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大學問沙龍 No.17】 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斯蘭教

ISIS與極端主義

周傳斌:在「反傳統」思潮退潮之後的今天,當前世界面臨的暴力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問題,實際上卻是一種「偽傳統」。偽傳統「偽」在哪裡呢?最關鍵的一個東西--它的世界觀是一種「二元論」的世界觀。極端主義者們無一例外地把世界看成對立的兩部分,就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不是正確、就是錯誤,只要你不跟我一夥,你就是我的敵人。ISIS跟誰為敵?它不僅攻擊非穆斯林,同樣也在殺害當地的跟他意見不同的穆斯林,什葉派信徒和遜尼派教徒。這種東西才叫做極端主義。

趙萱:「伊斯蘭國」組織裡面既沒有伊斯蘭的內涵,更加沒有國家的內涵,在我看來ISIS只是一個地區極端性的武裝分子。我們用阿拉伯語的簡寫翻譯來對這個ISIS,就是Daesh,可能更加合理。這樣翻譯在中文知識界早已不是個例,比如哈馬斯、法塔赫,以及塔利班等等。2014年12月24日的時候,美國政府就已經從官方話語層面終結了對ISIS的命名,改用Daesh,但是我們看到現在已經是2015年12月,一年之後我們中文的知識界仍然在使用ISIS的命名,甚至有很多的媒體會直接把它翻譯成「伊斯蘭國」。

2

現代化問題

周傳斌:「現代性」這個詞,是有很多內涵需要進一步解釋的。乍一聽首先是個時間問題,其實內涵遠比這個複雜。在漢語裡面,我們有時候把這個詞翻譯成「摩登」,為什麼翻譯成「摩登」?顯然是因為「現代」這個詞不足以解釋它的內涵。「現代」是有一種「性質」在裡面的,是什麼呢?「世俗化」是現代性主要的一個內涵。

周傳斌:現代性的另一個內涵是它具有「二元論」的思維色彩,就是把「現代」跟「傳統」對立起來,認為追求「現代」就要「反傳統」。今天教育體系裡面培養出來的特別單線思維的人就是現代性的產品,腦子裡面被植入了現代性的思維,只有一種思路,與這個思路不同的東西都是要被排除在外。例如,傳統的好的東西,包括宗教,就被視為與現代格格不入的東西。

張海洋:現代化這個東西,後面有一套科學話語的支撐,這個科學話裡面有特別是一個進化論,進化論給我們這個印象通常是有方向的,從簡單到複雜,低級到高級,從過去到未來。好像一切都被歸置好了。但是事實上,如果我們必須面對進化這個概念,進化的本質也僅僅限於變化。至於說它的方向性,應該不太有,大家只是在妥協當中走的。有人會說,現代化這麼新的一個東西,以前是沒有的,很難說的。我覺得秦統一是一次很高級的現代化,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度量衡統一等等,看上去不僅現代化,還全球化呢。

楊桂萍:穆斯林世界自身一直在努力謀求現代發展。奧斯曼帝國後期的改革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司法等諸多領域,通過引進歐洲大陸法充實司法體系。近現代伊斯蘭教法領域的改革力度相當大。在經濟領域也在不斷調整。女性的權利也是近現代穆斯林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

郭承真:伊斯蘭教的意識應對於現代化沒有問題的,因為伊斯蘭教的主張《古蘭經》中提到,我派遣你只為憐憫全世界的人。它是一個普世化的宗教,是愛全世界人的一種宗教。這種思想就已經為現代的全球化打好了一個很好的思想的基礎。

周傳斌:伊斯蘭世界,整個中東,他們跟我們中國的經歷是相似的,因為在西方人眼裡我們都是「東方」。「東方」總是被「西方」定義成同一夥的,我們都是一伙人,代表著「文明」的對面,是「野蠻」、「愚昧」;代表「先進」的對面,是「落後」;代表「科學」的對面,是「迷信」。我們連同這些負麵價值很不幸地被劃入「東方」那樣一個區域裡面。既然我們都是被「裹挾」進入這個現代性的,不是主動選擇的,我們必然會面臨是「西方化」還是「現代化」的論爭。第三世界國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變成了「不現代」的呢?是「不現代」還是「不西化」呢?

周傳斌:西方很多思想家開始反思現代性,但是我們還沒有開始學會反思,還完全沉浸在這個裡面。就像有一位學者說,東方人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比西方人還厲害,我們就沉浸在這樣的處境裡面,這是特別需要反思的。伊斯蘭教並不反對技術的現代化,它反對的是那個充滿缺陷的「現代性」,并力求在反思、質疑、對話、變通的道路上不斷調適自身與這個時代的關係,這個調適的過程,還遠遠沒有完成。

3

國家現代化的道路選擇

周傳斌:在選擇走「民族主義」道路的這些國家,埃及是一個代表。然後是利比亞、突尼西亞、敘利亞和伊拉克等。這幾個恰恰是在最近的「阿拉伯之春」當中紛紛倒台的國家。這種變化已經表明,選擇走「西化」、走「民族主義」道路,在中東地區以失敗告終了。唯一的一個意外可能是土耳其,選擇走民族主義、世俗主義道路的凱末爾主義還沒有消失,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凱末爾主義逐漸在消退。土耳其這個國家從完全徹底的世俗主義,已經開始轉回到傳統的軌道上來。

張海洋:我覺得蘇聯的民族政策是先進的。現在蘇聯共產黨變質了,把蘇聯這個國家搞垮了,不能把失敗賴在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上。但是當初組成蘇聯的時候,沒有民主政策就組合不起來國家,這個很像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如果你沒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跟各族人民,尤其是上層頭人、「革命家」等搞好關係,達成共識,不可能形成現在這樣的多民族的中國。「國民黨」繼承大清朝那點兒領土始終繼承不好,擺不平邊疆。共產黨把這件事圓起來了,靠什麼?靠的就是對民族國家的超越,中國至少在理念上學習了蘇聯。事實也證明了,蘇聯那個東西超越了民族國家這個概念,是比較先進的。

周傳斌:歷史上在亞洲這個地方一直存在幾個大的「帝國」。那個時候沒有「民族國家」,中國、印度、伊斯蘭教地區的阿拔斯或者奧斯曼,都是一個「帝國」的概念,它的疆域裡面都是多民族、多宗教的。我們要看到,每個帝國延續了這麼長的時間,它的統治肯定是很成功的,一定有一套自己的制度。在伊斯蘭教的地盤上,它對基督教、猶太教、拜火教(祆教)以及其他不同文化的人,都是兼容的。你可以在我的統治下生活,我給你一套公民身份。阿富汗巴米揚大佛歷史沒有被毀掉,證明穆斯林政權歷史上是有成功的治理經驗的。

周傳斌:中國也是一樣的,中國的皇帝認為自己是「天子」,擁有整個「天下」,這個「天下」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包括整個地球的。皇帝也是採取這種兼容的政策,無論你是哪個民族、哪個文化,只要你歸順我、承認我皇帝的權威,各負各的責任和義務就可以了。少數民族地區有一些世襲的「土官」來治理,與中原地區的形式不一樣,這些制度曾經運轉得很好。除了張老師所說蘇聯制度的影響,中國的治理模式也是有一定繼承性的。

趙萱:有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土耳其模式」。最早在凱末爾主義的年代是相當的世俗,土耳其一直試圖建立一個單一的民族國家。土耳其20世紀90年代以前甚至都不承認少數民族的存在,所有人都是土耳其人。但是它一路的發展到今天為什麼值得學習,用一句話來概況,即把伊斯蘭的思想和伊斯蘭的黨派嵌入到世俗現代國家體系當中,這一點上面土耳其還是很值得學習的。現在土耳其的領導人來自正義與發展黨,上台以後一系列的變化,還是很值得我們關注的。

張海洋:在國家構建方面,現代化的國家做的越像公司,權力越集中越有效率。我們也要看到權力以及生態人的環境是否得到了保護?如果沒有的話,那麼確實應該想底下人有一些權力是否對於維護我們各個環境以及各個方面反而是有它的好處的?

4

教育多樣性

張海洋:國民教育體系裡面主流的東西都很單一,首先是語言是很單一的,主要是偏重漢語;另外,教育內容也是比較單一的,比如說特定角度的歷史觀、世界觀,特別是唯物論的世界觀等等。這就有很多的局限,幸而我們還有一塊叫做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一些地方的民族的知識才有所傳播。

趙萱:國民教育不應該是那種單向性的,應該要擴大這樣的知識基礎,比如說我覺得穆斯林的經堂教育,以前穆斯林的學生可以掌握阿拉伯語、波斯語等多種語言,同時很多倫理以及很多知識方面的水平一點都不亞於漢族的學生。但是現在不太讓人喜悅的情況,就是西北的很多經堂教育把它轉變為所謂阿拉伯語學校,但是這些民辦阿拉伯學校沒有宗教課程,包括我所出身的一些阿族語系有相應一些文化課程,也很少有宗教課程。這讓國民教育名義上所謂去宗教化,實際上是去文化化,讓我們的教育失去了宗教的營養。

郭承真:經堂教育實際是培養一批穆斯林的教職人員,培養阿訇的教育活動,不是針對廣大穆斯林的群眾。所以從經堂教育來講不解決穆斯林的信仰的問題,只是解決信仰的傳承問題。它是高舉著的火炬的,但是穆斯林要學伊斯蘭教是到各個清真寺,在清真寺向阿訇們學習。人們通常以為古代的時候伊斯蘭教的教育很發達,大家都很明白自己的信仰,其實情況不是這樣的。我看過清代的一個雲南的伊瑪目寫的書,當時穆斯林的教學也是堪憂的,很多人也只知道自己是穆斯林,不吃豬肉,除了這之外他們就不知道什麼了。

5

伊斯蘭文化的具體實踐

周傳斌:伊斯蘭教傳到中國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回族這個民族的祖先、歷代的學者們,已經在伊斯蘭教「本土化」這條道路上探索了很長的時間。在天津清真大寺的古建築上掛著一塊漢文匾額,寫的是「在明明德」四個大字。我們知道,這是儒家經典《大學》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顯然,回族的宗教學者們認可儒家修身養性的宗旨,是與伊斯蘭教的宗教追求相一致的,可以相互參照的。

郭承真:中國早就開始走出去了,中國在伊斯蘭的聖地麥加修了一條麥加鐵路。麥加鐵路修建的時中鐵十四局承接了這項任務,中鐵曾找到我們。提出參加這個麥加鐵路建設的工人,因為不是穆斯林,不便進入這個地方施工。為了解決問題,建議伊協能給他做一些宗教教育,讓他自願加入伊斯蘭教。於是我們幫助中鐵十四局做了這樣的工作,經過教育幫助一部分人加入了伊斯蘭教,方便了他們工作。

96編輯器

趙萱:說黎巴嫩是一個典型的阿拉伯國家,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黎巴嫩46%的人口是基督徒。黎巴嫩憲法上規定黎巴嫩總統一定要由天主教馬龍派的人出任。也就是說,整個中東地區和伊斯蘭世界,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鐵板一塊。

趙萱:關於地區傳統我們還有更「豐富」的知識,比如說巴爾幹地區,你們知道巴爾幹地區是一個火藥桶,當地有一個族群叫波馬克人,他們是穆斯林,但由於歷史上經歷過的改宗運動,他們同時受到許多基督教的影響。

趙萱:在巴勒斯坦地區,我們會看到一些東正教堂有一些很奇怪的文化習俗,比如說進教堂的時候要摸一下右邊的牆,之前可能我們很少見到這樣的情況。或者說離開教堂的時候,不是背對著教堂走,是要這樣面對教堂往後退出,我就在想這個習俗是地區傳統還是宗教傳統?實際上是一個來自猶太教的傳統。在猶太教,進任何一個門,就有一個門卷聖經要摸一下,並且影響當地的東正教堂,但是當地所有信徒都是阿拉伯人。

郭承真:所謂寬容,是主張多元文化並不主張伊斯蘭教一家的天下;主張了反對傷害侮辱別人。比如說伊斯蘭教本來有個詞稱非穆斯林叫做卡菲爾(Kafir),卡菲爾(Kafir)有某種歧視的意義在裡面,但是在本世紀初穆斯林國家一些學者經過會議研究,主張不再用卡菲爾(Kafir)這樣一個詞,就用非穆斯林這個詞,不要傷害侮辱別人。

郭承真:伊斯蘭教現在流行一段聖訓。這段聖訓說,每隔一百年真主就要派來大爾林(大學問家),來更新宗教事務。這就說明了,伊斯蘭教是要發展的,是要與時俱進的,所以這段兒,這個聖訓歷史上從來就有,但是過去講的不多。現在很多人都在講。

楊桂萍:最近幾年,維吾爾文的《論語》開始在新疆出版發行。儒家經典在南疆維吾爾族民眾中的傳播普及,相對滯後於明清時期接受儒學教育、普遍使用漢語言、漢文字的回族穆斯林。

結語:經過本次討論我們發現,如今闖入我們視線的「伊斯蘭國」,其實是活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製造恐怖、自殺式襲擊事件的少數人。我們應該摒棄這樣的一種「偽傳統」,認清它跟伊斯蘭教真正傳統的聯繫與區別,這樣才能更好的助於我們理解伊斯蘭教。

推薦閱讀:

選擇好的背景,設計完成了一半
詩經《日月》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一帶一路啟動背景是?
大冒險遊戲背景是什麼?
《士兵突擊》背景?

TAG:大學 | 伊斯蘭教 | 學問 | 沙龍 | 全球化 | 背景 | 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