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在皇宮中有一個巨大寶藏,可惜崇禎到死都沒發現

明朝宮內藏銀的數量一向是一個撲朔迷離的懸案。萬曆二十年(1592年)以後,國家多事,花費無算,財政日益困難,除了增加對人民的剝削外,朝廷官員一方面反對皇帝繼續從太倉中取銀,一方面呼籲皇帝「發內帑」,以舒緩經濟危機。

崇禎時期,國家財政面臨崩潰,為了應付賑災、軍餉等突然變故,崇禎皇帝也偶爾拿出一些銀兩來應急,數量並不大,但這更造成了朝廷官員對皇家庫藏的錯誤估計。

因此,直到明亡的前幾天,大臣們還爭吵著「請發內帑」,這說明,宮中藏銀在那個時候就讓人疑惑了。當時朝野的記載有三種說法,一是認為宮中藏有大量白銀,總數有數千萬兩;二是認為宮中雖有白銀,但已為數不多;三是認為宮中一無所有。

明亡之後直到現代,這一問題更是眾說紛紜。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斷定明亡時皇宮內存有大量白銀,認為明宮中應有白銀三千七百萬兩、黃金一百五十萬兩,數量相當龐大。

古今對明宮藏銀數目判斷的關鍵點就是明末農民大起義時,李自成從皇宮中運走了多少財物。其中各種說法都有,從二十萬兩到九千萬兩,數字相差非常懸殊。但是根據各種史料對李自成運載金銀情況的記載來分析,當時集中載運的是在四月十六日,以「駝馬萬計」,「每駝二錠」,「每錠千兩」計,日運可達二千萬兩。

再加上零星運載的,總數就在三千萬兩左右。當時的北京可以集中的牲畜有限,因此絕對不可能承運九千萬兩之數。

還有,李自成運走的三千萬兩也並不是全部出自明皇宮。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曾開展規模浩大的追餉運動,由劉宗敏負責。據統計,劉宗敏從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那裡拷掠了七千萬兩白銀。

但是,劉宗敏的這些銀子並沒有全部上繳,部分被各級將領截留,另一部分因軍心不穩而「將領入百兩,兵卒入十兩」作為賞銀髮下,所以被運走的也就是二三千萬兩。由於熔鑄都是在皇宮中進行的,容易讓人產生金銀均出自明皇宮的誤解。

那麼,是不是明皇宮內就沒有藏銀呢?很多說法都是當時親歷的人講出來,所以不可能都是空穴來風。康熙皇帝曾親口說:「明代萬曆年間於養心殿後窖金二百萬金,我朝大兵至京,流寇聞風而逃,因追兵甚迫,棄之黃河。」

康熙可以肯定窖金是在萬曆年間埋藏的,這個說法比較符合歷史事實。萬曆初年,張居正當國,明朝經濟情況較好,此銀可能就是萬曆初年神宗窖藏的,加上萬曆是個好貨之主,這個就更好理解了。

萬曆中期以後,國家多事,戰爭不斷,花費浩大,不可能再有餘金,更不可能會有幾千萬兩白銀供窖藏了。所以說,農民軍在明宮繳獲了部分白銀,其中最大的一筆也只能是養心殿後的這二百萬兩,此外,應該別無他藏了。

那麼,崇禎皇帝知道這二百萬兩窖藏嗎?這是人們爭論的要害所在,如果他知道,那他就是吝財亡國,如果他不知道,那就另當別論了。

根據崇禎朝最後時期的表現來看,他應該是不知道這筆銀兩的。當李自成兵臨城下時,明王朝財政已經是山窮水盡,「正月外解來,才度過二月」。二月外解不到,崇禎只好反覆動員貴族、官僚捐助。

1644年三月初八,國庫只剩下八萬兩銀子了,在這個國將不保,身家性命也將不保的時候,崇禎若知道有窖銀而不用,未免就太昏愚了,恐怕崇禎還沒糊塗到這一步。

明宮藏銀之數,確實令人困惑。,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再加上農民軍的宣傳,以及部分官吏別有用心的渲染,更讓明宮藏銀成為了難解之謎。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阿茹達宮:每一個房間都美到炸裂的究極皇室樣板房
西班牙景點攻略: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 Palace)

TAG:發現 | 皇宮 | 寶藏 | 崇禎 | 大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