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除了埋葬著皇帝,為什麼還埋了一位太監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帝陵埋著皇帝和妃子都很正常,可這座太監墓是怎麼回事呢?墓主人又是誰呢?

這座太監墓的主人叫王承恩,明末司禮監秉筆太監,崇禎皇帝最信任的人。

在崇禎很小的時候就由王承恩照顧,而王承恩也是一心一意的照顧著自己的這位主子。崇禎登基後,王承恩受到重用。

身處權利中心的王承恩,在打擊自己的對手時,毫不留情,因而遭到了一些宦官和朝廷大臣的猜疑與憎恨,甚至有人說他就是第二個魏忠賢。但他始終還是深得崇禎的信任,因為在王承恩心中,皇帝和國家的利益永遠是首位的。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闖王李自成率軍攻打北京,王承恩臨危受命提督京營,但終因寡不敵眾。三月十九日凌晨,京城被攻破。絕望的崇禎皇帝仰天長嘯,欽命周皇后、袁貴妃等妃嬪在坤寧宮自縊殉國,崇禎皇帝手持寶劍,親手殺死昭仁公主,又砍傷長平公主。

天將曙明,崇禎皇帝在太監王承恩的陪伴之下跌跌撞撞地登上煤山(景山),面對滿城的烽火硝煙,滿目蒼夷,崇禎帝無比悲憤地咬破手指,奮力留下血書遺詔:「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隨後,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絕望中在一株老槐樹下自縊身亡,時年35歲。王承恩對著崇禎遺體行了三拜九叩的臣子之禮後,也以身殉國,弔死在老槐樹旁邊的海棠樹上。

偌大一個北京城,偌大一個皇宮,陪伴崇禎到最後的卻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王承恩,此刻誰還會想到他僅僅是一個年老的太監。

三月二十一日屍體被發現,大順軍將崇禎皇帝與周皇后的屍棺移出宮禁,在東華門示眾。之後,李自成命人將崇禎皇帝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貴妃之墓,並改名思陵,使思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後與妃嬪合葬之陵。作為以身殉國的忠貞烈士,王承恩被破格埋葬在思陵旁邊,永遠的陪伴在他守護了一生的主子身邊。

清朝入關後,順治皇帝被王承恩忠君殉國的事迹所深深地感動,下旨為王承恩豎碑立傳,並親自書寫祭文,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順治先後為王承恩豎碑兩座,頌讚其忠君節烈不事二主的精神。康熙皇帝後來也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後世有人評價王承恩:他不是普通的好人,他是個做著壞事的好人,他的一切都給了他的皇帝和他的國家。

推薦閱讀:

構思奇妙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逸事
尋訪大明十三陵 | 新鮮生活
實探定陵地宮,明十三陵中唯一座被發掘的帝王陵墓!

TAG:皇帝 | 太監 | 十三陵 | 明十三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