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韓信不信釀悲劇
05-30
【原典】 韓信自從得到蕭何的保舉被劉邦拜為大將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助劉邦一舉平定三秦,打開了東進的通道。接著又東奔西逐,南征北戰,滅魏,破代,平趙,取燕,定齊,南摧楚軍二十萬。戰功赫赫,威震天下。項羽派武涉面見韓信,指出劉邦貪慾奸詐,背信棄義,不可信賴,希望韓信叛漢與楚講和,自立為王,原劉、項三分天下。韓信認為劉邦不會虧待自己,沒有接受武涉的遊說。韓信的謀士蒯通又反覆分析天下大勢,指出韓信譽滿天下,功高震主的危害,並以越王勾踐與范蠡、文種的故事為例,引出「野獸已盡而豬狗烹」的歷史教訓,勸諫他自立為王,以免滅楚後被漢王所「烹」。 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叛漢,又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王終究不會害自己的。
推薦閱讀:
於是謝絕了蒯通的勸諫,蒯通因此而裝瘋做巫師去了。
垓下會戰,項羽被滅。劉邦做了皇帝,韓信被封為楚王。 項羽部將鍾離昧過去與韓信有交情。項羽死後,鍾離昧逃至韓信處,韓信不忍叛友而收留起來。劉邦因此而忌恨。第二年,有人密告韓信謀反,劉邦趁機採納陳平的計謀,假託游雲夢澤,要求諸王會集於陳縣,實際是想襲擊韓信。韓信知道劉邦是為鍾離昧而來,便與鍾離昧商量對策。鍾離昧自知難保,自殺身亡。韓信提著鍾離昧的頭去晉見劉邦,劉邦命令武士把他捆綁起來。韓信這時才說:「果然像別人說的那樣啊!『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自然該被烹殺了!」 劉邦說:「有人告你謀反。」於是把他弄上囚車,帶回洛陽,雖赦免不殺,但降為淮陰侯。韓信終於明白了,劉邦的確是容不得自己的才能。於是他經常請病假不上朝,成天牢騷滿腹,鬱鬱寡歡。
後來,陳反叛。劉邦親自率兵討伐。韓信稱病不隨劉邦去,卻悄悄派人與陳聯繫,準備襲擊呂后和太子,與陳遙相呼應。不慎被門人告密。 呂后與相國蕭何謀劃,騙得韓信入宮,派武士捆縛而斬首。臨死前,韓信仰天長嘆,痛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話。 就這樣,一代蓋世英豪,不僅自己被斬首,而且還被誅連三族,斬盡殺絕。 【新說】兔死狗烹,韓信不信終於釀成了自己的悲劇。
在韓信的一方面來說,這是悲劇;在漢高祖的一方面來說,卻是智謀。 雖然這種智謀是不得已而為之:過河拆橋,奪得天下後便誅滅功臣勛將。 為什麼如此狠毒,如此翻臉不認人? 還是政治鬥爭,權力鬥爭在作怪。蒯通說得好:「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道理其實很簡單。天下未得時,大家都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而一旦奪得天下,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在分享勝利果實,權力再分配時,很容易發生或明或暗的矛盾鬥爭,這也就是「打天下易,坐天下難」的道理所在。漢高祖深諳個中三昧,所以,他不僅誅滅了韓信的三族,還殺掉了彭越、英布等一大批異姓王。
其實,又何止是漢高祖如此。前有越王勾踐,後有明太祖朱元璋,等等,等等.. 所以,與其說韓信遭遇的是個人悲劇,不如說是歷史的悲劇,社會的悲劇。 【典源】兔死狗烹: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韓信不信釀悲劇: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