳飛,一旦攻佔汴京、奪回中原,會不會兵變?即便岳飛無心,手下將領會不會山寨一把「黃袍加身」以求富貴?很難說。

岳飛也感受到了朝廷的戒備。金兵逃竄後,岳飛沒有像以往一樣乘勝追擊,而是撤軍到舒州,等候高宗下一步的命令。高宗很高興,特意下詔褒獎岳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高宗再度表示對岳飛的信任,岳飛也再度表示對高宗的尊重。其實,兩人的關係不知不覺已經發生了轉變。由最初的坦誠變為客氣和提防。

進攻成效不大,金兀朮不得不考慮議和。很快,紹興和議方案正式出台。而削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就成了當務之急。高宗以韓世忠劫殺金國使者為由剝奪了韓世忠的軍權,將其舊部分別交給張俊和岳飛統領。張俊是韓世忠的死對頭,秦檜也尋釁想整死韓世忠,不料岳飛派人連夜通知韓世忠,使韓世忠得以面聖,從而幸免於難。而岳飛就成了秦檜和張俊的眼中釘。

此前,岳飛曾和張俊一同前往楚州安排邊防事宜。張俊提議增修城牆、加強工事,岳飛很不以為然:「當戮力以圖恢復,豈可為退保計?」修築城池就等於放棄恢復中原,這深深傷害了資格最老的大將張俊的自尊心。所以,當秦檜提議聯手扳倒岳飛時,張俊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雖然高宗很忌憚岳飛,但還沒有到欲除之而後快的地步。岳飛的級別也不低,想整死岳飛,必須有足夠的理由。就在岳飛拜樞密副使之後的半年間,流言在臨安城中傳得沸沸揚揚。

岳飛在徽州因為小事殺了親舅父,岳飛一手提拔的一名將領動輒吹噓岳飛的成功都是托自己的福,還把岳飛當成搖錢樹,可岳飛每次都滿足這名將領的要求。為何岳飛對舅父那麼薄情,對那名將領那麼寬容呢?莫非岳飛別有用心?

高宗對將領賞賜豐厚,張俊一年僅田產收入一項就有60萬斛(約合21萬貫)。岳飛到死,家中也只有9000貫銅錢,他把錢都用到哪裡去了呢?賞賜給手下了。高宗賞賜將領是為了籠絡將領,岳飛是不是也打算籠絡人心呢?

與一般將領截然相反的是,岳飛不愛女色,反而喜歡讀書,喜歡寫詞,對文人也非常尊敬,因此在士大夫中口碑極好。

有一年,高宗曾經問岳飛,如何才能天下太平。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話說得鏗鏘有力,高宗的臉色很難看。君王能夠控制臣下的無非有兩樣:權和錢。岳飛處處標榜自己不愛錢,不貪權,重道義,重名節,高宗就會覺得自己掌控不了岳飛。一旦高宗有了猜忌之心、殺他之心,岳飛以前的種種赤誠忠君的表現,也會變得極度虛偽,極度危險。

岳飛VS宋高宗

導致高宗下定決心除掉岳飛的,有三件事。

首先是立儲。宋朝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是在生命垂危之際才任命皇太子。岳飛卻在皇帝年紀還不大的時候提議立儲,難免會讓人想入非非。畢竟在高宗稱帝之初,就有大將以擁立皇太子為名,企圖廢黜高宗。

另一件事發生在紹興十年,岳飛和大將張憲、王俊等人在撤軍途中歇息。岳飛忽然慨嘆:「天下事最終會怎麼樣呢?」沒有人敢回答。在部下聽來,岳飛隱然有圖謀天下的意思。鐵杆心腹張憲慢慢說道:「一切就看您處置了。」

眾人退下後,王俊拉住一位同僚,偷偷問:「有沒有聽出岳飛和張憲對話的言外之意?」對方憂心忡忡地點了點頭。

後來,秦檜和張俊四處搜羅岳飛的罪證。王俊早年因觸犯軍法被岳飛懲罰,又害怕岳飛真的謀反連累到他,於是主動向秦檜稟告了這件事情。秦檜大喜。不過,岳飛這句話畢竟是私下談論,且語意含糊,岳飛可以說他們是在擔憂國家前途。因此單憑這句話,還不能定罪。

第三件事發生在紹興十一年,金兵退去。岳飛到臨安樞密院上任,將軍隊交給副帥張憲掌管。不久,京城傳說金國不日又將入侵。南宋軍民惶恐不安,有官員稟奏高宗,非岳飛不能退金兵,要求將軍權還給岳飛。高宗猶豫不決。

幾天後,秦檜帶來前線軍報。據多處邊將證實,金人入侵竟是假情報!高宗又驚又怒,認定這是岳飛唆使張憲耍弄手段,偽造軍情,圖謀作亂—當年宋太祖就是靠著製造契丹入侵的流言要挾朝廷,得到統兵大權,隨即發動陳橋兵變,建立趙家天下!

此時,秦檜再把多年來搜羅的岳飛種種「謀反」的跡象一一彙報。高宗最終點頭,交代秦檜將張憲逮捕,務必徹查偽造軍情案。

諫議大夫和岳飛關係一向不好,見宰相帶頭,立刻竄出來彈劾岳飛。御史們認為,紹興十一年春,金兵入侵淮西時,岳飛犯下兩大罪:其一,岳飛奉命援救廬州,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駐紮舒州,坐視金兵逃竄;其二,岳飛和張俊同在兩淮,本應當互相援助,可岳飛竟然想放棄山陽縣,迴避出戰,直到皇帝下詔才出手。

其實,岳飛當初駐紮在舒州時,特意上奏高宗,高宗也下詔肯定了岳飛沒有擅自行動,能夠尊重朝廷、尊重皇帝的做法。可是,外人並不知道那份手詔。當官差把高宗的手詔搜出來時,秦檜大驚,連忙把詔書藏了起來。高宗本人當然知道前因後果。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在相信岳飛有心謀變之後,岳飛當初的謙恭,也就變成了偽善。結果,高宗選擇了沉默,任由御史抹黑岳飛。

岳飛悲憤萬分,連番上書辭去樞密副使、兩鎮節度使職務。高宗接到奏章,沒有做一點挽留,立刻同意。

既然岳飛已經不是高官了,那秦檜辦案就方便多了。秦檜下令將岳飛、岳雲父子逮捕入獄,交代諫議大夫嚴加審訊,務必要拿到岳飛和張憲勾結、圖謀不軌的罪證。張憲和岳雲遭受百般拷打,還是沒有污衊岳飛。岳雲也沒有招認給張憲寫過偽造軍情、索取軍權的書信。於是諫議大夫宣稱二人乃是岳飛死黨,信件估計已經被提前銷毀。

岳飛入獄兩月,秦檜等人什麼證據也沒有撈到。

和後世群情激奮不同,當時朝中高官面對岳飛冤案,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沉默。面對皇權,能夠堅守真理的人了了可數。

齊安郡王是高宗皇叔,德高望重。在紹興初年,他曾經和岳飛有過一段交往,知道岳飛的志向和才幹。他上書高宗,為岳飛鳴不平:此時謀害忠臣岳飛,是忘記徽宗、欽宗,不想恢復中原,「臣以百口保飛無罪」。當時徽宗已經去世,可欽宗還在北國活著。朝中宗室對欽宗念念不忘,萬一擊退金國、迎回欽宗,那還有高宗的位置嗎?高宗大怒。秦檜遂聯絡御史,狀告齊安郡王勾結將帥,圖謀不軌。最終,高宗將齊安郡王罷黜王爵,趕出都城。

曾經蒙受岳飛救命之恩的韓世忠不顧家人勸阻,找到秦檜,要秦檜交代憑什麼抓捕岳飛。秦檜說:莫須有。

秦檜來橫的,韓世忠不甘心。但是,不甘心又有什麼法子?秦檜只是秉承上意罷了。高宗已在心中判了岳飛死刑,秦檜自然樂得促成。而韓世忠正在家中待罪,他沒有力量援救岳飛。

岳飛,一個遭受皇帝嫉恨的臣子,不可能再有活路。

不過,沒有張憲的供詞,沒有岳雲的書信,要怎麼結案呢?

結案要「歸功」於一個獄卒

岳飛剛入監獄,有一個獄卒對岳飛非常恭敬。幾個月後,獄卒忽然對岳飛很差。岳飛覺得很奇怪,就問原因。獄卒說:我之所以願意服侍你這個罪犯,是因為我一直以為你很忠義,是大宋臣民的大救星。可是,如今看來,你不過是一個謀逆罪臣罷了!

兩個月來,這個獄卒一直陪伴岳飛,對岳飛的忠心應該非常了解,也應該知道,所謂「謀逆」不過是秦檜等人的誣陷。可獄卒為什麼還說岳飛是謀逆罪臣呢?

岳飛再次詢問原因。獄卒說:

君臣之間一定要互相信任,一旦彼此懷疑,就容易引發動亂。皇帝懷疑大臣,就會胡亂誅殺;大臣懷疑皇帝,就會圖謀造反。現在你雖然沒有謀逆之心,可皇帝已經懷疑你。你即便僥倖離開大牢,對皇帝也必將有所嫉恨。如此一來,即便你最初無心謀反,最後也將會謀反。於是,獄卒斷言,岳飛已經成為威脅南宋安危的逆臣!

岳飛聽了這一番精闢分析,仰天長嘆。隨即,他索取筆墨,親自畫押,承認一切罪行。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岳飛在風波亭被秘密賜死,長子岳雲和心腹大將張憲在菜市口被公開問斬。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與高宗的理想一樣,岳飛死後,武將(藩鎮)權勢大大削減,最終回到宋朝一直以來的文官執政的軌道上。主和派的掌權,使得南宋「守內虛外」的國策進一步強化。「積弱」一直成為南宋的代名詞。此後南宋百餘年,再也沒有發生過武將割據現象。南宋雖然偏安一隅,但是經濟強盛,人民安康。宋金之間也基本保持和平,一直到蒙古興起。

推薦閱讀:

離婚簽字前我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TAG:宋朝 | 岳飛 | 字畫 | 簽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