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背部望診技術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一

人體背部望診簡介

 

文/馬立昌

 

    我國中醫素有「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其中人體背部望診治療是指通過觀察我們背色、背紋、斑點的變化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黃帝內經.靈樞.本臟》記載:「有諸於內,必行於外」,,「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其病矣」。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與整體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緊密聯繫,不可分割。所以當人體局部發生疾患時,往往在人體的其他位置有所反應。我們根據臟腑經絡理論研究,病在內必行於外。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內臟機能的好壞往往在人的背部反映出來。對於不同的背部顏色斑點變化,仔細觀察病人的背部色澤、形狀的不同,也可以判斷出病的輕重、深淺、時間的長短。「有病必有點,病變點隨變,對應點治療,點消病自消」,通過背部望診,可選擇埋線、拔罐、放血的治療方法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內臟通過經絡和它們之外的器官或者肌膚相互聯繫,生病時可以遙相呼應,裡應外合,人體在發病時也可以通過刺激背部色斑,激發它們的自救潛能,去提醒、改善內在的臟腑,從而進一步提高它們的防禦功能,根據背部皮膚色素的改變進行診斷,指導它對應的部位用於治療起來更直接,從而填補中醫診斷治療方面的一個空白。

    望診,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視覺來診察疾病。中醫的望診包括望神氣、望面色、望形態、望身體局部情況及舌診等內容,其中望神、望膚色和舌診是現代醫學所沒有的,是中醫診法中最具特色的方法。

    望診在中醫診斷疾病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封建的禮教使得中醫前輩們只能通過少許暴露部位來獲取病情資料,這樣就迫使中醫在診斷疾病中更多地運用望診,從而促進瞭望診的發展。歷經兩千多年,望診的內容已經非常豐富,而且非常有實用價值,臨床上約有70%的中醫診斷的病情資料來源於望診,因此,望診被中醫列為四診之首,並有「望而知之謂之神」之說。所以在診病時要充分利用視覺觀察,並在臨床實踐和日常生活中注意注意培養和訓練敏捷、準確的觀察能力,診斷知識的學習和臨床經驗的積累使望診技巧日臻成熟。背部望診是在我們臨床背部埋線治療時長期觀察到一些常見慢性病背部顏色、斑塊和疾病有著密切的相互關係,而且背部腧穴的斑塊和相關疾病有著直接關係,更有趣的大椎區是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對應點,大椎區的區域斑點診斷、埋線治療各種婦科病、男性病效果奇特;而在腰部埋線治療腰椎病的同時,許多女患者的乳腺增生同時得到痊癒;在臀部埋線治療臀中肌損傷以及梨狀肌損傷,有肩周炎的患者卻也得到痊癒;用傳統的腰奇穴治療腦部疾病;百會穴治療肛門疾病等等(這裡指的就是身軀逆對法,也是身體全息的倒像,經過臨床在背部附分、魄戶治療膝關節特別見效還有其他的)引起了我們的廣泛重視,通過大量臨床觀察實踐,我們發現人體背部望診對應點,對直接診斷治療疾病有著更加直觀,更容易有效治療的獨特優勢。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二

背部望診是一種獨特的中醫診療技術

文/馬立昌

    中醫「診法」是中醫檢查病人時所用的方法。與現代醫學不同,中醫在診病時主要通過望、聞、問、切四種診察方法收集病人的病史、癥狀和體征,將這些材料加以分析綜合,作為辯證論治的依據,整個過程一般不需要任務輔助設備。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有組織器官都由經脈相互聯繫,內外互通,表裡相接;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相互影響,相互傳變,因此體內的變化會反映在體表,從而改變了皮膚、情緒、舌象或脈搏的表現。這就是中醫利用病人的某些外在表現,來推斷內部病變的依據。

    古醫籍對中醫診法作了生動的概括:「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意思是中醫有望診(視覺觀察)、聞診(聽和嗅)、問(詢問)、切(觸摸)四種診病的方法,各有所長,就難度來說,望診最難,聞診次之,切診最末。但就臨床實際來說,應該四診並用,不能偏用一法。因為每一種診法都有它的長處,是其他診法所不能替代的,如果偏用一法,就會使一些病情難以察覺而遺漏。所以,必須四診合參,全面了解病人病情,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中醫診斷的特點,就是全面考慮整個機體內在及外在的因素,既注意病變的局部又重視整體以及與之的關係。背部望診就是運用了中醫診斷的這個特點,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中醫經絡學說為基礎,以背部經絡腧穴的生理、病理表現為依據,通過中醫的四診方法和臟腑對應理論以及臟腑別通理論進行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背部望診治療日趨完善,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診療技術。

    由於身體的各部分通過經絡系統互相聯繫,互通信息,內臟功能失常可以通過經絡傳至體表,體表的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通過經絡傳至內臟,內外相應。所以說背部經絡是內臟功能的傳輸帶,背部體表穴位斑塊是疾病的反應點,同時又是疾病的治療點。

    人在健康時,陰氣平和,陽氣固密,經絡運行正常,背部機能處於潛伏狀態。當病邪侵入機體時,首先受害臟器的經脈表現「經絡行為」出現偏差。其中不暢為「虛」----色斑,瘀阻為實----「瘀斑」。分布於該經脈上背部的穴位在病理情況下,組織結構及理化特性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就形成了該疾病的陽性斑塊反應點。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三

以背部望診為治療主體穴位的作用及意義

文/馬立昌

    以背部望診為治療主體的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一、在生理方面,它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主要的部位;二、在病理方面,它又是內臟疾病反應於體表的重要部位;三、在治療方面,這些背部斑點、斑塊更是施展埋線、拔罐、放血、按摩操作的具體部位。從三種作用中可以看出背部穴位的功能,也就容易理解背部穴位診斷治療的重要意義了。不難看出,背部穴位斑塊反應的實質是「生物信息」。背部經絡斑塊是生物體的一個內臟病理信息外在反應。

    從背部穴位顏色反應點的變化程度可以反映人體亞健康狀態和內臟器官的功能狀態、炎性反應、器質性病變,還能判斷潛伏期、發病期、癥狀期、好轉、痊癒等過程。這種診斷方法對一般亞健康狀態和內臟常見病、多發病及一些疑難病等的診斷是一個捷徑。而數分鐘內迅速完成診斷,對患者無痛苦、無副作用,還可以根據背部斑點顏色反應的情況在該部位進行埋線、拔罐、放血治療。並且穴位的反應異常一般在人體發病的潛伏期就可以出現,所以背部穴位顏色斑點的望診首要價值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背部斑塊反應是內臟功能不足或臟器病變的表現。這些斑塊在病癒之後大約兩周,顏色斑塊反應逐漸消失。倘若治療不徹底,背部斑塊反應可殘留很長時間。上述的各種反應都說明,背部穴位斑塊是臟腑病變通向體表的晴雨表。

    背部色澤變化在診斷及治療方面的意義。因臟腑通過經脈、絡脈、背部和體表建立了聯繫,所以臟腑的功能活動和氣血盛衰,可以在背部反映出來。這也是《丹溪心法》所說的「有諸內,必形諸外」的意思。於是在診斷上就可以從人體外表的變化,參考面色、舌象、體表的寒熱等。通過背部診知內臟情況,可以依據背部斑塊色澤的深淺、斑塊粒的疏密、斑塊位的深淺來診斷病位的深淺、病情的輕重、病性的寒熱、病程的久暫。在治療方面,通過明確的診斷後埋線作用於背部,然後通過背部將藥線或其它刺激或治療信息傳入經脈,通過經脈傳入內臟,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背部埋線是直接作用於背部的絡脈和脊神經發出的神經根,使瘀阻的絡脈出血,刺激神經根通過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調節,從而達到排泄邪氣、調整經絡和臟腑功能的目的,使機體恢復健康。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四

背部埋線治療取穴的應用

文/馬立昌

    背部埋線治療取穴,即應用埋刺激背部督脈和膀胱經的腧穴,以及與督脈相平行的雙側夾脊穴。因督脈總督一身的陽經,對調節全身的至關重要,靠近脈的膀胱經上有五臟六腑的俞穴,也就是五臟六腑及其經脈在膀胱經上氣血輸注的部位。經絡或臟腑發生病變,背部夾脊穴、膀胱經和督脈上相應腧穴都會有明顯的反映。對這些腧穴施以適當的對應刺激,有良好的調理經脈、臟腑的作用。如心臟病變,取膀胱經上的心俞及與之平行的督脈部位對應的色斑為主。肝膽病變,膀胱經上的肝俞、膽俞周圍色斑為治療重點及與之平行的督脈部位的色斑沉著等等,以此類推。

    背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分布的俞穴,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部的俞穴,並與人體內臟相互對應關係。張景岳謂:「五臟居於腹中,其脈氣俱出於背之足太陽經,是為五臟之俞」。因此,俞穴是聯繫內外的樞紐,是反映人體內臟生理、病理變化的窗戶。有些疾病,可通過俞穴的壓痛、過敏、隆起、穴下軟結、腫脹、硬結、癢、熱、涼及經絡循行部位皮膚的色澤、瘀點、丘疹、脫屑、骨肉隆起、凹陷等反映出來,故診察背俞穴可助背部診斷。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五

背部埋線治療取穴的具體應用

文/馬立昌

 

    一、 肺俞:

    1、皮膚隆起的多為胸中有熱,可有氣短、咳嗽等癥狀,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應,可結合觀察。

    2、本穴如有反應,在肺經的太淵、孔最、中府等處往往呈異樣變化。

    3、診得條索狀結節並伴有壓痛者,是痰飲咳嗽之症。

    4、診得條索狀結節,周圍皮膚有明顯壓痛者,多為咳嗽、氣急、肺熱胸痛等病變。

    二、心俞

    1、若有棱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痛,多為上肢內側疼痛、紅腫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煩悶不安、口喝等症。

    2、皮膚凹陷且壓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煩亂、恍惚健忘、納獃等症。

    三、肝俞

    1、局部皮膚隆起伴有壓痛敏感者,多為失眠症。

    2、診得條索狀結節兼有明顯壓痛者,常見頭暈、失眠、心煩不寧之症。

    3、出現棱狀結節,且有壓痛敏感者,患者有脅肋脹痛、脘悶、腹脹、黃疸、納呆、寤寐不寧等癥狀,或有下肢內側紅腫的病變。

    四、膽俞

    1、發現棱狀結節且有壓痛敏感者,多屬黃疸,

    2、凡有細條狀及壓痛者,多為下肢外側痹痛,若在命門穴同時有氣泡樣反應者,則屬下肢麻木。

    五、脾俞

    1、局部皮膚凹陷,或按之軟若棉樣,以虛證為多。

    2、診得條索狀結節,並有壓痛者,患者常有頭暈、失眠、乏力、健忘、煩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腫等癥狀。

    3、若出現棱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痛者,為下肢內側紅腫、行走困難或大趾運動不利之徵。

    六、胃俞

    1、診得條索狀結節並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飲食和有胃痛等病變。

    2、有棱狀結節和明顯壓痛者,多有嘔吐、不食、胃痛、腹脹或髖關節外側有紅腫現象。

    七、三焦俞

    1、局部皮膚隆起,按之有條索狀結節且壓痛明顯者,多有腰痛、帶下、月經不調、小便混濁等癥狀。

    2、若有棱狀結節,並伴有壓痛者,一般是耳鳴、重聽、頭痛、腹脹滿悶、吐逆之徵(婦女妊娠亦可發現三焦俞有棱狀結節)。

    八、腎俞

    1、有條索狀結節,凡壓痛敏感者,一般是陽痿、頭暈、腰痛及耳鳴之徵。

   2、診得棱狀結節,兼有明顯痛感者,多為血尿、腰痛、浮腫之症。

    3 、局部皮膚隆起,有如卵圓形結節並伴有壓痛者,是腎虛有熱,耳鳴、頭脹之徵。

    九、大腸俞

    1、發現堅硬的圓形結節,且壓痛敏感者,表示大便乾結。

    2、有棱狀結節併兼有壓痛者,大多有頭痛、牙痛、腹瀉、泄瀉等症。

    十、小腸俞

    1、凡結節橢圓質地較硬而痛顯著者,多有頭暈、後頭疼痛、後項拘攣之症。

    2、本穴出現氣泡樣轉動感,多為婦女子宮下垂。

    十一、膀胱俞

    1、 診有柔軟的橢圓形結節,大多數是遺尿症。

    2、按得棱狀結節,並有壓痛者,一般有發熱頭痛、小便頻數、尿赤澀痛、腰痛、小腹脹滿、白帶等癥狀。

    3、有細條索狀結節、壓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六背部顏色變化與疾病的關係

文/馬立昌

    一、背部色白    背部色白無光澤,反映肺氣虛,心陽不足、血虛,臨床可見氣促心悸、頭暈乏力、虛浮食少、唇甲蒼白、舌質淡、苔白、脈細無力,常與背部下陷、腹涼並見。    二、背部色赤    背部色紅赤、甚至有瘡癤,表示心火重、熱毒內蘊,或心火下移小腸,熱積腹中內應於脾,或腑氣不通,陽明熱毒內蘊、毒溢於背部,可與口渴面赤、便結、心煩、舌質紅、苔黃乾等全身癥狀並見。    三、 背部色黑    背部色黑為腎陽衰微、命火敗絕的凶訊,亦為暴病將卒的惡兆和久病生機將絕之徵,臨症險惡,常與急促息微、神識昏迷等危象並見。    四、背部色黃    背部色發黃,並有油性分泌物滲出,發癢,為濕熱蘊積脾胃或肝膽濕熱之兆,常因感受濕熱外邪或過食肥甘酒肉,內生濕熱所致。證見身熱起伏或無熱,脘痞滿悶,嘔惡納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等。    五、背部色青    背部色發青或青藍,為內有寒積、水飲或風寒內伏中州,常與腹皮寒冷、拘急板滯並見。常有腹痛隱隱,喜按就溫,腸鳴泄瀉,四肢欠溫,口淡食少,多涎,小便清長,舌苔白潤,脈遲或緊。此外,痛症亦可出現背部色發青。    六、背部色紫    背部色發紫,色澤晦枯,或見瘀斑,為內有瘀積之色。腹腔瘀積和盆腔腫瘤亦可反應於背部,重者可見背部腹肌膚甲錯、乾燥如魚鱗,腹內可觸及包塊,腹皮拘急拒按,全身可見口乾夜熱、善忘、面色黧黑。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七背部色澤、斑點的變化

文/馬立昌

    背部色澤、斑點的變化預示著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現。背部的色素斑點往往與自身的健康水平密切相關,這些斑點還是某些疾病的徵兆。通過對背部各部位的顏色及其變化來判斷身體健康狀況的一種方法。背部望色診病以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是五臟配五色理論的具體運用。雖然背部色澤由於遺傳、職業、性別、年齡、民族的不同,以及氣候、季節的變化,會有所差異,但仍有一定的共性。色澤以潤為本,潤是氣色勻調、光華明亮。我國正常人的背部呈黃白色,明潤光澤。如明潤含蓄,臟腑雖病,胃氣未傷,預後多良;若晦暗暴露,胃氣大傷,臟腑病變嚴重,預後多凶。人體由於勞動、飲酒、或七情過激的影響,會出現某些色澤變化,一般不應視為病色。    五色主病有兩種含義,首先是代表不同臟腑的病變。《靈樞.五色篇》提出「以五色命五臟,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其次是五色代表不同性質的病症,「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    白色    白色主虛、主寒、主失血症、炎症、貧血和疼痛。白為氣色不榮之候,凡陽氣虛衰、氣血運行無力,或耗氣失血致使氣色不足,臟腑的相應背部區則呈白色。如腎區呈白白的一片,是腎氣虛;脾胃區有白白的一片是脾胃虛;白而虛浮者多屬陽氣不足;淡白而消瘦多為營血虧虛;紅白相間者多為炎症;整個背部(包括指甲呈白色是貧血和失血的象徵。    黃色    黃色主虛、主濕、主久病。黃為脾虛濕蘊之徵象,也常提示肝膽病,或慢性病。各臟器的慢性疾病一般在相應的背部區內會出現黃色斑點,或繭樣的結節。肝膽病所致阻塞性黃疸,面、目、身俱黃,在背部上也普遍呈黃色。黃而鮮明,如橘子色者,為陽黃,多屬濕熱;黃而晦暗如煙熏者,為陰黃,多屬寒濕。長強區呈黃色說明咽炎病程較長,在胃區發黃且粗糙者說明胃病病程長,如果皮膚再有凸起的話,則提示胃粘膜增厚。    赤色    赤為血色,主熱症。熱盛而脈絡充盈,則呈紅赤。背部望診中要注意下列不同的紅色:    淺紅色——說明臟器功能減弱,可見於病的初期階段,或久病將愈及低熱等。    深紅色——常提示存在較重的炎症,氣管對應區呈深紅色斑點是氣管炎症,肺熱。在長強區如有紅夾白的點片狀,提示咽部已有化膿性病變。    鮮紅色——除背部硃砂痣外,一般都是以點的形式出現,常提示相應器官出血,或正在出血。    暗紅色——提示病程較長,或表明是過去的疾患或身體的傷口部位已經癒合。    棕紅色——表示病將愈或康復不久,或手術傷口已癒合。    紫紅色——表明血液瘀滯,循環不好,或出血後開始凝結。    青色    青色主寒、主痛、主瘀血、主風。青為寒凝氣滯、經脈瘀阻的氣色,氣滯血瘀或疼痛,都可在背部的相應部位出現青色,甚至是青紫色。背部胃及十二指腸對應部位顏色發青多見於脾胃虛寒。青紫色表示血液瘀滯的較嚴重,如腦供血不足,哪邊的腦供血不足,相對的腦血管區就會出現青紫色。背部到處可見青紫色的瘀斑點,表示血脂異常,也表示血液中酸性較高,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血液較容易凝結,易出現腦血栓。心臟傳導系統不良,背部上呈現晦暗的青紫色,提示血脂高,體內代謝產物排出不暢,瘀積在體內,因此常感到疲勞。青綠色表示血液粘稠度大、酸性較高或顏色血管壁彈性減弱,甚至硬化。    黑色    黑色主腎虛、瘀血。黑為腎陽虛衰、陰寒水盛的病色。黑色斑點除手背上老年斑外,在背部對應面上出現,提示相應臟器有比較長期的慢性病或重症。    斑點顏色的特徵:有白、黃色、棕色、灰色、蘭色、黑色、瘀黑色和紅色等不同顏色的,在同一個病人身上絕大多數只出現一種顏色的反應點,少數出現兩種顏色,極少數出現三種或四種顏色的。不論哪一種顏色的反應點,它的顏色都同周圍皮膚明顯不同,極易區別,而且大小不一。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八

                                           望背部形態

 

                                            文/馬立昌

 

形態是背部上某一具體區域顯露出來的視覺形象。望形態是在望氣色的基礎上進一步觀察,是對望色的補充。背部上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氣色所形成的形態有八種:

一、凸指某一背部區內有較周圍皮膚凸出的點狀、斑片狀改變,謂之凸。凸起的形態改變提示病程較長。病理性凸起包括淺表靜脈的局部暴露。

(一)凸起處為淺黃色,說明病程長。凸起處為帶尖的淡黃色,中間色重,周邊不規則,或呈咖啡色散狀,一般提示相應臟腑器官有腫瘤或癌症。如果是深褐色、枯葉色或暗青色發亮的凸起則病變較嚴重。

(二)紅白相間的凸起呈散狀一般是炎症,多為帶有分泌物的炎症。如在氣管、肺對應區有紅白相間的散狀凸起,為氣管或肺部炎症,痰較多,痰濕阻絡引起;又如在生殖對應區出現,婦女則多為黃白、赤白帶下。大椎區、八髎區凸起為子宮肌瘤。初期凸起是白色點狀,當凸起呈黃色時提示時間長,病情嚴重或惡化;生殖區凸起色褐或青褐色;月經量少,經血色暗有血塊,痛經屬寒凝血滯而為。

二、凹

背部區出現較周圍皮膚凹陷的點狀、斑片狀改變,謂之凹。表明氣血兩虧,尤為肝血不足,提示臟器萎縮、老化,或提示相應部位曾進行過手術。例如心臟反射區蒼白凹陷,揭示心臟缺血或冠狀動脈功能不全;但在膽區有凹進去的小坑是膽結石;生殖區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經量多提前或退後,多為宮寒宮冷癥狀同時氣亦不足。

三、浮

氣色斑點見於皮膚表面者,謂之浮,主病在表。淺表靜脈可以看清,但未突出皮膚表面也屬浮的形態變化,多提示外感表證,或病在初起階段,病情輕、易治。

四、沉

色斑或局部靜脈隱於皮膚之內者,謂之沉,主病在里。提示為慢性病,病情較重。氣色形態由浮變沉表明病症加重,反之則提示病情有轉機,正在逐漸減輕。

五、微

背部形態改變輕微,色澤淺淡,謂之微。提示體內正氣不足,為陰陽氣血虛損的表現。

六、甚

背部色斑深,或形態改變程度大而明顯,謂之甚。提示體內邪氣盛,病變在發展或病情較重。

七、疏

氣色斑點在背部區內量少,分布疏散;淺表靜脈細小、暢直,謂之疏。多提示病情較輕,或病變將愈,或只出現功能性改變尚無器質性損傷。

八、密

氣色斑點在背部區內量多,分布密集,甚至連成片,以及淺表斑點到為止膨大、變形,謂之密。提示病情較重,或病變在發展中,或臟腑有器質性損傷。

探詢背部與疾病的聯繫,到底能從背部上看出什麼病呢?據筆者觀察,大部分內科疾病在背部上都有一定的表現。當人體患有或將患有某些疾病時,往往在病人背部上的特定部位,出現不同特徵的紋路、色態、色澤的變化,例如給一個肝鬱氣滯的患者埋線治療,在背部埋線時發現在風門穴有一角錢樣圓形淺褐斑,我們詢問是否還有風濕病,病人點頭確認。

 

 

 

 

       人體背部望診技術之八

                                           望背部形態

 

                                            文/馬立昌

 

形態是背部上某一具體區域顯露出來的視覺形象。望形態是在望氣色的基礎上進一步觀察,是對望色的補充。背部上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氣色所形成的形態有八種:

一、凸指某一背部區內有較周圍皮膚凸出的點狀、斑片狀改變,謂之凸。凸起的形態改變提示病程較長。病理性凸起包括淺表靜脈的局部暴露。

(一)凸起處為淺黃色,說明病程長。凸起處為帶尖的淡黃色,中間色重,周邊不規則,或呈咖啡色散狀,一般提示相應臟腑器官有腫瘤或癌症。如果是深褐色、枯葉色或暗青色發亮的凸起則病變較嚴重。

(二)紅白相間的凸起呈散狀一般是炎症,多為帶有分泌物的炎症。如在氣管、肺對應區有紅白相間的散狀凸起,為氣管或肺部炎症,痰較多,痰濕阻絡引起;又如在生殖對應區出現,婦女則多為黃白、赤白帶下。大椎區、八髎區凸起為子宮肌瘤。初期凸起是白色點狀,當凸起呈黃色時提示時間長,病情嚴重或惡化;生殖區凸起色褐或青褐色;月經量少,經血色暗有血塊,痛經屬寒凝血滯而為。

二、凹

背部區出現較周圍皮膚凹陷的點狀、斑片狀改變,謂之凹。表明氣血兩虧,尤為肝血不足,提示臟器萎縮、老化,或提示相應部位曾進行過手術。例如心臟反射區蒼白凹陷,揭示心臟缺血或冠狀動脈功能不全;但在膽區有凹進去的小坑是膽結石;生殖區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經量多提前或退後,多為宮寒宮冷癥狀同時氣亦不足。

三、浮

氣色斑點見於皮膚表面者,謂之浮,主病在表。淺表靜脈可以看清,但未突出皮膚表面也屬浮的形態變化,多提示外感表證,或病在初起階段,病情輕、易治。

四、沉

色斑或局部靜脈隱於皮膚之內者,謂之沉,主病在里。提示為慢性病,病情較重。氣色形態由浮變沉表明病症加重,反之則提示病情有轉機,正在逐漸減輕。

五、微

背部形態改變輕微,色澤淺淡,謂之微。提示體內正氣不足,為陰陽氣血虛損的表現。

六、甚

背部色斑深,或形態改變程度大而明顯,謂之甚。提示體內邪氣盛,病變在發展或病情較重。

七、疏

氣色斑點在背部區內量少,分布疏散;淺表靜脈細小、暢直,謂之疏。多提示病情較輕,或病變將愈,或只出現功能性改變尚無器質性損傷。

八、密

氣色斑點在背部區內量多,分布密集,甚至連成片,以及淺表斑點到為止膨大、變形,謂之密。提示病情較重,或病變在發展中,或臟腑有器質性損傷。

探詢背部與疾病的聯繫,到底能從背部上看出什麼病呢?據筆者觀察,大部分內科疾病在背部上都有一定的表現。當人體患有或將患有某些疾病時,往往在病人背部上的特定部位,出現不同特徵的紋路、色態、色澤的變化,例如給一個肝鬱氣滯的患者埋線治療,在背部埋線時發現在風門穴有一角錢樣圓形淺褐斑,我們詢問是否還有風濕病,病人點頭確認。

 

 

 

 


推薦閱讀:

人體命局和行運中的凶災化解法(之一)
蹲著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如何通過八字來分析人體各個部位的健康情況 八字如何看姻緣
人體常用穴位
人體疾病預測

TAG:人體 | 技術 | 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