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史課件文本

緒論

唐代國力與文學一.唐代經濟與文學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杜甫《憶昔》

二.唐代的疆域與文學影響

科舉與士人心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太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 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趙嘏:「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一.科舉的目的與效果  選拔人才

        武則天與科舉及人才選拔

  改變政治力量格局

      科舉制對世家舊族的衝擊      關隴集團、山東舊族

      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            (《新唐書》卷七六《則天皇后傳》)

      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資治通鑒》)

科舉考試的錄取比例及難度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明經科,進士科進士科考試內容:第一場雜文(詩、賦),第二場貼經,第三場策問。「以詩贖帖」:允許不熟悉或不願貼經的考生用詩來代替。天寶以後,即使貼經考試不合格,只要詩、賦作得好就能通過,從而完全以詩賦作為衡量標準了。

杜牧《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東都放榜花未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即將春色入關來。孟郊《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無所易業,大者登台閣,小者仕郡縣,資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是以進士為士林華選,四方觀聽,希其風采,每歲得第之人,不浹辰而周聞天下。」(《通典》卷十五)

    「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唐摭言》)

      中唐憲宗以後進士出身在宰相中所佔的比例為:憲宗朝宰相29人,進士出身7人;宣宗朝宰相23人,進士出身20人;懿宗朝宰相21人,進士出身20人。

唐德宗,不僅「親自考試」,還親自閱卷,「或下等者,即以筆抹之至尾。其稱旨者,必吟誦嗟嘆」,並拿給宰相看,說:「此皆朕之門生」。唐文宗,常常親擬題目,對於考生答卷, 「覽之終日忘倦」,還自以為所擬的試題好,矯正了「文格浮薄」的毛病。唐宣宗,「頗留心貢舉,嘗於殿柱上自題曰:『鄉貢進士李道龍。』」「宣宗愛羨進士,每對朝臣,問:『登第否?』有以科名對者,必有喜,便問所賦詩賦題,並主司姓名。或有人物優而不中第者,必嘆息久之。」

  科舉考試對文學發展的消極作用

     【五代】牛希濟《文章論》:「今有司程式之下,詩賦判章而已,唯聲病忌諱為切,……」(《全唐文》卷八四五)

     【宋】孫明復《與范天章書》:「專以辭賦取人,故天下之士皆致力於聲病對偶之間。」(《孫明復小集》卷二)

  科舉考試弊端的暴露唐代二百九十年間,進士及第達六千四百二十七人。盛唐時代科舉入仕者佔24%;以門蔭入仕者佔46.8%。 

王維、杜牧及第大中、咸通年間的崔(雍)、鄭(顥)兩家極其煊赫,「崔起居雍,甲族之子,少高令聞,舉進士,擢第之後,藹然清名聞於時,與鄭顥同為流品所重。舉子公車得遊歷其門館者,則登第必然矣。時人相語為崔、鄭世界。雖古之龍門,莫之加也。」 (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

知名文人赴考次數大中以前的著名文人,也有屢試未第的情況,比如韓愈四次考取,李商隱五年考取,像孟郊考了近十年才登科,賈島考十年未取的情況尚為極少數,至於顧非熊角逐舉場三十年方得一第,系獨一無二。而張籍、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杜牧等皆一舉成名。但大中、咸通以後,著名文人中非但沒有一舉及第的,對於絕大多數文士來說考十年以上能夠及第即屬幸運。韋莊考了三十多年及第,韓偃考了二十四年及第,吳融考了二十四年及第,黃滔考了二十四年及第,杜荀鶴考了近三十年及第,鄭谷考了二十年及第,徐寅考了十七年及第,盧延讓二十五舉方登一第,詩人曹松苦戰到七十多歲才博得一第。  

二.科舉考試以外的仕進之路        一是求當權大官為之「論薦」,即向朝廷舉薦求官。        二是到方鎮幕府做一段時間的幕僚,再爭取被舉薦得官。例如岑參、高適、韓愈。

三.仕進之路的開放對於士人心態的影響唐代文人身份:           有入仕可能的士人           有抱負而無羈束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七:      唐翰林院,本內供奉藝能技術雜居之所,以詞臣侍書詔其間,乃藝能之一爾。開元以前,猶未有學士之稱,或曰「翰林待詔」,或曰「翰林供奉」。如李太白猶稱「供奉」。自張垍為學士,始別建學士院於翰林院之南,則與翰林院分而為二,然猶冒翰林之名。蓋唐有弘文館學士、麗正殿學士,故此特以翰林別之。其後遂以名官,訖不可改。然院名至今但云學士而不冠以翰林,則亦自唐以來沿襲之舊也。 

李白《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唐人與宋人的差別:          宋代文人多同時具有官員、學者之身份。

      天聖、寶元間,范諷與石曼卿皆喜曠達,酣飲自肆,不復守禮法,謂之「山東逸黨」,一時多慕效之。龐穎公為開封府判官,獨奏諷,以為苟不懲治,則敗亂風俗,將如西晉之季。時諷嘗歷御史中丞,為龍圖閣學士。穎公言之不已,遂詔置獄劾之,諷坐貶鄂州行軍司馬。曼卿時為館閣校勘,亦落職,通判海州。仍下詔戒勵士大夫,於是其風遂革。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七

【雜歌謠辭·得寶歌】         得寶弘農野,弘農得寶耶!         潭裡船車鬧,揚州銅器多。        三郎當殿坐,看唱《得寶歌》。       (《舊唐書·卷一百零五·韋堅傳》)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曾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陳寅恪:「《朱子語類》壹壹陸《歷代類》叄云: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朱子之語頗為簡略,其意未能詳知。」李世民納李元吉妻李治納李世民嬪妃李隆基納李瑁妃 

科舉行卷對唐傳奇興起的影響

時政的昏暗安史之亂,甘露之變,牛李黨爭,方鎮割據

          深度閱讀: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陝西人民出版社。       程千帆《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檢閱:     《文淵閣四庫全書》有關唐代文史資料

唐詩史分期及其階段性特徵      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彙·總序》中將唐詩的發展分成初、盛、中、晚四個階段: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開元初(713)近百年。   盛唐:玄宗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曆元年(766)約五十年。   中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文宗開成元年(836)約七十年。   晚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哀帝天祐四年(907)約七十年。 初唐詩 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開元初(713)        貞觀、永徽之時,虞魏諸公,稍離舊習,王楊盧駱,因加美麗,劉希夷有闈帷之作,上官儀有婉媚之體,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龍以還,洎開元初,陳子昂古風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聲,蘇張之大手筆,此初唐之漸盛也。(高棅《唐詩品彙·總敘》)              盛唐詩 玄宗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曆元年(766)      自後曲江繼起,浸浸稱盛。開元、天寶之際,篤生李杜二公,集數百年之大成。……其輔二家而起者,有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劉眘虛、裴迪、儲光羲、常建、崔顥諸人。而元結又有《篋中集》一選,集沈千運、王季友、於逖、孟雲卿、張彪、趙微明、元融七人之作,都為一卷,其詩直接漢人。故論詩者至開寶之世,莫不推為千載之盛也。                    (魯九皋《詩學源流考》)             中唐詩 代宗大曆元年(766)――文宗開成元年(836)      蓋一代之詩,有盛必有衰。其始也,由衰而返乎盛,盛極而衰即伏其中。於是能者又出奇以求其盛,而變之上者則中興,變之下者則愈降。古人所謂『若無新變,不能代雄』是也。……大曆以降,風調漸佳,氣格漸損。故昌谷(按指李賀,疑當為昌黎)以雄奇勝,元、白以平易勝,溫、李以博麗勝,郊、島以幽峭勝,雖品格不一,皆能自成局面,亦皆力求其變者也。(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一)           晚唐詩 文宗開成元年(836)――哀帝天祐四年(907)           論者謂晚唐之詩,其音衰颯。然衰颯之論,晚唐不辭『若以衰颯為貶,晚唐不受也。……晚唐之詩,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籬邊之叢菊,極幽艷晚香之韻,可不為美乎!(葉燮《原詩》外編下)

      晚唐之詩分為二派,一派學張籍,則朱慶餘、陳標、任蕃、章孝標、司空圖、項斯其人也;一派學賈島,則李洞、姚合、方干、喻鳧、周賀「九僧」其人也。其間雖多,不越此二派,學乎其中,日趨其下。其詩不過五言律,更無古體。                 (楊愼《升庵詩話》卷十一)

初唐詩歌

隋代詩歌薛道衡·人日思歸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隋文帝開皇五年(公元585年),薛道衡奉命出使南方,乃作此詩。        【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上載:「薛道衡聘陳,為《人日》詩云:『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誰謂此虜解作詩!』及雲『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無虛士。』」

楊廣·失題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唐】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煬帝善屬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隸薛道衡由是得罪,後因事誅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煬帝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胄獨不下帝,帝每銜之。胄竟坐此見害,而誦其警句曰:「『庭草無人隨意綠』,復能作此語耶?」? 貞觀君臣的宮廷詩歌創作                貞觀年間是唐王朝基業初創、力求鞏固的時期,當時宮廷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應制頌聖、潤色鴻業和以隋為鑒、諫議諷喻兩個方面,詩風開始由六朝綺靡浮艷向典雅中和轉變。            盧照鄰曾在《南陽公集序》中云:「貞觀年中,太宗外厭兵革……內興文事,虞(世南)、李(百葯)、岑(文本)、許(敬宗)之儔以文章進,王(珪)、魏(徴)、來(濟)、褚(亮)之輩以才術顯。咸能起自布衣,蔚為卿相,雍容侍從,朝夕獻納。我(指唐王朝)之得人,於斯為盛。……變風變雅,立體不拘於一途;既博既精,為學遍游於百氏。」概括了貞觀宮廷文苑興盛的氣象。            這一大批宮廷文人絕大多數是元老重臣。他們深受圍繞在太宗周圍,深受賞識,身居要職,參與新朝的重大政治和文化學術建設,不僅對實現貞觀之治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形成了當時的文學中心,以他們較為鮮明的文學觀念和大量的宮廷詩作,領導著當時文學創作的主要潮流。            其中成就較大的詩人當推唐太宗李世民和虞世南、魏徴、李百葯等人。唐太宗及其詩歌創作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高祖李淵第二子,輔佐李淵建立了唐朝。又以雄才大略,經過七年征戰,削平群雄,統一全國。武德九年(626)登基,勵精圖治,從諫如流,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他深知「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舊唐書·音樂志》),十分重視文化事業。為秦王時,就開文學館廣攬學士,為房玄齡等「十八學士」畫像題贊,後來又在弘文殿側立弘文館,臨朝聽政之暇,常與學士討論學問典籍、禮樂制度,作詩唱和,吟詠情性,推動了詩歌創作乃至整個文化的繁榮。

武則天對初唐文學發展的作用

       「國家自顯慶以來,高宗聖躬多不康,而武太后任事,參決大政,與天子並。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永隆中始以文章選士。及永淳之後,太后君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遇久,寖以成風。」(【唐】沈既濟《詞科論》)

隋末唐初山東士子的剛健之作            隋末唐初,許多文士尤其是山東士子(因為當時的戰爭主要是在黃河流域進行的)因時乘勢,紛紛希望在改朝換代、開國奠基的過程中建立功勛。他們的詩歌多表現經年征戰生活和奔波求主的境遇,得志的慷慨、豪邁與失意的潦倒、怨憤並呈於詩中。             如李密在起事反隋過程中,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曾隱姓埋名,聚徒教授。經數月,鬱郁不得志,作《淮陽感懷》詩:             金風盪初節,玉露凋晚林。此夕窮塗士,鬱陶傷寸心。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謚。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詩成二泣下數行(《舊唐書·李密傳》)。              再如魏徴,於唐高祖武德元年隨李密降唐,自請安輯山東,在出關時作《抒懷》(一作《出關》)詩: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然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抒發了他風雲際會、君臣遇合後,為國請纓、建功立業的慷慨之情,風骨凜然,氣格高邁。    

一.初唐宮廷詩人與律詩的完成初唐宮廷文人群體   太宗朝:虞世南、許敬宗   高宗朝:上官儀   武后朝:「文章四友」(李嶠、杜審言、蘇味道、崔融)   中宗朝:「沈宋」(宋之問、沈佺期) 

宮體詩的特點:致力於修辭性裝飾性的美,而缺乏詩歌所應有的激情和生氣。虞世南及其詩歌創作             貞觀宮廷中藝術成就最高的詩人是虞世南(558—638)。字伯玉,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他沉靜寡慾,篤志勤學,詩文兼擅,少時曾獲徐陵讚賞。歷仕陳、隋,入唐後為李世民府屬,「十八學士」之一。太宗即位後,為弘文館學士,官至秘書監,馮永興縣公,人稱「虞永興」。他對太宗常有規諷,太宗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舊唐書·虞世南傳》),詩歌力圖擺脫齊梁浮艷之習,初露清新、剛健氣息。

宮廷詩人的技術追求高宗朝:上官儀武后、中宗朝:「沈宋」

「上官儀」、「上官體」        上官儀(616?-664),字游韶。貞觀初進士,太宗時曾任秘書郎,高宗時官至東西台三品。因建議高宗廢武后,得罪武則天,被誣構參與梁王李忠謀反,下獄死。太宗對其文才頗欣賞,《舊唐書·本傳》云:「太宗雅好屬文,每遣儀視草,又多令繼和,凡有宴集,儀嘗預焉。」他的詩今存二十首,大都是奉和應詔之作。他的詩以綺錯婉媚著稱,時人多效仿,稱為「上官體」。       

          上官儀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對詩的對偶進行了整理與歸納,提出了「六對」、「八對」之說,對律詩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據宋人魏慶之《詩人玉屑》引李淑《詩苑類格》,所謂六對是:一是正名對。如天地對日月;二是同類對,花葉對草芽;三是連珠對,蕭蕭對赫赫;四是雙聲對,如黃槐對綠柳;五是疊韻對,如彷徨對放曠;六是雙擬對,如春樹對秋池。       所謂八對:一曰的名對,送酒東南去,迎琴西北來;二曰異類對,風織池間樹,蟲穿草上文;三曰雙聲對,秋露香佳菊,春風馥麗蘭;四曰疊韻對,放蕩千般意,遷延一介心;五曰連綿對,殘河若帶,初月如眉;六曰雙擬對,議月眉欺月,論花頰聲花;七曰迴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八曰隔句對,相思復相憶,夜夜淚沾衣,空嘆復空泣,朝朝君未歸。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武后游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虯詩成,拜賜坐,未安,之問詩後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制百餘篇。帳殿前結綵樓,命昭容選一首,為新翻御制曲。從臣悉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而懷之。既進,唯沈、宋二詩不下。又移時,一紙飛墜,競取而觀,乃沈詩也。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沈詩落句……蓋詞氣已竭;宋詩……猶涉健舉。』沈乃伏,不敢復爭。」 

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鬥牛回。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沈佺期·奉和晦日駕幸昆明池應製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回。雙星移舊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山花緹綺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

沈佺期·雜詩   其三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杜甫·述懷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後。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

   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中說:「沈、宋之流,研煉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後,文變之體極焉。」 

   這是「律詩」之名首見於文獻。可見是先有沈宋表率在前,爾後律詩一體才為人們所公認,從而確立其在詩壇的地位。 

         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中說:「沈、宋之流,研煉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後,文變之體極焉。」         這是「律詩」之名首見於文獻。可見是先有沈宋表率在前,爾後律詩一體才為人們所公認,從而確立其在詩壇的地位。 

杜甫 ·戲為六絕句 之一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二.初唐四傑與詩風的轉變1.初唐四傑的生平際遇入仕不深而抱信心與期待王勃《感興奉送王少府序》 :孔夫子何須頻刪其詩書,焉知來者不如今;鄭康成何須浪注其經史,豈覺今之不如古 。盧照鄰《南陽公集序》:虞、李、岑、許之儔,以文章進;王、魏、來、褚之輩,以才術顯;咸能起自布衣,蔚為卿相。駱賓王《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莫言貧賤無人重,莫言富貴應須種。

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楊炯《王勃集序》:「嘗以龍朔初載,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琢。……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蔽,用光志業。」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

     「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敵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                                            ——【宋】尹洙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在極寫車騎、宮殿、林苑、妖姬、歌舞的豪華後,筆鋒突然一轉:   ……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滄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王勃《滕王閣序》:       ……嗟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別薛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詠物詩:文字遊戲→寄託抒情

    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生七歲即能詩,被稱為「神童」。楊炯年十歲即應童子舉,翌年待制弘文館。王勃十六歲時,被太常伯劉祥道稱為神童而表薦於上,對策高第,拜為朝散郎。盧照鄰二十歲即為鄧王府典簽,「王府書記,一以委之。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總披覽,略能記憶」(張鷟《朝野僉載》)。但是在仕途上,他們又都坎坷不遇。四人中,僅楊炯官至縣令。王勃,乾封初為沛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咸亨三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受累貶為交趾令。不久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楊炯,上元三年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累遷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坐從祖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出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秋後遷盈川令,卒於官。盧照鄰,高宗乾封三年初,調任益州新都尉。秩滿,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為友人救護得免。後染風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不堪病痛投水而死。駱賓王,儀鳳三年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後參與徐敬業起兵事敗。

          

        宮廷詩人對唐詩的貢獻主要在形式方面,初唐四傑的貢獻主要在內容方面——抒發真實的情感,追求剛健的氣象,在詩中投射入人格強健、完滿的自我。            與此同時,四傑在紀游詩、詠物詩、贈別詩方面的創作也拓展了詩歌的表現範圍。

           聞一多《唐詩雜論·四傑》:宮體詩在盧、駱手裡是由宮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楊的時代是從台閣移至江山與寒漠。

三、陳子昂的理論主張及創作實踐

        「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

         陳子昂的貢獻主要在於提出了明確的理論主張。反對內容空洞的文學,要求言之有物。(興寄)倡導「漢魏風骨」所代表的英雄性格、剛健風貌。

《全唐詩話》卷之一

        《獨異記》載:子昂初入京,不為人知。有賣胡琴者,價百萬,豪貴傳視,無辨者。子昂突出,顧左右以千緡市之。眾驚問,答曰:「余善此樂。」皆曰:「可得聞乎?」曰:「明日可集宣陽里。」如期偕往,則酒肴畢具,置胡琴於前。食畢,捧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轂,碌碌塵士,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役,豈宜留心。」舉而碎之,以其文軸遍贈會者。一日之內,聲華溢都。時武攸宜為建安王,闢為書記。 

利用娛樂圈兒出名的方法有很多種。唐代大詩人陳子昂卻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他年輕時從家鄉四川來到長安,準備一展鴻鵠之志,然而朝中無人,故四處碰壁,懷才不遇,令他憂憤交加。一天,他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見一人手捧胡琴,以千金出售,觀者中達官貴人不少,然不辨優劣,無人敢買。陳子昂靈機一動,二話沒說,買下琴,眾人大驚,問他為何肯出如此高價。他說:「吾擅彈此琴,請明天到敝處來,我將為爾等演奏。」 次日,陳子昂住所圍滿了人,陳子昂手捧胡琴,忽地站起,激憤而言:「我雖無二謝之才,但也有屈原、賈誼之志,自蜀入京,攜詩文百軸,四處求告,竟無人賞識,此種樂器本低賤樂工所用,吾輩豈能彈之!」說罷,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頓時粉碎。還未等眾人回過神,他已拿出詩文,分贈眾人。眾人為其舉動所驚,再見其詩作工巧,爭相傳看,一日之內,便名滿京城。不久,陳子昂就中了進士,官至麟台正字,右拾遺。

薊丘覽古·燕昭王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台。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

陳子昂效應

《新唐書》陳子昂本傳:        「唐興,文章承徐、庾餘風,天下祖尚,子昂始變雅正。」       「子昂所論著,當世以為法。」

   在他的倡導下,文體文風開始發生重大變化,下啟唐詩和古文興起的新局面,陳子昂是促成這一重大轉變的先驅人物。唐代人王適稱他為「海內文宗」,是當之無愧的。

四、宮體詩的自贖者張若虛與劉希夷玲瓏興象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全詩扣住生老死病來寫,充滿了悲嘆韶光易逝的情調,思想感情是很感傷的。但語言優美動人,音節鏗鏘,琅琅可誦,近於王勃的樂府詩。 對後來影響很大,不僅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張說的《離會曲》、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 ,直到《紅樓夢》中的《葬花詞》也明顯地看得出或多或少地受了它的影響。 

  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隨著韻腳的轉換,一唱三嘆,迴環往複。如同一曲優美的夢幻曲。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李澤厚:這首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儘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

       更敻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恆前面,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從前盧照鄰指點出「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時,或另一個初唐詩人——寒山子更尖酸地吟著「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時,那都是站在本體旁邊凌視現實。那態度我以為太冷酷,太傲慢,或者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帶點狐假虎威的神氣。在相反的方向,劉希夷又一味凝視著「以有涯隨無涯」的徒勞,而徒勞地為它哀毀著,那又未免太萎靡,太怯懦了。只張若虛這態度不亢不卑,沖融和易才是最純正的,「有限」與「無限」,「有情」與「無情」——詩人與「永恆」猝然相遇,一見如故,於是談開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對每一問題,他得到的彷彿是一個更神秘的更淵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滿足了。……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 

聞一多《唐詩雜論》林   庚《唐詩綜論》施

          陳子昂為唐詩中注入剛健之志,劉希夷、張若虛為唐詩中注入純凈澄澈的情韻。

          劉、張的詩較多攝取了南朝樂府詩的營養,風格明麗優美,與主要取徑於漢魏古詩的陳子昂有很大不同。在唐詩由初入盛的最後階段,陳子昂以風骨勝,而劉希夷、張若虛又益之以情韻。他們的出現,意味著詩壇對建安以來直至南北朝時期藝術經驗的全面揚棄和發展,唐詩的高潮正是這一過程水到渠成的結果。三人以及四傑之詩已經初具盛唐詩歌基本風貌:胸懷寬廣,眼界高遠。

盛唐概說與盛唐氣象

「盛唐氣象」概念的提出

林庚《盛唐氣象》(1958) 

盛唐氣象:盛唐時代詩歌的風貌特徵。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四:          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故知文章關氣運,非人力。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於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贊府》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於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贊府》地際朝陽滿,   天邊宿霧收。   風兼殘雪起,    河帶斷冰流。   北闕馳心極,   南圖尚旅遊。    登臨思不已,    何處得銷愁。

溫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  枳花照驛牆。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盛唐:唐玄宗在位的開元、天寶年間(公元八世紀上半葉),約50年。

為什麼是盛唐?

「盛唐氣象」的內涵

「開元盛世」  明君賢臣         姚崇  宋璟  張說  張九齡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歌唱祖國》 作者王莘                   (1918-2007 )  創作時間:1950年10月

「盛唐氣象」所指的詩歌風格特徵:渾厚雄壯渾厚就詩歌外在表達而言,雄壯就詩歌內在精神而言。渾厚雄壯的氣象,是盛唐詩區別於初唐詩和中晚唐詩的關鍵特徵。

嚴羽《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其不同如此。 

詩歌的內在精神:積極情緒、宏大抱負、豪邁氣魄、開闊胸襟。

詩歌的外在形式:通篇含義深遠而氣象渾成,不追求局部字句的精巧。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五):「盛唐句法渾涵,如兩漢之詩,不可以一字求。至老杜而後,句中有奇字為眼,才有此句法,便不渾涵。昔人所謂石之有眼為硯之一病,余亦謂句之有眼為詩之一病。如『地坼江帆隱,天清木葉聞』,故不如『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也。」胡應麟認為盛唐律詩具有渾涵的特色,至杜甫始發生一些變化,杜甫有一部分近體詩喜用奇字,破壞了律詩的渾成之美。 

初唐詩歌:沿襲陳、隋遺風,風格綺靡柔弱。

盛唐詩歌:

中唐前期:錢起、劉長卿等大曆詩人,發揚王、孟之清雅詩風,不免氣格卑弱。

中唐後期:元、白,詩風平易淺露;韓、孟,氣魄宏偉而好用奇字僻字,雕琢字句,缺乏渾成之美。

晚唐:姚、賈,風格清雅,近於大曆詩人;溫、李華艷,風格近於初唐六朝。

盛唐氣象的中晚唐餘響:李益、劉禹錫、杜牧。

為什麼是盛唐?初唐以來的文學發展趨勢:詩歌的成熟,詩人群體的擴大。

代表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岑、張九齡、王昌齡、王之渙、李頎、崔顥。

2.「氣象」(詩歌的風格)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李白《廬山謠》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李杜數公如金鳷(zhī)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 

  《華嚴經》:「金翅鳥王飛行虛空,……奮勇猛力,以左右翅搏開海水,悉令兩辟。」

  《傳燈錄》:「兔馬象三獸渡河,兔渡則浮,馬渡及半,象徹底截流。」

四.為何盛唐氣象在盛唐之後難以為繼?  1.政治形勢的變化李林甫:張九齡、李邕、王維、孟浩然、杜甫、元結、高適安史之亂、方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

   2.詩歌自身發展的要求極盛之後的求新求變

《感遇》其七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說的代表作《鄴都引》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為虛人代改,但有西園明月在。鄴旁高冢多貴臣,娥眉睌睩共灰塵。試上銅台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

政治人物的影響:盛唐氣象之政治背景張說、張九齡、李林甫張說張說「喜延納後進」(《舊唐書》本傳),張九齡、王翰等許多著名文士均常游其門下。他實際成為盛唐前期文學界的領袖人物。有《張燕公集》。【清】黃景仁《綺懷》:幾回花下坐吹簫, 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 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絲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 可憐杯酒不曾消。  

邊塞詩

唐代邊塞詩的範疇唐以前邊塞詩的緣起及發展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作家與作品盛唐邊塞詩的三重境界

 一.邊塞詩(狹義)的範疇          唐代大量出現的描寫與邊疆軍旅生活相關之人事情景的詩歌。所謂邊疆, 主要指長城沿線及河西、隴右區域,一般不含川滇等地。          邊塞詩與戰爭詩有別,安史之亂詩歌即不應包括在內。以邊塞戰爭為背景的閨怨詩,亦應歸入邊塞詩之列。

唐代邊塞詩總量:約兩千首。

唐代邊塞詩代表詩人:      王之渙、王昌齡、李頎、崔顥、岑參、高適

 二.唐以前邊塞文人詩之創作

漢樂府民歌情況不詳,《出塞》《入塞》《關山月》有目無篇。

漢樂府中,如《戰城南》、《十五從軍征》等就從另一方面說明漢民族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付出的巨大犧牲。雖然漢代流傳至今的邊塞詩不多,但在當時應該是比較興盛的,如早在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的戚夫人就「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 。儘管歌詞早已亡佚,但其反映邊塞生活,並早已在民間流傳的事實是勿庸置疑的。不僅如此,對後世邊塞詩影響至為深巨的邊塞樂府,在漢代已大量出現。「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後漢以給邊將,和帝時,萬人將軍得用之。魏、晉以來,二十八解不復具存,而世所用者有《黃鵠》等十曲。其辭後亡,又有《關山月》等八曲,後世之所加也。」 以上十八曲中,至少有十一曲是邊塞樂府,其題多為後人所沿用。

《戰城南》、《十五從軍征》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後漢以給邊將,和帝時,萬人將軍得用之。魏、晉以來,二十八解不復具存,而世所用者有《黃鵠》等十曲。其辭後亡,又有《關山月》等八曲,後世之所加也。

魏·曹植《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征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粱。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魏晉六朝        由於廣大知識分子參與到邊塞詩創作的隊伍中來,使這之前主要由民間集體創作過渡到相對專業的創作階段。同時,人們的文學觀念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文學的地位空前提高,因此,邊塞詩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表現在:  邊塞題材、形式進一步擴大,作者眾多。

隋代邊塞詩    盧思道《從軍行》     楊素《出塞》     薛道衡《出塞》

                (見《中國文學史》第二冊第180-181頁)

唐以前邊塞詩不興盛的原因:   無西北邊疆;無作者;詩歌本身尚不發達。

唐代邊塞詩繁盛的原因:    ① 國土廣大,北方邊疆被納入國界;    ② 尚武風氣與文人從軍立功之願望;    ③文學本身的積累。

唐以後邊塞詩詞創作情況:

       唐代以後邊塞詩創作最為繁榮的朝代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盛唐邊塞詩的特點:   

                                  闊大、深沉   情感充沛

    盛唐邊塞詩中的高亢樂觀之作    大多產生於開元年間,如王維詩作於開元十年前後和二十七年赴涼州幕時期,崔顥詩作於開元十八年到天寶三載前河東代州幕中,王昌齡詩作於開元中期以前,王之渙的詩也成於天寶元年以前。天寶年間,由於統治集團窮兵黷武的開邊政策造成了一系列的惡果,詩人們開始轉而採取批判的態度,杜甫的《兵車行》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岑參兩次出塞都在天寶後期,但他處於安西北庭的特殊環境之中,當時西域地區尚未受到開邊政策的波及,仍能保持融洽和睦的民族關係,因而他的詩歌就洋溢著積極樂觀的精神,成為盛唐邊塞詩的殿軍。

盛唐邊塞詩的體裁與寫法

絕句

七言古體

宋·蔣捷《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

邊塞詩的三重境界:單純的豪情:楊炯《從軍行》豪情中的悲壯:王翰《涼州詞》、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有對戰爭的清醒認識,又有盛唐人特有的信心與豪邁。   戰爭中的感傷:閨怨類詩,王昌齡《從軍行》對戰爭的思考、懷疑與批判:王昌齡《出塞》、王昌齡《塞下曲》之二(飲馬渡秋水 )、王昌齡《閨怨》。

三.邊塞詩的三重境界

1.豪情

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縣。    將星:天上預示戰爭的星辰。   井陘(xíng ):井陘關,唐要塞,在今河北井陘縣。 

首聯「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寫啟程。「天官 」,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認為,天上的星星與人間的官員一樣,有大有小,因此稱天官。「將星 」,《隋書·天文志》說,天上有十二個天將軍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將,外邊的小星是吏士;大將星搖晃是戰爭的預兆,大將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預兆。首句介紹趙都督動身,以天上的將星喻指趙的出發。這一巧妙的聯想、比喻,同時還拓展了詩作開闊的空間,令人想到趙都督或許就是在這樣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出發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時節是柳條發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點折柳送別的特定場景,惜別之情,深蘊其中。頷聯「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描寫軍隊行進中的氣勢。刁斗,軍中用具,白天用來燒飯,夜間用於打更報警,把它寫進詩中,富於實感地表現了軍營的生活情景。中間又以一個「鳴」字突出聽覺,使人如聞一路軍聲震天,外加「萬里」二字修飾,更顯得聲勢浩大,軍威顯赫。「萬里」句由物見人,藉助聽覺渲染出征的氣勢 ,「三軍」句則正面寫人,詩人彷彿親眼目睹這位將軍率領三軍正浩浩蕩蕩奔赴邊陲。「井陘 」,即井陘口,又名井陘關,唐時要塞,在今河北井陘縣境內。一個「出」字,點出了此次進軍的方位路線,與首句的「動將星」前後呼應。以上兩聯,從啟程寫到行軍,重在勾劃趙都督英勇赴邊的非凡氣勢;後兩聯表現趙都督的內心世界以及他戍邊衛國的耿耿忠心。頸聯「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正面寫他立功報國的思想。「鳳闕」,漢代宮闕名,在建章宮東,因為其上有銅鳳凰而得名,此處借漢說唐,用以泛指宮廷。「龍庭」,原指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取龍庭」,借指誓殲敵虜。這兩句互文見義,意思是無論「辭鳳闕」或「取龍庭 」,都下定「忘身 」、「報國」的決心 。「辭鳳闕」在出征之前,「取龍庭」是在鏖戰之後,可見決心始終如一。

王維《少年行》其二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羽林郎:漢代官名,為皇家禁衛軍軍官。         驃騎:指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         漁陽:今天津薊縣、北京平谷等地。 

關於「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林庚、馮沅君主編《中國歷代詩歌選》曰:「是說少年深深知道不宜去邊庭受苦,但是,少年的想法是哪怕死在邊疆上,還可以流芳百世。孰知,熟知、深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武漢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新選唐詩三百首》曰:「孰知兩句說,誰不知到邊疆駐守的艱苦,但戰死沙場也可流芳後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頁)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絕詩淺釋》曰:「他不但出身良家,初入仕途就擔任過令人羨慕的羽林郎的官職,而且還跟過名將出征,具有實戰經驗。但現在,他卻缺少到邊疆去作戰的機會。於是,他為了這個而難受起來了:誰能知道這種不能到邊疆去的苦處呢?到邊疆去作戰,當然會有危險,甚至喪失生命,但是為了保衛祖國而犧牲,該是多麼地光榮啊!即使最後剩下的只有一堆白骨,這骨頭也帶著俠氣,發著香味,也就是說,為國獻身,必然流芳千古。一般詩人多寫邊塞從軍之苦,而王維此詩獨寫不能到邊塞從軍之苦,從而突出為國獻身的崇高願望、昂揚鬥志和犧牲精神,使我們在今天讀了,還受感動和鼓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1頁) 

李益《塞下曲》四首(其一)蕃州部落能結束, 朝暮馳獵黃河曲。燕歌未斷塞鴻飛, 牧馬群嘶邊草綠。

  2.悲壯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縱然戰死不歸,何妨美酒先醉。其中並非沒有痛苦,卻壓不倒豪盪磊落的壯懷。           此詩豪邁洒脫中又有幾分玩世不恭,正見盛唐人風韻。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曲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涼州:今甘肅武威,唐河西節度府駐地。判官:唐代節度使、觀察使下轄屬官。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有很高的藝術概括力,其著眼點往往不在於具體的戰事,而是把邊塞戰爭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在各個視角上進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內涵,飽滿的熱情,突破了六朝以來邊塞詩主要就樂府舊題加以敷衍的固有程式,使之更富於生氣。

歷史感之下的邊塞詩 

從詩體來說,王昌齡最擅長七絕。絕句本自南朝五言四句的樂府短歌演變而成,故五絕的成熟較早。七絕出現則稍晚,初唐時雖偶見佳作,一則數量不多,尚未蔚成風氣,二則尚未完成自家體格,有的作品似從較長的歌行或律詩割截而成。大力用七絕寫作,並使之神固氣完、奠定其在詩壇上獨立地位的,王昌齡是有力者之一。他的七絕多達七十餘首,約為存詩的五分之二。前人往往以之與李白並稱,如明胡應麟《詩藪》云:「七言絕,如太白、龍標,皆千秋絕技。」王世貞也將王昌齡與李白的七絕並列為「神品」(見胡震亨《唐音癸簽》)。清王夫之甚而推其為唐人七絕第一,在《薑齋詩話》中稱「七言絕句唯王江寧能無疵颣。」這些意見允當與否姑且不論,但是王昌齡的七絕在唐詩發展過程中據有重要地位,而且成為後人的範本,是毫無疑義的。

與湖南有關的王昌齡詩  《芙蓉樓送辛漸》是這一類詩中的名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又如《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詩作於王昌齡官江寧丞之日,詩人正遭謗議,況送至友遠行,其凄切心情可知。臨別所囑,惟以玉壺冰心自明心跡。詩里的南國煙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語也是情語。    

3.反思(開邊政策)

李頎《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玉門:《漢書》卷六十一《張騫李廣利傳》:往來二歲,至敦煌,士不過什一二。使使上書言:「……」天子聞之,大怒,使使遮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貳師恐,因留屯敦煌。 輕車:輕車將軍的省稱。

窮兵黷武開邊過度因而引發安史之亂是非常常見的說法,並有唐代軍費過重拖干國庫之說(當然是網上的說法,正規史家是不會這樣說的)。這裡我想說一下就是,唐代的軍費開支和軍隊絕沒有到拖垮經濟財政拮据的程度,相比於之前的漢,之後的宋,唐的軍費開支所佔的比例都是相對比較少的,而從開元到天寶,大唐的經濟發展程度仍是相當驚人的,國內相當富足,具體數據我整理之後會跟貼貼上來。唐奉行的是「以戰養戰」的做法,對於佔領地區頗有些掠奪當地資源之嫌,對於國內的經濟,應該說影響不大的(有觀點認為對於唐的經濟還有推動作用)。另外,就是窮兵黷武這一點是怎麼造成的,覺得不能說是皇帝一個人,或者某個將領如何如何。當時確實有這種到邊庭從軍立功的風氣。比如說王忠嗣持重安邊,但手下將士常常覺得跟著他不打仗沒功立升不了官沒前途之感,因此王迫不得已也在覺得有把握的時候出去主動打擊境外民族,讓手下有立功的機會。

古意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歸。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李頎以七古擅長。他今存的邊塞詩數量不多,但境界高遠,格調悲壯,與王昌齡有許多相近之處。不過王詩多絕句,表現上比較含蓄,李詩多用歌行,筆力更加奔放。例如他的《古意》: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歸。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詩的主旨和王昌齡的「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是一致的,但李詩更富動作性和戲劇性,詩里用「三軍淚如雨」的群體形象,把思鄉的情緒表現得十分飽滿酣暢。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塞下曲?其二》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陳陶《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戰爭使兒童也成了它的親身經歷者。著名電影藝術家安·塔爾柯夫斯基拍攝的《伊凡的童年》(1962)就敘述了一個備受摧殘的、夭折的童年的故事。情節甚至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出來:在戰爭中失去所有親人的12歲的伊凡,成了一名偵察員並犧牲在蓋世太保的魔爪下。  影片是根據弗·鮑哥莫洛夫的小說《伊凡》改編的,但安·塔爾柯夫斯基決定要在片中加上伊凡的夢,這就使影片的內涵比小說中豐富深刻得多了。在銀幕上,伊凡生活在兩組鏡頭中:一組是現實世界,在這裡他是一名偵察員,執行著戰鬥任務;而另一組,那便是他的夢幻與回憶的世界。塔爾柯夫斯基用電影語言在銀幕上寫出了一首詩:描寫遭受戰爭摧殘的「伊凡的童年」的悲劇詩篇。這首詩表現出:遇到了戰爭之後,這童年變成了什麼樣,也表現出,如果沒有戰爭,它又會是什麼樣。       伊凡的形象不是銀幕上常見的那種穿著合身的小軍裝和皮靴的、被收養的「團隊之子」式的小戰士,而是一個面孔黝黑、渾身顫慄、背上布滿傷痕、由於發抖而牙齒相擊作響的小男孩。戰爭毀滅了伊凡這一代人的童年。伊凡飽經風霜,變得早熟和深沉,他已經失去了兒童的純真和信念,心靈受到了嚴重的扭曲,只有在夢境中他才恢復了對生活的光明的概念。        在夢中,伊凡是作為一個自由的、完整的人而存在的,他與大自然的美和人的情感的美以及整個美好的生活是聯繫在一起的。而在現實中,伊凡僅僅是作為一個復仇者,作為一個武器而存在著。只有當伊凡按照他自己所理解的那樣報了仇之後,他的心才會平靜下來。       看慣了舊模式影片的人指責《伊凡的童年》把戰爭表現得太殘酷。但事實上,影片具有嚴酷的真實性,戰爭的現實本身就是人類的災難。

         二戰和越戰是美國戰爭片的主要題材。越戰方面有Oliver Stone的三部曲和Francis Coppola的《Apocalypse Now》,都是經典作品,甚至在戛納柏林電影節上都拿了大獎。二戰方面則傳作不多,Spielberg的《Saving Private Ryan》差不多是唯一的大製作,當然,還有若干年前的《Tora,Tora,Tora》。《Band of Brothers》則是《Saving Private Ryan》一片的延續,無怪國內某些媒體一直將它以「《拯救大兵瑞恩》電視劇版」的名頭宣傳。相同的視角和相似的導演風格,《Band of Brothers》在國內的宣傳一度借了《Saving Private Ryan》的聲勢,但這兩者又是顯著不同的,主要體現在歷史觀上。        還是先說點戰爭片的問題。叫好又叫座的戰爭片總是把視角放得盡量低,從戰士的角度近距離地感受戰爭,體現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溫暖。這裡可以一直講到源自文藝復興的人本主義問題,西方哲學世界觀的一個基本方法就是關注人——以此區別於同樣是主旋律電影的國內絕大部分電影一味關注將領指揮官的所謂「大場面」。 

湯姆·漢克斯、斯皮爾伯格與托尼·圖一早就達成了共識:這個劇集最重要的就是忠於史實,真實地陳述E連的故事。因此,他們特地請來了美國海軍陸戰隊退休上校戴爾(Capt Dale Dye)擔任軍事顧問,負責將演員訓練成真正的戰士,並在劇中出演的高級軍事長官鮑勃·辛格上校。儘管殘酷的訓練令演員們狼狽不堪,但是,大家都稱受益匪淺。為期兩周的新兵訓練的高潮之處,就是前往英國跳傘部隊的訓練場地——位於布里茲諾頓的皇家空軍基地。在那裡,每個演員都必須從40尺高的跳塔上一躍而下。每天訓練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所謂的「發問時間」,通常是安排在晚餐之後。演員要面對戴爾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問題,在一問一答之間,了解真實的戰爭生活。當戴爾反問演員:「當你身邊的兄弟被殺死時,你會有什麼感覺呢?」大多數人的答案多半是「痛苦、傷心、麻木」之類,但戴爾的答案卻是:「這個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那就是你會覺得很高興!因為死掉的人不是你自己!」戴爾哽咽著:「事情發生那一刻所產生的喜悅,常常讓倖存下來的人有罪惡感,你會很高興隊友吃了子彈,而不是你自己,即使他曾經是你最好的拍檔。」這樣的問答讓演員們看清了戰爭的真實面,並在銀幕上表現出來。

 盛唐邊塞詩之  岑參與高適

岑參生平岑參與封常清岑參的邊塞詩

岑參生平岑參的生平遭際和高適有相似之處,如年輕時曾至長安求仕不成,以及一度任卑職而終於棄官從戎,等等。他的思想也和高適頗多相通之處,例如對於從軍立功的嚮往:「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對於權貴的反感:「何處路最難?最難在長安。長安多權貴,珂珮聲珊珊。儒生直如弦,權貴不須干。」(《送張秘書》)這些都可以說是高、岑的共性。但是岑參的想像力更加豐富,並且性格好奇,在詩歌創作上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個性。岑參與封常清封常清仕履:   罪犯子孫→高仙芝親隨→節度判官→節度留後使→安西四鎮節度、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 →代理北庭都護、伊西兩鎮節度使 →范陽、平盧兩鎮節度使

岑參詩歌的用韻節奏也表現出刻意求奇的特色。他善於根據不同的內容需要變化旋律,在夭矯多姿、不拘一格的節奏中追求聲情並茂的美感。他的許多詩頻頻換韻,韻位繁密,這種節奏和疏宕發越、富於跳躍性的才思互為表裡,相得益彰,例如他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又如《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而同樣是送主帥率軍遠征,《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又是一種節奏,這首詩一反傳統上逢雙押韻的慣例,而以三句為一用韻單位,句句用韻,且平、上、入三聲互換,造成一種拗峭勁折的音節,似緊鑼密鼓,比《輪台歌》更富有緊張促迫的感覺。如果把這兩首詩和前引的《白雪歌》相比較,則後者基本上用仄聲韻聯貫到底,在聲情上就要舒緩平穩得多。可見岑詩在音律上的調度安排,是由詩的內容情調所決定的,反過來它又加強了詩所要表現的基調。這也是岑參創造性的貢獻之一。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                

岑參詩特點:          好奇心理與詩歌節律

杜甫:「岑參兄弟皆好奇。」 (《美陂行》)

《憶長安曲二章寄龐灈》之二    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    明日歸長安,為君急走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翰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茫茫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

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歸叵羅。三更醉後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寫當地別具風味的飲筵:「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歸叵羅。三更醉後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據有的研究者考證,金叵羅系指飲酒用的吸管,平時可作為簪子插在髮髻上,至今藏民飲酒仍普遍使用吸管。《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寫酒泉太守之招待情形,對於這一次招待,有學者分析當是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季,岑參在東歸途中過酒泉時所作。酒席不能光有音樂、有舞蹈,關鍵還要有當地傳統風味之「硬菜」和好酒:「渾炙犂牛烹野駝,交河美酒金叵羅」,渾炙,整隻進行燒烤之意;犂牛,毛色相雜之牛;叵羅,在古時候,或是一種酒器,或是用來飲酒之吸管。看看,整隻烤全牛,烹調野駱駝,這應該是最好的兩道菜,其餘不在誇耀範疇;還有美酒,持「金叵羅」喝交河美酒(案:唐時候西域交河盛產葡萄酒),這種豪華盛宴,多麼具有西域風情和地域特色,這在長安肯定是無法享受到的。

趙將軍歌    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    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

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軍中置酒夜撾鼓,錦筵紅燭月未午。?? 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蕃王能漢語。…… 

    邊塞詩中邊塞風情與奇異風光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高適《營州歌》) 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趙將軍歌》)在這次討論和以往論岑參的文章中,一般都說這詩是揭露唐朝將軍貪婪腐朽的(將軍出老千,占淳樸的少數民族同胞的便宜)。我認為這是誤解。少數民族常有賽馬、賽箭等活動,雖然要比輸贏,但與一般搞賭博不同。詩里反映了邊疆地區的風俗,還是從兩族上層人物的聯繫去理解比較合理一些。 

邊塞風景與邊塞風情

火山雲歌送別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    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    繚繞斜吞鐵關樹,氛氳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   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   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之一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的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岑參邊塞詩亦可作如是觀:寫得好是因為離邊疆風物足夠近。

岑參詩歌中的換韻與節奏感《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三句一組,句句用韻)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曲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詩中兩句一韻,最後四句為一韻,十二句共換了五韻,各句又多用接字法蟬聯而下,造成復沓迴旋的聲情,深得民歌風韻。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犁,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雲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高適的仕途、才幹與詩歌節奏高適的仕途經歷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   ……   蹇步蹉跎竟不成,年過四十尚躬耕。   長歌達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後名。……塞下曲   ……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二十解書劍

孤劍通萬里 

豈知書劍老風塵 

擊劍酣歌當此時 

撫劍悲風對秋草 

高適《封丘縣》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悲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日遲回。    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封丘縣》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悲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日遲回。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全詩直抒胸臆,滔滔說來,節奏鮮明而毫不局促。形式上四句一轉韻,每節前兩句散行,後兩句以偶句出之,而對偶處總是最斬截最激昂的內心獨白。尤其「拜迎」、「鞭撻」兩句,既表現了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性格,也表現了他不忍誅求百姓的內心衝突,顯得真切感人。歌行至此已成為一種淋漓酣暢,一瀉千里的富有個性的抒情詩體了。

高適抱負遠大,以「謀略」自許,他對自己的抱負和才具充滿自信,「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塞下曲》)高適《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 蹇步蹉跎竟不成,年過四十尚躬耕。長歌達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後名。他又是具有縱橫壯志和實際政治才幹的人物,生平第一次任官(封丘縣尉)即因與宏闊志向不合棄印而去。安史亂中他主動詣闕獻計,又先後得到玄宗和肅宗的賞識,受命於危難之際。可見他志大才雄,並非好作空言之輩。詩人的性格和經歷反映在創作上,使他的詩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個性豪邁,詩風雄健。志大才雄,思想深刻。詩人壯懷激烈的性格,正是形成他雄健詩風的重要因素。

高適的七言歌行更具創造性,歷來被認為是詩中典範,如胡應麟稱為「音節鮮明,情致委折,濃纖修短,得衷合度」(《詩藪》),宋育仁譽為「七言不祧之祖」(《三唐詩品》)。他的七言歌行不僅上承四傑以來歌行的體制,而且還吸取了漢魏古詩簡老遒壯的特色,氣勢渾雄而飛躍自如,在馳騁縱橫中以「筋骨」取勝,例如《燕歌行》。

高適《燕歌行》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恆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高適與岑參的相似之處   

     ①經歷:投筆從戎,側身戎幕。   ②詩歌體裁:擅長古體詩尤其七言古體。   ③詩風:充溢感激不平之氣,以「風骨」著稱。

(元)陳繹《吟譜》         高適詩尚質主理,岑參詩尚巧主景。

岑參與高適都長於寫邊塞詩,且都具有豪邁雄壯的風格,又都長於七言歌行體。因而自當時起就有「高岑」之並稱。但二人又有許多不同。僅就二人的邊塞詩而言,高偏於悲壯,岑偏於奇麗;高詩多夾敘夾議,直抒胸臆,岑詩則長於描寫,多寓情於景;高詩渾厚質實,岑詩瑰奇俊峭;高富於現實關懷,岑長於浪漫想像。大抵就思想而言,高深於岑;就藝術而論,岑美於高。 

山水田園詩

. 唐以前的山水田園詩山水詩的緣起:謝靈運、謝朓田園詩的緣起:陶潛

從玄言詩到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的實質:由對自然的觀照達於精神的超越升華。自然與塵世構成一種對抗,成為逃避喧囂與詭譎的避風港。山水為表,心意為里。

唐以前山水田園詩的不足謝靈運與謝朓的缺憾陶淵明的成就

唐代詩人所具有的不同條件更廣大的國土可供周遊更多文人可承擔田園生活(南朝莊園非人人可有)唐人以隱逸為高,促使更多文人有意無意關注山水。

.「詩佛」王維 一.王維的生平事迹仕宦、才藝、佛教淵源   仕宦:見《中國文學史》(第二冊)第196頁。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文藝中》王維傳       王維,字摩詰。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開元初,擢進士,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政,擢右拾遺。歷監察御史。母喪,毀幾不生。服除,累遷給事中。安祿山反,玄宗西狩。維為賊得,以葯下利,陽喑。祿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陽,迫為給事中。祿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諸工皆泣,維聞悲甚,賦詩悼痛。賊平,皆下獄。或以詩聞行在,時縉位已顯,請削官贖維罪,肅宗亦自憐之,下遷太子中允。久之,遷中庶子,三遷尚書右丞。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自表:「己有五短,縉五長。臣在省戶,縉遠方。願歸所任官,放田裡,使縉得還京師。」議者不之罪。久乃召縉為左散騎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縉在鳳翔,作書與別,又遺親故書數幅,停筆而化。贈秘書監。維工草隸,善畫,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學者不及也。客有以《按樂圖》示者,無題識。維徐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為寺。終葬其西。寶應中,代宗語縉曰:「朕嘗於諸王座,聞維樂章。今傳幾何?」遣中人王承華往取。縉裒集數十百篇上之。 

《凝碧池》(原名《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才藝:詩文、音樂、書法(草隸) 、繪畫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            王維,岐王,九公主,《郁輪袍》

      《偶然作》(其六)              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王維·輞川圖

《輞川圖》卷縱29.8厘米,橫481.6厘米,絹本,青綠設色。現藏日本聖福寺。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里這樣評論《輞川圖》:「山谷郁盤,雲飛水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 

王維的佛教淵源誕生時母親夢維摩詰入室。深研佛理,終身與名僧往來。

維摩詰是梵文 Vimaiakirti的音譯,意思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稱的人。據《維摩詰經》,他是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又號金粟如來。他才智超群,享盡人間富貴又善論佛法,深得佛祖尊重。 

二.王維的詩歌藝術擅長各種詩歌體裁的王維: 「五言宗匠」。五古如《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渭川田家》等,五律如《山居秋暝》、《觀獵》、《使至塞上》、《終南山》、《漢江臨眺》等,五絕如《輞川集》二十首、《鳥鳴澗》等,七絕《送元二使安西》和《伊州歌》為當時的梨園樂工廣為傳唱,七律《積雨輞川庄作》被後人譽為「得山林之神髓」、「空古准今」,取為唐人的壓卷之作(《王右丞集箋注》引澹齋翁語),七言歌行:《同崔傅答賢弟》王維可說是盛唐時代表了各種詩體所達到的成就的一個全面的典型。

1.王維的俠情邊塞詩:少年豪情與盛唐氣象王維《老將行》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

王維《少年行》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群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王維《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2.王維的抒情小詩:細膩深情《息夫人》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周作人曾有一段話評說息媯,說得懇切。他說:「她以傾國傾城的容貌,做了兩任王后,她替楚王生了兩個兒子,可是沒有對楚王說一句話。喜歡和死了的古代美人弔膀子的中國文人於是大做特做其詩,有的說她好,有的說她壞,各自發揮他們的臭美,然而息夫人的名聲也就因此大起來了。老實說,這實是婦女生活的一場悲劇,不但是一時一地一人的事情,差不多就可以說是婦女全體的運命的象徵。」

      杜牧《題桃花夫人廟》 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美】歐·亨利《餐館和玫瑰》

人物:波西·卡林頓小姐、史密斯酸果蔓角比爾·薩莫斯

    「莉莎·佩里是六月里結的婚,現在住在塔特姆老宅。哈姆·賴利信了教;布利塞斯老太太把她的房子賣給了斯普納船長;沃特斯家最小的女兒跟一個音樂教師私奔了;縣政府辦公樓三月里著火燒掉了;你的威利斯叔叔給選上當了警長;馬蒂爾德·霍斯金斯的手給針扎了一下,後來死掉了;湯姆·比德爾在追薩莉·萊斯羅普——他們說他每晚都坐在薩莉家的門廊上。」

       他從上衣口袋裡取出一朵玫瑰,一朵絲絨一般柔媚,芳香四溢的黃玫瑰,它在餐館惡濁的氣氛中耷拉著腦袋,正像一個少女在古羅馬競技場上群獅熱辣辣的呼吸下垂著頭一樣。 

3.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境界與技藝《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式微》:《詩經·邶風·式微》篇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溫情(念牧童、語依依)與閑適、和緩(牛羊歸、候荊扉、荷鋤立)

《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花房姑娘》: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隔絕人世,親近自然。和緩安寧,取神舍形。

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技藝:獨特體驗與畫面感

《書事》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王維的「詩中有畫」辨        《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曰:「藍溪白石出,玉川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此摩詰之詩,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補摩詰之遺。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接輿:春秋楚隱士,佯狂遁世。此處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淵明。此處是詩人自比。 

《積雨輞川庄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葘。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餉東菑: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野老:自稱。爭席:表示和人相處很隨便,無隔閡。《莊子·雜篇·寓言》載:陽子居(楊朱)初到旅舍,面露驕矜之色,旅舍主人對他很恭敬,其他客人也紛紛為他讓座。後來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顯得很隨和,人們也就不再給他讓座,而和他爭席而坐,相處就很隨便了。海鷗:《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好鷗,每日與鷗鳥遊玩,數以百計的鷗鳥聚集在他身邊。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捉鷗鳥。第二天他來到海邊,鷗鳥就盤旋不下了,因為他有了機心。此處以海鷗比喻淳樸而無機心的農民。 

所謂的「詩中有畫」,或理解為靜態刻畫,或理解為用文字營造的空間構圖感。或理解為豐富的色彩。有時更可能是多重因素的合體。但由於蘇軾原本論述的簡略隨意,以及王維詩歌的豐富性,使得這一論斷實際成為無法證明的命題。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

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聖:中聖人,酒醉的隱語。 語出《三國志·魏志·徐邈傳》。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與王維山水詩的區別: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孟詩中投入了較多的自我,王詩則因為情感隱藏更深而顯得不動聲色。王詩因為更多屏蔽了塵世蹤跡而顯得較為孤獨。

可以把這種無我之境的營造比喻成抽真空的比賽,誰能造成更高真空度誰就是物理比賽的勝者,而誰能在詩歌中更多屏蔽俗世的干擾誰就是山水詩比賽的勝者。可以認為王維比孟浩然也比其他任何詩人更能在山水詩構造出最為真空的狀態。

孟浩然山水詩中的豪放氣勢

孟浩然《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澥寬。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山水詩的淡胡應麟:簡淡;聞一多:沖淡

北澗泛舟北澗流恆滿,浮舟觸處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不在家。

《秋登蘭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

其他詩人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燕居青苔常滿路,流水復入林。 遠與市朝隔,日聞雞犬深。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嘯傲轉無欲,不知成陸沉。

儲光羲

泛茅山東溪清晨登仙峰,峰遠行未極。江海霽初景,草木含新色。而我任天和,此時聊動息。望鄉白雲里,發棹清溪側。松柏生深山,無心自貞直。

李白和杜甫                                 

  

   

  杜甫的少年時代             閱讀:             杜甫《壯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杜甫的青年時代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的壯年時期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閱讀:  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

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辭。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江左日:江左指江東,即今江蘇、安徽一帶。李白晚年在金陵及安徽當塗時,窮困潦倒。員外:指杜甫,晚年受檢校工部員外郎之職。苦亂離:指李、杜都逢安史之亂,四處漂泊。逋客:避世之人,此指杜甫晚年四處漂泊。 謫仙:指李白。作者原註:"賀監知章目李白為謫仙人"。  

      .李白與杜甫的交往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對等的友誼

杜甫《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誰欲討蒓羹?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杜甫《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不見》不見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 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 頭白好歸來。

杜甫《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 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 投詩贈汨羅。

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葉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皎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推薦查閱:《文淵閣四庫全書》中有關李、杜生平資料及交集情況

   .李杜個性比較一.李白的性格:自負、天真、自我。

「仁政」主張:    大公無私,舉賢任良,    節用愛民,重農輕商。

李白《古風》之十:(李白的人生理想)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魯仲連:長平之戰後,秦軍圍困趙都邯鄲,魏安厘王派新垣衍進入邯鄲遊說平原君,勸平原君說服趙王尊秦王為帝。魯仲連知道此事,便請平原君安排他與新垣衍會面,令新垣衍放棄原來的意見,秦軍亦因此撤圍而去。事後平原君欲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始終不肯接受。

崔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遊俠篇》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長干曲》

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李白的自負性格自我想像:大鵬《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恆殊調,           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閱讀《臨終歌》、《大鵬賦》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天寶元年(742),李白得玄宗宣召詔書時所作。會稽愚婦:漢代會稽人朱買臣早年貧賤,為妻所棄,後得漢武帝賞識,擢為會稽太守。

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李白想像中的當官易如反掌。)

杜甫《春宿左省》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珂:馬鈴。封事: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稱。(杜甫當官當得鄭重其事。)

李白的「自我」個性

《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作於早年初離蜀地時。平羌江,即青衣江,為岷江支流。

二.杜甫的性格:憂國憂民

杜甫的政治理想: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洒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沉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天寶十四年(755)十月、十一月間,杜甫自京赴奉先縣探親,途經驪山華清宮,十一月,安祿山舉兵造反。稷與契:傳說中舜帝的兩位賢臣。

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問俗九州箴。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雕胡:即「菰」 ,俗稱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結實,稱為菰米,可以做飯,古人以為美餐。《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韓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 信飢,飯信 ,竟漂數十日。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李杜身份比較

李白:布衣遊俠杜甫:官僚      河西尉→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京兆功曹→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閱讀    杜甫《絕句》、《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

.李杜詩風比較

一.李白的代表詩歌體式:樂府、歌行。李白樂府歌行的特徵:壯闊奔放

李白絕句的特徵:透明澄澈。

將進酒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驊騮拳局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於余亦何有。孔聖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達亦不足貴,貧亦不足悲。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蕭士贇曰:「造語用事,錯亂顛倒,絕無倫理,董龍一事,尤為可笑,決非太白之作。」

   《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二.杜甫的代表詩歌體式:律詩

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並序》:        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

沉鬱頓挫頓挫:形式的嚴整精工。沉鬱:情感的深沉厚重。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秋興八首》其三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後漢書·匡衡傳》載,漢元帝初,匡衡數上疏陳便宜,遷光祿大夫、太子少傅。《漢書·劉向傳》載,漢宣帝令劉向講論五經於石渠,成帝即位,詔向領校五經秘書。五陵:五陵原,長安附近地名,以西漢王朝在這裡設立的五個陵邑而得名。  

詠懷古迹五首之一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歸來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閱讀比較

杜甫《旅夜書懷》                 VS李白《渡荊門送別》

「沉鬱」的內涵情感深沉厚重:真實沉痛的個人遭遇與天翻地覆的國家變亂相結合。表達含蓄蘊藉:樂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儒家詩歌理念。宏大的視野與詩歌背景空間,哀而能壯。

所謂「詩史」【唐】孟棨《本事詩》:「杜(甫)逢(安)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北征》、「三吏」、「三別」。

.李杜對後世的影響

李白:膜拜的偶像。

杜甫:學習的典範。                   詩歌表達技巧的宗師,引領了詩歌重視詩藝的潮流。小結:李白vs杜甫

參考文獻及擴展閱讀

《新唐書》《全唐文》《唐詩百話》《李白詩全集》《杜甫詩全集》《全唐詩典故詞典》《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

詩韻平水韻(106韻)南宋江北平水人劉淵所編《壬子新刊禮部韻略》 清代康熙年間編《佩文詩韻》(《佩文韻府》的簡化普及本) 

推薦閱讀《佩文詩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平水韻(106韻)平韻  上平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  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仄 韻  上聲  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麌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豏  

  去聲   一送二宋三絳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二震十三問十四願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個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    入聲    一屋二沃三覺四質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葯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韻字上平:一東東同童僮銅桐峒筒瞳中[中間]衷忠盅蟲沖終忡崇嵩[崧]菘戎絨弓躬宮穹融雄熊窮馮風楓瘋豐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蒙朦瞢籠朧櫳嚨聾瓏礱瀧蓬篷洪葒紅虹鴻叢翁嗡匆蔥聰驄通棕烘崆上平:二冬冬咚彤農儂宗淙鍾鍾龍蘢舂松淞沖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洶雍邕癰濃膿重[重複]從[服從]逢縫峰鋒豐蜂烽葑縱[縱橫]蹤茸蛩邛筇跫供[供給]蚣喁基本格律要求

一句之中平仄相間

一聯之中平仄相對

兩聯之間平仄相粘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平仄平平平仄平渚清沙白鳥飛回。   仄平仄仄仄平平無邊落木蕭蕭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不盡長江滾滾來。   仄仄平平仄仄平萬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百年多病獨登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艱難苦恨繁霜鬢,   平平仄仄平平仄潦倒新停濁酒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詩標準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杜甫)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黃鸝並坐交愁濕,白鷺群飛大劇干。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惟吾最愛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闌。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杜牧)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避忌三平調三仄尾合掌上尾

登高      晚節漸於詩律細 劍外忽傳收薊北,仄仄仄平平仄仄,    入初聞涕淚滿衣裳。平平仄仄仄平平。卻看妻子愁何在,仄平平仄平平仄,    去漫卷詩書喜欲狂。仄仄平平仄仄平。白日放歌須縱酒,仄仄仄平平仄仄,    上青春作伴好還鄉。平平仄仄仄平平。即從巴峽穿巫峽,仄平平仄平平仄,    入便下襄陽向洛陽。仄仄平平仄仄平。

       蜀 相                     杜甫        例詩平仄譜          出          丞相祠堂何處尋,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 錦官城外柏森森。仄平平仄仄平平。 映階碧草自春色,仄平仄仄仄平仄,   入 隔葉黃鸝空好音。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顧頻煩天下計,平仄平平平仄仄,  去 兩朝開濟老臣心。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師未捷身先死,仄平仄仄平平仄,  上 長使英雄淚滿襟。平仄平平仄仄平。[1] 「頻煩」,一作「頻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十四寒 

                                                      重陽寄友莫嘆茱萸獨御塵,無垠天地剩斯人。騁懷瀚海子長志,極目清秋黛玉身。本擬北風書碧落,卻依南桂渡迷津。與君細把菊花酒,遙共西窗桃李春。                                                                 上平十一真

謁黎元洪墓  春寒寂寂石邊回,一卷傳奇讀已灰。  半樹桃花虛照壁,百年心事漫浸苔。  帝秦帝楚終無策,斯世斯人並可哀。  風雨能知黎掌國,從來過訪未相猜。  上平  十灰

       燕貴明《寄雨》        遠鍾寒徹洞林煙,         糝徑零花怨夜嫻。    懶起倦梳妝鏡晚,        捲簾尋綠嘆香淺。     平林回望浽溦絮,         湘水東流入夢田。    欲作晚風吹逝水,        盡言心事化紅箋。

創作方法小結

推薦閱讀唐圭璋《論詞之作法》,《詞學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中唐詩壇的沉寂與復興

代宗大曆元年(766)――文宗開成元年(836)       蓋一代之詩,有盛必有衰。其始也,由衰而返乎盛,盛極而衰即伏其中。於是能者又出奇以求其盛,而變之上者則中興,變之下者則愈降。古人所謂『若無新變,不能代雄』是也。……大曆以降,風調漸佳,氣格漸損。故昌谷(按指李賀,疑當為昌黎)以雄奇勝,元、白以平易勝,溫、李以博麗勝,郊、島以幽峭勝,雖品格不一,皆能自成局面,亦皆力求其變者也。(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一) 

社會危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以及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

文風轉向:積極浪漫的熱情和理想-冷靜的觀察與思考;理想-現實;渾然天成-雕琢技巧

如危峰絕壑,深澗流泉,並自成趣,不相沿襲。(胡應麟《詩藪》外編卷四)

(一)大曆詩壇時段:唐代宗大曆年間、唐德宗貞元年間狀貌:沉寂詩人群體:         大曆十才子;         韋應物;         李益;         劉長卿、顧況

一入深宮裡, 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 寄與有情人。(天寶宮人《題洛苑梧葉上》)愁見鶯啼柳絮飛, 上陽宮裡斷腸時。 君疇不閉東流水, 葉上題詩寄與誰? (《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 

大曆十才子的概念錢起、盧綸、吉中孚、韓翃,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 大曆初年參加長安的重要唱和活動為世人矚目。今人論大曆十才子,多以唐人姚合《極玄集》注所載為最早。(然保存此書原貌的汲古閣影宋鈔本並無注,通行本的注語實為後人所加。)主要創作傾向與詩風:第一,內容比較單一,多是借自然山水表現個人內心的寂寞清冷。第二,藝術上有一種向六朝(尤其是二謝)詩風回歸的趨向。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 

韋應物

出生貴族,仕途順利受佛道思想影響仰慕淡泊出塵的生活(慕陶)

日夕思自退-不能林下去,只戀府廷恩出處似殊致,喧靜兩皆禪

澄淡精緻(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寒雨暗深更,   流螢度高閣。(《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綠陰生晝靜,   孤花表春余。(《游開元精舍》)雨歇林光變,   塘綠鳥聲幽。(《月晦憶去年》)疏鬆映嵐晚,   春池含苔綠。(《題鄭弘憲侍御遺愛草堂》)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從詩歌發展史的角度看,韋應物的詩風當為王孟詩派之餘脈。韋氏結合了陶淵明與二謝之長而自成一格:在意境上追求恬淡澄明、自然秀麗,在意脈上追求連貫流暢,在遣詞用字上注意錘鍊推敲。其意境與王維有些接近,然而其格調清峻,意在脫俗,不同於王維出於禪理之空靈。其詩風對後來的劉、柳亦有影響。

李益盛唐邊塞詩派的嗣響生於天寶年間,卒於太和初年軍旅經歷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五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奐、暢諸三篇能狀其景。李益詩曰:『鸛雀樓西百尺牆,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簫鼓隨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知長。風煙並在思歸處,遠目非春亦自傷。』王之奐詩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暢諸詩曰:『迥臨飛鳥上,高出塵世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剛健與感傷糅合而成的蒼涼情味

將細膩的情感置於闊大背景之上的寫法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夜上西城聽梁州曲》二首  行人夜上西城宿,     聽唱《梁州》雙管逐。     此時秋月滿關山,     何處關山無此曲。  鴻雁新從北地來,       聞聲一半卻飛回。       金河戍客腸應斷,        更在秋風百尺台。 

《春夜聞笛》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李益是盛唐邊塞詩在中唐的嗣響,其詩歌境界近盛唐邊塞詩之「悲壯」,帶有一些盛唐氣象。然而其感傷與細膩之處,則透露出中唐格調。

(二)韓孟詩派代表詩人:韓愈、孟郊賈島皇甫湜、盧仝、樊宗師、劉叉、李翱李賀 

主張:不平則鳴;筆補造化特點:尚古好奇,多奇崛瑰麗的歌行。 風格:奇崛險怪 筆蓄氣勢;語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穎,甚至不避生澀拗口、突兀怪誕。 把過去逐漸變得規範整齊、追求節奏和諧、句式工穩的詩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壞,使之鬆動變形。 (詩歌的散文化)

韓孟詩派的形成背景      第一,大曆、貞元時代詩歌內容單一、意象重複、形式圓熟、氣格變狹的趨向從反面促進了詩風變革求新;第二,在唐詩經過長期發展並已取得極大成就以後,新一代的詩人們又開始注意到更廣泛地從前代詩歌傳統中吸取營養,避熟就生,以尋求變革的途徑;第三,這時開始盛行的「聯句」之風、寫長詩之風,也促成了一種爭奇鬥巧、旁搜窮討、花樣翻新的習氣。 

      從貞元後期孟郊、韓愈在詩壇上掀起新詩潮起,到大和年間,韓愈及其周圍的詩人從詩的語言、內容、風格、體式等各方面進行創新,使中唐詩壇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  但唐帝國的繁盛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一群詩人又大多遭遇坎坷,在社會中感受到沉重的壓抑,他們的心態、情感往往顯得扭曲甚至是變態。他們的詩在表現個人內心世界方面是豐富而敏感的,卻不可能再具有盛唐詩歌那種自然、開朗、宏放、剛健的氣象。在語言與形式的創新上,他們走的是矯激的偏鋒,有意立異,從險怪、瑰奇、生澀等方向上變舊求新,這既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傳統,也留下了一系列弊病,這尤其表現在以文為詩、以學問為詩的傾向上。但不管怎樣說,這些詩人(特別是韓愈和李賀)所顯示出的對於藝術獨創性的熱烈追求和他們的創造才能,是首先值得肯定的。

      從貞元後期孟郊、韓愈在詩壇上掀起新詩潮起,到大和年間,韓愈及其周圍的詩人從詩的語言、內容、風格、體式等各方面進行創新,使中唐詩壇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  但唐帝國的繁盛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一群詩人又大多遭遇坎坷,在社會中感受到沉重的壓抑,其心態、情感往往顯得扭曲甚至是變態。他們的詩在表現個人內心世界方面是豐富而敏感的,卻不可能再具有盛唐詩歌那種自然、開朗、宏放、剛健的氣象。在語言與形式的創新上,他們走的是矯激的偏鋒,有意立異,從險怪、瑰奇、生澀等方向上變舊求新,這既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傳統,也留下了一系列弊病,尤其表現在以文為詩、以學問為詩的傾向上。

葉燮《原詩》:  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宋之蘇(舜欽)、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皆愈為之發其端。 

(三)元白詩派代表詩人: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李紳 創作主張與風格       多平易流暢的樂府      多以新題樂府的形式,來反映社會問題,針砭政治弊端,以期達到實際的社會效果。同時在藝術表現上,這群詩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淺切的語言、自然流暢的意脈來增加詩歌的可讀性。

張王樂府元稹              遣悲懷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撥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宅。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和體  廣義: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開始流行的各種新體詩文。    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元和以後,為文筆則學奇詭於韓愈,學苦澀於樊宗師;歌行則學流蕩於張籍;詩章則學矯激於孟郊,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俱名為元和體。」      狹義:元稹與白居易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和包括艷體在內的流連光景的中短篇雜體詩及其模仿之作。    舊唐書·元稹傳》:「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為元和體」。    元稹《白氏長慶集序》:「予始與樂天同校秘書之名,多以詩章相贈答。會予譴掾江陵,樂天猶在翰林,寄予百韻律詩及雜體,前後數十章。是後各佐江、通,復相酬寄。巴、蜀、江、楚間洎長安中少年遞相仿效,競作新詞,自謂為元和詩。」

(四)劉禹錫與柳宗元早期貶謫文學的代表貶謫文學

深度閱讀:尚永亮《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尚永亮《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劉禹錫

一方面重視通過錘鍊與潤飾使詩歌的語言既精巧又自然 。 另一方面,極重視主體的觀照與冥想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西塞山懷古》)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竹枝詞》二首之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    他與劉禹錫同年中進士,又一起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後先貶永州,後貶柳州。他的遭遇比劉禹錫更不幸,一直到元和十四年,這種貶斥的厄運還沒有離開他,而當唐憲宗因裴度的請求下詔召回他的時候,他卻與世長辭了,年僅四十七歲。有《柳河東集》。

     「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應物)上。退之(韓愈)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蘇軾《評韓柳詩》)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

簡潔、靖深、溫麗、含蓄 

          《夏初雨後尋愚溪》 悠悠雨初霽,獨繞清溪曲。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營營,嘯歌靜炎燠。

《漁翁》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劉禹錫、柳完元的詩,雖不像以孟郊、韓愈及李賀為代表的和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兩大詩派那樣具有十分顯著的創新特徵,但他們在擴展和加深詩歌內在意蘊方面是有著特殊成就的,以含蓄取勝,以意境取勝,甚至帶來觀物體驗方式的變化。

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

   一.白居易的生平形跡   二.白居易的詩歌創作    1.諷喻詩及其創作目的       諷喻詩的創作背景         諷喻詩的創作目的與創作主張         諷喻詩的主要內容         諷喻詩的主要特色         諷喻詩的價值與不足    2.感傷詩    3.閑適詩

白居易的生平行跡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二:「其始生七月能展書,姆指「之」、「無」兩字,雖試百數不差;九歲暗識聲律。其篤於才章,蓋天稟然。 」

以貶謫江州司馬為分水嶺的人生兩個階段——        早年的熱忱進取               中年以後的恬淡退守

白居易的詩歌創作                    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二:「其自敘言:『關美刺者,謂之諷諭;詠性情者,謂之閑適;觸事而發,謂之感傷;其它為雜律。』」 

唐伯虎:(筷子敲碗伴奏)稟夫人,小人本住在蘇州的城邊,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誰知那唐伯虎,他蠻橫不留情,勾結官府目無天,占我大屋奪我田。我爺爺跟他來翻臉,慘被他一棍來打扁,我奶奶罵他欺騙善民,反被他捉進了唐府,****了一百遍,一百遍,最後她懸樑自盡遺恨人間。他還將我父子,逐出了家園,流落到江邊。我為求養老爹,只有獨自行乞在廟前。誰知那唐伯虎,他實在太陰險,知道此情形,竟派人來暗算,把我父子狂毆在市前,小人身壯健,殘命得留存,可憐老父他魂歸天!此恨更難填。為求葬老爹,唯有賣身為奴自作賤,一面勤賺錢,一面讀書篇,發誓把功名顯,手刃仇人意志堅!從此唐寅詩集伴身邊,我銘記此仇不共戴天! 

一.白居易的諷喻詩及其創作主張《與元九書》: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新樂府五十首序》: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寄唐生》: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創作背景:盛世不再,百廢待興。    創作目的:以詩歌參與現實,改造社會。

            白居易強調的是詩歌的政治與社會功能,即《與元九書》中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而最終的目的,是要藉此幫助國君實現良善的政治秩序與良善的社會風俗。  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大體上是漢儒詩說的推衍,沒有多少新的創見。從其消極意義來說,他完全從對於政治與教化的作用來看待詩歌的功能,使之處於從屬性和工具性的地位,而忽視了詩歌自由抒情的意義,以及它的審美功能和娛樂功能,對詩歌加上了嚴厲的限制。這種理論與同時期韓愈在散文領域所倡導的「古文運動」的理論,都是儒家以倫理為本位的文學觀在長期受到冷淡以後在新的歷史條件中的再興;這種理論不可避免的弊病,是引發出源於政治理念的創作。但應該說,這種理論在當時也還有它的積極意義。在此之前,普遍注重自我內心傷感、惆悵的風氣,造成詩歌的格局窘狹、氣勢萎靡、內容單薄。白居易等人的理論呼籲詩人正視廣闊的社會生活,自然有再度擴展詩歌題材的作用。在這種呼籲下,不少詩人寫下了反映社會面貌和民生疾苦的詩篇,使更多的人認識到社會的弊病;而其中的一些具有真實感受的優秀之作,還表現了人對人應有的同情和友愛。 

杜甫與新樂府杜甫以新題寫時事的擬樂府詩歌。「即事名篇,無復依傍」(元稹《樂府古題序》)代表作:《兵車行》、《麗人行》、「三吏」、「三別」。

白居易諷喻詩的主要內容揭露、抨擊弊政:《賣炭翁》《輕肥》批評不良社會風氣:《買花》 《井底引銀瓶》同情下層人民疾苦:《新豐折臂翁》 

     白居易諷喻詩的不足   就諷喻詩的角度而言,白居易是個政治家而非詩人,而其感傷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才證明他也是個貨真價實的詩人而不僅僅是個政治家。

   白居易一生中共創作了兩千八百多部作品,並且保存下來的作品也是唐代詩人中最多的一個。 

白居易·買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屋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新豐老翁八十八,頭鬢眉須皆似雪。玄孫扶向店前行,左臂憑肩右臂折。問翁臂折來幾年,兼問致折何因緣。翁雲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征戰。慣聽梨園歌管聲,不識旗槍與弓箭。無何天寶大徵兵,戶有三丁點一丁。點得驅將何處去,五月萬里雲南行。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娘夫別妻。皆雲前後征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張弓簸旗俱不堪,從茲始免徵雲南。骨碎筋傷非不苦,且圖揀退歸鄉土。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不然當時瀘水頭,身死魂孤骨不收。應作雲南望鄉鬼,萬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聽取。    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    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    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特色白居易《新樂府序》: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主題明確,議論性強,語言平易

白居易諷喻詩的價值與缺陷擴大了詩歌的表現範圍,增強了詩歌的現實功能。忽視審美價值,損害了文學的本質特徵。

白居易與杜甫同類型詩歌相比較的差距個人真切感受的多寡。

上陽白髮人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白居易的閑適詩

白居易的閑適詩及其影響:《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閑適詩在宋代深受歡迎,其原因在於:

【宋】王銍《雲仙雜記》引《窮幽記》:白氏履道里宅有池水,可泛舟。樂天每命賓客,繞船以百十油囊,懸酒炙沉水中,隨船而行。一物盡,則左右又進之。藏盤筵於水底也。 

【宋】方勺《泊宅編》卷上:韓退之多悲詩,三百六十首,哭泣者三十首;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飲酒者九百首。

《新唐書》:「嘗與胡杲、吉日攵、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盧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 

白居易的感傷詩《長恨歌》   《琵琶行》

特點:  結構複雜,節奏靈動,抒情透徹,情感濃烈。

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偏。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舞衣曲。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天才與病態的合體

李賀

《苦晝短》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食熊則肥,食蛙則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為服黃金,吞白玉?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李賀詩歌特點之一:思維跳蕩而呈現狂亂之跡。常表達痛苦與焦灼的情緒。 

《秋來》: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弔書客。秋魂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賀的出身、壯心與現實挫折。出身:宗室遠親,以此自矜,常以「唐諸王孫」、「皇孫」、「宗孫」自稱。康駢《劇談錄》載元稹明經及第後拜謁李賀,為李賀所拒,因其非進士及第。

《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傳說中的臨終幻覺與囈語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雲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夢天》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李賀詩歌特點之二:對幽冥、死亡、天界等超常現象的偏愛與關注。李賀的健康狀況、職業。

李賀詩歌特點之三:對色彩的敏銳感知與偏好。李賀詩中的色彩使用情況:二百多首詩中用色彩字五百餘處。

《殘絲曲》垂楊葉老鶯哺兒,殘絲欲斷黃蜂歸。綠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壺中沈琥珀。花台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迴風舞。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

《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貝宮夫人》:長眉凝綠幾千年。《昌谷詩》:竹香滿凄寂,粉節塗生翠。《昌谷北園新筍》:膩香春粉黑離離。《感諷》六首之五:班子泣衰紅。《黃頭郎》:愁紅獨自垂。《春歸昌谷》:細綠及團紅,當路雜啼笑。《昌谷詩》:頹綠愁墮地,……芳徑老紅醉。《蘭香神女廟》:閑綠搖暖雲。《月漉漉篇》:秋白鮮紅死。

李賀詩歌特點之四:具有特異的感知能力,曲喻與通感。

錢鍾書論李賀的比喻手法:       而其比喻之法,尚有曲折。夫二物相似,故以此喻彼;然彼此相似,只在一端,非為全體。苟全體相似,則物數雖二,物類則一;既屬同根,無須比擬。長吉乃往往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於初不相似之他端。……(《談藝錄》) 

《天上謠》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秦妃捲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秦王飲酒》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

《馬詩》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李賀詩中的通感《南山田中行》:雲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蝴蝶飛》: 楊花撲帳春雲熱,龜甲屏風醉眼纈xié 。《惱公》: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 

李賀《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韓愈《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錢鍾書對李賀詩風的總體評價:長吉詞詭調激,色濃藻密,……幻情奇彩,前無古人。(《談藝錄》)

李賀的病態心理導致了超常思維能力及感知能力的發展,並使詩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風貌。

弗洛伊德:詩人、藝術家是介於常人和精神病患者之間的一種人,藝術不過是藝術家的白日夢。

李賀與梵高的對比。

【荷蘭】梵高《自畫像》

【荷蘭】梵高《向日葵》

【荷蘭】梵高《麥田群鴉》

李賀詩歌的突出特點:病態思維導致的特異情感表達方式與特異感知能力。思維跳蕩而呈現狂亂之跡。與李白的對比。痛苦與焦灼的情緒。 《苦晝短》 、《秋來》。異常情緒的表達。李賀的出身、壯心與現實挫折。對異常現象的偏愛與關注。沉迷而戰慄於死亡。幽冥、天界。《夢天》、《蘇小小墓》、《南山田中行》。李賀的健康狀況、容貌。色彩的感知與組合:《雁門太守行》通感與曲喻:《馬詩》、《秋來》。(《20世紀李賀研究綜述》):銀浦流雲學水聲、羲和敲日玻璃聲、楊花撲帳春雲熱、歌聲春草露、冷紅泣露嬌啼色。

擴展閱讀:陳允吉:《李賀:詩歌天才與病態畸零兒的結合》,《復旦學報》1988年第6期。孟修祥:《李賀的變態心理與詩歌創作》,《湖北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李賀詩中的兩大主題1.感嘆人生短促,光陰易逝。(與疾病纏身有關)2.懷才不遇。(與現實中的挫折有關)

與韓愈一樣,李賀是最富於想像力的,但兩者之間又有明顯不同。韓愈的想像光怪陸離,富麗華瞻,但以人力追求的痕迹很明顯,而李賀的想像,更近於一種病態的天才的幻想,是常人的思維很難進入的。正如杜牧所說,「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敘》),這種奇異乃至荒誕的想像就構成了李賀詩的第一個藝術特點。 

也與韓愈一樣,李賀極注意語言、意象的新穎,這是他的詩歌藝術的第二個特點。據說他作詩嘔心瀝血,他母親因此而嘆息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李商隱《李長吉小傳》)但同樣是辭必己出,決不蹈襲前人,韓愈多用古字、生僻字,李賀則用不尋常的組合來取得特殊效果;韓愈詩的意象給人以力量的震撼,李賀則給人以心理的刺激。抑鬱、痛苦的心境,使李賀搜尋新穎意象時,多偏重於枯寂幽僻的一類,「老」、「死」、「瘦」、「枯」、「硬」這種語彙是他常用的。 

病態心理導致特別敏銳的感覺,通感與曲喻,與梵高的對比。病態心理導致的奇異視角與跳蕩思維。《天上謠》 、《浩歌》對死亡的恐懼與痴迷導致對死亡、幽昧意象的偏愛。《南山田中行》為例: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雲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病態心理之表現思維:對異常狀態的偏好,鬼、死亡、陰冷。思維的跳蕩。對仙界的幻想。視角:宇宙視角感知方式:色彩、通感與曲喻

代償與宣洩:艷詩

李賀詩的特殊美感。較近於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自身心理的探索表達。

杜牧

杜牧的仕宦經歷:「十年為幕府吏」→黃州、池州、睦州刺史→中書舍人

杜牧所處的時代背景牛李黨爭,宦官專權(「甘露之變」) 

杜牧仕途蹇遲的原因:不拘細行,與李黨山東士族標榜謹守禮法趣味不合;與牛僧孺交好;性情剛直,不肯俯首逢迎。

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三.杜牧其他詩歌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澹雲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明】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疊翠,一溪寒水淺深清。高人以飲為忙事,浮世除詩盡強名。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訪勝閑行。

《世說新語?任誕》:「張季鷹(即張翰)縱酒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辛棄疾《點絳唇》:「身後虛名,古來不換生前醉。」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行路難》其三:「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明代福王聯:「萬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幾見月當頭。」

《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宋】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杜牧詩的總體風格:歷史感+豪邁不羈個性+不如意的政途→深遠開闊的視野、深沉內涵、反諷的筆調、輕快別緻的句法。

歷史感使他明白個人的無能為力和世態在表面荒謬之下的必然性,於是不會沉湎於痛苦,而豪邁個性更使他不願、不屑發悲苦之聲,於是形成了反諷的筆調,在表面的洒脫之下含有不平之氣。杜牧詩中常有新見,常有別緻句法,則或與其由兵法生髮的「守常用奇」思維特徵有關。

李商隱

.李商隱(812-858)的生平經歷玉溪生 玉陽王屋山樊南生 長安京郊樊南式微的書香門第牛李黨爭的政治背景

崔珏《哭李商隱》: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登安定城樓》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李商隱詩歌的特徵內容題材方面

現實世界:政治詩、詠史詩

心靈世界:無題詩、詠物詩、寫景詩

政治詩

《哭劉蕡》

《有感二首》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詠史詩《華清宮》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蛾眉不勝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馬嵬》二首《賈生》《瑤池》

清醒的批判意識,規模可觀,然其深廣度終遜杜甫一籌。

對心靈世界的發掘與開拓

生活、理想、愛情、婚姻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牡丹》: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五言述德抒情詩》:歸期過舊歲,旅夢繞殘更。

《夢令狐學士》:山驛荒涼白竹扉,殘燈向曉夢清暉。右銀台路雪三尺,鳳詔裁成當直歸。

《五月六日夜憶往歲秋與澈師同宿》:炎方憶初地,頻夢碧琉璃。

綺夢《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閨情》紅露花房白蜜脾,黃蜂紫蝶兩參差。春窗一覺風流夢,卻是同衾不得知。

無題詩楚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罷吟寄同舍》)一自高堂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有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薰微度綉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相思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詠物寫景《蟬》《流鶯》《樂遊園》《晚晴》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流鶯飄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藝術風格方面濃艷綺麗外衣包裹憤懣凄苦內核,詩意朦朧

1.喜愛並擅長運用典故。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義常不被李商隱採用,而僅被借用於傳達特定情緒。

【宋】吳炯《五總志》(楊億《談苑》):「唐李商隱為文,多檢閱書史,鱗次堆集左右,時謂為獺祭魚。」錢鍾書:樊南四六與玉溪詩消息相通,尤昌黎文與韓詩也。

《牡丹》錦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衛夫人:《史記》:(衛靈公夫人南子欲見孔子),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越鄂君:劉向《說苑》卷十一,善說篇:「於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綉被而覆之。 」《越人歌》石家蠟燭:西晉石崇以蠟燭為薪。荀令香爐:荀彧身具異香。彩筆:《南史·江淹傳》:傳說江淹得郭璞所授彩筆。朝云: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庄生: 《莊子·齊物論》,「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望帝:《華陽國志》:蜀王杜宇號望帝,治水有功,後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 珠有淚:《博物志》卷九鮫人泣珠故事。玉生煙:戴叔倫:「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

3.營造麯折繁複的結構《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抒發印象式的情感——對某些人生經歷的內心深層體驗《促漏》促漏遙鍾動靜聞,報章重疊字難分。舞鸞鏡匣收殘黛,睡鴨香爐換夕薰。歸去定知還向月,夢來何處更為雲。南塘漸暖蒲堪結,兩兩鴛鴦護水紋。

李商隱詩的總體特徵:擅長用精美華麗的語言,含蓄曲折的表現方式,迴環往複的結構,構成朦朧幽深的意境,來表現心靈深處的情緒與感受。在他的無題詩(包括以篇首數字為題而實際仍為無題的詩)中,這種特點尤其顯著。 

        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包有神秘性的,我們若還承認美的價值,對於此種文字,便不容輕易抹煞。(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李商隱所代表的晚唐詩新變詩人心理:豪放開朗→深沉細膩詩歌情感:清晰→隱晦詩歌語言:平易→雕琢詩歌結構:自然舒展→精緻講究詩歌內容:向外部世界攝取→向內心世界探尋

晚唐詩歌的發展趨勢:情感更深微,表達更複雜


推薦閱讀:

2017知乎看山杯 從入門到第二
《收穫》文本|短篇:舞伴(王安憶)
[從產品角度學EXCEL03]——單元格的秘密
【20180112】- 附帶描述的文本公式如何得到計算結果?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其中意識形態的一些分析

TAG:文學 | 文學史 | 文本 | 課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