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後天八卦的轉變(文:李守力)

韓嬰《韓詩外傳·卷三·第十九章》引用《繫辭傳》以說理:「動以雷電,潤以風雨,節以山川,均其寒暑。」「雷霆」徑作「雷電」。敘述次序:雷電、風雨、山川,正好是伏羲先天八卦的次序:震離、(兌乾略)、巽坎、艮坤(帛書「坤」作「川」)。

霆,《釋文》:「京云:霆者,雷之餘氣,挺生萬物也。《說文》同。蜀才云:凝(疑)為電。」

孔穎達疏:鼓動之以震雷離電,滋潤之以巽風坎雨,或離日坎月,運動而行,一節為寒,一節為暑。

風,巽卦,雨,坎卦。

「鼓之以雷霆」,從先天八卦最底下坤卦順時針,左起(東北)震而離,所謂「鼓之以雷霆」。

「潤之以風雨」,從先天八卦最上邊乾卦順時針,右下(西南)巽而坎,所謂「潤之以風雨」。

《繫辭傳》之首言乾上坤下,鼓之以震離,潤之以巽坎,此只有「伏羲先天八卦」符合之。

(六)論伏羲先天八卦的「陰陽消長」:

「鼓之以雷霆」,先天八卦最底下坤卦為純陰,陰極則陽生,坤下一陽生為震卦,故左起(東北)震而離,所謂「鼓之以雷霆」。震卦二陽生則為兌,兌卦三陽生則為乾。

「潤之以風雨」,先天八卦最上邊乾卦為純陽,陽極則陰生,乾下一陰生為巽卦,故右下(西南)巽而坎,所謂「潤之以風雨」。巽卦二陰生則為艮,艮卦三陰生則為坤。

 

《左氏·定公四年·正義》言:「《易》云: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漢上易傳·卷八》、《路史·後記一注》又稱鄭玄《六藝論》所引。伏羲十言之教乃八卦與消息,而伏羲先天八卦正是按陰陽消息法則排列,此足以相互發明也。(2012年11月8日 09:05:47)

(七)伏羲先天八卦是《周易》之體,《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之經。(見:《周易詮釋》「破譯《序卦傳》的象數規律: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圓圖與《周易》卦序的關係」)

(八)伏羲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存在互借現象,這也是先天八卦存在的證據。(見:《周易詮釋》:論《說卦傳》的「借象」和「逸象」)

(九)戰國、秦漢文獻文物關於先天八卦存在的證據:

1.帛書《衷》篇曰:「歲之義,始於東北,成於西南,君子見始弗逆,順而保彀。」

2.《淮南子·詮言訓》:「陽氣起於東北,盡於西南;陰氣起於西南,盡於東北。陰陽之始,皆調適相似,日長其類,以侵相遠,或熱焦沙,或寒凝水,故聖人謹慎其所積。」

3.荀爽注《文言·坤》之「天玄而地黃」曰:「天者陽,始於東北,故色玄也。地者陰,始於西南,故色黃也。」

震為陽氣之始,起於東北;巽為陰氣之始,始於西南。此先天八卦也。

4.乾隆十四年開始編撰的《西清古鑒》一書錄有漢代先天八卦銅洗。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學》第十一論先後天之方位:

《九家》注同人曰:「乾舍於離,同日而居。」夫曰「乾舍於離」,是以乾居南也。後荀爽亦曰「乾舍於離,相與同居。」夫曰「乾與離同居」,是亦以乾居南。荀爽又注「陰陽之義配日月」云:「乾舍於離,配日而居。坤舍於坎,配月而居。」是不惟以乾居南,並以坤居北。又注《家人》雲「離巽之中有乾坤。」是以離與乾同位,巽與坤同位,故曰「離巽之中有乾坤。」又鄭玄注《月令》「季夏,國多風欬」云:「辰之氣乘之也。未屬巽,辰又在巽位。」按季夏為未月,巽初主丑未,故未屬巽辰。又在巽位者,言未在西南,巽亦在西南,故云未在巽位。孔氏不知先天卦位,故此句不能釋。……實《左傳閔二年》,大有之乾曰「同復於父,敬如君所。」所者位也,復者復其位也。離變乾,乾為父,故同復於父。乾為君,乾之所在南,離亦在南,故人之敬離位,如乾位也。又《成十六年》卦遇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夫乾為王為首,凡學易者皆知之,陽氣自北射南,故離目受咎。乾亦在南,故乾首亦受咎而被射也。杜注但知離在南,故能釋目象。不知乾南,故王象元象不能釋也。又萬裕澐云:左傳如山嶽則配天,風行而著於土。川壅為澤,震之離亦離之震。是艮與乾同位西北,巽與坤同位西南,坎兌同位西,震離同位東,《左氏》已備言之,故荀爽、鄭玄資以注經,他若《乾鑿度》,言先天義尤多也。

 

6.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中的先天八卦:

大易總敘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龠。

按:《參同契》用乾坤坎離構造宇宙模型,乾坤為天地,坎離為月日,往來於天地之間。這正是先天八卦的四個正軸卦。這個宇宙模型既適合蓋天說,也適合渾天說。

聖人上觀章第四

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蟾蜍與兔魄,日月炁雙明,蟾蜍視卦節,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訖,屈折低下降,十六轉受統,巽辛見平明。艮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明。

晦朔合符章第十八

始於東北,箕斗之鄉。旋而右轉,嘔輪吐萌。潛潭見象,發散精光。昴畢之上,震為出徵。陽炁造端,初九潛龍。陽以三立,陰以八通。三日震動,八日兌行。九二見龍,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體乃成。九三夕惕,虧折神符。盛衰漸革,終還其初。巽繼其統,固際操持。九四或躍,進退道危。艮主進止,不得逾時。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飛龍,天位加喜。六五坤承,結括終始。溫養眾子,世為類母。

按:以上兩章的卦序都是震、兌、乾、巽、艮、坤,且《晦朔合符章》明言首卦震始於東北。這正是先天八卦的卦序。(2013年9月21日 19:13:29)

二、神農先天八卦

神農先天八卦是《連山易》之體,《連山易》六十四卦卦序之經,故與伏羲先天八卦存在有邏輯上的混淆,此所以孔子編輯《易傳》時將其刪除。

然《孔子家語·執轡》子夏與孔夫子談《易》與《山書》,《大戴禮記》謂之《易本命》,孔子從老聃亦聞之,子貢斥之「微則微矣,然則非治世之待也」,孔子曰「各其所能」。此《連山易》也。孔子云:「禮失而求諸野。」神農先天八卦歷經4500年被彝族同胞保留至今。《水書·連山易》的八卦和日書被水族同胞代代相傳4500年。「地不愛寶」,晉汲冢書已有《連山》《歸藏》,輯本《歸藏·初經》為《連山·初經》之誤。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了帛書《易》,帛書《易》六十四卦卦序也是按照神農先天八卦排列的。此地下考古文獻與地上古文獻二重證據遂使「神農先天八卦」大白於天下。(詳見:《周易密鑰》:發現納甲與《連山》之謎——以《易本命》為中心)

(一)論神農先天八卦的「陰陽遞進」:

與伏羲先天八卦的「陰陽消長」不同,神農先天八卦表現為「陰陽遞進」:

神農先天八卦最底下坤卦為純陰,陰極則陽生,故左起(東北)坤下一陽生為震卦,次之坤中一陽生為坎卦,次之坤上一陽生為艮卦。

神農先天八卦最上邊乾卦為純陽,陽極則陰生,故右下(西南)乾下一陰生為巽卦,次之乾中一陰生為離卦,次之乾上一陰生為兌卦。

(二)論神農先天八卦重家庭的特徵:

與伏羲先天八卦的天地日月自然屬性不同,神農先天八卦把天地日月改造為父母子女:

乾下交坤,交坤初為長男,交坤中為中男,交坤末為少男;坤上交乾,交乾初為長女,交乾中為中女,交乾末為少女。

伏羲先天八卦,效法天地,順應日月,無為而治。神農先天八卦,效法天地,男女人倫,施與有為。

夏道《連山》,故自夏禹傳位於啟,「公天下」之大同蛻變為「家天下」之小康也。

(三)神農先天八卦的缺陷:

神農先天八卦出於理順六子,將日月出入之門換位,此因家私而失天道,此缺陷一。

神農先天八卦的「陰陽遞進」不符合事物陰陽消長的規律,此缺陷二。

神農先天八卦尊幼讓長,不符合治家之道,此缺陷三。

此所以《連山易》六十四卦古經幾乎全部失傳,因《初經》有違於道,而《連山》之八卦納甲遂為卜筮術數所用。由帛書《易》而見《連山》六十四卦序,其哲理淺顯,而其主要功用亦在占卜。

(四)神農先天八卦之功績:

《連山易》依據神農先天八卦演繹為六十四卦,別卦的結構是經卦上下相重而得,這與伏羲六十四卦的結構不同,伏羲六十四卦是自初爻按一分為二的法則依次遞進形成六爻卦。譬如風澤中孚卦,伏羲六十四卦的成卦是先有初九、然後是九二、六三、六四、九五、上九。而《連山》成卦是將巽卦疊加於兌卦之上。

先儒往往會忽視這兩種成卦系統,《周易》繼承了這兩個系統,即:「因而重之」的重卦系統,和「兼三才而兩之」的互卦系統。《周易》的《大象傳》是按「因而重之」的重卦系統演繹的,《周易》的《彖傳》《小象傳》是按「兼三才而兩之」的互卦系統演繹的。

《周易》的《大象傳》明顯繼承了《連山》上下重卦的思想,通過觀上下重卦之象而領悟修身治國之道。(詳見《周易密鑰》:從《周易》中尋找《連山易》的蹤跡)

三、黃帝先天八卦

黃帝先天八卦的實物是1962年發現於吉林省集安市高句麗貴族墓葬五盔墳四號墓的集安八卦圖,另一件實物是江西景德鎮湖田窯出土「大明隆慶吉日」八卦瓷器殘片。關於集安五盔墓四號墳的考古年代,《報告》推定:「其年代應相當於北朝時期,約當五世紀末六世紀初。」

黃帝先天八卦圖

集安八卦圖可以體現《周易·說卦傳》第四章「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的卦序。

在集安八卦圖上體現出來的、更為直接的是《易緯·乾坤鑿度》中的「大象八」八卦序列:「天乾,地坤,日離,月坎,風巽,雷震,山艮,澤兌」。

衛元嵩《元包經傳》卷一首列其宮名、宮序為:

太陰第一,太陽第二,少陰第三,少陽第四,仲陰第五,仲陽第六,孟陰第七,孟陽第八。

根據《元包經傳》六十四卦卦畫的組成,可定太陰相當於易卦中的坤卦,太陽為易卦中的乾卦,以下少陰為兌,少陽為艮,仲陰為離,仲陽為坎,孟陰為巽,孟陽為震。

先天八卦為體,沒有時節方位,所以可以旋轉使用。所以集安八卦圖、《說卦·雷以動之》、《易緯·乾坤鑿度·大象八》與《元包》八卦序四者出於同一種易學體系。

集安八卦崇尚坤卦,《周易說卦傳》「坤以藏之」,坤、歸也,故曰歸藏,黃帝又名歸藏氏,故曰黃帝先天八卦。它是《歸藏易》六十四卦序卦的法則。

四、後天八卦

後天八卦圖

 

後天八卦載於今本《說卦傳》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後天八卦為《連山》《歸藏》《周易》通用,故東晉干寶《周禮注》引「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云:「此《連山》之易也。」羅泌《路史?發揮》亦云。先儒皆知「帝出乎震」一章言《周易》後天八卦,而干寶、羅泌言其為《連山》,明指涵蓋《三易》也。

相對於先天八卦簡易自然的特點,後天八卦的原理則很難理解。朱熹《周易本義》《說卦傳》第五章後說「所推卦位之說,多未詳者。」又在《語類》卷七十七指出:

「文王八卦,不可曉處多。如離南坎北,離坎卻不應在南北,且做水火居南北。兌也不屬金。如今只是見他底慣了,一似合當恁地相似」。「帝出乎震,萬物發生,便是他主宰,從這裡出。齊乎巽,曉不得。離中虛明,可以為南方之卦。坤安在西南,不成西北方無地!西方肅殺之地,如何雲『萬物之所說』?乾西北,也不可曉,如何陰陽只來這裡相薄?」

《易緯·乾鑿度》對後天八卦乾坤的位置解釋說:

孔子曰:乾坤,陰陽之主也。陽始於亥,形於丑,乾位在西北,陽祖微據始也。

(鄭玄註:陽氣始於亥,生於子,形於丑,故乾位在西北也。)

陰始於巳,形於未,據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陰之正也。

(鄭玄註:陰氣始於巳,生於午,形於未,陰道卑順,不敢據始以敵,故立於正形之位。)

君道倡始,臣道終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陰陽之職,定君臣之位也。

林忠軍在《試析鄭玄易學天道觀》說:

這裡的陰陽之氣,已不是形成天地的原初的氣,而是指天地形成之後、由天地而產生的、可以形成四時變化的寒暑、冷熱之氣。乾為天、為陽、居西北亥位。故陽氣開始於十月、西北亥位。《說文》云:「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坎居正北方,為十一月,「坎北方卦名,微陽所生」。「陽生於坎,氣尚微,寒溫未知」。(《易稽覽圖》注)故陽氣產生於十一月、正北方。丑為東北方,為十二月。此地此時陽氣長,物由終而始,故陽氣形成於十二月、東北方。巳為四月,為東南方,此地此時陽氣始盛,陰氣弱而生,故陰氣始於四月、東南方。午為五月,為正南方,此地此時陽氣全盛,陰氣動而生,故陰氣產生於五月、正南方。未為六月,為西南方,此為坤位,坤為陰,故陰氣形成於六月、西南方。其中乾坤是陰陽氣之主,陰陽氣產生形成其實就是乾坤陰陽流行轉換的過程。

邵雍《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解釋後天八卦說:

起震終艮一節,明文王八卦也。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為泰,坎離交而為既濟也。乾生於子,坤生於午,坎終於寅,離終於申,以應天之時也。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坎離得位,而兌艮為偶,以應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盡於是矣。

邵雍的解釋顯然繼承了《乾鑿度》的思想,朱熹曾想注釋邵雍的這段話,但始終「不得其說」:

……文王八卦邵子說應天時、應地方說下註腳,令覆檢之,不得其說。……細詳此圖,若以卦畫言之,則《震》以一陽居下,《兌》一陰居上而相對。《坎》以一陽居中,《離》以一陰居中,故相對。……但不知何故四隅之卦卻如此相對耳。此圖是說不得也。(《朱熹集》卷四十四《答蔡季通》書八)

朱熹多次提到自己對後天八卦的原理難於理解,甚至終其一生都未能了悟:

夫謂溫厚之氣盛於東南,嚴凝之氣盛於西北者,禮家之說也。謂陽生於子,於卦為《復》,陰生於午,於卦為始者,歷家之說也。謂《巽》位東南,《乾》位西北者,《說卦》之說也。此三家者各為一說,而禮家、歷家之言猶可相通,至於《說卦》,則其卦位自為一說,而與彼二者不相謀矣。今來教乃欲合而一之,而其間又有一說之中自相乖戾者,此熹所以不能無疑也。(《朱熹集》卷三十八《答袁機仲》書四)

朱熹雖不明後天八卦之所以然,但他堅信聖人之說:

至於文王八卦,則熹常以卦畫求之,縱橫反覆,競不能得其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懼,不敢妄為之說,非以為文王后天之學而忽之也。夫文王性與天合,乃生知之大聖,而後天之學方恨求其說而不得,熹雖至愚,亦安敢有忽視之之心耶?(《朱熹集》卷三十八《答袁機仲》書七)

李光地《周易折中》引用了邵雍的解釋並做了引申,然始終令人一頭霧水:

邵子言乾坤交而為「泰」者,釋「先天」變為「後天」之指也。先天之位,乾南坤北,今變為乾北坤南,故曰「交」。然邵子言乾生於子,坤生於午,今按圖考之,則乾在西方,乃亥而非子,坤在西南,乃未而非午,其故何也?曰:陽自靜以之動,故氣肇於子。然自亥月而已聯兆胚胎,故古人以亥為陽月,言天道於是始也。陰自動以之靜,故功著於午。……此聖人精意,不可不表面出之者。

大哲學家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中評論後天八卦圖說:

在這個世界圖式中,離為火居南方,於時為夏,坎為水,居北方,於時為冬;這跟陰陽五行家的世界圖式相合。其餘六卦的方位和季節,照《說卦》的解釋,都很不明了,可能都是些「廢話與胡說」。

故後天八卦至今尚無合乎《連山》《歸藏》《周易》統一原理的最佳解釋,這是易學的大問題,學人不可等閑視之。

五、從大洪水看先天八卦向後天八卦的演變:

2013年9月22日 12:57:22

2013年10月5日 11:45:04

2014年1月22日 20:58:53

2014年1月30日 11:10:53

伏羲先天八卦

黃帝先天八卦

後天八卦

《說卦傳》第三章「天地定位」言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雷以動之」言黃帝先天八卦,第五章「帝出乎震」言後天八卦,前人沒有發現這三章之間存在邏輯關係。竊以為《說卦傳》三、四、五章的順序正好闡述了先天八卦向後天八卦演化的主幹。孔子編輯《說卦傳》刪去了神農先天八卦,這是因為神農先天八卦位於演化主幹的分支上。

《說卦傳》第三章「天地定位」言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雷以動之」言黃帝先天八卦,第五章「帝出乎震」言後天八卦,前人沒有發現這三章之間存在邏輯關係。竊以為《說卦傳》三、四、五章的順序正好闡述了先天八卦向後天八卦演化的主幹。孔子編輯《說卦傳》刪去了神農先天八卦,這是因為神農先天八卦位於演化主幹的分支上。

 

《尚書》引箕子曰:「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按照《尚書》記載,大禹理順五行,遂將黃帝先天八卦順時針旋轉90°,則:離火居南,乾金居西,巽木居東。

黃帝先天八卦(旋轉90°)

後天八卦

黃帝先天八卦卦序(順時針):坤乾兌艮震巽坎離;

後天八卦連山卦序(順時針):坤兌乾坎艮震巽離。

如果把兌、坎二卦暫時拿掉,則以上兩種排序完全一致:坤乾艮震巽離。由此可見黃帝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關係。

將黃帝先天八卦的兌卦移到坤乾(地天)之間,坎卦移到乾艮(天山)之間,後天八卦於是產生。兌澤、坎水,天山之間的坎水表示降雨,地天之間的兌澤表示大地被水淹沒,這就是大洪水。

研究伏羲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四正卦,可以發現大洪水是先天與後天的分水嶺。這與古代文獻記載相符合。《孟子》:「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說:「堯之前,先天也。堯之後,後天也。」大洪水發生於堯,歷經舜,至大禹才完成治水。

大洪水之前是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上古之人設計的天地宇宙模型,即天圓地方的蓋天說。乾上坤下,天地位矣。日出東方,月升於西。東北震雷與西南巽風,乃天地之交感。西北艮山與東南兌澤,乃大地之陳列。

《周髀算經》宇宙模型:天地日月蓋天圖

乾天

離日

坎月

坤地

 

大洪水時期,《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葉玉森《說契》說:「昔,從日巛,巛(川)乃象洪水,古人殆不忘洪水之巛,故制昔字取誼於洪水之日。……甲骨文災字,乃像河川中泥沙淤積堵塞之形,因而泛濫成災。」

清華簡《筮法》中的後天八卦圖與傳本後天八卦圖坎離二卦正好相反。甲骨文中的「昔」字保留了這個傳統。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收錄了5個「昔」字,其中上日下巛3個,上巛下日4個。

後天八卦四正卦真實再現了大洪水時期的天地景象:上離日、下坎水,左震雷、右兌澤。如果按清華簡《筮法》後天八卦,左震為雷,上坎為雨,右兌為澤,離日則潛入水澤之下,更加符合大洪水景象。《淮南子·天文訓》的宇宙模型與大洪水有極大的關係。

《淮南子·天文訓》宇宙模型

    坤,帛書《易》作「川」,即「巛」。川為水。帛書《易》有《連山易》遺存,所以坤作川。大洪水之時,坤地被洪水淹沒,故坤地為川水,唯有艮山為民眾所居。故虞夏之《易》曰《連山》。

「洪荒」(洪巟)一詞的原義即是指堯舜禹之時的大洪水。洪,大也,言洪水之大。洪,從水從共,言所有方國(萬國)、部落共同遭遇之洪水。巟,從巛亡。《說文》:「巟,水廣也。從川亡聲。《易》曰:包巟用馮河。」周易古經卦爻辭「涉大川」凡12處,當是源於大禹治水之古語。故「涉大川」乃《連山》遺語。

 

 

(以下內容龐雜,多蠡測,讀者選擇閱讀可也)

六、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古史蠡測:

(一)先天八卦向後天八卦演變的基本路徑:

伏羲先天八卦對應於:孔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之「大同」之時,邵雍《皇極經世·觀物外篇》所說「堯之前,先天也。」即伏羲、神農、黃帝時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前期)

後天八卦對應於:孔子云「大道既隱,天下為家」之「小康」之時,邵雍《皇極經世·觀物外篇》所說「堯之後,後天也。」即夏商周三代時期。

黃帝先天八卦對應於:先天、後天轉變之時也,黃帝、帝嚳、顓頊、堯、舜(龍山文化中晚期),以顓頊為中心。

(二)《乾坤鑿度·上》藏有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的奧秘:

《乾坤鑿度》題名作者是:庖犧氏先文,公孫軒轅氏演古籀文,蒼頡修為上下二篇。按照孔子「信而好古」的標準,《乾坤鑿度》成書於黃帝時期。

《乾坤鑿度》第一章是序文,最後言「乾名天門」。

第二章《太古文目》言「垂皇策」(伏羲筮策)之後最早的經書是《萬形經》。

第三章《古文八卦》言:「乾卦古文天字,坤卦古地字,巽卦古風字,艮卦古山字,坎卦古坎字,離卦古火字,震卦古雷字,今為震,兌卦古澤字,今之兌。」學人不可忽視這裡的「乾坤巽艮坎離震兌」之序,這是第四章、第五章後天八卦立乾坤巽艮四門、立坎離震兌四正的排序。

第四章《大象八》:「天乾、地坤、日離、月坎、風巽、雷震、山艮、澤兌。八象備,萬象生,萬象萬形,有形之物為象。」這正是黃帝先天八卦的排序。

第五章《立乾坤巽艮四門》:

乾為天門,聖人畫乾為天門。萬靈朝會眾生成,其勢高遠。重三三而九,九為陽德之數,亦為天德。天德兼坤數之成也。成而後有九。《萬形經》曰:天門辟,元氣易,始於乾也。

坤為人門(此合在坤度下文,今對乾文上先說),畫坤為人門,萬物蠢然,俱受蔭育,象以准此坤能,德厚迷遠,含和萬靈,資育人倫。人之法用,萬門起於地利,故曰人門。其 德廣厚,迷體無首,故名無疆。數生而六。六者,純陰,懷剛,殺德,配在天。坤形無德,下從其上,故曰順承者也。

巽為風門,亦為地戶。聖人曰:乾坤成氣,風行天地,運動由風氣成也。上陽下陰,順體入也,能入萬物,成萬物,扶天地,生散萬物。風以性者,聖人居天地之間,性稟陰陽之道,風為性體,因風正聖人性焉。《萬形經》曰:二陽一陰,無形道也。風之發泄,由地出處,故曰地戶。戶者,牖戶,通天地之元氣。天地不通,萬物不蕃(案:通字原本誤作道,今從範本)。

艮為鬼冥門。上聖曰:一陽二陰,物之生於冥昧,氣之起於幽蔽。《地形經》曰:山者,艮也。地土之餘,積陽成體。石亦通氣,萬靈所止。起於冥門,言鬼其歸也。眾物歸於艮。艮者,止也,止宿諸物,大齊而出,出後至於呂申。艮靜如冥,暗不顯其路,故曰鬼門(案:如字範本作而,古字如而相通,今仍從原本)。

庖犧氏畫四象,立四隅,以定群物。發生門而後立四正。四正者,定氣一,日月出沒二,陰陽交爭三,天地德正四(已上四正八象,中四正於氣也。正天地不差忒,定三萬六千五百二十五分秒。出沒者昏明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交爭一萬八千一百六十二分秒。德正四象氣滿)。

第六章《立坎離震兌四正》:

月,坎也,水魄。聖人畫之,二陰一陽,內剛外弱。坎者,水,天地脈,周流無息。坎不平,月水滿而圓,水傾而昃,坎之缺也。月者,闕。水道,聖人究得源脈,浰涉淪漣,上下無息,在上曰漢,在下曰脈,潮為澮,隨氣曰濡,陰陽礡礉為雨也。月,陰精。水為天地信,順氣而潮,潮者,水氣來往,「行險而不失其信」者也(案:險字原本誤作陰,今從範本)。

日,離,火宮,正中而明,二陽一陰,虛內實外,明天地之目。《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日昷][日奧],行南時,大[日殺],行北時嚴殺。順太陽實元,煖熯萬物。形以鳥離,燭龍四方,萬物向明,承惠煦德,實而遲重。聖人則象,月即輕疾,日則凝重(案:「則」範本亦作「即」),天地之理然也。

雷木震,日月出入門。日出震,月入于震。震為四正德,形鼓萬物不息。聖人畫二陰一陽,不見其體,假自然之氣,順風而行成勢作烈,盡時而息天氣不和。震能翻息,萬物不長,震能鼓養。《萬形經》曰:雷,天地之性情也,情性之理自然。《萬形經》論(案:此四字疑衍文)。

澤金水,兌(案:金水二字,原本誤作注文,今從範本),日月往來門。月出澤,日入於澤,四正之體,氣正元體。聖人畫之,二陽一陰,重上虛下實,萬物燥,澤可及。天地怒,澤能悅;萬形惡,澤能美。應天順人,承順天者不違拒,應人者澤滋萬業,以帝王法之,故曰澤潤天地之和氣然也。

《乾坤鑿度·上》第四章與《說卦傳》第四章同是黃帝先天八卦,《乾坤鑿度·上》第五、六章與《說卦傳》第五章同是後天八卦,二者敘述的順序都是先黃帝先天八卦,然後是後天八卦。

《乾坤鑿度》認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都是伏羲氏創立的,見於《乾坤鑿度·上》第五、六章之間:

「庖犧氏畫四象,立四隅,以定群物。發生門而後立四正。四正者,定氣一,日月出沒二,陰陽交爭三,天地德正四。」(《乾坤鑿度·上》第五章最後一段)

「庖犧氏畫四象,立四隅」,這是指伏羲氏創立先天八卦的過程。先畫四象,即將天地日月四象置於南北東西四正,然後把震兌巽艮按陰陽消長規律立於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隅。

「發生門而後立四正」,這是指伏羲氏創立後天八卦的過程。伏羲首立「乾坤巽艮四門」,而乾坤巽艮為後天八卦之四隅;伏羲次立「坎離震兌四正」,而坎離震兌為後天八卦之四正。

從《乾坤鑿度》可知,後天八卦先有四門:天門、人門、風門(地戶)、鬼門;後有四正:坎離言日月水火,震兌言日月出入往來。四門言天地人鬼,似與人類的生存危機有關;四正似與天文有關。根據這個思路分析先天八卦如何轉變為後天八卦。

(三)先天八卦如何轉變為後天八卦:

伏羲先天八卦是以大地中心為坐標畫的挂圖,坤、震、艮三卦除了上述伏羲先天八卦一章所言的規律外,它們還符合伏羲時期的地理觀念:

1.下坤為地,代表地中崑崙,坤與昆音近假借。《淮南子·墜形訓》:「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河圖括地象》:「昆崙山為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此暗含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轉變,說明見後。)

《神異經》:「崑崙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此言先天八卦)

《藝文類聚》:「昆崙山,天中柱也。」(此言先天八卦)

《論衡·道虛篇》:「如天之門在西北,升天之人,宜從崑崙上。」(此言後天八卦)

2.左東北震卦,這裡是陽氣生髮的地方,也是上古地震頻發地區,上古的一個地質大斷裂帶。震卦初陽之氣向上增長為兌卦二陽之氣,離卦亦為二陽,位於東方為日,二陽之氣再增長為純陽乾天。

純陽乾天之氣下降,消減為巽卦一陰之氣,坎卦亦為一陰,位於西方為月,一陰之氣再消減為二陰之氣艮卦,西北艮卦為不周山,二陰之氣再消減為純陰坤地。

3.右西北艮卦,據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崙山西北。「艮」與「昆」上古音皆是文部見紐,艮與昆的今古文字字形相近。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註:「此山形有缺,不周帀處,因名雲。」   

《大荒西經》:又雲「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4.崑崙之丘神聖地位的打破代表了先天階段原始大同的破產:

劉錫誠《神話崑崙與西王母原相》說:

百神所居的崑崙之丘,乃是上接天下通地的天柱。靈異之人如巫咸等十巫者可援昆崙山天柱而升降,將人間之情況上達於天,再將上天的指令下達於地。他們的角色是充當人神兩界的中介。……崑崙天柱使天地宇宙處於一種穩定平衡的原始狀態,群巫可以沿著山體天柱自由上下,溝通信息。後來,「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淮南子·天文訓》)這被「折」的「天柱」,指的自然是「百神所居」的崑崙之丘,但這裡所包含的文化象徵意義,可能意味著崑崙之丘的至高無上的壟斷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戰。總之,舊的宇宙秩序遭到了破壞。於是,才出現了「絕地天通」的神話。

崑崙之丘神聖地位的打破代表了先天階段原始大同的破產,但期間至少經歷了多次反覆,每次破壞先天制度都是共工氏頭觸不周山,最重要的有兩次,第一次是女媧時期(約6400年前):

司馬貞《三皇本紀》:當其(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濟冀州。

《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lǎn)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顯然,先天制度的第一次破壞很快被女媧修補了。「不周山」代表原始大同制度的宗教神權,「四極」代表先天八卦,雖然共工氏「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但「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女媧平定了共工部落給大同制度帶來的威脅。由於大地震,共工部落修建的水庫垮壩,於是滔水(淫水)傾瀉到下游的女媧城。共工氏是土木建築的祖師,以興修水利而著稱,這次事故顯示出原始工業文明的危害,女媧率領民眾把共工部落造成的潰壩洪災治理好以後,人們更加不接受共工部落先進的科學理念,仍然信奉先天制度,這就是「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但是過了1600年以後,顓頊時期(約4800年前)先天制度遭到了徹底的破壞: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5.後天八卦的形成,立四門:

「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描述的可能是顓頊「絕地天通」以後先天八卦曆法向後天八卦曆法轉變的重大科學體系改革事件。伊世同《星象考原——中國星象的原始和演變》說:「歲差現象古人在未發現之前也是有所感覺的,這大概也是神話傳說中所謂「天傾西北」的真正原因之—。」馮時《〈周易〉乾坤卦爻辭研究》說:「天傾西北的神話是以真實的天象作為立說基礎的。根據歲差的計算表明,公元前三千年前,真天極的位置恰好位於紫微垣宮門的左樞(天龍座ι)和右樞(天龍座α)兩星之間,這意味著當時的赤道圈確實向著西北傾斜。古人對於天體現象的這一古老認識顯然對乾象天文而主西北的易理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由於「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乾卦從先天八卦的南方(上方)傾移到西北,坤卦隨之從位於先天位的北方(下方)陷落到東南。而後來的後天八卦坤卻在西南,西南的先天卦是巽卦,故巽卦與坤卦互借。

坤與巽的互換從古音可以得到印證:坤與巽古音相近假借(坤巛,文部溪紐,巽:文部心紐)。

坤與巽的互換從十二辰的六合關係也可以得到印證:坤從申,巽從巳,巳申六合。

坤為順,巽為遜。坤卦初六《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至其道,至堅冰也。」《文言·坤》:「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帛書《衷》篇曰:「《易》曰:履霜,堅冰至。子曰:孫(遜)從之胃(謂)也。歲之義,始於東北,成於西南,君子見始弗逆,順而保穀。」馴、順、遜,其義相近,故坤與巽可互借。

古人以為東南方大地因陷落產生了風口,於是稱東南為地戶,故乾為天門,巽為地戶。

《素問·五運行大論》引《太始天元冊》云:「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門地戶也。」天門在戍亥之間,奎壁之分;地戶在辰巳之間,角軫之分。奎壁臨乾,當戊土之位;角軫臨巽,當己土之位。

鄭玄、賈公彥《周禮註疏》引《河圖括地象》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

《乾坤鑿度·上》曰:「乾為天門,……坤為人門……故曰順承者也。巽為風門,亦為地戶。……上陽下陰,順體入也。……《萬形經》曰:二陽一陰,無形道也。風之發泄,由地出處,故曰地戶。」坤為順承,巽為順體,坤與巽二者皆有順德,故可互借。

後天八卦先立四門,四門之中先立天門乾和地戶巽,黃帝先天八卦圖上為乾下巽也。(筆者對黃帝先天八卦的破譯尚不全面,故只做簡單論述。)

《河圖括地象》:「昆崙山為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

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

「崑崙者,地之中」是說先天八卦,「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是說後天八卦。

以上後天八卦已經確立了四門中的三門(乾巽坤),下邊論述艮卦自西北遷到東北的奧妙:

崑崙之丘神聖地位的打破了,先天制度於是破產,人門心目中的聖山逐漸被泰山所代替。泰山位於中原的東北,故艮卦遷到東北。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說:「堯之前,先天也。堯之後,後天也。」

《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孟子》:「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

洪水淹沒了陸地,泰山成為最大的棲息地,當時倖存的中原百姓主要集結在泰山上。後世帝王封禪泰山,當與古人棲息泰山有關。

倖存者們望著泰山下,看著山下「洪水蕩蕩」,屍體重疊,不由得毛骨悚然,古來以泰山底下為地獄,當源於此也。故艮為鬼冥門。

2011年11月16日

漢王充《論衡·訂鬼》:「《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史記集解》引古本《山海經·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東北有門,名曰鬼門,萬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若害人之鬼,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6.濮陽西水坡45號墓見證伏羲創立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四正:

先天八卦原理簡易自然,伏羲創立先天八卦符合上古人類的思維特徵,而《乾坤鑿度》認為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都是伏羲氏創立的,這得到了距今6500年的濮陽西水坡45號墓青龍白虎蚌塑圖的印證(屬於伏羲初期)。

濮陽西水坡M45號墓龍虎蚌圖

濮陽西水坡M45號墓是模擬「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宇宙論布置的,由墓主人的葬卧方向可知,墓內的布局是按照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方位設計的,這與我國早期的天文圖和地圖的方位是一致的。南半部模擬天穹作三曲弓形穹窿狀,墓室頂部即南部代表天頂,東西兩側的弧形表示東方天與西方天,墓室的北半部作方形,表示方形的大地。

墓室南部的大弧形代表天穹,是乾卦,墓室北方的方形代表大地,是坤卦。東西兩側的小弧形代表日月運行的曲線,正是離坎二卦。濮陽西水坡M45號墓中東、西兩側殉人的方向,大致與墓主相同,基本上為南北方向,因為離日、坎月、乾天都在頭頂上,而北方殉人的方向則迥然不同,為頭朝東南,腳朝西北;經測量,頭向為北偏東130度,即東偏南約40度。馮時先生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角度」,經測算,他的頭向相當準確地指向冬至時的日出方向。冬至是太陽光照最短的一天,即陰氣最盛之時,坤為純陰,故北方殉人對應坤卦,天圓地方,故北方殉人所在區域呈方形。由此可見M45號墓的外圈正是先天八卦的四正。

墓內埋葬四人,墓主人頭南腳北,仰身直肢,安卧在墓室居中偏南弧形蒼穹內,男性,身高1.84米。墓主人的東側有蚌殼堆塑的龍,蚌龍東側的弧形龕內陪葬一孩童。墓主人西側有蚌殼堆塑的虎,蚌虎西側的弧形龕內也陪葬一孩童,女性(兌為少女)。墓室北部的方形龕內也陪葬一孩童。相當墓室中央部位,用蚌殼堆塑北斗圖案,斗柄用兩根人脛骨組成,表示圍繞著北天極旋轉的北斗七星。實際上,東龍、西虎與北斗星都圍繞著墓主人旋轉,由此知墓主人具有北極帝星的神格(因此,墓主人可能就是伏羲)。

關於東龍西虎與北斗星組成的天象,在《公羊傳·昭公十七年》中有記載:

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

「大火」,星名,東宮蒼龍的心宿二,表示龍心。「伐」,星名,西宮白虎的參伐。「北辰亦為大辰」,指中央天區的北極星與圍繞著北極旋轉的北斗星。

《史記·天官書》說:

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斗。 ……東宮蒼龍,房、心。……西宮咸池,曰天五潢。……參為白虎。三星直者,是為衡石。下有三星,兌,曰罰,為斬艾事。

濮陽西水坡M45號墓蚌塑圖為後天八卦四正的建立提供了最早的理論支持。蒼龍對應春季,二月春分龍抬頭,即《周易》乾卦九二「見龍在田」,《禮記·月令》:「仲春,雷乃發聲」,震為雷,震卦帛書《易》作「辰」,地支辰在東,故震卦當指蒼龍。白虎對應秋季,兌為澤,西宮咸池也,兌三星在白虎,故兌卦當指白虎。

45號墓南端20米處分布著第二組遺迹,由蚌殼堆塑的龍、虎、鹿(麒麟)、鳥和蜘蛛組成。四宮的北宮玄武最初是麒麟,約6700年前的小山陶尊已有鳥和鹿,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的上村嶺虢國銅鏡有龍、雀、虎、鹿四象,公元前5世紀的曾侯乙墓北宮為鹿,公元前3世紀中《呂氏春秋》北宮始為玄武,麒麟被安置於中宮。公元前2世紀中《淮南子》中宮代之於黃龍。公元前1世紀初《史記·天官書》四宮為龍、咸池、鳥、玄武。

《呂氏春秋·圜道》說:「月躔二十八宿,軫與角屬,圜道也。」《論衡·談天》說:「二十八宿為日、月舍,猶地有郵亭,為長吏廨矣。郵亭著地,亦如星舍著天也。」《四宮二十八宿是一個體系,顯然四宮是最初簡單的劃分,也是日月的「行宮」。

四宮即四象,以鳥獸命名。《周易·繫辭傳》曰: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當我們結合濮陽西水坡M45號墓蚌塑圖看這段話時,會有更深的領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有晝日和夜晚之分,晝日仰觀圓形天穹與圓日、圓月,俯視方形的大地,這一「蓋天」理論正好組成了M45號墓的外形,這即是先天八卦的四正:乾天、坤地、離日、坎月。

「俯則觀法於地」是指在地面立表測影以確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就是為墓主殉葬的少年代表四個節氣的四神(夏至之神在最南端31號墓少年,M45號墓北斗脛骨的主人),戰國中晚期的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甲篇》說:「天地尚未形成,世界處於混沌狀態之時,先有伏羲,娶女媧,伏羲、女媧二神生了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後來成為代表四時的四神。四神開闢大地,這是他們懂得陰陽參化法則的緣故。……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單,老三叫白大然,老四叫墨干。」

文中的「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從前後行文、語法邏輯來看,應該是對「觀天法地」具體內容做出的進一步解釋。《周易集解》引陸績註:「謂朱鳥、白虎、蒼龍、玄武四方二十八宿經緯之文」。今劉大鈞先生《周易傳文白話解·繫辭下》註解云:「由上下文義讀之,似指天上四象,即朱雀、白虎、蒼龍、玄武。」按照伏羲時期,春分之夜觀天象,龍位於東宮,鳥位於南宮,虎位於西宮,鹿位於北宮。龍、虎、鹿,皆獸也,故曰「鳥獸」。「與地之宜」是指四宮鳥獸與地面上測得的四個節氣相對應:龍對應春分,鳥對應夏至,虎對應秋分,鹿對應冬至。聯繫伏羲女媧的四個兒子代表四時的四神,老大青干即青龍,老二朱四單即朱鳥,老三白大然即白虎,老四墨干即玄武。古人以四宮、四象、四神視為伏羲女媧的兒子,說明四宮為伏羲女媧所創立。而四宮即四時,正是後天八卦的四正。此所以《乾鑿度》言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皆為伏羲所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如果針對濮陽西水坡M45號墓,是就近取少年人殉組成四時,遠取蚌殼組成四宮。「於是始作八卦」,以此做出八卦圖。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在濮陽西水坡M45號墓的分布是:

最外層的墓璧外形是先天八卦的四正:乾天圓、坤地方、離日圓、坎月圓。所以為先天者,皆自然之形。

墓主人周圍的蚌塑是後天八卦的四宮之青龍、白虎二宮。

蚌塑外圍的少年人殉是後天八卦的四時:春夏秋冬。

後天八卦的四正起源就在濮陽西水坡M45號墓,四宮、四時所以為後天者,皆人為設立。天地自然,先天也;人為設立,後天也。後天效法於先天而為之。

震為東宮蒼龍,故震為龍。《史記·天官書》說「東宮蒼龍,房、心。……房為府,曰天駟。其陰,右驂。……房南眾星曰騎官。」《周禮·夏官·廋人》云:「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石氏星經》「房宿:房四星名天府,管四方,一名天旗,二名天駟,三名天龍,四名天馬,五名天衡,六為明堂,是火星。」《公羊傳·隱公元年》註:「天子馬曰龍,高七尺以上;諸侯曰馬,高六尺以上;卿大夫、士曰駒,高五尺以上。」古以龍與馬同類,故震為龍,震為馬。屯卦六二、六四、上六「乘馬,班如」,賁卦六四「白馬,翰如」,大畜卦九三「良馬逐」,《繫辭傳》「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皆以震為馬。

離為南宮朱鳥,離古文從鳥,離為鳥。《史記·天官書》說「南宮朱鳥,權、衡。」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旅卦上九「鳥焚其巢」;解卦上六「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隼,惡鳥,六三也,六三處互體離卦之中;中孚九二「鳴鶴在陰」,中孚互大離。此皆以離為鳥。

兌為西宮白虎,《史記·天官書》說「西宮咸池,曰天五潢。……參為白虎。……下有三星,兌,曰罰,為斬艾事。」故兌為澤,為虎。傳本《說卦傳》中雖無「兌為虎」,然天澤履卦「履虎尾」,澤火革九五「大人虎變」皆以兌為虎也。

坎為北宮麒麟(鹿),《史記·天官書》說「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虛為哭泣之事。」北宮存在著麒麟到玄武的演變,《周易》不以麒麟、玄武取象,而主要以「虛、危」二宿取象。「虛為哭泣之事」,故坎卦《說卦傳》「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從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星圖(北宮為雙鹿)中北斗的指向來看,危宿為北宮的主宿,「危為蓋屋」,危宿的星圖十分象仰韶文化時期的半地穴式房屋,而地穴即坎(欿)。《繫辭傳》「上古穴居而野處」,坎為穴。《周禮·冬官考工記》以「冬官」為分管工程部門,可追根溯源至伏羲時期。

《乾坤鑿度·古文八卦》言:「坎卦古坎字」,古坎字為「臽」,人在臼上,坎卦卦符之上下陰爻為坑坎,中一陽為人。坎,熹平石經《周易》作「欿」(kǎn),坎之古字。《釋文》:「坎,本亦作埳,京、劉作欿。」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釋凵》:「凵,象坎陷之形,乃坎之初文。」

臽(xiàn),「陷」的本字。臽,《說文》「小阱也。從人在臼上。」《周易·繫辭傳》「掘地為臼」,臼猶坑也。

凵(kǎn)、臼、臽、陷、埳、欿為坎,坎為坑。

坎為臼,《史記·天官書》「杵臼四星,在危南。」杵臼是離北宮主宿危宿最近的星座,小過卦為大坎卦,故小過卦有杵臼之象:《周易·繫辭傳》「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坎為坑,又引申之為墓穴。《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觀其葬焉,其坎深不至於泉。」《南史·劉歊傳》:「斂訖,載以露車,歸於舊山,隨得一地,地足為坎,坎足容棺。」據馮時先生考證,北宮麒麟(鹿》形象是危、墳墓諸星組成的。坎卦有墳墓之象,大過是大坎卦,《周易·繫辭傳》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第六章:星象考源319頁)

7.顓頊繼承濮陽西水坡M45號墓的科學成果,行後天八卦之道於天下:

河南濮陽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墟「帝丘」的所在地,有學者認為濮陽西水坡M45號墓的主人是顓頊,然而年代不符合,顓頊是黃帝之孫,晚了1600年。但顓頊必得地利,仰望伏羲之德而繼承祖先文化,發揚廣大後天八卦。這一高深的文化已非當時人人可以掌握,只能由高智慧的巫師掌管,此所謂「絕地天通」「人神相隔」也。

8.後天八卦四門的傳承:

後天八卦由四門和四正兩個系統組成。

《乾坤鑿度·上》曰:「乾為天門,……坤為人門……故曰順承者也。巽為風門,亦為地戶。……上陽下陰,順體入也。……《萬形經》曰:二陽一陰,無形道也。風之發泄,由地出處,故曰地戶。」

《素問·五運行大論》引《太始天元冊》云:「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門地戶也。」天門在戍亥之間,奎壁之分;地戶在辰巳之間,角軫之分。奎壁臨乾,當戊土之位;角軫臨巽,當己土之位。

鄭玄、賈公彥《周禮註疏》引《河圖括地象》:「昆崙山為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

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

漢王充《論衡·訂鬼》:「《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史記集解》引古本《山海經·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東北有門,名曰鬼門,萬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若害人之鬼,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曰:「西北立龍飛翼之樓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戶。」

《越絕書》范蠡說「天運曆紀,千歲一至。黃帝之元,執辰破巳。霸王之氣,見於地戶。」又說「吳越二邦,同氣共俗,地戶之位,非吳則越。」

何琳儀《司夜鼎考釋》(《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3期)收錄有關「四門」的傳世和出土六壬式盤:

①荊門左塚漆梮(戰國)——「天幾」、「鬼幾」、「亂(地)吾(戶)」、「人幾」(註:黃鳳春、劉國勝:《記荊門左塚楚墓漆梮》,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2003年),第502頁。)。

②阜陽雙古堆漆木式(西漢)——「天豦(居)己」、「鬼月戊」、「土(地)斗戊」、「人日己」(註:安徽文物工作隊、阜陽地區博物館、阜陽縣文化局:《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第8期,第30頁圖24。)。

③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銅式(東漢)——「戊天門」、「己鬼門」、「戊土(地)門」、「己人門」(註:羅福頤:《漢栻盤小考》,《古文字研究》第11輯,1985年。)。

④上海博物館藏銅式(六朝)——「西北天門乾」、「東北鬼門艮」、「東南地戶巽」、「西南人門坤」(註:羅福頤:《漢栻盤小考》,《古文字研究》第11輯,1985年。)。

北宋的《景祐六年神定經》釋造式內講「造式: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作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維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門、地戶、人門、鬼路四隅訖。」

9.後天八卦四正的傳承:

胡厚宣先生曾最先論述過,甲骨文四方之名和風名,與《山海經》四方名、風名,《堯典》之「宅嵎夷,厥民析;宅南交,厥民因;宅西,厥民夷;宅朔方,厥民隩」,以及其他先秦古籍中有關風名的記載,多相契合。後楊樹達先生進而申論,此四方名皆為神名,職司草木,分主四季而配於四方。陳夢家先生又認為,不啻四方之名即四方之神名,且四方風名亦為風神之名,四方風應為四方之神的使者。

連劭名先生《商代的四方風名與八卦》(《文物》1988年第11期)指出,甲骨文中的四方神名與卦圖中的四仲卦名相合,二者殊名同義,是研究古代文明與八卦起源的重要線索,說明卦圖的出現可能追溯到商代。「商代的四方風名實際上就是四象,而天地即兩儀。八卦的起源很早,可上推至原始社會的末期,八卦相重而變為六十四卦的時間也不會很晚。相傳夏、商均有卦書……」、「四方神名與後天卦位中的四仲卦名相合的事實,說明卦圖的出現有可能追溯到商代」。

連劭名先生在《長沙楚帛書與卦氣說》(1990年《考古》第9期)中說:「如以坎、震、離、兌配於四季的思想可溯源於商代。甲骨刻辭中有四方神名,東方曰析,南方曰微,西方曰夷,北方曰伏,類似的記載還見於《尚書·堯典》與《山海經》。析即震,微即離,夷即兌,坎即伏。」

徐錫台先生《考古發現歷代器物上刻鑄八卦方點陣圖》(《文博》1993年第5期)考證商代四正方位符合《說卦傳》後天八卦四正卦。

劉大鈞先生《「卦氣」溯源》(《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解釋說:

我們看,所謂「東方曰析」,古「析」、「震」同義:《釋名·釋天》:「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又曰辟歷,辟,析也,所歷皆破析也。」在後天八卦方位中,震卦主東方。所謂「南方曰微」,《廣雅·釋詁》:「微,離也。」在後天八卦方位中,離為南方之卦。所謂「西方曰夷」。古「夷」「兌」同義,《爾雅·釋言》:「夷,悅也。」在後天八卦方位中,兌卦主西方。所謂「北方曰伏」。坎卦為隱伏,此見之《說卦》,在後天八卦方位中,坎卦主北方。由後天八卦方位與武丁時代四方風名相同思之,後天八卦方位起碼源於商代無疑(筆者按:應該說:後天八卦四正卦的出現可追溯到商代)。

 

 

(2012.3.24後補:)

 

10.「參伍以變」與夏代《連山易》後天八卦的誕生:

後天八卦出自《說卦傳》「帝出乎震」章。朱彝尊《經義考》引干寶之言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此《連山》之易也。」

《連山》為古三《易》之夏易,鄭玄、桓譚、姚信、皇甫謐、孔穎達諸儒皆信從。《連山易》純艮為首,夏曆以寅月一年之首,寅位在艮。《說卦傳》在解說「成言乎艮」時說「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說卦》這段內容,與以艮為首的《連山》、與以艮寅為首的夏曆有同一的知識背景,故干寶之言確有見地。故後天八卦夏代已有。商代繼承了《連山易》後天八卦,所以甲骨文中商代四正方位與《說卦傳》後天八卦四正卦相同。

後天八卦與先天八卦的基本區別是,後天八卦滲入了五行元素。虞夏之前是黃帝、顓頊世系。根據古代文獻,五行之說始於黃帝。《史記·五帝本紀》雲「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集解》王肅曰:「五行之氣。」《索隱》謂春甲乙木氣,夏丙丁火氣之屬,是五氣也。漢劉熙《釋名·釋天》云:「五行者,五氣也,於其方各施行也。」《史記·曆書》雲「蓋聞昔者黃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驗,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集解》應劭曰:「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孟康曰:「五部,五行也。天有四時,分為五行也。」《素問·天元紀大論》云:「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鬼臾區曰:……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

前邊已經論述了伏羲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之間是黃帝先天八卦,顓頊「絕地天通」,先天向後天轉變,黃帝先天八卦已有五個卦的排序與後天八卦相同。

五行說到黃帝時期業已成為科學體系,於是五行便參與到八卦的演化中,原來的先天八卦是陰陽三才說,五行參與後,就變成了「參伍以變」,參即三,為三才(三極),伍即五,為五行。五行火南水北,故後天卦離南坎北,五行木東金西,而後天卦巽東南,乾西北。

關於「參伍以變」,朱熹《周易本義》說:

參者,三數之也。伍者,五數之也。既參以變,又伍以變,一先一後,更相考核,以審其多寡之實也。……參伍、錯綜,皆古語,而參伍尤難曉。按《荀子》云:「窺敵制變,欲伍以參。」《韓非》曰:「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又曰:「參之以比物,伍之以合參。」《史記》曰:「必參而伍之。」又曰:「參伍不失。」《漢書》曰:「參伍其賈,以類相准。」此足以相發明矣。

 

五行東為木、西為金,為什麼巽木不在正東,乾金不在正西,從黃帝先天八卦圖順時針轉90°看,已與後天八卦基本符合,這時巽在正東、乾在正西,後來出於前述原因震置於東、兌置於西了。震為雷、兌為澤,《說卦傳》「帝出乎震」是指何意?班固《漢書·郊祀志》說「劉向父子以為『帝出於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淮南子·時則訓》:「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高誘註:「太皞,伏羲氏,東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唐司馬貞《三皇本紀》也說伏羲為木德:

  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稱「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

五行說始於黃帝,黃帝尚土德,土色黃,故稱黃帝,鄒衍不是五行說的創立者,他只是繼承和發揚了五行理論。《世本·作篇》、《鶡冠子·近迭》、《呂氏春秋·君守》、李斯《倉頡篇》 、《淮南子·修務訓》、《淮南子·本經訓》、緯書《春秋元命苞》、《春秋演孔圖》、《漢書·古今人表》、《說文解字·序》、《帝王世紀》皆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記載,《倉聖鳥跡書碑》二十八字首句為「戊己甲乙」,戊己土,言黃帝以土德治天下也,木德之後為甲乙木德,故《史記·封禪書》引五行家鄒衍之徒齊人言:「自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鳥之符。」

今本《說卦傳》曰:「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朱震《易叢說》、羅蘋《路史注》引《歸藏·說卦》「乾為天、為君、為父、為大赤、為辟、為卿、為馬、為禾、為血卦。」嚴可均曰:「此蓋《說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

《說卦傳》為三《易》所共有,「乾為天、為君」,乾卦代表天子君主,「乾為禾」,「夏得木德」也;「乾為金」,「殷得金德」也;「乾為大赤」,「周得火德」也。

七十年代末,在距今約4000年的夏文化陶寺遺址,出土了彩繪蟠龍口銜「嘉禾」圖案陶盤,這類龍盤僅見於大型墓葬,每墓且僅出一件,故它是祭祀重器。蟠龍形象捲曲如勾,馮時教授認為是「句龍」,顧頡剛早年曾指出,禹為社神,或即句龍,童書業、楊寬、丁山也有同識。句龍為共工氏之子,「共工」實乃「鯀」之緩讀,「鯀」是「共工」的急音,故二者實本一人。故禹與勾龍無別。「禹」字古文作龍蛇形,正是蟠龍的形象。

社,《說文》「地主也。從示土。《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為社神。』《周禮》:『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土所宜之木。』」《說文》介紹了三個「社」的古文,第一個是在「土」字上加「木」字,第二個是在「土」字上加「水」字,第三個是「田」上加「水」字。加「水」字是為了說明社神大禹治水之功,「木」字即嘉禾,乾為禾,大禹以木德治天下也。

《史記》引五行家所說「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正對應後天八卦的震卦,震為青龍,為草木也。至此我們得知「帝出乎震」既是指伏羲,又是指大禹,大禹秉承了伏羲文化,大禹與伏羲皆是木德;禹字從蟲,《說文》「禹,蟲也。」伏羲,風姓,《大戴禮記·易本命》「風主蟲」;大禹為句龍,伏羲蛇身人首;「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震為雷而兌為澤,大禹治水也正符合後天八卦震雷與兌澤相對,大水是兌卦;陸賈《新語》雲「大禹出於西羌」,羌、羲、犧皆從羊。正是基於伏羲與大禹的共同文化屬性,後天八卦將震卦置於正東,兌卦置於正西,於是巽木移到東南,乾金移到西北,先震而後巽,木氣生髮,草在木先故。


推薦閱讀:

先天與後天八卦數理
先天八卦
奇門揭秘林彪的先天八字命盤
宗風道人的先天散打八卦連環掌拳譜
中國羅盤詳解-第四層先天十二支

TAG:轉變 | 後天 | 先天 | 演化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