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妥善處理繁體字的學習和使用?

干:對應三個繁體字:(干)涉,(乾)燥,(幹)部;

後:對應兩個繁體字:(後)面,皇(後);

系:對應三個繁體字:(系)列,關(係),聯(繫);

歷:對應兩個繁體字:(歷)史,日(曆);

鍾:對應兩個繁體字:時(鐘),(鍾)意;

板:對應兩個繁體字:老(闆),木(板);

表:對應兩個繁體字:手(錶),外(表);

丑:對應兩個繁體字:(醜)怪,子(丑)寅卯。

范:對應兩個繁體字:模(範),(范)仲淹[註:姓氏];

豐:對應兩個繁體字:(豐)富,(豐)采;

刮:對應兩個繁體字:(颳)風,搜(刮);

胡:對應兩個繁體字:(鬍)須,(胡)鬧,(胡)亂;

回:對應兩個繁體字:(迴)旋,(回)頭,(回)報,(回)族;

伙:對應兩個繁體字:(夥)計,團(夥),(伙)食,(伙)房;

姜:對應兩個繁體字:生(薑),(姜)子牙[註:姓氏];

借:對應兩個繁體字:(藉)口,(藉)題發揮,(借)錢;

克:對應兩個繁體字:攻(剋),(剋)期,(克)勤(克)儉,千(克);

困:對應兩個繁體字:(睏)倦,(睏)覺,(困)苦,圍(困);

漓:對應兩個繁體字:(灕)江,淋(漓);

里:對應兩個繁體字:表(裏)不一,這(裏),(里)程,鄰(里)關係;

簾:對應兩個繁體字:窗(簾),垂(簾)聽政,酒(簾)[註:旗子狀嘅標誌];

面:對應兩個繁體字:(麵)粉,(麵)條,當(面),表(面),反(面);

蔑:對應兩個繁體字:污(衊),(蔑)視;

千:對應兩個繁體字:鞦(韆)[註:簡體:鞦韆],一(千),(千)秋基業。

秋:對應兩個繁體字:(鞦)韆,(秋)季;

松:對應兩個繁體字:(鬆)散,(松)樹;

咸:對應兩個繁體字:(鹹)菜,老少(咸)宜;

向:對應兩個繁體字:(嚮)前走,方(向);

余:對應兩個繁體字:業(餘)愛好,(余)[註:第一人稱代詞,我];

郁:對應兩個繁體字:(鬱)(鬱)寡歡,濃(郁);

御:對應兩個繁體字:抵(禦),(御)駕親征;

願:對應兩個繁體字:(願)望,(願)意,許(願);

云:對應兩個繁體字:(雲)彩,(雲)南省,子曰詩云;

芸:對應兩個繁體字:(蕓)薹,(芸)香;

沄:對應兩個繁體字:(澐)[註:大波浪],大江(沄)(沄);

致:對應兩個繁體字:細(緻),(致)敬,(致)力;

制:對應兩個繁體字:節(制),(制)度,(製)造;

朱:對應兩個繁體字:(硃)[註:名詞:硃砂],(朱)紅色;

築:對應兩個繁體字:建(築),(築)[註:古代樂器];

准:對應兩個繁體字:(準)則,瞄(準),(准)許;

辟:對應兩個繁體字:復(辟),開(闢),精(闢);

別:對應兩個繁體字:告(別),(別)人,差(別),(彆)扭;

卜:對應兩個繁體字:占(卜),前程未(卜),蘿(蔔);

種:對應兩個繁體字:(種)[註:姓],物(種)起源,(種)田;

蟲:對應兩個繁體字:昆(蟲),毛(蟲),長(蟲)[註: 「虺」的本字,毒蛇]

黨:對應兩個繁體字:(黨)項[註:姓氏],(黨)員;

斗:對應兩個繁體字:車載(斗)量,煙(斗),北(斗)星,(鬥)牛士,(鬥)智(鬥)勇;

谷:對應兩個繁體字:五 (穀)雜糧,稻(穀),山(谷),進退維(谷);

劃:對應兩個繁體字:(劃)船,(劃)得來,刻(劃);

幾:對應兩個繁體字:茶(幾),(幾)乎,(幾)個;

家:對應兩個繁體字:(傢)具,(傢)什,(家)庭,(家)鄉,科學(家);

據:對應兩個繁體字:占(據),(據)點,憑(據),拮(據);

卷:對應兩個繁體字:風(捲)殘雲,讀書破萬(卷),試(卷);

蠟:對應兩個繁體字:(蠟)燭,(蠟)[註:古代嘅一種年終祭祀];

了:對應兩個繁體字:(了)卻,受不(了),(瞭)解、一目(瞭)然、不甚(瞭)(瞭);

累:對應兩個繁體字:(纍)贅,罪行(纍)(纍),(纍)計,連(累);勞(累);

朴:對應兩個繁體字:(朴)刀,(樸)素;

仆:對應兩個繁體字:前(仆)後繼,(僕)人,公(僕);

舍:對應兩個繁體字:(捨)棄,施(捨),宿(舍);

勝:對應兩個繁體字: (勝)利,名(勝),(勝)任;

術:對應兩個繁體字:技(術),蒼(術)[註:中草藥],白(術)[註:中草藥]。

台:對應四個繁體字:

1.天(台)[註:山名又地名],兄(台)[註:稱呼];

2.亭(臺)樓閣,舞(臺),

3.寫字(檯);

4.(颱)風;

體:對應兩個繁體字:身(體),(體)夫[註:抬靈柩嘅人);

塗:對應兩個繁體字:

1.(塗)[註:水名;姓],(塗)月[註:農曆十二月],(塗)吾[註:水名(見《山海經?北山經》)];

2. 生靈(塗)炭,(塗)改;

吁:對應兩個繁體字:長(吁)短歎,呼(籲);

佣:對應兩個繁體字:雇(傭),(傭)人,(佣)金;

折:對應兩個繁體字:奏(摺) ,(摺)疊,曲(摺),(折)本,(折)斷;

征:對應兩個繁體字:遠(征), (徵)召,象(徵);

症:對應兩個繁體字:(症)候,(癥)[註:腹中結塊之病]結;

廠:對應兩個繁體字:(廠)[註:多用於人名],工(廠);

廣:對應兩個繁體字:(廣)[註:多用於人名],(廣)闊、(廣)東省;

發:對應兩個繁體字:(發)達,頭(髮);

復:對應兩個繁體字:重(複),繁(複),(複)雜,(復)查,(復)習;

匯:對應兩個繁體字:(匯)合,(匯)款,(彙)聚,詞(彙);

獲:對應兩個繁體字:捕(獲),(獲)得,收(穫);

盡:對應兩個繁體字:(儘)管,(盡)力,前功(盡)棄;

蘇:對應兩個繁體字:紫(蘇),江(蘇),(蘇)維埃,(甦)醒;

壇:對應兩個繁體字:天(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罎)(罎)罐罐,(罎子;

團:對應兩個繁體字:(團)結,(團)體,師(團),(團)員, 湯(糰),飯(糰);

須:對應兩個繁體字:必(須),(須)知,胡(鬚);

臟:對應兩個繁體字:骯(髒),內(臟),五(臟)六腑;

只:對應兩個繁體字:(隻)言片語,一(隻),(衹)不過,(衹)有;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中國大陸開始全面推行簡化漢字,但並沒有廢止或者消滅繁體字,也沒有要求在所有場合都不準使用繁體字,只是把繁體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範圍內。50年來,簡化字已在公務活動、教育教學、新聞出版和其他公共交際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但繁體字在教學、研究、出版、文化、商業等領域及一定的人群中還有學習使用需求,在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書法藝術創作等領域具有獨特價值,在港澳台地區和部分海外華人社區也仍為主體用字,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在一定範圍內被保留或使用。在堅持簡化字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好繁體字的學習使用,關係語文生活的和諧,影響到教育、文化、經濟、對外交流等事業,是我國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政策和策略問題,備受海內外關注。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在京召開關於漢字應用有關問題研討會。與會專家學校就如何正確認識繁體字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否提倡「用簡識繁」、應如何妥善處理繁體字的學習和使用等進行了充分的研討。

一 

2001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國家推行規範漢字,同時也明確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的範圍:(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異體字;(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特殊情況。這一法律確定了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文字的法律地位,為繁體字的學習和使用保留了一定的空間,適合我國國情、基本能夠滿足各方面語文生活的需求,應遵照執行。討論繁體字的學習和使用,要有法律意識,依法辦事,不能違反法律規定各行其是。同時,要妥善解決繁體字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正確使用繁體字。 

陳章太(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語委原副主任):50年來關於繁體字的應用問題有過三次比較大的討論,事實上這種爭論早已有之,也可以說有了漢字,有了俗體字,在歷史上就有了類似的爭論。漢字的社會應用,有社會性,涉及到政治、文化、心理以及應用,各個層面都影響到,因此,文字問題包括繁簡問題是個很敏感的問題,要非常謹慎。總體上看漢字簡化是成功的,簡化漢字的社會應用,也是成功的。語言文字社會性很強,政策就怕來回變,每動一次都要考慮到社會應用問題。這個我們是有歷史教訓的。因此,從法律層面,從政策層面,我們都不能動搖,必須堅持規範漢字。但可以從技術上解決簡繁轉換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比如詞典的字頭,在規範字後面附上相應的繁體字,很有必要。 

佟樂泉(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原副所長):根據「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結果,截至上世紀末,平時習慣寫簡化字的佔95.25%,寫繁體字的只佔0.92%,有3.84%的人是繁簡併用。這說明規範漢字已經牢牢佔據大陸社會用字的主流,不容動搖。目前簡化字和繁體字使用的關係相對合理、和諧。 

王本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主任):美國的很多中文學校,原來使用的是台灣贈送的繁體字教材,現在都改用簡化字教材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簡化字課本有兩大優勢,一個是漢語拼音,一個就是簡化字。他們放棄免費的繁體字教材,而主動花錢買簡化字教材,就是因為簡化字的教材容易學,受漢語學習者的歡迎。 

宋若雲(國家漢辦教學處副處長):我們向外推廣漢語,應該推廣我們標準的語言文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目前的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國際上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50年代出生的留學生,也就是新移民,已經佔據了海外對外漢語教學主戰場,海外著名大學中文方面的領軍人物,多是40歲左右的新移民,他們教的都是簡化字,因為他們在大陸學的就是規範漢字。在歐美地區,簡化字和漢語拼音,早就佔據了對外漢語的主體地位。也有原來受繁體字教育的人參加我們組織的學習及漢語水平考試,為了便於他們學習、逐步適應簡化字,我們也提供繁簡對照版的教材和試卷。 

傅永和(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語委原副主任):語言文字規範,從範圍講是在現代漢語範圍內。現代漢語裡面又分字的規範、詞的規範;字的規範又分通用和專用,我們的規範側重通用字的規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已經把規範字和繁體字的使用範圍規定清楚了。在專業領域可以考慮搞計算機的簡繁自動轉換系統,為正確使用繁體字提供方便。 

翟喜奎(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國家圖書館現在正在建數字圖書館,用字量很大。除了國家規定的20902個漢字,系統之外,還用到6000多字。因此,做數字化的時候用的字符集是unicodeISO10646的字符集,沒有用國標的字符集。因為數字圖書館的用字量太大。ISO10646將來可以做到71000字,它的好處是你隨便打一個簡化字,就會顯示出它的繁體字、異體字,所以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手段,來解決繁簡字轉換的問題。 

二 

一些人擔心在簡化字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許多人沒有機會學習繁體字,不認識也用不好繁體字,特別是當遇到用同音替代的方式簡化的字(即一個簡化字對應的是簡化前兩個以上的字,如谷:表「山谷」義時寫作「谷」,表稻穀義時寫作「榖」),在由簡到繁轉換中容易轉換錯誤,因此提倡「用簡識繁」,即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遇到簡化字與繁體字非一一對應時,在簡化字旁括注對應的繁體字,耳濡目染地使學生能夠認識繁體字。專家們就其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研討,對繁體字的學習提出了意見和建議。認為給中學階段以上基本完成識字任務的學生適當地介紹些漢字結構和演變知識、漢字簡化及繁簡字的對應規律,使他們從總體上了解漢字,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另外,在古漢語、考古、書法藝術等專業領域要對相關專業從業人員進行專門教育培訓,使他們掌握繁體字、古文字等知識。 

傅永和:提出「用簡識繁」這個問題,不是第一次,在1986年重新發布《簡化字總表》前,也曾有過相似的意見。其實關於推行簡化漢字是不是就不能讀古書、割斷中國文化的爭論,在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發布後,到1964年簡化字總表發表前,已經有一場大討論,當時負責討論的是王力先生。王先生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也做過專門的調查,調查表明在大量閱讀過程中自然就學會了繁體字,不需要專門學習繁體字。還有一次討論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有人提出「識繁寫簡」,引起了語文界的爭論,後來中央對此也有結論,要求繼續堅持漢字簡化的方向。 

佟樂泉:有觀點認為漢字的繁難是針對寫來說的,對於認來說,繁體字、簡化字區別不大。其實不然,寫和認不能截然分開。我曾經做過這方面的實驗,漢字特徵越明顯越容易認,而不是筆畫越多越好認。如果我們把一個字的兩個形體比如繁體字和簡化字同時介紹給初學漢字的人,是不符合情理的。漢字的一個音一個形是相互對應的、固定的,繁簡字形同時出現在教材中,一個音同時對應兩個字形,對學習者來說不符合學習的規律。對初學者介紹兩種形體,以後他寫的時候容易先想起印象深的那個字,會出現繁簡併用的混亂,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如有必要,也一定要在已經牢固掌握簡化字的基礎上,再介紹另一種形體。以古漢語為專業的,掌握繁體字是必要的。在中小學、最好放在中學,要適當對繁體字、對簡化字的規律有所介紹。要正確、全面講述簡化字的歷史、繁體字的地位和功能。 

蘇培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用簡識繁」勢必增加絕大數人的學習負擔。在《漢字改革》一書中,王力先生對民國政府採取的繁簡併用的漢字政策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最令人百索不得其解的,乃是教育部(指民國時期的教育部)一度公布簡體字,卻教小學生同時認識繁體。這些全國認識的簡體字,我們天天看見它們,天天寫它們,何煩教育部公布?學生之喜歡簡體字,如『水之就下』,今天國文教員在字旁畫了一個大叉,明天的卷子上它又來了,又何煩教育部的提倡?如果說是正式批准,讓學生放膽去寫,國文教員也不必再打叉,這話有些道理了,卻又何苦叫他們同時認識繁體字?本為避繁就簡,卻弄成了簡上加繁,這不是所謂『治絲益棼』嗎?我以為教育部如果要公布簡體字,必須同時廢止繁體字,否則所謂公布者,對於漢字之改革,毫無用處,徒然增加書寫上的糾紛而已。」今天的在教材中括注「繁體字」的建議,與當年王力先生批評的民國政府的錯誤如出一轍。 

徐軼(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副主任):繁體字放在識字層面沒有實際運用需要,也沒有認識的必要,效率也不會高。從識字角度來看,識字就是為了閱讀,教材中繁簡對照,會造成繁簡字的混雜使用,肯定會影響教學效果,而且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閱讀語境很重要,從識認的角度講,在一定的語境中,認識繁體字並不成問題,只是在用的層面會發生一些問題。可以在一定學習階段,讓孩子們了解原來的漢字是什麼樣子,比如講「有趣的漢字」,讓孩子們猜猜原來的繁體字都變成什麼樣了。 

王本華:中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很多,不能把所有文化知識都放在中學教材中承載,在教材中進行繁簡對照,不管考與不考,無形中都會增加學習負擔,效果也不一定好。其實,在一定學習階段,可以總體上介紹關於繁體字的知識,過去我們在教材中一直都有相關內容,比如高中的教材,曾經附錄過《簡化字總表》,附錄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這輪新課標中,專門安排有語言文字的選修課,可以考慮專門講一些繁體字的知識。 

張萬彬(語文出版社副總編):教材中用繁體字,等於是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都要掌握繁簡兩套系統,在基礎教育階段,增加這麼重的學習負擔,是否值得?可行性不強。 

宋若云:我們教外國人的時候,做過一個調查,外國人學漢語第一難是辭彙量少,第二是漢字難學難認,其實辭彙少也是因為漢字難學難認。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漢字難學難認,因此我們還是應該給外國人教學最簡單的漢字。在簡化字在海外學習者中大受歡迎的情況下,我們現在回過頭來搞「用簡識繁」,只能是自亂陣腳,既不符合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需要,也不受海外漢語學習者的歡迎。 

董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今天談「用簡識繁」的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本來應該不成問題,我們的字典、辭書都有繁體字。簡化字和繁體字的一對多問題,我們完全可以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是徹底解決,還是部分解決,需要商榷。 

陳章太:在繁體字應用的具體問題上,比如在高中階段,給學生們提供一些繁體字的知識,這個可以考慮。比如韓國,漢字已經不用了,但是在韓國的高中教材裡面還是放了一些漢字進去。 

程榮(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主持人):真正識別繁體字,難度還是挺大的;在教材裡面給繁體字括注,更要費斟酌。比如港台用的「廈」其實是異體字,異體字的問題很複雜,在教材裡面怎麼括注,怎麼給學生講解?還有新舊字形的關係,筆畫多一點,少一點,怎麼寫,這些都很複雜,古書都是用舊字形,現代出版的古籍都是用新字形,你在教材中括注繁體字採用哪個字形,還有怎麼跟港台銜接?這些問題都很複雜,也很難一步到位地解決好,給中小學生增加這麼大的負擔,實在沒有必要。我們漢字的歷史悠久,在中小學教學中,比如印刷術,比如繁簡字,這些作為知識,可以給學生們講,當然最好是中學階段以上的學生,而且是在課外讀物上面加入這些內容。 

三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標誌和寶貴遺產,繁體字作為漢字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種形體,為傳承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否不學習繁體字就無法讀懂古籍,從而造成歷史文化傳遞的中斷呢?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和組成部分,但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認識繁體字的人不一定讀得懂古文,而且文化的種類很多、載體很豐富,文字只是其中一種。並非所有人都只有通過讀原版古籍一條途徑了解、繼承傳統文化,古書今譯、用簡化字印刷出版古籍以及通過廣播、電影、電視、網路等媒體宣傳教育,都是方便現代人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 

蘇培成:據說,有人在某大學圖書館借閱《後漢書》,恰好此書名三個字都是繁體,管理員不認識繁體字,說沒有此書,有人以此為理由提出要「用簡識繁」。其實這個例子最多只能說明管理員不稱職,而不是因為推行簡化字造成的。讀不懂古文、古詩詞,那不是簡化字的問題,那是古代文化知識不足、古代漢語知識不足的問題。不是認識了繁體字就同時懂得了古代漢語。很多人有這種誤會,把繁體字等同於古代漢語。即使在漢字簡化前,不學習古代漢語也不一定就能讀懂古書。 

朱小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訓詁學會副會長):有人提簡化字在漢字的文化傳承上有問題,不如繁體字。我看這不是繁體字和簡化字的問題,而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問題,如果你真要考察漢字的文化信息,最好用古文字,用小篆之前的古文字,而不光是繁體字。 

程榮:從繼承傳統文化考慮,不光要認識繁體字,還有小篆、甲骨文、金文,只認識繁體字還遠遠不夠。 

佟樂泉:漢字的繁難是確實存在的。漢字簡化使漢字容易學、容易寫了,也就方便人民群眾學習文化,使文化回到了群眾中,現在廣大群眾的文化水平明顯提高了。漢字中沒有簡化的也不一定都是合理的。 

張萬彬: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學習內容、價值取向、發展方向都有很大的不同,傳統文化的學習只是現代教育其中之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傳統文化的繼承並不是只有通過讀古籍才能實現,對多數人來說,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也並不一定都要讀古籍原文,還可通過其他方式,比如電影、電視等等。中華書局和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古籍銷售量很小,說明真正需要讀古籍的人極少。唐詩、宋詞及古文都大量用簡化字印刷,從出版部門來說沒有什麼不方便的,也沒聽學生說用簡化字不便於學習。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最後總結說,這次研討會討論得很充分,專家們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見和建議。文化傳承的深層次問題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運用,而不僅僅是認識繁體字的問題。總體上看,國家關於繁體字學習和使用的法規和政策是明確的、適度的,應繼續作為今後處理繁體字學習和使用的基本依據,同時也要採取積極措施逐步解決繁體字使用中實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使繁體字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得到恰當的學習和使用。(本文整理編輯於虹潘國霖) 


推薦閱讀:

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實用錦囊——發財位和桃花位應該怎麼處理?
女人要處理好自己的痛苦
避免帶來野桃花,姻緣風水必須小心處理
處理在線差評5個必知

TAG:學習 | 繁體字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