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暴力的小孩

訂閱「超級育兒師」,貼身育兒管家  亮亮(化名)12歲,不愛學習,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整天窩在家裡看電視玩遊戲,對周圍的人不信任,對媽媽充滿恨意,有時會拳打腳踢,冷酷無情。亮亮生活在單親家庭里,媽媽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非常辛苦也很無助。媽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全部,卻沒有換來亮亮的一絲理解。經過觀察了解發現,原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經常口是心非,嘴上說不關注亮亮的學習,實際上非常在意。亮亮小時候,媽媽高興的時候對孩子極度縱容,生氣的時候,常常暴打孩子。長此以往,亮亮對媽媽充滿了仇恨和不信任,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媽媽意識到打罵造成的嚴重後果後,在亮亮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事實順從,卻於事無補,相反亮亮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囂張。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根據訪談資料顯示,成年後有暴力行為的人大多有一個共同點:童年都曾遭遇過不同程度的語言暴力,身體虐待。任何家庭暴力,包括目睹父母的暴力行為、受過份侮辱及恐嚇言語的管教方式,對兒童生理、行為及心理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生理影響發育遲滯,健康狀況較差,睡眠不好,意外傷害心理影響緊張焦慮,膽小恐懼,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自我評價低,成年後易抑鬱,對生活絕望。行為影響不服從管教,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情緒,常以暴力行為表達憤怒,在團體中無法信任別人,冷漠沒有同情心,無法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成年後也較難維持穩定的婚姻關係。容易有物質濫用或者偏差行為傾向,如沉迷網遊,酗酒。

  打罵孩子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新的心理問題,既不能讓孩子明辨是非,也無法改變孩子的行為,反而讓孩子誤以為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滋長孩子的攻擊性,甚至於產生反社會的破壞行為。同時父母的威信在孩子心裡也喪失殆盡。  如何改善親子關係:1父母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阻斷壞情緒的傳遞  壞情緒是會傳染的,糟糕的心情,會在家庭成員中沿著力量強弱的鏈條依次傳遞,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人,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最弱小的受害者通常都是孩子。如果父母的情緒比較糟糕,首先要能意識到,通過轉移注意力,散步,聽音樂,做些家務等方式緩解情緒。如果不能舒緩,最好離孩子遠點,可以告訴孩子說:「寶貝,我現在情緒不好,想單獨待會兒,冷靜一下。你可以自己先玩一會嗎?」避免將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

  2婚姻關係解除,不等於血緣關係隔絕  如果父母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續生活在一起,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婚姻,那麼請給孩子一個好的離婚。適當告知孩子父母離婚的原因。不要將孩子捲入大人的矛盾中,爭奪孩子的感情,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對方的不好。更不要將自己對婚姻的失望和挫敗,發泄到孩子頭上,讓孩子充當替罪羊,產生嚴重的負罪感。離異的父母親都有探視孩子的權利,強行斷絕父子或母子關係,將對孩子未來的婚姻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3尊重孩子,能夠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有些人會認為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孩子是自己的,想怎麼對待都可以。請不要以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孩子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需要父母的尊重,接納,發自內心的愛才能茁壯成長。放下評價和判斷,真誠地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允許孩子在家裡表達情緒,逐漸引導表達的方式。

  4想要什麼樣的孩子,就做什麼樣的父母  想要一個樂觀向上,誠實守信的孩子,那麼父母需要言行一致的表達。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不讀書,不看報。要求孩子誠實,自己答應孩子的承諾常不兌現。如果父母經常反覆無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所適從,無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同時也讓孩子無法信任父母。變得越來越抗拒,不聽管教。  化解孩子心中的仇恨和絕望,需要父母的改變,耐心的等待。  特約撰稿人:林林  心融專職諮詢師;國家職業二級心理諮詢師;曾參加過精神分析、認知行為、短期解決焦點治療、家庭治療系統的學習培訓諮詢中以耐心包容的態度,促進來訪者自我理解,理解他人,提升個人內在力量,促進個人成長諮詢風格:親切溫暖、包容爽朗、沉穩堅定諮詢領域:婚戀情感、情緒疏導、個人成長、人際關係改善。  微課招募  8月6號晚21:00-22:00,  超級育兒師袁倚喬線上帶來暖心微課  《孩子做作業秒變「拖拉機」》  我們一起吐槽關於孩子愛拖拉的那些事兒,從問題中發現解決方法。
推薦閱讀:

打男朋友對不對?
暴力犯是不是冷血動物?
親密關係中的暴力行為
法律如何應對13歲少年之惡|暴力|青少年犯罪
法官評「曹縣抗法事件」:沉默助長了對法制的踐踏

TAG:暴力 | 絕望 | 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