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新篇章:2017,中國式「全球化」進行時……

環球之音追求

環球之音:它不是一個自由主義的盲目崇拜者,也不是一個民粹主義的極端追隨者,充滿激情而不極端,把持理性而不怯弱,躊躇滿志而不自我。它是一種呼喚,是一種覺醒,只為共和國崛起而來。環球之音力爭發現與囊括一切不同的聲音,但凡一心為這個國家與民族的,都會予以尊重,且期許能從中尋得一份最為合理的答案!

環球之

原標題|2017,中國式「全球化」進行時……

恰好你走,恰好我來!當美國版「全球化」準備撒離回巢之時,恰好中國式「全球化」準時集結趕到,世界自此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自由貿易一體化」時代,即一個由中國引領、主導的經濟「全球化」時代,而非美國人領導下的單極霸權政治、經濟「全球化」體系。中國對政治同盟、軍事聯盟和共同價值觀那一套「全球化」說教不感興趣,知道它肯定行不通,也就沒必要去多加理睬。

美國後撒

2017年伊始,美國新總統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正大踏步的從「全球化」後撒,逆「全球化」而動。迄今為止的「全球化」是美國,以及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集團主導的,他們是原「自由貿易體系」的鼓吹者和推動者;而世界絕大部分國家也都是全球經濟體系的一部分,但他們畢竟是「自由貿易」後來者,接受者和參與者,是眾多的配角。曾幾何時,西方發達國家集團是「全球化」最大、最廣泛的獲益者。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以及其他雙邊和多邊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推動下,貿易自由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和成就。全球貿易總量從1990年的4萬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4萬億美元;全球海外投資從1990年2000億美元的規模,增加到2015年的1.7萬億美元,世界經濟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全球化」蓬勃發展期間,貿易佔美國GDP的比重大幅提升,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報告說,中國入世以來,美國對華商品出口增長了505%。美國官方資料統計:美國公司海外盈利大大超過其國內盈利,2008年美國海外企業盈利是9560億美元,國內企業盈利僅是5320億美元,海外企業盈利是國內企業盈利的1.8倍,美國龐大的跨國公司在海外,主要是通過在中國又新創了一個美國。

當然,過去30多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步,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超過上億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並邁向了中產;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則實現了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擴張,並從不斷擴大的全球市場上,獲取規模效益帶來的高額利潤。而其中,作為全球化獲益者之一的中國則進步最快(當然中國也是以犧牲廉價勞動力、資源環境為代價),從一個人均GDP不到500美元的低收入國家,演變為今天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國家。

雖然,美國經濟總體獲利,但它的低技術藍領工人,甚至高技術白領階層,面臨著來自發展中國家廉價低技術勞動力、廉價熟練技術工人和廉價工程師的競爭。1990-2008年間,美國製造業的職位減少了400萬個。蘋果公司的去工廠化,把所有組裝工序外包給中國台灣的富士康;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服務於美國跨國公司客服中心的擴張,與美國國內客服中心關閉同步進行的現象,則都是美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空心化的一個縮影。

更有甚者,美國廣大的普通勞動者最終成為了「全球化」的犧牲品,而同時卻成就了大企業主和精英階層「富者越富」。「1980年美國收入最高10%的群體獲得了美國國民總收入的35%;2010年這一群體則囊括了美國國民總收入的45%以上。另一方面,美國家庭實際收入的中間值,從1990年以來幾乎沒有變化。因此,「全球化」帶給美國經濟的紅利,與處於中下收入的大多數美國家庭無關。」(《21世紀資本論》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

特朗普曾嚴厲指責以往的美國精英政客們,「我們曾經致力於保衛其他國家的領地,但卻忽略了我們自己的領土。我們曾經將成千上萬億美元轉移到海外,而我們自己的基礎設施卻一片敗象。我們幫助其他國家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們自己的財富、力量和自信卻逐漸消失在地平線上。」他說:「只有保護,才有真正的富強」,「從今天開始,只有美國第一」,「我們將遵循兩條最基本的原則:買美國貨,雇美國人。」

「全球化」玩到這份上,即使作為領導「全球化」主角的美國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也會心灰意懶,心情煩躁、鬱悶不堪,明明是西方領導、設計、制定的遊戲和規則,怎麼就給他人做了「嫁衣」,讓中國拿去了進步冠軍,西方國家卻落到個丟失製造業、中產階級縮減、收入差異急劇擴大、貧富鴻溝加深,社會分化、對立加劇這般難堪境地。結果是西方社會集體懷疑、反省自由貿易,民粹主義開始冒頭反抗「全球化」,甚至「自由貿易」在西方已變成一個令人不安的負面概念,廣泛受批。

據統計,從1980-2011年間全球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9%,同期全球貿易增長率為7.3%,是前者的2.5倍。然而,2012年以後的4年間,貿易增長率則跌到GDP增長率之下。回顧1980-2011年全球貿易數據,30年間曾7次出現貿易增速低於GDP增速的情況。除80年代初的連續3年低迷之外,其餘各次的持續時間均僅限於當年,且其後均伴有明顯的貿易回彈。2015年全球貿易出現了降幅高達13.6%的負增長,其嚴重程度僅次於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由此可見,今日「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退潮是結構性的,而非短期波伏現象。

再者,貿易的核心國家發生了變化。在2012年之前,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2000年美國在全球貨物貿易中的佔比達到15.48%,比第二大貿易國德國的7.96%和第三大貿易國日本的6.51%之和還要多。但是,2013年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國的位置被中國所取代,2015年全球三大貿易國依次變為中國、美國,和德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佔比分別為11.9%、11.5%、7.2%。以「美國核心」的全球貿易結構已經被打破。

據初步統計,2006年,美國是全球127個國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有70個國家最大貿易夥伴。但到了2011年該現象完全逆轉,中國已是124個國家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則是76個。僅僅五年時間,中國便遠超過美國成為眾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其中包括韓國、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等美國結盟國家。最新的數據:2015年底,中國已成為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此情此景下,美國和西方國家甩手不幹了,萌生退意打算退出「江湖」獨立單幹。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英國公投脫歐、德國右派選擇黨的興起、法國右派國民陣線的擴張,以及荷蘭極右翼自由黨的崛起,無一不是標榜逆「全球化」,反自由貿易和反移民。尤其是美國逆「全球化」最為激進、激烈,特朗普退出TPP談判、主張雙邊貿易協定、大幅度提高關稅、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完全退出、修建美墨隔離牆、控制移民數量、驅逐非法移民等等,怎麼封閉怎麼保護,怎麼來。

另一方面,美國又強拉製造業迴流,力爭「把工作帶回美國」,閉門療傷。可是,「特朗普貿易團隊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團隊,它只會往回、往後看,創造那些已經失去的舊工作,但是我們已不會再生產掃帚,或者是什麼塑料盤子了」(美國瓦斯汀語)。特朗普卻懶得認真評估、測算細賬,他最終承認美國的實力下降,無法維持「兩戰」以後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美國只有從國際舞台上收縮,才有可能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競爭。既然老的遊戲玩不過你,就離場不玩了。美國準備率先結束西方主導的「全球化」,轉向「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政策導向。

就在美國特朗普政府轉向收縮國內之時,中國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扛起了中國式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大旗。今天的中國早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增長速度較之其他大部分國家,仍然是保持在世界的前列。如果中國在今後10-15年里能夠維持平均6.5%的增長,相比美國或能有平均2.5%-3%的增長,中國勢必會超越美國,為全球最大的獨立國家經濟體。

毫無疑問,中國是開放「自由貿易」的最大獲益國家之一。今天的中國,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大國,以至於成長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工業製造大國,深知開放和繼續廣泛開放的好處。雖然,中國也面臨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環境污染惡化、供應側結構改革等諸多難題,但做大蛋糕,在增量中尋找綜合的解決問題不失為一項「痛苦」而又積極的選擇。經濟的繼續開放和增長,必然會帶來內部中產階級的規模擴大,使得中國有朝一日替代掉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國家。

單就現狀而言,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大國,和最大的工業製造大國,以及對未來最大的消費大國的想像和憧憬,都預示著中國自身所具有的推動「全球化」的現實動機,和充沛動能、力量。也就是說,當昔日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出現逆轉,途中挫敗夭折之時,大可不必擔心和驚慌。生活仍然會繼續,「全球化」照樣會繼續進行下去,自然會有新人領跑和帶路。差別只不過是新型的「全球化」主導動力,會與從前的模式完全不一樣了,世界行進的動力機制或要改變了。

儘管中國曾經「受惠」於西方體制中合理「給養」部分而「長大成人」(血汗付出所換來)。但是,中國並不是舊日「全球化」的引導者,它積极參与世界經濟事務,主動接軌世界經濟體系,努力盡責做「好學生」,謙虛地討教,融入西方現存的世界經濟體系之中,成為其內在的一個部分,一個最積極努力進步的部分。中國的勤奮好學和積極苦幹,由此成就其為美國版「全球化」體系中最大的經濟利益獲得者之一。

具備了巨大能量後的中國,現已是西方貿易體系內部的一個重要玩家。但中國仍然尊重先行者,積極鼓勵美國和西方繼續領頭沿續「全球化」進程走下去,並擇時呼籲改革西方舊有貿易體系中的某些不合理部分,為自己和廣大欠發達國家爭取利益,改善和完善現存體系。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它不是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開行之外另起爐灶,而是建設補充制度來彌補現存制度的不足。只要是開放的新機制,就可以和現存體制對接,而非對沖。

外部壓力倒逼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進行改革,美國最後思考良久還是認慫後退了。因為現實告訴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時代已經徹底改變了,再依靠軍事力量支撐「打劫搶掠」的任何貿易體系不可能維持很久。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破滅,面對美國歷史上僅次於30年代大蕭條和70年代經濟衰退的第三次重大經濟衰退,美國人開動了戰爭機器,企圖拉動經濟走出衰退。美國人一連打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結果花了6萬億美元卻「顆粒無收」。

戰爭機器救世大法終於到了失靈的時候,而且還帶來了更嚴重的後果,釀成了一次比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更糟的經濟危機-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嘯。按照美國人的思維,甩掉2008年經濟危機的爛賬,走出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則需要再一次開動戰爭機器。為了給自己救亡續命,美國開始密集發動「顏色革命」,企圖顛覆中東世界和徹底整垮俄羅斯,在亞太方向,則利用日本、菲律賓、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製造事端,全面遏制中國,最終結果還是徒勞無功,美國自身卻欠了一屁股債。

債台高築,2016年底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已近20萬億美元,平攤到美國人均欠債5萬多美元,它還哪來的國力和決心支撐一場針對中俄的大規模全面戰爭,連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的小國戰爭都擺不平,更別說打贏對俄、對華的大國戰爭。依靠戰爭來甩鍋,跳出經濟危機這條老路已走不通。而依靠發展經濟利益輔助世界各國改善民生,就更不是西方人的意願和想法了,怎樣沙盤推演、計算西方人做「全球化」領頭羊,到頭來還是要輸給中國人,沒有贏的任何機會。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挺知趣,索性提提褲檔乘早退席,離場回家單幹。

中國就是這樣被推到了「全球化」的領導崗位上的,不論中國願不願意,喜不喜歡。恰好你中國第一個「救火」趕到,且有能耐,那未來世界肯定就是交給中國人手中了,命中注定的事。「就在數月前,世界各國領導人還為愈發咄咄逼人的中國所構成的威脅感到焦慮不安。唐納德·特朗普當上了美國總統後,一些曾對中國感到不安的國家指望北京在貿易和氣候變化等廣泛議題上捍衛國際合作,這把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推向了新高度。」(美國《洛杉磯時報》)中國正在承擔起世界「負責任的領導角色」

「世界事務中的一個新裂痕似乎正在產生:那就是由中國引領的『挺全球化』的亞洲與『反全球化』的跨大西洋國家之間的分裂。」,「中國如今已成為全球化進程的實際領導者,」美國《世界郵報》總編輯內森·加德爾斯如是置評。美國將撤出近幾十年基本上由它打造的這個世界,而從這個世界「受益」最多的就是亞洲(中國付出最大)。鑒於歐洲深陷亂局且只關注自身事務,當前擁有全球視野的大國就只有中國了。不論其願意與否,中國都已成為維護開放性全球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實際領導者。習近平主席其實已成為推動全球化進程的「核心領導人」。

「我要積極評價中國的全球政策,這不僅因為中國對於穩定全球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中國還向發展中國家伸出了援手。」全球知名智庫、波恩德國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托馬斯·菲斯指出,當前,中國在經濟政策上的路線正瞄準長期的可持續性目標。中國政府正竭力推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生產方式轉型,同時努力消除社會不平等,致力「公平、正義、文明」,打造新型的全球治理體系。

中國前突

毫無疑問,中國式「全球化」體系將是一個完全不同於美國版的「全球化」,它是一個全新理念引導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系,這是由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取向所決定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夢想「天下主義」,《禮記·禮運》中有一段被後世反覆引述的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禮記·中庸》這樣說:「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

由此可見,華夏民族的先人們對理想社會的期盼與夢想,超越了當時的具體社會形態,帶有對人類的終極關懷性質,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和洞察力,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始終保持鮮活的感召力量,歷經久遠而彌新。中國人對「天下主義」社會的嚮往和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呂氏春秋·貴公》明確倡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明清之際的啟蒙思想家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提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並以「夏商周」三代良政善治為範式,夢想建立「公天下」的制度體系。

追根溯源,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理想「等貴賤、均貧富、均田免糧」,「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大同書,」「公天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一直演繹到今天的「中國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無一不是「公天下」思想脈絡的持續延伸,一脈相承,貫串幾千年上下中國歷史發展的始終,最終要實現人類的自由全面發展。「天下主義」契合了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文化信仰和哲學崇拜,因此能夠持久喚起中國人普遍的心理共鳴。

既然人類是所有生命體中最聰明、最智慧的高級物種族類,佔據著生物鏈系統中最高的位置,而其他動植物生命物種的聰慧程度遠遠低於人類。換句話講,人類物種雖然肉身處在生物鏈圈之內,具有一般動植物生命物種的相同需求,食和性,繁衍和安全的需求。但是,人類物種的精神世界追求,應該且可以遠高於其他動植物物種。西方人不加區分地拿「進化論」放進倫理道德領域說事,把低級生物競爭進化中總結出來的那一套提高「效率」的普通知識,誤當作是自然界的大智慧,未免太幼稚,太無知,至少是不合常理。

西方人過分迷信生物鏈圈,和那些動植物物種的生存技巧和知識,誤看成是人類的大智慧,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進化論」用來指導人類社會,推行「叢林法則」的泛社會化實驗,高掛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大旗,憑霸權實力征戰全世界。以「物競」的心態,和「弱肉強食」的哲理,搞得這世界亂糟糟混亂一片。對外種族歧視、恐怖主義、戰爭侵略、顏色革命、政權更疊、以致消滅異族,國與國、民族與民族、宗教與宗教互相爭鬥,互相仇殺,慘絕人寰;對內貧富兩極分化,中產階級萎縮,製造業流失,社會動蕩不堪。西方人霸權心態主導下的「全球化」幾乎走到了盡頭。

反觀中國,中華民族更多是深信人類應該勇敢地跳出生物鏈圈向外拓展,更多地從生物鏈系統以外尋找人類大智慧的源泉和靈感。人類思想的大智慧,應該也可以從生物鏈圈外參學,和求取。水循環系統便是人類學習、模仿的上佳對象。「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上善至善完美;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名利,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於「道」。

中國哲學先賢老子高屋建瓴,解說宇宙規律這樣一個極其複雜的哲學難題,卻採用最直白的生活語言表達出來。他化繁為簡,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認識自然規律「道」,尋到一條便捷的具象化之路,創造性地用有感知的「水」來描述、體認難以感知的「自然規律」,奇妙不可言狀。中國人心悅誠服於「道」,誠服於「水」;尊敬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規律,遵從「天地」自然法則,終生拜水為老師。以文化和哲學層級而論,中國文化和哲學的基點要遠高於西方的,文化內涵的寬度和深度,也遠甚於西方文化涉及的範疇。

客觀地講,西方文化物質器物層面的知識和技術部分,和精神文化層面的普通智慧部分,均主要源自學習生物鏈(食物鏈)圈動植物生存繁衍技巧、技術而來,難說有超越生物鏈圈的人類大智慧;而中國文化的物質器物層面知識部分,主要是從生物鏈(食物鏈)圈動植物那裡學習獲取,精神文化層面的大智慧部分,則主要是從學習、體悟水循環系統知識過程中獲取。中西哲學和文化的先進程度和層次,孰高孰低?孰優孰劣?高低立見,瞬間辨識。西方人那一套所謂的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人權」,至多只能算是些一般知識和普通智慧而已。

當然,以西方人那一點點哲學和文化素養培育出來國家和民族,也就那麼一點平庸素質:短視、私利和欠缺高度。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關係,就好似草原叢林中的動物一般,沒有什麼道德標準可言,也沒有什麼不道德的理念可講,利益就是道德,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世界熟悉的丘吉爾名言:「我們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沒有永遠的朋友,有的只是永恆的利益。」美國同樣如此。民主、自由、人權、平等都只是個騙人的幌子,實質上就是行武力之道謀利益之實,殖民他國盤剝他人。

中國人講「天下主義」,卻是具體參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視人類社會大家庭由各個國家和民族共同組成,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也是一個完整的人類生態系統。既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生態系統,就不能被人為的隨意割裂,分而治之的小地盤和小區塊。「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迴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語)

中國人架構下的人類生態系統「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以中華民族追求幾千年「水」智慧和道德感召之下,建立起的一個全新的人類生活、生命體系實踐。「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語)平等、尊重、公平、正義、合作、開放、共贏、包容、和諧、自然、可持續循環等價值觀理念,無一不是中國古老的東方哲學智慧亮點,無一不是天地宇宙中「水智慧」的閃光點。

學習、踐行水智慧,中國人採行了一套完全獨立自主的,符合中華民族信仰「天道」的國家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管理體制;執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對外友好交往政策,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擁有世界上門類最為齊全的工業製造體系……;捨棄宗教、文化、價值觀等緒多差異外,專註造就財富福祉百姓,就如同給大地帶去豐沛的水量,哺育萬物。中國人不僅不滿足於國內創富「小循環」,更要大規模地走出國門,帶動其他國家合作致富,打造國內外一體的經貿「大循環」,造福世界。

當中國直面世界經濟疲弱,低增長、低利率、低貿易和低均衡的態勢成為不少國家的通病,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壁壘成為導致2008年以來全球貿易減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貧富差距明顯,全球8億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的困境時。整個世界都在尋問:人類往何處去?人類如何推進共同繁榮、給全球經濟注入持久的增長動力?中國此處並沒有打算退縮和缺席,也沒有半點猶豫,該是我的就是我的,遲早都會歸屬於我,別人奢望想拿也未必拿得走。

知行合一!現實中,當美國和西方國家躺倒歇菜,中國卻站在了引領經濟「全球化」的潮頭。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找出各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經濟發展,提取出來,重點關注且強化財富創造。中國以國家綜合實力帶動起始於周邊,造福於周邊,並逐步穩妥擴展至亞、非、歐三大洲,以及世界各地,讓「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率先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自始至終強化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以至人類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從雙邊命運共同體,到地區命運共同體,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給出了極具東方智慧的「中國方案」。

有了想法,更要有行動!中國-巴基斯坦,「打造成為中國同周邊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典範」;中國-越南,「不僅僅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更是利益相融、目標相同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寮國,「攜手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運共同體」;中國-柬埔寨,「繼續做高度互信的好朋友、肝膽相照的好夥伴、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中國-瑞士,「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與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新世界;「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國引領、牽手地區發展,整體合作意願持續提升。「中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是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尊重道路選擇、堅持合作共贏、倡導對話和平的原則與世界共處,打造中阿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推動中拉關係實現更大發展,打造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中歐是發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體」、「把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打造成成員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中國和二十國集團成員要樹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做好朋友、好夥伴」,深化區域互利、合作、共贏。

時至今日,「一帶一路」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並且得到聯合國的高度認同。中國同56個國家和區域合作組織發表了對接「一帶一路」的共同文件,同11個沿線國簽署自貿區協定,與56個沿線國簽署雙邊投資協定。截至2016年,中國企業在沿線26個國承建大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38項;中國累積對沿線國家的投資高達511億美元,與18個沿線國建成了52個經貿合作區,成果豐碩。

「一帶一路」將貫穿歐、亞、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西南邊打入待開發的非洲。中國與沿線國家將可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這利於促進、完善區域內基礎設施,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區域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構想一旦變成現實,將構建起世界跨度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目前,「一帶一路」涵蓋沿線65個國家,44億人口,GDP規模達到21萬億美元,分別佔世界的63%和29%。

地區與地區互聯互通,形成一個有機的社會整體系統,這正是中國首創和主導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所聯手帶出的成效結果。「一帶一路」將喚醒、激發起歐、亞、非三大洲陸地國家的活力。「哥倫布地理大發現的最大歷史意義在於將地球翻轉過來,令我們看到了包含歐洲,亞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在內的陸地半球,更重要的是,不列顛大致處於該半球最顯眼的地方。」(哈爾福德·麥金德語)顯而易見,地理大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地理髮現,更重要的是發現了商業貿易與經濟發展機遇。

今天,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或堪稱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地理大發現」,它的最大歷史意義在於它又將地球翻轉了過來,令我們重新認識了歐、亞、非三個大陸洲在新時期的巨量潛力,和世界一體化不可阻擋的趨勢。更重要的是,中國重新又回到了那個最顯眼的高地。中國不僅是過去30多年「全球化」的最聰慧參與者、受益者,並且正在成為二十一世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設計者、創建者、和引領者,回歸世界之巔。

「一帶一路」構想,既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布局,也是中國的地緣政治戰略布局,為推進創建國際新秩序布局。經濟與貿易,投資與貨幣始終是各國各民族之間人文融合和地緣政治的基礎工程,各個國家在經濟領域裡有所斬獲有所提升,人心方可聚攏,人文交流和政治取向才可能逐漸趨同,互相欣賞有加。昔日,靠武力霸權維繫的美版「全球化」難以為繼,以美元單極貨幣和美國單極需求驅動世界經濟,顯然容易誘發全球貿易和投資不平衡,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被替換掉也在情理之中。

2017年5月,中國將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參會各國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通過「一帶一路」實現各國優勢互補,帶動區域新進增長,創富造福各國人民。隨著「一帶一路」平台不斷擴展和外延,中國經濟影響力深刻且廣泛地滲入世界各地,中國文化和思想「和諧世界」感召力也在走向世界,潤物細作無聲。

國家和民族的競爭,最後拼的是文化,拼的是思想,拼的是價值觀理念。「兩戰」後七十年間全球領導大國在國家貨幣、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等方面的「時運變遷」權力交接,充分佐證了這一觀點。文化思想決定了過去近兩百年全球範圍內的科技創新方向,也影響著「錢」這個永恆的待解課題。財富如水,水似財富,於家庭、個人,這關乎貧富;於政權、國家,這關乎興衰。

中國式「全球化」的重點特徵,是經濟的「全球化」,而非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其他領域的「全球化」。除了與經濟有關的議題,中國人也從不熱衷向外輸出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或干涉其他國家的「家務事」......

恰好美國現任特朗普政府,直接廢了前任奧巴馬政府帶有強烈地緣政治色彩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但還不徹底),這就對路了。奢望直面中國搞政治、搞軍事衝撞,根本沒戲,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早就說過,中國完全沒那興趣輸出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但也有足夠強大的能力阻止外部勢力干涉、破壞中國人習慣了5000年的生活方式,和他們自主選擇的社會發展道路。中華民族有足夠的「文化自信」做到這一點。

跟隨中國人的思路走,聚焦經濟議題。儘管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的亞洲新政策細節,但美國將準備同中國發展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關係,即建立在一個「雙方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建設性雙邊關係,經貿關係之中顯然是一個豐富且互惠的關係。「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字裡行間無不透著中國哲學文化水文化的底蘊靈氣。做老大做老二,要看自己的本事。美國做不成老大,至少還能在老二的位置上摸爬滾打一番,慎防衝突、對抗中國壞了美國那一點前程。

作者:王堅

來源:環球之音


推薦閱讀:

跟人類一起呆久了,有些狗子早已經不把自己當狗了!
假如地球從來沒有出現過人類,現在的地球會是怎樣?
剛剛!中國改寫人類登月歷史!鵲橋發射成功,直通月球背面
人類的進化起源是什麼?
奈克瑟斯奧特曼喜歡人類嗎?

TAG:中國 | 人類 | 中國式 | 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