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崴腳的注意啦,這個部位一定要練好。

崴腳作為生活中常見的運動損失,相信你也一定遇到過,哪怕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一定看見過身邊朋友崴腳後狼狽的樣子。

看著都覺得就疼 有沒有

有數據表明普通人群中每天遭受足踝損傷的比例為1/10000,作為一種常見的扭傷,很多人不以為然,覺得沒關係。實際上如果恢復的不夠徹底,很容易導致我們踝關節的慢性不穩定等併發症,嚴重者甚至產生終身性影響

崴腳學名為踝關節扭傷,多由於行走時突然踏在不平的地面上或上下樓梯,走坡路不慎踏空, 或騰空向後足跖屈(即踮腳尖的動作)落地,足部受力不穩,而導致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造成的扭傷。一般分為內翻損傷和外翻損傷,內翻損傷(外側韌帶的損傷)最為常見。

那麼,究竟什麼是足踝扭傷,又是什麼讓足踝扭傷頻繁發生的呢?

足踝扭傷的原因

足踝部結構較為複雜,其中,脛骨與腓骨加上距骨,形成了一個類似「榫槽」的關節,這個關節我們把它叫做「距上關節」,它可以幫助我們在矢狀面做足跖屈和足跖伸(踮腳尖和勾腳尖)明白了距上關節之後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距骨搭載在跟骨上,這兩塊骨頭形成的關節是「距下關節」。它能幫助我們在冠狀面做足內翻和足外翻,(腳掌內側的翻起,腳掌外側的翻起)。

明白了這兩個動作,接下來我們嘗試一下,坐著做一個足跖屈(踮腳尖),然後輕輕壓住地面,再做一個足內翻(腳掌內側翻起來),用腳的外側與背側繼續對地面保持一個壓力。

在此時你就可以很輕易地感受到腳踝外側的壓力,甚至是疼痛。如果你有崴過腳做這個嘗試時務必小心,否則極易造成再次損傷。這個也就是我們文章開頭說的,最為常見的內翻損傷(外側韌帶的損傷)。

但是,為什麼在做這兩個動作的時候,我們的腳踝會很容易扭傷呢?這就從我們剛說的關節運動講起。

首先,我們先來看足內翻和足外翻,這兩個動作發生在距下關節,雖然距下關節是距骨與跟骨連接的關節,但是仍然會受到脛腓骨的影響。腓骨在外側腳踝的位置比在內側腳踝的脛骨要低得多,所以當我們的腳踝想要往外翻起的時候,受到腓骨的阻撓會比向內側翻起時脛骨的影響大得多,這就是足內翻的活動度天然就比足外翻的活動度要大得多的原因。

然後,我們再來再看看足跖屈與足跖伸。這兩個動作發生在距上關節,也就是距骨與脛腓骨之間的活動。由於距骨前寬後窄的形狀的特點,當我們做足跖屈的時候,距骨會趨向於鬆散,而當我們做足跖伸時,距骨會趨向於緊湊。

因此,當運動中出現足內翻或足內翻加足跖屈的動作,腳踝附近的軟組織就容易受到了損傷,導致腳踝的疼痛。

了解了常見腳踝扭傷的原理後,我們來談談解決方案與預防措施。

其實,知道了我們的腳踝在做足背屈與足內翻時最容易扭傷之後,最簡單的預防方式就是盡量減少這兩個動作的發生

當然,除了預防,對於已經發生過扭傷的腳踝,我們更多的還是應該訓練。

受傷後康復訓練

由於腳踝關節受過損傷,踝關節附近的韌帶可能被拉傷,同時踝關節附近的小肌肉群可能因為受傷而失去本體感受能力。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腳踝會一直處於一種失去穩定的狀態,如果在運動中不小心,就會比受傷之前更容易崴傷,反覆發作的話,無論對於我們的生活還是工作,都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適當的訓練幫助能我們強化踝關節的小肌肉群,減少損傷的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康復訓練的前提條件是受傷的部位的發紅、變腫、發熱、疼痛,等癥狀消失完全消失以後,否則極易造成二次傷害。)

單腿平衡

1、站立,背部挺直,頭部向上頂,保持脊椎中立位,雙手向兩側自然打開。一側腳稍稍向後彎曲膝蓋,抬離地面,支撐腿膝蓋稍稍彎曲,保持身體的平衡。

2、屈髖放低身體,維持身體的穩定,平行向一側轉動身體,直到停留在可以控制的最大幅度,保持10秒。

3、保持身體軀幹屈曲的姿勢,慢慢平行滑動回到中間,然後向另一側方向轉動,直到停留在可以控制的最大幅度,保持10秒。

4、慢慢回到中間,保持身體不要抬起來,最後停留10秒。然後還原,站直身體,回到直立位置。

增加不穩定性


推薦閱讀:

崴腳後光靠靜養是不夠的!
腳崴了
女孩崴腳12天後死亡,這個潛在危險你一定想不到
腳扭了一下,竟然落下殘疾,小事兒引發的致殘傷
經常崴腳 腳踝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需要加強了

TAG:崴腳 | 注意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