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2008年第11期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為詩論加油,鼓掌!

   

作者:周篤文

   

字體:   【大中小】   

   

   

  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中,提出了一個發聾振瞶的觀點,即:「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其根據是曹丕《典論·論文》中「詩賦欲麗」、「文以氣為主」等理論。即強調作者的氣質、才性對作品風格的重大作用。這無疑是對文學主體性的深刻而具有獨創性的論斷,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它揭示了一條規律:文學的繁榮,是與理論的導引與突破分不開的。

  本期評論佳作連篇,而且密切聯繫創作實際,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讀性,應當為之加油、喝彩,希望這個勢頭能得到加強和發展。《抒情建構論》是老詩人、評論家丁芒的一篇力作。該文從詩感三段式、抒情的建構以及意象論三個方面,就作品(即文本)的構思、章法及意象的營造作了系統而生動的論述。首先強調「詩是生命」,「是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最高層次的追求」。「詩從興發感動起,直到形於言,等於是一個新生命胚胎孕育的過程」。在論及「意象組合」的完整化時,舉出馬致遠與白樸的《天凈沙》進行比較。然後指出白不如馬就在於「馬曲有一個情感的核心……把十個看似沒有關聯的意象串連了起來……這個統領全曲的情感交點。就是末句斷腸人在天涯。」並批評白樸「如果認真地進行意象組合,就不會出現現在這樣審美多元化指向,而弄得意思不清,感情模稜兩可。」這真是審美精到、一語破的高見。丁文中博採我國古典及西方賢哲的觀點,構建成自己的詩論體系,創穫豐巨,很富啟發性,值得仔細閱讀。陶文鵬的《漫談詩的奇趣》,首先揭舉「所謂詩的奇趣,就是詩的意象和意境違反常態又合情合理;大膽新奇,充滿生氣與靈機的趣味。」強調「詩人必須好奇,對人生和自然滿懷興緻和趣味,才有可能寫出富於奇趣之作。」他列舉了許多突兀新奇、想落天外,令人大跌眼鏡的佳句,如東坡的「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新城道中》)「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變盡滄浪髭」(《江上值雪,效歐陽體》)黃山谷的《雲濤石》「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遠連空。蛟鼉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以實形虛,小題大作,可謂奇想高妙。其《觀化詩》「竹筍初生黃犢角,蕨芽已作小兒拳。」把剛拱出地皮的筍尖,比作牛犢的黃角:把正在抽條展葉的蕨菜,比作小兒伸出的拳頭。生動親切,穎妙之極。陸遊的《過靈石三峰》云:「拔地青蒼五千仞,勞渠蟠屈小詩中。」將參天石峰縮到小詩中,突顯出詩人高曠的襟度,同樣令人叫絕。凡此種種,皆足醫平庸老套之病,是對時下詩壇的一劑對症之良藥。

  趙京戰的《鄉魂民魂詩魂》則是一篇評論當代詩人的佳作。他特別欣賞沈雲《鄉情輯》和《憫農輯》中的作品。如《雪中追肥》:「白雲隨手撤,細雨伴苗酣,舒袖添青色,開襟抱翠嵐。」以及《鄰居》「老巷新樓門對門,油鹽柴米總難分。東家有酒西家醉,一樹桃花兩院春。」認為這些詩「就像一幅幅農村風景畫、鄉村民俗圖。」「清新自然」,「別有情趣」。而對於坑農害民的惡行,沈雲的詩筆卻閃動著匕首的寒光。如「肺肝欲裂悲難盡,貸款難還債又添。假種坑人坑出血,伸冤何處遇青天?」以及:「鏟車碾碎千家夢,塔吊倒懸百姓心。我亦懶吟塵世事,自傳公理說兒孫。」(《搬遷》)充滿著義憤與無奈,令人讀之扼腕。趙京戰在文中強調「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揭露,為弱勢群體的大聲疾呼,正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他有詩人的良知,詩人的責任感。這種良知和責任感。這種與人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聯的感情,就是詩魂,詩人之魂。」立論高遠,抓住了根本。詩,是一種生活價值的創造。作為一個詩人,既要求詩藝的完美,也要求心靈的高尚。一個缺少家國之大愛的人,必然心靈鄙瑣,無法發現人生價值。此類作品亦難以言文藝。希望普天下的詩人秉持這一精神,奮進不息,創造輝煌。

  

  本期輪值終審:周篤文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水調歌頭·望神州七號(新聲韻)等

   

作者:鄭伯農等

   

字體:   【大中小】   

   

   

  水調歌頭·望神州七號(新聲韻)

  鄭伯農

  

  才演群英會,有見太空行。神州直上霄漢,款款舞蒼穹。極目高天宏宇,喜看出艙漫步,旗展五星紅。莫道君行早,東土正騰龍。

  先驅夢,蒼生願,志士功。前撲後繼,贏得熱土沐春風。險隘難關猶在,應記征途遙遠,共待越新峰,來日「神八」射,樓閣駐長空。

  

  永遇樂·觀神舟七號航天員

  李棟恆太空行走,贊三十年改革開放偉績

  

  檢閱繁星,探看明月,高覽鄉景。浩蕩青冥,足音驚世,四海同歡慶。嫦娥獻舞,吳剛捧酒,玉帝凌霄相請。千秋願,得圓今日,巡天已非憧憬。

  力轉窮途,別開生面,改革何神勇。迎歸港澳,絕倫奧運,屢展國威強盛。騰飛路,乘風直上,崑崙絕頂。

  

  浣溪沙·航天員翟志剛太空行走

  

  奔月靈丹夢寐求,飛天妙舞綺思悠。今朝終可九霄游。

  大聖跟頭翻太慢。牛郎河漢渡無愁。牧星信步足風流。

  

  神舟七號問天歸來喜作

  星 漢

  遠徵令下正金秋,起雄心探鬥牛。神七健兒初漫步,大千華夏已昂頭。長經碧落風雲靜,輕舞紅旗日月流。航路何時能及我,定將新作遍天謳。

  

  清平樂·太空漫步

  王玉明

  

  星光璀璨,回首家園看。瑰麗寰球圍繞轉,漫步長空浩瀚。

  鳳凰浴火重生,復興華夏文明。世界之林屹立,神州一片歡騰。

  

  水調歌頭·神七飛天頌

  王伯雄

  

  一箭送神七,萬里乘長風。呼嘯直上九霄。豪邁探蒼穹。日月齊迎來客,星宿同歡新友,天外喜相逢。四海歌潮湧,五洲贊英雄。

  出艙室,眺天系,步太空。五星旗展,浩瀚宇宙一點紅。但看神州榮耀,更有人民驕傲,豪氣貫霓虹。人類宇航史,華夏再添功。

  

  轉應曲·神箭

  楊小源

  

  神箭,神箭。捆綁飛沖浩瀚。星空信步如閑,神州有事問天。天問,天問。屈子應無遺恨。

  

  蘇幕遮·神七飛天

  張 申

  

  叩雲天,登月路。圓夢艱難,寂寞蟾宮兔。庭院秋霜凋桂樹,冷落星河,惆悵鄉關顧。

  是誰人,開玉戶。卻道嫦娥,喜看艙開處。舉目蒼穹輕漫步,寄語吳剛,兄弟長相住。

  

  奧運組歌

  林從龍

  

  好客中華

  香山紅葉如花日,丹桂飄香喜氣盈。

  好客中華迎奧運,衣冠萬國匯神京。

  

  喜迎奧運

  

  能工巧匠費思量,諸館提供競技場。

  舉世健兒精銳蓄,良機把握展輝煌。

  

  觀奧運聖火在珠峰傳遞有感

  張 結

  

  1978年初,余驅車自雅典去伯羅奔尼撒半島之奧林匹亞競技場遺址,荒垣蔓草,石柱縱橫,不勝今昔之感。今見奧運聖火在珠峰絕巘傳遞,更驚於三十年中世界及中國變化之大,感而賦此。

  合圍石柱萎縱橫,近草萋萋遠樹平。

  誰信時過三十載,珠峰一炬接天明?

  

  憶馬拉松①

  

  遠山染黛水晶瑩,耳畔猶聞報捷聲。

  白髮將軍真壯志②,於茲起跑事新征。

  註:①馬拉松距雅典40餘公里。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於此戰勝來犯的波斯大軍,一兵士跑步去雅典報捷,現仍有起跑點,其至雅典中心體育場的距離即奧運項目馬拉松長跑的距離(42.195公里)。②曾參加紅軍長征的伍修權將軍於粉碎「四人幫」後途經希臘,曾到馬拉松參觀。滿懷豪情的將軍在起跑點起跑數步,說以此紀念即將開始的新的長征,時余陪同將軍前往。

  

  鳥巢

  歐陽鶴

  

  瑰奇傑構建京城,八面玲瓏耀日明。

  玉鏡飛虹迎燕剪,瓊枝作架任鶯鳴。

  場中龍虎爭高下,宇外炎黃唱治平。

  但願寰球同一夢,人間遍結五環情。

  

  望海潮·水立方

  

  晶瑩潔凈,玲瓏剔透,龍宮誰建人間?穹頂綻藍,立方如水,清輝玉照長天。風采自無前。更節能環保,時尚天然。科技精求,人文厚蘊,五洲先。

  瑤池暢舞群仙。看千姿競秀,百態爭妍。魚躍高台,鯨游淺底,奪標創紀連連。觀眾盡騰歡。贊北京盛會,萬國駢闐。華夏百年盼奧,好夢喜今圓。

  

  南鄉子·聖火上珠峰

  

  峻岭立蒼穹,虎踞龍盤傲雪風,利劍橫天天欲斷,何雄!此是寰球第一峰。奧運百年逢,旗舉星環上九重,萬險千難渾不顧,衝鋒!誓舉祥雲天際紅。

  

  奧運開幕式觀感

  孔祥庚

  

  神凝屏幕上,意到鳥巢邊。

  鳴鼓通天地,歡歌啟艦船。

  洲憑大洋阻,誼借五環連。

  白鴿放飛日,千年得夢圓。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感懷(新聲韻)

  李文朝

  

  蓋世奇才匯鳥巢,百年圓夢在今宵。

  史詩雄壯文明卷,社會和諧友誼橋。

  元首雲集當看客,精英薈萃競天驕。

  五星旗引全球目,聖火龍光四海潮。

  

  奧運百年夢

  王德虎

  

  火炬祥雲傳萬里,珠峰雪嶺舞翩躚。

  金牌總數前茅列,赤縣神州夢已圓。

  

  奧運感懷

  江南雨

  

  國運期隨奧運興,五環高舉作圖騰。

  凱旋門外旌旗亂,赫拉廟前風雨仍。

  聖火幾曾消戰火,層冰何日化春冰。

  神龍幸有祥雲護,一夢千年是可憑。

  

  擊缶

  高衛中

  

  兩千零八人,同擊一瓦缶。相告五大洲,聚齊四海友。新奇少知音,評說數關某。非為祖龍敲,一聲國威抖。屢屢伴清辭,陣陣雲雷吼。今況勝昔盟,此夜願長久。

  

  奧運抒懷

  鄭 力

  

  長城旭日映長空,八月寰球聚亞東。

  聖幟披波揚桂海,祥雲飛雪上珠峰。

  百年奮發炎黃夢,舉世和平橄欖同。

  攜手福娃待嘉客,更將金玉報豪雄。

  四海祥雲入鳥巢,千邦風采五環交。

  落基山並崑崙雪,多瑙河通揚子濤。

  世界共贏傳橄欖,國家小隙等雞毛。

  福娃迎客爭回首,莫誤相期八月邀。

  

  傾杯樂·奧運情

  王友眾

  

  傾國嫣紅,古都披綠,迎來各色賓客。百年夙願,今夕了卻,見五環飄逸。正逢再上層樓際,更明明赫赫。殘雲幾片,焉障蔽、萬里晴空光熠。

  當憶。洋人譏賜,病夫名侮,奇恥銘心刻。想覺醒先驅。拋顱爭雁序,山垂江泣。力挽狂瀾,朝陽升起,天地開新曆。目新拭,都景仰福娃家國。

  

  歡呼北京奧運會隆重開幕

  邵惠蘭

  

  擊缶和聲動地天,神州十億夜難眠。

  祥雲聖火騰空起,夢滿鳥巢情滿園。

  金牌閃閃鑄豐碑,折桂蟾宮壯國威。

  待看英雄登頂日,炎黃兒女更揚眉。

  

  北京奧運吉祥物

  章長斌

  

  如意福娃披彩虹,百川胸納鼓長風。

  諧調藍黑紅黃綠,濃抹東南西北中。

  好運迎來九州熱,激情燃點五環雄。

  繁星閃爍高強快,妙曲靈音入碧空。

  

  第二十九屆北京夏季奧運會

  盧象賢

  

  首腦成堆活動多,非關政治只談和。

  諸侯不以兵車合,世界能因奧運魔。

  競技真需魂似鐵,奪牌先要汗成河。      

   1[2]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水調歌頭·望神州七號(新聲韻)等

   

作者:鄭伯農等

   

字體:   【大中小】   

   

   

  老夫無力沖金頂,也伴英雄唱國歌。

  

  臨江仙·百年奧運

  陶 濤

  

  友誼春風諧四海,祥雲烈焰飛騰。北京奧運誓爭雄。「鳥巢」飛鳳蔫,「水殿」走蛟龍。

  舉國狂歡圓奧夢,百年釀就詩情。中華崛起破天驚,寰球齊注目,聖火耀珠峰。

  

  念奴嬌·北京奧運會感賦

  張建偉

  

  京華八月,看巢鳥飛處,彩旗飄舞。膚色不同聲各異,體健神清堪顧。斗燕說輕。追風比快,力挽千斤弩。綠茵將裂,呼來直似天鼓。

  屈辱難忘當年,皇都舊路,仇寇凶如虎。浩蕩千川東逝矣,萬里江山能主。四海成歌,百邦同樂,舉世修和睦。願長如此,五洲平卻寒暑。

  

  北京奧運會感賦

  廖志孝

  

  聖火傳來慶吉辰,堯疆風物紀元新。

  宏開直隸桃源府,廣引方舟競技人。

  雅典精英留信史,城邦民主罷天神。

  龍飛鳳舞多祥彩,德賽先生路可循。

  

  滿庭芳·北京2008

  徐

  行

  

  聖火傳承,神州圓夢,五環輝映群星。滿園春色,裝點古燕京。絕美新巢築就,喜迎迓,萬國嘉朋。嫣然笑,賞心悅目,焰火耀蒼穹。

  攀登,爭分秒,龍騰虎躍,競上高峰。看健兒拼搏,鼓掌雷鳴。更快更高更壯,如潮湧、激蕩豪情。我和你,放聲歌唱,旭日正東升。

  

  滿江紅·北京奧運會

  趙成志

  

  聖火東來,衝天起、九州鼎沸。承奧運、五環節日,全球盛會。黃土千年文化節,紅旗一代英雄輩。大中華、雄起在東方,夢之隊!

  花似海,歌如醉;街不夜,人無寐。看群英競技,體壇比美。奧運史開華夏頁,國歌聲伴龍人淚。問今朝、舉世數風流,誰為最?

  

  歡呼北京奧運會勝利開幕

  彭先初

  

  背負千年風雨愁,今宵振拔上高樓。

  百年奧運蹣跚至,舉世炎黃夢寐求。

  風展五環迎壯景,黨凝億眾有良謀。

  醒獅奮起紅旗舞,「中國加油奪一流!」

  

  北京奧運會閉幕兼賀中國首獲百枚獎牌

  吳震啟

  

  百年圓夢百枚牌,虎躍龍騰逞壯懷。

  此夜星光傳聖火,人間是處有同儕。

  

  陳燮霞

  孫志靖

  

  29屆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48公斤級冠軍,本屆奧運會中國第一塊金牌獲得者。

  甘蔗田間出將才,驚人膂力苦中來。

  玉成大器良師訓,高舉金牌笑滿腮。      

   [1]2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參觀陳獨秀紀念館有感等

   

作者:劉慶雲等

   

字體:   【大中小】   

   

   

  參觀陳獨秀紀念館有感

  劉慶雲

  

  飄蕭紅葉覆階庭,疑是精魂血色凝。

  赤縣風雷驚世界,潮頭擎旆作先行。

  

  夜泛宜興滆湖

  丁小玲

  

  偶浮短艇破滄溟,十里華燈十里汀。

  蘆動雁驚三五去,波搖星墜萬千明。

  古風細細詩須讀,英魄沉沉影與盟。

  信是湖,山宵不夜。了無隙地泊流螢。

  詩豪常恨不同時,磨墨書來嗟已遲。

  宿鳥沖寒聲抑鬱,衰蘆向水影迷離。

  埋憂湖海人知倦,題賦南徐筆亦疲。

  不老青山許期我,懸燈十里尚依依。

  註:陽羨詞人陳維崧有《湖海樓集》。

  

  游宜興善卷

  

  照影泉邊白玉台,人間佳話幾經裁?

  青陽不到石能艷,仙洞偶過雲自開。

  壁古真能馬生角,潭幽浪教瀑成雷。

  可憐最是儂家句,賣向名山深處來。

  

  憶王孫·思念

  蔡麗雙

  

  鄉心縈夢幾時圓?今日南瀛柳繞煙,槳盪輕舟碧水邊。永心牽,故土年年花影娟。

  

  游建德綠荷塘古楠木公園

  俞浣萍

  

  秋風送我到池台,列列青山排闥來。

  小閣含虛雲外起,綠荷凝翠夢中開。

  月穿疏影宜吟詠,舟泛清流可舉杯。

  最是稱奇天下少,參天楠木絕塵埃。

  

  憶綠荷塘

  

  一別綠荷去,青崖入夢來。

  馳神惟白鹿,飛瀑若洪雷。

  鴛侶新來覺,鬚根著意猜。

  桃源可幽賞,共舉玉螺杯。

  註:綠荷塘、鴛鴦湖均為主要景點。

  

  憶古楠木林

  

  莽原螺髻翠生生,劈地開山誰與成?

  三萬楠林凝正氣,一方梁棟有清名。

  洲頭鳥語迎人脆,岡外湖波拍岸輕。

  夢裡桃源親可觸,芭蕉笑靨綠荷英。

  註:芭蕉塢、沙洲塢、綠荷塘均為主要景點。梁棟,明代棟樑之臣商輅。其墓位於林區。

  

  一剪梅·歇浦之濱

  黃潤蘇

  

  歇浦之濱愜意游,岸上高樓,水上輕舟。虹橋披霧戲沙鷗,晴也風流,雨也風流。

  花木蔥蘢遍海陬,梅自香稠,柏自青幽。賞心悅目但思籌,全我金甌,振我神州。

  

  減字木蘭花·與「韻海心聲」諸詩友迎春

  

  一番春訊,語燕啼鶯花事近。無限詩情,斟酌推敲妙入神。

  心聲麗曲,曼舞輕歌迎歲序。韻海輕舟,綉嶺煙溪四望收。

  

  為迦陵先生壽

  盡 心

  

  知是相逢定有因,偏偏同肖又同辰。

  曾經渺渺鯤鵬遠,依舊婷婷菡萏新。

  泣淚鮫綃隨逝水,遺音滄海待斯人。

  今宵夢祝先生壽,卻恐天涯夢不真。

  夢向天涯何處尋?幾番無奈水雲深。

  盲龜可待浮幽孔,佛鳥才能發妙音。

  桐葉不隨秋色老,荷花一任曉寒侵。

  同辰我祝先生壽,共葆千秋寂寞心。

  

  鷓鴣天·王石門尋春

  朱榮梅

  

  總愛春中詩句尋,此時翻作一枝新。當年不曉誰家種,今日形成風景林。花弄色。樹流蔭。人生處處有知音。我雖只是匆匆客,也覺青山了我心!

  

  清平樂·觀桃園有感

  

  與誰傾訴,常記曾經路。在水伊人無奈去,此後不知何處?

  微風吹過桃花,心情便逐天涯。從此不爭春色,黃昏空對雲霞。

  

  謝陳允吉教授贈書

  林家英

  

  百家薈萃百花春,詩學弘開品味醇。

  更喜程門思厚德,展君風采見精神。

  

  學養豐滋高境攀,光華薪火暑寒傳。

  海風山雨陰晴變,雲在水流心自閑。

  

  題黃漢卿先生書齋

  

  春來南雁落平沙,十里風情一望賒。

  詩夢雲邊裁錦繡,墨香筆底舞龍蛇。

  玉魂縈繞千尊石,姝影催開四季花。

  鳥語琴音流水韻,遠山斜日滿天霞。

  

  詠荔枝

  包德珍

  

  春神為護一群星,故引椰風當曲聽。

  如此開懷如此樂,更從何處覓清馨。

  遍斂青紗作睡鄉,贏君一笑舞霓裳。

  此中情趣誰同頌,唯抱春心獨自狂。

  憐春系住護花鈴,抖罷風塵出綠溟。

  回夢當年妃子笑,誰知無奈入宮廷。

  

  巫山一段雲·醉棠溪

  王一玲

  

  隱隱雲中路,輕輕夢翅飛。蒼蒼山色誘人追,神往步相隨。

  簇簇花香艷,翩翩蝶彩圍。潺潺泉水沁心扉,醉飲不思歸。

  

  游錦州筆架山

  畢彩雲

  

  頭上祥雲腳下船,思潮無際水無邊。

  濤聲為我開新路,雪浪因誰詠舊篇。

  海里天橋雲里路,風中筆架畫中天。

  堪憐道士驅凡念,空守香台一縷煙。

  

  歡呼2008北京奧運會

  

  世界嘉賓跨海來,百年奧運北京開。

  自豪之淚黃河涌,友誼之花赤縣栽。

  萬里飛天燃聖火,一朝奪冠比雄才。

  國歌奏響天和地,矚目神州大舞台。

  

  葫蘆島新貌二首

  

  關外明珠第一城,依山傍水久聞名。

  人融廣宇千家友,電送微波萬里程。

  拔地樓中燈閃閃,向陽坡上果盈盈。

  立交橋外連天下,車載豪情國道行。

  

  地處遼西負盛名,久經風雨更崢嶸。

  花街月照花千樹,水庫波掀水一泓。

  渤海灣前迎日色,葫蘆島上踏歌聲。

  征帆豎起新天地,馳向明朝萬里程。

  

  觀賞曉園牡丹花展

  劉季子

  

  牡丹日日展芳菲,接踵摩肩賞翠微。

  綠葉搖風和蝶舞,紅腮傅粉惹魚窺。

  幽香淡盪遊人醉,薄霧輕飄紫燕飛。

  縱貶洛陽仍傲骨,百花園裡奪花魁。

  

  讀《敕勒歌》懷古

  

  牛羊四野草蔥蘢,塞北無垠戈壁風。

  萬仞陰山綿亘亘,千秋青冢綠茸茸。

  射鵰身手征歐亞,定鼎襟懷統漢蒙。

  絕代可汗功顯赫,草原驕子一雄鷹。

  

  小屋吟

  何春梅

  

  孤獨呆窮壤,奈何風雨狂?

  安知寒士笑,廣廈遍山鄉。

  

  小樹吟

  

  小樹苑中栽,迎風長起來。

  有朝終脫穎,化作棟樑材。

  

  嘆風沙

  李君莉

  

  沙舞漫天愁,冬春復夏秋。

  人人期治理,何日得安休。

  

  四季歌

  

  清風拂面來,垂柳拭蓮台。

  梨棗連枝笑,梅花伴雪開。

  

  黃山行

  戴志貞

  

  千階入海雲,萬樹拱天門。

  目下九龍瀑,腳登怪石林。

  客松傳友誼,霧嶺育茶心。

  信步蓮峰頂,天都現正身。

  

  碾子營賞梨花

  劉桂芳

  

  梅是精神雪是魂,冰娥素女斗清純。

  香飄銀海花千樹,春入瀛壺酒一樽。

  美景催詩飛好句,閑情信步過煙村。

  瓊姿若許重相訪,風雨不須深閉門。

  

  春情

  孫淑靜

  

  燕子呢喃杜宇鳴,花翻蝶夢萬般情。

  游春一刻芳心醉,只顧吟詩忘返程。

  

  春時

  

  春風著意綠河堤,垂柳絲絲拂碧溪。

  暇日踏青添雅興,村前牛走動新犁。

  

  詠菊

  

  滿山落葉鎖天台,萬蕊沁香霜里開。

  欲采黃花學陶令,怕驚一瓣落塵埃。

  

  沁園春·步顏仁禧原玉

  蔡 建

  

  恰值良辰,喜迓嘉賓,情摯禮周。效流觴曲水,新朋舊雨,先生女史,吟興方道。齊贊菱川,鍾靈毓秀,高雅詩風吹九州。欽編輯,執椽筆潤飾,十五春秋。

  騷壇廣結朋儔,舉大纛傾情競展猷。為承唐越宋,優遊涵泳,驪珠探獲,盛世高謳。大地為箋,珠湖當硯,泉涌文思佳句酬。清音裊,看小荷耆宿,盡顯風流。

  

  踏莎行·緬懷玄奘法師

  

  少歲皈依,壯年遠旅。跋山涉水真經取。蜚聲五竺釋精深,大唐西域山川賦①。

  「新譯」流芳,佛門獨步②菩提樹下禪心悟。功圓德滿列仙班,佛光普照蒼生度。

  註:①指《大唐西域記》,玄奘著。②玄奘翻譯經、論75部,凡1335卷,也稱「新譯」。

  

  訴衷情·太陽花

  

  嫣然笑對驕陽,絢麗品端莊。身微自愛高潔,蜂蝶忍輕狂。

  風颯颯,雨滂滂,夜長長。有誰知曉,一瓣心香,留與劉郎。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參觀陳獨秀紀念館有感

   

作者:周篤文

   

字體:   【大中小】   

   

   

  飄蕭紅葉覆階庭,疑是精魂血色凝。

  赤縣風雷驚世界,潮頭擎旆作先行。

  這是女詩家劉慶雲詠懷陳獨秀之作,感今思昔之懷,俱以象喻之法出之。蘊藉深沉,精鋼百鍊,令人讀後心潮擺盪不已,一等佳作也。起句「紅葉」,包孕豐富,一篇詩眼。它上綴「飄蕭」,傳出惻惻寒意;下連「覆階」點明庭院荒涼,無人清掃的景象。中間以似火的「紅葉」作柱而反襯出主人公性格命運之熱烈與悲壯之特色。二句緊承上意,加以發揮。「疑是精魂血色凝」化實為虛,點之染之,崇仰與傷悼一筆寫出,令人悲愴無盡。

  後二句情隨境轉,一變而為昂揚壯偉之音,如聽光明之頌。「赤縣風雷驚世界」形容中國革命勝利對世界的巨大影響。聲情意象何其光昌偉麗。「潮頭擎旆作先行。」則是對陳獨秀在新民主革命前期巨大作用的詩意概括。他作為「五四」運動主要領導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在文化與政治上的開創與先導之功,是必須肯定的。「潮頭」一句,可說是歷史的定評。

  懷古之詩,不能沒有作者的態度與評價。但它不宜直說,更不能喊口號、貼標籤。而是要通過意象的營構來加以表現。《唐詩紀事》載:元微之,白居易,劉禹錫同賦金陵懷古。劉飲酒一盞。立成「王溶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之作。白覽之曰:四人探驪,龍子先獲珠,遂罷唱。好就好在以意象發議論。讀慶雲詩,亦當作於是觀。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住長白山下藍景別墅等

   

作者:張岳琦等

   

字體:   【大中小】   

   

   

  住長白山下藍景別墅

  張岳琦

  

  白樺林深曲徑幽,時聞晨起鳥啁啾。

  旅人陶醉渾忘我,不覺山中歲月流。

  

  玉樓春·感長白山靈氣說

  

  群峰默默凌空聳,湍水淙淙尋壑涌。天池鏡里賞霞飛,忽遇仙風迷霧擁。人生多苦常須夢,虛擬遐思皆有用。飲干聖水一千盅,躍上雲端攀彩鳳。

  

  近看長白山瀑布

  

  漫天盡灑雨和煙,晝夜風雷激浪翻。

  銀漢誰傾一注水?落山化作大江源。

  

  登峰觀天池

  

  陰晴迥異壑和峰,時雨時風時霧蒙。

  何故天池如幻景,原來身在白雲中。

  

  登長白山南坡

  

  南坡久仰未曾逢,奇境親臨絕不同。

  十里山花天地色,千年峽谷鬼神功。

  時移事易思當變,路轉峰迴阻亦通。

  多少留連忘返客,回頭屢望戀蔥蘢。

  

  醉花陰·嘆天池難見

  

  貴在時常看不到,總是陰雲繞。絕世美佳人,蒙面輕紗,豈可隨心撩。

  三分一變天地貌,未見無須惱。靜靜待雲開,驚艷機緣,在巧非關早。

  

  游長白望天鵝風景區

  

  遠來不怕路難行,水也清涼山也靈。

  褐石空擎排巨柱。青峰壁立作高屏。

  千姿小瀑流似樂,一泄湍溪唱不停。

  鮮為人知絕佳處,鄉村美女勝明星。

  

  再訪集安

  

  樓高林密水如藍,今日集安非舊諳。

  鴨綠江邊美鑽石,火紅塞外俏江南。

  古城千載去焉遠,後事萬般來者擔。

  欲寫新姿尋好句,苦思不覺五更天。

  

  藍景花園別墅

  楊金亭

  

  白樺圍藍景,紅樓綠洞天。

  清涼消客夢,何必問桃源。

  

  白山道上

  

  百花未盡綠陰濃,草卉金黃燦紫紅。

  傍路蜂群歌斷續,白山流蜜醉寰中。

  

  雨中天池

  

  傘花搖曳雨蒼茫,萬眾凝眸水一方。

  夢幻陰晴離合處,天池頓現寶藍光。

  

  告別天池雨未停,鏗鏘綠韻伴車行。

  催詩最是天孫巧,為織輝煌七彩虹。

  

  翰墨偕行伴採風,清涼八月屬關東。

  天池寶石藍如畫,回首雲山挂彩虹。

  

  白山觀瀑

  

  碧虛飄渺水潺潺,綠夢深埋不記年。

  石破天驚傾雪瀑,情鍾北國潤桑田。

  

  長白曾經采詩地,風騷雅集我重來。

  相逢最是驚心處,高瀑雲埋萬壑雷。

  

  白山交通賓館

  

  山青水媚擁樓台,窗外丹青迤邐開。

  鴨綠江聲敲客夢,軍歌悲壯撲詩懷。

  

  大峽谷

  

  混沌何來日月星?雷翻深峽恐龍騰。

  浮雕百態交相語,鬼斧天工見性靈。

  

  綠淵潭

  

  山光雲影曳漪漣,白樺林深水底天。

  一覽晶瑩真玉色,正名宜是碧淵潭。

  

  白山十五道溝

  

  此溝標十五,披綠上高寒。

  棧道迷詩境,危崖疊畫欄。

  有雲皆一出岫,無石不流泉。

  清氣消塵累,飄然似散仙。

  

  過集安

  

  幽絕遼東古集安,武功文采史斑斕。

  丸都山下丸都水,畫出江南綠綺天。

  

  白山吟稿

  周篤文

  

  減蘭·陪岳琦諸公游天池

  千山發脈,虎踞龍蟠天極北。三水源頭,挽下銀河作瀑流。

  傾盆急雨,滌盡緇塵朝洞府。聖潔靈池,虹影波光曠世奇。

  

  浣溪沙·雨中觀白山大瀑

  

  雪滾雲崩墜碧天,雷隆雨密萬湍翻,長蛟奔壑導江源。

  詞客揮毫干氣象,畫師潑墨漲雲煙,太平佳話樂無前。

  

  綠淵潭

  雲端飛下白虹長,作雨興風透骨涼。

  一角華嚴開玉鏡,詩情婉轉水中央。

  

  登天池二首

  

  長風吹雨濕吟衣,健步登巔未覺疲。

  雲去雲來開寶鑒,陰陽離合絕神奇。

  

  又

  

  奇峰十六拱天池,東亞名山妙若斯。

  拄地撐霄涵萬象,斡旋造化贊生機。

  

  次岳琦望天鵝景區詩韻

  

  勝境何殊蜀道行,神奇山水本通靈。

  瀑聲妙似廣長舌,花陣妍於錦繡屏。

  雲影天光流自逸,唐風宋韻唱無停。

  興來欲盡兵廚酒,笑酹虛空文曲星。

  

  望天鵝放歌

  

  望天鵝頂信天游,棧道盤空古木稠。

  飛瀑千重泉萬穴,小江南里醉新秋。

  

  集安懷古

  

  千秋俎豆仰高風,華夏句驪禮樂同。

  碑聳太王光九域,詞源一脈溯遼東①。

  註:①大業八年隋煬帝征高麗,有《紀遼東》長短句。言及丸都奏凱,實開詞學之源。

  

  雨中看長白山瀑布

  陳 平

  

  風攜雨腳沁衣寒,谷有砰訇泄白湍。

  沿棧溯流蒼嶺綠,一川倒掛破雲看。

  

  綠淵潭

  

  岳樺幽林一徑探,蒼屏翠蔓抱清潭。

  上看飛瀑拖天色,惹得波光斗碧藍。

  

  重登北坡觀天池

  

  舊遊尋覓意相仍,盤徑蒼蒼引興登。

  漫野幽林攢地皺,宜人晴日弄秋清。

  漢分一勺留天色,水漏三江裂錦繒。

  臨絕空明雲復卷,殷勤密雨並寒凝。

  

  登長白山南坡觀天池遇雨霧

  

  曉上峰巔何處尋,忽風忽雨帶寒侵。

  半雲半霧茫茫里,想得天池夢尚吟。

  

  雨底登臨去又還,雲侵嶺色怨猶慳。

  呼風放得天池影,喜見清光似月閑。

  

  風捲雲簾皺似波,天開一鏡若新磨。

  高呼抖擻心頭願,照我吟懷發浩歌。

  

  游望天鵝風景區

  

  撲面谷風清,陟岩盤棧陡。驚呼石骨奇,苔蘚痕青黝。蓊鬱木相森,寒泉在壁走。文如擁鼻吟,武若奔雷吼。一澗合千流,溪光摶畫手。詩思益縱橫,放曠儔雲友。

  

  玄武岩石壁

  

  斑斕石柱若青銅,造化神奇各不同。

  遙想當初開物象,火岩噴發接蒼穹。

  

  丸都城

  

  披襟探古四山明,剩有涓涓曲水清。

  綠稼連畦憑眺處,天荒地老一丸城。

  

  捫好太王碑感懷

  

  山分一石立遼東,四面鐫書隸法雄。

  記有太王開土境,千秋勝跡只煙籠。

  

  詠長白山天池

  劉育新

  

  輕車穿林海,一任碧濤澄。白山橫北國,蒼茫如巨龍。歷經百世劫,誓與天地終。十里不同季,一山割夏冬。;蔓延數千里,雍容萬代宗。銀河雲間掛,轟然鳴巨鍾。上溯天池水,神秘復朦朧。三江皆源此,滔滔萬里縱。天水永不涸,滋潤萬物生。陽光寶石燦,雲霧輕紗封。寒凝魚龍慘,明鏡自從容。澄懷觀宇宙,昭昭如天瞳。興亡千古事,盡在一瞥中。

  

  望天鵝公園

  

  心慕洪荒久,尋詩峽壑間。

  清泉穿峭壁,老樹掛雲端。

  棧道侵苔蘚,石排彈古弦。

  大觀何所悟,書法效天然。

  

  和京戰《水龍吟·長白山瀑布》

  

  混沌大夢沉酣,山崩海立天驚起。洪荒盪火,重煙蔽日,熔岩嬉戲。輕燃草木,鍛化金石,更新大地!待煙銷灰冷,億年沉寂。高寒下,孤星里。

  積聚甘霖聖露,匯天池,終成大事。居高直下,忽逢斷壁,      

   1[2]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住長白山下藍景別墅等

   

作者:張岳琦等

   

字體:   【大中小】   

   

   毅然身碎!厚霧彌空,驚雷掠樹,灑蒼天淚。但沖巒破嶺,三江獨辟,看滔滔水。

  

  和曉川學長韻吟留別

  

  莽原林海喜同游,白樺蒼松畫意稠。

  碧水滔滔詩韻遠,相邀來日醉中秋。

  

  和步福有兄《酷相息·陪詩書畫名家訪集安》

  

  水遠山遙期望地,億萬載,洪荒里。待霧撤雲開朝日起,賞勝景,詩詞紀。仰古迹,楹聯紀。

  筆下風流相契事。關國運,關文史。有長白高峰證友誼。抒靈性,可隨意:論生死,必誠意。

  

  題美人松

  趙京戰

  

  立地擎天是此身,霜皮真似老龍鱗。

  滄桑未減英雄氣,卻被無端喚美人。

  

  宿藍景花園別墅遇雨

  

  四圍白樺隱清幽,夢斷瑤台十二樓。

  一霎瀟瀟天籟響,教人領略雨中秋。

  

  長白山瀑布遇雨

  

  十里聞聲先動容,雲邊崖畔訪仙蹤。

  恰逢天雨懸紗幕,令我隔簾窺玉龍。

  

  水龍吟·長白山瀑布

  

  千秋一夢沉酣,今朝知被誰驚起?沖開鎖鏈,崩通崖岸,作凌空戲。攜雲叱吒,挾風呼嘯,聲聞天地。又收藏鱗爪,湮埋頭尾,平空墜,深潭裡。

  莫問來時滋味,記宮中,幾多心事。調和旱澇,平衡豐欠,此身寧碎。遍歷滄桑,頻驚憂患,盡人間淚。任溪鳴谷壑,奔騰千里,化三江水。

  

  綠淵潭

  

  三瀑如簾壁上懸,卧身長白幾多年。

  殷勤收取群山色,好為人間作綠淵。

  

  天池南坡濕地

  

  深山見沼澤,北依天池側。浮雲繞層巔,岳樺圍四壁,披襟賞清幽,放眼收嫩綠。草梳美人發,溪凝琉璃碧。手采柳蘭黃,鬢簪越菊白。攘攘迷群蜂,翩翩羨雙蝶。物我兩和諧,表裡俱澄澈。安得丹青手,潑墨揮彩筆,攜卷赴京華,贈我幽燕客。

  

  洞仙歌·長白山天池

  

  深宮傳語,命瑤池驂駕。誰遣層雲掩台榭。欲回車,難勒龍虎旌旗,鳴鸞佩,幾度徘徊欲下。

  天門開一霎,玉鏡晶瑩,時見藍光向天射。看十六峰頭,鼓樂聲中,仙人眾,紛如走馬。奈轉瞬濃雲蔽前山,剩遊人側目,又添驚詫。

  

  鴨綠江

  

  江頭江尾幾千年,綠水白山襟帶連。

  隔岸同聽雞曉唱,比肩曾賞月秋圓。

  粼光猶帶硝煙色,玉鏡空窺堯舜天。

  手掬清波重寄語,浣衣照影付嬋娟。

  

  鴨綠江對岸浣衣女

  

  粗梳秀髮布衣襟,隔岸時聞斷續砧。

  非是裙衫搗難盡,江邊誰解浣衣心?

  

  十五道溝

  

  玄武開天起怒龍,移來蓬島駐仙蹤。

  泉多應是石生水,石怪疑為人造峰。

  嶺樹層層還密密,澗溪滾滾復淙淙。

  忘情不覺三回首,歸去乘槎誰與從?

  

  十五道溝即景

  

  探奇循石徑,滿眼秀成堆。

  古樹仙人種,層岩玄武開。

  林深遮白日,衣濕綴蒼苔。

  幽境難久賞,清涼已滿懷。

  

  農家

  

  青山如壁立門前,半畝池荷花欲燃。

  旋摘果蔬迎遠客,人間最貴是天然。

  

  和周篤文先生

  張福有

  

  長白之行共壯遊,唐風宋韻引同儔。

  松花鴨綠吟聲壯,大美晴霞頌雅秋。

  

  和張岳琦先生《游長白望天鵝風景區》

  

  幾度沿江訪古行,深溝諸道掩河靈。

  虹圍萬仞琉璃塔,壁立千尋孔雀屏。

  壇冢積成皆石築,銅戈駐罷與雲停。

  他年或許知來者,鴨綠波涵數點星。

  

  減字木蘭花·和曉川先生

  

  三江一脈,清鑒天開瀑嘯北。十六峰頭,共濟雲帆天際流。

  闥門石雨,四百高弦驚樂府。詩野花池,不用鏗鏘韻自奇。

  

  行香子·重訪望天鵝火山景區

  

  長白東道,鴨綠西流。望天鵝、幾度遨遊。林中棧道,河底沙洲。共溪泉清,石泉響,瀑泉幽。

  馬龍車水,墨客詩舟。憶當年、踏探斯溝。籌邊上策,護鑒良謀。在合民心,知民意,解民憂。

  

  酷相思·陪詩書畫名家訪集安

  

  故國華章遺產地。盡載入、江聲里。自江畔巍巍雄碑起。蓋墓瓦、陶銘紀。遷墓事、銅銘紀。

  筆下文章心底事。一件件、收青史。信江路行來增友誼。長短句、添生意。深淺處、含心意。

  

  沁園春·第132次登長白山遇彩虹並攝

  

  揖別天河,西折南行,一路賞花。攝忽晴忽雨,彩虹飛架;時雲時霧,霓影橫斜。眼底新門,夢中老路,紀詠吟來又踏查。山中事、對詩朋墨客,曆數同嗟。

  百登百感交加。愧滿目青川半嶺霞。任星疏月隱,江聲依舊;天荒地老,山色仍佳。炭木猶青,行人漸老,得失安從後世賒?誰知我、是哀生慷慨,樂在浮槎。

  

  沁園春·鴨綠江大峽谷

  

  每越橫山,一線天開,澗險欲傾。對嶙峋怪石,手忙眼疾;崚嶒峭壁,膽戰心驚。峰底飛濤,谷頭排浪,日夜滔滔不住聲。聲聲緊、問何人不累,到此常登?

  千年炭木曾經,夢若許詩家攜筆行。又吟張元干,江澄鴨綠;題徐明叔,月隱鼉青。豈我無聊,非誰貪玩,豪氣從來為國生。尤須記,立擎天著柱,要自支撐。

  

  沁園春·第134次登長白山陪蔣力華兄踏查鴨綠江上游斷想

  

  攜侶重遊,鴨綠江頭,奧壤野垓。望三奇毓秀,東西跳澗;二源涌躍,南北胞胎。瑗水閑奔,劍川曲折,廿四長溝依谷排。穿雲水、放衝天巨浪,一洗塵埃。

  天池高築層台,對冠冕峰前一鑒開。嘆穆公刻石,已留隱患;劉郎紀詠,枉訴胸懷。聖水渾波,神淵嗚咽,一覽江山倍覺哀。馳疆野、定籌邊大策,更待雄才。

  

  和曉川先生《望天鵝放歌》

  

  長白披雲作勝游,唐風宋韻毓華稠。

  松花鴨綠吟聲壯,大美晴霞頌雅秋。

  

  陪蔣力華登長白山途中接曉川先生《集安懷古》依韻奉和

  

  詞詠丸都華夏風,宮稱豆谷玉杯同。

  陽安君劍堪驚世,漢隸雄碑聳大東。

  

  長白山

  張梅琴

  

  神山長白馭風來,碧水奇峰次第排。

  一掬素心誰解得,昌時應待不羈才!

  

  美人松

  

  翠嶺青松秀,悠然立美人。

  戀山懷博愛,蟠石保堅貞。

  得體倩肢直,迎風笑靨深。

  安閑如處子,林籟似沉吟。

  

  重遊天池

  

  頭白不知歲,匯泉青黛中。

  蟠龍結阜嶺,巨鏡映蒼穹。

  方羨朝陽燦,忽驚迷霧濛。

  一天經四季,感慨嘆神工。

  

  北坡至南坡途中

  

  太陽雨接彩虹天,妝扮名山萬態妍。

  蘸筆池波寄清逸,情隨飛瀑共翩翩。

  

  長白至集安途中

  

  集安初訪恰新秋,鴨綠清江喜伴遊。

  雲徑直通天界上,池波照眼動吟謳。

  

  浣溪沙·鴨綠江

  蔡世平

  

  一水犁開風物奇,山家禾稼自東西。這邊瘦影那邊肥。

  江北樓高飛意氣。江南哨重壓城低,水流心事向誰提?

  

  綠淵潭

  

  林密蟲鳴細,天陰鳥影低。

  紅鱗生水面,爭讀一山奇。

  

  深山詩思

  

  秋來我拔鳳凰毛,夜半山深織紫袍。

  虎嘯數聲添好句,又從筆管聽松濤。

  

  長白山

  

  樹老秋風壯,花紅土地心。

  白山千里色,妒煞洞庭春。

  

  「望天鵝」風景區

  

  挽得雲綢捆細腰,且隨松鼠過溪橋。

  如何柱柱方方石?托起青山十萬嬌。

  

  夜宿藍景花園別墅

  

  昨夜三更夢,抓窗虎爪深。

  醒來聞犬吠,落地起銅音。

  

  遠觀瀑布

  劉慶霖

  

  高崖飛瀑起蒼煙,莫問清清孰本源。

  一自天池奔湧出。萬重峰擁到人間。

  

  行走山中

  

  一斟山色飲微酣,行走大荒情慾燃。

  路側無松不美女,谷間有水即名泉。

  

  觀池遇雨

  

  澤陰萬物豈能遲,山頂風雲責自知。

  此即林花滋雨露,何妨我不見天池。

  

  夜坐崖邊

  

  對月臨風酒一樽,莫誇胸壑氣氤氳。

  昨宵我自天池下,身帶千峰頂上雲。

  

  集安將軍墳邊偶得

  

  勝跡煌煌千載驚,江村當日怎青青?

  陵邊貼耳靜心立,歷史遺音倚壁聽。

  

  下山歸宿

  

  自知難作頂峰人,過此煙巒聊放吟。

  袖裡清風歸絕壁,鬢邊殘雪藉流雲。

  行敲澗水短長調,看取林濤退漲痕。

  傍晚手機傳信息,觀來已是火星文。

  

  游望天鵝風景區

  

  朝聞鶯語夜聞泉,不必抬頭即看山。

  溪水能添新雨後,林花只落白雲前。

  石開書卷月還讀,瀑作琴弦風自彈。

  老子當年若知此,談何修道作神仙。

  

  綠淵潭

  

  波光微響漾蔥蘢,白樺林間望碧空。

  不與三江爭領地,唯將春色儲懷中。      

   [1]2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如此仲裁等

   

作者:李維嘉等

   

字體:   【大中小】   

   

   

  如此仲裁

  李維嘉

  

  詩仙幌子酒飄香,忽爾成批解僱忙。

  半世辛勞隨逝水,數年拖欠損飢腸。

  下情申述求公道,高價仲裁真病狂。

  落井何堪再投石,良心安在問穹蒼!

  註:頃閱2008.1.23上海《新民晚報》載新華社長篇報道:重慶詩仙太白(釀酒)集團改制時解僱204名職工——對正式工按一年1293元買斷工齡:對臨時工直接遣散;對歷年剋扣之工資和加班費按人均7千餘元給予補償。職工不服,向萬州區仲裁當局提出申訴,卻被要求先交近35萬元仲裁費,且不讓職工改向法院申訴(法院只收10元)。現重慶市法制辦公室已受理申訴。全國人大常委會亦已於2007年底審議通過有關法律,規定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自2008年5月1日起實施。

  

  參觀重慶三峽博物館

  袁第銳

  

  為逃溽暑強登樓,三峽風光眼底收。

  地質億年承混沌,民情千古仰風流。

  張飛祠廟沉江底,白帝孤城落石頭。

  買舟東下成虛話,且向廳前豁遠眸。

  

  與重慶文史館同仁話文字改革

  

  丙戊六月,訪重慶市文史館,欣晤林達開副館長、彭伯通老館長,並明倫、味甘、何暗諸詩兄。席間余提議對於當前文罕語言中諸弊端,為之呼籲改進,眾皆是之。重慶館同仁允為起草書面提案,於徵詢各兄弟館補充、同意後上達,因賦。

  文字傳承百代功,如何消息轉朦朧。

  南宮适(括)作南宮适①,孔子云(非雲)生孔子風②。

  浪說書櫥無《後漢》③,焉知岱嶽不「靈錘」④。

  作書最惡無章法,豎寫開篇左右逢⑤。

  註:①南宮适(音括)春秋時人。適與通原為兩字,簡化時合二為一。②雲乃動詞,如子曰、詩云。簡化字將雲與雲字合併,每滋笑話。蘭州有名家書《陋室銘》,末句寫作「孔於雲何陋之有」,有好事者在電話中謔曰:「孔子有雲,不知還有風否?」③聞四川大學著名教授王利器先生命研究生去書櫥取《後漢書》,研究生報以無之,空手而返。先生大驚,往指曰:「這不是么?」蓋繁體《後漢書》與簡化字全異耳。④鍾,多作動詞,如鍾靈毓秀。鐘,多作名詞,如茶鐘,鐘鼓,簡化時二字合一,改為「鍾」字。令人在由簡還繁時,往往誤用。嘗見西安某景點書杜甫《望岳》詩時,將原句「造化鍾神秀」,寫成「造化鐘神秀」。⑤上世紀50年代初,政務院曾明文規定,漢字橫寫由左至右,豎寫由右至左,此一規定今已蕩然,嘗見報紙標題在同一版中左右逢源,令人不知所從。

  

  聖誕夜與詩友聚會大理崇聖寺步大凡韻

  楊逸明

  

  大剎同圍小火爐,氣氛恰共性情符。

  曠懷未肯隨人老,清議何妨與世殊!

  我向蒼山三叩首,誰能洱海一提壺?

  書生自愧平安夜,憂患蒸黎只醉呼。

  

  大觀樓前與詩友飲茶步曉華韻

  

  豁眸煙水大觀多,人鳥同從樓畔過。

  歲暖西山無密雪,日遲南國有繁柯。

  高原茶已深深醉,精品詩須緩緩磨。

  我自感恩兼感悟:地球如手要常呵!

  

  游劍閣

  

  崢嶸巨石半空排,千古風雲入壯懷。

  歷井捫參謫仙去,騎驢沖雨放翁來。

  劍門安得雙鋒刃?詩國還存幾斗才?

  天險地雄休怯步,嘯吟正要此徘徊。

  

  峨眉山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處

  

  此處彈琴史料奇,錄來聲像盛唐時。

  碧山圍作迴音壁,白水流成奏樂池。

  萬壑松風常激賞,滿天星月共沉思。

  帝王多少金門詔,未抵書生一首詩。

  

  題都江堰二王廟

  

  魚嘴飛沙導急流,功追大禹炳千秋。

  長城萬里今何用?不及離堆土一抔。

  

  過劍門關

  謝良坤

  

  雲崖望斷剩茫然,始信人間蜀道難。

  三十六年風雨路,側身猶在劍門關。

  

  舍弟之渝州,有夢

  

  一輪明月映西窗,旅夢何如山水長。

  料有春風不辭遠,殷勤搖落桂花香。

  

  四九寒天見玉蘭花開

  

  久坐霜風意不伸,玉蘭忽報一枝新。

  卻疑海外春消息,錯寄桃花源里人。

  

  六月五日過長安

  

  車過端門不覺嗟,長安容易近天涯。

  北風昨夜來何急,吹落皇城一半花。

  

  自君之出矣

  胡中華

  

  自君之出矣,華燈寂未明。

  思君如碧海,潮落潮又生。

  

  贈故人

  

  我行山月下,蜀道落秋雲。

  復望嶺頭柏,青衫何似君。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再回哈爾濱等

   

作者:邙海生等

   

字體:   【大中小】   

   

   

  再回哈爾濱

  邙海生

  

  酒舉雲頭惹幻煙,幾多往事繞樽前。

  何嘗故地重回首,一口哈啤品六年!

  

  出差路上

  

  追月逐星常作客,披風枕露走天涯。

  時聽夢裡妻兒語,卻道男人不顧家。

  

  雪夜

  

  大雪紛紛夜入遼,漫梳暮色下眉梢。

  何當與我千秋篦,理盡凡塵卧碧宵。

  

  山鄉秋色二首

  馬步傑

  

  春色山鄉美,秋光景更幽。

  天青飛白鷺,水碧盪輕舟。

  稻穀翻金浪,棉花滾雪球。

  農夫夸特色,高唱信天游。

  

  秋雨一場後,天高氣更新。

  風清合鳥意,月朗淡人心。

  楓葉嫣如火,菊花麗似金。

  果香飄滿地,夕照小康村。

  

  行香子·棉田

  谷中維

  

  十里鄉原,千畝秋棉。重重壟,雪涌銀翻。採花倩女,頰上流丹。正手兒忙,包兒鼓,袋兒圓。

  小曲飛旋,笑語甜甜。豐收日,喜溢眉間。耕雲趕月,甘苦相牽。曾雨縈懷,風摧面,汗濕衫。

  

  一剪梅·奧運聖火耀柏坡

  

  鼓樂激昂五彩生,人也歡騰,嶺也歡騰。祥雲朵朵映山紅,紫氣蒸蒸,火炬熊熊。

  聖地開顏聖火賡,一路雄風,一路歌聲。喚得領袖盪心旌,指點青峰,笑看和平。

  

  一剪梅·聖火光臨老龍頭

  

  五彩簇擁澄海樓,獅舞風流,鼓震神州。祥光璀璨天陬,喚起星眸,驚起雲鷗。

  宿願百年今日酬,情盪心舟,雄氣赳赳。金龍舒意正昂頭,千里濤謳,萬里聲遒。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禮讚

  趙華中

  

  祥雲絢麗鳥巢騰,畫卷恢宏染碧空。

  奪目星光流異彩,擎天聖火跨蟾宮。

  激情喜沐炎黃雨,夢想樂乘華夏風。

  友誼和平書史冊,五星閃爍五環升。

  

  懷念劉益琥先生

  陳永安

  

  一載哀思淚未乾,遺詩吟斷曉星寒。

  去年曾嘆相逢少,今歲方知再見難。

  

  野味

  

  野鶴閑雲運未通,臨風一唳恨飄蓬。

  獵槍點落南歸路,魂入湯鍋斷九重。

  

  電視機前

  路煥京

  

  紛呈賽事耀熒屏,媳婦點評婆母聽。

  早忘前天曾拌嘴,一家圍坐樂融融。

  心隨比賽樂開花,遙控牢牢手裡拿。

  老伴逢人誇奧運,或能從此戒搓麻。

  

  爺爺正看籃球賽,遙控被孫偷過來。

  爸爸急撥專賣店,長虹馬上送一台。

  

  謁衛輝比干廟

  

  只惜國運不惜身,直面刀叢辨偽真。

  熱血一腔千古鑒,廟前松柏亦空心。

  

  謁湯陰岳飛廟

  

  廟柏猶有冤獄痕,屢經不敢訪湯陰。

  前朝八百六十載,幾個官家遠小人?

  

  送別

  

  媳婦抻衣兒女偎,老娘叮囑老爹催。

  一人下井全家惦,日盼平安夜盼歸。

  

  聞南方旱情有作

  李志新

  

  爍爍七星似水瓢,銀河燦燦任飄搖。

  欲持北斗趨霄漢,舀取天漿潤旱苗。

  

  麻雀

  

  一朝誤入網籬中,拒寵絕食死不從。

  遍看世間玩鳥客,誰攜此物在雕籠?

  

  說夢

  馬俊華

  

  羈宦半生得賦閑,回眸往事似雲煙。

  同仁常向夢中聚,爭話國興與月圓。

  

  丹青見君心——賞老伴作畫

  葛振民

  

  翠竹挺立傲蒼穹,蘭蕙幽香崖畔生。

  筆落平川峰嫩起,做人作畫兩相通。

  

  深夜傳情

  

  8月17日子時北京發來簡訊:日進八金刷新單日記錄,成就了「中國日」。驚喜之餘,揮毫以記之。

  萬籟清宵靜,心寧湖水平。

  忽得京奧訊,掩卷繪金龍。

  

  雪梅

  沈傳和

  

  排雲一鶴下重宵,白羽翻飛化雪濤。

  萬里江山皆素裹,獨留丹頂在梅梢。

  

  過原日寇飛機場故地

  

  八年蹂躪辛酸地,今日輕歌曼舞場。

  舉酒千盅人醉否,可分一盞祭國殤?

  

  靈芝

  孟獻彬

  

  枯樹生奇傘,山泉浸古光。

  磨風擊雨盡,夢在病人床。

  

  浣溪沙·晚歸

  吳 彥

  

  小路彎彎照晚霞,呢喃燕子剪新芽。天邊落日舞昏鴉。

  村婦荷鋤歸遠近,稚童身後采黃花。炊煙裊裊是農家。

  

  卜運算元·游天桂山

  張建偉

  

  極目望雲端,一抹蒼山翠。耳畔迴流樹下溪,勝有銀河墜。

  嵐氣繞摩崖,景美遊人醉。奔盪詩思試馬蹄,底趣誰人會?

  

  飛行記

  雷 芳

  

  千里乘風萬里歌,藍天雲海也來和。

  此時為了兒時願,看看星星眨眼么。

  

  新春有感

  任 征

  

  和風才解窗前凍,亂雪又描枝上花。

  幾度問春春不語,柳綠昨夜露新芽。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海花鹿等

   

作者:趙寶海

   

字體:   【大中小】   

   

   

  趙寶海

  

  趙寶海,黑龍江綏化人。1961年生,現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史志辦副編審。已出版詩文集十幾種。詩詞精選集《杯中山水》獲第七屆丁玲文學獎,五絕《木蘭百年慶典》勒石松江詩堤,七絕《牧馬姑娘》獲首屆華夏詩詞獎,五律《胡錦濤主席點燃奧運聖火盆》獲《中華詩詞》雜誌社「迎奧運」全國詩詞大賽獎。

  

  海花鹿

  

  梅花身上雪,開在碧山中。

  照影溪流鏡,穿林角掛風。

  讀李商隱《夜雨寄北》

  燭光似星光,秋雨澆不濕。

  重疊淚淋漓,堆座望夫石。

  

  縴夫

  

  沉沉號子壓雷低,身似彎弓倒影齊。

  纖道如繩雲路窄,拉圓旭日向天西。

  

  衝浪

  

  蒼茫一片海天藍,時沒時浮雪浪間。

  倒立直行渾不管,雷鳴電閃奏和弦。

  

  木蘭游山記感

  

  攜友前行山色深,清清雪水伴泉音。

  春風拂面塵囂盡,折得枯蒿也自親!

  

  雅集雲來軒

  

  小店鄰街亭復台,幾杯冰鎮爽心懷。

  臨風大笑煙霞起,不是雲來是我來。

  

  參觀阿城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館似穹廬郊外開,收藏千載鑒興衰。

  我來欲跨當年馬,手挽雕弓射未來。

  

  十萬轉業官兵開發北大荒五十周年

  

  草綠軍衣染大荒,豆花粉紫麥芒長。

  心靈處處皆場院,堆起太陽金色光。

  

  戊子元宵夜寄海外友人

  

  卜居海外自由人,欲剪鄉愁愁更深。

  借問君心何所系?炎黃血脈古槐根!

  

  與杏花詩會詩家同游向海

  

  不盡枯黃草,才萌暗綠芽。

  春回蘆盪水,鶴舞美人花。

  問古詩靈我,聽濤夢拍沙。

  雕飛天影動,雙翼展雲霞。

  

  再詠老石匠

  

  打磨到年老,雕刻任方圓。

  相石知心易,為人至性難。

  沙塵迷不惑,錘鏨落無偏。

  留得叮噹韻,迴旋在遠山。

  

  溫金龍畫馬

  

  金龍牧騏驥,野駿逸凡塵。

  身影領風起,蹄聲帶韻奔。

  相融心作馬,自有筆傳神。

  勁氣無羈絆,踏開天上雲。

  

  夫妻植樹

  

  植樹邊荒又一春,夫妻何懼野風侵。

  已將志願栽雲嶺,總把荒涼變綠陰。

  地上方多苗幾畝,胸中早見樹千尋。

  淋漓汗水衣衫透,培土銀鍬揮正頻。

  

  小店名廚

  

  美味可人香色形,多年烹飪藝純青。

  亦焦亦嫩勺中火,時炒時顛掌上情。

  不懂陰陽知辯證,全憑鹹淡找平衡。

  無高無矮皆朋友,街巷爭傳小店名。

  

  憶蓬萊旅順之旅

  

  恣肆汪洋瀉一泓,朦朧萬象不朦朧。

  大潮生滅天音白,旭日圓明海浪紅。

  寬矣胸懷塵俗渺,窅然蜃景水雲空。

  直從黃海向遼海,只在無聲太息中。

  

  迎新

  

  逝者如斯日月追,桃源有徑是耶非。

  三杯醉月花迷我,九域迎春詩贈誰?

  天地蒼茫唯自主,雞蟲噪嘯豈堪悲!

  龍泉曼舞清光遠,瀟洒人生走一回。

  

  三春

  

  雪灑青山霜點頭,三春一任去和留。

  滄桑劫火心難老,風雨人生境可侔?

  未必真誠追至性,自能潦倒笑窮愁。

  莫言前路無知己,萬籟皆詩共自由。

  

  感懷

  

  彈指韶華去不還,糊塗難免路多偏。

  不驚頭白空臨鏡,未握繩牢休放鳶。

  君可挪光山上石,誰能撐得畫中船。

  風傳神讖無終始,花在枝頭果內眠。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夏巡陽江合山果場等

   

作者:馮剛毅等

   

字體:   【大中小】   

   

   

  夏巡陽江合山果場

  馮剛毅

  

  六月火雲紅,合山百果熟。

  輕車發澳門,遠尋長春谷。

  林木郁蔥蔥,花卉芳馥馥。

  龍眼圓似珠,黃皮美如玉。

  波羅蜜巨垂,芒果香堪蓄。

  村姑背籮筐,野童負竹簏。

  蔓草雜而長,峽泉甜可掬。

  犬豕卧庭除,雞鴨入房屋。

  擘果共嘗鮮,奉茶隨入俗。

  不儘是煙霞,難填為口腹。

  富貴屬奢求,溫飽已知足。

  

  夏觀恩城鳳凰果場

  

  客從蠔海來,鳳凰花落後。

  主人自殷勤,引路行居首。

  龍眼漫山坡,翠蓋搖壟畝。

  墜枝尚微青,滿肉期圓透。

  出山淌溪泉,洗面滌塵垢。

  網羅雀與蟬,手捉鳥和獸。

  開襟納南風,圍爐當北牖。

  嫩摘番薯苗,淺嘗蜜蜂酒。

  林雞美解頤,澗魚甜適口。

  樹蟲奏長歌,水風吹短袖。

  此際憩深山,無以聞夜漏。

  虛窗引月華,閑庭仰星斗。

  荒村啼白雞,竹舍吠黃狗。

  萬念皆歸寂,一息猶持久。

  冥冥乎鬼神,浩浩哉宇宙。

  願作一野人,草萊獨行走。

  

  看影片《七七事變》

  

  宛平炮火亂紛紛,日寇狂侵禹甸昏。

  守土身殉同鐵炮,裹屍馬革有忠魂。

  英雄皆說佟麟閣,歷史無忘宋哲元。

  遙念盧溝斜月落,國讎家恨待重溫。

  

  海上吟草

  趙忠亮

  

  接出海通知,待桃花開放又不遇

  一夜東風吐嫩芽,痴心尤盼睹芳華。

  相期未料天涯喚,春意桃花換浪花。

  

  夜行感賦

  

  風搖孤月筆,浪涌一江書。

  岸遠瑤池幻,舟輕柳葉如。

  歸期追夢問,秀髮倚窗梳。

  彈指驚時老,漂身十載余。

  

  船泊錨地待靠泊計劃

  

  舷邊風浪涌,翹首待佳音。

  忽報船更貨,真如劍刺心。

  無眠三夜望,冷雨幾回淋。

  莫笑情何急,經營正日陰。

  

  初春船泊京唐

  

  燕地無相識,揚帆做獨游。

  寒春衣悔薄,斜雨冷如秋。

  語異多尋路,心沉故遠樓。

  平川千里目,每自海中收。

  

  行船(新聲韻)

  

  行船哪有吉辰日,路否坦平聽雨風。

  方向從來知北斗,心中不去是鄉情。

  浪花簇簇難分季,鷗鳥依依也為朋。

  四海足跡漂已遍,博得雲客雁名聲。

  

  同學會因出海未赴有寄

  

  同窗邀約未成歸,為有天涯孤雁飛。

  美酒香茶歡夜永,倦舟遠岸浪花肥。

  杯中猶識夭桃面,海上誰牽昔日衣。

  對月臨風惟祝福,來年攜手賞春暉。

  

  憶江南·贈人

  杜鐵勝

  

  長相憶,江上採蓮娃。蓮子映心心映水,露珠如面面如花。一曲到天涯。

  

  減字木蘭花

  

  江河藍遍,一抹輕舟雙掠燕。別語山前,素麵寒姿處處妍。

  願君長好,不是神仙愁會老。雨上花枝,淡淡春愁惹夢思。

  

  菩薩蠻·懷辛棄疾(三首)

  

  南樓風雨佳人會,林中我與誰同醉?江上有仙鷗,日寒逐水流。

  紅巾空自挹,太息屈原筆。把劍試簪纓,夜聞腸斷聲。

  天河夢覺雲飛起,繞床飢鼠聯翩至。山月脈如絲,野棠花滿枝。

  悲來遊子慣,塞北江南岸。何物最關情?蕭蕭班馬鳴。

  野棠花落春枝淺,晨行淚灑江南岸。風物豈無情,廉纖燕語聲。

  雲山青翠疊,唱遍《陽關》徹。桃葉信音微,郎從何處歸?

  

  題滄浪亭翠玲瓏

  陳偉強

  

  迴廊寂寂隱幽篁,高卧北窗風亦蒼。

  翠玉千竿煙萬縷,鳳鳴聲里夢瀟湘。

  

  留別謝慶琳詩友

  

  驪歌一唱月光寒,雲里樓台夢裡山。

  自古江南似佳麗,忍將別淚流紅顏?

  

  寄趙亞娟詩友

  

  海天一望碧無涯,鷗鷺雙飛逐落霞。

  想得梁溪今夜月,銀輝照冷白蓮花。

  

  如夢令·留園聽古裝美人吹簫

  

  蟬鬢斜飛金鳳,吹出梅花三弄。曲盡已無人,疑是鈞天一夢。珍重,珍重。滿地落紅相送。

  

  游虎丘

  

  古阜生秋草,空階夕照酡。

  霞光繞斜塔,劍氣起橫波。

  頑石聽經久,香泥埋玉多。

  明朝抱瑤瑟,直入白雲窩。

  

  童趣

  王伯雄

  

  溪水清清飄彩霞,浮萍片片聽鳴蛙。

  折根蘆葦彎成套,蹲在塘邊釣笨蝦。

  

  游泳

  

  衝波擊浪戲群娃,綠水長長照晚霞。

  百舸千帆天去遠,大河落日灑江花。

  

  荷塘垂釣

  

  荷葉青青菡萏紅,蜻蜓飛過滿塘風。

  綠楊底下垂竿釣,靜看魚停水藻中。

  

  夏夜

  

  躺椅輕輕搖月光,銀河遙指話牛郎。

  誰家小曲聲悠遠,樹影花馨入夢鄉。

  

  夏意

  

  小院深深躺椅輕,鳳仙嫣麗綠窗明。

  桐蔭滿地時當午,夢覺流鶯鳴一聲。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參觀旅大日俄帝國侵略戰爭舊地等

   

作者:賈 漫等

   

字體:   【大中小】   

   

   

  參觀旅大日俄帝國侵略戰爭舊地

  賈 漫

  

  乃木誰封武士侯?豐碑累起國人頭。

  軍衣大氅腥風裹,將士屠刀血水流。

  華夏河山悲半破,東瀛暴利慶全收。

  凶年庚子銀花雨①,一瀉清宮變漏舟。

  廣賴陰魂何處尋?狼牙虎齒海森森。

  

  萬忠墳里有奇恥。百草叢中無好音。

  血海怒掀驅虜浪,腥風鼓盪抗倭心。

  電光岩壁登臨處,思古撫今恨滿襟。

  滿清破鼓亂人捶,捶碎江東血肉飛②。

  奸女殺男還罵瘦,吞山割地不嫌肥。

  日俄霸業金沙夢,滿漢同胞白骨堆。

  滿目青山如劍指,神州何日盡揚眉。

  註:①指庚子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②指列寧曾痛斥沙皇侵略翠屠殺江東六十四屯中國人。

  

  過義烏駱賓王故居

  陸永祥

  

  舊水亭台古,春生草木和,

  不知千載下,猶唱詠鵝歌。

  

  念奴橋

  

  丙戌除夕,偕老同學沈君,游鸚鵡湖,聽報本寺鐘聲。

  系蛟事遠,有圖經千載,遺蹤猶說。一自武原分鵡水,頭頂漢時明月。蓮館瀛台,鮫綃玉樹,笙管聲聲沸。桃符新換,滿城燈火難歇。

  湖上花雨如雲,萬般祥瑞,淑氣盈盈發。茶灶書床容淡味,愛賦古梅香雪。擊楫當年,聽雞今日,大塊任磨折。寺僧呼我,竹爐龍團正熱。

  

  錦塘村覽古

  秦仕明

  

  井涌盈渠小巷幽,祖居雖舊幾翻修。

  村旁聳立龍鍾樹,靜閱滄桑九百秋。

  

  秋訪龍潭門屯金桔山

  

  躍上龍門視野高,金珠億點掛林梢。

  南坡忽見瓊樓聳,仙境誰移下碧霄?

  

  諸葛故里

  公培育

  

  盼得和諧盛世春,離魂欣慰叩家門。

  曾依曾戀沂河水,相敬相親故里人。

  亂世紛爭黎庶苦,激流砥礪劍鋒新。

  輕搖羽扇風雲過,謀略傳承智慧存。

  

  葉落歸根又見春,青青楊柳護庭門。

  鞠躬盡瘁懷先哲,帷幄運籌啟後人。

  鼎足三分犄角固,江山一統紀元新。

  炎黃代代英才出,駕御風雲故事存。

  

  詠黃巢點將台

  王允良

  

  旗卷轅門虎帳開,將軍點將此登台。

  而今風動千竿竹,猶似蕭蕭戰馬來。

  點將台前金鼓鳴,揮師百萬下西京。

  要教翔鳳回鸞地,開遍黃花金滿城。

  

  過李香君墓

  

  煙迷芳塜草芊芊,瘞玉埋香三百年。

  徒使美人憂社稷,更無猛士挽河山。

  敢將怒目抗權貴,不入朱門伴管弦。

  一扇桃花多少恨,花紅原是血拋殘。

  

  丙戌正月過丹陽懷定庵①

  陳 輝

  

  西州淚盡尚凄然,放眼空悲五十年。

  赤縣無疑今勝昔,青衿未必後如前。

  白雲枯樹雪中挺,書院病梅寒里妍。

  信是天公新抖擻,半興華夏半酬賢。

  註:①定庵,指龔自珍,清末著名思想家,詩人,生前曾在丹陽雲陽書院講學,並卒於此。

  

  九日登望江樓

  任麟卿

  

  九日登樓望,秋光眼底寬。

  白蘋千里水,黃葉萬重山。

  遠思帆檣外,襟懷天地間。

  還將菊花酒,醉詠寡仇篇①。註:①王粲《登樓賦》:「實顯敞而寡仇」。「仇」,通「儔」。

  

  讀杜牧《赤壁》

  陳正印

  

  三分天下對隆中,大勢安為一戰功?

  自是江南多俊彥,周郎未必倚東風!

  

  讀李商隱《賈生》

  

  為飾昇平偶重文,大權獨攬不由人。

  藏弓烹狗尋常事,宣室焉能用逐臣!

  

  參觀惠遠林則徐紀念館有感

  王振祥

  

  淚灑林公館,偉哉民族雄。

  禁煙何罪有,拍案問蒼穹。

  

  謁韓文公祠

  林綠茂

  

  松柏森森倚翠巒,如雲謁者仰先賢。

  詩家不幸潮州幸,韓水長流錦繡篇。

  

  詠昭君墓

  王高峰

  

  獨留青冢向青山,雪覆雲凝氣肅然。

  春草千年憐艷骨,秋風萬古凈胡天。

  宮牆難掩蛾眉恨,高識能連塞外緣。

  南望莽原流一脈,黑河脂水正涓涓。

  

  謁黃帝陵

  鄧 萬

  

  千峰系脈共朝宗,四海華人拜帝宮。

  不廢黃河雄萬古,如流後輩俯三躬。

  中原定鼎硝煙靖,兩岸嚶鳴話語同。

  但看時光揮手去,迎來赤縣滿天虹。

  

  正月十五日夜遊李清照紀念館見有梅花數株雪中開放

  鹿祥兵

  

  趵突泉邊踏雪來,易安宅里倚欄開。

  若非霜雁臨池沼,定是佳人試鏡台。

  林逋逢春長嘯詠,荊公何事亦徘徊。

  暗香一縷銷魂處,更憶當年柳絮才。

  

  游沈園二首

  王恆鼎

  

  橋下依然見綠波,因情生恨古來多。

  勸君莫誦釵頭鳳,怕引哀愁上翠蛾。

  愁情恰趁雨綿綿,衰柳池台欲暮天。

  獨立無言幽絕處,三生花草共誰憐?

  

  題宋梅橋

  

  放翁踏雪此吟哦,無數行人橋上過。

  莫向梅邊問消息,凌寒傲骨已無多。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小船兒輕搖等

   

作者:向 明等

   

字體:   【大中小】   

   

   

  小船兒輕搖

  向 明

  

  晨曦,薄霧,輕紗。

  春水,楊柳,桃花。

  

  小船兒從圖畫里搖出。

  搖來滿河花香,

  搖來漫天朝霞。

  搖來生活情趣,

  搖來笑語喧嘩。

  小船兒搖進另一幅圖畫。

  

  船歌,槳聲,人影。

  碧波,綠樹,廣廈。

  (選自《銀河系》詩刊)

  

  觸摸春天(外一首)

  邵建國

  

  觸摸春天,

  在水一方我靜聽最初的聲音。

  曾經感動於一朵白合,

  我用多情和私語滋潤蓓蕾。

  日月安靜地輪迴,

  你不是過客,感知著成熟的相思。

  

  延伸春天,

  在春風和春雨之間。

  桃花,花中蝶,默默上演。

  不知我在你眼中能否蛻變,

  五月初來,我的船停泊在夏的邊緣。

  心如海,一種傳說將我啟迪,

  由冬走到春,暗香四溢。

  時間刪簡了情歌的飛唱,

  昨日的路口,

  我握住了花盎和綠色,

  在晨光中和你一起想像秋天。

  

  春如詩

  

  花開的聲音,

  切入初春的肌膚。

  我的手逐漸摸到綠葉的溫度,

  有風,行人的頭巾在舞動。

  

  沒有可回望的記憶,

  一直在北方滑行。

  從飛鳥背上起飛,

  我究竟飛到哪裡?

  

  三月,

  柳絮高傲地飄泊,

  擁抱著我的視線,舞起曲落。

  屋頂上的燕兒,歡樂無語,

  我寫著詩意向它問候。

  可曾來到南國的情詩?

  可曾帶來你的消息?

  

  春如詩,

  我想把整個春天裝入信封,

  寄給你。

  

  風,在不斷地吹

  黃 淮

  

  風,在不斷地吹。

  

  吹醒了——春綠,

  吹綻了——夏紅,

  吹黃了——秋金,

  吹亮了——冬銀。

  吹出多彩的天地,

  吹出絢麗的人生。

  風,在不斷地吹。

  

  虹之夢

  

  好久好久好久好久了,

  我沒有夢見童年的虹。

  真想真想真想逃出雨巷。

  跑到曠野里重溫舊夢。

  趁著落日睡眼迷離時,

  悄悄把彩虹扯下一角。

  捧送給新月小姐做頭巾。

  靜靜地聽她一聲朗笑。

  

  瀑語

  

  我是一條平靜的山溪,

  走到路盡頭無法返逆。

  幸虧眾兄弟前仆後繼,

  才把這幅畫掛上絕壁。

  

  斷裂設置了危難的機遇。

  落差激發了闖蕩的勇氣。

  

  風撕電扯,不能隨意揭去,

  雲遮霧埋,難掩進行樂曲。

  

  僅僅一次無可奈何的遭遇,

  繼往開來全靠盲從的群體。

  

  樹

  

  向上,指端拔節

  向下,髮絲生根

  

  掌心,托著鳥巢

  年輪,錄放鳥鳴

  

  站一寸立椎之地

  留一丈擎天綠蔭

  

  夫妻打工不同廠(外一首)

  陳昌槐

  

  夫妻打工不同廠,

  兩周不見心痒痒。

  挨到一起掉眼淚,

  心思不須用嘴講。

  

  夫妻難得碰面

  

  夫妻一同去打工,

  老公市西妻市東。

  加班難得碰回面,

  相聚罩帳怕漏風。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構論

   

作者:丁 芒

   

字體:   【大中小】   

   

   

  詩是生命,而不是某一學識。因而寫詩是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最高層次的追求,不是熟讀了什麼書就能寫出好詩來的。詩從興發感動起,直到「形於言」,等於是一個新生命胚胎孕育的過程,是一次複雜的結構運作。

  

  詩感三段式

  

  此文就詩感在具體結構一首詩詞時的運作程序,作一番分析研究。詩的運思階段,常表現為「感受-感應-感悟」三段式。

  感受「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詩的受孕大都由於外物的觸動。感受自然要依託表象,悲落葉於金秋,喜柔條於芳春,這是外物形象撞擊人的心靈、直接產生的悲喜之情。另外有一種表象,如「楚臣去國,漢妾辭宮」這種人世的事象,並沒有落葉柔條等物象,同樣能撞擊人們的心靈,使人獲得詩的感受,只是這種感受是一種心理直覺而已。在我們承認了表象有物象、事象兩種,詩的感受有物理感覺與心理直覺兩種。才能理解那許多非因自然界之物象而興發的詩。仍然來源於詩人對外界表象的感受。

  感受只是詩運思的最原始階段。但有人卻習慣於到此為止,不再生髮,通篇停留在模山范水、敘事嗟人,雖也有一點感情流露,卻非常膚淺、熟套。因為感受後不再升級運思,就只能用「賦」的手法。「賦」當然是作詩的重要手法,但在運思上它屬於淺層次,大多用於詩的開端。如果「賦」不與「興」、「比」結合起來,詩的品位是難以提高的。

  感應感應就是對感受的呼應、響應。詩人從外界物象、事象獲得感受後,情緒馬上受到撞擊,想像力被激活了,產生了放射狀的聯想。於是心中原有的有關該事物表象的種種儲存和情緒的積累。以及與之無關的思想和感情,都逐次呈現、展開,甚至爆發,構成了一個圍繞感受中心點的情緒漩渦,各種形象、思緒在漩渦中進行大交流大綜合,初步完成邏輯化的篩選和排列。這就導致了運思的突破、升華;詩作為生命的體驗的形態,也就更本質地呈現出來了。

  在這一階段里,「興」固然起了決定性的觸發作用,而「比」則是「興發」以後由表象推到情緒感應的主要手段。同時,一旦情緒被激活,運思就立即進人了能動狀態,不但聯想活躍,而且會反作用於對錶象的感受,擴而大之,甚至使物象改變其原來面目。感應可以促使雙向交流。例如,見落葉而悲秋,是感受;「一片落葉墜在我心池裡」,這是感應;「落葉是飄落的一聲嘆息」,是情緒對錶象的反作用。其實,反作用也還是正作用,仍然是詩人主觀情緒的置換。

  感應,就是人與自然的合一。我國傳統審美觀念中,素來重視天人合一,詩人內外宇宙的共振。也就是常說的「以景寓情,情以景顯」,這是中國所特有的,也就是當代詩人所能充分傳承的審美傳統,它對當代詩詞影響是巨大的。運思達到「感應」這一步,才可以說有條件產生真正的詩來。但表象與情緒的心靈綜合。並不是詩的運思的全部完成和高層次的完成。這就要說到感悟。

  感悟感悟是指對哲理的感悟。詩人從表象得到感受,從感受興發情緒,從情緒綜合成感應,又從感應中品味出、升華出哲理——事物的內在法則。是詩運思的全部過程。它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綜合體驗成果。哲理可以涵蓋許多人生感受。從表象的感受,到哲理的概括。其間經過了起碼是兩個層次的心靈綜合運作。如果加上原來的心靈積累與升華的哲理的相互集納。就需要進行三次綜合運作。通過這種運思過程達到的包含哲理光芒的詩作,應該稱為最為完美的詩的精品。

  作為哲理詩,其總體概念應該是詩人自己生活體驗的結晶,是緊密聯繫著詩人的人生感受和情緒感應的哲理升華。是詩人感情的極致。「寧為折戟甘沉世,不作彎鉤苦釣名」,是明顯的個人生活感受感悟的概括,反映了詩人的人生態度。因此就有了普遍的啟示性與感染力。而「當知萬事起頭難,創業何辭步履艱」。這類詩充其量只是講了個普遍皆知的「理」,不是詩人的獨到感悟。這類詩可惜現在還瀰漫於詩壇。

  從感受到感應再到感悟,是詩詞內結構前階段的運作規律。也不是每一首詩都必須嚴格地走完這三大步。更多的詩表現為走完第二步便結束運思了。作為詩的必要運思過程,我們可以不強調必須到達第三步。但要想提高詩的品位,加入理性思維是很重要的。

  

  抒情的建構

  

  如果說,關於詩感運思的研究,一半根據人們普遍的思維規律,一半根據詩人藝術構思的經驗概括,它的概然率還比較大;那麼抒情的建構,則主要是根據對古今詩人成功經驗的探索,和自己詩審美的體味。詩人的創作個性各有不同,藝術經驗也多種多樣。從中概括的通則,往往是相對的,涵蓋面較窄,或然率就比較大了。但在一定的審美觀照之下,探索出一部分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對提高詩藝,總會有益的。

  抒情建構是抒情形象在顯示、展現中,所應把握的邏輯化的秩序。詩情的表現軌跡。構成了這篇詩的內結構的有機布局。因為它還處在構思過程中,尚未凝固為文字,所以整個過程是動態的、流變的。凡是詩,起碼凡是抒情詩,都有抒情結構問題,而且它們中典型的抒情結構,都大體相同。敘事詩屬於特殊的詩類。其抒情規律常因題材不同而差異甚大,這裡不作贅述。

  把詩詞抒情的全過程細加剖析,它總有發生、發展、高潮、完成這些階段。這四個階段顯示的抒情軌跡,是一根曲折的線。「曲」是一種審美通則。欲揚先抑、欲露先藏、一詠三嘆……幾乎所有的藝術都遵循著這一美學原則。我國歷史上對於為詩作文,曾總結過一條內結構的普通規律,叫作「起、承、轉、合」,這與上面說的四個階段大體相似,卻又不盡相同。

  發生

  發生指交代抒情對象的來歷,是詩意的根據。一般都屬於寫實,作典型環境的客觀描寫、事件緣起的客觀鋪敘。舉王昌齡《出塞》一詩為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這首詩中滲入的理性成分是非常深刻的。第一句客觀地交代了長城——全詩的抒情對象。他避開了敘述語氣。長城始於秦漢,故用明月照臨關塞的景象,寫得形象生動。但從抒情脈絡上考察,還屬平實的交代之句。「發生」相當於「起」,但「起」的概念更廣。

  發展 發展是承接第一句,對抒情對象作內涵意義的延伸,高明的詩還包含著對下一句的啟動,作抒情高潮到來前的鋪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並不光作前一句的進一步開發。《出塞》的第二句「萬里長徵人未還」,看是承接第一句,繼續抒寫長城,其實它已超越了客觀描寫。點出了抒情的緣起,悄悄向全詩的抒情高潮、詩意的終點過渡了。像這樣承前啟後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如張旭的《桃花溪》、岑參的《春夢》等。「發展」相當於「承」,但其意義與作用,遠大於「承」。

  高潮高潮是全詩詩意焦點所在,從抒情的脈絡來說,是高潮階段。高潮放在什麼位置最為合適?歷來是各種文學藝術門類都很重視並加以研究的問題,也就是美學上的「黃金分割線」的問題。拿戲劇來說,一台五幕話劇,其戲劇衝突的頂點,應放在全劇的中心部      

   1[2][3][4][5]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構論

   

作者:丁 芒

   

字體:   【大中小】   

   

   位——第三幕,還是放在結局的部位——第五幕?實踐經驗證明:全劇高潮放在第四幕最為合適。高潮一過,急轉而下,矛盾衝突最後解決。

  因此,詩詞也是如此。以絕句為例,其最佳高潮點當然是第三句。第三句乘著第二句的跳板彈起,強烈地昂奮地完成情緒高度集中的抒發,使詩意得到飽和的體現和暗示。善作詩者,第二句除「承」外注意到「啟」,才能為第三句起到「跳板」作用。有些作者不能顧到這一點,第二句作收勢,只「承」不「啟」。於是「彈起」的作用只好等第三句去完成。所以,一般說第三句是全詩抒情的頂點,常常結句只是作為高潮的解決、結局而存在,即使非常雋永、精警。「但使龍城飛將在」是王昌齡感慨的焦點,而「不教胡馬度陰山」是前一句派生的,是前句的結局。「高潮」的位置相當於「轉」,但「轉」的含義不清,並且容易產生「隔斷」的誤解。

  完成完成是高潮以後的結局、解決。但好詩的結句常能補充高潮的氣勢,落實或點明詩意所指,解釋易生的疑點,更重要的是創造詩意的餘波,使整個詩情的抒發,直到詩結束時仍然餘音裊裊。這才是更積極意義上的「完成」,也就是處於不是「收勢」而是「放勢」下的「完成」。「完成」與「合」更不相同。「合」似乎指兩種觀點或一對矛盾的統一和「合一」,單線的抒情結構就沒有什麼「合」的問題。關於第三句與尾句的問題,下文還將細加研究。

  以上四個抒情結構的階段。從氣勢上來看,又可區分為兩個大階段,「發生」和「發展」為前半段。「高潮」和「完成」是後半段。前半段是為後半段服務的,是「引起」下文的前景交代,嚴格說起來,後半段才是抒情實體,但前後段又都彼此依存。

  

  意象論(上)

  

  意象藝術並非發端於西方。我國詩歌界有一個極大的誤解,就是認為意象藝術完全是舶來品,是西方意象派詩人的一大發明,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隨著改革開放,不少人出於民族虛無主義和崇洋熱。根本是出於無知,都以學習、摹仿意象派為時髦,形成了一股所謂「新潮」,猛烈衝激著國內詩壇。但它也帶來一個積極的後果。這就是把意象藝術問題推到眾目睽睽的位置上來,使我國詩人不得不加以重視、探究和追求。

  倒不是要和意象派爭奪發明權,更不是搞民族沙文主義,事實是連意象派的主將龐德也承認他所運用的意象藝術的方法,是從中國古典詩歌學習而來的。龐德曾改寫了屈原的《山鬼》、劉徹的《落葉哀蟬曲》、班婕妤的《怨詩》,並且翻譯了李白、王維的詩。此後五年中,中國古典詩歌的英譯本紛紛出版,至少不下十種,以致西方文學史家驚嘆「中國詩淹沒了英美詩壇」,而龐德也被艾略特稱為「為當代發明了中國詩的人」。

  為什麼我國古已有之的詩歌意象藝術,長期不被正視,而只有經過「出口」,再轉「內銷」,才被人們當作舶來品引進,並報以空前的熱情呢?原因有二:一是我們對自己的「家珍」發揚不夠、研究不夠,直到現在,傳統詩詞的「意象組合律」的「現代闡釋學」才剛剛開始;二是中國人有個毛病,要麼盲目地夜郎自大。要麼盲目地崇洋媚外。這是民族劣根性的表現,又豈止在詩藝一個方面呢。

  外國有好的東西,自應虛心學習;即使我國已有的,外國加以發展了,我們仍應虛心學習。然而,西方意象派詩人似乎並沒有能在學習、運用我國古典詩歌意象藝術經驗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甚至似乎還沒有能夠給「意象」作一個明確的、為我們所能清晰理解的界說。我們卻奉若神明,亦步亦趨,相反卻把我們偉大詩國幾千年成熟的藝術經驗,視同敝屣,這起碼是不智的。

  中國意象學說由來已久。「意象」,儘管在中西詩論中使用的頻率甚高,但對我國眾多的舊體詩人和部分新詩人來說,恐怕還是陌生的。總的說,意象是詩人凝聚地傳達感情、表現思想、升華感覺印象的一種基本藝術方式。具體點說,「意象」是一個先抽象後具象的複合名詞。它包括抽象的主觀的「意」(主體內宇宙)和具象的客觀的「象」(客體外宇宙)兩個方面;是「意」(詩人主觀的審美思想與審美感情)與「象」(作為審美客體的現實生活景物、事象與場景)借語言文字為媒介,所進行的感應、契合、和諧、交融。我們知道。情感(從初級的感覺到高級的理念)本身並不是詩。從情感到詩,這中間有一個藉助於語言文字具體外化的過程。細緻地分析這一過程,大體是:

  ①詩人從客觀外界事物、事件中得到感情的觸發:

  ②將審美情感,物化為詩的形象,組構成意象單元:

  ③依著詩人情感活動的脈絡、軌跡,富有個性地組合意象;

  ④以意象結構,顯現感情結構,傳達感情。詩的表層的意象結構。正是深層情感結構的有序化的物化形態。

  所以。意象是詩的構成元件。是詩歌創作構思的核心,意象經營貫串於整個詩創作的過程,並決定著詩的高低成敗。

  「象」這一概念。早就出現在我國遠古典籍之中,那是指八卦之象,夾雜著宗教迷信色彩,與詩學無關。到晉代虞摯、陸機,認識已較前進了一步,把意象理論置於文學創作的範疇來考察了。很早標舉「意象」這一美學概念的是公元五、六世紀之交的南朝的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第一次出現意象這個詞。我國最早的詩歌理論著作是和劉勰大致同時的鐘嶸所著《詩品》,也提出過「指事造形,窮情寫物」,但意和象還是分開的。盛唐王昌齡的《詩格》,對意象之說從詩學角度作了發揮。中唐的白居易已看到了詩歌創作中主觀(內意)與客觀(外象)之間的關係。到晚唐的司空圖在他的《廿四詩品》中明確提出了意象論。此後,宋代及晚清時期,對詩的意象又有了更多的專門論述。至於西方,活躍於英美詩壇並被認為英美現代詩的開端的意象派,高舉「意象」旗幟,已是20世紀初葉的事了。但我國雖然很早提出了意象之說,歷來都是印象式、啟發式地點到即止,並未能作細緻的解釋與充分的科學說明。這也是意象藝術傳統未能被廣泛重視、深入研求的客觀原因。也因此,我們的研究工作帶有某種程度的開拓性。

  意象單元的營造。意象,是詩的元件、細胞。每首詩,都是由許多意象單元組構而成。如果有一個細胞乾癟、損壞、孱弱。都會影響全詩,這自是常識。

  研究我國古典詩歌一些成功之作,其獨創性莫不在意象單元的營造時就已開始。現在就我所感覺、領悟到的一些觀念,大體綜合歸類為六個問題。其概念與內涵並不是完全並列的,僅僅為了作略有系統的闡述。

  形象性。形象,是一個適用範圍比意象更為廣大的文學用語。構成意象,自然離不開形象;但光有形象,並不能具備意象的藝術效應。形象化,是作詩的基本要則。我們常常看到當代一些詩詞作品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病。他們只知搬用一些現成的抽象的概念。作直線式的演繹與說明,而缺乏形象化。但另一方面的弊病卻不大被人所認識和重視,這就是當代也有些詩歌作品,尤其是山水詩,通篇只知描摹景物,看去美麗得很,熱鬧得很,細味卻毫無意趣。這是作者只知形象化而不      

   [1]2[3][4][5]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構論

   

作者:丁 芒

   

字體:   【大中小】   

   

   知意象化所致。我國古典詩歌很講究形象化,隨便可以舉出很多例子。王勃的「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山中》)張祜的「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題金陵渡》)鄭谷的「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淮上與友人別》)但詩人運用這些形象都不是純客觀的描摹,而是附著了自己的意念。這三首詩的形象,都是為表現思歸愁別服務的,那高風黃葉、夜潮星火、楊花風笛,都是作者從眾多客觀景物中選取的足以典型地生動地表達其意念的形象。

  美感性。詩總是先以悅目動聽吸引人,然後才能使人動心,使人馳騁想像,所以具有視覺美聽覺美的意象,是構成一首完善的詩的元件。古典詩歌中許多名作,無一不是經過如杜甫所說「意匠慘淡經營中」而來的。像上面所引的詩,簡直就是一幅幅畫、一曲曲樂章,但又是與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念情緻密切吻合,且能更完美地傳達其意的。如果光是美詞麗藻的堆砌。光是摹景狀聲式的複製,不能表達意念。不為表達意念服務,那麼這些所謂「美」就會頓失光彩,變成贅疣,而這種浮泛的唯美的作品,在當代詩壇上不也是屢見不鮮嗎?

  動態性。世界上萬物都在運動之中,靜止是相對的。這是生活中的規律性現象。運動中的物象,較之靜止中的物象,更具有鮮活性、生動性,更能顯示物象的本質、特點、潛力等等內在的品質,更富有生命力,更能調動讀者處於流動狀態的聯想力。所以從動態中去描寫物象,或描繪物象的動態。避免純靜止的描寫,這也是創造意象的一個值得重視的要點。古典詩歌中固也不乏其例。最具說服力的例子就是《詩經》中描寫美人的名篇《魏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句都是靜止的形象,十分平板獃滯;後兩個意象一寫笑、一寫目光,嫣然之態,顧盼之神,使這位美人頓然有了生命,活動起來,詩也因此有了生氣。試想如果沒有後兩句,則全詩都將如一汪死水,也就不會給人留下任何印象了。辛棄疾寫靜物的山。仍從動態上著眼、下筆:「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這就把死山寫活,把無知覺的靜物寫成了有感情的動物,所營造的意象自然會靈動引人了。

  比喻性。沈德潛說:「事難顯陳,理難言罄,每托物連類以形之。」所謂「托物」,就是形象化。「連類」,就是比喻。亞理斯多德把比喻說成是修辭學的三大原則之一。雪萊也說過:「詩的語言的基礎是比喻性。」善用比喻,是天才的標誌。中外古今的著名詩人無不是比喻的高手。沒有新穎奇妙的比喻,詩歌園圃必然荒蕪。在詩中創造比喻意象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用單一的比喻來比況一個事物,可以謂之「單喻意象」;一種是從全詩的美學結構出發經營一種比喻意象的,可以謂之「全喻意象」;還有一種是圍繞全詩美學結構,經營了多種比喻意象。則可以謂之「博喻意象」。後兩種是意象組合上的問題,留在下面說,這裡只談單喻意象。我國古典詩歌可以說是比喻的海洋,例子隨手可得:白居易「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本體喻體同時出現,只略去一個比況詞。韋應物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岑參的「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都明顯是單喻意象。而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建四州》:「驚風亂飈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以此比喻遭受貶謫的不幸,可說是暗喻的意象。

  這裡特別應說一下「用典」的問題。詠史,是直接表達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評述,而用典則是引用歷史故事或有出處的詞語,暗喻詩人的情意,是我國古典詩歌慣用的一種比喻手法。因此它也屬於比喻意象構造的範疇。例如李夢陽《秋望》中有句:「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野馬」是比喻性意象。但此語出自《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便屬於「用典」了。他如「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鶵竟未休(李商隱),「薊北黃金貴,淮南桂樹幽」(魏裔介),「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白居易),「賈氏窺簾韓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李商隱),「熊魚自古無雙得,鵲雀如何可共謀」(文天祥),都是用典的名句。但我國古代有些詩人因恃才炫博而用典太濫太僻,連辛棄疾也難免「有腳書櫥」之譏。何況,比喻總是跛足的。用典太濫,則不一定都貼切,太僻,則不一定都能被人理解。古代知識門類較少。知識分子都是讀同樣的經史子集而來,對歷史知識的「共知率」較大:而現代學識千門萬類。相對地說。對某一門類學識的「共知率」越來越小。比喻原是為了更鮮明地表達作者的意旨,而比喻的客體卻鮮為人知。要這比喻何用?我不否認有些用典貼切,更能生動、完整地表達詩意的成功作品的價值。它們能喚起種種聯想,擴大詩的意義範圍。然而這種意象藝術手法,顯然越來越不適應現代,是應該捨棄的歷史惰性傳統。當代似乎還有一部分人以「掉書袋」為榮,我看他們的耽溺和追求,是不合時宜也沒有多大價值的。

  象徵性。比喻以彼物喻此物,象徵則以一個「物象」去「表徵」某種含意或某種情思。象徵的對象往往是一種抽象的觀念,不具形的情感,或是不可見的事物。我國古典詩詞中象徵意象的運用也很廣泛,如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詩人借一系列物象作為象徵的寄託,含蓄地表達子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情緒、感覺。我們通過作者提供的「物象」的橋樑,就可以追溯到他的心靈。正如歐陽修所說:「……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於言外乎?」但如果不看《商山早行》詩題,那麼這一聯詩給我們提供的聯想的信息,可能還遠大於羈旅之思,例如說被世界遺棄於蠻荒的落寞之感等,不同讀者可作不同理解。可見象徵使意圖具有更普遍的意義,它是確定和不確定性的矛盾統一,象徵意象所具有的內涵的深度、廣度與暗示性,更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他如「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杜甫),「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李商隱),「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杜甫),都可以使讀者聯想很多。我國古代善於運用象徵意象的大家,還往往在長期創作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習慣了的相對固定的象徵物體,如李白之於月。陸遊之於梅,用這個象徵物體與多種意趣、情思。結構成多種象徵意象。法國象徵主義大師、詩人馬拉美說:「說出是破壞,暗示才是創造」。但正由於象徵意象這一特點,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產生晦澀、費解、不著邊際的弊病。這也是當代不少模仿西方新詩,濫用象徵意象藝術手法,卻未能掌握和處理好象徵事物與對象之間的理性關係和邏輯關係。而造成的必然結果。

  通感性。人的五官感受力,本來是各行其道。各司其職,互不關連的。眼睛並沒有審聽的功能,鼻子也看不見東西。然而當從接受器官傳達到感覺上去,這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卻可以彼此溝通與轉化了。看到風雨中的花瓣,似乎聽到了花瓣在呼痛;看到茸茸      

   [1][2]3[4][5]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構論

   

作者:丁 芒

   

字體:   【大中小】   

   

   的毯子,就感到柔軟和溫暖。這就是通感。用這種通感的藝術技巧去經營、創造意象,就是通感性意象。通感性意象因為不同於常態,就顯得靈活、奇妙,使讀者五官開放、交流,產生豐富的曲折的美感,也激發了想像的積極性和多向性。西方現代派詩歌中,通感意象運用量十分突出,所以有人以為現在新詩中開始較多運用的通感意象手法。是從西方拿來的。其實我國古典詩歌中運用通感的詩人和作品並不少。李賀就是其中的一名高手,他詩中的通感意象十分豐富多采。「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用玻璃比喻日光,都是視覺形象,不算通感;但用玻璃聲來狀日光,就使聽覺和視覺相通了。「細綠及團紅,當路雜啼笑」(《春歸昌谷》)細綠指細嫩的青草,團紅指鮮艷的紅花,都是視覺形象,而啼笑卻是聽覺效果。二者合成了通感意象。但我國這個傳統的藝術手法,卻很少被後人研究、接受和運用,非常可惜。

  

  意象論(下)

  

  意象組合的美學意義。意象,只是一個細胞,一個元件,它的獨立的價值只是相對的,而且必然存在許多美學上的缺陷。只有當它們確當地聯合在一起時,才會因意象之間的有機地相互關聯、制約、補充,產生整體美感效應,也才成其為詩。正如零件組裝成機器一樣。否則。牛頭、馬面、人身、魚尾亂湊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怪物。無美可言了。

  我們不妨用兩首元人小令《天凈沙》來作對比:

  枯藤老樹昏鴉, 孤村落日殘霞,

  小橋流水人家, 輕煙老樹寒鴉,

  古道西風瘦馬, 一點飛鴻影下,

  夕陽西下, 青山綠水。

  斷腸人在天涯。 白草綠葉黃花。

  ——馬致遠 ——白樸

  兩首都是以眾多的意象組合成曲的。甚至用的是同樣的形式。為什麼白樸的《天凈沙》卻遠不如馬致遠的?非常明顯:馬曲有一個情感的核心、焦點,像一根紅線,把十個看似沒有關聯的意象,串連了起來。就和線穿珍珠一樣。這個統領全曲的情感焦點,就是末句「斷腸人在天涯」。而自朴的詩恰恰就缺少這樣一根線,因而眾多意象如一片散珠碎玉,無法統領。因而讀者也無法從中獲得聯貫起來的總的意象效應。

  通過這兩首曲的對比,我們可以領悟到意象組合,在詩美學上的若干重要意義。

  1、意象組合的完整化意義。「藝術要求通過一種完整體向世界說話。」(歌德語)諸多零散意象不進行組合。就構不成一個完整的藝術體,不能成其為詩。我們知道,「完整」也是人類審美準則之一。因為按格式塔心理學家韋特墨的說法,人的心理有一條「完形趨向律」,只要主要條件具備的話,心理的組織作用都是想力趨完善的。小說、戲劇、報告等敘事文學,故事要有頭有尾,人物要有始有終;詩歌等抒情文學的完整性。就是表現在抒情結構的完善上。而抒情結構完美體現的途徑,就是把眾多的意象元件組織起來,使它們處於一個邏輯的組織系統之中。每一個意象細胞,只有在這個組織系統之中,才能放出光彩,發揮作用。從上述兩首《天凈沙》的對比中,完全可以看出意象組合的完整化的意義。

  2、意象組合的美學限制意義。每個意象元件在沒有進行組合以前,都存在一定的多義性,其美學指向常常是不穩定的。前例「小橋流水人家」三個意象,可以看成遊子在他鄉看到的普通景物,觸犯了鄉愁;也可以看成對這種純樸美麗的田園風光的嘆賞。而經過「斷腸人在天涯」的中心線將全詩的意象元件加以組合,這句的意義便經過了篩選。顯然是用來表現鄉愁的了。白樸的詩就因為缺乏這種有中心脈絡的組合,使他所列舉的意象的多義性得不到篩選,受不到控制。「青山綠水,白草綠葉黃花」的歡快意象,和「孤村落日殘霞」等的落寞凄涼意象統一不起來。而其實假如有一個中心感情對全詩進行邏輯組合,看去相反的意象,由於存在多義性,也是可以統一起來的。

  3、意象組合的審美增生意義。在數學中,2+2=4;而在藝術中,2+2並不一定等於4,而是5、6,甚至更大。馬致遠的《天凈沙》中共有十一個意象,而這首千古名篇的審美功能,就決不是這十一個意象的總和。而衍生出一種流落天涯的遊子孤凄落寞的藝術氛圍,從而增生出新的審美效應。以少許概括多許。以一點代替全面,從單純中增生豐富多彩,這是藝術表現生活的特徵。詩歌尤其是如此。我們說,詩是最精鍊的語言,我國古典詩歌更是以凝練為其藝術特徵的。而凝練並不意味著數量上的減少、詩質上的淺薄,相反它的含量更大,其間就包含著意象組合的審美增生效應在內。

  4、意象組合的整飭意義。除了第二種意義所述的情況外,意象組合對諸多意象元件來說,還要進行或取或舍、強化弱化、復化簡化的工作,意象組合的過程,就是對意象元件的重新整理的過程。我們僅是為了便於說明問題,才取一首完成了的詩來進行剖析、驗證。其實寫詩的過程,就是尋索適當的意象單元和組建意象次序的過程,並且是這兩者交替出現、互相啟發、不斷反覆的過程。有了情感立意,就要組建意象,有了意象,就要進行組合,組合中就要不斷整飭原來的單個意象,甚至要多次地加以整飭,使之符合組合意象的總的意圖。白樸的《天凈沙》如果認真地進行意象組合,就不會出現現在這樣審美多元化指向,而弄得意思不清,感情模稜兩可。怎麼整飭?或更換意象單元,使之統一於凄涼或統一於歡快;或者對現有的意象元件進行改造,該強化的強化,該弱化的弱化,使之統一於主旨。

  意象組合方式種種。詩創作中的意象組合,和電影中的蒙太奇的藝術處理,有許多相同之處。蒙太奇就是電影鏡頭的組接與剪輯的技巧。據說它的創始人蘇聯名導演艾森斯坦,還是從中國古典詩歌中受到啟發,才創造了這個藝術技法的呢。意象組合實際上就是深層的感情結構有序化的物化狀態。因此,探討詩的意象組合方式的,離不開闡明意象組合和審美情感的對應關係。意象組合方式是豐富多彩的,無法一一列舉,這裡只能就幾種常見的組合方式進行一些分析、介紹。

  1、遞進式意象組合。詩的意象排列,採用順移推進的手法,表現一種層次的嬗遞。詩和畫不同,是一種時間的藝術,更適宜於表現情感的流動曲線和精神的運動。詩要說明一件事情的來因去果,必須按照時間的順序敘述。所以遞進式意象組合,就成為詩的最基本的組合形式,它尤其適用於帶有較強的敘述性甚至情節性的詩中。我們可以從古典詩歌中找出許多意象遞進組合的例子:王昌齡的《採蓮詞》:「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棹入橫塘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又如魏源的《太空吟》:「山腳仰視峰影小,數點白者出林梢,須臾移過雜樹間,乃知是人非飛鳥。」都是以聞見先後為序的遞進式組合。時間的遞進容易辨認。另一種遞進組合在時間上並無承續關係,卻有感情邏輯上的承接關係。這種遞進組合往往容易被人忽視。舉例來說,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      

   [1][2][3]4[5]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構論

   

作者:丁 芒

   

字體:   【大中小】   

   

   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些行動、思想,都發生在聽到官軍收復薊北的消息之後的一剎那。它們之間事實上沒有時間順序關係。但讀者卻是有頭有尾地感到它的順序化,這是由於它存在感情邏輯上的承續關係之故。

  2、復疊式意象組合。有兩種情況:一種把兩個不同的時間與空間的意象,巧妙地疊合在一起。構成一個藝術圖景,產生新穎而豐富的含意。這種復疊組合,在我國古典格律詩中最常見於對聯句中。例如:「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岑參),就是白髮與落花、青雲與飛鳥的「意象疊加」。「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韋應物),這是浮雲、流水的意象疊加,由兩句組成的。另一種復疊,就是感情的承續遞進,這是詩人升華情感的一種方式,類似音樂中的主題旋律反覆迴旋,因而能產生和豐富詩的音樂效果。在古典詩詞和民歌中,固有《九張機》以及五更調、十二月之類的重疊體式;有連用數首小令如《十六字令》、《憶江南》等,形成迴旋往複詠唱效果的寫作習慣;也有在歌行體中反覆使用「君不見」之類的語詞表示感情的承續遞進。

  3、交替式意象組合。詩作者對同一時間發生在不同地點的事情,進行描繪所構成的意象,交替地組接在一起。電影中有所謂「平行蒙太奇」,就是這種技法。這樣組合意象,可使讀者產生事態同時發生的感覺。因而容易產生強烈的對比的審美效果。這在我國古詩中運用極廣,例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李約)「校尉羽書飛翰海,單于獵火照狼山」,「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高適),不勝枚舉。

  4、並列式意象組合。這是和遞進式組合完全不同的一種組合方式。遞進式組合是將時空不同的意象,按時空上或情感上的承接關係。作縱向的組合,表現了情感的縱向運動,有較強的敘述性、流動性,類似音樂中的「旋律」;而並列式意象組合則是將時空上或感情上沒有承續關係的不同時空的意象,作橫的並列,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係是並置的、鋪陳的、互補的。使意象之間的張力構成情感的空間幅度,達到類乎音樂中的「和聲」效果。並列式意象組合,在古典詩歌中非常普遍,這和古典詩歌的條件不無關係。如由於格律規定了字數,於是產生詞序倒裝、主語謂語省略、介詞隱去等等語法特點,便於並列;又如由於要求對仗,就必須尋找並列的意象。可以說古典詩詞中的對仗句,都是並列的意象,它們之間甚至可以互換位置。「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小店青簾疏雨後,邊村紅樹夕陽間」(查慎行),「半醉半醒行葯客,不晴不雨養花天」(厲鶚)等,不但並列,且可顛倒。

  並非所有並列的形象都可以進行組合。正如前引兩首《天凈沙》,馬致遠的並列意象組合非常自然、合理,因而能夠取得高度美學效果。而白樸的卻相反,許多意象雖並列,卻無凝聚力。究其原因就在於有無一個統一的情感基調。可見統一的情感基調,是吸附眾多並列意象的核心,沒有這個核心,就不能合理地組合這些意象。反言之,眾多意象單元,都要有同一的情感指向,才能進行並列式意象組合。

  清代詩論家方東樹在其《昭昧詹言》中分析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時,講到有一種「語不接而意接」的藝術手段。例如杜甫的「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十個字寫了六種實物;陸遊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兩句詩分別寫了三個物象。兩詩意象的密度很大,概括了廣闊的空間景象,卻基本都由名詞構成,省略了其中的介詞連接詞,甚至連語法規範都突破了。但讀去一氣流轉,並有強烈的感染力。其實這也就是並列意象組合。一是有情意的貫串線索,二是依靠意象的並列組合,強烈刺激了讀者的想像,這才能在似斷實連的意象單元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中國古典詩歌這種富於彈性的意象藝術,英美詩人十分欣賞,稱之為「意象脫節」,在他們的創作實踐中,曾廣泛加以運用。

  5、對比式意象組合。把語義上、感情上相互對立或矛盾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從而構成強烈的藝術對立統一的效果。並列式意象組合其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係是互補的;對比式意象組合其意象之間的關係是矛盾對立的。對比,是一種產生立體感和力度感的常用的藝術手段。我國古代詩人有許多是運用對比的高手。如李白的《贈孟浩然》:「紅顏棄軒冕,自首卧松雲」,紅顏、自首,是時間意象的對比,軒冕、松雲,是地位、意趣的象徵物的對比。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漠、長河、孤煙與落日,是空間意義上的大小,長短、縱橫、圓直的意象對比組合。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動靜意象的對比,等等。對比式意象組合與前述交替式組合不同點在於,後者完全限於時間意義。對同時發生而並行的兩件事進行的「距離的組織」。它可以包括對比的兩個意象,只要是同時發生的就行。而前者卻不限於時間,只要能形成對比就行。對比的意象並不一定要雙方平衡、對稱,拿李白的《獄中覽古》來說:「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宮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三句對一句。量上極懸殊。再如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全篇以九句的優勢,對末句「可憐白髮生」,量上更為懸殊。然而這種懸殊的對比意象組合所產生的「反諷」效果,往往具有獨特的乃至震撼性的審美效果。它大體是先用一系列意象推出一幅表象圖景,然後用較少的意象,揭示一個深層的事實。就使諸多的表面現象和一個實質性的事物,發生了突兀的強烈的對抗,因此能造成很強的反諷效果。當然,運用對比意象組合,仍然要注意邏輯性。對立統一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而處於對立狀態的事物,都有一定的秩序。這是對比意象組合的依據。詩人必須在進行意象組合時努力表現出這種秩序,否則這種組合便會呈現雜亂性、隨意性,站不住腳,從而損害了全詩的藝術價值。

  6、輻射式和輻輳式意象組合。輻射式意象組合往往是有一個主導意象,由此裂變出一系列意象,具有由內向外的延展與擴張的美學能力,最後推出一個新的意象複合體,從而構成一個複雜統一的意象結構整體。這種意象結構往往呈現出一種互相滲透和互相包容的深厚感,具有交響樂般的藝術效果。輻輳式意象組合則相反,是由外向內,像車輪的輻條那樣向車軸集中,向心凝聚於一個主導意象。例如,漢樂府的《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全詩以蓮葉為意象構思的中心,魚戲於蓮葉的四個方位,都是由這一中心意象向外輻射的分意象。這就是輻射式意象組合。再如《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從詩的意象組合方式來看,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美的觀感。都是朝向羅敷這一中心。這就是輻輳式的意象組合,明顯帶有聚焦性的特徵,它對表現一種立體化的複雜感情是很合適的。

  一般說,這種輻射式和輻輳式意象組合方式,更利於表現多維向情感結構。比較起來,在古典詩歌中運用這種意象組合比較少,這和古代人的情感不像現代人那麼多線條、多交叉、多動以及立體化有關係。也因此,我們當代運用古體形式進行詩歌創作時,就不能一味唯古人是則,而要從當代人的思維狀態、能力出發,進行詩歌的意象組合的多方面探索,像輻射式和輻輳式的意象組合方式,應該大膽地運用到當代詩詞創作中去。

  總之,意象經營,一是要力求新穎獨創,一是要單純而又豐富。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意象」,藝術感覺遲鈍,對生活沒有新鮮發現。只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膚淺的表象階段,不能去俗生新,去熟求創,自然只能寫些陳詞濫調。單純,是刪汰提純的凈化結果;豐富。是千錘百鍊講求密度的結果,而不是繁複的堆砌。不是蕪雜冗長的繁瑣。經過詩的凈化,才能達到詩的強化。這兩點要求,不獨為詩,即使為文,也是應該力求做到的。

  著名詩論家李元洛在他的名著《詩美學》中指出:中國古典的意象論十分強調象內之意與象外之旨,把只描摹景象,不直述情意,而情意自見於象外,看作是詩藝的高難境界,反對只追求詩的外形美、缺乏深刻思想內蘊的作品。而西方的意象派詩人,往往重「象」而輕「意」,外在的形象雖然新穎奇特,表現手法也有所創新,卻沒有深刻的內涵,常常流於為意象而意象,只在語義的表面層次上浮動,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深度,甚至墮入晦澀的泥潭。他指出:美好的意象,是詩人對生活獨特的感受、發現和表現的結晶,而不是什麼「潛意識」或超現實的玄想的產物;美好的意象,並不排斥直接的抒情和議論,精闢的富於感情的不脫離形象的議論。常常可以增強詩的思想力量;美好的意象是以健康強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作基礎的,我們不能因為講求意象而去建造曖昧甚至晦澀的迷宮。

  講究意象和意象經營,是中國詩歌的美學傳統,是民族特色之一。中國的詩人應該努力發掘這一份礦藏,來提高當代詩詞的創作水平,豐富新詩的表現能力,促使整個時代的詩歌水平更大地發展。      

   [1][2][3][4]5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漫談詩的奇趣

   

作者:陶文鵬

   

字體:   【大中小】   

   

   

  宋代大詩人蘇軾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五引)又說:「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書唐氏六家書後》)「反常」,就是違反常規、常態。「合道」,從作詩的角度看,即是合乎情理。何為「趣」?明代竟陵派詩論家鍾惺在《東坡文選序》中指出,「趣」便是「生機」。清代史震林也說:「趣者,生氣與靈機也。」(《華陽散稿·序》)合而釋之,所謂詩的奇趣,就是詩的意象和意境違反常態又合情合理,大膽新奇,充滿生氣與靈機的趣味。

  蘇軾說陶淵明詩看似語言散淡、節奏緩慢,反覆品味,就能認識到詩中奇趣,這是精闢的見解。例如陶淵明四言詩《時運》四章(其一):「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余靄,宇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前四句意思很簡單,用五言詩寫兩句「時運值良朝,春服出東郊」,也就夠清楚了,但詩人卻寫了四句。「邁邁」、「穆穆」兩個疊字詞。分別描狀時光行進的緩慢和春日的清明和煦,聲調悠長,節奏平緩,正好傳達出詩人悠然自得、隨心適意的情懷。後四句寫郊外所見景色:遠山上的雲霧已經消散。天空中仍輕籠著淡淡的雲氣。「滌」字,摹寫山巒像被水洗沐過一樣明凈晴朗;「暖」字,形容雲氣淡薄,似有似無。這兩句寫遠景,總體上是寫意的,局部細節卻用了工筆,又以動態反襯靜態。最後兩句「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寫風從南邊吹過來,廣闊田野上的新苗便歡欣鼓舞,像無數鳥兒一齊掀動著翅膀。「翼」字,名詞作使動詞用,非常新奇、生動、美妙,它表現出和風與新苗的姿態、性情,也使詩人欣悅春天、喜愛田園的性情像鳥翼般從紙面上撲騰而起。這樣的詩,堪稱簡易中蘊精妙,平淡里見奇趣。又如淵明五言詩《和郭主簿》,全篇九聯十八句,彷彿是詩人漫不經心,信口吟出,但同樣於閑遠澹宕中有精警傳神的筆墨,奇趣橫生。開篇四句云:「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凱風因時來,回飈開我襟。」「藹藹」描繪夏天林木蔥蘢茂密。不僅曲盡情態,而且透露出一種欣欣生意。「貯」字表現清蔭的濃郁,彷彿林下貯存著一瓮清泉,涼意沁人,伸手可掬,而這是堂前林在盛夏里特意為詩人貯存的。因此這一個「貯」字,乃是詩人融情人物的妙筆!「凱風」兩句,寫清涼的南風及時吹來,掀開了詩人的衣襟。後來杜甫描寫春雨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很可能就受到淵明這兩句詩的啟發。「回飈」也體現了詩人對景物環境真切、細緻的體驗。正因為堂前屋後。周圍都是茂盛的樹木,南風吹來,遇到這四面綠色屏障的阻遏,才會迴旋蕩漾。「開我衣襟」,表達出詩人心曠神怡,對南風格外歡喜感激。可見,這四句詩確是平淡而味醇厚,樸素而有奇趣。

  至於蘇軾本人詩中的奇趣,卻是出於這位天才詩人的奇思妙想,並多以清雄、飛動的筆墨、急促多變的節奏表現出來的。我們試讀他的七律名篇《有美堂暴雨》: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灧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全篇寫他在杭州吳山最高處的有美堂上見到的一場夏日暴雨。前四句以擬人、誇張手法描繪暴雨欲來前驚雷震響、頑雲濃重,暴雨到來時風吹海立、飛雨過江的奇景,氣勢磅礴,令人驚心動魄。後四句用比喻與典故,描繪江水浩大如酒滿金樽,雨點驟急似羯鼓聲催,繼之寫泉灑李白,鮫室倒傾,佳句如美玉傾瀉,想像和幻想豐富奇特、雄放瑰麗,極富浪漫的情調色彩。整首詩筆勢酣暢,節奏急促,聲情諧和,歷來備受推崇,視為蘇詩風格清雄、富於奇趣的代表作。

  詩人必須好奇,對人生和自然滿懷興緻與趣味,才有可能寫出富於奇趣之作。蘇軾性格率真,作風洒脫,思想曠達,襟懷開朗,又好奇愛動,幽默詼諧,所以他的詩歌常能把奇趣、諧趣與理趣融為一體。其《和子由澠池懷舊》前四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用飛鴻踏雪泥比喻人生短暫無定卻到處留痕。意象新穎、貼切,既有奇趣,又有理趣。其《新城道中》詩的頷聯:「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用平常事物做喻象,是以俗為雅的妙筆。「嶺上晴雲」。高遠,詩人便用「披絮帽」的生活細節使之親近:「樹頭初日」宏大,詩人故意用小小的「銅鉦」來形容它,從而創造出新鮮奇特、生動活潑的意象。當代詩人兼詩論家流沙河對這聯詩的對句作了妙評:「『羲和敲日玻璃聲。』……李賀明說太陽有聲如敲玻璃,蘇軾借去,在《新城道中》詩里,暗示太陽有聲如敲銅鑼。……銅鉦就是銅鑼。久雨乍晴,太陽金燦燦的如一面銅鑼掛在樹梢。比喻新鮮,暗示太陽有聲如鳴鑼,更妙。太陽巡天,鳴鑼開道,比敲玻璃又好多了。」(《十二象·無理的幻聽》)蘇軾《汲江煎茶》詩云:「大瓢貯月歸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大瓢里的水倒進缸里,詩人說是把水中的月亮同時貯藏在瓮中;小勺舀水,又被詩人想像為把江河分一部分剄瓶子里。這兩句詩,以美妙的聯想化平常為新奇,有一種天真的奇趣。又如《江上值雪,效歐陽體……》詩中,「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變盡滄浪髭」一聯,先把青山比擬為小夥子,再說這小夥子一夜間盡變青髭為白須,來形容青山積雪,意象新奇,多麼詼諧有趣!《大風留金山兩日》詩的首聯:「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風吹塔上銅鈴發出響聲,被詩人想像為銅鈴獨言,警示行人。「顛風當斷渡」五字又妙擬「叮鈴噹啷」的鈴聲,真是奇趣與諧趣並出。再讀《泛潁》詩中的幾句:

  ……畫船俯明鏡,笑問汝為誰?忽然生鱗甲,亂我須與眉。散為百東坡,頃刻復在茲。此豈水薄相,與我相娛嬉。詩人泛舟潁水之上,與江水娛嬉。水生鱗甲,擾亂詩人鬚眉,打散詩人倒影,化為上百個東坡,頃刻之間,又凝合為一個,真是奇趣盎然,天真爛漫!

  在宋代詩壇上,與蘇軾並稱「蘇黃」的黃庭堅,作詩刻意求新出奇,道前人所未道。其詩構思奇巧,出人意表,不落常格;造語奇特,用事富贍奧博,翻新出奇;格律奇拗,鍊字警拔,故而清人方東樹評其詩「奇思、奇句、奇氣」(《昭昧詹言》卷十二)。試讀其七律《雲濤石》:

  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遠連空。蛟鼉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宴坐使人無俗氣,閑來當暑起清風。諸山落木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

  全篇圍繞著「雲濤石」三字落墨,大膽馳騁想像,把它寫得恍如橫無際涯的真山真水,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可謂構思新奇,運筆變幻莫測。方東樹評此詩:「全是以實形虛,小題大作,極遠大之勢,可謂奇想高妙。」(《昭昧詹言》卷十二)黃庭堅擅長活用典故營構出新穎奇特的意象。例如《戲呈孔毅父》詩的首聯:「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管城子」,指毛筆,典出韓愈《毛穎傳》;「食肉相」,封侯之相,典出《後漢書·班超傳》;「孔方      

   1[2]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漫談詩的奇趣

   

作者:陶文鵬

   

字體:   【大中小】   

   

   兄」,銅錢的別稱,語出魯褒《錢神論》;「絕交書」,取自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靠著一支筆寫詩作文,既升不了官,也發不了財。但詩人不直接說,而是精心選擇四個典故。並巧妙組合,形成新奇的聯想:筆既然稱「子」,當然可以食肉封侯:錢既然稱「兄」,也就能夠寫絕交書。上名反用典故,下旬正用,一反一正。用得靈活,營構出擬人化的意象,表達自己富貴無望的牢騷,詩句洋溢著奇崛諧謔之趣。黃庭堅更善於以匪夷所思的想像和「遠取譬」的手法創造奇趣橫生的意象。例如:「客愁非一種,歷亂如蜜房」(《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用密集紛亂的蜂房形容客愁的雜亂無緒;「竹筍初生黃犢角,蕨芽已作小兒拳」(《觀化十五首》其十一),用小黃牛剛露出的尖角兒比喻初生竹筍,又用小孩子的拳頭形容蜷曲的蕨芽;「西風鏖殘暑,如用霍去病」(《又和答斌老病起獨游東園二首》其一),用漢代名將霍去病抗擊匈奴來比喻西風驅逐殘暑,這都是極富奇趣的佳句。黃庭堅還精心錘鍊動詞詩眼來創造有奇趣的意象,例如他的「姮娥攜青女,一笑粲萬瓦」(《秘書省冬夜宿直寄懷李德素》),將雪月交輝照亮萬片屋瓦想像是嫦娥攜著青女嫣然一笑。詩人把形容詞「粲」字用作動詞,使清冷的冬夜景象化為光華璀璨、瑰麗神奇的畫面。這兩句詩融裁了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但「粲」字以媚寫美,比李詩精鍊,更生動傳神,富於奇趣。

  南宋詩人楊萬里和陸遊,也不乏奇趣佳作。楊萬里的《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詩云:「才近中秋月已清,鴉青幕掛一團冰。忽然覺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獨自行。」詩人將中秋明月想像為「一團冰」,潔白、清亮、透著涼意,又襯之以「鴉青」色的天幕,更顯得幽雅、冷清,感受十分新奇。三、四句忽而覺察月亮本來是「不粘天」而「獨自行」的,可謂靈心妙想,出人意表,高境奇趣,躍現紙上。再看陸遊的。《過靈石三峰》:「奇峰迎馬駭衰翁,蜀嶺吳山一洗空。拔地青蒼五千仞,勞渠蟠屈小詩中。」靈石山在今浙江江山縣南,上有三峰,為三巨石,高數十丈,俗呼江郎三片石。詩人以奇思寫奇峰,讓「拔地青蒼五千仞」的大山高峰自動屈身縮小到一首小詩之中,於是山有靈氣,詩饒奇趣,顯出詩人高廣的胸襟氣度,令人拍案叫絕!      

   [1]2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詩心永恆愛傾斜

   

作者:陳顯榮

   

字體:   【大中小】   

   

   

  此生為詩而忙,為詩而樂,只緣一個愛字。

  年輕的時候,首先是愛讀詩,從愛讀詩到學寫詩,一發而不可收。彈指之間,已在追求詩的道路上風風雨雨跋涉了半個世紀。剛開始步入詩壇的時候,正是「新詩為主體」的時代。那時報刊發表的幾乎都是新詩,舊體詩只有權威人物或知名人士的大作偶爾見諸報端。我也曾學習和鑽研過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並進行過創作試驗。試驗的結論是格律詩只可借鑒不宜寫作,這不僅是迴避格律艱難,更因為無法發表,於是我將摯愛傾注於新詩。熱愛是成功的大門,我不敢說自己的新詩創作獲得成功,只能說甘苦寸心知,有蹲「牛棚」的痛苦,亦有登上首都發獎台的喜悅。自以為對新詩的鐘情此生不渝,萬萬沒有料到這些年竟然不愛讀新詩了,詩心仍在,愛好卻情不自禁地傾向傳統詩詞。

  相對格律詩而言,新詩稱自由詩。現在許多自由詩自由過了頭:詩是最精鍊的文學形式,它不講究煉意鍊句,隨意寫,隨意到毫無詩味。不忍卒讀。在好些人筆下,新詩變成毫無規矩隨心所欲的一種分行排列的文體。難怪有人說寫新詩很容易:多敲回車鍵(電腦寫作敲回車鍵即另起一行)!世間萬事皆有度,過了度難免從量變到質變。新詩的自由也不例外。新詩突破格律自由寫作本來是好事,但自由不等於放任自流,只能是相對自由,不能自由到無視詩的審美特徵。自由泛濫的新詩。不僅越來越失去讀者,也必然失去詩人。望新詩而興嘆,我只好到舊體詩詞中去追尋詩的真諦,在吟詠中感受獲得佳句的快樂。任何藝術形式皆有其規矩,難能可貴的藝術精華往往是在規矩中產生的。格律強制詩人下筆惜墨如金,於是有了詩詞的言簡意深;平仄規定吟詠的抑揚頓挫,於是有了詩句的音樂美。當格律運用自如之後,不再視格律為鐐銬。格律是對詩的忠誠,從某種意義上說,格律就是生怕詩人偏離詩的軌道而設立的交通規則。尊重格律而不以律害意,為了中華詩詞的普及,我主張適當放寬格律。從敬而遠之到樂行其道。對格律認識的轉變,對自己來說是詩觀的飛躍。與寫自由詩相比,寫格律詩確實辛苦些,但苦中有樂,而且樂此不疲,這恰恰是傳統詩詞的魅力。基於這種魅力,近幾年新詩寫得少了,我開始在《中華詩詞》、《詩刊》等報刊發表舊體詩詞。往昔新詩中的抒情詩、諷刺詩、兒童詩均有所涉獵,有生之年將著重探索舊體詩詞的藝術奧妙。

  促使我愛好傾斜的另一個因素,是我的故鄉昌邑詩詞創作非常活躍,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詩詞之鄉」稱號。家鄉有一個規模很大的文山詩社,社員遍布城鄉乃至校園,從創辦至今我給詩社擔任了17年顧問。詩社創辦了《文山詩詞》,我請劉征先生為其題寫刊名,劉征先生欣然命筆。詩社的詩友主要寫舊體詩,常應邀參加一些創作交流活動,無形中逼著我鑽研格律。家鄉詩詞創作的活躍,決非偶然現象,而是全國詩詞創作繁榮景象的一個縮影。

  聯想到丁國成先生的新論《「新詩主體論」可以休矣》,實乃審時度勢的精闢見解,甚為贊同並有切身感受。從自己的創作看,從專攻新詩到新舊皆寫且偏重於後者;從家鄉乃至全國的情況看。舊體詩詞的作者和讀者多於新詩。國成兄透析詩壇之現狀,發我心底之同感。春雷之聲,振聾發聵。長中華詩詞的志氣,鼓舞吟詠者努力創新耕耘春華秋實;對新詩無疑是猛擊一掌的善意提醒。不能在失去讀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拋卻老子天下第一的定位思維包袱,反思受眾疏遠之根源,及早回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天地中來。如何對待新詩舊詩。臧克家先生早有妙語:「我是一個兩面派,新詩舊詩我都愛。」可見在詩壇泰斗心目中新詩舊詩一視同仁。就一個人來說,愛好不同可以以新詩為主,也可以以舊體詩為主,但從整個詩壇來說,新詩與舊體詩不可再分什麼主次,而應平等相處,互敬互愛,取長補短,共圖昌盛。新舊詩體都要在完善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新詩向民族化靠攏,舊體詩向現代化靠攏,並肩攜手走向中國詩歌的大繁榮!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引元帥詩的質疑

   

作者:吳 為

   

字體:   【大中小】   

   

   

  汶川地震發生後,媒體報道了一位母親用身體掩護嬰兒並在手機上給嬰兒留言的事迹,反響強烈。由於各種媒體的引用,留言最後一句出現了不同版本。劉心武先生寫了一篇名為《記著·記住·記得》的文章(簡稱《記文》,《北京晚報》6月29日第29版),進行分析和論證。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千萬記得我愛你!」這是劉先生「最信任」的「最早報道出」的版本;認為有的把「千萬」換成「一定」,有的「記著我愛你」或「記住我愛你」,「把最後一句改為『一定記住我愛你』是來迴轉述中形成的『規範化』。」作者先從四川人的說話習慣來論述:「那位母親是四川人,應該用平常生活里的四川話來記錄心聲,『千萬記得我愛你』是最地道的四川話」。接著旁徵博引同是四川人的朱德、陳毅元帥的詩和作家李劫人的長篇小說加以印證。視野之開闊,見解之獨到,令人大開眼界。筆者非川人,不懂四川話,但對《記文》中的某些分析實在不敢苟同。

  《記文》曰:「朱德大元帥是四川人,一輩子說四川話,他寫詩,也用四川話。他有一首《龍門石窟》:『悠悠伊水出龍門,兩岸風光古迹存。石窟浮雕高美術,而今尚得動遊人』。他用『尚得』而不用『尚能』——『得』、『能』均為平聲——按說『尚能』更順暢,但四川人比較喜歡說『得』,他很自然地就寫成了『尚得』。」先生差矣!朱總司令愛寫詩,會寫詩,精通詩律。雖然他鄉音不改,但所寫律詩,都是嚴格按平仄、押韻、對仗的要求辦事的(古風自然不在此例)。寫律詩,前人有個口訣,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說。在七字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須分別清楚,該平的不能仄,該仄的不能平。出此類推,在五字句中,應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孤平的問題這裡暫不討論)。《龍門石窟》是一首七絕,它的平仄格式是「(圈平)平(圈仄)仄仄平平,(圈仄)仄平平仄仄平。(圈仄)仄(圈平)平平仄仄,(圈平)平(圈仄)仄仄平平。」(畫圈者表示可平可仄)「得」字在今普通話雖讀陽平,但在詩韻里屬「職」韻入聲(即仄聲字),因此,末句第四個字只能用仄聲字「得」,不可以用平聲字「能」,用「能」字就是不合律。可見總司令是深諳韻律的,並不是四川人喜歡說「得」就很自然寫成了「尚得」。就整首詩而言,押的是規範的至今仍流行的詩韻,不知作者從何得出「用四川話寫詩」的結論?再說陳毅元帥詩。郭沫若有詩讚曰:「一柱南天百戰身,將軍本色是詩人。」大家知道,對於新詩。陳老總有自己見解。他贊成詩歌要押韻,但不必受舊體詩格律的束縛。他的詩作,多為五言、七言或雜言的自由體。他以口語入詩,直抒胸臆,淋漓酣暢,大氣磅礴。如膾炙人口的《梅嶺三章》、《青松》、《題西山紅葉》等,都是用共同標準的現代語音來押韻的。由於現代有許多方言都還保存著平上去入四聲,《記文》所舉《手莫伸》詩,除個別韻腳外,通篇押的是入聲韻,並非「用普通話朗誦,就顯得不那麼合轍押韻,但用四川話朗誦,則順溜之極。」如是這樣,只不過是語言色彩的問題,絕不是因為「不那麼合轍押韻」的緣故。葉劍英元帥寫過一首《祝科學大會》的憶秦娥詞:「追科學。西方世界鞭先著。鞭先著,宏觀在宇,微觀在握。神州九億爭飛躍,衛星電逝吳剛愕。吳剛愕,九天月攬,五洋鱉捉」,押的也是入聲韻。葉帥籍貫不是四川,而是廣東梅縣人。我曾請一位說四川話的朋友朗誦這首詞,同樣感覺「順溜之極」。由此,我以為,《記文》對朱、陳二位老帥詩的分析,是想當然的牽強附會,對手機簡訊內容的確認,不但沒有說服力,而且誤導讀者對詩作的理解。至於引用李劼人先生的小說,也說明不了太多問題。我想,不論東西南北中哪個省籍的作家,想從他們的長篇中找出幾個有「記得」或「記不得」的句子。恐怕並不很難。

  大凡內行人寫律詩,都會嚴格按其平仄規則辦事,否則不成其為律詩;而我們分析律詩,也應該講究點兒格律,否則是無的放矢。不知劉先生以為然否?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鄉魂 民魂 詩魂

   

作者:趙京戰

   

字體:   【大中小】   

   

   

  沈雲生長在白洋淀邊的雄縣,曾任縣民政局局長,已退休。沈雲的詩,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生僻的典故,清新自然,若芙蓉出水,天然而去雕飾。讀沈雲的詩,就像品賞一股清泉。這股清泉,從心底汩汩流出,曲折委婉,一瀉千里。時而跌宕成小瀑,時而蓄積成深潭,天光雲影,百象千態,讓人應接不暇,欣賞不迭。

  《沈雲詩集》的首篇是「鄉情輯」。他的詩里,到處都滲透著對農村的熱愛。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一生工作在農村。他用詩來反映農村的景象、農村的生活。他寫了農村的春夏秋冬,寫了農村的風雨晨昏,寫了澆水施肥,寫了稻糧菽麥。他的詩就像一幅幅農村風景畫、鄉間民俗圖。我們看他的《月夜》,別有情趣:

  柳絲釣出兩三星,誰引嬋娟落水中。

  自是多情迷盛世,今宵不擬返天庭。

  《雨中追肥》這樣寫道:

  白雲隨手撒,細雨伴苗酣。

  舒袖添春色,開襟抱翠嵐。

  用詩化的語言,把農民的勞動寫得美麗多姿,傳神人化。而他的《鄰居》更是把鄰居寫絕了:

  老巷新樓門對門,油鹽柴米總難分。

  東家有酒西家醉,一樹桃花兩院春。這是農村的鄰居。這是農民千百年來祖祖輩輩的鄰里關係,在沈雲的筆下栩栩如生的表現了出來。

  如果說「鄉情輯」表現了他對農村的熱愛,是他的鄉魂所系,那麼,詩集的第二輯「憫農輯」便是他對農民的熱愛,是他的民魂所系。他在詩里寫了天災,寫了人禍;寫了訪貧,寫了反貪;寫了果農棉農的疾苦,寫了煤工瓦工的遭遇。例如:

  風摧好夢化輕煙,百畝瓜田結果殘。

  臉掛愁云云帶淚,心存苦水水成泉。

  肺肝欲裂悲難盡,貸款難還債又添。

  假種坑人坑出血,伸冤何處遇青天?

  ——《假種》

  搬遷農戶怨紛紛,污吏奸商耳不聞。

  草舍強圈難避禍,秧棵抽孽易除根。

  鏟車碾碎千家夢,塔吊倒懸百姓心。

  我亦懶吟塵世事,自傳公理說兒孫。

  ——《搬遷》

  這種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揭露,為弱勢群體的大聲疾呼,正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這就是詩魂。沈雲當過民政局長。他最了解農民真實的生活。他也完全可以像其他官員那樣「遇災不報民尤苦,卻說農家已小康」(《災民》),文過飾非,粉飾太平,冠冕堂皇地唱幾首讚歌了事。但是,他不那樣做。他有詩人的良知、詩人的責任感。這種良知和責任感,這種與人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聯的感情。就是詩魂,詩人之魂。

  沈雲比較擅長七律。他的詩集中,七律最多,寫得也最好。特別是對於對偶句,不論七言還是五言,他都功夫獨到,堪稱成就。例如:

  黎民臉上長含笑,官吏船頭不起風。

  ——《願同》

  殘篇一卷勞人夢,拙句千行警世情

  ——《晚晴》

  攜侶踏歌花掩路,教孫作賦鳥鳴枝。

  ——《二線詩》

  塘荷欲瘁枝初萎,淀葦才花歲漸寒。

  ——《秋意》

  酒於歲月詞中淡,詩向蒼生味里濃。

  ——《抒懷(之三)》

  春溪留月能歸海,秋雁托雲不到山。

  ——《抒懷(之四)》

  喜作甘霖悲作雨。來無雲霧去無煙。

  ——《淚水》

  秧棵抽芽易,畦田覓句難。

  ——《春日採風》

  竹晃長疑詠,蟬鳴半是吟。

  ——《雲逸齋抒懷》

  像這樣意境好、語言美、對仗工的好句子,詩中俯拾皆是。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詩藝上所作的探索和努力。

  詩人涉獵的領域很廣。詩集的涉及面也很廣。詩集後面的「歲月輯」、「詠物輯」、「唱和輯」。記錄著他的人生經歷,他的品懷襟抱,他的詩友交往,他的遊蹤屐痕。都是感情洋溢,佳句迭出,真摯感人。一個出生在農村、工作在縣城的詩人,能夠寫出這樣膾炙人口的好詩,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這兩年,沈雲寫了詩,經常向《中華詩詞》雜誌投稿。我在雜誌社擔任編輯工作,便成了他的詩的第一個讀者。他的詩進步很快,每年都有詩在雜誌上發表。而且,他是用新韻寫詩。中華詩詞學會提出「倡今知古,雙軌並行」的方針以來,得到廣大詩詞愛好者的熱烈響應,一些著名的老詩人如霍松林先生,率先垂範,帶頭用新韻寫詩。但總的來看,新韻還處於推廣探索的初期階段。用新韻寫詩且有成就的詩人,還不很多。可以說,沈雲在這方面帶了一個好頭。我希望《沈雲詩集》能給詩壇帶來一股清風。藉此機會,我希望廣大詩詞愛好者,繼承中華詩詞的優良傳統,關心農村,關心農民,關心弱勢群體,為他們歌唱,為他們「鼓與呼」。我還希望廣大詩詞愛好者多用新韻寫詩,讓「倡今知古、雙軌並行」的方針更加深入人心。

  最後,謹以一首小詩,來作為這篇序言的結尾:

  田園詩品最清新,淀葦塘荷更動人。

  說到民情難忍淚,一番把筆一沾襟!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喜讀如平宗兄《心潮集》

   

作者:王 澍

   

字體:   【大中小】   

   

   

  如平宗兄,浙江青田人,2007年虛歲八十三歲,長餘一歲,因為同姓,故稱宗兄。又因都愛詩詞,有共同語言,早已結為吟友,時有唱和,相互關懷,魚雁往來,莫逆於心。他的《八十初度》詩云:

  韶華彈指悔蹉跎,回首前塵感慨多。

  負笈兒時勤把卷,救亡少壯奮操戈。

  襟懷淡泊心常坦,世路崎嶇志不磨。

  已是皤然年八十,未妨杯酒對天歌。從中可看出他幼時勤學,青壯抗日,胸懷坦蕩,志氣不磨,而又樂天成性的身世與為人。近將其所著《心潮集》初稿見示,快讀一過,進一步了解了他的廣博見識和高深才藝。作為知交好友,不揣淺陋,寫一些讀後感,以與宗兄切磋,並向讀者推介。

  《心潮集》計收五絕30首,五律17首,七絕80首。七律79首,詞作26首,對聯28副,論述3篇。內容包括:吟詠神話、傳聞、古聖、先賢、現當代領袖、英雄、體育明星、國情、鄉情、友情、親情、修養、旅遊,詠物,書懷,激濁揚清,褒善砭惡,無不鞭辟入裡,細緻周延,異彩紛呈。佳篇好句疊出。茲舉各體一例,略加詮釋。庶幾嘗臠知味焉。

  《遊子吟》:

  風雪孤燈暗,家鄉恍惚臨。

  晨雞驚好夢,客枕幾回尋。

  首句寫旅況,次句寫夢歸,三句寫驚醒,末句寫久枕尋夢,寥寥二十個字,就把遊子在外、回鄉好夢被驚、反覆尋之不已的旅客心境,描寫得出神入化,非親身經歷,深思熟慮者,殆難措手。

  《山村秋暝》:

  暮靄徐徐起,溪山隱約中。

  炊煙飄絮白,畲火映楓紅。

  露冷蟬聲杳,風寒桂氣濃。

  村居閑自適,放眼羨飛鴻。

  首聯暮靄徐起,溪山隱約,直扣題面暝字;頷聯畲火映楓,炊煙飄絮,描繪山村景色;頸聯露冷蟬寂,風寒桂馥,秋容如畫;尾聯村居自適,目羨飛鴻,以景結情,令人神往。句句扣題,形象生動,筆無纖塵,境界全出,真五律絕唱也!

  《觀魚偶書》:

  庄生濠上知魚樂,渭水姜翁釣冕來。

  鱸膾秋風歸思動,沽名恰是子陵台。

  七絕四句二十八字,分用四個典故,表明了作者的臧否態度。題曰《觀魚偶書》,實有深意存焉: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辯論是否知道魚樂,看來作者是肯定莊子大智,能知魚樂;姜尚八十釣於渭濱,得遇文王而仕,作者說他為釣官帽而來,顯然意存否定;張翰因見當時政事混亂,託詞因秋風乍起思念故鄉鱸魚堪膾,遂辭官歸吳,他的見機而作是可取的;嚴光高坐釣台,實為沽名,則為作者所不取。區區二十八字的七絕,意蘊容量如此之大,難能可貴!

  《七夕憶》:

  驀地相逢喜又羞,嫣然低首倏回眸。

  飄飄素袂香魂媚,眷眷檀心蜜意稠。

  曾記燈前紅豆托,還祈月下赤繩求。

  羨他牛織今宵會,尚得年年話別愁。

  七夕是民間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時節,此時此刻,作者回憶什麼呢?從首頷二聯所示含羞、低首、素袂、檀心這些具象來看,驀地相逢的是一個秀外慧中見人生怯的少女,諒不是牛郎相會的織女,應是如平兄當年一見鍾情的窈窕淑女。既是回憶,那就不是真人,而是生離死別朝思夢想在七夕特定情況下神思恍惚中的乍現幻象。頸聯又回到現實,回憶當年曾在燈下以紅豆傳情。並求月老赤繩相系的私語。但是,時移世易,死者長已矣,生者空斷腸!尾聯羨慕雙星七夕相會,尚得年年訴說別愁,而年逾八旬的作者,卻連這點機會也沒有了。全詩濃墨重彩回憶歡情。反襯末結之悲哀,倍增其感慨。如平兄不愧是真正的情種,更不愧是寫情的能手。

  《踏莎行·永恆之懷念——觀看電視小平同志骨灰飛撒大海有感》:

  黯黯雲低,滔滔浪作。銀鷹矯若瑤台鶴。忠骸護伴有鮮花,繽紛灑向長空落。

  四海懷悲,五洲痛噩。奇勛曠代逾昆岳。煌煌兩制復吾疆,曾揮鐵臂乾坤濯。

  這是一首大聲鏜鎝的豪放詞作,用以懷念鄧公,甚為得體。上片描寫播撒骨灰之時空、載體、護伴、灑落,形象疊加,境界全出;下片感嘆,頌揚,入情入理:鄧公於浩劫之後,撥亂反正,洗濯乾坤,提出一國兩制原則,為珠還港澳以及整補金甌繪下藍圖,真可謂功蓋崑崙,他逝世後按其遺囑將骨灰撒向大海,舉世同悲,永垂不朽矣!

  《上海外灘陳毅銅像》:

  鐵骨錚錚,一身忠肝義膽,梅嶺三章標亮節:

  英風凜凜,滿腹壯志豪情,旌旗十萬斬閻羅。這副聯語,對仗工整,言詞精練,切合陳帥身份,移於他人不得。

  《心潮集》最後的三篇論述,其一:簡便易行的保健良法——按摩,詳細介紹了作者數十年來身體力行,獲益良多,由體弱多病變為耳聰目明,精神矍鑠。很少吃藥住院的八三壽星。他把自我按摩經驗,推己及人,愛心濟世。其二:延年益壽話讀書,也是作者修身養性的經驗之談,不敢自秘,公諸同好。其三:熱愛和平今古同——《木蘭詩》主題思想淺析,作者對我國南北朝時期出現的民間文學敘事名詩,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地逐段解釋,認為木蘭代父從軍。生動地表現了廣大人民熱切希望和平的思想,及其得勝回朝,不慕榮利,解甲還鄉的高貴品質,值得深切體會和認真學習。作者苦心孤詣地介紹自己的按摩、讀書、解詩體驗,充分顯示出他博愛益世的仁者之心,至堪矜式。筆者不敏,良有感焉!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一篇打動人心的詩論

   

作者:耕 晨

   

字體:   【大中小】   

   

   

  刊於《中華詩詞》2008年5月份的《「六朝舊事隨流水」》一文,從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詞中這一名句說開去,旁徵博引,談古論今,讓人讀後不僅能獲得豐富的文學和歷史知識,而且以古為鏡,以史為鑒。文章引證貼切,切中時弊,令人警醒,發人深思,是一篇難得的打動人心的優秀詩論。

  文章以王安石詞中名句冠名,由六朝古都金陵,說到它的演變,進而說到秦淮河、朱雀橋和烏衣巷以及金陵的雞鳴山(台城山),撫今追昔,令人感慨系之。從對這些名勝古迹歷史演變的娓娓敘述中,流露出作者知識的淵博和對詩歌藝術卓越的鑒賞能力。

  令人嘆服的是,作者通過對所引絕句——無論是劉禹錫的《烏衣巷》,還是杜牧之的《泊秦淮》、韋莊的《台城》等——產生背景的描述,通過對歷史邅變的回顧,通過對其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畫龍點睛式的分析。深入地發掘出這些「經典詩歌」的藝術魅力,「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揭示了這些詩歌的藝術境界,給讀者以藝術享受。

  文章的難能可貴之處還在於,作者通過探尋包孕於這些經典詩歌意象中的深層底蘊,喚醒讀者的歷史意識和憂患意識。

  文章中揭露的六朝君王,無論是終日與妃嬪寵臣尋歡作樂終至國亡的南朝陳後主陳叔寶。還是將建康夷為平地荒淫奢靡腐敗之極的隋煬帝楊廣,「更是興亡的見證,歷史的殷鑒,現實的警示」。作者以投槍式的筆法,犀利的筆鋒,將這些荒淫無道腐敗墮落的亡國之君,給以無情的解剖和鞭撻,並巧妙地與現實世界掛鉤: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堪稱當代的貪官污吏的前輩楷模」。當代的貪官污吏。「如果不以古為鏡,以史為鑒,讓浮華奢靡腐敗之風淪肌浹髓,入於膏肓,成為不治之症」,其後果不言自明。

  我們在欣賞古典詩歌之美,欣賞祖國山水之勝的同時,似乎聽到了歷史老人的規箴,聽到了從遙遠古代傳來的警鐘。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化美為媚

   

作者:張 鵠

   

字體:   【大中小】   

   

   

  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名篇《項脊軒志》中,有一節極富詩情畫意的文字:「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前三句是「靜態描寫」,第四句一變而為「動態描寫」。緊接著作者禁不住發出讚歎:「珊珊可愛。」這裡透露出了一種審美信息:藝術描寫中,「靜態描寫」只是基礎,「動態描寫」才是極致,故而「珊珊可愛」。這一美學原理,德國18世紀美學家萊辛闡述得最為中肯,他說:「詩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在描繪物體上趕上藝術。那就是化美為媚,媚是在動態中的美」,而「媚是一縱即逝的卻令人百看不厭的美」(《拉奧孔》)。難怪王國維在鑒賞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時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的確,動態中的美是美的極致,是最迷人的美。

  「有比較才有鑒別」。我們不妨比較一下關於「桂林山水」的描寫。對「化美為媚」就會感悟得更加深刻。「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這是韓愈的詩,清奇、秀麗,盡相窮形,不失為名句。不過細細品味。總覺得不免纖細而板滯,因為這只是單純的靜態描寫,很難拓寬受眾的想像空間。而今人徐中秋《桂林山水》則另是一種韻味:「奇特山形誰剪裁?江邊江下綉成堆。欲偷一段歸鄉去,一日看它十八回。」(《長沙詩詞》第23集)作者並未竭慮殫精去模山范水,只輕巧地運用「誰剪裁」、「綉成堆」的動態描寫,誘導讀者把桂林山水想像成一種精巧、美妙的藝術品,特別是「欲偷一段」的奇思妙想,更把詩人對桂林山水無限珍視、愛慕之情表現得酣暢、飽滿之極,從而激發讀者進行審美再創造的無限潛能。這就是「化美為媚」的妙處。又比如陶淵明的「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通過白描(靜態)寫出隱居生活幽靜、閑適,與世無爭的一種境界,自是傳誦不衰的佳句。再看王維的「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儘管有人認為王詩是從陶詩衍化而來;但竊以為王詩較陶詩略勝一籌,有「出藍」之美。曹雪芹通過《紅樓夢》中香菱之口對王詩的妙處作了引而不發的點撥:「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出來(見48回)。是的,正是「余」、「上」兩個動詞,把日將落而未落、冉冉下沉和孤煙直上的氣勢細緻而生動地呈現出來,使畫面頓顯靈動、生氣盎然,從而「化美為媚」,給人以極為豐富的美感享受。

  「文學是人學」。人物描寫,更需要「化美為媚」。詩歌里描寫美人,《詩經》開其先河,且提供了足資借鑒的美學經驗。請看《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句是靜態的寫「形」,後兩句才是動態的傳「神」,雖寥寥八字,卻如壁龍點睛,使通體皆活。正如美學家朱光潛所說:「這兩句便把一個美人的姿態、神韻很生動地渲染出來;化靜為動,使靜止的美變為流動的『媚」』(《論詩》)。又楊貴妃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白居易《長恨歌》也確乎把她寫得美極啦!不過。無論「芙蓉如面柳如眉」還是「雪膚花貌參差是」。抑或是「梨花一枝春帶雨」,都未能完全征服讀者;只有那句勾魂攝魄的「回眸一笑百媚生」,這才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足見只有精緻的動態描寫,才能「化美為媚」。從而迸發出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力量。

  運用動態描寫「化美為媚」,在當代詩歌創作中不論是繪景還是寫人,都不乏令人一見鍾情的精品,不妨再舉兩例,與君共賞。《絲綢古道偶成》(星漢):「天地無聲大漠空,絲綢古道熱風中。一鷹驚去疾如箭,射落殘陽一捧紅。」《牧羊女》(姜必榮):「平疇夕照起雲煙,一望青禾綠上天。誰趕白雲天際走,村姑揮舞牧羊鞭。」兩首絕句。兩幅真力彌滿的畫圖!吟詠之間,只感到雄奇、瑰麗的畫卷中充溢著一種如司空圖《詩品》中標舉的「流動」之美(一為「壯美」一為「優美」),給人一種異乎尋常的審美的驚喜,真可謂「驟讀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誦之而有雋永之趣」。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郭沫若改詩

   

作者:林星煌

   

字體:   【大中小】   

   

   

  東坡居士曾居此,朝夕常思返蜀山。

  深幸我來千載後,欣看質變數年間。

  膠源浩蕩森林海,香韻芬芳極樂園。

  三面紅旗昭耀下,天涯無處不奇觀。

  此詩為郭沫若先生1961年來瓊考察時所題手跡原作。郭老在發表此詩的過程中,曾對詩題和詩句作過修改。關於詩題的改動,據韓國強《郭老南來傳雅韻》介紹:此詩手跡並無題目,落款時間為1961年3月3日,最初發表於1961年4月1日《人民日報》,為《海南紀行》組詩中的一首,即《訪那大》之二。曾有一詩友去信給人民日報社。稱東坡並未到過儋州那大鎮,首句「東坡居士曾居此」失實。郭老第二次來海南後,此詩又一次發表於1962年2月15日《南方日報》,詩題改為《題海口東坡祠》。於此可見郭老勇於修正錯誤的精神。關於詩句的修改,則有三次:第一次發表時,第四句的「欣看」改為「驚看」,第五旬的「膠源」改為「富源」,第七句的「昭耀下」改為「輝耀處」:第二次發表時,首句改為「東坡流謫曾來此」,第三句改為「深幸我生千載後」,第六句的「香韻」改為「花卉」,第七句的「輝耀處」改為「昭遠域」:後來,此詩收入《郭郭沫若全集》時,頸聯改為「森林浩蕩財源海。花卉芬芳香積園」。本文試對其語言修改藝術作一臆析,以就教於大家。

  先看首句。原句中的「東坡」和「居士」為同位關係,兩者復指一人。將「居士」改為「流謫」,既收精簡之效,又點明東坡千里來瓊之原因,利於引發人們對東坡一生屢受打擊遠謫他鄉的聯想。另外,海口是東坡謫瓊的路經地而非謫居地——謫居地在儋州中和鎮,詩題既標為《題海口東坡祠》,則「居此」也需相應改為「來此」。修改之後,詩句的容量得以擴大,詞語的準確度得以提高,一句之中「居」字重複之現象也得以避免而顯得更趨簡練。

  第三句原句的「我來千載後」,其側重點在「我」與「東坡」千年之後的溝通上——而「我來」之後。怎麼樣呢?第四句及以下兩聯均沒有對此作出相應的延伸,而是忽將筆觸轉到描寫時代之變化上。這樣一來,「深幸」之語意缺乏後續的拓展空間,且第三句與下面五句在內容和結構的安排上形成一比五之格局,直接影響了律詩對稱美的構建。改句「我生千載後」,其側重點放在對所「生」時代的感慨上,與下面五句對時代變化的描寫正相貫通而構成連接的意象鏈和勻衡的結構體。經過修改,全詩首聯寫東坡遭遇,其他三聯寫時代變化,內容上形成前後對比,重點突出了時代巨變之主題,結構上也顯得相對整飾。第四旬改「欣看」為「驚看」,著一「驚」字,力度更強,既較好地襯托出變化時間之快和程度之大,又與上句的「深幸」形成進層之態勢。

  第五句原句的「膠源浩蕩」為主謂結構,「浩蕩」的範圍限於「膠(橡膠)源」,面似稍窄。如再作進一步聯想,產生「膠源」的膠林也是林海之一。「膠林」與「森林海」之間有意象交疊之嫌。而「富源」所指範圍就比較寬,至少是另換了一個角度,不直指「膠林」之實體,在顯性和隱性層面上均無意象交疊或張力缺乏之虞。第六句直接以「芬芳」描寫「香韻」,也有意重之嫌——香者,不亦芬芳乎?改「香韻」為「花卉」,較前精當。五六句最後改定為「森林浩蕩財源海,花卉芬芳香積園」。從詞語的搭配來看,森林,「通常指大片生長的樹木;林業上指在相當廣闊的土地上生長的很多樹木,連同在這塊土地上的動物以及其他植物所構成的整體。」(《現代漢語詞典》)既是「大片」、「相當廣闊」,一般不再以「海」字對其作重疊性形容,這就是人們常說「林海」而很少說「森林海」的原因。將「森林」移到句首。既達到了避而不用「森林海」的目的,且在語言的流暢及對仗的工整等方面還有積極的效果;「富源浩蕩」與「森林浩蕩」相比,後者要流暢得多:而「富源」對「花卉」與「森林」對「花卉」相比。前者是虛對實,後者是實對實,工於前者。至於將「極樂園」改為「香積園」,就「極樂園」而言。此詞與那個年代舉國上下艱苦奮鬥的氛圍以及此詩的整體基調似有所不諧;就「香積園」而言,《維摩詰經》云:「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國香氣。」以「香積園」比擬海南。更能強調海南在詩人心目中四季如春芬芳秀麗的深刻印象。

  第七句改動兩次。第一次發表時,改介詞結構「昭耀下」為名詞性結構「輝耀處」,句子顯得穩健一些,也增加了書面語色彩。但「輝耀處」與結句的「無處不奇觀」,重一「處」字。詩中有重字,並非不可以,然而在結句緊要之處,如無特殊的修辭需要,則當力避之。或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郭老最後又將「輝耀處」改為「昭遠域」。遠域者何?天涯也。以遠域帶出天涯,既順理成章,也為讀者對非遠域地區所發生的變化之聯想預設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詩不厭改,貴乎精也。」(謝榛《四溟詩話》)總的來看,郭老對此詩的修改,或著眼於詞語的精當,或著眼於詩句的暢健,或著眼於容量的擴大,或著眼於文脈的貫通,或著眼於主題的凸現,給我們以不少啟發,堪值細味。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古風作法

   

作者:胡迎建

   

字體:   【大中小】   

   

   

  古風宜用於寫大場面,但力求避免敘事的平鋪直敘,要有跳躍性。要有變化,鋪張揚厲,馳驟疾徐,短長高下,任我之意以為起結,如此則空靈動蕩。要有敘事、描寫、議論。方東樹《昭昧詹言》說:「七言長篇,不過敘、議、寫之法,顛倒順逆,變法迷離」;「無寫,但敘議則不成情景。」寫即描寫,突出局部細節。如杜甫《麗人行》描繪長安水邊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接著寫「頭上何所有」。「背後何所見」。即是描寫手段。作律詩則不可不用此方法。敘則有補敘、逆敘、插敘。又如杜甫《哀江頭》中在「細柳新蒲為誰綠?」之後引出「憶昔霓旌下南苑」直至「一笑正墜雙飛翼」都是補敘從前之事。還可用「自從」一類字眼逗起「插敘」。古風還可運用排比句,或反覆疊用相同字眼。也可用少數駢句。初學者宜先立結構,然後求氣機流暢,既要避免破碎支離的毛病,也要注意克服四平八穩、平鈍而無生氣的毛病。好的古風如方東樹所說:「妙在神來氣來,骨肉飛騰,神采飛越。」短古最求曲折變化,筆似平直而意能曲折者尤佳。如韓愈《雉帶箭》,每兩句意一轉,前人評為「盤屈跳蕩,生氣遠出。」詩云: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

  沖人決起百餘尺,紅翎白鏃相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所謂三平調,即末尾三字連用平聲。這在近體律絕中為大忌。而在古風中卻是慣用的形式。用韻或一韻到底。或轉韻,轉韻或兩句或三句或四句均可。有的四句用平聲,轉至下四句用仄聲。以求變化。已故中山大學教授詹安泰說:「平韻易行,仄韻不易行」,「用仄處見骨力,用平處見氣韻」;「高渾之作,用平字,但易流滑。矯健之作,用仄聲,易刻削。」此經驗之談也。一般平緩流暢雄渾昂揚之作用平聲,急促拗勁之作用仄聲。

  五古盛於漢魏南北朝,氣韻深厚,宜發調高遠。愈轉愈深厚。無劍拔弩張之習氣,用力大而火候純。陶淵明詩尤傑出。張九齡、陳子昂諸作均見風骨。初學者先由骨格結構人,而後求氣格。務求氣機暢,韻味深,色澤純。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翦伯贊的內蒙訪古

   

作者:馮國仁

   

字體:   【大中小】   

   

   

  1960年代初,金風乍動時候。翦老應烏蘭夫主席之邀,攜范文瀾、呂振羽兩先生,到內蒙古訪古。由西向東,行程一萬五千里,歷時兩個月。寫下著名考古報告《內蒙古訪古》。時隔40年,至今讀之,仍覺得他許多歷史論斷,擲地有聲。他在報告一開頭,就引用了恩格斯名句「世界只是最偉大的詩人」。他也正是以詩人的心態、詩的語言寫下這篇堪傳千古的報告。他不僅文字素養深厚,韻律也嫻熟,在包頭附近考察完趙長城,就寫了懷古七律:「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他對趙武靈王的稱讚,多麼令人肅然起敬。他在呼倫貝爾時,也寫下七、八首詩。

  他們一行是8月中、下旬進入呼倫貝爾的。他們坐火車鑽出興安岑山洞,看到的是兩側林木蔥鬱的青山、寬闊而繁茂的草原。呼倫貝爾盆地,慢慢向他們展開。秋初,正是打草季節。車窗兩側不僅綠草如茵,而且到處是望不到頭的飼草垛。所以他說:「一幅」天蒼蒼野茫茫的圖畫出現在眼前。他們考古訪問中,看過了歷代重疊的歷史遺迹:什麼鮮卑墓群、金元邊堡、遼和蒙古的古城等等。他著名的判語是:呼倫貝爾的歷史絕不是鶯鶯燕燕,而是群鷹搏擊、萬馬奔騰。他有詩云:「錫尼河畔論英雄,萬馬秋風汗血紅。一代天驕今已矣,紅旗插遍遼西東。」這首詩當然是寫成吉思汗的。他到呼倫貝爾訪古,第一個考察目標自然也是成吉思汗。

  翦老訪古到過林間甘河鎮、鄂倫春首府阿里河等地。但他在林區寫的詩篇中,卻沒反映首先進入中原的拓跋鮮卑。他的《大興安嶺嶺頂遠眺》,氣派宏大、「無邊林海莽蒼蒼,拔地松樺億萬章,久矣羲皇成邃古。天留草昧紀洪荒。」他在達齎湖附近,雖然訪過鮮卑墓群,人們在拉布達林墓葬中挖到山獸骨,也曾預料到拓跋來至興安嶺,但因證據不足,就無人敢定論。不知翦老可曾料到,20年後本地考古家米文平、陳道宏等人七闖嘎仙洞,終於發現魏帝祭文,確定了鮮卑古室和大鮮卑山的座標,推翻許多互相傳抄的廖誤論述,拓跋原是從森林中走出去的狩獵民族,在呼倫貝爾騎上戰馬西進的。可惜翦老沒能見到這次震動全國的考古壯舉,也就無從掌握這項重要史料作他的精闢論述。

  他在扎蘭屯寫過一首律《扎蘭屯即景》:「山城細雨晚瀟瀟,秀水亭邊柞葉凋。幾夕風霜秋縹緲,滿山林木自妖嬈。遙望遠岫青衙千疊,最憶溪流綠一篙。如此風光真是畫,不須粉墨寫鮫綃。」也沒反映他訪古情況。原來扎蘭屯南有一小鎮,名叫成吉思汗鎮。據說成祖曾在此屯兵,還有一道邊牆作佐作。翦老看後立即否定,認為那道邊牆為金人所建。因為山城太美,他就寫了這首抒情詩。

  翦老不愧是傳大學者。根據當時所掌握的史料,他即判定、預言出多項呼倫貝爾歷史論斷,如「游牧民族搖籃」等等,特別是他說「揭穿了一個歷史秘密」:多數游牧民族都是從東而西走上歷史舞台,這個舞台的後台即呼倫貝爾草原。這些游牧民在這裡打扮好了,然後衝上前台。但他們衝出馬門已不是游牧民,而是武裝起來的勇士云云。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華詩詞        

>>>2008年第11期   

   

沅湘勝色懷三閭 枉渚高吟續九歌 第二屆「華夏詩詞獎」頒獎儀式隆重舉辦等

   

作者:佚名

   

字體:   【大中小】   

   

   

  金秋送爽,蘭芷芬芳,沅澧之濱,高朋滿座。9月16-17日,為慶祝湖南省常德市撤區建市20周年暨第四屆中國·常德詩人節,由中華詩詞學會、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常德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了隆重的慶典活動,規格之高,盛況空前。中華詩詞學會第二屆「華夏詩詞獎」頒獎儀式亦同期舉行。

  三絕詩書畫。一牆天地人。常德。自古以來就是一座詩意盎然的城市,素有洞庭明珠的美譽。這裡,飄忽著陶淵明的桃源一夢、回蕩著劉禹錫的田園歌聲,流傳著善卷先生指點於堯、辭王於舜的不朽傳說。源遠流長的人文傳統造就了「常德有山山有德」的獨特地域文化,哺育了常德人特有的詩思才情。自2004年以來,常德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詩人節」,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常德詩牆」更成為了常德的文化標誌。

  16日下午,常德市體育中心陽光明媚。彩旗飄飄,常德市慶祝撤區建市20周年暨第四屆中國·常德詩人節頒獎大會和「詩城放歌」文藝演出隆重開幕。應邀出席的嘉賓有省政協副主席龔建明,廣州軍區原副司令員、中將文國慶,中國文聯辦公廳主任夏朝華。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鄭伯農、顧問林從龍,原某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岳宣義,中國作家協會詩刊主編葉延濱,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晨崧、雍文華、趙焱森。中華詩詞學會秘書長王德虎、副秘書長李一信,以及省人大原副主任顏永盛等老同志,中國作協、中國攝影家協會等有關領導,韓國書畫藝術會、日本菁菁書友會等外國友人。開幕式由常德市市長卿漸偉主持。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鄭伯農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首先代表中華詩詞學會向熱情好客的東道主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獲獎作者和受牌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他指出,我國古代詩歌分為民歌與文人詩兩大源流,後來又有了充滿活力的新詩,它們都應在「二為」方針的大方向下同榮共茂、各展其長、不拘形式、互相促進,只有新詩與舊詩都得到尊重。都得到發展,才能保證詩歌的百花齊放。

  中國作家協會詩刊主編、詩賽評委會主任葉延濱接著講話,總結了詩賽情況。充分肯定了當前詩歌的可喜態勢。祝願「詩人節」越辦越好。會上還宣讀《關於「我心中的桃花源」全國新詩大賽獲獎作品的通報》、第二屆「華夏詩詞獎」獲獎名單及全國詩詞之鄉受牌名單,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及授牌儀式。楊逸明等10人、周退密等22人分別獲得第二屆「華夏詩詞獎」的一、二等獎,85人獲優秀獎,桃源縣、臨澧縣和石門縣榮獲「全國詩詞之鄉」榮譽稱號。頒獎後,與會嘉賓共同觀看了「詩城放歌」文藝演出。常德絲弦《桃花夢裡好尋夢》、古詩詞演唱《芷蘭雅韻》等曲目一次次將演出推向高潮。

  17日上午,作為此次慶典主題活動之一。在常德職業技術學校舉辦了有二千多人參加的詩詞吟唱會。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趙焱森作簡短講話,強調了活動對於普及傳統文化、提高人文素質的重要意義。開篇一曲大合唱《浪淘沙·常德詩牆》深沉婉約,聲情並茂。72歲高齡的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姜家鏘老先生的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華詩詞學會顧問、著名詩人林從龍的吟唱《長沙過賈誼宅》等,都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李津紅)

  

  中華詩詞學會網正式開通運營

  

  8月31日上午,中華詩詞學會網在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大樓隆重舉行開通啟動儀式。

  解放軍總後勤部原政委、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周克玉上將、解放軍總裝備部原副政委、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李棟恆中將、國家司法部紀檢組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岳宣義少將、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崎嶸、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網總編輯鄭伯農、中國作協辦公廳主任彭蘊錦、中國作協辦公廳副主任閻晶明等應邀參加。

  鄭伯農代表中華詩詞學會致辭。他說:當今社會,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網路文化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傳統的詩詞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繁榮發展不能不藉助網路的科技翅膀。中華詩詞學會網的開通必將為中華詩詞文化的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助理兼副秘書長、中華詩詞學會網副總編輯兼編輯部主任李文朝介紹了網站有關情況:中華詩詞學會網的建立與開通。得到中國作家協會的鼎立支持和具體幫助,學會網依託中國作家協會網站的硬體設施及運行管理軟體,在中華詩詞學會開設一個操作平台,與作協網站連接。它是國內惟一國家級詩詞社團的官方網站;面向全國,輻射全球;彰顯中華詩詞專業特色和獨特韻味,反映詩詞創作、理論研究的最新最高成就;把握詩詞創作及研究方向,引領傳統詩詞繼承與創新的時代潮流。發布權威詩詞信息,薈萃古今詩詞精華,展現詩家詩友風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北京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桂興代表各地詩詞學會和兄弟網路及與會嘉賓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中華詩詞學會網的開通表示熱烈的祝賀。

  解放軍總後勤部原政委、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周克玉上將宣布:「華詩詞學會網正式開通運行」,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崎嶸點擊開網啟動。

  啟動儀式由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常務副主編、中華詩詞學會網副總編輯趙京戰主持。

  中國作協信息處處長兼作協網主編胡殷紅、紅葉詩社秘書長張心舟、中華詩詞學會網技術支持單位北京世紀新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凱和中華詩詞學會,網編委梁東、周篤文、歐陽鶴、宣鳳華、晨崧、丁國成、雍文華、王德虎、李一信、李樹喜、董澍及機關、雜誌社有關工作人員也參加了中華詩詞學會網開通啟動儀式。

  2008年8月31日

  

  [本刊公告]《中華詩詞》網上投稿電子郵箱開通(試行)

  

  近年來,詩詞熱潮蓬勃發展。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詩詞作者為本刊投稿。首先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為了方便投稿,本刊從2009年1月1日起,設立了電子郵箱,試行網上投稿。現將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一、投稿電子郵箱網址:「zhhshcbjb@163.com」。

  二、對稿件的要求,除本公告外,其餘與「徵稿啟事」相同。請參閱本期「徵稿啟事」。

  三、來稿請用「Word」軟體錄入。用「附件」發至本刊郵箱。

  四、來稿錄入格式,請參考本刊的格式(4號宋體字,律絕2句一行,古風、詞連排,詞過片空2字。小序、注釋用5號字)

  五、來稿末尾務請註明真實姓名、郵編、地址、聯繫電話號碼。未註明郵編地址者,發表後無法寄送樣刊稿酬樣刊,視為無效廢稿。

  六、為提高投稿採用率及編輯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舛誤,稿件引文務必核對準確並註明出處,其中包括正文、序言、注釋中的引文。涉及社會新聞的,亦請註明出處。如:「據人民日報×年×月×日報導」、「據中央電視台×頻道×日報導」等形式,以增加引文的可信度,防止引起讀者疑惑。為防止虛構引起誤導,對未註明相關事實出處之稿件,本刊不予刊用。

  七、本刊對於來稿有權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請註明。本刊對來稿擁有使用權,稿件一經採用即付稿酬並寄贈樣刊(短詩1至2首以刊代酬)。在本刊編輯出版的其它刊物、書籍中。以及向別的刊物推薦的稿件中正常使用,不再另付稿酬。

  八、由於本刊人手有限,對不採用的稿件不退稿,也不提意見,請作者鑒諒,並自留底稿。

  九、敬告廣大讀者作者,關於發行、郵購、廣告及其它事宜,請與「發行部」聯繫,電話:64022899。謝謝合作!      

                整理者:絕情谷  2009年4月TOP   

 


推薦閱讀:

學寫詩詞
描寫長江的詩詞有哪些?
入選與落選的詩(5)——思鄉
唐七絕評選(中)
有哪些很好的充滿情意的句子

TAG:詩詞 | 中華 | 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