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常見的思想內容及情感
送別詩常見的思想內容及情感
常見意象
⑴空間意象:長亭、灞陵、南浦、津渡、歧路、古道、陽關等
⑵時間意象:春、秋、冬、黃昏、月夜、清晨等;
⑶景物意象:楊柳、柳絮、楊花、明月、夕陽,孤舟、孤帆、流水、西風、草、山、寒蟬等
意境特點
朦朧、凄清、凄涼、凄冷、暗淡、冷寂、蕭條、冷落、幽靜、寧謐
思想內容
(1)表達了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深情和別後的孤寂惆悵之情,情調大都依戀而傷感;
(2)表達深情厚誼,多讚美、留戀。
(3)表達詩人豁達的胸襟和豪放的氣度,寄託對友人誠摯的安慰、勸勉和祝願;
(4)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多在詩人艱難困厄之際)
(5)表達出詩人對友人前行或自己未來的擔憂之情。
注意:詩歌情感是多而複雜的,既含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同學們要仔細閱讀,逐聯分析,細細探究,準確描述詩人的情感。注意情感的多樣性。
下面對送別詩歌思想內容作一較為具體的概括,大致可分為以下六種情況:
1、表達對離人眷戀不舍、依依惜別之情以及朋友間的真摯情意。直接抒寫離別之情的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風煙望無津」一句,用「風煙」、「望」兩個詞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雨所遮,間接表現了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註:①孤蓬:飛蓬,枯後根易折,隨風飛轉,詩里借喻遠行的朋友。②班馬:離群之馬。)
問題:(1)第三聯既有景又有情,其中的情景是怎樣融合在一起的。(2)詩中流露出詩人什麼樣情感?
解析: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夕陽徐徐落下,似乎不忍與大地分離,隱喻詩人對朋友難捨之情。而在這紅日夕照的背景下送別,又特別另人感到難捨難分。全詩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賞析:詩歌的首聯點告別的地點,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潺潺而過。景色廖廓秀麗。頷聯、頸聯切題,寫別離的深情。此地一別,離人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關懷。頸聯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跡,以白雲隨風飄浮象徵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一輪紅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尾聯兩句情意更切,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以馬鳴蕭蕭,烘托出繾綣情意。
南 浦 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賞析:全詩最傳神的動作是「看」字,分手後,離人登舟而去,他卻頻頻回首來看,別離時刻的千種相思,萬般離愁,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更何況每一次回首都讓離人肝腸寸斷。想看不忍看,明知傷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意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詩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頭了」勸慰,讓我們不難想像詩人如何強抑自己的感情,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經無以復加了。
⒉詩作內容以叮嚀、稱頌、體貼入微的寬慰、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
重在勸勉、鼓勵、安慰的
別 董 大(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註:①高適寫此詩應在得意的浪遊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其當時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②董大,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琴客,是一位音樂聖手。)
問題(1)前兩句景物特點是__渲染離別的__。(2)(2)說說後兩句詩中所蘊含情感。
解析:①蒼涼,悲壯。②對友人的勸勉之情;對自己的希望和慰藉。
賞析:唐人送別詩中,那些凄清纏綿、留戀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以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別董大》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作。此詩一改送別詩的凄清纏綿,顯得明朗樂觀。詩的前兩句寫眼前之景,純用白描手法,曛黃,指夕陽西沉時景色。日暮黃昏,黃雲千里且大雪紛紛,於北風狂吹之中,唯見高空斷雁,出沒寒雲。此等景象,氣象雄渾,意境悲涼。使人頓生淪落之感,遊子何之之意。似有壯士嘯響於耳側。眼見別意凄酸,似將拘於俗套,景物描寫彷彿在為抒情蓄勢?是寫戀戀不捨的離情還是寫真摯的友誼?都不是,高適卻把臨別贈語說得體貼入微而又堅定不移:「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因為是知音,說話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淪落,才化希望為慰藉,並在慰藉之又充滿信心和力量。詩歌語言質樸無華,卻如一輪燦陽噴薄而出,情感熾熱,讓人蕩氣迴腸。恰如詩家所謂「為壯士增色,為遊子拭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賞析: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大地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又為迷濛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頸聯奇峰突起鑄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內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遠在天涯,相隔千山萬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鄰一般。」詩句意境開闊,音調爽朗,一洗悲酸之態。尾聯以勸慰作結。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別常在岔路口處分手,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無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小兒女那樣情意綿綿。詩人在第二句中流露傷感之意後,在後面三聯中感情基調立即有了變化,作者寬慰朋友,這次離別只是客中之別,只要彼此心相連,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不就好像近鄰一樣嗎?這首詩極盡寬慰之意,成為溫曖孤獨的心靈雞湯。
這類詩歌還包含以下情感:
A、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同樣有一般送別的惜別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陽關」是壯舉,所以詩中不見傷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想像中包含了詩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B、前途艱險的擔憂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詩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剛出發,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春江渺茫,征帆一葉該停泊在哪裡呢?在依依惜別中表現了詩人對友人艱險前途的擔憂。
C、坦陳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別詩往往借別明心志。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詩的最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則在送別感傷之外另闢蹊徑,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堅強性格,借送別而言心志,可謂一箭雙鵰。
D、積極奮發的勉勵
鑒賞詩歌,一定要能知人論世,初盛唐的詩人在詩歌中總是充滿一種積極樂觀精神。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一詩寫與友人分別於繁華皇都,彼此心裡總不免有些悵惘,但這種情緒只是輕輕帶過,詩人隨即把這種悵惘化為為國效力的責任。全詩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二句作結,作者勉勵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全詩一氣呵成,充滿積極奮發向上的豪情。
E、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
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與一般送別詩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向瀟湘,自己則北向長安。詩的末句「君向瀟湘我向秦」看起來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實際上在樸直的話語中,表現了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
3、借送別言志。這類詩以送別為題,實際目的是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懷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如李白詩《夢遊天姆吟留別》、陸龜蒙詩《別離》、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等。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註:王昌齡因不拘小節先後兩次被貶,一次被貶嶺南,歸來後任江寧丞,本詩寫作於此時,正值眾口交毀之際。幾年後被貶到更為遙遠的龍標。當時他的朋友辛漸從江寧到潤州(今鎮江)再到揚州,然後北上到洛陽(詩人的故鄉)詩人和朋友在潤州的芙蓉樓分別。
賞析:首句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無邊無際的愁網。「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動態。夜雨增添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別離的氣氛。寒意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浸透在離人的心頭。(因離情滿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見。)清晨,天色已亮辛漸將登舟北歸。使人遙望江北遠山,想到行人不久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於景,將離情凝注在矗立於蒼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寫山孤,實寫人孤。「玉壺」象徵高潔清白的品質,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傳達了自己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詩的後兩句含蓄蘊藉,餘味無窮,歷來為人傳誦。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問題:⑴三、四句壯闊明朗的畫面展示出詩人(
⑵七、八句表現了詩人(
解析①豪邁開闊的胸襟,自信。②對高潔理想境界和追求。③擺脫精神苦悶。
小結:剛才同學們講傷別、喜別,都是離人一時心情的起伏。而如果一首詩,既包含了心潮的起落,又展示出長久以來多舛命運的感情積澱,那麼它所表達的離情別緒就必然更加震人心魄,這就是我們組講解的送別詩,它寄無限人生感慨於依依惜別之中。分析這樣的詩歌,不能不把特定人物放在特定歷史時期來看,像李白,他豪邁的語言歸結於他豪邁的性格,悲傷的格調則歸結於長期不平的際遇。
⒋以送別為名,實為寫景或抒發其他情感。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詩題名為送別,但全詩卻無別意,在形象的描寫中流露出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5、借送別表達思古之情。
於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6、綜合型的,既含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在離別之意中滲透著作者的身世際遇和人生感慨。即寄無限人生感慨於依依惜別之中。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我們將送別詩按主題劃分為五大類,並不是說要把所有送別詩歌的內容生硬分離歸入其中,我們應該知道,許多送別詩歌中的情感是複雜的,其內容和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較複雜與多元性。在表達惜別留戀之情外往往還會寄託詩人的個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現詩人的性情品質,或凸現時代風貌。在分析詩歌思想情感時,我們一定要學會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切勿掛一漏萬。
情感特點
情感1:茫然、悵然若失。哀傷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作者如何表達惜別哀傷之情的?
一二句寫景物「春江渺茫」「日暮」,三四句替遠去的友人設想:日暮之時會停泊在哪裡呢?到那時,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麼的令人哀傷啊!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作者如何表達惜別哀傷之情的?
(1)、景物:「猿啼」、「暮江」、 「孤舟」 。情: 「客散」、 「傷心」 、「逐臣更遠」。
(2)、反襯:「人自傷心水自流」,以流水的無情反襯人的傷心;「青山萬里一孤舟」,以青山萬里反襯孤舟。
情感2:寬慰
千里黃雲白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情感3:勸慰中帶難分難捨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情感4:表詩人志節
芙蓉樓送辛漸 (坦陳心志的告白)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情感5:想像友人別後的悵惘、孤寂、落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別後情境的想像、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情感6:朋友間的友誼。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小結:古代送別詩一般表達對友人的留戀、關懷,或對友人的寬慰,對友人的思念,表達自己的志節,依依不捨,分別後自己的孤寂、惆悵、落寞。
推薦閱讀:
※吸血鬼騎士內容講的什麼?
※呼喚明確具體的語文課程內容(《語文學習》07年9期「爭鳴」)
※內容簡介
※今日海峽有哪些內容?
※朝花夕拾的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