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傑:耶路撒冷,誰的首都?

關鍵詞:

來源:中國經營報 2017-12-25 11:46:41

作者:孫興傑

無論美國什麼時候把使館搬到耶路撒冷,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國承認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巴以問題已經不再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我們看到最近十年,巴以問題似乎已經被遺忘了,尤其是在中東反恐成為壓倒性議題之後,巴以問題已經成為老問題,也變成了相對不重要的問題。

  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以來,在「阿拉伯之春」中已經被遺忘的巴以問題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耶路撒冷,到底是不是以色列首都,以色列和美國說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在土耳其的召集之下,宣布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首都。特朗普「爆炸性」的決定最終可能變成了一場關於耶路撒冷到底是誰的首都的爭論,在某種程度上,口水仗替代了刀槍,而背後則是中東地緣政治結構的變遷,巴以問題已經不可避免地在這場歷史巨變中邊緣化了。

  耶路撒冷,一座千年聖城,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地,這座在貧瘠土地上建起來的城市卻成為精神和靈魂的安居之所,由此也變成了幾千年殺伐不斷的戰場。耶路撒冷就是一部世界歷史,至少是歐亞大陸西半部分歷史的縮影。耶路撒冷就是一個歷史和精神的博物館,就像考古學家發掘的工地,在每一地層都有豐富複雜的歷史,弔詭的是,耶路撒冷的考古學與國家的構建是聯繫在一起的,最終會證明誰才是這座城市最初的主人。時過境遷,歷史依然不能如煙,耶路撒冷是太多情感的寄託,民族主義依然作為一種強勢思潮的存在,以民族主義而建立國家,以國家來重新構建一個「祖國」的空間,尤其是在耶路撒冷這個充滿紛擾的城市,沒有什麼真正的邊界可言。

  猶太人和穆斯林佔據這個城市都超過千年,基督徒有幾百年,到底這座城市屬於誰呢?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後,耶路撒冷代表的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鬥爭,幾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已經將耶路撒冷完全佔有,生活在這座城市的40多萬巴勒斯坦人成為沒有公民身份的人。耶路撒冷的爭奪已經不再是精神上的了,而是赤裸裸的實力之爭。1967年的中東戰爭是一個轉折點,以色列不僅在中東立足,而且獲得了優勢地位,那場短暫的戰爭中,以色列佔據了巴勒斯坦大量的領土,尤其是將東耶路撒冷佔領了,巴勒斯坦幾乎成為沒有領土的國家。這也是巴以問題的實質所在,1948年的聯合國決議,在這一地區分別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聯合國建立國家的努力最終在幾次戰爭中失敗,再一次證明,現代國家就是一個暴力容器,因此,戰爭建國、武力建國在這一地區再次上演。以色列經受了戰爭的洗禮,而巴勒斯坦建國卻漸行漸遠。

  1980年以色列通過「耶路撒冷法」,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完整、統一的首都,1967年吞併的東耶路撒冷就被正式化了。安理會同年通過了第478號決議,宣布以色列的法律無效,國際社會基本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也沒有哪個國家在耶路撒冷建立駐以色列的大使館。美國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就成為以色列背後的支柱,美國國內有非常強大的以色列的遊說集團,曾經有學者寫書批判這一現象,認為以色列遊說集團已經影響到了美國正確的中東戰略,甚至妨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結果呢?這兩位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幾乎與華盛頓的圈子無緣了,因為很政治不正確。

  199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耶路撒冷使館法」,關係到駐以色列大使館的搬遷問題,從柯林頓到小布希,再到奧巴馬都基本「擱置」了,因此,這一法案並沒有引爆關於耶路撒冷歸屬的國際討論。這一「懸案」到了特朗普的時候似乎就不能繼續下去了。一是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就承諾了,二是特朗普的班底中有很多親以色列的官員,尤其是他的女婿庫什納就是猶太人,特朗普第一次出訪就是中東,帶著家庭成員到了「哭牆」,這一行動本身就是對以色列的力挺。最終,特朗普以「新思維」要解決巴以這個老問題,但是帶來的是舉世震驚的譴責。

  無論美國什麼時候把使館搬到耶路撒冷,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國承認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這件事情呢?除了特朗普個人之外,還有中東格局已經發生了大變。小布希出兵伊拉克,從而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阿拉伯之春」之後中東地區的國家陷入了一場危機之中。巴以問題已經不再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我們看到最近十年,巴以問題似乎已經被遺忘了,尤其是在中東反恐成為壓倒性議題之後,巴以問題已經成為老問題,也變成了相對不重要的問題。巴以問題的邊緣化是美國做出出人意表的舉動的重要原因。

  從巴以問題本身來說,「兩國論」越來越失去了現實的基礎,中東和平進程其實已經陷入了僵局,巴以雙方的溫和派力量的聲音越來越小,從沙龍到內塔尼亞胡,都是強硬派領導人。巴勒斯坦內部法塔赫與哈馬斯之間並不和,參與中東和平進程的力量越來越小,巴勒斯坦要建立一個有領土的國家,可望不可即。對於巴勒斯坦普通人來說,生活才是現實的。幾次大起義並沒有改變格局,石頭和坦克的對抗終歸不會給巴勒斯坦出路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特朗普的決定也讓世人看到了巴以問題赤裸裸的現實,巴勒斯坦人的抗爭還在繼續,但是更多的人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學會了妥協。

  從伊拉克戰爭到「阿拉伯之春」,中東地區在1979年以來形成的格局,就是伊朗霍梅尼革命之後形成的反伊朗聯盟。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變動,使伊朗在中東的力量和影響力大增,葉門的戰爭也算是伊朗和沙特之間的角力。在反伊朗的問題上,沙特和以色列之間是有共識的,兩國關係也非常微妙。海合會對卡達的「圍攻」還沒有結束,阿拉伯內部的裂痕也是超出外人的估計,加上國際油價低迷,中東的地緣政治價值整體下降,且內部矛盾重重,當然,特朗普此時把耶路撒冷的問題跑出來,無疑會讓中東再次團結起來,口誅筆伐是少不了的,但卻難以扭轉巴以問題持續邊緣化的趨勢。

責任編輯:

孫興傑:耶路撒冷,誰的首都?

關鍵詞:

來源:中國經營報 2017-12-25 11:46:41

作者:孫興傑

無論美國什麼時候把使館搬到耶路撒冷,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國承認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巴以問題已經不再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我們看到最近十年,巴以問題似乎已經被遺忘了,尤其是在中東反恐成為壓倒性議題之後,巴以問題已經成為老問題,也變成了相對不重要的問題。

  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以來,在「阿拉伯之春」中已經被遺忘的巴以問題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耶路撒冷,到底是不是以色列首都,以色列和美國說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在土耳其的召集之下,宣布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首都。特朗普「爆炸性」的決定最終可能變成了一場關於耶路撒冷到底是誰的首都的爭論,在某種程度上,口水仗替代了刀槍,而背後則是中東地緣政治結構的變遷,巴以問題已經不可避免地在這場歷史巨變中邊緣化了。

  耶路撒冷,一座千年聖城,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地,這座在貧瘠土地上建起來的城市卻成為精神和靈魂的安居之所,由此也變成了幾千年殺伐不斷的戰場。耶路撒冷就是一部世界歷史,至少是歐亞大陸西半部分歷史的縮影。耶路撒冷就是一個歷史和精神的博物館,就像考古學家發掘的工地,在每一地層都有豐富複雜的歷史,弔詭的是,耶路撒冷的考古學與國家的構建是聯繫在一起的,最終會證明誰才是這座城市最初的主人。時過境遷,歷史依然不能如煙,耶路撒冷是太多情感的寄託,民族主義依然作為一種強勢思潮的存在,以民族主義而建立國家,以國家來重新構建一個「祖國」的空間,尤其是在耶路撒冷這個充滿紛擾的城市,沒有什麼真正的邊界可言。

  猶太人和穆斯林佔據這個城市都超過千年,基督徒有幾百年,到底這座城市屬於誰呢?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後,耶路撒冷代表的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鬥爭,幾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已經將耶路撒冷完全佔有,生活在這座城市的40多萬巴勒斯坦人成為沒有公民身份的人。耶路撒冷的爭奪已經不再是精神上的了,而是赤裸裸的實力之爭。1967年的中東戰爭是一個轉折點,以色列不僅在中東立足,而且獲得了優勢地位,那場短暫的戰爭中,以色列佔據了巴勒斯坦大量的領土,尤其是將東耶路撒冷佔領了,巴勒斯坦幾乎成為沒有領土的國家。這也是巴以問題的實質所在,1948年的聯合國決議,在這一地區分別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聯合國建立國家的努力最終在幾次戰爭中失敗,再一次證明,現代國家就是一個暴力容器,因此,戰爭建國、武力建國在這一地區再次上演。以色列經受了戰爭的洗禮,而巴勒斯坦建國卻漸行漸遠。

  1980年以色列通過「耶路撒冷法」,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完整、統一的首都,1967年吞併的東耶路撒冷就被正式化了。安理會同年通過了第478號決議,宣布以色列的法律無效,國際社會基本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也沒有哪個國家在耶路撒冷建立駐以色列的大使館。美國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就成為以色列背後的支柱,美國國內有非常強大的以色列的遊說集團,曾經有學者寫書批判這一現象,認為以色列遊說集團已經影響到了美國正確的中東戰略,甚至妨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結果呢?這兩位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幾乎與華盛頓的圈子無緣了,因為很政治不正確。

  199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耶路撒冷使館法」,關係到駐以色列大使館的搬遷問題,從柯林頓到小布希,再到奧巴馬都基本「擱置」了,因此,這一法案並沒有引爆關於耶路撒冷歸屬的國際討論。這一「懸案」到了特朗普的時候似乎就不能繼續下去了。一是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就承諾了,二是特朗普的班底中有很多親以色列的官員,尤其是他的女婿庫什納就是猶太人,特朗普第一次出訪就是中東,帶著家庭成員到了「哭牆」,這一行動本身就是對以色列的力挺。最終,特朗普以「新思維」要解決巴以這個老問題,但是帶來的是舉世震驚的譴責。

  無論美國什麼時候把使館搬到耶路撒冷,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國承認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這件事情呢?除了特朗普個人之外,還有中東格局已經發生了大變。小布希出兵伊拉克,從而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阿拉伯之春」之後中東地區的國家陷入了一場危機之中。巴以問題已經不再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我們看到最近十年,巴以問題似乎已經被遺忘了,尤其是在中東反恐成為壓倒性議題之後,巴以問題已經成為老問題,也變成了相對不重要的問題。巴以問題的邊緣化是美國做出出人意表的舉動的重要原因。

  從巴以問題本身來說,「兩國論」越來越失去了現實的基礎,中東和平進程其實已經陷入了僵局,巴以雙方的溫和派力量的聲音越來越小,從沙龍到內塔尼亞胡,都是強硬派領導人。巴勒斯坦內部法塔赫與哈馬斯之間並不和,參與中東和平進程的力量越來越小,巴勒斯坦要建立一個有領土的國家,可望不可即。對於巴勒斯坦普通人來說,生活才是現實的。幾次大起義並沒有改變格局,石頭和坦克的對抗終歸不會給巴勒斯坦出路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特朗普的決定也讓世人看到了巴以問題赤裸裸的現實,巴勒斯坦人的抗爭還在繼續,但是更多的人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學會了妥協。

  從伊拉克戰爭到「阿拉伯之春」,中東地區在1979年以來形成的格局,就是伊朗霍梅尼革命之後形成的反伊朗聯盟。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變動,使伊朗在中東的力量和影響力大增,葉門的戰爭也算是伊朗和沙特之間的角力。在反伊朗的問題上,沙特和以色列之間是有共識的,兩國關係也非常微妙。海合會對卡達的「圍攻」還沒有結束,阿拉伯內部的裂痕也是超出外人的估計,加上國際油價低迷,中東的地緣政治價值整體下降,且內部矛盾重重,當然,特朗普此時把耶路撒冷的問題跑出來,無疑會讓中東再次團結起來,口誅筆伐是少不了的,但卻難以扭轉巴以問題持續邊緣化的趨勢。


推薦閱讀:

看過這部紀錄片,我決定去一次耶路撒冷
震驚!耶路撒冷聖墓大教堂關閉
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書怎麼樣?
耶路撒冷到底是誰的首都?地球知識局
曾是美國親密盟友的沙特,為何會跟美國越走越遠?

TAG:首都 | 耶路撒冷 |