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時繫念法會開示合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各位法師,各位嘉賓,各位大德,大家好!很高興看到大家來參加今天的法會,今天是個吉祥的日子。去年我們在此地舉辦第一屆「中峰三時繫念法事」,今天是第二屆。這個法事簡稱「三時繫念」,我們辦三十多年了,確實是冥陽兩利,能夠護世息災,功德殊勝!

  藉著今天在英國舉辦三時繫念的機會,我想跟大家大致介紹一下「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的含義、內容和原理,以期與會嘉賓明瞭我們為什麼要舉辦三時繫念。這本《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事理圓融、契理契機,如果把它當作一般經懺佛事來做,有口無心,那就錯了,我們應當把它當作課誦來做。所以我們應當首先了解一下「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的內容,真正明白之後再照著儀軌去做,在儀式裡面隨文入觀就能收到很好的益處,才真正有意義。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的含義

  「中峰」是元朝明本禪師的法號,他是中國禪宗的一代大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大揚禪風,上至王公,下至百姓,無不受到他的教化。後來,元朝的皇帝還特別封他為國師。他會集這一本繫念法事,以禪宗一代大德來弘揚淨土,意義非常之深。在這個法本當中,他處處顯示淨土與禪宗是同等高深的境界,而在度眾生的善巧方便的層面來說,淨土甚至比禪宗更加殊勝。

  「三時」,法事裡面有第一時、第二時、第三時,這是三時狹義的意思。除此之外,還有更廣的含義。古時候的印度,把一晝夜分做六時:晝三時,夜三時。由此可知,三時引申的意思就是從朝至暮晝夜不斷。

  「念」這個字,在中國文字,這是屬於會意字。你看看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也就是我們現在心裡頭有的、正在心上的就是念。所以「繫念」就是現在當下心繫一處、念念不捨的意思。普通凡人與聖人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念頭。古大德說:「聖狂之分,在乎一念。」聖人的心念,可以隨心所欲的繫念、專注在任何一件事物上,而凡夫的念頭是散亂的、不集中的,所以不容易發揮大的作用。我們做「三時繫念法事」,正是在訓練自己對念頭的控制能力,也就是現代學者所重視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佛在《遺教經》上說,「心者,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我們要能把心專注在一個地方,這就得定,那心的力量、效果就很不可思議。因為一心能生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所以一心非常重要。把心集中在一處,就是佛法裡所說的禪定、定力。一切修行法門的樞紐、綱要,都是在定力。整個佛法,歸納到最後就是戒、定、慧三大類。而這個三大類當中,定是樞紐,可見其重要性。

  「法」是中峰國師為我們制定的這個法本。「法事」是依照這個法本來修行求往生的這樁事情。你看這裡面有讚佛、有誦經、有念咒、有禮拜、有懺悔、有迴向,修法很圓滿,跟天親菩薩《往生論》裡面所講的禮拜、讚歎、發願、觀想、迴向五念法門義趣相同,都是大乘佛法修定力、得到佛菩薩加持的方法。所以這種讓大眾聚集在一起,在布置得莊嚴肅穆的會場,與法師們共同進行莊嚴的儀軌、儀式。其實正是佛陀教育中非常高超玄妙、內含深刻的藝術與教學活動,其中蘊含著佛陀無盡的慈悲與智慧。

  三時繫念的內容舉要

  《三時繫念法事全集》從序文開始,先由「戒定真香」開啟,主要內容依次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及各讚頌的偈子。而後是第一時法事,由一遍《佛說阿彌陀經》起始,後面接著讚頌、發願、念佛,以及有四番開示的內容穿插在其中。休息後的第二時法事,還是由《佛說阿彌陀經》開始,跟著四番開示加上各讚頌與念佛。最後第三時法事,依然是一遍《阿彌陀經》加上四番開示,以及結尾的至心懺悔發願。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整個《三時繫念法事》就是在不斷的開理,不斷的打開普通凡人所執著的、局限的思想境界,進而接收、受持阿彌陀佛的思想境界,與佛菩薩的境界相靠攏。而在整個過程當中,實際上也正是在開發我們每個人本來就具備的非凡卓越的能力。

  主法開場這四句話很重要:「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這個四句偈內容非常豐富,前面兩句是說明宇宙生命的起源,這是迷了以後的現象,後面兩句是教給我們回頭是岸的方法。我們怎麼樣迷失了自性?覺海虛空起,覺海本來沒有虛空,覺海就是性海,經論裡面常講到心性,心性就是覺海,自性本覺。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就是自性,它本來就覺,從來也不迷惑。今天我們講迷失自性,這是隨著凡夫的話來說。其實,自性是真性,真性怎麼會迷?真性不可能迷,迷只是一種幻相,猶如作夢一樣,不是真實存在的。這樁事情中峰國師在《繫念法事》裡面講得很明白,在它的迷悟,迷悟也不是真的,這愈說就愈玄了。虛空,先有虛空,然後再有世界;有世界之後,再有眾生。說的時候有先後,實際上生起就是唯心所現。

  這個現起太快太快了,現代的科學家也這樣說法,愈說跟佛法愈像,叫「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次第,你沒有辦法講先後次第,它的速度是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來講,你怎麼能發現它有先後次第?所以佛在楞嚴會上說這樁事情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當處是什麼?就是現前,沒有遠近。沒有遠近就沒有空間,沒有先後就沒有時間。時間、空間都是凡夫的情執,不是事實。事實到底是什麼?就是迷悟,這個地方講覺迷。迷是迷什麼?佛經上講的「一念不覺」就是迷。那個一念的時間太短了。佛經上所說的清淨寂滅相是八地以上大菩薩所證得的境界,在他那個大定裡面是不動的,這是覺海。但是凡夫是動的,一動麻煩就來了,空間遠近、時間先後就從這裡生起來,這就叫做世界。世是指的時間,界是講的空間,時空就發生了。我們今天看的是幻相,是虛幻的一種相續相,把虛幻相續相以為是真實,在這個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娑婆業浪流。業浪流是什麼?六道輪迴。

  我們現在所住的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三途六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境界,幻相跟作夢一樣,可是你這個夢是惡夢,這個惡夢又不醒,繼續在做,很苦。無量劫來都醒不過來,而且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後面這兩句「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末法時期,只有淨土法門這個辦法,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彼岸是覺岸。我們今天在迷的岸這邊,諸佛菩薩在覺的彼岸,我們要想破迷開悟、要想返迷歸覺,極樂世界有辦法。舟是運載的工具;歸是回頭。極樂世界有歸舟,歸舟就是指這個法事,你依照這個法事,等於說你有歸舟可以依靠,你穩穩當當的坐上這個船,就返妄歸真、返迷歸覺,就到了覺海。

  中峰國師在這個法事題目上給我們說出來「繫念」,一心繫念阿彌陀佛。我從早到晚只有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也不是個容易事情。成佛哪有那麼容易?但這是最容易的了。八萬四千法門要是跟這個法門相比,這個太容易了!這個方法就是說,不管是什麼念頭,你要知道統統叫妄念。無論什麼妄念起來,立刻就歸到阿彌陀佛去,這是古人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能夠這樣修行,你就成功了。所以,這個四句偈雖然只有二十個字,意義深廣無盡。只有返妄歸真、破迷開覺是真的,這是真正的佛法。這個三時繫念的宗旨,這四句偈全部說出來了。我們為什麼要依這個法事來修行,這都說出來了,這是一生不退成佛的方法。

  第一時的開示當中有這麼一段:「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所以離此別無,是乃一體而異名也。」佛菩薩覺悟了,知道生滅統統是不生,一切法不生,不生哪來的滅?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迷的人分別、執著,在他的感官之中,宇宙之間所有的萬事萬物,統統都是有生有滅。其實它本來是一體,一體而異相。接著說:「審如是,則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你很認真、很仔細把這個問題看清楚了,你就能肯定,阿彌陀佛從哪來的?心現識變的。誰的心?我們自己的心。諸位要曉得,真心是共同的,妄心不同。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心。大乘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它是一,不是二。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的真心就是阿彌陀佛,無二無別。

  「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我們這個地球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不是二,沒有兩樣。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善,它的反應就變出無量無邊的珍寶。我們這個地方人心不善,所以世界都變成了泥、沙、石頭。實際上是一個東西,沒有兩樣。「豈非迷悟之自殊,何有聖凡而彼此。」凡聖只不過是個名詞而已,名不同,真正造成這個不同現象的原因是迷悟。西方極樂世界人覺悟,所以一切萬物,隨悟而變現的境界,就是不可思議的美好。我們這個世間的人心行不善,所以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萬物,變現的就不美好了,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我們自心所現、所變的影像。這些道理我們要明瞭,然後從哪裡改?從我們的心上改,要真修。真修不在形式,在實質。實質是什麼?起心動念。你的心變善,沒有一樣不善,相隨心轉。這就是說「一切唯心造」、「心淨則國土淨」。如果參加這個法會的人真修、真幹,心地清淨了,就能產生淨化這個世界的作用。所以能夠護世息災。

  第三時的開示中有「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前面這兩句是比喻,是陪襯的話,後面這兩句才是主要要講的。持名念佛的原理是「真信切願,執持名號」;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是「淨念相繼」。淨念,念要清淨,清淨就是不懷疑、不夾雜,這叫淨念;相繼是不間斷。你看看古大德不懷疑了,所以能夠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念佛這樁事情很重要,往生西方淨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這次遇到,一定要抓到,其他的都不要、拋棄掉。所以他念佛決定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念佛就如法。所以佛號投向亂心,亂心自然就消失了。這個方法好,很有效。諸位要是認真去念,如理如法,我常常講,三個月到六個月效果就很顯著。到時你自己發現到,這裡面就產生法喜充滿,你就喜歡念了。開頭難,開頭怎麼難?要把你的煩惱習氣伏住。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很嚴重,你如理如法的念,自自然然就伏住了。這裡頭最要緊的,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功夫決定不能間斷、決定不能夾雜。你愈念心愈清淨,你感覺到妄念少了,妄念少就是煩惱輕、智慧增長,以前看東西看不懂,聽人家講話聽不懂、聽不明白,現在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瞭,這就是智慧增長,念佛功夫得力了。

  底下說:「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這段是講,念佛用心要像這個地方所說的才能夠相應。所以我們讀到這段開示,要想想平常念佛跟他說的相應不相應。如果相應,很好,好好的保持;如果不相應,就要痛改前非。所以頭一個信心懇切,有真誠的信心;正因凜然,修淨土法門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往生正因。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講往生,專門講念佛方法的「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經。這個正因要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含糊。

  「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一定要有這個心。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所謂頭出頭沒,在六道輪迴裡面頭出就是做了一點善因,遇到善緣,生到三善道;三善道的報報完了,惡的因現前,馬上一個跟頭栽下去,到三惡道裡面去了。佛經上告訴我們,只要你是在六道裡頭,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非常之長,在三善道的時間很短。所以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三惡道是他的家鄉,三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的,時間很短暫。你要曉得這個可悲,你的生死心才會真切。「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厭是厭惡、厭煩。什麼事情?塵勞紛擾,就是我們現前這種生活狀況。年輕人不容易感觸,七十、八十的人,實實在在說這個世間差不多也都見過,看久,討厭了,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厭世。厭世不能解決,這非常悲哀的,每一天人事物的煩擾,身心得不到清淨,尤其是上了年歲的人,這個生活是痛苦的。這裡頭哪裡有快樂?輪迴苦,現實的生活苦,尤其活在現代的社會,現在人不知道什麼叫仁義道德,深深的迷在五欲六塵的誘惑之中,不知道回頭。這些誘惑全都是負面的,說得不好聽,全都是罪業。尤其現在的電腦,電腦的內容是些什麼?我沒看過,我聽一些同學們告訴我,裡面都是殺盜淫妄,都是教你作惡,你說這多可怕。年輕人,甚至於小朋友,從小迷戀在網路上,每天在看這些東西,把他一點良知良能全部都破壞掉,破壞得乾乾淨淨,可悲可痛無過於此。這些人造惡業他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他已經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沉迷在這裡面。你要講一些善的東西,他感覺得很奇怪,他從來沒有聽說過。聽到你講,好像在講神話,他不能接受,聽不進去。他的心是大風大浪,這還得了!我們看看現在社會所造的因、所造的緣,然後你就會想到後面是什麼樣的結果。

  底下說「舉起一聲佛名」,也就是說在這樣沉痛的心情之下提起這一句佛號;「直下更無異見」,無異見是再沒有懷疑,再沒有分別,再沒有執著,什麼都放下,一條路,一直走去。下面禪師舉個比喻,「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太阿劍是寶劍,鋒利無比。這就好比在打仗一樣,將軍手上拿著寶劍,乘著戰車,軒是車前面的橫槓,手扶在車上拿著寶劍,這是在戰場上的姿態。又「如大火輪,星騰燄熾」,這大火輪就好像現在的原子彈。「萬物攖之則燎,觸之則傷」。萬物攖之則燎,是講大火輪無論什麼東西只要接近它,你就被燒掉了。觸之則傷,是講太阿劍,一碰到它,你肯定受傷。禪師用這個來比喻一聲佛號,一聲佛號就像太阿劍、就像大火輪一樣。大火輪比喻什麼?比喻念佛的般若智慧,太阿劍比喻念佛的三昧。什麼東西觸之則傷、攖之則燎?前面講的死生輪轉、塵勞紛擾,只要碰到定慧它就沒有了,煙消雲散,用這個比喻來說。

  「直至一心不亂,能所兩忘」。一心不亂是我們念佛的目標。我們念佛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求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的時候能所兩忘,就是入不二法門了,法身菩薩的境界。「到家之說,不容再舉」。為什麼?都是廢話,到與不到都沒有了,入不二境界。「捷逕之詞,何勞掛齒」。這個法門是徑路,徑路當中的徑路,是修行證果最快速、最捷徑的一條道路,現在你已經到了,不但這些話沒了,連念頭都沒了。這幾句話完全講的是功夫的境界,你已經契入念佛三昧,已經入不二法門,已經契入如來的境界。

  上面只是舉出一小部分的內容加以說明,就足以看出「三時繫念法事」確實是殊勝無比!今天很難得,大家騰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這個法會,一定不要空手而回,白跑一趟。關於《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我曾經做過很詳細的講解,大家可以參考。最近有同修發心整理成精簡的小冊,方便大家了解其中內容。能夠事先了解法本的含義當然最好,有助於隨文入觀。即使沒有來得及了解大意,只要大家虔誠一心,隨著這個法本引導做下去,也能獲得殊勝的利益。真誠心最重要,所謂「至誠感通」,用至誠心,真正的智慧就會從內心流露出來,真正能夠達到冥陽兩利,護世息災,真正是功德殊勝!

  最後,祝福法會功德圓滿,與會大眾法喜充滿、光壽無量!祝福英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祝福世界安定和平,盛世大同!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必收藏!簡單美味的家常小炒合集,再也不愁吃什麼~
壹周立波秀最全合集高清下載,包含一周立波秀2011五一版下載
情侶拍照姿勢合集,看到就想戀愛系列
張愛玲傳記合集
女人經典語錄 (合集)

TAG: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